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的基本属性
城市规划基础
城市规划基础城市规划是指针对城市中人口、土地、建筑、交通、环境等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和管理,以达到提供便利、美观、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的目的。
城市规划的基础包括城市形态、城市功能、城市交通和城市环境。
城市形态是指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层次结构,包括街道、建筑、公共空间等元素的组织和布置。
合理的城市形态能够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增加城市的景观美感,提升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
因此,城市规划者需要考虑城市的尺度、密度、连通性等因素,以及城市的历史遗产和文化特色,来确定城市的形态。
城市功能是指城市内部不同用地的分配和组织,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区等。
合理的城市功能布局能够满足居民的各类需求,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和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规划者需要考虑人口分布和用地供需情况,制定合理的用地规划和开发政策,保证城市功能的多样性和协调性。
城市交通是指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交通系统,包括道路、轨道交通、公共汽车、自行车等。
高效的城市交通能够方便居民的出行,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城市规划者需要考虑发展潜力、人口分布、用地利用状况等因素,设计合理的交通网络和交通流动策略,以及制定合理的交通计划和管理措施。
城市环境是指城市内部的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噪音污染、景观质量等。
良好的城市环境能够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居住和工作条件。
城市规划者需要考虑保护自然环境、改善人为环境的措施,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和管理规范,使城市环境能够持续改善和保持。
总之,城市规划基础包括城市形态、城市功能、城市交通和城市环境。
城市规划者需要考虑人口、土地、建筑、交通、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以提供便利、美观、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城市规划是现代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础,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一、概述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而进行的一系列规划活动。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理念,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城市规划原则1. 综合性原则:城市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确保规划的综合性和协调性。
2. 可持续性原则:城市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保护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3. 人本性原则:城市规划应以人为本,关注居民的需求和利益,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空间,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4. 灵活性原则:城市规划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能够适应城市的变化和发展需求。
5. 公平性原则:城市规划应追求公平,避免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出现,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均等化分布。
6. 可达性原则:城市规划应注重交通可达性,建立便捷的交通网络,方便居民出行和物流运输。
7. 文化保护原则:城市规划应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重视文化景观和文化环境的保护。
8. 创新性原则:城市规划应鼓励创新,引入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模式,推动城市的创新发展。
9. 可视性原则:城市规划应注重城市形象和视觉效果的塑造,打造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10. 可操作性原则:城市规划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转化为具体的规划实施方案,为城市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三、城市规划原理的应用城市规划原理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工作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结合城市规划原则,制定合理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方案。
在具体的区域规划和详细规划中,也应遵循城市规划原则,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例如,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可以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空间布局,结合可持续性原则,提出合理的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分布。
在具体的区域规划中,可以根据人本性原则,注重居民的需求和利益,合理规划社区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城市规划基本概念介绍
城市规划基本概念介绍城市规划,作为近代城市建设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为城市的发展和排布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和基础,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居住的高品质生活。
本文将对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关键要素进行介绍。
一、城市规划的定义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进行设计和管理,以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的人们提供宜居、安全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的物质和非物质环境进行科学规划和塑造,包括城市空间、交通、绿化、水资源、建筑布局等方面。
城市规划应该针对城市的发展特征,注重不同区域的特色和需求,整体考虑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最佳效果和最大公共利益。
二、城市规划的要素1.城市空间城市空间是城市规划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城市发展的物质载体和容器。
城市空间规划包括城市定位、城市扩张、城市密度、土地利用等方面。
城市应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和需求,充分考虑城市用地的效益、安全和环保等因素,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可持续性。
2.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决定了城市的交通流量和运输效率。
