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

合集下载

石大自然地理学课件第2章 地壳

石大自然地理学课件第2章  地壳
㈠ 水平构造:岩层受力均匀,作整体升降运动 ㈡ 倾斜构造:岩层受力不均,岩层成倾斜。
产状三要素:走向 倾向 倾角
• 走向:岩层层面与任一假象水平面 的交线, 称走向线。
• 倾向 :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斜面向下 的一条线。
➢倾角:层面上与走向线直交的倾斜线 和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夹角,称为 倾角。
2. 类型:① 地槽型建造 ② 地台型建造 ③ 过渡型
㈢ 地层的接触关系
1.整和:相邻新老地层产状一致,互相平行、 连续
2.假整和:平行但不连续,有沉积间断 3.不整和:不平行、不连续 4.侵入接触:围岩老、侵入体深 5. 侵入体的沉积接触:沉积岩复与侵入体之 上。
三、地质构造
概念: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 变形与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主要有四种类型:水平 倾斜 褶皱 断裂
有新矿物形成。
(1)溶解作用(solution) (2)水合作用(hydration) (3)水解作用 (4)碳酸化作用
(5)氧化作用
3、生物风化作用
(1)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 (2)生物的化学风化作用
二)沉积岩特征
具有层理,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并有 生物化石。
沉积岩具有碎屑结构与非碎屑结构之分。
Strike and dip of a rock layer
㈢ 褶皱构造
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产生一系列 波状弯曲,但未丧失其连续完整性,称之 为褶皱构造。
单个弯曲叫褶曲,两个或两个以上弯曲 叫褶皱。
1. 褶皱要素
核— 褶曲的中心部分。通常指褶 曲两侧同 一岩层间的部分。
翼— 指褶曲核部两侧的岩层。 顶角— 褶曲两翼的交角。 轴面—平分褶曲顶角的假象面。 枢纽—褶曲岩层的层面与轴面的

自然地理学 第二章2.5

自然地理学  第二章2.5

第二章 地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震的烈度
▲烈度是指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烈度是指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烈度划分各国不同, ▲烈度划分各国不同,一般划分为 12 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有不同的烈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有不同的烈度。 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震级 越大,震中烈度也越大, 越大,震中烈度也越大,地震影响波及的范围 也越广;如果震级相同,则震源越浅, 也越广;如果震级相同,则震源越浅,对地表 的破坏性就越大。 的破坏性就越大。
第二章 地壳
裂 隙 式 喷 发 与 大 洋 中 脊
第二章 地壳
裂隙式喷发
冰岛
第二章 地壳 宁静式喷发
夏威夷
宁静式喷发熔岩流入海 第二章 地壳
夏威夷
第二章 地壳
旧火 山口 中喷 发
斯特朗博利火山 第二章 地壳
“ 地中海灯塔 ”
第二章 地壳特朗博利火山喷发 斯 斯特朗博利火山喷发
第二章 地壳 熔岩流
第五节 地壳的演变
第二章 地壳
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是 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 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主要分布区如下: 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主要分布区如下: 台湾及其附近海域; ①台湾及其附近海域; 西南地区:云南中、西部,川西, ②西南地区:云南中、西部,川西,藏 东南等地; 东南等地; 西北地区:甘肃河西走廊, ③西北地区:甘肃河西走廊,宁夏六盘 山一带,天山南北麓等地; 山一带,天山南北麓等地; 华北地区:渭河、汾河河谷, ④华北地区:渭河、汾河河谷,京津唐 地区,河北平原,鲁中至渤海周围等地; 地区,河北平原,鲁中至渤海周围等地; 东南沿海地区。 ⑤东南沿海地区。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
节理:虽有破裂而破裂面两侧岩块未发生明显滑动的,叫做节理。
断层:破裂而发生明显位移的,称为断层。
简述断层分类并描绘简图。
答:断层由断层面、断层线、断层盘和断距等要素组成。断层面是岩层 和岩体发生断裂时的破裂面,断层线是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断层面两 侧的岩块称为断层盘,其中位于倾斜断面之上者为上盘,位于倾斜断面 之下的为下盘。两盘相对位移的距离是断距。按照两盘相对位移的特点 分类,上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为正断层。上盘相对上升的是逆断层。其中 断面倾角大于40°的为冲断层,小于25°为逆掩断层。沿断层走向即在水 平方向上发生位移的是平移断层。两盘沿断面某一点发生旋转的是捩转 断层或枢纽断层。
②海底扩张说:海底考察发现,海洋虽然历史悠久,海底却很年轻,几乎根本不存 在时代早于侏罗纪的地层,海底沉积物很薄,火山也很少。这表明海底年龄仅为数 亿年。狄茨和赫斯各自提出了海底扩展假说。其要点为1)年速度为1cm至数厘米的 地幔物质对流是地壳运动的最主要动力。2)对流发生在岩石圈下厚达数百千米、强 度很小的软流圈之内,对流产生的拽力并不作用于地壳底部,而是作用于70-100km 深的岩石层底部。3)海底为对流循环顶端。对流由发散区向外扩张,并在数千千米 外汇聚流入地下。4)对流形态决定于地球内部结构而与大陆的位置无关。5)海底 及其沉积物在对流汇聚区下沉,一部分受挤压变质而与大陆熔接,另一部分则沉入 软流层。6)海底年龄仅有2*10^8 ———3* 10^8,整个海底3* 10^8--4* 10^8 年即可更 新一次。7)地球体积基本恒定,海洋盆地面积也基本不变。
(#2018年)③板块构造学说:该学说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把海底扩张、大陆 漂移、地震、火山活动等地质现象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之中,用统一的动力学 模式解释全球构造运动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是海底扩张假说的具体引申。板块学说 的立论依据在于,地表岩石圈并非浑然一体,而是由被大洋中脊、岛弧、海沟、深 大断裂等构造活动带所割裂的几个不连续的独立单元即板块构成。几大板块的相互 作用是大地构造活动的基本原因。板块内部比较稳定,各板块间的结合部则是活动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

