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完美课件讲解
《芙蓉镇》
作品鉴赏 中篇小说《芙蓉镇》是古华的代表作。作者从生活的春雨秋霜、峡谷沟壑中走来,为我们献上一幅寓政治风云于世态民情的风俗画、一曲哀婉而又严酷的山乡民歌。《芙蓉镇》以“芙蓉姐”胡玉音的悲欢遭际为主线,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升迁沉浮,揭露了“左”倾思潮的谬误危害。作品内涵丰富,囊括了作者二三十年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思考与认识,浓缩进作者对乡里乡亲乡镇乡土浓厚的爱恋情怀。作者几乎调动了自己全部的生活积累,在短短十五六万字的篇幅中压缩进一部长篇小说的内容,向我们展示了从1963年至1979年间四个不同时代的社会变迁:农村经济复苏时期、“四清”运动时期、“文革”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在如此风云多变的大动荡年月,作者让生旦净丑、红脸白脸、花头黑头在历史舞台上一一亮相,演出了一幕幕催人泪下的人间悲喜剧。《芙蓉镇》滥觞于作者家乡一个年轻寡妇的真实故事,作者由此扩展生发,将久蓄于心的、富有典型意义的风俗民情熔于一炉,使作品流贯着强烈的客观生活实感,几乎找不出刀切斧凿之痕,写得美、奇、真。的确,《芙蓉镇》以它那散发着浓郁泥土香气的生活画面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但作者并不想有意识地炫耀这一点。他写古今新旧风俗,力求在流动变易中蕴入咀嚼不尽的社会内容,“革命”和“造反”换来的市场萧条;“阶级斗争”带来的人际关系的冷漠戒备;“三忠于四无限”的背后,人们哼起了反封建的民歌……古风旧俗常常演化为“新风”恶俗,政治风俗化,风俗政治化,种种虚伪倒退的性质不言自明。这些充满意味的场景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典型的、独特的氛围和环境,青石板街的故事贯穿始终:经济生活的兴衰,政治风云的变幻,人际关系的疏密,人性的自然发展与异化扭曲,在这里无不表现得淋漓尽致。单是镇上“圩期”的变化,便是百姓们生活情状的一个标志。芙蓉镇解放初期是“一旬三圩,一月九集”,后来打击城乡资本主义势力,圩期一改再改,变成了星期圩、十天圩、半月圩。到了小说开篇的60年代初期,为复苏元气大伤的农村经济,半月圩又改为五大圩。到了十年浩劫,圩场形同虚设,无圩无人。党的三中全会之后,圩期又是“一月三旬,每旬一六”。作者选取这些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年景作为舞台布局,以小山镇青石板街作为中心场地,将俏丽善良的“芙蓉姐”胡玉音的故事穿插进一组人物当中去:耿直义气的“北方大兵”谷燕山、矫情阴毒的“政治女将”李国香、在良心悔愧中挣扎的大队书记黎满庚、馋懒顽劣的“运动根子”王秋赦、佯装癫狂的“铁帽右派”秦书田等。这些人物写得个个血肉饱满,各具特色,其命运相互关联、旋转交错,组成一个不断在变迁的“小社会”,而其中正隐现了整个大世道千家万户之聚散沉浮。这种以人物塑造统帅故事情节的构思方式,不落俗套,被誉为是“土的生活,洋的写法”。小说结构精湛独到,其情节只是围绕人物性格展开,表现在叙述的内在线索上,并不具体交代某一事件的始末,各个场景在时间顺序上也并不紧密相衔。作者将胡玉音及与之相关的一组人物作为主体骨架,以其间发生的社会事件为实际材料,构筑小说。并在整体的顺叙中,间以少许补叙,将人物命运单线或复线交替写来,剪裁配置既突出重点又疏密有致。作者给人物“立小传”的手法使人想起《水浒》;而“小社会”的完整构筑,又使人想起《红楼梦》之“荣国府”、《阿Q正传》之“未往”,整块整块的叙述又使人想起巴尔扎克。这种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写法,在中国小说史上几乎没有先例,它既是一次大胆的探索,又是一次大突破。《芙蓉镇》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绝非偶然。(张沂南)
芙蓉镇赏析
浓郁的乡镇风情与时代的变奏——《芙蓉镇》赏析古华的《芙蓉镇》发表于《当代》1981年第1期。
198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是作家的成名作。
也是新时期第一部“与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史”的优秀长篇小说。
被认为是新时期初期长篇小说的重要收获之一,曾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古华是一位有着浓郁的乡土情怀作家,他热切地讴歌他的家乡、讴歌家乡的人们、讴歌家乡的山山水水和风俗民情。
《芙蓉镇》就是他深入生活,刻苦磨练的结晶。
在这部作品中,囊括他二三十年来对南方乡镇生活、社会风俗、风土人情的深入了解和深刻的思考,努力通过对平凡的乡镇生活,普通人物命运的变化,展现出时代风云的波澜。
