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建筑布局楼规范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最新版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最新版
引言:
中小学建筑是学生求学过程中的重要场所,其设计规范关乎学生的舒适度、安全性和教学效果。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教育需求和新时代对校园环境的要求,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也需要与时俱进。本文将介绍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最新版,包括建筑布局与功能设置、教室设计、体育场馆规划等内容。
一、建筑布局与功能设置
1. 校园整体规划
中小学校园的整体规划应充分考虑学校规模、地域条件和未来发展需求,合理划分各个功能区域,确保交通便捷、安全有序。
2. 教学楼设计
教学楼的布局应满足教学需要,采取灵活的教室组织形式,同时注重自然采光和通风,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
3. 行政楼和办公区设计
行政楼和办公区的布局应便于教职员工的办公和管理工作,并与教学楼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工作协调机制。
4. 图书馆和多功能厅设计
图书馆和多功能厅作为学校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应注重空间设计、声学效果和设备配备,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和演讲
环境。
二、教室设计
1. 教室面积和布局
中小学的教室面积应根据班级人数确定,每个学生应保证一定的活
动空间。教室内的布局应合理安排,包括教师讲台、学生桌椅和设
备摆放等。
2. 教室采光与通风
教室的采光要求充足,可以通过大窗户和天窗等方式实现。同时,
教室的通风也应得到重视,可以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系统。
3. 教室设备与设施
教室内应配备适当的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辅助设施,满足
教学和学习的需要。
三、体育场馆规划
1. 运动场设计
中小学运动场的设计应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活动的需求,包括足球场、篮球场、田径跑道等设施的设置。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2024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2024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2024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是中国教育部家庭社会学校规划建设院等部门制
定的规范,旨在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建筑设计,提高学校的教学和生活条件,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本文将对2024年发布的中小学建筑设计规
范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读。
首先,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了中小学教育用房、行政办公用房、
教师宿舍、学生宿舍、综合功能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地和围墙护栏等
方面的规范要求。其中,教育用房是中小学的主要建筑,规范要求建筑形
式应合理、布局合理、空间适宜、功能分区明确。同时,规范还对教室、
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不同类型的教育用房的布局、面积和设备等方
面提出具体要求。
其次,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对中小学建筑的人居环境提出了要求。规
范规定,校舍建筑应遵循人性化和环保原则,保证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和
安全。规范要求建筑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条件,合理设置阳台和楼梯,保证安全疏散。同时,规范还对室内温度、湿度、噪音和照明等方面
提出了具体要求,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的舒适度。
此外,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还规定了中小学建筑的供配电、供水排水、供暖通风、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规范要求学校建筑应具备稳定的供电
系统,安全可靠的给水、供暖和通风系统,以及合理的排水系统。同时,
规范还要求学校建筑应设有必要的灭火设备和疏散通道,保障学生和教职
工的安全。
最后,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还对中小学建筑的施工、材料、装饰和环
境美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规范要求学校建筑应符合国家相关建筑标准,施工应按照规范进行,保证质量和安全。同时,规范还规定了学校建
中学教学楼设计规范
教学楼设计规范
工管06-1班指导教师:田金亮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第1.0.4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第1.0.5条学校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
第一节校址选择
第2.1.1条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走读小学生不应
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最全中小学设计规范
最全中小学设计规范
中小学设计规范是为了保障学校建设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确保学校
建筑和环境能够适应学校教育的特点和需求。以下是最全中小学设计规范:
一、总体要求:
1.遵循人性化设计原则,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需求;
2.坚持生态环保,注重节能减排,提高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确保建筑和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确保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学生的教学、生活和发
展需求;
5.强调校园文化和品质,营造和谐美丽的学习环境。
二、教学楼和功能区规划:
