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女词人贺双卿之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_古诗鉴赏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
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
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
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如今更数,几段新愁。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今济南市)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自幼博通诗书。
她的词风格清新,语言明白如话,在艺术上独有成就,曾被称为“易安体”,被目为婉约派正宗,对词的看法相当保守。
其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苍凉沉郁,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后人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清代第一女词人贺双卿的词作,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无泪可沾衣

清代第一女词人贺双卿的词作,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无泪可沾衣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清代:贺双卿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
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
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
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
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
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惜黄花慢·孤雁清代:贺双卿碧尽遥天,但暮霞散绮,碎剪红鲜。
听时愁近,望时怕远,孤鸿一个,去向谁边。
素霜已冷芦花渚,更休倩、鸥鹭相怜。
暗自眠。
凤凰纵好,宁是姻缘。
凄凉劝你无言。
趁一沙半水,且度流年。
稻梁初尽,网罗正苦,梦魂易警,几处寒烟。
断肠可似婵娟意,寸心里、多少缠绵。
夜未闲,倦飞误宿平田。
望江南·春不见清代:贺双卿春不见,寻过野桥西。
染梦淡红欺粉蝶,锁愁浓绿骗黄鹂。
幽恨莫重提。
人不见,相见是还非?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无泪可沾衣。
山远夕阳低。
一剪梅清代:贺双卿寒热如潮势未平。
病起无言,自扫前庭。
琼花魂断碧天愁,推下凄凉,一个双卿。
夜冷荒鸡懒不鸣。
拟雪猜霜,怕雨贪晴。
最闲时候妾偏忙,才喜双卿,又怒双卿。
湿罗衣清代:贺双卿世间难吐是幽情。
泪珠咽尽还生。
手捻残花,无言倚屏。
镜里相看自惊。
瘦亭亭。
春容不是,秋容不是,可是双卿。
浣溪沙清代:贺双卿暖雨无情漏几丝。
牧童斜插嫩花枝。
小田新麦上场时。
汲水种瓜偏怒早,忍烟炊黍又嗔迟。
日长酸透软腰支。
太常引清代:贺双卿玉人愁道远行难。
风雪怕衣单。
日落到姬山。
先去看、梅花倚阑。
新词半卷,泪痕淹透,来与赵郎看。
何忍便空还。
第一夜、孤眠最寒。
作者简介:贺双卿(1715~1735年),清代康熙、雍正或乾隆年间人,字秋碧,江苏金沙雪埠(即现在的金坛县薛埠镇)丹阳里人,后嫁与邻近村庄绡山里周大旺为妻。
纵观整个中国文学史,她是第一个代表底层妇女发出悲吟之声。
是历史上最有天赋、最具才华的女词人,后人尊其为“清代第一女词人”,又称“清代李清照”。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整首词写得缠绵悱恻,委婉含蓄,余味无穷。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宋词吧。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原文宋代:李清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版本一)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
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
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
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
(版本二)译文及注释译文铸有狻猊提钮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
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
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
