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院前急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院前急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院前急要点AMI的诊断是基于病史、症状和体征、心电图、心肌标志物等方面的评估。

以下是AMI的诊断要点:1.病史:了解病人的既往病史,包括有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以及是否有家族遗传病史。

询问病人是否有胸痛、息怯、呕吐等症状,以及有无活动后诱发疼痛等情况。

2.症状和体征:AMI的主要症状是胸痛,常常呈剧烈、持续的压榨样疼痛,可以向上、向下或向左肩放射。

其他症状可能包括胸闷、气短、意识丧失等。

体征上,病人可能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或降低、呼吸急促等。

3. 心电图(ECG):ECG是AMI诊断的重要工具。

AMI时,心电图可能呈现为ST段抬高(STEMI)或ST段压低(non-STEMI)。

ST段抬高通常意味着冠状动脉完全阻塞,需要紧急介入治疗。

而ST段压低可能暗示部分阻塞,需要进一步评估。

4.心肌标志物:心肌标志物如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 (cTnT)的升高是AMI诊断的重要依据。

这些标志物在AMI发作后的4-6小时内升高,并在24-48小时内达到峰值。

因此,心肌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模式可用于确定AMI的发展程度。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以下是AMI的急要点考虑:2.安心休息:病人应坐下或卧床,并保持相对休息。

呼叫救护车后,没有特别指示的情况下,不要激动或活动。

3.氧气供应:如果AMi疑似患者有呼吸困难或其他氧气供应不足的症状,可考虑给予氧气吸入以帮助缓解症状。

4.即刻服用药物:如果患者服用硝酸甘油(GTN)的药物,可以帮助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液供应。

如果AMI疑似患者有硝酸甘油,可以考虑让他们使用药物。

同时,咀嚼阿司匹林也可被认为是有助于血栓溶解的。

5.持续监测:急救人员应对病情进行持续监测,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

如果心脏停搏发生,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6. 紧急转运:急救人员应尽快将AMI疑似患者转送到最近的心脏急诊室或冠状动脉造影室(Cath Lab)进行进一步处理。

急性心肌梗塞诊断识别

急性心肌梗塞诊断识别

02
检查目的:诊断心肌梗塞、评 估病情严重程度
03
检查结果:显示心肌运动异常、 室壁运动异常、心包积液等
04
检查意义:有助于心肌梗塞的 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心肌梗塞的识别 要点
症状识别
01
胸痛:持续性胸痛,可放 射至左肩、左臂等部位
03
恶心、呕吐:可能出现 恶心、呕吐等症状
05
心悸:心跳加速,心悸 感明显
02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呼 吸困难,可能伴有喘息声
04
冷汗:可能出现冷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面色苍白等症状
06
头晕、晕厥:可能出现 头晕、晕厥等症状
诊断方法识别
01
心电图检查: 出现ST段抬 高或压低, T波倒置
02
心肌酶检测: 肌钙蛋白、 CK-MB等 指标升高
03
胸部X光检 查:心影增 大,肺淤血
04
超声心动图 检查:室壁 运动异常, 心室腔扩大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可以显示心肌 缺血、损伤和坏死的情况
心电图检查可以评估心肌 梗塞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肌梗 塞的重要方法之一
心电图检查可以判断心肌 梗塞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心肌酶检测
心肌酶检测: 通过血液样 本检测心肌 酶水平,判 断心肌是否 受损
心肌酶种类: 肌酸激酶 (CK)、肌 酸激酶同工 酶(CKMB)、乳酸 脱氢酶 (LDH)等
3
呼吸暂停
4
呼吸困难与胸 5
呼吸困难与心 6
痛同时发生
悸同时发生
恶心、呕吐
原因:心肌缺 血、缺氧导致 胃肠道功能紊 乱
症状:恶心、 呕吐,可能伴 有上腹部不适
持续时间:可 能持续数小时 或更长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的识别

