探索基于多元需求的网络课程建设_以国家级精品课程_现代教育技术_为例

合集下载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网站的多元化网上评价体系的实践探索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网站的多元化网上评价体系的实践探索

际 问 题 的 能 力 及 实 际 操 作 应 用 能 力 的 评 定 , 价 效 度 底 , 碍 了 评 阻 学 生解 决 实 际 问 题 能 力 的 发 展 及 高 级 思 维 能 力 发 展 。 为 了 克 服 传 统 评 价 的 弊 端 , 更 好 地 发 挥 新 的 教 学 模 式 的 优 势 , 进 学 生 能 力 的发 展 , 须 建 立 一 个 行 之 有 效 的评 价 体 系 。我 促 必
1以表 现 性 评 定 为 主 的 多元 化 网上 评 价 体 系的 基 本 设 计 思 想 . 建 立 以 表现 性 评 定 为 主 的 多 元 化 网 上 评 价 体 系 的 关 键 在 于 两 点 是 否 能 够 做 好 : 一 , 否 能 够 建 立 一 个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多 元 第 是 化 评 价 体 系 。第 二 , 是否 能够 将 评 价 与 精 品课 程 教学 紧 密结 合 , 促
< 代 教 育 技 术 》 是 一 门 理 论 性 和 实 践 性 都 很 强 的 综 合 性 课 现 程 , 调 培 养 学 生 的实 际 动 手 操 作 能 力和 利 用 所 学 知 识 解 决 实 际 强 问题 的 能 力 。为 了 让 学 生 在 本 门 课 的学 习 中既 能 掌 握 一 定 的教 育 技 术 理 论 知 识 , 具 备 较 强 的操 作 技 能 , 们 依 托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 又 我 在 实 践 中探 索 了适 合 本 校 的教 学 模 式 。 将 课 程 教 学 设 为 必 修 模 块 、 充 模 块 ( 络 课 程 )选 修 模 块 ( 题 讲 座 ) 技 能 强 化 模 块 扩 网 、 专 、
沿 、 课 录 像 、 件 资 源 库 等 。本 门 课 程 内 容 涉 及 的 面 相 当 丰 授 课

对网络课程中练习题设计的探究与分析——以国家级教育学类网络精品课为例

对网络课程中练习题设计的探究与分析——以国家级教育学类网络精品课为例
整。
笔者参考 《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发布 的 网络课程评价规范》 将统计分为四个方面 , 第一个方面是针 对4 4 门课程是否存在练习进行 了统计。结果为 ,存在练习 的有3 2 门课程 , 所 占比例为7 2 . 7 %; 不存在练 习的有1 2 f ] 课 程 ,所 占比例为2 7 . 3 %,在国家级教育学类 网络精 品课程 中, 存 在练 习的 网络课 程还 是 占多 数 。 第二 个 方面 是针 对练 习 是否 存在解 释 性 反馈 即答案 进 行 了统 计 , 练 习反 馈 是指 学 习 者 在练 习 中能得 到 有 意义 的 反馈 。在存 在练 习 的3 2 门课 程里 ,存在 章 节练 习 的有2 8 门 课程 , 存在综合练习的有1 9 门课程。章节练习里 , 存在解释 性反馈的有7 1 ' 7 , 所占比例为2 5 %, 无解释性反馈 的有2 1 门, 所 占比例为7 5 %; 综合练习里 , 存在解释性反馈的有 1 3 个, 所 占比例为6 8 . 4 %,无解释性反馈 的有6 ' 1 I,所 占比例 为 3 1 . 6 %。从上面的数据 , 我们看到章节练习中有解释性反馈 练习的课程 比例为2 5 %,综合练习中有解释性反馈 的课程 比例 为 6 8 . 4 %, 有解 释性 反 馈在 综合 练 习 中 占的 比例 较大 。 第三个方面是针对具体练习题型进行的统计 ,笔者分 别在章节练 习和综合练习两个大方面下进行的统计 ( 注: 选 择包含单选 、 多选 、 不定项 ; 判断类包括判断 , 辨析 ; 简答类 包含 简答 、 简述和问答 ; 论述类包含论述和综述 ; 材料类包 含材料分析题 、 案例分析题 ; 开放实践类包含实践调查题 、 设 计类 和无 固定 答 案试 题 ) 。章节 练 习里 , 名 词解 释 为7 门, 所 占比例为2 5 %; 选择类为7 门, 所 占比例为2 5 %; 判断类 为

张剑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张剑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生物
6
步骤: 找房子;找汽车;制定预算;找工作;审计预算
技术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4 4
艺术
艺术或 音乐、美术
6
体育与 健康
体育与健康
11
研究性学习 15
综合 实践活动
社区服务
2
案例:浙江大学 大学生科研训练(SRT)计划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2019 —)
目标:
培养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
课程平台与学习资源
course.zjnu/met
• 虚拟实验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文/理科分类要求
• 针对文、理科和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
充分利用网络,注重自主/协作学习
• 充分利用网上学习平台所提供的学习资源。 • 通过网络实现交流,培养自学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
——以数字化博物馆为例
从学习的基本形式谈起
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正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我们的生活。 正式学习(Formal Learning)
◦ 在学校的学历教育和参加工作后的继续教育 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
◦ 在工作、生活、社交的过程中接受新知的学习形式
正式与非正式学习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学生期间的创新: 可以是观点、方法、手段等等方面的创新,……
三类学生的区别: ◦ 博士生、硕士生、大学生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懂得自学本 本,一个懂得自学文章,一个是能寻找问题。(钱伟长)
学习能力提高的五阶段: (潘云鹤)
◦ 读教材(系统地学习与掌握知识) ◦ 读论文(对前沿知识的动态学习) ◦ 做综述(对知识的分类与综合) ◦ 写论文(对知识进行创新) ◦ 写专著(是对知识的系统创新)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建设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建设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建设研究摘要:根据网络课程特点、设计原则,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例,研究其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为高校开发网络课程提供了参考。