作品分析:主题小说以解放后特别是60 年代以来湖南山区芙蓉镇的面貌变化和人物聚散为背景,通过对小镇上若干人物命运变化的描写,反映了我国农村二三十年来的政治变幻和人世沉浮、变迁,真实地表现了“左”倾思潮影响下的赤裸裸的生活现实,慨叹社会普通人悲苦的命运和被扭曲的灵魂,赞美了在那人妖颠倒的年代里未曾泯灭的良知和人性美,无情地抨击了“阶级斗争扩大化”和“文革”中极“左”路线给国家人民带来的灾难,由衷地歌颂了十届三中全会所开辟的新的生活航道。
人物形象胡玉音人称“芙蓉姐”,是小说的主人公。
她是一位勤劳、美丽、性格温柔、善良而又刚强的女性。
本来她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的爱情有着执著的追求,却因为“左”的思想的禁锢和束缚,无法与自幼青梅竹马的伙伴一起生活。
她屈从命运的安排嫁给屠户桂桂。
结婚后,与丈夫两人辛勤劳动,勤俭持家。
她从提着竹篮卖糠菜粑粑发展到米粉摊。
在那个劳动受到尊重的年代,她凭着“含着温柔的微笑”和“唱歌一样好听”的嗓音,接待四方来客,一墟一摊,攒下了钱,盖起了新房子。
没有想到却在“四清”运动中,被打成了“新富农分子”,丈夫黎桂桂被迫自杀。
文化大革命中,她进一步沦为“黑鬼”,受尽批斗,摧残,凌辱。
她天天扫街,在扫街过程中与“右派分子”秦书田扫到了一起。
政治抒情与生存叙事-《芙蓉镇》与《活着》PPT课件
2021/7/24
27
• 小说既歌颂了山里人家的淳朴 民风、善良人性和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路线的顺乎民意、合乎民心, 也鞭挞了极左路线摧残人情美、人 性美,破坏社会正常合理的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祸国殃民的罪恶。
2021/7/24
28
“寓政治风云于风 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 运演乡镇生活变迁。”
2021/7/24
第 六 讲 古 华 的 《 芙 蓉 镇 》
1
故事梗概:
2021/7/24
2
第一章 山镇风俗画: 一 览风物、 女经理、 满庚哥和 芙蓉女、 吊脚楼主、 “精神 会餐”和《喜歌堂》、 “秦 癫子”、 “北方大兵”
2021/7/24
3
第二章 山镇人啊: 第 四建筑、 吊脚楼啊、 女人 的账、 鸡和猴、 满庚支书、 老谷主任 、年纪轻轻的寡 妇
李国香 (政治女将)
秦书田 谷燕山 (丈夫) (粮站主任)
王秋赦 (运动根子)
黎桂桂 (前夫)
黎满庚 (干兄)
2021/7/24
杨民高 (政治靠山)
五爪辣
7
山清水秀的芙蓉镇,镇上有个女 子胡玉音与丈夫黎桂桂以卖米豆腐为 生。1964年 “ 四清”运动中,以
李国香为首的工作组将他俩打成“新 富农”,桂桂被逼自杀。镇党支书黎 满庚原是胡玉音的恋人,因服从组织 决定而中止了同她的爱情,此时也因 阶级界限不清而降职。二流子王秋赦 反而成了运动骨干,在文革中还当 上 了党支书。
21
采摘下来,还可给远行的脚夫包中 伙饭菜,做荷叶麦子粑子,盖小商 贩的生意担子,遮赶圩女人的竹篮 筐,被放牛娃儿当草帽挡日头…… 一物百用,各各不同。小河、小溪、 小镇,因此得名“芙蓉河”、“玉 叶溪”、“芙蓉镇”。
芙蓉镇
《芙蓉镇》——一曲严峻的乡村牧歌《芙蓉镇》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有两点:一是湘西清丽淳朴的世态民情风俗画;二是政治斗争的残酷与荒诞。
正如作者古华的自序所言;“唱一曲严峻的乡村牧歌。
”“严峻”、“乡村牧歌”正是对着两点的简要说明。
一部好的小说给人带来的体验是多方面的,既可以是对小说所构建的另一个世界的认知与新奇的体验,也可以是由人物情节将自己带入故事中后,所作出的每一个抉择都让人身临其境,将自己的爱恨倾入的情感的体验,或是由小说中的世事百态所领会到的人情冷暖的社会体验。
《芙蓉镇》所带给我的体验正是这样的。
在读第一章“山镇风俗画”时,湘西质朴的风土民情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憧憬。
古华在写镇上风物时体察入微,一些细节的叙述像是《清明上河图》的工笔细描,栩栩如生。
比如镇上居民互赠吃食一段写到:“便是平常日子,谁家吃个有眼珠子、脚爪子的荤腥,也一定不会忘了给隔壁娃儿三块两块。
饭后,做娘的必得牵了娃儿过来坐坐,嘴里尽管拉扯说笑些旁的事,那神色却是完完全全的道谢。
”中国的人情总是一个很微妙的东西,不管好与不好,说出来的少,大家彼此心知肚明。
此处邻里之间的人情大家更不必明说,只需闲扯时的会心一笑。
我在读第一章的时候,非常喜欢这种亲近淳朴的人情。
这正是改革开放后商业化时代所稀缺的。
而在小说中,这又不失为一个巧妙的伏笔,在后面的阶级斗争中,“人性论”“人情论”成了批判的对象。
芙蓉镇上的居民原先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后来是“人人防我,我防人人”,人与人的关系由政治改变了。
读到这时,这令我忍不住痛惜。
