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研究进展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观察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及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高血压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可有效改善疗效,提高患者视力,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属于一种退行性疾病,严重者可致盲,以45岁以上人群为高发,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在中医理论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属于“视瞻昏渺”、“视直如曲”的范畴,发病初期患者常视物昏朦,随病情加重眼前可出现固定暗影,视物变形。
近年来中医针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及体会,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8.5岁;所有患者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诊断标准》等进行诊断,所有患者均在45岁以上,主要特征包括黄斑区色素脱失或增殖、中心凹反射不清或消失、存在散在或融合的玻璃膜疣、局部渗出、水肿或出血等。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根据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萎缩型口服葡萄糖酸锌50 mg进行支持治疗,2次/d,再配合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等;渗出型除采用上述支持治疗方法外再加用烟酸、复方路西、肌苷片、碘剂等血管扩张剂进行治疗。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李妍;周璠;陈廷
【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
【年(卷),期】2024(31)5
【摘要】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引起老年人不可逆的中心视力损害甚至丧失的主要原因,目前西医暂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
为进一步明确中医药在本病治疗的优势及治疗进展,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临床研究、中医外治法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梳理。
中医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念为指导,认为本病病性为本虚标实,肝、脾、肾失调,病因病机为精气血亏虚,即肝脾肾亏虚为本,瘀血、痰浊贯穿疾病始终为标,临床常见证型有肝肾不足、脾气虚弱、气阴两虚、痰瘀互结等,通过辨证施治及中医外治法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优势,但其中医药及中医外治法多靶点、多环节的作用机制相关报道较少,为笔者提供了研究方向,在中医药治疗的作用机制上值得继续深入研究探索。
【总页数】4页(P196-198)
【作者】李妍;周璠;陈廷
【作者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眼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4.5
【相关文献】
1.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的研究进展
2.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医治疗进展
3.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现代医药与中医药研究新进展
4.中医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理论探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5.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西医治疗进展周天球【摘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又称为老年性黄斑变性(senilemacular degeneration,SMD),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黄斑区视网膜组织退行性病变,是发达国家55岁以上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1].数据统计55~64岁人群中约0.2%患有严重AMD,而85岁以上人群约为13%[2].AMD患病率在世界不同种族和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白种人AMD的患病率要高于黑种人.截至2008年美国已有800万AMD患者,预计到2020年将增长至1200万[3].由于人口日趋老龄化,我国AMD患者日益增多,业已成为防盲治盲的重点课题之一.【期刊名称】《交通医学》【年(卷),期】2011(025)003【总页数】5页(P228-232)【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激光光凝法;光动力疗法;经瞳孔温热疗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基因治疗;中医药【作者】周天球【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江苏,22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5.4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又称为老年性黄斑变性(senile macular degeneration,SMD),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黄斑区视网膜组织退行性病变,是发达国家55岁以上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1]。
数据统计55~64岁人群中约0.2%患有严重AMD,而85岁以上人群约为13%[2]。
AMD患病率在世界不同种族和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白种人AMD的患病率要高于黑种人。
截至2008年美国已有800万AMD患者,预计到2020年将增长至1200万[3]。
由于人口日趋老龄化,我国AMD患者日益增多,业已成为防盲治盲的重点课题之一。
AMD有2种临床类型:(1)萎缩性(干性或非渗出性),其特点为进行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萎缩,感光细胞萎缩,中心视力减退,双眼同时发病,视力下降慢。
