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范文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范文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提高混凝土的质量,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可靠,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建筑混凝土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____)等相关国家标准。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混凝土的工程项目。

第三条术语和定义(一)混凝土:由水泥、石料、砂、水和外加剂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材料。

(二)配合比: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成分的质量比例。

(三)设计配合比:经过计算和试验确定的保证混凝土满足强度、耐久性、施工性能等要求的配合比。

(四)调整配合比:在设计配合比基础上,根据施工实际需要调整的配合比。

(五)生产配合比:指根据设计配合比或调整配合比确定的具体施工中所采用的配合比。

第四条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一)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经过设计单位审核。

(二)混凝土的配合比应能满足施工工艺和要求。

(三)混凝土的配合比应能够满足工程强度、耐久性等要求。

(四)混凝土的配合比应考虑原材料的种类、质量、产地等因素。

第二章配合比的确定第五条设计配合比的确定(一)设计配合比应由设计单位根据工程的要求,在施工前进行计算和试验确定。

(二)设计配合比的计算应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并经过设计单位的审核。

(三)设计配合比的试验应满足一定的试验要求,并记录试验结果。

(四)设计配合比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材料的性能、强度要求、耐久性要求、施工要求等因素。

第六条调整配合比的确定(一)在施工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配合比时,施工单位应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并经过设计单位的同意。

(二)调整配合比的确定应考虑被调整的因素和调整的原则,具体操作应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

(三)调整配合比的试验应满足一定的试验要求,并记录试验结果。

(四)调整配合比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材料的性能、强度要求、耐久性要求、施工要求等因素。

(五)调整配合比的记录应详细记录配合比调整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等信息。

第三章配合比的控制第七条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一)水泥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并确保检测合格。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5篇)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5篇)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1、砼配合比是根据原材料品质,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试验,调整等步骤选定,经审批后方可使用。

2、搅拌站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鉴定后,才能投入施工生产。

3、施工生产前,必须提出配合比申请,对工程名称,部位,强度等级,时间,地点,应准确的填写。

4、由现场负责人,领取配合比后,要建立台帐,搅拌机操作人员应根据配合比的各中原材料的重量输入,并认真复核准确计量,砼的坍落度有试验人员调整,满足设计要求时,则可连续生产。

5、根据原材料的含水率,试验人员对配合比进行调整,保证工程质量。

6、严格要求原材料的质量,外加剂必须按批量送检,严禁不合格品进入现场。

7、搅拌站拌和时,其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水泥矿物掺和料为±____%;外加剂为±____%;粗细骨料为±____%;拌和用水为±____%8、原材料向搅拌机投料顺序应为: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料,水,粗骨料,外加剂。

按规定时间进行搅拌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2)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和管理制度是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科学的控制和管理,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1. 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参数,进行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包括水灰比、水胶比、骨料的搭配及掺合料的使用等。

2. 材料管理:对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进行有效管理,包括水泥、骨料、粉煤灰、矿粉等材料的质量检验、存储条件的控制和跟踪记录等。

3. 生产过程控制: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通过严格控制各项参数,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得到准确执行。

包括水泥投料量、水分控制、骨料搅拌时间、搅拌强度等。

4. 质量检验:对生产的混凝土进行常规的质量检验,包括强度、收缩、抗渗性能等指标的检测。

同时,还应进行抽检和样品保存,以便进行后续的质量评定和追溯。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是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质量的稳定性,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控制规定。

本文将从配合比的制定、调整与管理的要点、配合比试验及结果分析、配合比的控制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内容。

一、配合比的制定混凝土配合比的制定是指根据工程要求,通过试验、计算和经验等方法,确定适宜的水泥用量、骨料用量、矿粉用量和掺合料用量的比例关系。

在实际操作中,制定配合比应考虑以下因素:1. 工程要求:根据结构的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等级及抗渗性要求等。

2. 施工条件:考虑施工工艺、施工期限、温度、湿度等因素,保证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