在写湘西地风土时,作者较为细腻地描绘了渡口码头的吊脚楼、湖塘里的水芙蓉,街面上紧挨的铺子,土坪赶圩的盛况……这一切的确达到了作者想要“根植生活的土壤,写出生活色彩来,写出生活情调来”但在整体构建上比起前辈沈从文的《边城》仍有一定距离。
但作为八十年代初的作品,敢于写出不落俗套的背景与人文,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与有意义的探索。
构成文章特色的要素自然少不了语言,作者描述是一方面,人物的对话也很重要。
芙蓉镇
《芙蓉镇》的写法很有特色。它的时间跨度表面上是十七年,实际上加了回溯所写到的六年,共为二十三年。 然而作家只选取了其中四年,每年各写一章。时间跨度这么长,只选取四年来写,就必需采取近似电影的跳跃。 而这种跳跃,不但可以避免冗长与沉闷,加快情节发展的节奏,并且可以使所写的四年具有充分的浓度与力度。 在没有写到的年头,必要之处作者采取了一些回忆、补叙,其余的就留下空白,让读者根据作品中的提示和生活 本身的逻辑,用想象去填补。读者非但不觉得这是一种疏陋,而且赞许作家对他们艺术欣尝和再创造能力的理解。 它每章七节,每节着重写一、两个人物,这一点很象《水浒》。
1986年,《芙蓉镇》被谢晋改编成电影。
2018年9月27日,由中国作协《小说选刊》杂志社、中国小说学会、人民日报海外网主办,青岛市作家协会 承办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评选在青岛揭晓。《芙蓉镇》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 说。
作者简介
古华(1942- ),原名罗鸿玉。湖南嘉禾人。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他曾长期生活在湘南五岭山区,对乡 镇风俗很熟悉,创作主要以这一地区的生活为背景。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爬满青藤的木屋》、中篇小说集 《浮屠岭》、长篇小说《芙蓉镇》等。《爬满青藤的木屋》获1981年全国短篇小说奖,《芙蓉镇》获首届茅盾文 学奖。现旅居加拿大。
人物介绍
胡玉音
胡玉音是位貌美肤白、内心善良的女性,被人们称为“芙蓉仙子”。她本与黎满庚青梅竹马,却因母亲出身 青楼,父亲参加过青红帮而使两人的爱情花蕊枯萎了。她把这一切归为命定。老实巴交的黎桂桂的入赘虽生庚不 合,却多少也对上了“杀生为业”的“灵字”。结婚后,她和黎桂桂相亲相爱,从提竹篮筐卖糠菜粑粑起手,逐 步发展到做米豆腐生意,企望靠自己的双手走上致富的道路。
《芙蓉镇》完美课件
• 第四届 (1989-1994年 四部长篇小 说)
• 《战争和人》 王火 • 《白鹿原》(修订本)陈忠实 • 《白门柳》(一二部) 刘斯奋 • 《骚动之秋》 刘玉民
• 第五届 (2000年 四部长篇小说) • 《抉择》 张平 • 《尘埃落定》 阿来(藏) • 《长恨歌》 王安忆 • 《茶人三部曲》(1、2)王旭烽
• “爱玛别出心裁,想在半夜举行火炬婚 礼”(福楼拜,2007 ,22)
• “结婚以前,自以为就有了爱情,可是, 婚后却不见爱情生出的幸福。”
• 包法利式的心理,即:不满足于现实的 浪漫主义。
• 爱玛是“一个属于虚伪的诗与虚伪的 情感的女人。”
• 爱玛在被送到修道院接受教育,修道院违背 常情的宗教生活和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戕害了 她幼稚的心灵,使她对爱情生活充满了虚妄 的假想,这正是她后来堕落的种子和温床。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芙蓉镇
古华
• 古华,原名罗鸿玉 ,1942年生于湖南 嘉禾。
• 短篇小说集:《爬满青藤的木屋》 • 中篇小说:《浮屠岭》等 • 长篇小说:《芙蓉镇》
• 第一届 (1982年 六部长篇小说) •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周克芹 • 《东方》 魏巍 • 《李自成》(第二卷) 姚雪垠 • 《将军吟》 莫应丰 • 《冬天里的春天》 李国文 • 《芙蓉镇》 古华
用完美的理想构筑爱情的祭坛 ——《包法利夫人》
• “流畅的诗,艰苦的写。” • 居斯塔夫·福楼拜,19世纪中叶法国重要
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就曾拜他为 师。著名作品《包法利夫人》,《感情教 育》
《包法利夫人》悲剧分析
• 浪漫情怀的牺牲品
• 她梦中的那个世界里,恋人永远真诚,才 子永远多情,恋情永远浪漫,生活永远不 着边际。
芙蓉镇胡玉音人物形象分析
芙蓉镇胡玉音人物形象分析芙蓉镇胡玉音人物形象分析《芙蓉镇》胡玉音人物形象分析《芙蓉镇》一书中塑造出的胡玉音是多元的,饱受风霜却不向现实低头,是一位外柔内刚的正面女性形象。
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湘西秀美村镇,封建迷信思想还驻扎在人们的心里。