急性心肌梗死的识别
为心肌广泛坏死>40%,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 4. 心力衰竭: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32%~48%。严 重者可发
生肺水肿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类
透壁性心梗和非透壁性心梗(20世纪80 年代前)
Q波心梗和非Q波心梗(80年代)
ST段抬高型心梗和非ST段抬高型心梗 (到近年随着再灌注治疗的临床应用已 演变为)
特征性心电图
缺血症状
AMI
典型缺血症状
1. 疼痛: 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样、挤压 痛、闷痛、钝痛,程度重、时间长、休息或含 化硝酸甘油无效
a、可有放散痛 b、可伴有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上腹胀痛
放射痛:
部分病 例可放射 至左上臂 尺侧、下 颌、颈部、 上背部。
临床表现
其他症状
1. 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上腹胀痛 2. 心律失常: 最多见,尤其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 3. 低血压和休克: 在疼痛期间未必是休克。休克约 20%,主要
血栓完全堵塞动脉引起STEMI
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外膜
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并扩展进入管腔
lipi脂d c核ore

外膜
血栓
破裂的斑块
二 诱因
6Am~12Am 交感活性增加时 饱餐 重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用力大便时 休克、脱水、出血等 AMI可发生在无心绞痛病史的患者
诊断思路
心肌损伤特异性 标志物
T波改变 1、超急性期的T波改变 ⑴ 出现的时间:心肌严
重、持续缺血和胸痛发 作的同时,或其后几分 钟到几小时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
⑵心电图特征 典型者:
T波增高变尖 呈帐顶状或尖峰状 电压振幅可达2mV
不典型者:
T波仅有微细的外型变化 振幅相对增高而无高尖T波出现

急性心梗诊断标准

急性心梗诊断标准

急性心梗诊断标准急性心梗,又称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的血流突然中断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所致。

及时准确地诊断急性心梗对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急性心梗诊断的标准及相关内容。

一、临床表现。

1. 典型症状,典型的急性心梗表现为剧烈的胸痛,常常出现在胸骨后,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有时放射至左臂、颈部、下颌或上腹部。

2. 非典型症状,有些患者可能表现为不典型的症状,如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汗、乏力等。

二、心电图改变。

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心梗的重要工具,常见的心电图改变包括ST段抬高、T波倒置、Q波出现等。

ST段抬高是急性心梗的特征性改变,出现在症状发作后的早期阶段。

三、血清标志物。

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对于急性心梗的诊断也至关重要。

常用的标志物包括肌钙蛋白(troponin)、肌酸激酶(CK)以及CK-MB等。

这些标志物在心肌损伤后会迅速升高,有助于诊断急性心梗。

四、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心脏超声、核素显像、冠状动脉造影等对于急性心梗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

心脏超声能够显示心肌运动异常、室壁运动异常等,核素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则能够直接观察心肌灌注情况和冠状动脉情况。

五、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的检查外,还可以进行血气分析、心脏CT、心脏磁共振等辅助检查,以获取更全面的诊断信息。

总之,急性心梗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心电图、血清标志物、影像学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

及时明确的诊断有助于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熟练掌握急性心梗的诊断标准,对于提高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

主诉患者多于清晨发生疼痛,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

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晕厥或急性心力衰竭。

诊断1.临床表现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常发生于安静或睡眠时,疼痛程度较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日,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有濒死感。

部分患者无疼痛,多为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少数患者在整个病程中都无疼痛或其他症状,而事后才发现患过心肌梗死。

2.辅助检查(1)心电图:常有典型的动态改变。

1)起病数小时内的超急性期,出现异常高大且两支不对称的T波。

2)数小时后,ST段明显弓背向上抬高与逐渐降低的直立T波连接,形成单相曲线;出现病理性Q波或QS波,R波减低,为急性期改变。

3)ST段抬高持续数日至2周左右,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由低直、平坦、双向至倒置,为亚急性期改变。

4)数周至数月后T波尖锐倒置,以后可回复至正常,也可遗留程度不等的T波尖锐倒置,以后可回复至正常,也可遗留程度不等的T 波低平改变,为慢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

病理性Q波也可为此期唯一的心电图改变。

(2)心肌坏死的生化指标:1)血清酶学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血清酶学动态改变曲线为:CK、CKMB、LDH1(LDH同工酶)在胸痛后4~6小时开始升高,20~24小时达高峰,48~72小时恢复正常;LDH在胸痛后8~12小时开始升高,2~3日达高峰,1~2周恢复正常。