3. 材料品质:根据材料的特性和实际情况,确定水泥、骨料、矿粉、掺合料的选用和使用量。

4. 施工工艺:考虑混凝土的搅拌、浇筑、养护等工艺要求,制定配合比中材料用量的控制范围。

举例:例如,在某个混凝土工程中,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了C30的混凝土等级,要求达到抗渗等级为P20。

施工条件为夏季高温,需要考虑混凝土的抗裂性和防止过早脱模。

根据已有经验和试验结果,在水泥使用量、骨料配合比、矿粉掺量和掺合料使用比例上进行调整和优化。

最终得到了适合该工程施工的配合比。

二、配合比的调整与管理要点混凝土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和管理,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稳定。

以下是配合比调整与管理的要点:1. 配合比调整:在初次制定配合比之后,根据实际试验结果和工程施工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主要是针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强度发展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微调和优化,以适应工程实际需求。

2. 配合比管理:建立配合比调整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技术手段,确保配合比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包括材料的验收与管理、配合比试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配合比的修订与审查等。

3. 配合比调整记录与每次对配合比进行调整时,要及时记录原配合比和调整后的结果,并编写调整报告,留存备查。

混凝土原材料检验和配合比相关制度

混凝土原材料检验和配合比相关制度

、原材料质量检验制度1、原材料进厂必须坚持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

检验结果及时登入台帐,并妥善保管。

2、原材料进厂时,现场收料员及时通知取样。

3、取样要及时填写留样单,并按取样单要求填写货物名称、产地、进厂时间、取样人姓名等。

4、砂、石一般采取先到先用的原则,不允许直接倒在料仓里。

5、原材料应保持合理的库存量。

当库存量低于定额时,生产部等有关部门要及时与经营部联系,并向厂领导汇报,以便采取必要措施,避免因库存不足而引起供应断档现象。

6、入厂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工作由试验室负责。

检测项目按“原材料检验规程”执行。

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检验记录完整。

要求如下:1).水泥1.1商品混凝土优先选用符合GB175 - 2007标准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符合GB1344- 1999标准的矿渣硅酸盐水泥以及符合GB2000 - 2003的中低热水泥(大体积混凝土)1.2 所使用水泥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并有复试报告。

水泥质量证明必须注明该批水泥品种、标号、厂别、生产和出厂日期以存档备查。

1.3 对相同厂家的品种,同标号水泥每500t 为一个取样单位进行复试,否则每进一批水泥需要进行一次复试。

1.4 进厂水泥必须严格按国家标准规定进行取样复试,不合格水泥不得进厂或严加隔离待处理。

1.5 进厂水泥必须按期、按批量索取本批水泥的产品合格证及试验报告,以存档备查。

1.6 散装水泥进厂时,必须按品种标号分别装入指定筒仓,并挂牌标识,严禁混杂贮存,对超期水泥,经过复试后,按技术部门审定意见使用。

2) .骨料2.1粗细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GB/T14684-2011和GB/T14685-2011 的规定,同时还应符合泵送技术条件的要求。

2.2 粗细骨料进厂以400m3为一个取样单位进行复试。

合格后方能使用,检验资料存档备查。

2.3 进厂粗细骨料必须逐车验收,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挂牌标识,严禁混入影响混凝土的有害成份,使用时应采取措施,保持颗粒级配均匀。

混凝土配合比管理方案

混凝土配合比管理方案

混凝土配合比管理方案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施工单位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前,按照设计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试验检测机构,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水、水泥、集料、掺合料、外加剂等),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应使混凝土的性能满足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要求,这些性能包括配置强度、其他力学性能、拌合物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等。

二、混凝土配合比验证
施工单位将第三方试验检测机构出具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报监理工程师。

监理工程师按照施工单位提供的配合比,用生混凝土生产拌合使用的水泥、集料、掺合料、外加剂等各种材料,在自有试验室或委托另一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验证试验,验证配置强度、其他力学性能、拌合物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等。

三、混凝土配合比使用
经监理验证合格的配合比设计,由监理履行批准手续后,结合现场材料的实际含水率,转化成生产配合比,在工程中应用。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简化
生产单位可根据常用材料设计出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备用,并在启用过程中予以验证或调整。