青梅竹马的黎满庚和胡玉音互相爱慕,本应顺利成章成为夫妻的他们却因满庚哥是党员、要求门当户对,且胡玉音也不例外的深信自己命硬、克夫,从而听了算命先生“要找杀生为业的人结婚才能破解”而委曲求全的嫁给了懦弱老实的屠户黎桂桂,只能认下黎满庚为“干哥哥”,保留了二人纯真的感情。
由此可以看出胡玉音有着对爱情的向往,但身上有着摆脱不掉的愚昧思想,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也无可厚非。
虽然没能实现自己的心愿,但黎桂桂踏实勤劳的样子让胡玉音得到了安全感,她渴望家庭美满幸福,又生怕命硬克夫害了黎桂桂,而且一直没有孩子,让玉音这种有家庭观念的人背负了心理负担,于是她将自己的心血倾注到丈夫身上,无比疼爱他。
黎桂桂虽然踏实,但性格懦弱,因此胡玉音呵护丈夫,十分有主见,甚至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也处事不乱,体现出了胡玉音有家庭责任感,生活条理有主见,有思想但不缺感性。
夫妻两个人从卖糠菜粑粑起家,省吃俭用租店卖起了米豆腐。
因为米豆腐量大料足、便宜美味,胡玉音身材容貌姣好,风趣幽默又热情,为人大方,性子温柔,很快她的米豆腐店就成了每圩的焦点,胡玉音也有了“芙蓉姐子”、“芙蓉仙子”的称号。
可好景不长,妩媚不妖娆、男人缘极好的胡玉音努力挣钱、建楼,却被上级单身女领导嫉妒陷害,在文革期间,重情义的胡玉音在外避风头的时候于心不忍自己的丈夫面对芙蓉镇的一切,决定与丈夫共进退,却得知桂桂自杀的消息,这让胡玉音崩溃,她在坟地所表现出的惊恐情状与言语,展示她愚昧落后的一面,但也足够可以看出她重情义。
胡玉音终究是对生活抱有希望和信心的人,即使重新划分阶级期间被打成“新富农寡妇”,没收了新楼又丢给她一把笤帚每天清晨与秦书田扫街,被迫接受批斗、跳黑鬼舞等等,她还是坚强的活了下来,并且在这人鬼混淆的世间小心翼翼的感受着尚未消失的人情味,默默记住他们,然后再默默的报恩。
影片《芙蓉镇》导演阐述
作者: 谢晋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新作
页码: 71-74页
主题词: 《芙蓉镇》;导演阐述;李国香;秦书田;王秋赦;人物分析;思潮影响;风格样式;古华;主题思想
摘要:<正> “导演阐述”一般是在开拍前,导演把自己对影片的一些设想、影片的风格样式、主题思想、人物分析等要点作一次阐述,然后各部门就按导演的意图去体现。
我这几年的做法是倒过来,先听取各创作部门的意见,然后结合自己的看法阐述一下,也就是简要地告诉大家我对这部影片的一些意见或想法,以引起大家的思考,共同努力达到一个目的。
现在我向大家谈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深入开掘小说与剧本的内涵文艺的作用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争论了很多年,现在还在争论。
过去由于受“左”的思潮影响很。
第七章 80年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PPT
代表人物和作品 鲁彦周 高晓声 古华 张弦 张一弓 李国文 王蒙 谌容 张贤亮
女人》 方之
《天云山传奇》 《李顺大造屋》 《芙蓉镇》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冬天里的春天》
《布礼》、《蝴蝶》 《人到中年》 《灵与肉》、《男人的一半是
《内奸》
周克芹
电影《人到中年》
80年代小说
第一节 80年代小说概述
泛指中国在1980年代开始一种文学创作思想(潮 流),是中国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最先出现的一种 文学现象。主要是表现“文化大革命”给人们带来 的精神物质上的巨大伤害以及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反 思,是一个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文学现象,在当时 中国社会有广泛影响。
伤痕文学开端于1977年11月刘心武在《人民文学》 上发表的小说《班主任》,其名称来源于复旦大学 一年级新生卢新华于1978年8月11日在《文汇报》 上发表的小说《伤痕》。
电视剧《人到中年》
特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种文学现象:以颂扬改 革精神,塑造改革者形像,并在改革开放初期,为 形形色色改革起过造势作用的文学作品(以小说为 主)。改革文学是随着农村实行联产计酬、承包责 任制,城市开始经济改革应运而生的。1983至 1984年间,描写社会改革的作品大量涌现,形成 了一个创作高峰,在社会上颇为轰动。
在此之前的中国小说中,自然一直主要 是作为环境因素的,而在这批作品之中 自然具有了主题的意义。
张承志
1985年前后形成潮涌的寻根小说 创作,超越了社会政治层面,突 入到历史与文化的深处,对中国 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了文 化学的思考.