关键字: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设计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a)-0000-00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它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1]。

随着网络教育的普及发展,网络课程应用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型教学手段,2003年国家大力推行精品课程建设,网络课程作为精品课程评选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要组成部分[2]。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研建,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集教学、答疑、实验、考试等于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使平台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也提供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1 网络课程设计原则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不仅要从课程教学实际出发,还要遵循教学设计的规律和学习规律,受系统科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明确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将无形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融入到有形的教学资源中,实现资源的网络化、实例化和生动化。

以这思想为指导,网络课程设计遵循如下原则开发。

1.1资源多样性采用多种媒体表现形式,以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丰富的资源呈现其知识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并满足不同专业、不同级别学生及其个性化学习需要。

1.2开放性原则网络课程应有多个学习起点和多条学习路径,如提供相关资源和优质学习网站;对同一知识内容,提供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解释和不同难度的认知等,让学生在多种观点中交叉思考,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交互性原则采取多种交互方式,最大限度实现师生、生生互动。

1.4模块化原则模块化的组织结构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可提高系统的管理性和维护性,便于系统的修改和扩充。

2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设计2.1 设计思路《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方便的交流讨论环境,以便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在设计上应遵循系统性、交互性、开放性、多样性的原则。

精品课中网络课程建设的思考

精品课中网络课程建设的思考

网络课程建设的思考
青海 民族 学院 电信 系 抽 鼙
实现 精品 课 优质 尊塬共 事的 目标 .有 帖于 同
络 课 程建 设 的 质 量 苯 文从 网络 谭 程 酌 定
位 、理 论 基础 和 课程 设 计 三 方 面展 开计 论 ,
分 析 了 阶段 同络课 程建 设遇 到 的问题 . 希 现


生素 质教育和 创新能 力培养的网络教学模 式 其次 ,"络 '程服务的对象是从精品 蝈 倮 漾教学 平台迥 取丰富资源的广大教师, 乏 便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教学设 仆,实施合理而有效的授课模式 这就要 求在 网络课程的建设中 ,能够征多个甚次 L考虑到各缎 各类学校的情况 ,做到优质 教学资源真正意 义 的共 章。国家精品课 程建设要求有美课程的教学 夫纲、授课教 寨 _ 题、尖验指 导、参考文献 r录等 上 ] : l 网朴免赞开放,鼓 动将 州络墚什 .授课录 像等上删开坡 ,实现 优厩教 资源 搀享 迭也正是国家精 牺课教学平台建设的- 要 E 耳杯之 ・ 。因此.在i程建设时 , 一 粜 定要 立足垒国,时 刻牢 记课程而对的是 t千万 万备缎 备类不同层次的广大师生。 尤其是 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普通 高牧 ,他们对利 用精品谋平台提 自己的教学质量有着更 f } 为迫切的需求 。 例如, 有些精品谋建设 . 从 教材到课件部十分最视 同罔际接轨 ,名师 授课 外文教材 ' 文课件,这刈于课程 J 、 l 建设者 所在的学 校以及全国一流大学的学 生是适} 的,而对广大急需通过国家精品 f 】 噪教学 台提升教学 质量的 酱通院校的学 F 生缺乏足够的帮助。只有构建高 质壁 多层 次的网络谦程才能脊高校建 茳基 于网络的 远程学 习环境 .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 r 断质最的支持服务。 网络 课程 与课堂教 学的 关系 ,也是 在网络 程定 位 必须加 以 明确的 。就 目 前情 况 而 言, 对于 多数 高校的 学生 。 网络课程只能是传统课堂教学的 一个有机 补宽 ,是 实现 个性 化教 学的 一个 平台 。 所以 ,现阶段 刚络课程 只能 是课堂 教学 的一个 有机补 充 ,它不可能 代替传 统渫

国家精品课程中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以国家精品课程《数字色彩》为例

国家精品课程中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以国家精品课程《数字色彩》为例

密 不可 分 的 。 据 “ 造 范 式 ” 根 构 的划 分 原 则 , 们 认 为基 于现 代 教 我
育 技术 的精 品课 程 可 归 纳 为一 种 新 的 范 式 , 就 是 “ 学 方 法一 这 教 教学 手 段 型 ” 品课 程 当 课 程 的教 学 内容 相 对 固 定或 在 那 些 经 精 典 的课 程 中 , 学 方 法 与 教 学 手段 的创 新 , 往 能 较 大 提 升 课 程 教 往
个 重 要 原 因
络 出 版物 等 。 电子 和 网 络 出版 物 是 由于 计 算 机 、 络 通 信 、 媒 网 多
体 、 据 库 技 术 和 教 育技 术 的 发 展 而 产生 出来 的 新 型 出 版 物 , 数 它 分 为 电 子教 案 、 子 图 书 、 A 课 件 、 题 库 、 电 C I 试 网络 课 程 和资 料 库
第 8卷 第 6期
Vo. N . 18 o6