1.教育功能分区明确,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艺
术活动室、体育馆、食堂等功能区;
2.教室布局合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坐在合适的位置上听课,确保视
觉和听觉效果良好;
3.实验室和图书馆设备齐全,满足实验教学和阅读活动的需求;
4.多媒体教室配备先进的教育科技设备,提供与时俱进的教学环境;
5.学生食堂应有足够的座位和舒适的就餐环境,确保学生的营养和健
康饮食;
6.体育馆应符合国家体育设施标准,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场地;
7.行政办公区和教师休息室设备完善,提供教师工作和休息的场所。
三、校园环境规划:
1.校园大小适中,容纳学生和教职工的数量,确保校园的安全和秩序;
2.校园内绿化率高,种植各类树木和花卉,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3.设立休闲娱乐区和运动场地,提供学生的休闲和运动场所;
4.建设安全交通设施,包括交通指示标志、人行天桥和人行横道等,
确保学生交通安全;
5.设立安全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消防栓和喷淋系统等,确保校园
的消防安全;
中小学教学建筑布局楼规范
第2.2.2条学校建筑用地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学校的建筑容积率可根据其性质、建筑用地和建筑面积的多少确定。小学不宜大于
0.8;中学不宜大于0.9;中师、幼师不宜大于0.7。
第二节普通教室
第3.2.1条教室课桌椅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课桌椅的排距:小学不宜小于850mm,中学不宜小于900mm;纵向走道宽度均不应小550mm。课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120mm。
二、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三、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000mm,中学不宜大于8500mm。教室后部应设置不小于600mm的横向走道。
第 3.2.2条普通教室应设置黑板、讲台、清洁柜、窗帘杆、银幕挂钩、广播喇叭箱,“学习园地”栏、挂衣钩、雨具存放处。教室的前后墙应各设置一组电源插座。
第3.2.3条黑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黑板尺寸:高度不应小于1000mm,宽度:小学不宜小于3600mm,中学不宜小于4000mm。
二、黑板下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宜为800--900mm;中学宜为1000--1100mm。
三、黑板表面应采用耐磨和无光泽的材料。
第3.2.4条讲台两端与黑板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m,宽度不应小于650mm,高度宜为200mm。
第七节语言教室
第3.7.1条语言教室宜设控制室、换鞋处等附属用房。
第3.7.2条当控制台设于邻室时,二室之间应设观察窗,窗的设置应能满足教师视线看到教室每个学生座位的要求。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规范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规范
第1篇: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规范1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规范
1.普通教室
1.1教室内课桌椅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1.1课桌椅的排距:小学不宜小于850mm,中学不宜小于900mm;纵向走道宽度均不应小于550mm。课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120mm。
1.1.2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1.1.3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000mm,中学不宜大于8500mm。教室后部应设置不小于600mm的横向走道。
1.2普通教室应设置黑板、讲台、清洁柜、窗帘杆、银幕挂钩、广播喇叭箱,“学习园地”栏、挂衣钩、雨具存放处。教室的前后墙应各设置一组电源插座。
1.3 黑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3.1黑板尺寸:高度不应小于1000mm,宽度:小学不宜小于3600mm,中学不宜小于4000mm。 1.3.2黑板下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宜为800--900mm;中学宜为
1000--1100mm。
1.4黑板表面应采用耐磨和无光泽的材料。讲台两端与黑板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m,宽度不应小于650mm,高度宜为200mm。
2.实验室
2.1 物理、化学实验室可分边讲边试实验室、分组实验室及演示室三种类型。生物实验室可分显微镜实验室、演示室及生物解剖实验室三种类型。根据教学需要及学校的不同条件,这些类型的实验室可全设或兼用。
2.2 实验桌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中小学建筑规范
中小学建筑规范
中小学建筑规范是为了确保中小学校舍的各项建筑要求和安全标准,保障学生的学习环境,提高校园建筑的质量。以下是中小学建筑规范的主要内容。
1. 建筑设计:中小学的建筑设计应符合当地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标准,确保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抗震性。建筑物的高度、楼层、面积等要符合相关规定。
2. 教室布局:教室的数量和面积应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室的平面布局应合理,保证学生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3. 建筑材料:使用的建筑材料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防火性能要达到相关要求。特别是选择无毒低放射性的材料,以保护学生的健康。
4. 室内环境:中小学建筑规范要求有良好的室内环境,包括通风、采光、照明等。教室内的温度、湿度和气味的控制要合理,确保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5. 基础设施:中小学建筑规范要求配备必要的基础设施,包括给排水系统、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等。设施的设计和安装要满足学校的实际需求,确保学校正常运行。
6. 安全防护:中小学建筑规范要求建立安全防护设施,包括消防设备、疏散通道、应急照明等。对于容易发生事故的区域,要设置警示标志和防护措施,减少学生的安全风险。
7. 校园环境:中小学建筑规范要求校园环境要整洁、美观。校园内的绿化、道路、停车场等要合理规划和设计,方便学生和教职工的日常活动。