主要作品有韩少功的《归去来》、 《爸爸爸》、《女女女》,阿城 的《棋王》、《孩子王》、《遍 地风流》,郑万隆的《异乡异 闻》,贾平凹的《古堡》、《远 山野情》,李杭育的《最后一个 渔佬儿》、王安忆的《小鲍庄》 等。
电影芙蓉镇简介的二月开的顺口溜
电影芙蓉镇简介的二月开的顺口溜
(实用版)
目录
一、电影《芙蓉镇》简介
二、二月开的顺口溜
正文
一、电影《芙蓉镇》简介
《芙蓉镇》是一部改编自沈从文同名小说的电影,导演是姜文,主演有巩俐、刘晓庆等。
影片以 20 世纪 30 年代的湘西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充满悲欢离合、命运多舛的乡村故事。
芙蓉镇是故事的发生地,影片通过描绘小镇里的生活点滴,展现了当地风土人情以及社会变迁,让观众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真实与美好。
二、二月开的顺口溜
二月春风似剪刀,
花开花落知多少。
芙蓉镇上闹花灯,
人山人海挤满堂。
电影《芙蓉镇》中,二月这个角色是一个典型的乡村姑娘,活泼、开朗、热情。
她的顺口溜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欢乐,同时也勾画出了芙蓉镇的独特风貌。
在这个电影里,观众不仅能感受到湘西乡村的美丽风光,还能体会到当地人民的淳朴与善良。
总的来说,《芙蓉镇》是一部充满诗意与乡土气息的电影,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美丽的乡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第1页共1页。
【管理资料】芙蓉镇高晓声李顺大造屋汇编
▪ 接着“文革”开始,胡玉音更饱受屈辱, 绝望中她得到外表自轻自践而内心纯洁正 直的“右派”秦书田的同情,两人结为 “黑鬼夫妻”,秦书田因此被判劳改,胡 玉音管制劳动。冬天一个夜晚,胡玉音分 娩难产,谷燕山截车送她到医院,剖腹产 了个胖小子。三中全会后,胡玉音摘掉了 “富农”帽子,秦书田摘掉了“右派”和 “坏分子”帽子回到了芙蓉镇,黎满庚恢 复了职务,谷燕山当了镇长,生活又回到 了正轨。而李国香摇身一变,又控诉极左 路线把她“打成”了破鞋,并与省里一位 中年丧妻的负责干部结了婚。王秋赦发了 疯,每天在街上游荡,凄凉地喊着“阶级 斗争,一抓就灵”,成为一个可悲可叹的 时代的尾音。
“反思文学”的思想艺术成就及意义
(1) 把理性批判精神注入了文学,所涉及的 问题即是政治批判又超越了政治批判,使 之更加理智、冷静;
(2) 在题材方面大大扩展了文学的艺术视野; (3) 促使文学的艺术结构和表现手法发生变
化(大跨度的时间转换、主客观的交织, 引进西方意识流和蒙太奇手法)。
▪
古华,生于1942年,湖南嘉禾县人,
这些人物写得个个血肉饱满、 各具 色, 其命运相互关联、 旋转交错, 组成一个不断在变迁的 “小会” , 而其中隐现了整个大世道千家万户 之聚散沉浮。总之善良的人遭了殃, 虚伪的嘴脸上了台面。 难怪, 作 者古华在说的扉页就题下了这样的 几个字: “唱一曲严峻的乡村牧 歌。”
人情是美的,正如芙蓉镇景色的优美。 然而当全国开“左倾” 思潮泛时,一切开 始改变了。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美好 风俗一下子或者说促不及防地变成了 “人 人防我,我防人人” ,现实就是那么严峻。 在严峻的现实政治中, 作者小山镇青石板 街作为中心场地, 将俏丽善良的 “芙蓉姐” 胡音的故事穿插进一组人物当中去: 耿直 义气的 “北方大兵”燕山、 矫情阴毒的 “政治女将” 李国香, 在良心悔恨中挣扎 的队书记黎满庚、 馋懒顽劣的“运动根子” 王秋赦、 佯装癫狂“铁帽右派” 秦书田等。
芙蓉镇教学设计
芙蓉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芙蓉镇一、教学目标:1.了解芙蓉镇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等;2.了解芙蓉镇的发展变化和特色产业;3.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4.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电脑、投影仪、照片、地图等;2.学生准备:纸笔、手机、相机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到的内容,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芙蓉镇的基本情况。
2.学习和实践(40分钟)(1)学生小组分工,分别调查芙蓉镇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特色产业。
(2)学生利用手机、相机等工具,在学校周边拍摄芙蓉镇特色建筑、风景等照片。
(3)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和讨论所收集的资料和照片,整理出一份调查报告和展示文稿。
(4)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口头报告和展示。
3.讨论和总结(20分钟)(1)学生针对其他小组的报告和展示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2)教师总结提炼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总结芙蓉镇的特色和发展变化。
(3)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撰写关于芙蓉镇的文章。
4.展示和评价(30分钟)(1)每个小组将调查报告和展示文稿张贴在黑板上。
(2)学生进行自主欣赏和评价,选出最好的调查报告和展示文稿。
(3)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四、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了解和探索芙蓉镇。
2.学生可以将调查报告和展示文稿与其他班级共享,相互学习交流。
3.学生还可以根据调查结果,制作网页、PPT等进行更详细的展示和分享。