交通规划包括道路、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方面。
交通规划应关注城市中不同区域的交通需求,考虑城市交通的快速、便捷、舒适等特性,同时充分考虑城市空气质量、能源消耗、噪声等环境效应。
3.建筑规划建筑规划是城市规划中最直接与人的生活相关的要素,是城市居住和生产的主要场所。
建筑规划包括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类型等方面。
建筑规划应注重建筑的安全、舒适和环保等要求,同时考虑建筑的文化、历史和地域特点,保持城市的文化和人类气息。
4.绿化规划绿化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能够增加城市的美观性,而且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绿化规划包括公共景观、园林区域、城市森林、水域和水系管理等方面。
绿化规划应坚持“多层次、全方位”的绿化理念,整体思考公共利益和环境和谐。
5.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城市规划的重要要素之一,它是城市生产和居住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础。
城市规划基本属性
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1)技术性(城市功能的合理性:土地资源、空间布局、道路和交通、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2)艺术性(城市形态的和谐性:城市天际轮廓、城市公共空间,如街道/公园/广场/滨水地带/城市街区特色/标志性建筑)3)政策性(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4)民主性(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利益)5)综合性(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编辑本段作用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
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
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坏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城市规划又叫都市计划或都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和实体发展进行的预先考虑。
其对象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等。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知识组成的基础是古代哲学,糅合了儒、道、法等各家思想,最鲜明的一点是讲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编辑本段城市发展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城市的起源的原因和时间及其作用,学术界尚无定论。
一般认为,城市的出观以社会生产力除能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外,尚有剩余产品为其基本条件。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城市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
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演变的过程,也是人类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居住环境进行规划安排的过程。
在中国陕西省临潼县城北的新石器时代聚落姜寨遗址,我们的先人就在村寨选址、土地利用、建筑布局和朝向安排、公共空间的开辟以及防御设施的营建等方面运用原始的技术条件,巧妙经营,建成了适合于当时社会结构的居住环境。
试析城市规划的基本属性与转型期政府行为之间的矛盾
~
经 济 、生 活 方 式 及 利 益 认 同 的 差 异 性 的 结 果 是 对 于 社
会 目标 的 分 异 .也 就 是 对 于 发 展 方 式 认 识 上 的 差 异 矛
盾 乃 至 冲 突 ”2 着 我 同 城 市 快 速 增 长 的 社 会 阶 层 分 l随
化 的 加 深 . 导 致 城 市 建 设 中 的 利 益 群 体 、 会 阶 层 之 将 社 间 矛 盾 冲 突 的 激 化 包 括 在 旧 城 改 造 、 区 开 发 等 城 市 、 新
识 城 市规 划 的 公 共 利 益 属 性 、 法律 属 性 、开 放 属 性 、 可持 续 发 展 属 性 , 对 于域 市 规 划 的 编 制 和 实 施 具 有 非 常 重要 的 意 义 但 在 转 型 时 期 ,有 些 城 市 政 府 在 规 划 中片 面 注 重 经 济 效 益 .规 划 决 策 非 程 序 化 ,急 于扩 大城 市 的 发展 规 模 ,没 有
性 应 该 包 括 以下 几 个 主 要 方 面 :
】城 市 规 划 的 公 共 利 益 属 性 城 市 规 划 是 政 府 的 . 公 共 行 政 行 为 , 其 重 要 作 用 之 一 就 是 协 调 城 市 不 同 主 体 利 益 之 间 的 矛 盾 . 现 公 共 利 益 . 实 现 社 会 公 平 的 体 在
中 出 现 的 社 会 矛 盾 .我 国 在 城 市 规 划 时 必 须 给 予 高 度
重 视 城 市 政 府 可 以 利 用 城 市 规 划 这 一 手 段 来 平 衡 、 整
合 城 市 内部 的 各 利 益 团 体 之 间 的 关 系 即 城 市 规 划 必 须 坚持公 共 利益 这一 基本 属性 , 到 公 正 、 平 、 理 、 做 公 合
城市规划知识
城市规划知识城市规划是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常常包括城市片区规划。
那么你对城市规划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城市规划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城市规划的基本属性1)、技术性(城市功能的合理性:土地资源、空间布局、道路和交通、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2)、艺术性(城市形态的和谐性:城市天际轮廓、城市公共空间,如街道/公园/广场/滨水地带/城市街区特色/标志性建筑)3)、政策性、法制性(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4)、民主性(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利益)5)、综合性(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6)、地方性(结合地方特点设计规划方案)7)、实践性(规划方案充分反映建设实践的要求,同时要按规划进行建设)城市规划的内容城市产业规划是在明确的区域(镇域、县域及以上)范围内,立足当地的资源与条件,充分结合外部环境及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确定适合当地发展的主导产业及培育产业,并对各类产业的发展进行详细规划,理清发展次序,合理进行空间布局,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打造强有力的产业集聚群,常常包括城市片区规划。
丰富的产业研究经验,能够很好的将宏观的行业研究与微观的项目研究结合起来,让规划最终落脚到重点细分领域、重点集聚区和重点项目上。
城市规划的问题住宅及其环境问题是城市的基本问题之一。
美国社会学家佩里通过研究邻里社区问题,在20年代提出居住区内要有绿地、小学、公共中心和商店,并应安排好区内的交通系统。
他最先提出“邻里单位”概念,被称为社区规划理论的先驱。
后来建筑师斯坦因根据邻里单位理论设计纽约附近雷德布恩居住街坊,取得重大成功。
雷德布恩式的街坊被视为汽车时代城市结构的“基层细胞”。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把邻里单位作为战后住宅建设和城市改建的一项准则。
邻里单位理论本是社会学和建筑学结合的产物。
从60年代开始,一些社会学家认为它不尽符合现实社会生活的要求,因为城市生活是多样化的,人们的活动不限于邻里。
什么是城市规划
什么是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一种综合性的规划方法,旨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它是通过对城市进行分析、研究和策划,制定出合理的布局和发展战略,以实现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