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
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
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
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
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注释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者:通这。
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据此诗谱成《阳关三叠》,为送别之曲。
此处泛指离歌。
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
《凤凰台上忆吹箫》翻译及赏析

《凤凰台上忆吹箫》翻译及赏析《凤凰台上忆吹箫》翻译及赏析导语:《凤凰台上忆吹箫》这首词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带来《凤凰台上忆吹箫》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⑴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⑵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⑶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⑷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
⑸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
译文狮子造型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
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
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
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
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
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
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
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赏析这首词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为对偶给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觉。
金猊,指狻猊(狮子)形铜香炉。
“被翻红浪”,语本柳永《凤栖梧》:“鸳鸯绣被翻红浪。
”说的是锦被胡乱地摊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纹起伏,恍似卷起层层红色的波浪。
金炉香冷,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锦被乱陈,是她无心折叠所致。
“起来慵自梳头”,则全写人物的情绪和神态。
这三句工炼沉稳,在舒徐的音节中寄寓着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绪。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赏析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赏析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①李清照(1084-1155)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
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李革非知识渊博,擅长古文,其文章深受苏轼赏析,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亦善文章。
李清照天资聪慧,少识音律。
丈夫赵明诚乃当朝宰相赵挺之子,历任州郡行政长官。
两人结婚后,志同道合,情笃爱深,常诗词唱和,共同研究、收集金石书画,校勘古籍。
他们为共同的事业竭尽财力,呕心沥血。
不料,靖康元年(1129),金兵南侵,汴京失守,他们被迫背井离乡,举家南渡。
后明诚染疾,不久,溘然长逝。
李清照痛失爱夫,悲痛欲绝,再加上原收藏的金石器物在逃难中丢失殆尽。
从此,李清照四处漂泊,晚年孤寂凄楚。
然而,李清照在南渡前并不是没有烦恼的。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由于元祐党禁,李清照之父被贬出朝,降职为东京提刑,后被罢官。
公爹却官升至尚书左丞相,后被排挤罢官。
此时,明诚他乡为官、冶游,并拟纳妾。
当然,纳妾非明诚本意,而因清照无嗣,赵家恪守封建,加之宋代纳妾之风大行。
如此变幻,令他们夫妻感情出现裂痕。