其中CKMB和LDH1特异性高。

2)肌钙蛋白TnT或TnI:在临床事件发生后24日内超过正常(<0.01ng/ml)上限,可持续7~10日。

治疗要点1.一般治疗(1)休息:绝对卧床休息,进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完整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完整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完整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诊断心肌梗死需要进行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查。

在临床评估方面,需要重点询问患者的胸痛和相关症状,包括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可能向其他部位放射,并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呼吸困难等。

同时需要注意不典型疼痛部位和表现,特别是女性、老年、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

此外,还需要了解患者的既往史,包括冠心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外科手术或拔牙史,以及抗血小板、抗凝和溶栓药物应用史。

体格检查方面,需要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体征,并采用Killip分级法评估心功能。

在实验室检查方面,心电图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

对疑似STEMI的胸痛患者,应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0分钟内记录12导联心电图。

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也是诊断心肌坏死的重要指标,其中cTn是最特异和敏感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等也有助于对急性胸痛患者的鉴别诊断和危险分层。

在鉴别诊断方面,需要注意与心绞痛和急性心包炎进行区分。

心绞痛的症状可类似于心肌梗死,但胸痛性质轻,持续时间短,硝酸甘油效果好,无心电图动态演变及心肌酶的序列变化。

急性心包炎的症状包括心前区疼痛持久而剧烈,深吸气时加重,疼痛同时伴有发热和心包摩擦音。

心电图方面,除aVR外,其余多数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下型抬高,T波倒置,无Q波。

的目的是尽快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缩短心肌缺血时间,保护心肌,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因各种原因使FMC至PCI时间明显延迟时,静脉内溶栓仍是较好的选择。

特别是对于有适应证的STEMI患者,院前溶栓效果优于入院后溶栓。

适应证包括发病12小时以内,预期FMC至PCI时间延迟大于120分钟,无溶栓禁忌证;发病12~24小时仍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和至少2个胸前导联或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 mV,或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若无直接PCI条件,溶栓治疗是合理的。

急性心肌梗死(教学)

急性心肌梗死(教学)
冠脉闭塞6-8周形成疤痕而愈合→陈旧性 心梗。
编辑版pppt
9
四、临床表现
编辑版pppt
10
(一)梗塞先兆
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 急、烦躁。
原有心绞痛近日发作频繁,程度加 重,持续时间较久,休息或硝酸甘 油不能缓解等。
编辑版pppt
11
(二)症状
1、胸骨后疼痛 2、低血压和休克 3、心律失常 4、心力衰竭
编辑版pppt
14
2、低血压和休克
主要表现为:
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 冷、脉搏浅快、大汗淋漓、尿 量减少(<20ml/h);胸痛缓解 而收缩压仍低于80mmHg。
编辑版pppt
15
3、心律失常
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以 24小时内为最多见,以室性心律失 常最多。
编辑版pppt
16
编辑版pppt
2
案例二
患者刘××,男,66岁,因“呼吸困难2小 时”收入呼吸内科住院,查体双肺闻及大 量哮鸣音,诊断“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经解痉、平喘等 处理无好转,追问病史,患者既往无长期
咳嗽、咯痰、喘息史,行心电图示v3-5导
联ST弓背向上抬高……
编辑版pppt
3
一、概述
cigarettes quiting
D. diet control
diabetes treatment
E. education
exercise
编辑版pppt
59
谢谢!
编辑版pppt
60
编辑版pppt
61
编辑版pppt
62
编辑版pppt
63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要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严重不足或中断,致使心肌受到缺血和缺氧损伤,丧失机能或坏死的疾病。

及时准确地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对于救治患者至关重要,以下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要点。

1.病史询问:根据患者的病史询问,了解疼痛的特点、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以及疼痛发作前是否有诱因等。

对于具有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的患者和具有明确心脏病史的患者,更应重视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2.心电图(ECG)检查:心电图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首要方法。

ECG检查有助于确定梗死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典型的心肌梗死表现为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和Q波出现。

ST段抬高是AMI的早期特征,它与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Q波出现表明心肌的坏死。

3.心肌标志物检测:心肌标志物主要包括肌酸激酶(CK)、CK-MB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cTnI)等。