பைடு நூலகம்

21 0 1年 6月
J n 2 1 u e 01
R e d a rt a nd W i ̄Perodi l i ca
国家精 品课程 中的现代教 育技术应 用
— —
以国家精 品课程《 字色彩》 数 为例
李 陵
( 深圳 大学 数 学 与计 算 科 学 学 院 广 东 深 圳 5 O O) l 6
的 品位 和 教 学 质 量 。
的 经 典课 程 教 学 过分 强调 教 师 的 主 体地 位 .把 经 典 理 论 看 作 不 可逾 越 的权 威 , 行 灌输 式 教 学 。学 生 在 教 与学 的关 系 中 , 能 进 只
沉 浸在 过 去 的 时光 或 进 入 课本 描 述 的环 境 里 被 动学 习 ,这 样 从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课程建设与管理研究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课程建设与管理研究
理 制度 , 学校 管理 层建 议从 人力 、 力方 面 给予 足够 的倾 斜 . 向 物
课 件制 作 技巧 、 教学音 视 频处 理技 术 、 图像 美 化与 处理 等 。 在前 期 培训 的基 础上 , 可进 行多 媒体 课 件等 教学 资 源 的设 计 与开 发 , 助教 师设 计 与开 发具 有 自主知 识产 权 的多媒 体课 协 件, 并通 过 开 展课 件 比赛 和教 学 技能 比赛 的方 式 . 评选 出优 秀 课件 参加 全 国高校教 师 多媒 体课 件大 赛 , 获奖 教师 给 予一定 对 的物 质 奖励 。 照学 科 专业 不 同 , 行 学科 资源 库建 设 。 发 出 按 进 开 具有 学科 特 色 的多媒 体 教学 资源 , 全 校师 生免 费共 享 。 供 当然 ,
1 网 络 课 程 建 设 存 在 的 问题 与 解 决 策 略
11 与 平 台 相 关 的 问 题 .
验 共 享 ]师 生 之 间 的 交 流 是 教 学 活 动 的 一 个 重 要 环 节 , 过 。 通 交 流 . 生 可 以 获 得 疑 问 的 解 答 , 师 也 可 以 了 解 学 生 的 当 前 学 教 学 习 状 况 。 多 数 课 程 的 使 用 情 况 看 , 生 间 的 在 线 交 流 互 动 从 师
往 不 清楚 自己在平 台里 该做 什 么 , 习 目标不 够 明确 , 习动 学 学
机 不强 , 数 学生 处 于观望 状态 。 多 由此 可 见 , 师 和 学 生 还 没 有 教 形 成 利 用 网 络 课 程 进 行 在 线 交 流 的 意 识 。 了进 一 步 增 进 师 生 为
在网络课 程建设 中 , 多数课 程提 供 了课 程设计 的文档 资料 ,
1 . 积 极 推 进 优 秀 网 络 课 程 评 选 。 强 示 范 性 课 程 建 设 5 加 优 秀 网 络 课 程 应 该 在 教 学 内 容 、 学 方 法 、 学 手 段 上 有 教 教

基于软件工程思想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探索

基于软件工程思想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探索

基于软件工程思想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探索摘要:针对目前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存在的访问率,利用率低,服务和反馈不协调,资源更新频率低以及建设与应用脱节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软件工程思想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思路,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软件工程计算机辅助教学榆林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1213)1、引言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特指为某一门精品课程而设立在网络上的,为特定对象(一般是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取或收益的资源。

作为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载体的这部分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称为软件,或者应用性有特殊要求的软件,该软件必须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恰当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

软件在开发的时候,都有自己严格的流程,要遵循严格的软件工程思想。

软件工程作为一种工程思想,可以有效的合理组织整个工程的实施过程,采用这种思想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工程的开发效率以及最终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精品课程在建设的时候也应该遵循这一思想,从而使得教学内容与教学处理策略能够有机的结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首先分析了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及应用现状,接下来介绍了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最后给出了基于软件工程思想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

通过软件工程思想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应用,可以使得资源更加规范化、更新更加及时,同时可以增加网络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互动性及可维护性。

2、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及应用现状有文献[1]曾提出了从可学习的视角,对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与评价进行了探索,认为当前包括国家级的一万多门精品课程在内的大多数精品课程仅能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但离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及满足感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聂志成、石娜等人则分别在文献2,3中对网络精品课程当前的建设现状中存在的互动性、更新及时性等做了分析,认为多数精品课程缺乏对学习环境的设计,不能及时评价,互动性差,资源更新不及时。

在此以榆林学院为例,自升本以来,一直注重面向本科教学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自2005年以来,已完成了6门省级精品课程、61门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所有课程都按照相关的标准,严格把关,相关教学资源均已上网,学生可以方便的通过网络,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自主学习。

基于教学交互视角的网络课程分析——以《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为例

基于教学交互视角的网络课程分析——以《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为例

系建设 ,形成多学科 、多课程 的网络共享平台…… ”[。到 目 1 1
前 为止我国 已经建设 了 10 多门国家级精 品课程 和一大批 10 省 、校级精 品课程 。随着精 品课 程数量 的大幅增加 ,其总体 建设水平 也越 来越高 ,但也 存在 一些需要继续 改进 或完善 的
程 的教 学交互 。学 习资源 的交互性是指媒体 能够直 接与学生 相互作用 的某一个或某一些 品质 ,包括 了媒体界面的交互性 , 教学 内容 的组织和呈现 ,教 学评 价等等 :教学 系统的交互性 是媒体能够支持人与人之间相互通信与作用的能力和特性 。 按照美 国学者 Wa grJ n eP ̄ ,网络教学交互的功能主
1 ):