第二章地壳1矿物一、名词:1、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重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亦称元素丰度。

2、结晶习性——相同条件下形成的同种晶体经常所具有的形态称结晶习性。

3、矿物条痕——矿物在无釉瓷板上摩擦所留下的痕迹颜色,即不透明矿物粉末的颜色。

4、结核和鲕状体——产生于多孔或疏松岩石中的圆球状、透镜状、团块状或姜状的矿物集合体。

结核一般直径>2mm,有的甚至大于20-30cm;<2mm如同鱼子者称鲕状体。

5、矿物解理——矿物受力后沿着一定结晶方向断开,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裂开的光滑平面称解理面。

解理一般沿着晶体内部构造联系力量弱的方向发生。

6、断口——矿物在受力后,并不是沿着一定结晶方向断开而是沿任意方向破裂,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这种断面称为断口。

7、类质同象——化学成分不同但互相类似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可以在一结晶构造中以各种比例互相置换,但不破坏其结晶格架。

8、同质多象——指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特别是温度)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

9、透明度二、简答题:1.什么是矿物?矿物与元素、岩石有何关系?2.说明晶质体矿物与非晶质体矿物的区别。

各举五个晶质体矿物和非晶质体矿物的例子。

3. 矿物集合体形态有哪些类型?4. 比较下列矿物:角闪石与辉石、方解石与白云石、金刚石与石墨、自然金和自然铜、黄铜矿与黄铁矿。

5.比较正长石和斜长石肉眼鉴定特征。

三、填空题1、结晶习性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向延伸型、二向延伸型、三向延伸型。

2、矿物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矿物的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

矿物光学性质包括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

矿物力学性质含硬度、解理、断口、延展性、脆性等。

矿物其他物理性质还有比重、磁性等。

3、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可见光中不同波长光波选择性吸收和反射的物理性能的表征。

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

4、据反射光亮程度,光泽可以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可以进一步分为金刚光泽、玻璃光泽)、特殊的光泽(如在石英的不平坦断面上的油脂光泽;闪锌矿断面上的松脂光泽;具纤维状集合体形态的石膏和石棉呈现出的丝绢光泽;白云母、滑石等片状矿物表面上的珍珠光泽;粒分散集合体的高岭石的土状光泽。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地壳(伍光和)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地壳(伍光和)