这些标志物在心肌细胞坏死释放到血液中,血清中标志物的升高可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cTnI的升高是最敏感和特异性的指标,但需要至少6小时才能检测出升高。

4.心脏超声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并检测冠状动脉血流情况。

超声心动图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发现梗死心肌的广泛程度和心肌的运动异常。

5.冠状动脉造影(CAG):冠状动脉造影是最直接、准确的诊断方法。

通过对冠状动脉进行造影,可以确定梗死相关的冠状动脉阻塞部位、程度和范围,为后续的介入治疗提供指导。

6.其他辅助检查:如血气分析、心肌灌注显像、核医学显像等,可在怀疑诊断或危险因素明显时进行,有助于进一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总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病史询问、心电图检查、心肌标志物检测、心脏超声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多种方法。

及时准确地诊断对于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急性心梗的鉴别诊断

急性心梗的鉴别诊断
急性心梗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 • 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和呕吐
体征和辅助检查
体征
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出冷汗、面色苍白
辅助检查
心电图、心肌酶谱
常见的诊断误区
1 胃病
胃溃疡或胃炎引起的上腹痛和恶心
3 肋间神经痛
肋骨区域疼痛,持续性或间歇性
2 焦虑症
焦虑、胸闷和心慌引起的症状
鉴别诊断
1
心绞痛
发作间有缓解,心电图可正常或呈变化
心肌炎
2
有发热、乏力和心电图改变的表现
3
肺栓塞
呼吸急促、咳嗽和胸痛,心电图可正 常或呈变化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硝 酸酯类药物
介入治疗
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 植术
生活方式改变
戒烟、控制高血压、健康饮食 和适量锻炼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识别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识别

1 胸痛
剧烈、持续的胸痛,可能放射至背部、腹股沟、上肢或下颌。
2 呼吸困难
3 恶心、呕吐
由于心肌功能丧失和肺循环淤血导致。
由于交感神经激活引起的胃肠道症状。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识别与评估
1
ST段抬高
提示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2
T波倒置
常见于心肌缺血和再灌注过程。
3
Q波
标志性的心肌梗死特征,表明严重的心肌坏死。
生化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的 作用
肌钙蛋白I (cTnI)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心肌肌钙蛋白T(cTnT)
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 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在心肌损伤后数小时内升高,在48-72小时内 达峰值。
血中升高可持续7-14天,可确认心肌梗死的诊 断。
影像学检查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评估中的 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识别
心脏病的一种紧急情况,常由冠状动脉血流阻塞导致。了解定义、表现、诊 断、评估和治疗的关键是快速干预和挽救生命。
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与病因
定义
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导致心肌细胞缺血和坏死的心脏病,常与血栓形成有关。
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断裂斑块或血栓形成是导致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剂等治疗药物。
3
康复和预防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和生活方式改 变,预防二次心肌梗死。
预防心肌梗死的措施
健康饮食
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饮食 有助于降低心脏病风险。
定期运动
适量的有氧运动有助于保持 心血管健康。
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与心脏病风险密 切相关。
超声心动图
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判断心 肌梗死范围和伤害程度。

急性心梗诊断PPT

急性心梗诊断PPT
急性心梗诊断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急性心梗概述 • 急性心梗的症状与体征 • 急性心梗的辅助检查 • 急性心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急性心梗的治疗与预后
01 急性心梗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 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心肌缺血 性坏死。
特点
诊断标准
症状
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出汗 等。
心电图
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
心肌酶学
心肌酶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 等升高。
冠状动脉造影
显示冠状动脉阻塞或痉挛。
鉴别诊断
不稳定型心绞痛
症状相似,但心电图和心肌酶学 变化可能不典型。
急性肺栓塞
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但心电图和心肌酶学变化不同。
心肌酶学检查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心肌梗死的进展和治疗效果,有助于病情监测和 预后评估。
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可以无创地观察心 脏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急性心 梗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 价值。
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心肌 的运动状态和室壁运动异常, 有助于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和 程度。
超声心动图还可以评估心脏的 功能和泵血能力,为治疗提供 指导,并有助于监测病情进展 和治疗效果。
02 急性心梗的症状与体征
症状
胸痛
呼吸困难
急性心梗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通常为压 迫性、闷热或窒息性疼痛,可放射至颈部 、下颌、左臂、后背等部位。
心梗导致心肌缺血,使心脏泵血功能下降 ,引起呼吸困难。
恶心和呕吐
焦虑和恐惧感
心梗时,心脏功能下降导致全身供血不足 ,引起恶心和呕吐。
患者常感到极度焦虑和恐惧,担心自己生 命安全。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的心电图动态演变;明确的心肌酶学序列变化;病史可典型或不典型。