8. 设施设备:中小学建筑规范要求学校配备必要的教学设施和器材,包括教学用电子设备、实验室设备、运动器材等。设施和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要符合相关标准。
9. 残疾人设施:中小学建筑规范要求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设施,包括无障碍通道、坡道、扶手、电梯等,让残疾学生能够方便地进出教室和校园。
中学教学楼设计规范
中学教学楼设计规范
教学楼设计规范工管06-1班指导教师:田金亮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第1.0.4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第1.0.5条学校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第一节校址选择第2.1.1条学校校址选择
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
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
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一、建筑设计
1. 合理布局:小学和幼儿园应该分开布局,让学习环境尽可能空旷,保证安全和舒适,避免混合。
2. 建筑成分:根据计划建设不同的活动专门功能场所,包括体育场、操场、教学楼、食堂、图书馆等。
3. 保护措施:应充分考虑风力设计,建筑应符合山区,平原,湿地,环境保护等因素,增加安全保护措施,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教育设备
1. 智能化设备:科学室应充分考虑智能化,实行实名管理,弥补人力缺乏,增加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性,减轻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2. 安全防范:校区应当全面采用智能安防技术,监控设置安全边界,采用门禁系统,保证安全有序,减轻老师的工作压力。
3. 无线信息:校园网络覆盖率高,实现移动办公以及在线教学,保障学校和社会的信息交流。
三、外环境
1. 绿化环境:为引导孩子们了解自然,做好绿化景观布局,适当植几棵耐寒植物,吸引小鸟和小动物,提供养眼景致。
2. 野外教学:在环保示范点,野外教学点,应该规划一些学习反思,体验式教学活动。
3. 室外活动:解决室外体育活动和艺术类活动场地不足问题,把室内活动、室外活动等完美结合,增强学生的价值观念。
四、场地设计
1. 室内设计:要突出小学教学室的功能特点,给孩子们提供宽敞舒适的学习环境。
2. 校园文化:以简洁流线的式样来布局草坪,增加一些校园特色的装置品,展示学校文化。
3. 通风场所:绿化环境不仅丰富了校园环境,而且促进空气流通,凉爽舒适,创造出适合孩子们学习和活动的环境。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首先,学校建筑的安全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建筑结构必须能够抵御自然灾害和外部威胁,并符合当地的建筑安全标准。防火和疏散系统也必须得到特别关注,以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另外,学校建筑还必须有良好的功能布局。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体育馆等各个功能区域应具备合理的空间划分和布局,以满足师生的需求。教室要符合教学需求,设备齐全,光线充足,通风良好。食堂要卫生安全,能够满足师生的用餐需求。
此外,学校建筑设计还应注重节能和环保。建筑要考虑采光、通风和冷暖调节,以减少对能源的依赖。水电设施要符合节能标准,废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要规范,并保证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此外,建筑材料的选择也要尽量环保,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损耗。
一个良好的学校建筑设计还应包括合理的户外活动空间和绿化。学校应该有宽敞的操场和运动场地,供学生进行各类体育和户外活动。此外,校园内应有适量的绿地和植被,以提供舒适的环境和空气质量。
最后,学校建筑设计也要注重无障碍设施的设置。学校必须为残疾学生提供便利的进出通道和设施,以确保他们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
综上所述,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包括建筑的安全、功能布局、节能环保、户外活动空间和绿化以及无障碍设施等方面,这些规范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高效和环保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只有按照这些规范进行设计和建设,才能够确保学校建筑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首先,中小学建筑布局应考虑校园整体结构和功能分区的合理性。根
据学校规模和地形条件,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如教学区、运动区、食
堂区、图书馆等。不同区域之间应有良好的连接通道,并有足够的绿化带
和活动空间。
其次,教学区的建筑设计应注重教室的布置和功能划分。教室应符合
防火、防震、采光等安全和舒适要求,应有合适的大小和高度,能满足不
同年级和课程的需要。同时,教室应设有黑板、投影仪、空调、音响等基
础设施,并具备良好的声学和照明条件。
第三,学校的公共空间设计应满足师生的各种需求。例如,图书馆应
设有阅览区和借阅区,配备足够的图书、报刊和电子资源;食堂应具备合
理的餐厅布局和设施设备,提供营养均衡的餐食;操场应满足学生体育运
动和集会活动的需求,包括足球场、篮球场、跑道等。
此外,中小学建筑设计还应考虑特殊区域的设置和规范。例如,实验
室应根据不同学科的需求设有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等,
同时要保证安全性和通风条件;艺术室应设置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等,满足不同艺术课程的需要。
最后,中小学建筑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和设
备应符合环保要求,尽量减少资源消耗和能源浪费。学校应具备合理的排
污和垃圾处理设施,关注室内空气质量和水质安全。
总而言之,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是为了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建筑布局、空间设计、设施设备等方面给予明确的要求。通过合理的布
局和设计,可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培养优秀的学生成才。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第1.0.1条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第1.0.4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第1.0.5条学校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