(一)岩浆岩的矿物组成: 1、超基性岩 SiO2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 2、基性岩 SiO2含量为45%~52%,主要矿物为辉石、钙斜长石等。 3、中性岩 SiO2含量52%~65%,主要矿物为角闪石和长石。 4、酸性岩 SiO2含量65%以上,多钾、钠而少铁、镁。
(二)岩浆岩的产状、结构和构造 当岩浆侵入地壳便成为侵入岩 深成侵入岩
而海洋处于张应力作用下;
地幔对流
5、海底及其沉积物在对流汇聚区下沉,一部分受挤压变质而 与大陆熔接,另一部分则沉入软流层;
6、海底年龄仅有2~3亿年,整个海底3~4亿年即可更新一次; 7、地球体积基本恒定,海洋盆地面积也基本上不变。
(三)板块构造说 :
地表岩石圈并非浑然一体,而是由被诸如大洋中脊、岛 弧、海沟、深大断裂等构造活动带所割裂的几个不连续 的独立单元,即板块构成的。几大板块的相互作用是大地
第二章
地壳
地壳的成的壳层。
地壳厚度及差异:大陆上平均厚度为35km,大洋下平均 为5km。但山系地带厚度较大,如喜马拉雅65~70km.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
一 化学成份与矿物 1,自然界元素构成:108种已知化学元素中,自然界存在92种,还
有300多种同位素 2 ,地壳的主要构成元素:O;Si占74% ;Al、Fe 、Ca、Na、 K、
2)、构造体系是指“许多不同形态、不同性质、不同 等级和不同次序,但具有成生联系的各项结构要素所组 成的构造带以及它们之间所夹的岩块或地块组合而成的 总体”。
3)、三种构造体系
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扭动构造体系。
4)、地球自转及其角速度的变化所引起的地壳水平运 动是推动地壳构造变动的主导因素。
地震多发在700公里深度以内。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地质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地质

第二章地壳一、名词解释地壳:是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在大陆上平均厚度35km,在大洋下平均厚5km。

地壳厚度差异很大。

地壳由沉积壳、花岗质壳层与玄武质壳层组成。

地壳是指地球表面的刚性外壳,属于岩石圈的上部。

地壳的组成可以从元素、矿物、岩石三方面来说明。

克拉克值:把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即元素的丰度。

各种元素丰度不一。

高丰度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对地壳的矿物组成将发生积极影响。

矿物:地壳中的各种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不断进行化合,形成各种矿物。

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矿物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构成地壳岩石的物质基础。

单质少,化合物多,呈晶质固体,理化性质随环境而改变。

矿物的特征:形态、光学性质与力学性质也是鉴别矿物的依据。

矿物的光学性质:透明度、光泽、颜色及条痕。

矿物的力学性质:硬度、解理、断口、弹性等。

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

岩石是地质作用的产物,又是地质作用的对象,所以岩石是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和地貌的物质基础。

根据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

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岩浆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1.岩浆侵入活动→侵入岩。

2.火山活动或喷出活动→喷出岩(火山岩)沉积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沉积岩具有层理,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并有生物化石。

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再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等四个而形成岩石,称沉积岩。

石大自然地理学课件02地壳-1地壳的组成物质

石大自然地理学课件02地壳-1地壳的组成物质

透明矿物
半透明矿物
不透明矿物
(5)硬度
指矿物抵抗外力刻画、压入、研磨的 程度。 • 德国摩氏(Mohs F)选择10种标准矿物,
将硬度分为10级,制成摩氏硬度计;摩★
氏硬度计是相对硬度。 野外缺少摩氏标准矿物时,可用其
他工具进行测试: 指甲——2-2.5;铜钥匙——3;小钢刀——
5-5.5;玻璃——6
金刚光泽
金属光泽
半金属光泽
玻璃光泽
丝绢光泽
油脂光泽
珍珠光泽
土状光泽
(4)透明度
矿物透过光线的程度,可分为三级: ①透明:矿物像玻璃一样能透过光线
– 如:水晶、冰洲石
②半透明:只有边缘薄处才能透过少量的光线
– 如:闪锌矿、辰砂等
③不透明:矿物一点光线也透不过去
– 如:黄铁矿、磁铁矿等 矿物的透明程度常与矿物的光泽有关,一般玻 璃光泽、油脂光泽和金刚光泽的矿物都是透明 至半透明的矿物;金属光泽和半金属光泽矿物 都是不透明矿物
自然地理学(一)
第2章 地壳
沉积壳 花岗质壳层 玄武质壳层
主要的内容
✓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物质 ✓ 第二节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 第三节 大地构造学说 ✓ 第四节 火山与地震 ✓ 第五节 地壳的演变化
第一节:地壳的组成物质
一、化学成分与矿物 (一)化学成分
在108种已知化学元素中,自然界中 存在92种,并有300余种同位素。
矿物晶体内部——格子构造
2、晶形
晶形——晶体外部形态,基本可分为2类: • 由同形等大的晶面组成的晶体,称为单形 • 由两种以上的单形组成的晶体,称为聚形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晶体由规律的连生在一起,
称双晶: • 接触双晶——简单平面相接触 • 穿插双晶——按一定角度相互穿插 • 聚片双晶——平行重复连生在一起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伍光和)【优质PPT】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壳(伍光和)【优质PPT】