五、教学反思:1.通过该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和体验调查研究的过程,提高调查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2.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观察和表达经验,提高了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3.学生通过多种媒体形式,深入了解芙蓉镇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特色产业。
4.通过课堂展示和评价,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影视鉴赏《芙蓉镇》
关于电影《芙蓉镇》的影评殷杰121308148一、影片创作的时代背景1984年,谢晋导演执导的影片《芙蓉镇》轰动了全国。
这部集结了刘晓庆、姜文、徐松子、张光北等优秀演员的“反思影片”,深刻而又细致地描绘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反右”、“文革”等政治运动对人的摧残和随之引起的社会变革。
电影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受到产生这部影片的社会历史语境的影响,常常与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和现实的社会主题契合统一。
谢晋作为对政治风云有过切身经历和遭遇的导演,对现实政治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偏爱和敏感。
因此,谈到谢晋电影,人们都不约而同会谈到它和中国政治的密切关系。
这本是无可厚非,但是许多分析有一种简单化的倾向,即简单地把谢晋电影和主流政治话语划等号、或简单地视其为巩固传统主流话语服务的。
电影《芙蓉镇》是根据古华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小说发表于1981年,因其“政治风俗化,风俗政治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获得了首届茅盾文学奖。
但直到1986年电影才开始拍摄,而1986年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时间概念,它既是粉碎“四人帮”的第十年,又是“文革”发动的二十年,而且谢晋导演在影片拍摄前多次提到这一时间概念;并且,这一年巴金在《十年一梦》中发出了建立“文革博物馆”,“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的呼吁。
因此,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语境下,对极左路线、特别是“文革”的彻底否定就自然而然成为影片《芙蓉镇》最鲜明的思想主题。
谢晋曾说:“在看《芙蓉镇》小说的时候,我就会回想自己走过的弯路,过去的岁月于是会在心中翻腾,这一切的历史都会引起我的思考。
”显然,谢晋是对《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理解最深、感触最多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
这既和他作为一个艺术家对生活的思考深度有关,也和他作为一个共和国的普通公民的切身经历有关。
当他把自己对共和国当代史的理解搬上银幕时,他也是用电影改写了关于中国当代史的传统“官方”版本。
这些影片作为对新中国从“反右”运动到“文革”以来历史的重写,整个创作过程始终充满了巨大的争议和风险。
《芙蓉镇》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芙蓉镇》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芙蓉镇》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芙蓉镇》 1986 彩色片 166分钟中国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谢晋编剧:阿城谢晋摄影:卢俊福主要演员:刘晓庆(饰胡玉音) 姜文(饰秦书田) 郑在石(饰谷燕山) 祝士彬(饰王秋赦) 徐松子《芙蓉镇》1986 彩色片 166分钟中国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谢晋编剧:阿城谢晋摄影:卢俊福主要演员:刘晓庆(饰胡玉音) 姜文(饰秦书田) 郑在石(饰谷燕山) 祝士彬(饰王秋赦) 徐松子(饰李国香) 张光北(饰黎满庚) 徐宁(饰五爪辣)本片获1987年中国电影家协会金鸡奖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美术奖,《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女配角奖【剧情简介】1963年,湘西南僻远的一个叫芙蓉镇的小镇上,那条狭窄的街上人来人往,一片热闹景象,给这清丽而恬静的小镇添上了一层欢欣的色彩。
《中国电视剧史》PPT课件
1987年的优秀电视剧有:《西游记》《红楼梦》《阎凤 英》《乌龙山缴匪记》《雪城》,单本剧《秋白之 死》《便衣警察》;
1988年的优秀的电视剧《末代皇帝》《篱笆·女人和狗》 《师魂》《家教》《那五》《袁崇焕》《家·春·秋》
《王昭君》《黄河东流去》等 1989年度全国生产电视剧约2000集,中央电视台播出
5
第二节:中国电视剧的停滞期
(1966—1976)
一、社会政治背景
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1976年5月中旬,北京 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排, 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举毛泽东思想红 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的“坏节目”的八条内容,这就 是:
8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一、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的发展背景