城市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城市空间规划:城市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它以城市的土地利用为主要考虑因素。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保留最宜居的土地供居民居住,并合理分配商业、工业和办公区域,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和娱乐需求。
2.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便利性和交通系统的效率。
交通规划需要考虑城市交通网络的布局、道路容量和公共交通服务的建设。
通过合理规划交通系统,可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升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3. 环境保护规划:城市规划也要考虑环境保护,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环境保护规划包括城市绿化、水源保护、废物处理和环境管理等方面,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和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4. 社会设施规划:城市规划还需要考虑社会设施的布局和建设,以满足居民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和社交活动等需求。
社会设施规划需要合理布局学校、医院、公园和文化设施等,以提供全面的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祉。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宜居、可持续的城市环境,以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通过合理规划,可以实现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协调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然而,城市规划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如城市扩张的压力导致土地紧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
因此,城市规划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利益方的需求,制定出具体可行的规划方案,并通过有效的实施机制来落实规划目标。
在未来,随着人口和城市化的不断增长,城市规划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城市规划需要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创新性和包容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需求,打造更加美丽和宜居的城市。
城市规划基本属性
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1)技术性(城市功能的合理性:土地资源、空间布局、道路和交通、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2)艺术性(城市形态的和谐性:城市天际轮廓、城市公共空间,如街道/公园/广场/滨水地带/城市街区特色/标志性建筑)3)政策性(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4)民主性(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利益)5)综合性(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编辑本段作用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
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坏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城市规划又叫都市计划或都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和实体发展进行的预先考虑。
其对象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等。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知识组成的基础是古代哲学,糅合了儒、道、法等各家思想,最鲜明的一点是讲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编辑本段城市发展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城市的起源的原因和时间及其作用,学术界尚无定论。
一般认为,城市的出观以社会生产力除能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外,尚有剩余产品为其基本条件。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城市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
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演变的过程,也是人类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居住环境进行规划安排的过程.在中国陕西省临潼县城北的新石器时代聚落姜寨遗址,我们的先人就在村寨选址、土地利用、建筑布局和朝向安排、公共空间的开辟以及防御设施的营建等方面运用原始的技术条件,巧妙经营,建成了适合于当时社会结构的居住环境。
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三、城市用地适用性的评定
• 二)用地评价内容
1、用地类别 一类用地: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城市 各项设施建设需要,一般不须或只须稍加措施即可用于 建设用地。 二类用地: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 作为建设用地。(如坑塘) 三类用地:是不适于修建的用地,用地条件极差必须给 予特殊工程措施后才能用以建设的用地取决于科学技术 的发展和经济条件。(如填海工程)
三、城市用地适用性的评定
2、评价内容 ①地基承载力 ②地下水位高低 ③地貌(阶地、冲沟、洼地、平地) ④土地组成物质(质地),粘土、沙土、壤土、腐质土 ⑤坡度 ⑥洪水淹没程度(防洪标准)
四、城市总体布局
•
总体布局是城市社会、经济、自然条件以及工程技
术和建筑艺术的综合反映。
•
城市总体布局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的自然条件
四、城市总体布局
•
地区的发展变化 对于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有以下三
方面:
1、地区工农业生产对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 ①国家工业化,把重要的骨干工厂和若干重要工业部门集中
在城市由国家办,配套、零部件工业由乡镇企业或周围中小 城市办,使大城市腾出手来发展新技术和高精产品。
②农业生产影响城市规划布局 a)农业用地、劳动力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b)城市周围农业是城市副食的生产基地,对城市居民 生活有密切的调节作用。 c)农业基本建设,农村居民点建设与城市对外交通
各部门对生产、生活用水的水量分配、水质要求、取 水标高等方面存在矛盾,这都影响城市总体布局及有关部 门的规划。
二、城市用地的用途分类 与构成类型
• 1、分类 • 分为:10个大类、43中类、78小类
十大类: R 居住用地: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绿地 C 公共设施用地:行政办商服企业、文教、卫生、科技 M 工业用地:工业区,包括库房、铁路专路 W 仓储用地:仓储企业、库房、堆场、包装加工 T 对外交通用地:铁路、公路(过境)、港口、飞机场 S 道路广场用地:市、区级道路、广场、停车场 V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市、区级市政公用设施,构筑物 CT 绿地:市、区级居住区级公用绿地,园地(包括公园) P 特殊用地:军事、外事、保安用地 E 水域及其它用地:水域、闲置地、露天矿