弃除那 些 链接不通 或 不 对外 开 放 的
慧等 ( 2 0 04 )
。 【’
的 网络 课程 交互 质 量 评价 指标 体系为 基 础
【】 5】

确定
10
门 精 品 课 程 的 网 络 课 程 为研 究 对 象 ( 见 表
同 时 结 合 了 陈齐 荣 ( 2 0 0 7 )
和 蔡敏 ( 2 0 0 7 )
通 过搜索全 国高等 院校和网络教育学 院各类 《 现代教育
・ 金来源:国家教 育部 “ 基 现代教育技术” 国家精品课程项 目成果 。 收稿 日期 : 2 0 年 1 1 08 月 0日
7 8
维普资讯
技 术 》 相 关 的 网络 课 程
课程站 点
— —
以 《 现代教育技术 》精 品课程为例
张国民 张剑平 邱红霞
( 浙江师范大学 教育信 息技术研 究所 ,浙江金华 3 10 ) 2 4 0
【 擅要 】精品课程建设是 国家为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所采取 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在界定教学

从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体会谈课程

从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体会谈课程

3. 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精品课程的教学内 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 改成果。 4. 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合理运用现代 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 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 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 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 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
二 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过程
一)概况 为了进一步充分利用各级精品课程的资源,需要 建设公共课程平台,将各级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资 源共享课程。教育部先后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国家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函[2011]8号) 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教高厅[2012]2号),开始实施将国家精品课程转 型升级为资源共享课程的工作。
拓展资源:练习册、习题册、同步辅导、解题 指南、试题及评分标准库、名词检索系统、教学成 果展示……
我校在爱课网上的高等数学资源真实展示了我校 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和实际教学的水平。
上线后敬请大家上网选择性查阅、观看并指导 !
三 集成创新课程的一些初级想法
一) 课程建设新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课程的教学和学 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仍在不断变化中! 我们很多老师由于很少参加教学会议,还在 按照传统的方式埋头上课和做教学研究,完全不了 解大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发生的变化;但我们校长、 院长和系主任们可不能不去了解、研究,否则,必 将被时代淘汰! 近年来国外大规模免费上网公开课(MOOC) 快速发展,尤其是美国,2012年被称为美国MOOC年。 全球上网通过MOOC学习的人数急剧扩张。
2012年第一批申报,在2013年上半年教育部 已批准建设立项的资源共享课程1011门(不含教师 教育和网络教育),其中本科课程675门,高职课 程336门;

基于软件工程思想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探索

基于软件工程思想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探索
科 学 论 坛
瓣荸蓐
基 于软件 工程 思想 的精 品课程 网络 资源建 设 的探索
王 建 强西 榆林 7 1 9 0 0 0 ) 摘 要: 针对 目前精 品课程 网络 资源存在的访 问率 , 利 用率低 , 服 务和反馈不协调 , 资源 更新频率低 以及 建设与应用脱节等 问题 , 提 出了基于 软件 工 程思想的精品课程 网络资源建设思路 , 并给 出了具体 的实施 方案 。 关键词 : 精 品课程 网络资源 软件工程 计算机辅助教 学 榆 林学院教 学改革研 究项 目( 项 目编号 : J G 1 2 1 3 )
1 、 引 言
价和 维 护 等几 个 阶段 。 ( 1 ) 项 目的规划 阶 段
精 品课程 网络资源特指为某一 门精品课程而设立在 网络上的, 为特定对 象( 一般是学生) 通过网络可以获取或收益的资源。作为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 载体的这部分资源, 在一定程度上 , 可 以被称为软件, 或者应用性有特殊要求 的软件 , 该软件必须能够根据教学 目标和 教学 内容进行设计, 恰当的反映某 种教学策略。软件在开发 的时候 , 都有 自己严格 的流程 , 要遵循严格的软件工 程思想 。软件工程作为一种工程思想, 可 以有效的合理组织整个工程的实施 过程 , 采用这种思想方法 , 可 以大大提 高工程的开发效率以及最终 的可靠性 和可维护性。精 品课程在建设 的时候也应该遵循这一思想, 从而使得教学内 容与教学处理策 略能够有机 的结合, 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首先分析 了 精品课程 网络资源 的建设及应用现状 ,接下来介绍了软件工程 的基本思想 , 最后给 出了基于软件工程思想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通过软 件工程思想在精 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应用,可以使得资源更加规范化、 更 新更加及时, 同时可以增加 网络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互动性及可维护性。 2 、 精 品课 程 网 络 资源 的建 设 及应 用 现 状 有文献【 1 ] 曾提出了从可学习的视角 , 对高校精 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与 评价进行 了探索 , 认为当前包括国家级的一万多门精品课程在 内的大多数精 品课程仅能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 但离学习过程 中的愉悦感及满足感仍然存 在较大 的差距 ; 聂志成、 石娜等人则分别在文献2 , 3 中对网络精 品课程 当前的 建设现状 中存在 的互动性、 更新及 时性等做了分析, 认为多数精品课程缺乏 对学 习环境的设计, 不能及时评价, 互动性差, 资源更新不及 时。在此以榆林 学院为例, 自升本以来 ,一直注 重面 向本科教学 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 , 自 2 0 0 5 年 以来 , 已完成 了 6 N省级精品课程、 6 1 门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所有课 程都按照相关 的标准, 严格把关, 相关教学资源均 已上网, 学生可以方便 的通 过 网络, 利用这些教学资源 , 自主学习。这部分 网络教学资源主要包括 : 教学 课件、 电子教材、 作业习题、 课程授课录像、 考试模拟试卷等。我们通过调查 问 卷等形式, 从使用者 ( 学生) 的角度来看, 这些 网络课程 的使用率是比较低的。 资源 的更新频率也不尽人意 , 有 的自精品课程网站建起来后, 甚至从来没有 更新过, 资源的使用过程 中的可互动性比较差, 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 。 3 、 软件 工 程 的基 本 思想 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 的对软件 开发研究, 到现在 已经形成 了一种 固定的模式, 即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 软件危机时刻存 在, 经过了软件危机 , 人们意识到, 在整个 的软件开发过程中, 必须遵 循一定 的思想 , 软 件 工程 思想 。 根据软件的功能大小, 可 以确定其开发 的周期 , 而软件的生命周 期被视 为软件工程的基础 。软件生命周期是从时间角度把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过程划 分为相对独立 的阶段 , 每个阶段的任 务尽可 能独立 , 同一阶段任务 的性质尽 可能相 同。 软件 的生命周期的划分有多种方法 , 其中比较典型 的阶段划分为: 问题定义、 可行性研究、 需求分析 、 概要设计( 总体设计) 、 详细设计、 编码与单 元测试、 综合测试 、 维护等八个阶段, 总体 由软件定义、 软件 开发和 软件维护 三个时期组成。[ 4 ] 4 、 基于软件工程思想的精 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 作为某一 门精 品课程的网络资源 , 在组成和构建上, 必须可 以在学 习理 论的指导下, 按照教育学的规律来恰当体现教学 目 标、 策略和内容 , 其往往包 括网络 课件 、 练 习题库、 模拟实验等一切支持该课程 网络学 习的教学软件 的 总和 。 在整个资源的建设上, 完全可以引入软件工程思想 。 下面将对精品课程 网络 资 源 开 发的 生命 周 期进 行 具 体 的分 析和 探 讨 。 精 品课程网络资源的生命周期指的是上述一切教学软件总和从提出、 开 发 到淘 汰 的过 程 , 我 们 根 据 该 一系 列 软 件 的 特 性 , 根 据 精 品课 程 网络 资 源 的 使命 , 可将其 生命周期分为总体项 目的规划、 总体设计、 详细设计实现 以及评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测试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2题,每题1分,共52分)1.可以对图像做各种变换如放大、缩小、旋转、倾斜、镜像、透视等的是()。