使用备用的混凝土配合比,须经监理工程师同意,但必须履行验证审批程序。

但在混凝土性能有特殊要求以及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搅拌站配合比管理制度

搅拌站配合比管理制度

搅拌站配合比管理制度一、前言搅拌站是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设备,其配合比管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为了保证混凝土生产的质量和稳定性,搅拌站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配合比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配合比要求,确保混凝土的品质。

二、配合比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1. 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是搅拌站管理的重要环节。

搅拌站应该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混凝土设计配合比,合理选用原材料,制定配合比方案。

2. 配合比试验搅拌站应对每个配合比方案进行试验,确保混凝土配合比的精准度和可行性,同时对试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为后续生产提供参考。

3. 配合比调整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配合比有偏差,需要及时调整,确保生产出的混凝土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要进行完整的配合比调整记录,作为质量跟踪和管理的依据。

4. 配合比执行搅拌站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执行配合比方案,保证原材料投料的准确性和比例的精准度,避免出现浪费或者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问题。

5. 配合比检测对于生产出的混凝土要进行配合比检测,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要对不合格的混凝土进行处理,避免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6. 配比管理记录搅拌站应完整记录每一次配合比试验和调整过程,建立完善的记录档案。

这些信息将为今后的质量分析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三、配合比管理制度的实施1. 配合比设计搅拌站选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原材料的实际使用情况和性能特点,确保配合比设计合理可行,可靠性高。

2. 配合比试验搅拌站应每次新设计配合比时,尽量进行试验,确保配合比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同时,对试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为后续生产提供参考。

3. 配合比调整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配合比有偏差,搅拌站应及时调整,并且对调整过程进行详细记录。

在调整后,需要再次进行配合比试验,确保调整后的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

4. 配合比执行在生产过程中,搅拌站必须严格执行配合比方案,保证原材料投料的准确性和比例的精准度。

同时要进行监测和记录,为今后的质量分析提供依据。

混凝土配合比管理制度

混凝土配合比管理制度

混凝土配合比管理制度1、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的规定以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进行设计。

2、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 并以试配结果调整后确定。

1)根据本单位常用的材料, 设计出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备用;在使用过程中, 应根据原材料情况及混凝土质量检验的结果予以调整、但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2)对混凝土性能指标有特殊要求时;3)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合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时;4)该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半年以上时。

3、为保证配合比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每月至少验证三次。

混凝土配合比在使用过程中, 应根据混凝土出厂检验结果及时进行统计分析, 必要时应进行调整。

有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计算书、试配调整及相关的试验记录、原材料试验记录、常用配合比的验证记录等, 必须完整齐全, 及时归档备查。

生产混凝土配合比调整规定1、在生产过程中, 由于某种原因造成混凝土拌合物不能满足要求时, 需要对混凝土进行调整, 调整由质量员按以下要求进行:2、调整依据(备注处)3、调整原则1)调整要有足够的理由和依据, 防止随意调整。

2)调整时, 水胶比不能发生变化, 不得影响混凝土质量。

3)要做好调整记录。

4.配合比调整权限1)生产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以试配记录为基准, 出厂质检员和实验室负责人有以下调整权限, 超出的必须及时通报技术负责人, 由技术负责人调整。

2)砂率: 允许调整±2%。

外加剂: 允许调整胶凝材料总用量的±0.2%。

用水量和胶凝材料: 允许调整±10kg以下。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模版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模版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和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提高使用寿命,依据《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混凝土生产、施工及验收等环节的工程。

第三条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严格执行相应的设计要求,有效控制配合比的合理性,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第四条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和管理要求必须贯彻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确保每个工序按规定执行。

第五条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和管理制度由项目负责人牵头负责,各相关责任人员共同执行。

第二章配合比的确认第六条混凝土配合比的确认应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进行,配合比的变更需经相关部门批准。

第七条配合比的确认包括配合比试验、配合比方案制定,并进行相应的修正和优化。

第八条配合比方案应明确配制材料的种类和用量,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施工规范要求。