据考证,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为清照南渡之前的词作。
词写清照偕丈夫“屏居乡里十年”结束,明诚重返仕途之际。
清照本为之兴幸,但受明诚纳妾阴霾的影响,清照心情沉重,欲言又止。
因为清照预感这次分手可能就是婚变的开始。
面对离别,清照无法挽留,离恨别苦难以尽述,肺腑之言跃然纸上。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上片起首五句犹如人物速写,勾画了词人百无聊赖、慵懒萎靡的形象。
“香冷”言香料已燃尽,“金猊”即铜制的狮型香炉,将香炉放在房间,有取暖之用。
清代第一女词人贺双卿

清代第一女词人贺双卿清代第一女词人贺双卿贺双卿:18世纪初(清康熙晚年)出生于江苏丹阳的农家女。
“负绝世才”,“秉绝代姿”,心有天高,命若纸薄。
美慧善良、满腹诗才,遵从父母之命嫁给粗俗难耐的周大旺。
婆婆横挑鼻子竖挑眼,丈夫老拳相向,满腹的委屈幽怨只能借助于诗笺表达。
有人感叹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有人称她是清初第一女词人。
她的命运是古代中国下层女性的一个缩影。
……清初康熙年间,江苏丹阳出了一位很有文学细胞的美才女,名叫贺双卿(1715~1735)。
其凄婉的人生经历很有特点。
她既非出身王室贵族的富家女,也非少女时代即选秀入宫的嫔妃媵妾,更非堕入风尘色艺俱佳的青楼女子。
她是出生在社会最下层的农民家庭的女儿,却和普天下所有的女人一样,少女时代对人生和未来充满憧憬。
她美慧善良,文弱纤秀,满腹诗才,然而在那个封闭愚昧的时代,她只能嫁给“门当户对”的庄稼汉。
婆婆年纪轻轻即丧夫守寡,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成人。
儿子是她整个人生的希望和寄托,代表了她的整个世界。
儿子周大旺在一种畸形的母爱环境里长大。
(在这种家庭里,婆婆、儿子的心理都不可能像一般家庭那样正常和健康。
)婆婆害怕媳妇夺走她的爱,(母爱。
)儿子周大旺对母亲惟命是从。
贺双卿的悲惨命运可想而知。
丈夫不但不懂得怜香惜玉,反而坚定地站在母亲一边参与对她的虐待。
任凭婆婆和丈夫的百般凌辱,苦命的双卿有泪只往肚里咽。
贺双卿的故事非常典型,她是古代中国千千万万农家妇女悲惨命运的一个缩影。
这种情节在中国古代戏曲故事中多有体现。
(譬如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
)但贺双卿的故事也有新意。
这就是,当千千万万受迫害被压迫的妇女面对种种磨难无法忍受和解脱时,往往选择轻身,而贺双卿则是将她遭受苦难的痛苦历程以诗歌的形式留给了后人。
贺双卿的家庭是地道的农民。
但她的舅父是乡间的私塾先生。
(一说私塾中的杂役。
)幼小的双卿常去舅父处玩耍。
每当塾师授课时,双卿就倚于窗下,悉心聆听,成为一名编外学员。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诗词赏析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诗词赏析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诗词赏析《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
此词抒写离愁别苦,作者以曲折含蓄的口吻,表达了女子思念丈夫的深婉细腻的感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诗词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原文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赏析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姻美满,情深意笃。
心爱的丈夫即将出游,作为妻子,情知无法挽留,离恨别苦自然难以尽述。
此词写与丈夫分别时的痛苦心情,曲折婉转,满篇情至之语,一片肺腑之言。
上片俱写离别前情景。
起首五句,是对由夜及晨情事的交代:由于一夜没有续填香料,铜制的狮形熏炉中早已香消烬冷,红色的锦被胡乱地堆在床上,早晨起来后情绪不佳,诸事无心,连头也懒得去梳,任凭那镜奁之上盖满灰尘,渐升的晓日高过帘钩。
这五句词,十分形象、具体地展现了词人与丈夫临别时怅然凄然、百无聊赖的心情。
“香冷金猊”,首先创造出一种凄清幽寂的环境气氛。
“被翻红浪”,化用柳永《凤栖梧》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句意,暗示夫妻间一夜雨密云稠,两情缱绻。
欧阳修《蝶恋花·咏枕儿》词:“昨夜佳人初命偶,论情旋旋移相就。
几叠鸳衾红浪皱,暗觉金钗,磔磔声相扣。
”亦借“鸳衾红浪皱”暗写男女情事。
解说此词者一向止于字面,不愿揭出本句的隐义,大约是认为如此近于流俗的意思与易安的身份和词风未符。
其实,它与《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等词一样,都表现了易安词在抒情上大胆率真的一面。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反反复复地写无心梳妆一件事,虽未语涉离别,却足见离愁别恨充溢心间。
2023年《凤凰台》原文及赏析

2023年《凤凰台》原文及赏析2023年《凤凰台》原文及赏析1凤凰台次李太白韵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
舞罢青蛾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