A、特效制作B、图像编辑C、图像合成D、校色调色正确答案:B2.关闭投影仪时需要()。

A、直接关闭总电源B、仅关闭计算机就行了C、按遥控器上关闭按钮后,待散热风扇停转后,再关电源D、直接关闭电源正确答案:C3.()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

A、学习目的B、学习需要C、学习内容D、学习目标正确答案:C4.数字图像是在平面上采用等间隔量化、用()表示亮度或颜色的图像。

A、复数B、浮点数C、十进制数D、二进制数正确答案:D5.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融入教育领域,交互性远程教学方式逐渐兴起,教学模式转向对( )的研究。

A、集体教学B、小组学习C、个别化教学D、虚拟教育正确答案:D6.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均属于()。

A、逻辑媒体B、感觉媒体C、实物媒体D、数字媒体正确答案:B7.以下不属于课堂授课型网络课程优点的是()。

A、导学效果良好B、交流充分C、重点突出D、难点突出正确答案:B8.常用的图像搜索方法:基于图像分类的搜索、()、基于关键字的搜索。

A、基于图像类型的检索B、基于图像内容的搜索C、基于图像技巧的搜索D、基于图像结构的搜索正确答案:B9.在查询内容后面加上()可把搜索范围限定在特定站点中。

A、insiteB、resiteC、allsiteD、site正确答案:D10.下列选项不属于网络课程中的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的是()。

A、习题B、教学大纲C、主机D、课件正确答案:C11.()中每个像素的亮度值(Intensity)仅可以取自0到1的图像。

A、二值图像B、彩色图像C、灰度图像D、灰阶图像正确答案:A12.()指的是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并且能够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与学的模式和方法。

A、自主学习B、集体教学C、个别化教学D、过程技术正确答案:D13.()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

以精品课程为目标的网络教学的建设和开发

以精品课程为目标的网络教学的建设和开发

二、网络环境 下精 品课程设计 的特点
1 . 个性化特 点:网络课程 在建设时要注重学生 的主体 作 用 ,可 以为学生提供 多样 的学 习必需工具软件 ,如计 算器、 在线字 典等。 2 . 动态化特 点:随着 科学技术的发展 ,网络教学 内容 一 定要 跟 上 时 代 的 步 伐 。 因 此 , 设 计 要 遵 循 动 态 化 设 计 原 则 , 随 时变 更 和添 加新 的 知 识 内容 ,保 证 学科 内容 的先 进 性 。 3 . 交 流 性 特 点 : 网络 教 学 为 教 师 与 学 生 、学 生 与 学 生 之 间 的 交 流 提 供 了平 台 。可 以 设 计 出 如 常 见 问题 库 、集 中 答 疑 等板块,实现真正的交流。 4 . 共 享 性特 点 : 网络 环 境 下 精 品课 程 建 设 最 大 的 特 点 在 于 资 源 的共 享 , 在 设 计 网 络 课 程 时要 体 现 共 享 性 原 则 ,提 高 网络 课 程 结 构 的 开放 性 ,体 现 资 源
精 品 课 程 网 络 建 设 是 通 过 网 络 授 课 的 方 式 呈 现 课 程 教 学内容及 其教学活动 ,是一种按照教学 目标 、教 学内容和教 学策 略而组织起来 的教 学支 撑模式 。因此 ,网络课程 的建设 与一般的 多媒体教 学在 内容 、功能及使 用环 境等方面是不 同 的。 根 据 网上 教 学 特 点 和 人 才 培 养 的 需 要 , 网 络 课 程 一 般 由 内容 、平 台和 活 动 三 个 方 面 组 成 。 目前 , 网 络 课 程 建 设 的现 状 主 要 表 现 在 以 下 三 方 面 :第 一 ,在 现 有 资 源 库 中教 师 的讲 义及教学 资料 ,教师使用 的多 ,学 生使用 的少;封 闭的多 , 可 以 交 流 的 少 ,共 享 性 较 差 。第 二 , 各 种 网 络 教 学 平 台较 多,没有 统一的标准 ,在平 台的更 新维护中 ,造成 了较 多的 人力和物 力浪费 。第三 ,课程平 台建设的实践性不强 ,不 能 体 现 出学 生学 习的 主 动 性 。