城市规划的基本属性
城市规划导论之城市规划的基本属性班级:城市规划1101班姓名:宋昕时间:2012年6月26日学号:20113581城市规划让城市更美好摘要: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安排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本文就是对城市规划这一工作特点的浅表论述,简要说明其属性和从事规划专业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城市规划,属性;作用城市是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聚集地,是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
我国城乡居民点系列为:村—乡镇—建制镇—市。
村和乡镇是乡村型居民点,统称为乡村;建制镇和城市事成实行居民点;统称为城镇或城市。
城市是人类生活居住的最佳聚落形式,和从事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基础平台。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
城市的起源从根本上来说,有因“城”而“市”和因“市”而“城”两种类型,因“城”而“市”就是城市的形成先有城后有市,市是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因“市”而“城”则是由于市的发展而形成的城市,即是先有市场后有城市的形成,这类城市比较多见,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质上是人类的交易中心和聚集中心。
城市的形成,无论多么复杂,都不外乎这两种形式。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也是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农耕时代,人类开始定居;伴随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崛起和城市文明开始传播。
其实在农耕时代,城市就出现了,但作用是军事防御和举行祭祀仪式,并不具有生产功能,只是个消费中心。
那时城市的规模很小,因为周围的农村提供的余粮不多.每个城市和它控制的农村,构成一个小单位,相对封闭,自给自足.学者们普遍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是重要的商业和贸易中心,这不仅是富足的标志,而且是文明的象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美好的生活需要一个美好的城市,而一个美好城世的诞生就需要规划是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和丰富的想象力。
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
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引言城市规划是一种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空间,提供良好居住和工作环境,以满足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需求的行为。
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是指在制定城市规划方案时所遵循的一些原则和指导方针。
本文将讨论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1.可持续性:城市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会破坏未来世代的资源和环境。
2.综合性:城市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人口、土地使用、交通、环境等,以实现整体的协调和平衡。
3.公平性:城市规划应确保公平分配城市资源和服务,以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并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出现。
4.参与性:城市规划应尽量吸纳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规划方案的可执行性和社会认可度。
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规划对于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1.促进经济发展: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商业机会,吸引投资和促进就业机会的产生。
2.提高居住质量:城市规划可以创造舒适、安全和可持续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保护环境:城市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促进绿色城市的建设。
4.促进社会平等:城市规划可以通过公平的资源分配和服务提供,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城市规划的实施方法1.数据收集和分析:城市规划应基于充分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包括人口数据、土地使用情况、交通流量等,以了解城市的现状和问题。
2.目标确定:城市规划应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包括人口增长、土地利用率、交通流量等,以指导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3.方案设计:城市规划应根据目标和指标,设计合理的规划方案,考虑土地使用、交通网络、建筑设计等各个方面。
4.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应吸纳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制定和修改规划方案,以提高其可执行性和社会认可度。
5.实施监测:城市规划应建立监测机制,定期评估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及时修正和调整规划策略。
城市规划的核心知识点
城市规划的核心知识点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发展方向和城市环境进行系统性研究和合理布局的过程。
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城市设计、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
下面将介绍城市规划的一些核心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和相关内容。
第一,城市规划的历史与现状。
城市规划的概念起源于古代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从最早的城市围墙建设到现代的立体化、生态化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不断与时俱进。
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城市的功能和质量,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
了解城市规划的历史与现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城市规划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第二,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大化。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整体规划原则,即通过统筹规划整个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实现城市的协调发展;经济可行性原则,即规划方案应该与城市的经济资源相匹配,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生态环保原则,即通过规划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建设宜居、绿色的城市;社会公平原则,即在规划过程中要关注社会公平和公正,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三,城市规划的重点领域。