第一节校址选择
第2.1.1条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第二节学校用地
中小学布局规划建设的初步建议5
中小学布局规划建设的初步建议5
中小学布局规划建设的初步建议5
1.整体规划合理布局
中小学的整体规划应该合理布局,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室
外运动场等。建议将教学楼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教学核心区,方便学生
在不同楼层之间移动。图书馆和实验室应该靠近教学楼,方便学生使用。
室外运动场需要充足的空间,可以用来进行各种体育活动。
2.教室和学生宿舍建设
教室的设置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
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个教室应该配备适当的座位和写字台,方便学生上课。学生宿舍应该设有宽敞的卧室和独立的卫生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
人空间。宿舍楼应该布置得整洁舒适,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3.图书馆和实验室建设
图书馆应该提供丰富的藏书,供学生进行阅读和研究。图书馆应该设
有独立的自习室,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验室应该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满足学生实验的需求。实验室应该安全可靠,防止事故发生。
4.食堂和活动中心建设
食堂应该设有宽敞明亮的就餐区,提供健康的饮食,满足学生的营养
需求。活动中心可以用来举办各种文体活动,提供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场所。活动中心还可以用来举办各种会议和培训活动。
5.安全设备和绿化建设
总的来说,中小学布局规划建设需要兼顾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安全需求。学校应该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中小学的布局规划建设应该与教育教学目标相一致,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
中小学建筑间距规范要求
中小学建筑间距规范要求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中小学的建设也变得越来
越重要。如何保证中小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安全,成为建设中
小学建筑的重点考虑。其中一个关键问题便是建筑间距规范要求。本文将介绍中小学建筑间距规范要求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设计标准
中小学的建筑规划必须以配套服务为主要目标,布局应合理,
建筑面积应大于首都中小学基础条件标准规定的面积。校园的总
布局应美观、大气,教学楼和综合楼应尽量独立,互不影响。
二、建筑间距规范要求
中小学建筑间的距离须符合以下规范要求:
1、建筑物要求:中小学校园内,各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应不少
于10米。若跨越马路或者行人道,则应不小于15米。
2、建筑与道路要求:中小学校园内,建筑物至道路两侧车行道或行人道中心线的距离应不少于10米。若建筑物为暴露式,至车行道或行人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8米。
3、建筑物高度要求:中小学校园内,建筑物高度应不超过四层,高度控制在16.5米以内。
4、安全距离要求:中小学校园内,建筑物与邻近楼房距离应不小于6米。校园内任何建筑物的实体或装置、设备与邻近楼房的顶端高度差不应超过4米。
5、紧急通道要求:中小学的建筑物之间,需要保留至少一条宽度不小于2.5米的紧急逃生通道。
三、科学合理的宋建筑间距提升学校品质
上述规范要求能够保证中小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安全。与此同时,科学合理的建筑间距也能提升学校品质。科学合理的建筑规划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中得
到健康、快乐的成长。此外,科学合理的建筑规划能够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利于教职员工的工作。
教学楼建筑设计规范
教学楼建筑设计规范。
该帖被浏览了4962次| 回复了5次第一章总则
教学楼建筑设计尚应符合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
第二章总平面布局
1. 学校应有总平面设计,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建筑设计。
2. 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地、自然科学园地及生活区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3. 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区、靠近室外运动场地布置。
4. 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其它教学用房的位置。
5. 学校的校门不宜开向城镇干道或机动车流量每小时超过300辆的道路。校门处应留出一定缓冲距离。
6. 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学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二、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2h。
三、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m。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
7. 植物园地的肥料堆积发酵场及小动物饲养场不得污染水源和临近建筑物。
第三章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第一节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组成与平面布置
1 中小学、中师、幼师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组成,应根据学校的类型规模、教学活动要求和件宜分别设置下列一部分或全部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普通教室、实验室、自然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史地教室、语言教室、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合班教室、体育器材室、教师办公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等。