风摇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换故洲。
结绮临春无处觅,年年荒草向人愁。
翻译登上了金陵凤凰高台,已经看不见凤凰游的盛景了,只见浩浩长江汹涌澎湃,入海东流。
那一批粉黛青蛾也都被掳离故国,唯有当年弃下的白骨,依旧掩埋在长江边野草丛中的古墓中。
傍晚起风了,风助浪势,不断地催送着那些船,湖水拥来的新沙,便改换了故洲,如今只能见新洲了。
临春、结绮两阁已经找不到了,荒草年年发,清风徐来时,随风飘动,如同在诉说着不尽的愁意。
注释凤凰台:故址在南京市城西风凰山。
相传刘宋元嘉年间,有三只状如孔雀之异鸟集此,人谓凤凰,遂筑此台。
凤凰游:用李白诗首句“凤凰台上凤凰游”意。
青蛾:原指美人之眉,此泛指美女。
盈:满。
棹:摇船工具,泛指船。
故洲:白鹭洲,在南京西南长江中,李白诗有“二水中分白鹭洲”句。
结绮临春:两阁名。
《陈书·张贵妃传》:南朝陈后主至德二年(584年),于光昭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
高数十丈,并数十问。
后主自居临春阁。
张贵妃等居结绮、望仙,以复道交相往来。
创作背景凤凰台在金陵西南凤凰山上。
唐代天宝年间(742~756),诗仙李白离长安南游金陵,与友人崔宗之同上凤凰台,赋《登金陵凤凰台》七律一首。
到了北宋,诗人郭祥正与王安石登临凤凰台,追次李太白韵,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赏析这首诗首联写眼前景物。
诗人此日登上了金陵凤凰高台,已经看不见凤凰游的盛景了,唯剩脚下的一座空台。
台下,浩浩长江汹涌澎湃,入海东流,这联意思实际上相当于李白诗的第二句:“凤去台空江自流。
”但由于郭祥正的诗以二句扩展一句的内容,因此他便得以在第二句中缀以“浩浩”、“入海”二词,来壮大长江的'气势,使永恒的江山与下面衰歇的人事形成强烈对比。
首联的意思并非仅仅如此而已。
在古代。
凤凰向来被认为是祥瑞的象征,惟太平盛世方始出现。
清代女词人贺双卿之作品

清代女词人贺双卿之作品(收集来源于网络)《凤凰台上忆吹箫(残灯)》双卿已暗忘吹,欲明谁剔?向侬无焰如萤。
听土阶寒雨,滴破残更。
独自恹恹耿耿,难断处、也忒多情。
香膏尽,芳心未冷,且伴双卿。
星星。
渐微不动,还望你淹煎,有个花生!胜野塘风乱,摇曳渔灯。
辛苦秋蛾散后,人已病、病减何曾?相看久,朦胧成睡,睡去还惊。
凤凰台上忆中吹箫(送韩西)》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
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
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
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
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共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死死,暮暮朝朝?《摸鱼儿(谢邻女韩西馈食)》喜初晴,晚(晓)霞西现,寒山烟外青浅。
苔纹干处容香履,尖印紫泥犹软。
人语乱,忙去倚柴扉,空负深深愿。
相思一线,向新月搓圆;穿愁贯恨,珠泪总成串。
黄昏后,残热谁怜细喘。
小窗风细如箭。
春白秋红无穷艳,一朵似侬难选。
重见远,听说道,伤心已受殷勤饯。
斜阳刺眼,休更望天涯,天涯只是几片冷云展。
《惜黄花慢(孤雁)》碧尽遥天,但暮霞散绮,碎剪红鲜。
听时愁近,望时怕远,孤鸿一个,去向谁边?素霜已冷芦花渚,更休倩鸥鹭相怜。
暗自眠,凤凰纵好,宁是姻缘!凄凉劝你无言,趁一沙半水,且度流年,稻梁初尽,网罗正苦,梦魂易惊,几处寒烟。
断肠可似婵娟意,寸心里多少缠绵!夜未阑,倦飞误宿平田。
《湿罗衣》世间难吐只幽情,泪珠咽尽还生。
手捻残花,无言倚屏。
镜里相看自惊,瘦亭亭。
春容不是,秋容不是,可是(怜)双卿!《浣溪沙》暖雨无晴漏几丝,牧童斜插嫩花枝。
小田新麦上场时。
汲水种瓜偏怒早,忍烟炊黍又嗔迟。
日长酸透软腰肢。
《孤鸾(病中)》午寒偏准,早疟意初来,碧衫添衬。
宿髻慵梳,乱裹帕罗齐鬓。
忙中素裙未浣,折痕边,断丝双损。
玉腕近看如茧,可香腮还嫩。
算一生凄楚也拚忍。
便化粉成灰,嫁时先忖cǔn。
锦思花情,敢被爨烟薰尽。
东(风)却嫌饷缓。
冷潮回,热潮谁问?归去将棉晒取,又晚炊相近。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原文与赏析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原文与赏析李清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闺怨词通常多为叙别时之苦、别后之愁,李清照这首词却别开途径,选取欲别未别之时、将别未别之际,时在别前,想到别后,使人可想到别时的难堪与痛苦。
词的上阕分两层来写,一写将别时的气氛和心绪,一写将别时心理和神态。
词从晨起开笔,以物态敷墨。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词人未直说心情,可是从陈设的状态上尽传人物感情。
金属的狮形香炉中的香“冷”了,一个“冷”字,说明炉中的香早已燃尽,是无心无绪继续添香的缘故。
无心添香,反映了词人思想专注于将与丈夫分别上,再无情致调弄增加生活乐趣的香了。
室内再无香烟袅袅,更觉空寂冷落。
词人的床帐是很精美的,“朱樱斗帐掩流苏”(《浣溪沙》),如今被褥不整,“被翻红浪”,散乱的被子如红色水浪。