4. 1981年4月,第三次全国电视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 对1980到1981播出的电视剧进行评选,这一全国性的 电视剧评奖活动从此坚持一年举办一次,1983年开始 正是命名为“全国电视剧飞天奖”。
5. 1982年1月,中国电视剧艺术委员会成立。
《蹉跎岁月》 《今夜有暴风雪》
15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四、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2. 改革题材电视剧
《乔厂长上任记》(1980) 《女记者的画外音》(1983) 《新闻启示录》(1984). 《走同远方》(1984) 《新星》(1985)
16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
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
从谢晋电影《芙蓉镇》浅读电影中的美学价值与史学价值
从谢晋电影《芙蓉镇》浅读电影中的美学价值与史学价值一、文艺批评中美学观点与史学观点的含义思格斯就历史剧《济金根》写信给斐迪南·拉萨尔时说道:“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当时,他已明确提出了“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的判断价值观,并将“美学的观点与历史的观点”提升为“非常高的,也是最高的标准”。
(一)美学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意在强调的是艺术作品的审美属性,艺术作品的审美性是艺术品和其他一切非艺术作品的根本区别所在。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产品的。
(二)史学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点意在强调的是艺术作品的社会本质。
艺术首先不属于物质的社会关系,而是属于思想的社会关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同时它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史学观点也在强调艺术创作应来源于社会生活并且要反映全面地社会生活。
二、电影的美学价值与史学价值的阐释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史学观点”不仅仅只是关注社会存在或历史现实,而且同时包含有如何解读和叙述历史。
“美学观点”也是一样的,它既强调艺术的内容方面,同时还强调艺术所依托的形式。
正如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所说:“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故事的年代。
”(一)电影的美学价值。
首先,它不仅能够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和社会美;而且它还能够创造一种艺术美,这种创造是一种审美创造,它根据美的规律,既能依据美的现实而创造艺术美,也能依据丑的现实通过审美创造把它转化为艺术美。
其次,电影还可以通过生动感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来化“真”为“美”、化“善”为“美”、化“丑”为“美”亦或是以“丑”衬“美”。
最后,电影的美学价值在于它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在创作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实践中,艺术家要不断地去寻求与创造最恰当的形式来呈现与加强该艺术作品的表现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六届 (2005年 五部长篇小说) • 《张居正》 熊召政 • 《无字》 张洁 • 《历史的天空》 徐贵祥 • 《英雄时代》 柳建伟 • 《东藏记》 宗璞
• 第七届 (2008年,四部长篇小说) • 《秦腔》贾平凹 • 《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 • 《暗算》麦家 • 《湖光山色》周大新
谢晋
• “寓政治风云于民情风俗图画”才是他的终 极追求。古华希望读者关心的并非他的芙蓉 树或吊脚楼, 而是诸如胡玉音等人物在时代 政治风云变幻中命运的升迁浮沉。芙蓉树或 吊脚楼以及小镇的风俗人情的画面描绘, 只 不过充当了文本人物的若隐若现的背景和陪 衬, 故事情节才是小说的中心, 而情节演变 所要达到的目的则是折射时代政治风云对人 物的摧残或庇护。
内容提要
• 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湘南农村的社 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
主人公胡玉音
• 1963年,芙蓉镇上称得上生意兴隆的可以 说是本镇胡玉音开设的米豆腐摊子。胡玉 音是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女子,人称 “芙蓉姐”,人长得秀美动人,加之待客 热情,性情柔顺,食具又干净,米豆腐量 足,作料香辣,她的摊子面前总是客来客 往不断线。她的米豆腐摊子有几个老主顾 是每圩必到的。
• 采用民歌的形式再现地域风俗人情。 民歌是人民群众借以咏唱他们的生活 风习和思想感情的, 是风俗画面中最 有光彩的部分。 • 由于湘西民歌的渗入, 沈从文笔下的 风俗画, 往往渗润着一种清脆的乡音 和亲切的乡情。
• 《边城》中, 正当翠翠久等祖父不归, 赶 热闹的人众已七船八船渡完, 心中因安静 生出一丝寂寞和自己也不察觉的莫名其妙 的追求时, 作家让她以极柔和的声音唱起 巫师还愿迎神的歌, 希望火神、大仙“睁 眼看看我们这里人”, 但愿“福禄绵”、 “风调雨顺”, 祈求神的“恩惠”与“好 心”。
用完美的理想构筑爱情的祭坛 ——《包法利夫人》
• “流畅的诗,艰苦的写。” • 居斯塔夫·福楼拜,19世纪中叶法国重要 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就曾拜他为 师。著名作品《包法利夫人》,《感情教 育》
《包法利夫人》悲剧分析
• 浪漫情怀的牺牲品
