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文化真实性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目的地文化真实性探讨

一、旅游目的地文化真实性的涵义

旅游目的地是旅游者所要到达和游览的地方,也是旅游的主要活动和旅游接待工作展开的地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是旅游目的地由旅游者引起的有关旅游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以及与其交织而成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在旅游者及其所负载的本民族、本地区的母体文化相互作用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文化形态,它是旅游者所携带的异质文化和接待地文化互相碰撞、交融和整合的结果,其主要内容既包括旅游目的地的建筑民居、服饰饮食、生活器物等物质文化,又包括礼仪风俗、节庆活动、生活制度等行为文化,还包括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信仰等精神文化、心态文化或观念文化。旅游目的地文化真实性的含义又如何呢?

在旅游研究领域,社会学家迪·迈康纳(Dean Maccannel)1976年在其著作《The Tourists》中首次提出“真实性”(Authenticity)问题,认为“前台”是给游客看的,正如宾馆的大堂、招待室、侍者展示给游客,是游客能够看到的地方;“后台”是旅游经营商和出售者所准备的真实现场,是隐藏道具和活动地方。

本文从两个角度来认识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真实性问题:

(1)从舞台真实性的角度研究

本文根据高夫曼(Goffman)提出旅游活动中文化的前台与后台理论、科恩(Cohen)提出的关于旅游情形的类型框架以及麦康纳关于旅游景观系统的6种舞台类型等观点,把文化真实性与表演性作为两个变量,构建出一个研究模型来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的舞台真实性进行研究分析。

模型以横轴表示社区文化的本质,纵轴表示旅游者对社区文化的印象(见图1)。文章由张家界旅游信息网 提供。两轴正方向表示真实,负方向表示不真实。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处于第一象限的情形是旅游者对真实社区(后台)文化的肯定,这种真实的

社区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预期。处于第二象限的是不真实的社区文化,但通过舞台演出游客感觉它为真实的,这种文化误导了旅游者对社区文化的理解。第三象限表现为旅游目的地以纯人造性景观或虚构性文化为旅游者提供娱乐等功能,旅游者也明显感觉到了它的不真实。第四象限为旅游者对舞台上社区真实文化的猜疑,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旅游目的地向游客展示的是本地区或本民族的真实文化,却引起了旅游者的猜疑。大体上说,处于纵轴右方向的第一、四象限是真实的社区文化,尤其是第一象限就是高夫曼6种舞台类型中所界定的“后台”,对旅游者来说充满神秘色彩。第四象限则是文化真实被复制到舞台上表演的情形。文章由张家界旅游信息网 提供。表演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社区真实文化,但从效果上看,不能让游客感受到原生文化的真实性,从而产生猜疑。处于纵轴方向的第二、三象限均是不真实的社区文化以舞台表演方向呈现出来的情形,其真实文化含量为负值,越远离坐标原点,真实文化因素含量愈少,越离奇、虚假。

文化的真实性与表演性模型把文化分成了文化真实、舞台猜疑、虚构性文化和文化的猜疑4种类型,由此我们也可看出文化的真实性含义既与文化本身的真实性有关也与游客对真实性的不同感受有关。

(2)旅游目的地文化真实性的类型

下面从客观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存在主义4种视角讨论“真实性”(见表1)。前3种是旅游客体的真实性;最后一种是旅游主体的旅游经历的本真性。存在主义对“真实性”的理解是从游客而不是从旅游的文化角度出发的。而在与客体相关的3种“真实性”的概念中,客观主义者与建构主义者坚持客体的真实性,后现代主义者则完全否定了传统的客体“真实性”概念,认为“仿真”比原物更加真实,已达到了一种完美的“超真实”境界。下面分别介绍这4种类型。

客观主义的“真实性”强调旅游客体的本真性,如果目的地的文化不是原真文化,即使旅游者认为自己所经历的是真实的,也被判断为不真实。

对于结构主义的真实性而言,现实不过是人类解释和建构的结果而已,因此是多元的、弹性的,旅游场景中的真实性是观者赋予其上的价值或评价。旅游客体被旅游者体验为真实时,并不是因为它们事实上是真实的,而是因为它们被当作了真实性的符号或象征。旅游真实性是由各种旅游企业、营销代理、导游解说等生产、制造的。结构主义者认为文化是创造的,而不是给定的,文化是一个相对的过程,而不是一件物体,文化的含义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真实性是一个社会建构的概念。结构主义的真实性概念总结为4个特征:第一,真实性没有一个可供依赖的、绝对的、静止的原初;第二,真实的旅游经历是多元的;第三,扭曲的形象往往会被贴上“真实”的标记,从这个意义上,真实性是游客旅游前的期望的反映;第四,曾经是不真实的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历了一个“突现的真实”过程后,会被重新定义为真实。总之,结构主义者把真实性从被旅游的客体内的特征转变为客体所表达的一系列社会建构的、象征的含义。

后现代抹杀了“真”与“假”的界限,认为模拟变得比真实还真,已达到一种“超真实”境界。后现代的许多游客已不大关心真实

性,他们追求的是享受、娱乐、表层美。随着后现代旅游思想的出现,人们对“虚构”景观的态度也发生变化,只要所游览的景观能给人以享受、娱乐,游客是不大关心景观的起源和“真实性”问题的。

客观的真实性和结构的真实性强调的都是客体的真实,即将真实性与对真实世界的体验联系起来,而存在的本真强调的是旅游主体的本真的存在状态,即将真实作为一种感觉,与对本真的自我体验联系起来。游客在寻找本真的旅游经历时,旅游者在某些旅游活动的激发下,只借助于旅游活动或旅游客体寻找本真的自我,而不关心旅游客体的真实性。文章由张家界旅游信息网 提供。当出于一种本真的状态时,人们感觉自己比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更加真实、自由,这不是因为他们发现被旅游的客体是真实的,而是因为他们摆脱了日常生活的种种约束,能够参加非同寻常的活动。当游客只关心自己本真的经历时,即是存在的本真性。

了解了旅游目的地文化真实性涵义后,我们不难看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的真实性具有前台表演性、继发性、整体性、相对性等特征。

二、旅游目的地文化产品的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