第九条配合比方案的设置应考虑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等因素。

第十条配合比试验应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相应的试验报告。

第三章配合比的执行第十一条混凝土配合比的执行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和配合比方案进行,严禁擅自更改。

第十二条在搅拌混凝土前,必须对原材料进行检查,确保材料的质量稳定,并进行相应的验收报告。

第十三条混凝土的配制应采用相应的设备和工艺,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第十四条混凝土拌和过程应注意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和加水量等参数的控制,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第十五条混凝土浇注前的试块制作,应按照相关标准和工程要求进行,试块标识清晰并进行相应记录。

第四章配合比的监督检验第十六条混凝土配合比的监督检验应由专业的质量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规范要求。

第十七条混凝土配合比的监督检验应包括原材料的抽样检验、混凝土的试块制作和试验等内容。

第十八条混凝土的试块试验结果应记录并反馈给相关责任人员,供他们参考和分析。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范本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范本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混凝土生产过程,确保混凝土质量,保证工程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是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基本管理规定,适用于所有涉及混凝土生产的单位。

第三条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保证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强度等技术指标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第四条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现场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第五条本制度的执行部门是负责混凝土生产的单位。

第六条本制度的内容包括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采购与管理、生产过程控制、成品质量检验与验收、文件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章混凝土配合比第七条混凝土配合比是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制定合理的配合比。

第八条混凝土配合比应综合考虑原材料质量、混凝土强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因素,确保混凝土质量。

第九条混凝土配合比的制定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不得随意更改。

第十条混凝土配合比的执行应由负责混凝土生产的单位指定专人负责,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备。

第三章原材料采购与管理第十一条原材料采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择优质的原材料供应商。

第十二条原材料进厂前应进行抽样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第十三条原材料应进行合理的储存和保管,防止发生污染、受潮等情况。

第十四条原材料使用时应按照配合比和施工计划进行计量和调配,严禁错用或过量使用。

第四章生产过程控制第十五条生产过程控制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应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第十六条生产过程中应对原材料进行合理调配,确保混凝土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第十七条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搅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防止设备故障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

第十八条生产过程中应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温度,确保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可塑性和流动性。

第五章成品质量检验与验收第十九条成品混凝土应进行质量检验和验收,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第二十条成品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和验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填写相应的检验记录。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
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和管理制度是指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系列规则和要求。

1. 制定配合比设计规范: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要求和设计原则,包括材料的选用、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强度等级、变形性能等方面的规定。

2. 基础材料管理:管理混凝土配合比中所使用的基础材料,包括水泥、砂、骨料等。

要求按照规范对基础材料进行检测和验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3. 配合比试验和调整:通过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试验,确定其工作性能和强度指标,及时调整配合比中各材料的比例,以达到设计要求。

4. 生产过程控制:对混凝土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包括原材料配送、搅拌、浇筑等环节。

要求按照配合比、工艺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一致性。

5. 检验与验收:对生产出的混凝土进行检验和验收,包括抗压强度、抗渗性能、变形性能等方面的检测。

对不合格的混凝土及时处理或重新生产。

6. 记录与档案管理:对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验结果、生产过程记录、质量检验结果等进行记录和管理,形成配合比管理的档案。

通过以上的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1. 简介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配合比的概念入手,介绍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和管理制度,包括标准规范、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调整等内容。

2. 混凝土配合比的概念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和水的用量比例。

不同的混凝土配合比将决定混凝土的性能和用途。

配合比的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经过合理的计算和调整。

3. 混凝土配合比的标准规范在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中,必须遵循国家标准规范或者相关行业标准。

配合比中各组分的比例、材料的选用和性能要求等都应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依据标准规范,可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4.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是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要求和使用环境来确定的。

设计配合比应考虑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性能指标,以确保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稳定可靠。

5. 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和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原材料品质、环境条件、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对配合比进行调整和管理。

监测混凝土的配合比,并及时调整,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6. 混凝土配合比的检验混凝土的配合比应定期进行检验,以验证设计配合比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通过检验,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7. 混凝土配合比的问题与解决在实际施工中,可能会出现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质量问题等情况。