心电图有典型的动态演变,心肌梗死常属透壁性心肌梗死。

如仅有ST—T波的演变而出现Q波或Qs波,但有明确的心肌酶的序列变化,则称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2)可疑的急性心肌梗死:对有典型的病史,但连续的不稳定性心电图改变持续24h以上,伴有不伴有心肌酶的不确定性变化,都可诊断为可疑的急性心肌梗死。

(3)陈旧性心肌梗死:常根据明确的心电图改变,没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及心肌酶变化而作出诊断。

如果没有遗留心电图改变,可根据早先的典型心电图改变或根据以往肯定性心肌酶改变而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包括下列情况:(1)心绞痛:主要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可类似于心肌梗死,但胸痛性质轻,持续时间短,硝酸甘油效果好,无心电图动态演变及心肌酶的序列变化。

(2)急性心包炎:心前区疼痛持久而剧烈,深吸气时加重,疼痛同时伴有发热和心包摩擦音。

心电图除aVR外,其余多数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下型抬高,T波倒置,无Q波。

(3)急性肺动脉栓塞:常有突发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紫绀和休克,多有骨折、盆腔或前列腺手术或长期卧床史。

右心室前负荷急剧增加,P2亢进,颈静脉怒张、肝大等。

心电图肺性P波、电轴右偏、呈S1QIIITIII型,即I导联出现深S波,Ⅲ导联有明显Q波(<0.03s)及T波倒置。

X线胸片显示肺梗塞阴影。

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可见放射性稀疏或缺失区。

(4)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前胸出现剧烈撕裂样锐痛,常放射至背、肋、腹部及腰部。

在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可听到杂音,两上肢血压、脉搏不对称。

胸部X线示纵隔增宽,血管壁增厚。

超声心动图和核磁共振显像可见主动脉双重管腔图像。

心电图无典型的心肌梗死演变过程。

(5)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和胆石症等均有上腹部疼痛,易与以上腹部剧烈为突出表现的心肌梗死相混淆,但腹部有局部压痛或腹膜刺激征。

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识别

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识别
•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判断心肌坏死的临 床特异性较高,STEMI时其测值超过正常上限 并有动态变化。溶栓治疗后梗死相关动脉开通 时CK-MB峰值前移(14 h以内)。CK-MB测定也适 于诊断再发心肌梗死。肌红蛋白测定有助于 STEMI早期诊断,但特异性较差。
影像学检查
• 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对急性胸痛 患者的鉴别诊断和危险分层(Ⅰ,C)。
• 可能为老年人痛阈增高,痛觉神经功能降低, 敏感性和反应性较差,或冠状动脉病变广泛严 重,侧支循环丰富,易形成局限性的小梗灶, 可出现无痛性心肌梗死。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 炎,或心脏自主神经纤维变形、断裂、数量减 少甚至消失,致使疼痛感觉障碍和传导阻滞
有下列情况应首先考虑到AMI的可能:

• ①中老年人无明显诱因突发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突然加 重; ②无明显诱因突然周围循环衰竭;
诊断
• 诊断通常基于心肌缺血症状(如持续胸痛) 和体征和检查(12导联心电图)
• 以下情况ST段抬高(测量J点)提示发生冠 状动脉急性闭塞:40岁以下男性连续≥2个 导联ST段抬高≥2.5mm,≧40岁男性ST段抬 高≥2.0mm,女性V2-V3导联抬高≥1.5mm或 其他导联抬高≥1mm。
诊断
• 心肌中cTn含量高于CK,故心肌损伤时敏感性 更高,可检测微小损伤;有较长的窗口期 (7~10天),有利于诊断延迟入院和一过性 心肌损伤;双峰出现利于判断再灌注是否成功, 敏感性高;血中浓度与心肌损伤范围有较好的 相关性,可用于判断病情轻重
• hs-cTn可增加检测心肌损伤的敏感性,AMI阴 性排除价值较高,在ACS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价 值优于常规cTn,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结 合临床病情,必要时进行二次检测
管造影注册研究显示STEMI患者第1年死亡率约为10%。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子形成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种严重心血管疾病。