基于学科能力分析的个性化教育服务研究以大数据分析平台“智慧学伴”为例

基于学科能力分析的个性化教育服务研究以大数据分析平台“智慧学伴”为例

基于学科能力分析的个性化教育服务研究以大数据分析平台“智慧学伴”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个性化教育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学科能力分析的个性化教育服务研究,并以大数据分析平台“智慧学伴”为例,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与挑战。

我们将对个性化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其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们将介绍“智慧学伴”平台的基本架构和功能特点,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等方面。

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分析,探讨“智慧学伴”在个性化教育服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以期为未来的个性化教育服务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学科能力分析的理论基础在探讨个性化教育服务之前,首先需要理解学科能力分析的理论基础。

学科能力分析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它涉及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多维度评估,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学科掌握情况,从而为他们提供更为精准和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这一理论主要建立在多元智能理论、成功教育理论以及认知负荷理论的基础之上。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等。

这一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组合和发展潜力,因此,学科能力分析需要关注学生在不同智能领域的发展情况,以便为他们提供符合其智能特点的教学资源和策略。

成功教育理论则认为成功的教育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他们的兴趣、特长、学习风格等,以便为他们提供能够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学习潜力的教育环境。

在学科能力分析中,这一理论要求我们关注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兴趣点和优势,从而为他们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教学资源。

认知负荷理论则主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加工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202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例文(六篇)

202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例文(六篇)

202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例文一、校园网工程改造与升级1. 全力推进校园网改造项目,致力于构建高标准、高效能的校园网络系统。

通过优化网络架构,强化其服务教育教学的能力,为各类教育应用搭建起坚实的网络平台。

2. 深化学校内网功能建设,确保校务公告的及时发布与办公自动化的全面实现,提升学校内部管理的效率与透明度。

二、强化校园网管理1. 组织领导:成立由校领导挂帅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与指导全校教育信息化工作。

2. 常规管理:持续探索并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加大考核力度,确保网络安全无虞、运行顺畅。

同时,严禁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活动,如聊天、游戏等,以维护良好的网络秩序。

深入研究网络应用,挖掘其潜力,助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3. 病毒防治:建立健全病毒防治机制,从制度层面加以约束。

所有新接入网络的计算机必须预装杀毒软件并打好系统补丁,以有效遏制病毒传播,保障网络环境的纯净与安全。

三、提升网络使用效益1. 秉持“建网为教、用网兴教”的理念,加大对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管理力度。

优化网站布局与内容,确保其既美观又实用,能够全方位服务于教学、德育、管理以及师生、社会等多元群体。

2. 鼓励并支持教师建设个人主页及教育教学专题网站、资源网站等,通过这些平台吸引师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同时,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BBS等交互性栏目的作用与价值。

四、教育资源库建设持续加大教育资源库建设力度,逐步构建起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资源中心体系,为师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资源支持。

五、网上办公环境建设积极探索并完善校内消息与文件传输系统建设,实现通知发布与文件传送的网络化、无纸化操作。

进一步提升办公自动化水平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1. 紧密结合教师实际需求与学科特点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工作。

通过专项培训等方式帮助教师掌握常用软件系统的操作技能与应用方法。

精品课程的使用情况现状分析。,,,

精品课程的使用情况现状分析。,,,

廊坊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精品课程的使用情况现状分析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二级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系别:物理系专业:教育技术专业年级:2009级学号:***********完成日期:2013年1月12日目录一、问题的提出 (2)二、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中精品课程的现状分析 (5)1.研究对象 (5)2.数据统计与分析 (5)2.数据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视频资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多媒体课件素材 (12)2.3测验,作业,试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在线留言 (13)2.5课程更新频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精品课程的使用情况分析.. (13)1.现状 (13)2.原因分析 (13)四建议 (14)6.1 实施监督。

(14)6.2 实施激励政策 (15)6.3 改善网络环境 (15)6.4宣传精品课程方面 (15)6.5 丰富精品课程资源方面 (15)6.6 加强精品课程的交互性方面 (16)6.7网络支持方面 (16)廊坊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精品课程的使用情况现状分析论文题目:论文摘要:本研究采用网站调研法和数据分析法,针对国家精品课程网站中2003—2010年的本科国家级精品课程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发现,目前本科国家级精品课程的使用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策略来改善精品课程的建设。

关键词:教学视频;多媒体素材;表达形式设计;知识内容;更新速度精品课程的使用情况现状分析一、问题的提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它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精品课程中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国家精品课程中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国家精品课程中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摘要:在我国高等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中,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重要作用。

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适合教学内容的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并寻找现代教育技术与精品课程的融通之处,是教学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因此,对国家精品课程《数字色彩》的深入剖析。

有利于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在我国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中,由于其“五个一流”的高标准要求,人们把注意力大都集中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材建设等方面。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往往被人们所忽略。