需要及时解决,调整配合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

8. 结论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和管理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使用效果。

只有严格遵循标准规范、科学设计配合比、合理调整和管理,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混凝土,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法规

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法规

在混凝土配合比报告中,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

这些法规和标准涉及到建筑材料、建筑安全、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混凝土配合比报告需要遵循的法规和标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这是建筑行业的基本法规,规定了建筑活动的基本规则和要求,包括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2.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该条例规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则和要求,包括混凝土配合比的质量控制和验收要求。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该规范规定了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和要求,包括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耐久性、工作性等方面的要求。

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该规范规定了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要求,包括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试验、施工等方面的要求。

5. 《环境保护法》:该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包括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环保要求,例如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减少废水的排放等。

除了以上常见的法规和标准,还有许多其他的法规和标准也可能涉及到混凝土配合比报告的要求,具体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来确定。

混凝土配合比管理规定

混凝土配合比管理规定

1目的:对 PC 工厂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有效管理,控制混凝土的质量与成本。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 PC 工厂的混凝土配合比管理。

3工作内容3.1建立常用混凝土配合比系列表3.1.1混凝土配合比系列表的一般要求实验室应建立常用混凝土配合比系列表,以供生产时使用。

系列表中的混凝土配合比应分别对应以下指标:(1)混凝土强度等级:建立工厂生产构件所常用的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配合比,一般应包含 C35、C40、C45 三个等级。

(2)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为适应不同构件类型及其浇捣方式对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的要求,同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应有两种以上拌合物流动性的配合比,建议分别按坍落度 150mm 和 210mm 的目标设计,必要时还应进行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生产时的环境气温:在不同气温条件下应使用不同的混凝土配合比,建议按《PC 生产用混凝土胶凝材料限额标准》的要求分别划分温度区间。

(4)脱模养护龄期:可按 22H(1d 脱模,日平均气温<5℃不适用)、46H(2d 脱模,日平均气温>20℃不适用)。

(5)使用原材料的品牌、种类、规格等。

3.1.2建立步骤(1)根据工厂的生产需求、生产工艺、生产环境,确定混凝土相关参数。

(2)确定原材料品种、规格。

原材料品种、规格应满足质量合格、经济适用、便于生产管理的要求,采购流程按公司规定执行。

(3)进行配合比设计。

按《普通混凝土设计规程》(JGJ 55)、《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83)等规范的要求通过计算、试配、调整后得到满足性能目标的混凝土配合比,配合比中的胶凝材料用量应满足《PC 生产用混凝土胶凝材料限额标准》的要求。

(4)同一强度等级、拌合物流动性的混凝土,应对不同气温区间、脱模养护龄期分别进行配合比设计。

(5)当有不同种类、规格的原材料供应源时,应对不同的原材料分别设计配合比。

(6)将各个混凝土配合比汇总成为配合比系列表。

3.1.3系列表中配合比的验证、修正与优化为保持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经济性,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系列表中配合比进行验证、修正与优化:(1)配合比正式启用前;(2)原材料质量明显变化,原有的配合比已不适用;(3)生产控制水平明显变化,原有的配合比已不适用;(4)在生产应用中发现配合比已不适用;(5)同配合比一年应至少进行一次。

混凝土配合比管理制度(搅拌站)

混凝土配合比管理制度(搅拌站)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管理制度一、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各原材料性能、混凝土的技术性能要求和用途,按照JGJ/T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规定进行计算,并经试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达到设计要求的情况,进行调整后确定生产用基准配合比。

二、配合比设计和应用除应符合JGJ/T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外,还应符合与混凝土性能要求及应用有关的,现行有效的,其它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规范的规定。

三、根据本公司常用材料设计试配,确定出普通混凝土的系列配合比备用。

系列配合比每年验证复核不得少于两次,均需有原材料试验、试配计算书、经验资料,同时结合快速测定水泥强度,以及有效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历史检测数据,对配合比进行确定。