它通常表现为胸痛、胸闷、气促、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及时诊断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性,世界各国心血管专家制定了一系列诊断标准,以便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一、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多样,但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的胸痛,常放射至左臂、颈部或下颌部,伴有出冷汗、气促、恶心、呕吐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没有典型的症状,尤其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要高度警惕。

二、心电图改变。

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

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包括ST段抬高、T波倒置和Q波出现。

ST段抬高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表现,出现在症状发作后几分钟至数小时内,持续时间不等。

T波倒置和Q波出现则是心肌梗死后的表现,持续时间较长。

三、生物标志物检测。

心肌坏死后,心肌细胞释放的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等生物标志物在血液中浓度升高,因此检测这些生物标志物对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生物标志物包括肌钙蛋白I和T、肌红蛋白等,它们的浓度升高与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相关。

四、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评估也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心脏CT和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心肌梗死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对于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五、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还可以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冠状动脉造影、血流动力学监测等,以帮助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心电图改变、生物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

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应综合运用这些检查手段,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进行全面、准确的诊断,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白细胞计数
0
WBC1周内可增至(10~20)×109/L,N多在75%~
1
90%。
(二)ESR
0
ESR↑可持续1~3W,能较准确地反映坏死组织被吸收
2
的过程。
(三)血肌钙蛋白测定
0
cTnT、cTnI测定是诊断MI最特异和敏感的标志物。可
3
反映微型梗死。cTnT一般<0.06ng/ml, cTnI<
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脏体征可在正常范围内, 体征异常者大多无特征性,心脏可有
①轻至中度增大;
②心率↑或↓;
③心尖区第一心音↓,可出现第三或第四心音 奔马律。
前壁心肌梗死的早期,可能在心尖处和胸骨 左缘之间扪及迟缓的收缩期膨出,常在几天至几 周内消失。约10%~20%的病人在发病后2-3d 出现心包摩檫音,多在1-2天内消失,少数持续 1周以上。
心脏破裂,心室壁瘤:
在心腔内压力的作用下,坏死心室壁向外膨绌,可产生心脏破裂 (心室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或逐渐形成心室壁 瘤。
PA R T. 0 5
五、病理生理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 阐述您的观点。
(一)左心室功能
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时相关心肌依次发生四种异常收缩形式:
栓塞
国外10%左右,我国2%↓,见于起病1~ 2周。
第一步
第二步
心肌梗死后综合症
约10%。数周至数月出现,偶可发生数天后。
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可能为机体
01
对坏死物质产生过敏反应所致。
其他
02
呼吸道或其他部位感染、肩-手综合征(肩臂
强直)等。
PA R T. 0 3

诊断急性心梗的三个诊断标准

诊断急性心梗的三个诊断标准

诊断急性心梗的三个诊断标准
急性心梗即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主要依靠症状、心电图动态演变,以及心肌酶三个诊断要素进行判断。

急性心肌梗死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的堵塞,使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心肌缺血性坏死引发一系列症状,以及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心肌酶学升高。

1、症状:突然发作剧烈的压榨性胸痛,可常伴有左肩及后背部的放射性疼痛,在服用硝酸甘油及休息后疼痛持续未缓解。

持续半个小时以上,可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患者常伴有周身大汗、发热等全身症状以及胃肠道的症状,如恶心、呕吐等;
2、心电图动态演变: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初期有T波高尖,随之发生ST段的上抬,与QRS波呈单向的曲线,形成异常Q波。

随着疾病的进展,ST段逐渐回落、T波倒置。

进展到陈旧期,T波逐渐恢复直立或者是低平,异常Q波持续存在。

心电图的动态演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辅助检查之一;
3、心肌酶: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的3-4个小时开始升高,最早升高的心肌酶是肌钙蛋白。