城市规划需要关注多个重点领域,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土地利用规划,即合理配置和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最优利用;交通规划,即规划城市交通系统,提高交通效率和人民的出行便利性;住房规划,即规划城市住房建设,解决人民的住房问题;公共设施规划,即规划城市公共设施的布局与建设,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环境保护规划,即规划城市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破坏。
第四,城市规划的实施与效果评估。
城市规划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协调。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规划管理机构,进行日常的规划监督和管理。
同时,需要对城市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规划方案。
试论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启示
试论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启示【摘要】城市规划具有公共政策的基本属性,主要表现为空间性、过程性的等五个方面。
我国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极大地限制了城市规划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得以渐渐体现。
对于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发现我国目前城市规划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实现我国城市规划进一步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展望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或者说其具有公共政策的属性早已被学界所承认。
城市规划能够能够将经济社会发展的意图在空间环境的建设方面高效地反映出来,因而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重要的公共政策。
所谓公共政策,传统的观点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然而,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公共政策应该包含两个层面上的含义:(1)公共性。
公共政策所能解决的问题,一定是超出个人和集团范围的公共性问题;(2)政治性。
公共政策必须是必须体现政府的意愿,即政府作为“一个国家或社会的代理机构”行使公共权力来协调利益关系,承担实现公共利益的公共责任。
一、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由于城市规划是针对社会的现状与期望之间的差距所引起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因此,城市规划具有着公共政策的属性。
城市规划中政府是主导,是投资的主体,是投资和建设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一点尤为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机制逐渐发挥了作用,此时城市规划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空间形态问题,而是一项具有综合性的,全局性的战略工作,设计多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但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没有改变,反而是更加突出。
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1)空间性。
城市规划作用的直接对象是空间,因此空间是城市规划中各种政治意图的主要承担载体。
城市规划既可以看作是物质环境规划,也可以认为是空间规划。
如何在空间资源的配置中,实现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平衡,反应社会各个方面的需要,是城市规划一直要解决的问题。
1城市规划概念与特征
2.5. 规划体系的发展趋势 2.5.1 民主意识 城市建成环境的开发过程涉及社会 各方的权益,规划编制和管理中的公众 参与是确保城市规划民主性的必要保障, 城市规划法为此提供法定依据和法定程 序。
2.5.2 公正意识 规划上诉是确保行政行为的公正性和 维护行政相对方的正当权益的必要机制, 规划上诉的仲裁机构应当保持独立性。 2.5.3 环境意识 越来越注重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 环境的保护。
三. 结论: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属性
(1)技术性(城市功能的合理性:土地资源、 空间布局、道路和交通、公共设施、市政基 础设施等) (2)艺术性(城市形态的和谐性:城市天际 轮廓、城市公共空间、如街道/公园/广场/滨 水地带、城市街区特色、标志性建筑等)。
(3)政策性(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过 程: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 (4)民主性(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代表 最广大的人民利益) (5)综合性(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 展)
2.4.2 个案式规划管理
主要特征是开发控制规划的各项规定比较原 则,规划人员在审理开发申请个案时享有较大的 自由量裁权,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优点,但在 确定性和客观性方面较为欠缺,如英国的审批制 度。
2.4.3综合型规划管理(双层管理)
第一层面:针对整个城市发展地区,制定 一般的开发控制要求,进行通则式管理,以提 高工作效率。 第二层面:划定城市中的各类重点地区 (如城市中心地区、景观重要地区、历史保护 地区和生态敏感地区),附加特别的开发控制 要求,采取个案评审方式,进行个案式管理, 以强化精细程度。
2.2. 城市规划行政体系
2.2.1 集权制度 上级政府对于下级政府的规划编制和规划 管理拥有较大的干预权(如英国和法国)。
2.2.2分权制度
城市规划知识点
城市规划知识点一、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布局、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而综合的规划工作,本文将主要介绍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二、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城市规划是为了满足城市发展需要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了城市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等多个层面。
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骨架,包括城市的空间布局、发展方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规划。
总体规划的目标是使城市有序发展、优化布局、提高生活质量。
2. 详细规划: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细致的规划,包括道路、建筑、绿地、交通、住宅等方面的规划,以确保城市的功能完善、结构合理。
3. 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部分,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规划,如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自然资源管理等。