四、混凝土生产用配合比的更换、调整前提和原则:1、根据气候/环境或季节变化进行变更或调整:①环境气温连续五天日平均温度在5℃以上,开始应用常温配合比;(在基准配合比基础上根据气温的高低变化对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对生产配合比进行微调)②环境气温连续五天日平均温度低于5℃,开始应用冬季施工配合比;(在基准配合比基础上根据环境气温实际变化情况更换适用于-10℃、-15℃或-20℃的环境温度的防冻型外加剂并实时对配合比进行微调)2、当原材料品质出现较大波动时(在原材料进场验收标准要求范围内),应根据品质变化情况,经试拌检验后进行调整。

具体如下:①水泥抗压强度、标稠用水量、粉煤灰需水量比、活性、烧失量、以及外加剂减水率变化等因素导致的预计混凝土强度等性能出现变化的或导致单方混凝土用水量出现较大波动的,为保证混凝土质量,调整胶凝材料用量或掺合料的取代率。

②砂、石的细度模数、颗粒级配出现较大波动应及时调整砂率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③因砂石含泥量、泥块含量出现较大波动,应调整胶凝材料用量、外加剂用量、等以保证混凝土质量;④因外加剂减水、坍落度损失控制、以及根据施工实际需要调整混凝土流动性或凝结时间的,调整外加剂掺量。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

混凝土搭配比掌控和管理制度1.背景和目的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料子之一,其搭配比的掌控和管理对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特别紧要。

为了规范企业的混凝土搭配比掌控和管理工作,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进度,订立本制度。

2.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混凝土施工项目,包含新建、改建、维护和修理等各类建筑工程。

3.术语定义•混凝土搭配比:指混凝土中各构成部分(水泥、砂、骨料、水等)的搭配比例。

•试验室:指企业内配备的混凝土质量试验室,负责混凝土搭配比的试验及检验工作。

4.搭配比编制和审核1.混凝土搭配比由企业技术部门或委托的专业机构编制。

编制搭配比时应考虑混凝土所使用的原材料子质量、强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因素。

2.编制完成后,搭配比由技术部门提交给法务部门进行审核。

法务部门应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向技术部门供应书面看法。

3.技术部门接收法务部门的看法后,对搭配比进行修改和完满,并将修改后的搭配比重新提交给法务部门审核。

4.当搭配比符合法律法规和企业相关标准要求时,由法务部门签发搭配比审核通过的文件。

5.混凝土搭配比的使用和调整1.施工单位在进行混凝土施工前,必需向技术部门提出搭配比使用申请,并提交相应的样品给试验室进行检验。

2.试验室应在接收样品后的24小时内完成混凝土搭配比的试验。

如试验结果符合搭配比要求,试验室将出具检验报告。

3.施工单位依据检验报告,依照搭配比的要求组织施工,并确保混凝土搅拌和浇筑过程中的参数和质量。

注意: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法务部门和技术部门的书面许可,不得擅自调整搭配比和施工参数。

4.如施工中需要对搭配比进行调整,施工单位应提前向技术部门申请,并提交相关的试验数据。

技术部门应在3个工作日内审核并供应书面看法。

5.技术部门依据试验数据和施工实际情况,决议是否同意调整搭配比。

如同意调整,技术部门应将调整后的搭配比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并抄送给法务部门备案。

6.搭配比的记录和保管1.技术部门负责混凝土搭配比档案的管理和保管。

混凝土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

混凝土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混凝土配合比是根据原材料品质,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试验,调整等步骤选定,经审批后方可使用。

混凝土拌和站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鉴定后,才能投入施工生产。

施工生产前,必须提出配合比申请,对工程名称,部位,强度等级,时间,地点,应准确的填写。

现场负责人领取配合比后建立台帐,搅拌机操作人员应根据配合比的各种原材料的重量输入,并认真复核准确计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有试验人员调整,满足设计要求时,则可连续生产。

根据原材料的含水率,试验人员对配合比进行调整,保证工程质量。

严格要求原材料的质量,外加剂必须按批量送检,严禁不合格品进入现场。

混凝土拌和站拌和时,其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水泥矿物掺和料为士1%;外加剂为士1%;粗细骨料为士2%;拌和用水为士1%原材料向搅拌机投料顺序应为: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料,水,粗骨料,外加剂。