增视明目汤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

增视明目汤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简称AMD)是一种以黄斑区域萎缩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体中,是造成老年人中心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AMD在临床上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晚期AMD又进一步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其中干性AMD 约占AMD总数的80%~90%。
干性AMD临床表现为病变区域出现黄白色小凹陷,增生性病变和色素沉着,严重时可导致视网膜萎缩和中心凹变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认为肝主目,肾开竿精,目之精血主要充养于肝肾。
肝肾阴虚是导致AMD的重要病机之一。
中医认为,治疗AMD应当以益肝肾、滋阴清热为基本原则。
增视明目汤是一种治疗AMD的传统中药方剂,由于其益肝肾、滋阴清热的作用,被用于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就增视明目汤治疗肝肾阴虚型AMD的临床疗效进行一份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一、增视明目汤的组成和药理作用增视明目汤是一个由杜仲、枸杞子、山茱萸、巴戟天、茯苓、山药、丹参、桑椹、菟丝子、泽泻等10味药物组成的中药复方,经过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这些药物具有明确的药理作用:杜仲、枸杞子、山茱萸、巴戟天等药物具有滋肾壮阳、明目清热的功效;茯苓、山药、丹参等药物具有滋阴清热、益气养血的作用;桑椹、菟丝子、泽泻等药物则具有益肾明目、利水消肿的作用。
增视明目汤具有益肝肾、滋阴清热的功能,可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型AMD。
《增视明目汤》治疗肝肾阴虚型AMD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以下将结合医学实践,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1. 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在服用增视明目汤后,眼部症状明显改善,包括视力模糊、中央凹陷形变、夜间视觉障碍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视网膜出血、渗出减轻;视觉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
2. 眼底病变缓解:增视明目汤治疗AMD可使病变区域的黄斑水肿明显减轻,血管渗漏减少,病变区域的萎缩情况得到有效控制,有些患者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黄斑变性逆转。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林吓娟陈胜(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003)【摘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在人口逐渐老龄化的社会中发病越来越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本文将近年来其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机制中医治疗西医治疗DOI:10.19435/j.1672-1721.2018.08.074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也称老年性黄斑变性,为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常见眼病之一,是指黄斑区结构出现衰老性改变。
其主要由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吞噬能力减弱引起的视细胞外节盘膜潴留所造成[1,2]。
临床上将AMD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干性AMD又称为萎缩性AMD;另一种为湿性AMD又称为新生血管性AMD。
其中干性AMD主要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消化所吞噬的细胞能力下降,使盘膜潴留于基底部细胞原浆内,并向细胞外排出沉积于Bruch膜,使Bruch膜增厚形成玻璃膜疣。
病程进展到晚期有些患者由于RPE出现萎缩和色素脱失,则可见到边界较为清晰的地图样萎缩区,如果脉络膜毛细血管也发生萎缩,就可以见到萎缩区内有一些粗大的脉络膜血管。
湿性AMD主要由于Bruch膜受损,脉络膜毛细血管从受到损伤处向RPE及神经上皮下生长,从而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导致黄斑区RPE脱离以及出现黄斑区的水肿、渗出、出血,晚期黄斑区出现范围较广的瘢痕化,因此患者视力常有明显下降[3-6]。
干性AMD所占比例约为80%;然而湿性AMD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是却对视力的影响更为严重,是导致出现眼盲的主要原因[7,8]。
因其病因不明,治疗棘手,应该尽早发现并进行干预,以改善视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研究进展

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研究进展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一种致盲性眼底退行性病变,其发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以中心视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特征。
近年来,中医对其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本文从以上几方面对中医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现状进行介绍。
标签:黄斑变性;中医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以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模糊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干性(萎缩性)和湿性(渗出性)两种,干性AMD主要表现为硬性玻璃膜疣、软性玻璃膜疣与局部视网膜色素上皮地图样萎缩;湿性AMD主要表现是视网膜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和黄斑部的出血及渗出,上述病理改变也是导致AMD患者视力下降的直接原因[1]。