其实,一门精品课程的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必不可少,它贯穿在教学内容、立体化教材和教学方法之中。

符合教学规律和专业思想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合理布局教学内容、协调教学进程、分配教学资源,能有效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教与学的积极,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1精品课程建设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设计先进的教学理念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设计至关重要。

过去的经典课程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把经典理论看作不可逾越的权威,进行灌输式教学。

学生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只能沉浸在过去的时光或进人课本描述的环境里被动学习。

这样从以往到过去、从书本到理论,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转,处于被动状态。

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导致国内大多数色彩教师至今固守一百年前的色彩体系一个重要原因。

国家精品课程《数字色彩》从大众教育的实际出发,在原来常规的讲授型教学基础上,实行主题探究型、小组协作型、案例教学型等教学策略。

在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的问题上,师提倡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协作式学习等多种形式。

对待计算机设计基础较差的专业和班级,加强技能训练性模式的教学,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这个设计工具的能力。

以至于在色彩设计中不会被表现手法和技术问题所困扰。

《数字色彩》本身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它的教学改革动力来自色彩的数字化应用。

《数字色彩》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再是一言堂的主导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

探索基于多元需求的网络课程建设

探索基于多元需求的网络课程建设

探索基于多元需求的网络课程建设[摘要] 由于教育技术的发展性,以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提升预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学科差异、地区差异,面向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面临由“从零起跑”、“统一终点”的传统课程设计向“不同起点,不同终点”的差异化、多元化、个性化课程设计方向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张妙华教授主持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从适应多元需求着手,探索性地构建了富于特色的课程内容与资源、过程与评价、管理与服务,从而在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推动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变革。

本课程作为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育)(网址:http:///jyjs),在内容组织、资源建设、教学活动组织、评价、支持服务等诸多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教育技术;课程;需求;网络一、问题提出现代教育技术是中小学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当前教师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推动教与学模式有效变革的重要抓手。

发展和应用教育技术有利于推进教育的信息化和教师的专业化,对切实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均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此,教育技术课程通常被列为高等学历教育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是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育部于2004年专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并随即在2005年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

整个教育界对教育技术的普遍重视,使得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信息化获得了迅猛发展,教师亦普遍具备了一定的教育技术基本素质,并切实掌握、应用了一定的教育技术技能。

但与此同时,由于教育技术学科自身的迅猛发展,以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未来目标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学科差异、地区差异,传统教育技术课程近乎“从零起跑”、“统一终点”的课程设计俨然无法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需求。

设计、开发一门能够满足不同教师个性化、多元化需求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已成为当前教师教育领域的一个突出、棘手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基于多元需求的网络课程建设———以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为例张妙华,武丽志(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要]由于教育技术的发展性,以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提升预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学科差异、地区差异,面向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面临由“从零起跑”、“统一终点”的传统课程设计向“不同起点,不同终点”的差异化、多元化、个性化课程设计方向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张妙华教授主持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从适应多元需求着手,探索性地构建了富于特色的课程内容与资源、过程与评价、管理与服务,从而在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推动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变革。

本课程作为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育)(网址:http :///jyjs ),在内容组织、资源建设、教学活动组织、评价、支持服务等诸多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教育技术;课程;需求;网络[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张妙华(1965—),女,广东丰顺人。

教授,主要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E-mail:mhzhang828@ 。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面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网络学习社区建设研究”(项目编号:08SJY015)一、问题提出现代教育技术是中小学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当前教师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推动教与学模式有效变革的重要抓手。

发展和应用教育技术有利于推进教育的信息化和教师的专业化,对切实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均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此,教育技术课程通常被列为高等学历教育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是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育部于2004年专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并随即在2005年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

整个教育界对教育技术的普遍重视,使得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信息化获得了迅猛发展,教师亦普遍具备了一定的教育技术基本素质,并切实掌握、应用了一定的教育技术技能。

但与此同时,由于教育技术学科自身的迅猛发展,以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未来目标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学科差异、地区差异,传统教育技术课程近乎“从零起跑”、“统一终点”的课程设计俨然无法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需求。

设计、开发一门能够满足不同教师个性化、多元化需求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已成为当前教师教育领域的一个突出、棘手难题。

华南师范大学张妙华教授及其课程团队,根据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差异大、需求不断更新的实际需要,以及成人参与网络教育进行自主学习和同行借鉴、合作交流的职业发展需要,构建了以需求为导向,个性化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强化支持服务多元;以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参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教师“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全面培养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体系。

现对该课程的内容与资源、过程与评价、管理与服务分别进行分析,凝练其设计思想与实践原则,以资同行借鉴。

二、内容与资源由于教育技术学科自身内容的不断更新、发展,以及中小学教师多元化、动态发展的学习需求,使得在有限的课时和篇幅内,选取怎样的内容以及如何呈现成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计的首要问题。

(一)课程内容华南师范大学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立足学习对象都是中小学在职教师的特点,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要求和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出发确定课程目标,以使学习者通过课程的学习,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具备信息时代所必须的信息素养,熟悉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各种教学与学习环境,能够对基于各种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进行设计并实施,适应当地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基本需要,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在具体操作层面,该课程的内容组织具备如下特点:1.基础与前沿的结合。

课程从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出发规划教学内容,力求体现教育技术的学科精髓,覆盖《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并充分体现时代要求和学科前沿。

在传统教育技术课程模块的基础上,该课程以“专家引领”模式,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的进阶学习内容,如徐福荫教授主讲的“应用信息技术开发潜能促进学习”、秦兆年副教授主讲的“传统媒体的创新应用———光动媒”、谢幼如教授主讲的“基于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等。