风雨操场应根据件和情况设置。
2 教学用房的平面,宜布置成外廊或单内廊的形式。
3 教学用房的平面组合应使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和有利于疏散。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第1.0.4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第1.0.5条学校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
第一节校址选择
第2.1.1条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2条学校建筑用地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学校的建筑容积率可根据其性质、建筑用地和建筑面积的多少确定。小学不宜大于
0.8;中学不宜大于0.9;中师、幼师不宜大于0.7。
第二节普通教室
第3.2.1条教室课桌椅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课桌椅的排距:小学不宜小于850mm,中学不宜小于900mm;纵向走道宽度均不应小550mm。课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120mm。
二、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三、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000mm,中学不宜大于8500mm。教室后部应设置不小于600mm的横向走道。
第 3.2.2条普通教室应设置黑板、讲台、清洁柜、窗帘杆、银幕挂钩、广播喇叭箱,“学习园地”栏、挂衣钩、雨具存放处。教室的前后墙应各设置一组电源插座。
第3.2.3条黑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黑板尺寸:高度不应小于1000mm,宽度:小学不宜小于3600mm,中学不宜小于4000mm。
二、黑板下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宜为800--900mm;中学宜为1000--1100mm。
三、黑板表面应采用耐磨和无光泽的材料。
第3.2.4条讲台两端与黑板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m,宽度不应小于650mm,高度宜为200mm。
第七节语言教室
第3.7.1条语言教室宜设控制室、换鞋处等附属用房。
第3.7.2条当控制台设于邻室时,二室之间应设观察窗,窗的设置应能满足教师视线看到教室每个学生座位的要求。
第3.7.3条语言学习桌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教室设置控制台时,第一排语言学习桌前沿距前墙不应小于2500mm。
二、纵向走道宽度不宜小于600mm;教室后部横向走道的宽度不宜小于600mm。
三、语言学习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20mm。
四、前后排语言学习桌净距离不应小于600mm。
第3.7.4条教室的地面应设置暗装电缆槽。
第八节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
第3.8.1条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宜设教师办公室、资料贮存室等附属用房。
第3.8.2条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的平面宜布置为独立的教学单元。
二、微机操作台宜采用平行于教室前墙或沿墙周边布置。
三、微机操作台前后排之间净距离和纵向走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700mm。
四、微机操作台应设置电源插座。当微机操作台平行前墙布置时,楼地面应设置暗装电缆槽。
五、室地面宜采用能导出静电功能的材料。
六、当室外附近有强电磁场干扰时,教室应有屏蔽措施。
第3.8.3条教室应设置书写白板,窗帘杆及银幕挂钩。
第九节合班教室
第3.9.1条合班教室的规模宜能容纳一个年级的学生,并可兼作视听教室。
第3.9.2条合班教室宜设放映室兼电教器材的贮存、修理等附属用房。
第3.9.3条合班教室的地面,容纳两个班的可做平地面;超过两个班的应做坡地面或阶梯形地面。
第3.9.4条合班教室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5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8000mm。
二、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三、座位排距:小学不应小于800mm,中学、中师、幼师不应小于850mm。
四、走道宽度:纵、横向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900mm;当同时设有中间和靠墙纵向走道时,其靠墙纵向走道宽度不应小于550mm。
五、座位宽度不应小于450~500mm。
六、教室的课桌椅宜采用固定式。课椅宜采用翻板椅。
第3.9.5条在计算坡地面或阶梯地面的视线升高值时,设计视点应定在黑板底边;隔排视线升高低宜为120mm;前后排座位宜错位布置。
第3.9.6条当教室设置普通电影放映室时,放映孔底面的标高与最后排座位的地面标高的高差不宜小于1800mm;最后排地面与顶棚或结构突出物的距离不应小于2200mm。
第3.9.7条放映白昼电影的合班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放映室的净宽度宜为教室长度的1/4~1/2。
二、安装透射幕洞口的宽度应为教室长度的1/6;洞口的高宽比应为1:1.34;洞口的底面标高与讲台面的距离不宜小于1200mm。
三、放映室的墙面及顶棚面宜采用无光泽的暗色材料。
第3.9.8条装备电教设施的合班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前墙应设黑板和银幕。前后墙均应设电源插座。
二、室应设安装电视机的设施和窗帘盒。
第十一节图书阅览室
第3.11.1条图书阅览室宜设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书库及管理员办公室(兼借书处)。
第3.11.2条阅览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阅览室应设于环境安静并与教学用房联系方便的位置。
二、教师阅览室与学生阅览室应分开设置。
三、教师阅览室座位数宜为全校教师人数的1/3。
四、学生阅览室座位数:小学宜为全校学生人数的1/20;中学宜为全校学生人数的1/12;中师、幼师宜为全校学生人数的1/6。
第3.11.3条书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小学藏书量宜按每学生20--30册计算;每平方米藏书量宜为500--700册。
二、中学藏书量宜按每学生30--40册计算;每平方米藏书量宜为500--600册。
三、中师、幼师藏书量宜按每学生80--100册计算;每平方米藏书量宜为400--500册。
四、书库设计应采取通风、防火、防潮、防鼠及遮阳等措施。
第十二节教师办公室、休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