本病可影响阅读、驾驶、物体颜色识别等,并最终导致失明,它已取代白内障成为导致老年人失明的第一诱因,是发达地区50岁以上老年人视力降低和致盲的首要原因。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在逐年上升。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AMD属于古代医学中的瞳神疾病范畴,并根据症状进行分类命名,如“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等[2]。
本病目前西医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在这个领域显示出独特优势,不仅能快速有效的改善各种临床症状,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或延缓病情的发展。
本文就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AMD的文献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笔者经查阅相关古籍、文献资料和多年临床观察总结,认为AMD是一种本虚标实之症,渗出、出血和新生血管为标,脏腑虚弱,气血津精亏损为本,气血失和,精血亏损和痰、瘀、热互阻是重要的发病因素。
病因主要有肝肾亏虚、脾胃虚弱、痰浊瘀血三方面病机。
以肝脾肾亏虚为本,痰湿瘀血为标。
本病好发于老年患者,多因患者年老体衰,精血不足,肝肾亏虚所致。
根本病机是肝肾亏虚,肝阳偏亢、上灼心阴是其出血的常见病机,肝脾不和是其渗液的主要病机[3]。
总之,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主要是因为年龄的不断增加,致使脏腑精气日渐虚衰,随病程发展逐渐出现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但本质上是因脾气虚弱、精血不足而起,故该病属本虚标实之证,且虚证始终贯穿于AMD的全过程。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医治法探讨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医治法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医治法。
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80例渗出性年龄相关性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疗效以及视力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症状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8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视力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使用活络散结汤对渗出性年龄相关性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视力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医治法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又称为老年性黄斑变性,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及致盲率[1]。
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主要与代谢免疫异常以及慢性光损害等因素有关,若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2]。
如何采取有效地治疗措施,是临床中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本文主要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医治法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80例渗出性年龄相关性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均已同意,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患者40例,包括22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龄52~86岁,均值(68.33±6.41)岁;观察组采用中医疗法,患者40例,包括24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年龄53~88岁,均值(69.14±6.26)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距(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维生素E丸(海南海神同洲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90504),0.1g/次,2次/d;维生素C片(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81215),0.2g/次,3次/d;葡萄糖酸锌片(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81226),70ng/次,3次/d,1个疗程为4周,需连续治疗3个疗程。
萎缩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萎缩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一种发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比、以中心视力下降为特征的致盲性眼底退行性病变。
近年来,中医对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研究不断深入,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本文对中医研究萎缩性黄斑变性的现状进行介绍。
标签:萎缩性黄斑变性;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亦称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一种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上升,并导致患者中心视力下降的致肓性、眼底退行性病变[1]。
该病已经成为发达国家50岁以上人群敛肓的首要原因[2]。
在我国,尤其足经济发达地区,AM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3]。
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AMD 的发病率在2.9%~12. 9%之间,随年龄增加,发病率越高[4],临床上AMD分为萎缩性和渗出性两种[5]。
前者是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呈视力缓慢进行性下降,以视网膜色素上皮退变为主,眼底可见散在玻璃膜疣,随着病情进展,导致中心视力严重减退、视野绝对性中心暗点。
后者主要特点是有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引起视力急剧下降,眼底出现反复渗出、出血、机化瘢痕及色素紊乱增生。