三、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城市规划作为一门学科和实践活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下面将概述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1. 古代城市规划:古代城市规划主要侧重于城市的功能布局和防御功能,如古希腊城市的城墙布局和罗马城市的道路网络。
2. 现代城市规划:现代城市规划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当时的城市面临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和变革。
城市规划开始对城市的功能布局、交通系统进行系统规划。
3. 城市园林规划: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城市规划开始注重城市的美学价值和绿地系统的规划,在城市中增加公园和花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4. 可持续发展规划:近年来,城市规划逐渐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平衡。
四、城市规划的重要知识点城市规划涉及众多的知识点,以下列举了其中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土地的分类、分区、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规划。
2.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交通设施的规划、道路网络的设计以及出行模式的研究等。
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1.涵义:①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或社会权威机构;②公共政策要形成一致的公共目
标;③它的核心作用与功能在于解决公共问题.协调与引导各利益主体的行为;④它的性质是一种准则、指南.策略、计划;⑤公共政策是一种公共管理的活动过程。
2.公共政策下的城市规划可以定义为:将城市规划定义为:为弥补市场或政府“失灵”、
解决公共问题呲及维护和协调城市公共利益.由政府及其它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协商所形成的、由政府强制力保障的空问使用政策。
3.城市规划具备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城市规划的动态性;城市规划
的层次性(各国家、各地区也都建立了基于政府事权的不同层次具有不同职能和不同作用范围的城市规划体系)
4.城市规划在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城市规划是一种综合目标的公共政策;城市规划是一
种以空间为载体的公共政策;城市规划是一种过程开放的公共政策;市规划是一种衍生效应极强的公共政策(乘数效应);城市规划是一种刚柔并济的公共政策
5.。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综合性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
它涉及到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等方面,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和指导性文件。
一、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1.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持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为后代留下良好的城市环境。
2.整体性原则:城市规划应以整体性为原则,将城市的各个组成部份进行有机的组合和协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适度规模原则:城市规划应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速度,避免无序扩张和资源浪费。
4.人本主义原则:城市规划应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需求和利益,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5.多元化原则: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多样性和多元化需求,为不同群体提供适宜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
二、城市规划的内容1.城市空间布局:城市规划应合理布局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区等,使各个功能区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
2.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应合理规划土地的利用方式,包括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应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系统,包括道路、铁路、公交、自行车等,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4.环境保护规划:城市规划应合理规划城市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绿地建设、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等,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5.公共设施规划:城市规划应合理规划城市的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公园、体育设施等,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三、城市规划的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对城市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包括人口、土地利用、交通状况、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2.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制定城市规划的总体方案和具体细则,包括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城市规划初级职称考试相关复习资料
城市: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我国,城市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城市化: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城市:人口高度集中;有较强的异质性;建筑密度高社会结构复杂。
乡村:人口相对分散;有明显的同质性;建筑密度低;社会结构较单一。
城市规划概念: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
在中国,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城乡规划基本原则:1 城乡统筹 2 合理布局 3 节约土地原则 4 集约发展原则 5 先规划后建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1.合理有序地配置城市空间资源 2.确保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3.确保建设活动和城市发展目标一致4.促进房地产开发有序健康运作。