按规定时间进行搅拌。

1、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应针对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等因素的特点,会同设计监理各方,共同制定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制定严密的施工技术方案,特别应制定明确的混凝土养护措施方案.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健全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每道工序的检验,并按规定作好记录•落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所提出的特殊要求的具体措施•按照混凝土验收标准的要求对施工试件作出具体规定:施工控制试件应进行同条件养护,抽检试件应在现场同条件养护脱模后再转入标准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试验•标准试件成型后应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试验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核对供应商提供的水泥熟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混合料种类和数量等资料,并根据设计要求,初步选定混凝土的水泥•矿物掺和料. 骨料•外加剂•拌和水的品种以及水胶比.胶凝材料总用量.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的掺量.参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规定计算单方混凝土中各原材料组分用量,并核算单方混凝土的总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是否满足要求,否则应重新选择原材料或重新调整计算的配合比,直至满足要求.试拌•调配符合要求(塌落度•含气量•泌水率)的混凝土配合比•作为基准配合比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准确称量•严格测定搅拌混凝土前粗细骨料的含水量,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混凝土,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分钟•也不宜超过3分钟.混凝土的质量检验混凝土施工前检验:复查原材料的性能是否满足技术条件相关要求;复检施工配合比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核查混凝土力学性能•抗裂性能以及耐久性能试验结果.施工过程检验:应对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进行日常检验,并对用于施工过程控制或质量检验的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抽检试件,应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运送的混凝土中取出.施工后检验:采用无损检测方法进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检验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在现浇混凝土实体结构上随机钻芯抽取混凝土芯样,测定实体混凝土的电通量.测定结果应满足技术条件的规定.。

配合比管理制度

配合比管理制度

混凝土配合比管理制度1、配合比计算按 JGJ/T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进行计算试配。

2、成型前的准备工作1) 采用绝干骨料为基础。

试验前将砂子凉干。

2) 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原材料(水泥、砂、石)试验结果,采用容重法计算出混凝土试配料单。

3、试配1) 采用卧式搅拌机进行机械搅拌,可采用 1m2振动台进行机械振动。

2) 粗骨料最大粒径为 30mm 或以下时,采用(100×100×100) mm 试模;粗骨料最大粒径为 40mm时采用(150× 150×150) mm 试模。

3) 搅拌前将搅拌机及拌合铁板等,拌合适量的水泥砂浆进行润湿。

4) 称好各材料,拌合时落料的先后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水,搅拌时间应不少于1. 5min,掺外加剂的拌合物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倒出搅拌机的拌合物,再用人工在铁板上翻拌几次,使之均匀。

5) 砼拌合物坍落度(包括粘聚性、保水性)试验方法按 GBT/50080进行。

砼拌合物容重试验方法按 GBT/50080进行。

6) 掺外加剂时,将外剂放入已称好的水中搅拌溶解。

4、砼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1) 试块制作按 GB/T50081的规定进行。

2) 试块养护(1) 试块成型后,在室温为(20±5)℃情况下至少静置一昼夜(但不得超过两昼夜),然后编号拆模。

(2) 拆模后的试块应立即放在温度为(20±2)℃,湿度为 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

试块应放在架子上,应避免用水直接冲刷。

3) 抗压强度试验(1) 按 GBT/50081-规定进行。

抗压强度计算应精确至 0. 1MPa。

(2) 采用非标准尺寸试件测得的抗压强度值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其值为(200×200) mm 截面试件乘以 1. 05;(100×100) mm 截面试件乘以 0. 95。