柳永《凤栖梧》中写“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那是轻浮的行径,李清照这里则不涉风情,无关谐谑,纯然是女主人无心整饰房间的写照。
词人连头也懒得去梳了,任随梳妆台上积满了灰尘。
以上所写种种情状,如果还只是她初醒才起时,那也情有可原。
缀之以“日上帘钩”,则为反常了。
阳光已照到帘钩上了,还未点香、未叠被、未梳头,可见已打乱了生活的正常程序。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念奴娇·萧条庭院》)那是在亲人远离,独处深闺时的心情,现在人还没有离去,就已如孤身独守时一般,这是因了已深知丈夫势在必行,又料定离后自己必愁的情况下,才会如此的。
因而词接着由实写转人虚写,由结果追溯原因:“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分别之后,有多少关于对丈夫的嘱咐,有多少关于自己的思念的话要说,可是欲说还休。
贺双卿诗词

贺双卿诗词1、【浣溪沙】暖雨无晴漏几丝,牧童斜插嫩花枝。
小田新麦上场时。
汲水种瓜偏怒早,忍烟炊黍又嗔迟。
日长酸透软腰肢。
据传,这首词是用粉写在一张芍药叶片上的。
词的上片意象很美,你看,初夏的阵雨飘飞在山谷田野,已上场的新麦散发着阵破清香,头上插花的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牛背上。
可是,在这样一个丰收的季节里,词人却没有丝毫的喜悦。
她干完了农活,又要回家做饭,忙得腰酸背疼,仍不免受到挑剔与责骂。
怒早、嗔迟,真是左右为难。
夫悍姑恶,一切都看不顺眼。
双卿是那么的无助,身体、精神上备受煎熬,心中的苦闷、忧愤、伤痛无以排遣,无处表达,唯有借助手中的笔,将满腔的幽怨倾诉于纸上,形成一首首滴血含泪的诗篇。
诗词是她唯一的听众,唯一的寄托,也是生命中唯一的闪光点,夜晚独自一人,内心的思绪如泉涌流于笔端,内心的痛苦也如泉水延绵流长,“此恨绵绵无绝期”,于是忍痛含悲,写下了这阕《浣溪沙》。
2、【望江南】春不见,寻过野桥西。
染梦淡红欺粉蝶,锁愁浓绿骗黄鹂,幽恨莫重提。
人不见,相见是还非?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无泪可沾衣,山远夕阳低。
这是女词人伤春怀旧之作。
全词笼罩在凄冷欲绝的感情基调中,透露出满腔的幽恨。
词人也有过美好的过去,有过情窦初开的青春年华,她还似乎曾有过美好而甜蜜的爱情,有过自己的心上人,然而吃人的封建婚姻制度,无情地拆散了有情人。
上片“春不见”,暗指自己美好的青春韶华在自然的周而复始中一去不返,感叹往事不堪回首。
下片“人不见”,所爱的人再难相见,即使相见,恐怕也因时过境迁而今昔非比了。
正如苏东坡所云“纵使相逢应未识,尘满面,鬓如霜”啊。
当日焚香拜月温馨的一幕浮现眼前,却已成过眼云烟。
看着曾娇艳的花朵也已渐渐凋落,感叹逝者如斯,美好事物的不常在,却无泪沾衣,泪流尽了,心也碎了。
往事已随花逝去,只留下淡淡的影子,眼前漂泊尽前事,恍若梦中。
不幸的命运,正像眼前远山残照一样,令人黯然销魂。
全词表情细腻婉转,凄恻动人,不雕饰,凭自己感受,似从心底流出。
清代女词人贺双卿论略

清代女词人贺双卿论略作者:李金坤陶伟乔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第01期贺双卿,初名卿卿,或庆青,字秋碧。
清康乾五十四年(1715)出生于金坛游仙乡丹阳里的一个世代业农之家。
她生性慧敏,姿容秀丽,笃心向学,然家贫无以就读。
适逢其舅父在她家邻室开馆授徒,她便趁机常于窗外偷听,暗中诵习,悉心揣摩,所学日进。
她还常做些精巧玲珑的女红,偷偷拿到街上换些诗词之类的书来读。
因此,在她十几岁的时候,便能写出清新秀婉的小词。
她亦工小楷,点画端妍,能于一桂叶写《多心经》。
乡里皆以“才女”视之。
大约18岁时,双卿经“媒妁之言”嫁给了金坛绡山(与丹阳里同属游仙乡,即今江苏金坛市内的方山,此曾建有绡山书院,旧《金坛县志》有记载)的周姓樵子为妻。
其夫不仅比她大十多数,其貌丑陋,而且嗜赌性暴,其舅姑又极蛮横顽恶。
即便如此,双卿屈于“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封建礼教的压力,不得不对“暴夫恶姑”“事之善,意虽弗欢,见夫未尝无愉色,饥倦忧悴,言笑犹晏晏也”(史震林《西青散记》,乾隆瓜渚草堂刊本。
下文简称《散记》。
以下引文未注明出处者,皆引自《散记》)。
在如此悲惨的境况中,双卿愈是积极表现自己的“德”,愈是让人感到“撕心裂肺”的痛苦。
繁重的劳动与郁闷的心情的双重煎熬,使得双卿原本纤弱的身子变得益加虚弱不堪。
进入周家不久,便患上了疟疾病。
不但无钱治疗,而且还要带病劳作(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多有记载),在霜刀雪剑严相逼的恶劣环境中,双卿最终“劳瘁以死”。
至于卒年,限于资料,现尚难以确知。
不过,据《散记》载,是书记双卿事迄于乾隆初年史震林赴京之时,而其时双卿22岁左右。
就其严重之病情及其所处恶劣环境来看,双卿离世当是较早的。
总之,双卿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悲惨的一生,是中国妇女文学史上罕见的悲剧之一。
贺双卿的诗文,主要辑自于康乾年间与贺双卿同时的金坛人史震林的纪实体笔记《散记》。
《散记》初刻于乾隆三年(1738),迄今已270余年矣。
叠字诗——精选推荐

叠字诗叠字大体可分三种,即拆字叠、回文叠和双字叠。
叠字诗属于双字叠,是指诗中的部分句子或全诗各句都用叠字组成。
全诗各句都用叠字组成的为叠字体诗。
叠字诗是由诗词叠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杂体诗。