2.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成人学习者在学用结合的过程中随时会将自己在实践中获取的知识和经验带到新的学习环境中来。

[1]基于此,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阐述力求简单明了,重在启发和对实践的指导;实践活动及案例力求真实、典型,可操作性、可移植性强。

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让学员不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包括现代教育思想及教育技术技能在内的教育技术能力的综合提升。

3.统一与差异的结合。

虽然不同的学习者报名参加同一个课程,但各自经验不同,对学习的期望也存在差异。

[2]谁来决定最终的学习需求呢?课程在设计之初即特别强调了对该问题的求解,并主动倾听两个方面的声音:一方面是教师,他们作为社会和学科专家的代表,洞悉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有其认为该教且必须教的东西,并提出统一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是学员,他们清楚自己欠缺什么,需要什么,最急迫的是什么。

这两个方面的诉求共同构成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组织的依据。

(二)课程资源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学员实践个性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中小学教师汲取营养,实现自身成长、专业发展的沃土。

华南师范大学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根据成人工学矛盾突出,多使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的特点,采取一体化和立体化设计,构建了“网络课程+印刷教材+移动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资源包,较好地适应和满足了不同学习风格、学习习惯的成人学员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

1.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现代教育技术”诸多资源的核心和纽带,其包含资源类型丰富(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互动性强。

网络课程针对国内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技能差异大的特点,设计了“自主学习+专家引领+实践活动”的进阶型内容组织形式。

学员在掌握“自主学习”模块基础知识前提下,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适合自身需求的专题任务进行引领式“进阶学习”。

此外,除了采用超媒体形式呈现基本教学内容外,网络课程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优秀示范课例、学生作品等供观摩、学习。

2.印刷教材。

印刷教材具有低价、便携、使用方便、保存长久等优点。

课程组专门设计、开发了面向成人学习者的印刷教材。

教材集知识内容(正文、信息岛、扩展阅读、典型案例等)与学习活动(思考、讨论、实践、链接等)于一体,版面设计活泼,综合运用了标题、图标、符号、字体、字号、加粗、加着重号,以及底纹等表现手法,意在突出重点,增强可读性,促进学习的持续、有效发生。

此外,教材特别采取对话风格,表达信息力求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并通过使用第二人称表达方法,促进读者与作者的对话,实现了“有指导的教学会谈”,[3]从而十分适合学员利用教材自学。

3.移动课程。

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文本、音频、视频等多种适合移动学习的材料,并支持学员使用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如ipod等)登陆课程手机平台(/mjy)浏览课程、参与讨论,获取学习进度等。

另外,本课程的移动课程与网络课程使用同一数据库,从而使得不同学习方式得以无缝链接、完美整合。

从学生体验来看,无论是网络课程,还是移动课程,在人机交互过程中,均做到了界面整洁、大方,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协调;交互操作简单、便捷,链接深度合理;交互内容灵活、开放、可扩展,表现形式多媒化,媒体使用恰当等特点。

此外,课程将教学内容模块化、专题化,各部分的视频导学(或指导)一般以30分钟为单位,方便学生利用零散时间学习。

三、过程与评价过程与评价是保障学习质量的关键。

华南师范大学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以教学目标为指引,根据在职中小学教师的特点精心设计系列学习任务,并始终坚持以学员为中心,注重和突出学习的流程,强调学习的过程参与和形成性评价。

学员登录教学平台,能够凭借清晰的导航轻松进入和持续开展学习,并顺利完成任务,获得过程性评价数据。

(一)学习过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共分十章,每章的学习流程如图1所示。

学员通过参与“学前热身—自主学习—专家引领—实践活动—反思提高”五大环节来实现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资源、学习过程的自我组织和自我实现,并将自主学习、引领学习、体验学习、案例学习、反思学习融会贯通。

图1“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流程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课程组综合运用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充分尊重成人认知规律及特点,树立并恪守以下原则:1.需求导向原则。

课程在每章的“学前热身”部分提供“学前测评”(测评题目以客观题形式呈现,并通过指导语引导学员依据自身知识储备真实作答),并依据学生测评情况给出有针对性的“学习处方”,方便学生根据自身知识储备和学习预期、学习兴趣来有选择、可跳跃地进行学习内容的自组织,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可拓展性。

2.专家引领原则。

课程强调专家的引领作用,突出教师对学员不同学习阶段的指导和支持,并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员学习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学习伙伴。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专家引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视频导学:重点介绍各章内容结构、重点难点,并给出学习建议。

(2)专题讲座:专题讲授,体现学科前沿,讲解精辟。

(3)组织讨论:在BBS上组织主题讨论,并提供一定的材料作为“支架”,引发学生各抒己见。

(4)作业评价与管理:对学员作业进行评价,并组织学员自评和互评,帮助学员在评价中学习。

(5)辅导答疑:通过课程BBS、信箱、QQ等途径为学生提供答疑服务,进行个别化、个性化指导。

3.即时反馈原则。

课程充分发挥计算机的逻辑判断功能,每节都设计了客观型测试题目,并提供即时反馈,及时给予学生积极强化,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学习。

4.注重反思原则。

教学反思是一个认识过程,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再认识的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行修正、调整,使之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以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4]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活动。

课程针对教师职业发展规律和成人学习特点,在学习活动设计中特别突出了反思步骤,积极引导学员将所学知识与自身教学实践相联系、相结合。

其中既包括对个人教学实践的反思,也包括与他人教学实践(如案例)的比较。

5.强调协作原则。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课程强调学员之间的互助与协作,以及知识、观点、作品的分享,鼓励学员在网上、网下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