萎缩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属于AMD中常见的一型,发病率约占黄斑变性总数的80%[5]。
目前,该病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遗传缺陷、光的慢性损害、营养缺乏、药物作用、动脉硬化、机体老化等因素有关。
治疗上,有的采用抗氧化剂和血管扩张剂等药物,也有配戴低视力助视器的方法,但疗效均不明确[6]。
迄今为止,针对提高视力和改善视功能,尚未提出一个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中医药治疗AMD的报道频频见刊,其中萎缩性病变疗效显著,在疾病的早期(即萎缩期)及早治疗、截断病程,预防出血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对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在该病萎缩期的治疗上,众多医家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汇总近十年中医药治疗萎缩性AMI)的文献,对该领域学术流派和辨证论治进行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症 , 渗 出、 出血和新生血管 为标 , 脏腑虚弱 , 气血津精 亏损为本 , 气血失 和 , 精 血亏损和 痰、 瘀、 热互阻是重要的发病 因素。病 因主要有肝 肾亏虚 、 脾 胃虚弱 、 痰浊瘀血 三方面病 机。以肝脾肾亏虚为本 , 痰湿瘀 血为标 。本 病好 发于老年 患者 , 多 因患者年 老体衰 , 精 血不足 , 肝 肾亏虚所 致。根本 病机是肝 肾亏虚 , 肝 阳偏 亢 、 上灼心 阴是其 出血 的常见病 机, 肝 脾不和是其渗液的主要病机L 。 总之 , 多数 学者认为其发病主要是 因为年 龄的不断 增加 , 致使脏 腑精 气 日渐虚 衰 , 随病程发展逐渐 出现痰浊 、 瘀 血等病理产物 , 但本 质上是因脾气 虚弱 、 精 血不足而起 , 故 该病属本虚标实之证 , 且虚证始终贯穿于 A MD的全过程 。 2 辨证论 治 2 . 1分型分期治疗 . 可将 A M D分为 四型予以治疗 , 一是因脾气虚弱引起千性黄斑变性者 … 4, 药用 : 车前 子、 茯苓 、 党参 、 泽泻 、 当归 、 丹皮 、 白术 、 生蒲黄( 包) 各1 5 g , 仙鹤草 、 山楂各 3 0 g , 陈皮 9 g , 三七粉 ( 冲服 ) 3 g , 出血停止后 , 去生 蒲黄、 仙鹤 草, 加 丹参 1 5 g ; 二类是年 老体衰 , 肝 肾阴 虚, 乃 黄斑变性 之本 , 药选 : 自茅根 、 山楂各 3 0 g , 生蒲黄 ( 包) 、 生地 、 泽泻 、 枸 杞、 丹 皮、 山 药、 丹参 各 1 5 g , 茜草 5 g , 知母 、 黄柏各 1 2 g 。 出血停止后去茜草 、 白茅根 ; 三类 为痰浊瘀血 者 J , 药用 : 车前子 、 白术 、 茯苓 、 杞子 、 楮 实子 、 党参各 1 5 g , 丹参 、 山楂各 3 0 g 。 浙 贝、 茺蔚 子各 1 2 g , 陈皮 、 夏枯草各 9 g , 川芎 6 g , 三七粉( 冲服 ) 3 g 。四类是对于光动力疗 法术后 的 病例 , 主要采用 基础 方药( 山药 、 枸杞 子、 黄精 、 茯 苓、 葳蕤仁 、 楮实子 、 茺蔚子 、 生地 黄、 车 前子 、 石斛 、 山茱萸 、 五味子) 。
山药 、 乳香 J ) 治疗 A MD患者, 临床效果 极佳 。肝 肾阴虚 型 A MD患者投 以可用 蝉蜕 、 泽泻 、 熟地、 山药 、 丹皮 、 枸杞 子、 黄芪 、 党参、 茯苓 、 石决明 、 菊花 、 山茱萸 、 木贼等 治疗 , 疗 效亦佳 。痰瘀互结型 A M D患者可给予活络散结 汤加减 【 7 J : 三棱 、 茺蔚予 、 茯苓 、 莪术 各 2 0 g , 桃仁 、 半夏 、 陈皮 、 红花各 1 0 g , 水蛭 、 防风各 6 g 、 三七粉 3 g ( 冲J l t ) , 效果 良好 。 2 . 4针药治疗 有学者采用针灸治疗本病 , 主穴 选用 : 新明 1 、 上 睛明 、 翳 明、 攒竹; 配穴 为 : ①新 明 2 、 脾俞 ; ②球后 、 肾俞 , 加以 电针针 刺 , 再联合 球后 穴穴位 注射 甲钴 胺注射 液 或维生 素 B 1 2 注射液和新 明2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 , 脾俞 、 肾俞 穴注射黄芪注射 液 9, 综 合治疗 , 患者的视力可得 到一定程度 的改善 。眼睛 与足太 阳经关 系密切 , 同 时人体 阳气对治 疗 A M D十分重要 , 因此取足太 阳经穴位 为主 , 配 以督 脉诸 如大椎 、 长强 、 命 门等 升阳补 气 的穴位 , 引阳气人足太阳一 目系而发挥治疗作用 , 对于脏腑虚损引起 的 A MD疗效 颇好 。 目以血为本 , 病邪在络 , 多伤血分 ; “ 病 在血 , 调 之络 ” 。或从 从络病 人 手, 络脏兼 顾 , 以 “ 决” 与“ 通” 为法则 , 以四物五子汤加味 调补肝脾 肾 , 采用 络刺 ( 取穴 : 太 阳、 睛明、 瞳子 髂、 合谷 、 曲池 、 足三里 、 光 明E 9 J ) 为主 , 结 合大黄庶虫丸祛瘀 通络 , 取得了较为满 意的临 床疗效 。
2 0 1 4年 第 变 性 研 究 进 展
阎 书强
( 河 南中 医学院第一 附属 医院眼科 河南 郑 州
深入 的研 究, 取得 了很 多有益 的经验 , 本文从以上几方面对 中医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的现状进行介 绍。
4 5 0 0 0 0 )
【 摘要】 年 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一种致盲性眼底退行性病变, 其发病率与 年龄增长呈正相关, 以中 心视力下降为主婆临床特征。近年来, 中医对其病因 病机、 治法方药等进行
【 关键词 】 黄斑变性 ; 中医药 【 中图分类号 】 R 9 1 4 5 . 1 2 【 文献标 识码】 B . 【 文章编 号】 1 0 0 4— 4 9 4 9 《 2 0 1 4 ) 0 7— 0 6 0 1 — 0 1
3 结 语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 A M D) 以中心视力下 降、 视物变形模糊为主要临床表现 , 可分 为千性( 萎缩性 ) 和湿性 ( 渗 出性) 两种 , 干性 A M D主要表现 为硬性玻璃膜 疣、 软性玻璃 膜疣与局部视网膜色素上皮地 图样萎缩 ; 湿性 A M D主要表现是视 网膜下脉络膜 新生血 管和黄斑部韵 出血及渗出 , 上述 病理改变也 是导致 A M D患者 视力下降的直接 原因L l 【 。 本病可影响阅读 、 驾驶 、 物体颜 色识别 等, 并最终导致失明 , 它 已取代 白内障成 为导致老 年人失明的第一诱因 , 是发达地区 5 O岁 以上老年人视 力降低和致 盲的首要 原因。随着 人 口老龄化 的加剧 , 其发病率在逐年上升。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 A M D属 于古代 医学 中的瞳神疾 病范畴 , 并根 据症状进 行分类命 名, 如“ 视 瞻昏渺” 、 “ 云雾 移睛” 、 “ 暴盲” 等l 。 本病 目前西医 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 , 中医药在这个领 域显示 出独特优势 , 不仅 能快速有效的改善各种临床症状 . 而且能 在一定 程度上 逆转或延 缓病 情的发 展。本文 就近几年来 中医药治疗 A M D的文献综述 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