叠字诗常见于我国古体诗词优秀作品之中,最早可溯至《诗经》,至南北朝入唐,便臻于成熟,出现了工整标准的体制。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云:“诗用叠字最难。
”及宋、元年间,发展到了叠字词或叠字曲。
如《卫风》里有“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朅揭揭。
庶姜孽孽”的文字记载,连用六迭字,可谓复而不厌,积而不乱。
有古诗曰:“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也连用六迭字,不落俗套,清新自然。
唐高僧寒山的《叠字诗》:独坐常忽忽,情怀何悠悠。
山腰云缦缦,谷口风飕飕。
猿来树袅袅,鸟入林啾啾。
时催鬓飒飒,岁尽老惆惆。
寒山是唐代著名的诗僧,这首诗写的是“贫士”的身境和心境。
唐王建《宛转曲》:宛宛转转胜上纱,红红绿绿苑中花。
纷纷泊泊夜飞鸦,寂寂寞寞离人家。
白居易的这首叠字诗《寄韬光禅师》,是古来传诵的佳作。
宋代大诗人苏轼称赞这首诗为“连珠吟叠璧”,现代大学者钱钟书称赞“极七律当句对之妙”: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清下界闻。
遥想事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后世写叠字诗的不少。
如明代朱权的《书怀》不仅仅是叠字诗,而且也是回文诗:纷纷雨竹翠森森,点点风花落绿阴。
贫恨苦吟穷寞寞,乱愁牵断梦沉沉。
昏昏岭隔重重信,渺渺江如寸寸心。
因有事情闲默默,我于疏拙老骎骎。
诗人为了取得音韵哀婉缠绵,在每一句都用了叠字,为了避免由此而产生的重复与拖沓,他细心地把叠字安排在句中不同的位置。
传说乾隆有一次召集群臣来为他的“百鹅图”题诗,以此比试谁的学问高。
大臣们对著“百鹅图”面面相觑,都不敢争先动笔,只见大学士纪晓岚从容走向前来,翰墨一挥便题诗一首:鹅鹅鹅鹅鹅鹅鹅,一鹅一鹅又一鹅。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1,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2。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3。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4,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5,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①隋堤:即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城外的汴河堤,为隋炀帝时所筑。
飘绵:飞柳花。
行色:指行色匆匆的旅行者。
②故国:这里作“故乡”解。
京华倦客:作者自称,当时他久居汴京,厌倦了作客生涯。
③“应折”句:指折柳赠别。
汉代长安城东有灞桥,京城的人送客到此,折柳枝赠别,后遂沿为风俗。
④榆火:古代于清明节取榆柳作薪煮食,名曰“换薪火”,以取一年之利。
宋代皇帝于清明取榆柳之火赐近臣,事详《春明退朝录》卷中。
这里“榆火”用作点缀寒食禁烟节令的辞藻,并非实写取火之事。
⑤半篙:指撑船的竿一半没入水中。
迢递:远的样子。
⑥别浦:行人离别的水岸。
津堠(hou候):水边的土堡,为行人守望之所。
1.金猊:狮形的铜熏炉,猊,狻猊,狮子。
宋·徐伸《转调二郎神》词:“薰彻金猊烬冷。
”2.日上帘钩:杜甫《落日》诗:“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
”李清照反用之,用于日上。
3.病酒:因酒而病。
语出《史记·魏公子列传》:“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李商隐《寄罗劭兴》诗:“人间微病酒。
”南唐冯延巳《鹊踏枝》词:“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悲秋:为秋而悲。
《楚辞》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
”杜甫《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诗原为送别诗,故后人以《阳关》为送别之曲。
5.武陵:典出陶潜《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但在本词中,“桃花源”的故事又与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中“刘晨阮肇”的故事混合掺杂在一起了。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作者:(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辞海》1989年版)注释:①金猊:涂金的狮形香炉。
②宝奁:贵重的镜匣。
③武陵:地名。
作者借指丈夫所去的地方。
④凝眸:注视。
赏析:这首词真实地抒写了离愁别恨。
上片写临别时的心情。
下片想象别后情景。
人去难留,爱而不见,愁思满怀无人领会。
词中表达感情绵密细致,抒写离情宛转曲折。
用语清新流畅,舒卷自如。
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张祖望《古今词论引》:“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痴语也。