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置城市体系;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保证有秩序地、协调地发展,是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各国城市规划的共同和基本任务:(1)通过空间发展的合理组织,满足社(2)从城市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需要;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有序地配置城市空间资源;(3)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4)确保城市的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环境相协调,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5)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规则,确保各项建设活动与城市发展目标相一致;(6)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的运作。
认识城市规划
认识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建筑风貌以及公共设施等进行科学、合理、全面的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它扮演着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角色。
认识城市规划对我们理解、参与和改善城市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规划概述城市规划是指在综合考虑城市空间、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包括城市用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建筑规划、环境规划等方面内容。
城市规划旨在实现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规划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的意义:1. 优化城市布局:通过合理的规划,能够合理规划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使得城市的各部分协调发展,提高城市整体的效益。
2.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良好的城市规划可以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提供高品质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幸福感。
3. 保护生态环境:城市规划可以通过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绿地和生态空间,增加城市生态系统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4. 提高城市经济效益:合理规划城市运输网络、商业中心和工业区域,能够提高交通效率和商业活力,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
三、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1. 综合性原则:城市规划需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经济、社会、环境等,确保规划方案的全面性和协调性。
2. 可持续性原则:规划方案应考虑城市的长远发展,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3. 公众参与原则:城市规划应该充分尊重居民的需求和意见,鼓励广泛的公众参与,形成共识,增加规划方案的可接受性和可执行性。
4. 灵活性原则:城市规划需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和技术的进步,随时调整和改进规划方案。
四、城市规划的实施过程城市规划的实施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调查研究:对城市的历史、发展现状、环境资源等进行调查研究,为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未来发展进行科学预测和规划,并通过实践来实现其目标和愿景的一门学科。
城市规划的基本理念是高效、可持续和多元化。
规划的目的是在未来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健康、安全和可持续的生活空间。
城市规划的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综合性城市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城市的环境、人口、经济、交通、文化、历史遗产等诸多因素。
规划工作不仅要满足当前的需求,还要考虑未来的发展。
尤其是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规划工作应该更加综合、完善。
2. 可持续性城市规划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同时满足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等方面的需要和利益。
城市规划应该关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同时也要考虑能源、排放和废物等环保问题。
3. 可读性城市规划应该具有可读性,便于市民了解和参与其中。
规划需要清晰明了,以便任何人都能够理解规划内容,并参与到规划的制定中。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加强市民的参与和反馈,考虑市民的需求和利益,使规划更加符合市民的期望。
4. 创新性城市规划需要创新思想,结合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人类的需求,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的规划方案。
规划应该具有可持续性和长期性,促进城市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
创新必须建立在对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研究和探索之上。
5. 可操作性城市规划还要有可操作性,便于在实践中实现。
规划方案应该考虑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和约束,包括经济、技术、空间等方面,规划的目标和实现有必要融合,投入和回报的比例有必要协调,才能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
综合来看,城市规划不仅是一项涉及面广泛的科学,而且关系市民生活质量的核心,必须走可持续的道路,顺应社会的发展,反映市民的需求和愿景,而城市规划的原则和方法应考虑市民的意见和贡献,在政府、市民和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
城市规划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使规划方案达到中介效应,通过综合考虑,更好地造福市民,创造优质、宜居、健康的城市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导论之
城市规划的基本属性
班级:城市规划1101班姓名:宋昕时间:2012年6月26日学号:20113581
城市规划让城市更美好
摘要: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安排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本文就是对城市规划这一工作特点的浅表论述,简要说明其属性和从事规划专业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城市规划,属性;作用
城市是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聚集地,是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
我国城乡居民点系列为:村—乡镇—建制镇—市。
村和乡镇是乡村型居民点,统称为乡村;建制镇和城市事成实行居民点;统称为城镇或城市。
城市是人类生活居住的最佳聚落形式,和从事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基础平台。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
城市的起源从根本上来说,有因“城”而“市”和因“市”而“城”两种类型,因“城”而“市”就是城市的形成先有城后有市,市是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因“市”而“城”则是由于市的发展而形成的城市,即是先有市场后有城市的形成,这类城市比较多见,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质上是人类的交易中心和聚集中心。