5、配合比调整与确定1) 按 JGJ/T55规定进行;2) 根据试验结果(坍落度、抗压强度等)及设计,施工要求再进行必要调整,确定最终定出的砼配合比设计值。

配合比调整制度

配合比调整制度

配合比调整制度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是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同时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所以应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这项工作,对此特制定以下制度:一、调整人员1、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应是施工试验室主任或有一定经验的试验工程师方可进行;二、调整依据1、砂石骨料含水率有明显变化时,可调整配合比;2、砂石骨料超逊径超过设计要求时,可调整配合比;3、砂子的细度模数发生变化时,可调整配合比;4、坍落度有明显变化时,可调整配合比;5、减水剂的减水率发生变化时,可调整配合比;6、水泥标准稠度、粉煤灰的需水量比发生变化时,可调整配合比;7、其他原因导致的混凝土状态无法满足施工要求。

三、调整原则1、根据混凝土原材料实际质量变化情况进行调整,禁止随意盲目调整2、调整过程应保持混凝土水胶比及掺合料掺量不变,调整后混凝土和易性满足施工要求,混凝土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3、调整过程应做好记录四、调整措施1、室内拌和调整(配合比复核试验)⑴试验室在拿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后,在进行现场原材料检测的基础上需进行该配合比各个强度等级的复核试验,根据设计坍落度要求,验证该配合比用水量是否满足施工要求;⑵根据砂子细度模数变化,通过调整砂率来调整和易性,使它满足施工要求;⑶通过调整引气剂掺量,使含气量满足设计要求;⑷根据用水量、砂率、外加剂掺量,拌和混凝土进行强度复核试验。

2、现场调整(施工配合比)⑴根据砂、石骨料超逊径含量情况,计算砂、石用量;⑵根据当天砂、石的含水率,计算砂、石用量;⑶计算用水量。

以上施工配合比调整需现场监理工程师审核确定后方可使用。

2011年10月31日。

《配合比管理制度》

《配合比管理制度》

《配合比管理制度》1、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前,应按要求对进场原材料进行复检,然后采用合格的原材料同时配制多种配合比作为拟试验配合比,并对拟试验配合比混凝土的总碱量和cl-含量进行计算,考察二者是否满足要求,否则,应重新调整原材料或配合比参数。

2、水泥供应商应向用户提供水泥熟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混合材种类和数量,施工单位应对水泥供应商提供的上述资料进行确认。

只有当各种原材料的品质满足相应要求时才可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3、混凝土施工前,应按要求,对混凝土用水泥、骨料、矿物掺和料、专用复合外加剂等主要原材料的产品合格证及出厂质量检验报告进行进场检查。

4、拌和站原材料要分类堆放,做好标识,表明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进场时间、检验情况等。

5、水泥、外加剂、外掺料等材料要妥善保管,作好防潮、防雨;按进场时间先后顺序分别储存,确保材料在有效期内使用,如果已超过规范规定的有效期,使用前必须经过重新试验,按试验结果判定是否正常使用、或降级使用、或报废处理。

6、严格计量工作。

拌和站自动计量系统必须经过计量检定部门的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7、配料通知单经试验室主任或技术主管审核签字后报监理审核批准配合比必须经监理机构验证并书面批复后,方可依据批复的配合比施工,没有批复的配合比严禁使用,没有监理批准的配料通知单,搅拌站不得开盘施工。

8、在开盘前,试验人员要进行砂、石含水量试验,认真换算施工配合比,填写施工配料单,下发给工地技术负责人,并作好标识;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按照配合比施工。

9、由试验人员负责砂、石材料含水量的检验,混凝土拌和物含气量的检验以及夏季施工原材料的温度及拌和物温度的检验,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施工配合比以满足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10、由试验人员输入配合比后,严格按照配合比配料单生产混凝土,严禁个人私自更改配合比用量。

11、浇筑时,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能、力学及耐久性能指标监理见证检验或平行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配合比管理制度
1.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规定,以及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进行设计。

2.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试配结果调整后确定。

3.根据本单位常用的材料设计出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备用。

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原材料情况及混凝土质量检验的结果予以调整。

但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3.1对混凝土性能指标有特殊要求时;
3.2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合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时;
3.3该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半年以上时。

4.为保证配合比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每月至少验证一次。

5.混凝土配合比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出厂检验结果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必要时应进行调整。

6.有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试配调整及相关的试验记录、原材料试验记录、常用配合比的验证记录等,必须完整齐全,及时归档备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