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写其一腔临别心神,新瘦新愁,真如秦女楼头,声声有和鸣之奏。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懒说出妙。
瘦为甚的?千万遍痛甚?又云:清风朗月,陡化为楚雨巫云;阿阁洞房,立变为离亭别墅,至文也。
杨慎《词品》:“欲说还休”与“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新来瘦”三语,婉转曲折,煞是妙绝。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述别情,哀伤殊甚。
起三句,言朝起之懒。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这是一首从女性内心和细腻感触出发的别情词,把不愿亲人离去之情表述得婉转细密。
完全有别于柳永、秦观的话别词。
上阕就离别前的百无聊赖入笔,曲尽离怀别苦;下阕设想别后相思。
“烟锁重楼”、“楼前绿水”,一片凄迷伤感。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欢迎阅读!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①宝奁:美丽华贵的梳妆匣。
②阳关:曲名。
③武陵春晚:用陶渊明《桃花源记》,武陵人到桃花源事,这里指赵明诚。
④重楼:也作秦楼、凤台。
相传秦穆公女弄玉与夫萧史曾住在此。
这里指作者当时所居之地。
①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②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③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④者:通这。
⑤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据此诗谱成《阳关三叠》,为送别之曲。
此处泛指离歌。
⑥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
陶渊明《桃花源记》云武陵(今湖南常德)渔人入桃花源,后路径迷失,无人寻见。
此处借指爱人去的远方。
韩琦《点绛唇》词:“武陵凝睇,人远波空翠。
”⑦烟锁秦楼:总谓独居妆楼。
秦楼,即凤台,相传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乘风飞升之前的住所。
冯延巳《南乡子》词“烟锁秦楼无限事。
”⑧眸(móu):指瞳神。
《说文》:“目童(瞳)子也。
”详见瞳神条。
指眼珠。
《景岳全书》卷二十七引龙木禅师语曰:“……人有双眸,如天之有两曜,乃一身之至宝,聚五脏之精华。
贺双卿《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译文及赏析

贺双卿《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译文及赏析《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是由贺双卿所创作的,此词上片抒依依惜别之情,并设想别后自己一人的孤苦凄哀;下片自悼身世,更为悲苦。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清代:贺双卿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
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
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
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
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
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译文暮霭沉沉,夕阳低低,天空的浮云消消长长,落日微光忽明忽暗。
你行将远去,我心中愁绪实在难消。
真教人肝肠寸断啊,连精神也恍惚起来。
望着远近的山山水水,送了你一程又一程,你终于走出视野,只剩下隐隐青山,迢迢绿水。
从今往后,我内心将满是辛酸苦痛,再也忘不了令人心碎的今宵。
长天青碧高远,你的行踪谁人知晓?问天天不应,可怜我柔柔弱弱无依无靠。
谁知我辛辛苦苦?谁怜我嫩嫩娇娇?没有欢欢喜喜,只有彻骨的思念无尽无了;一个人偷来素粉,在红叶上写写描描。
我愿就此思念下去,哪管它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注释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牌名。
《词谱》引《列仙传拾遗》:“萧史普吹箫,作鸾凤之响。
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箫,公以妻之,逐教弄玉作凤鸣。
居十数年,凤凰来止。
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数年,弄玉来凤,萧史乘龙去。
”此调名本此。
双调九十七字,上片十句四平韵,下片九句四平韵。
其他据此添字减字者,为变体。
残照:落日的光。
有无明灭难消:指微云、残照时有时无,忽明忽灭的现象,叫人不好受。
断魂:形容哀伤,也形容情深。
闪闪摇摇:形容哀伤造成的精神恍惚。
隐隐迢迢(tiáo):隐约辽远的样子。