城市的形成,无论多么复杂,都不外乎这两种形式。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也是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
农耕时代,人类开始定居;伴随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崛起和城市文明开始传播。
其实在农耕时代,城市就出现了,但作用是军事防御和举行祭祀仪式,并不具有生产功能,只是个消费中心。
那时城市的规模很小,因为周围的农村提供的余粮不多。
每个城市和它控制的农村,构成一个小单位,相对封闭,自给自足。
学者们普遍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是重要的商业和贸易中心,这不仅是富足的标志,而且是文明的象征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美好的生活需要一个美好的城市,而一个美好城世的诞生就需要规划是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和丰富的想象力。
因而城市规划这个专业就应运而生了。
所以我说城规让城市更美好。
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
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
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
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城市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地
理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文化,现实状况,未来发展需求统筹兼顾,综合布局。
要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需求与可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等一系列关系。
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和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互相衔接和协调。
对于城市规划工作,他有着自己的特点及属性。
技术性,艺术性,政策性、法制性,民主性,综合性,地方性,实践性。
1、对于技术性来说,城市的规划和设计首要就是安全原则,一个城市的安全规划就是对城市规划工作技术高低的基本检测。
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
因此,城市规划要将城市防灾对策纳入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符合城巾防火、防爆、抗震、防洪、防泥石流等要求。
在可能发生强烈地震和严重洪水灾害的地区,必须在规划中采取相应的抗震、防洪措施;特别注意高层建设的防火防风问题等。
还要注意城市规划的治安、交通管理、人民防空建设等问题。
如城市规划中要有意识地消除那些有利于犯罪的局部环境和防范上的“盲点”。
其次就是规划的合理性。
城市规划可实施各类行政管理工作,所以规划管理机关就要在法律规范规定的范围内,运用自由量裁权,采取适当的措施或做出合适的决定,而正确决定的下达就依赖于坚实的技术基础。
2、对于艺术性,城市规划需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安排城市的各种物质要素,以构成城市的整体美,给人以美的享受,避免“城市视觉污染”.要注意传统与现代的协调,保护好城市中那些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设施、名胜古迹的同时,也要注意体现时代精神,包括使用新材料、新工艺,让二者结合“神似”而不是“形似”。
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协调,建筑格调与环境风貌的协调。
城市规划需要通过对建筑布局、密度。
层高、空间和造型等方面的干预,体现城市的精神和气质,满足生态的要求。
3‘与政策性与法制性而言,是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在城市规划行政管理中的体现和具体化。
一是规划管理人员和管理对象都必须严格执行和遵守法律规范,在法定范围内照规定办事。
二是规划管理人员和管理对象不能又不受行政法律调节的特权。
三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行政行为必须有明确法律行为依据。
四是任何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都是行政违法行为。
4、就民主性来说,就是在城市规划中树立为全体市民服务的指导思想,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原则,尽量满足市民的各种需要。
设计要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
人是环境的主角,让建筑与人对话,引人公园、广场成为市民交流联系的空间,使市民享受充分的阳光、绿地、清新的空气、现代化的公共设施、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要大力推广无障碍环境设计。
城市设施不仅要为健康成年人提供方便,而且要为老、弱、病、残、幼着想,在建筑出入口、街道商店、娱乐场所设置无障碍通道,体现社会高度文明。
我国目前和将来
都是老人和残疾人较多的国家,在城市中推广无障碍设计,其意义尤为重要。
5、城市规划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就需要专业者去涉猎各个方面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思想,以便在日后的规划设计中产生新奇的灵感。
由于城市问题包罗万象,需要我们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去解决。
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学、行为心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研究城市问题所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城市规划理论;系统工程学、工程控制论等数理方法及电子计算机遥感等新技术手段在墟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在逐步推广它们在资料的收集处理,预测评价方面所提供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工作的质量。
6、最后在地方性和实践性上面,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对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要求不同,因此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不尽一致,并随时代的发展而转变。
.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辩证关系。
任何城市都有一个形成发展、改造更新的过程,城市的近期建设是远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既要保持近期建设的相对完整,又要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要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要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定额指标,对一些重大问题和决策进行经济综合论证,才能有效地把城市规划理论付诸于实践。
在未来人们依旧生活与城市当中,所以城市规划工作依旧十分重要,它对于人们的幸福生活和社会的繁荣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城市规划概论》华中科技大学陈锦富
2.《城市规划100问》洪铁成
3.《城市规划读本》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4.《城市规划概论》陈锦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城市规划概论》陈友华赵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