正常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细胞中,而当心肌坏死时心肌酶可在血液中检测出来。

符合上述症状、心电图的动态演变以及心肌酶的升高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 断
心肌梗死是心脏发生血液供应中断的严重疾病。本文将介绍心肌梗死的诊断 与鉴别诊断,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一疾病。
心肌梗死概述
心肌梗死是一种心脏疾病,由于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它常常表现为胸痛、呼吸困 难和心悸等症状。
心肌梗死的症状和体征
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包括胸痛、上肢放射痛、呼吸困难和出冷汗。体征方面, 可能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和心音变化。
肺栓塞是一种血栓阻塞肺动脉 的疾病,症状包括呼吸困难、 胸痛和咳嗽,但与心肌梗死的 症状不同。
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危险因素
• 高血压 • 高血脂 • 糖尿病
预防措施
• 控制血压 • 降低血脂 • 定期体检
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血栓溶解治疗 心功能恢复
心脏再血管化手术 心脏瓣膜置换术 康复训练
心脏超声检查能够提供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详 细信息,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和监测有很大帮 助。
心肌梗死和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心绞痛
胃食管反流病
肺栓塞
心绞痛是一种由心肌供血不足 引起的胸痛。与心肌梗死相比, 心绞痛的症状通常持续时间更 短。
胃食管反流病也可以引起胸痛, 但疼痛感通常与进食有关,不 同于心肌梗死的胸痛特征。
心肌梗死的常见诊断方法
心电图(ECG)
ECG是最常用的心肌梗死诊断方法,它可以 显示心脏电活动的异常,如ST段抬高。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直观的检查方法,可以 观察到冠状动脉是否有狭窄或堵塞。
血液检查
通过检测心肌标志物(如肌钙蛋白I和肌酸激 酶MB同工酶)来确认心肌梗死的诊断。
心脏超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未来,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来提高心肌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的心电图动态演变;明确的心肌酶学序列变化;病史可典型或不典型。

心电图有典型的动态演变,心肌梗死常属透壁性心肌梗死.如仅有ST—T波的演变而出现Q波或Qs波,但有明确的心肌酶的序列变化,则称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2)可疑的急性心肌梗死:对有典型的病史,但连续的不稳定性心电图改变持续24h 以上,伴有不伴有心肌酶的不确定性变化,都可诊断为可疑的急性心肌梗死。

(3)陈旧性心肌梗死:常根据明确的心电图改变,没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及心肌酶变化而作出诊断。

如果没有遗留心电图改变,可根据早先的典型心电图改变或根据以往肯定性心肌酶改变而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包括下列情况:
(1)心绞痛:主要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可类似于心肌梗死,但胸痛性质轻,持续时间短,硝酸甘油效果好,无心电图动态演变及心肌酶的序列变化。

(2)急性心包炎:心前区疼痛持久而剧烈,深吸气时加重,疼痛同时伴有发热和心包摩擦音.心电图除aVR外,其余多数导联ST 段呈弓背向下型抬高,T波倒置,无Q波。

(3)急性肺动脉栓塞:常有突发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紫绀和休克,多有骨折、盆腔或前列腺手术或长期卧床史。

右心室前负荷急剧增加,P2亢进,颈静脉怒张、肝大等。

心电图肺性P波、电轴右偏、呈S1QIIITIII
型,即I导联出现深S波,Ⅲ导联有明显Q 波(〈0.03s)及T波倒置。

X线胸片显示肺梗塞阴影。

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可见放射性稀疏或缺失区。

(4)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前胸出现剧烈撕裂样锐痛,常放射至背、肋、腹部及腰部。

在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可听到杂音,两上肢血压、脉搏不对称.胸部X线示纵隔增宽,血管壁增厚。

超声心动图和核磁共振显像可见主动脉双重管腔图像。

心电图无典型的心肌梗死演变过程。

(5)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和胆石症等均有上腹部疼痛,易与以上腹部剧烈为突出表现的心肌梗死相混淆,但腹部有局部压痛或腹膜刺激征.
无心肌酶及心电图特征性变化。

文档交流感谢聆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