酸酸楚楚:非常辛酸痛苦。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诗词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诗词《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诗词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牌名,又名“忆吹箫”等。
那么你知道《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诗词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宋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①金猊:狮形铜香炉。
②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③宝奁:华贵的梳妆镜匣。
④者:通“这”。
⑤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
⑥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
【译文】:狮子造型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
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
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
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
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
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
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
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赏析】:本词抒写惜别的深情和刻骨铭心的怀念。
上片写不忍丈夫离去,着意刻画慵懒的情态,下片着重写怀念和痴情。
笔触细腻生动,抒情极凄婉。
上片开头五句只写一个“慵”字。
香冷而不再去换新香点燃,一慵也;被也不叠,任凭胡乱摊堆床上,二慵地;起床后连头也不愿梳,何谈化妆,三慵也;梳妆匣上落满灰尘,懒得擦,懒得动,四慵也;日上帘钩,人才起床,五慵也。
词人为何如此慵懒而没心情?原来是“生怕离怀别苦”。
这句为全词之眼,在上片的中间位置,括上而启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原文译文赏析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原文|译文|赏析《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抒写离愁别苦,作者以曲折含蓄的口吻,表达了女子思念丈夫的深婉细腻的感情。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原文宋代:李清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译文及注释译文铸有狻猊提钮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
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
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
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
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
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
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
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注释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者:通这。
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
此处泛指离歌。
武陵人远:此处借指爱人去的远方。
烟锁秦楼:总谓独居妆楼。
秦楼:即凤台,相传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乘风飞升之前的住所。
眸(móu):指瞳神。
指眼珠。
赏析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姻美满,情深意笃。
心爱的丈夫即将出游,作为妻子,情知无法挽留,离恨别苦自然难以尽述。
此词写与丈夫分别时的痛苦心情,曲折婉转,满篇情至之语,一片肺腑之言。
上片俱写离别前情景。
起首五句,是对由夜及晨情事的交代:由于一夜没有续填香料,铜制的狮形熏炉中早已香消烬冷,红色的锦被胡乱地堆在床上,早晨起来后情绪不佳,诸事无心,连头也懒得去梳,任凭那镜奁之上盖满灰尘,渐升的晓日高过帘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