• 她梦中的那个世界里,恋人永远真诚,才 子永远多情,恋情永远浪漫,生活永远不 着边际。 • “爱玛别出心裁,想在半夜举行火炬婚 礼”(福楼拜,2007 ,22)
• “原来芙蓉镇一带山区, 解放前妇女们中间盛行一种 风俗歌舞———《喜歌堂》。不论贫富, 凡是黄花 闺女出嫁的前夕, 村镇上的姐妹、姑嫂们, 必来陪 伴这女子坐歌堂, 轮番歌舞, 唱上两天三晚。歌词 内容十分丰富, 有《辞姐歌》《拜嫂歌》《劝娘歌》 《骂媒歌》《怨郎歌》《轿夫歌》等百十首。⋯⋯ 《喜歌堂》的曲调, 更有百首之多, 既有山歌的朴 素、风趣, 又有瑶歌的清丽、柔婉。欢乐处, 山花 流水;悲戚处, 如诉如怨; 亢奋处, 回肠荡气。洋溢 着一种深厚浓郁的泥土气息。”风俗歌舞的介绍及 《喜歌堂》歌词在文本中的出现, 既使作品呈现出 一种特异的民歌情调与艺术韵味, 又反映了山区婚 嫁的传统习俗。
• 镇上饮食店来了位女经理李国香,今年32 岁,尚未成家。这位全县商业战线以批资 本主义出名的女将有个当县委财贸书记的 舅舅杨民高。她气不过胡玉音容貌好、生 意隆,认定那米豆腐摊子是镇上唯一能和 她争一高下的潜在威胁,加之在向谷燕山 求爱时碰了壁,更是怀恨在心,暗中开始 了她的“政治调查”。 • 胡玉音 从此家破人亡。
• 首先是粮站主任谷燕山,40多岁的南下干部,是个 鳏夫。为了成全胡玉音的小生意,每圩从粮站打米厂 卖给她碎米谷头子60斤。 • 再一个是党支部黎满庚,30来岁,转业军人,曾是 玉音情投意合的少年情郎,因玉音出身不好只能做她 的干哥。他吃米豆腐,无形中印证了摊子的合法性。 • 还有一个是镇上有名的“运动根子”王秋赦,专吃白 食。每逢开展什么运动,必定跑红一阵,胡玉音自然 招惹不起。 • 还有一个怪人秦书田,原是本县歌舞团的编导,后划 为右派被开除回乡生产。他总是等客人少的时刻来吃 米豆腐,嘴里还哼着广东音乐《步步高》的曲子。
• 例证:
• 在文本中, 《喜歌堂》是和作品的故事情节 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的, 并同人物的命运密切 相关。
• 县剧团编导秦书田带领演员到芙蓉镇采风, 把胡玉音的招亲仪式办成了一个《喜歌堂》 歌舞现场表演会, 并据此创编了大型反封建 歌舞剧《女歌堂》。但这个赋予了新的时代 精神的歌舞剧, 竟成了以后给秦书田带来数 不尽的打击和屈辱的“祸根”。反右斗争中, 《女歌堂》被打成反社会主义大毒草,秦书田 被戴上右派分子帽子, “文革”中受到了更 大的磨难, 并和胡玉音一起被罚扫了三年街。 在扫大街中, 两人逐渐产生了感情。
• 第四届 (1989-1994年 四部长篇小 说) • 《战争和人》 王火 • 《白鹿原》(修订本)陈忠实 • 《白门柳》(一二部) 刘斯奋 • 《骚动之秋》 刘玉民
• 第五届 (2000年 四部长篇小说) • 《抉择》 张平 • 《尘埃落定》 阿来(藏) • 《长恨歌》 王安忆 • 《茶人三部曲》(1、2)王旭烽
• 《芙蓉镇》也采用了熟悉的民歌来表现湘南 山区的民俗民情。 • “那边徕崽站一排,你敢砍柴就过来。镰刀 把把打死你,镰刀嘴嘴挖眼埋。” • “那边妹子生的乖,你敢扯笋就过来。红绸 帕子把你盖,花花轿子把你抬。” • 《骂媒歌》:媒婆,媒婆。牙齿两边磨,又 说男家田庄广,又说女子赛嫦娥,臭说香, 死说活,爹娘、公婆晕脑壳……
• 第二届 (1985年 三部长篇小说) • 《黄河东流去》(上下集)李准 • 《沉重的翅膀》 张洁 • 《钟鼓楼》 刘心武
• 第三届 (1988年 五部长篇小说) • 《平凡的世界》 路遥 • 《少年天子》 凌力 • 《都市风流》 孙力、余小惠 • 《第二个太阳》 刘白羽 • 《穆斯林的葬礼》 霍达 • (荣誉奖பைடு நூலகம்部) • 《浴血罗霄》 萧克 • 《金瓯缺》 徐兴业
芙蓉镇
古华
• 古华,原名罗鸿玉 ,1942年生于湖南 嘉禾。 • 短篇小说集:《爬满青藤的木屋》 • 中篇小说:《浮屠岭》等 • 长篇小说:《芙蓉镇》
• 第一届 (1982年 六部长篇小说) •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周克芹 • 《东方》 魏巍 • 《李自成》(第二卷) 姚雪垠 • 《将军吟》 莫应丰 • 《冬天里的春天》 李国文 • 《芙蓉镇》 古华
创作特色:
• 一、长于对地域风景、民情风俗的 描绘,将地域风景与民情风俗相结 合,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 首先看到的是作者对坐落在湘、粤、 桂三省交界的峡谷平坝———芙蓉镇 的细致描绘。按照河———街——— 商铺吃食———人物的展开程式, 一 幅动人的“山镇风俗画”把读者引入 一个优美的境界, 领略到了山镇的独 特韵味和山里人纯朴善良的美德。
• 二、善于将乡土风俗描写与时代政 治风云相结合,在浓重的民情风俗 文化中透露出严峻的社会政治内容, 从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 由于时代文化语境的变迁, 尽管同沈从文 一样, 古华描写地方民情风俗的本领是很 高的,运用民歌、民间故事的手段也很纯熟。 “山镇风俗画”艺术地再现了独具湘南山 区特色的芙蓉镇的地理环境、人情习俗。 但是, 古华写这些只是一种手段, 一种形式。
• “她爱海只爱还得惊涛骇浪,爱青草仅仅爱 青草便生于废墟之间。她必须从事物得到 一种切身利益;凡不能直接有助于她的感 情发泄的,她就看成无用之物,弃之不 顾。” ——李健吾
• 爱玛的男人们没法与她幻想中的完美的情 人相符合,不管他们最初的承诺怎样。查理, 她的丈夫是浪漫主义冒险中不会存在的人 物,甚至鲁道夫,这个最接近她要求的人,穿着 昂贵的马靴,戴着昂贵的手套,而且有着稳定 的收入,最终也让爱玛觉得粗俗,平庸。莱 昂———这个年轻的浪漫主义艺术家的典 型,当上第一职员后离开了她,遭到了爱玛的 厌恶,并使她意识到在婚姻存续状态下的通 奸完全无趣。
• “结婚以前,自以为就有了爱情,可是, 婚后却不见爱情生出的幸福。” • 包法利式的心理,即:不满足于现实的 浪漫主义。 • 爱玛是“一个属于虚伪的诗与虚伪的 情感的女人。”
• 爱玛在被送到修道院接受教育,修道院违背 常情的宗教生活和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戕害了 她幼稚的心灵,使她对爱情生活充满了虚妄 的假想,这正是她后来堕落的种子和温床。 • “修道院的宗教教育实际上是对人的正常心 灵的损害,禁欲主义的说教,宗教音乐和布道 都以虚幻的情调刺激人们的欲望,浪漫主义 文学作品勾起人对浪漫色彩的幽会和消极虚 幻的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