4、区域变质作用 区域性构造运动导致的深广范围的变质作用; 代表性岩石: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等。 5、混合岩化作用或超变质作用 代表性岩石:混合花岗岩。
第二节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及其基本方式: 1、定义: 构造运动主要是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机械运动 。构造 运动使地壳发生变位或变形,形成各种地质构造, 促进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 2、特点: 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匀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 性 3 、基本方式 : ①水平运动 地壳或岩石圈块体沿大地水准面切线 方向的运动。 相邻块体因水平运动而相互分离、分裂或相向汇聚, 或侧向错位。
2、地台型建造 以陆相碎屑沉积为主,厚度不大,未受强烈构造变动, 地壳升降幅度均较小的地台上的建造。 3、过渡型建造 兼有地槽型与地台型建造的特征但以碎屑岩占优势、陆 相沉积与泻湖相沉积分布广泛,海相沉积只见于剖 面下部。 (三)地层的接触关系 分为整合、假整合与不整合三类。 1、整合: 指相邻新老地层产状一致且相互平行,时代连续,没有 沉积间断,表明两种地层是在构造运动持续下降或 上升而未中断沉积的情况下形成的。
二 岩浆岩:
岩石定义:造岩矿物按一定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 岩石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主要成份:岩浆是来自上地幔的高温 熔融状物质,主要成分为硅酸盐,金属 硫化物,氧化物,部分挥发物。
(一)岩浆岩的矿物组成:
1、超基性岩 SiO2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 2、基性岩 SiO2含量为45%~52%,主要矿物为辉石、钙斜长 石等。 3、中性岩
变质作用类型与常见变质岩 1、动力变质作用 构造运动引起的定向压力使原岩碎裂、变形及一定程度 的重结晶,称为动力变质。 相应的变质岩: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等。 2、接触热变质作用 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 岩石:斑点板岩、角岩、大理岩、石英岩。 3、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挥发性物质与热液与围岩的交代作用; 碳酸岩、矽卡岩。

自然地理学 第二章2.3

自然地理学  第二章2.3

第二章 地壳
(二)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
1、水平运动: 指地壳物质大致平 水平运动: 行地球表面, 行地球表面, 沿着大地水准球面 切线方向进行的运动。 切线方向进行的运动。 岩层在水平方向遭受挤压力或 张力, 张力,形成巨大而强烈的褶皱和断 因此, 裂。因此,水平运动又称为 “ 造山 运动 ” 。
第二章、垂直运动 2 地壳
大唇犀化石,甘肃和政 大唇犀化石,
第二章 地壳 帝鳄化石
现代鳄鱼
体长达12m, 体长达12m,早白垩纪
第二章 地壳 人类足迹化石
意大利,38.5 万年前 意大利,
丹 第二章 地壳 霞 山
红色砂岩(红层) 红色砂岩(红层)
第二章 地壳
第二章 地壳
黄土
第二章 地壳 硅
质 岩
硅化木
第二章 地壳 石灰岩
第二章 地壳 辉长岩
第二章 地壳
橄榄岩
第二章 地壳 产金刚石的金伯利岩
湖 南 钻 石 山东常林钻石
来自地下150—200公里 公里 来自地下 深处的岩浆喷发而成。 深处的岩浆喷发而成。
第二章 ◆风化 地壳
——地表的岩石在阳光、空气、 ——地表的岩石在阳光、空气、水和生 地表的岩石在阳光 物的作用下遭受破坏的现象。 物的作用下遭受破坏的现象。 物理(机械)风化: ●物理(机械)风化:岩石发生机械破 但其化学成分没有显著改变。 碎,但其化学成分没有显著改变。 化学风化:岩石在水、 ●化学风化:岩石在水、O2 、CO2 等作 用下发生的化学分解, 可形成新矿物。 用下发生的化学分解, 可形成新矿物。 生物风化: ●生物风化:由于生物的活动使岩石在 原地遭受的破坏。 原地遭受的破坏。 风化壳:指地壳表层在风化作用下, ●风化壳:指地壳表层在风化作用下, 形成一层薄的残积物外壳, 形成一层薄的残积物外壳,其不连续地 覆盖于基岩之上。 覆盖于基岩之上。

自然地理学地壳

自然地理学地壳
继续下降有石灰岩建造;回返初期有复理石建 造,后期有磨拉石建造。
强烈的构造变动:线形褶皱和逆断层,大规模的 碾掩构造。
频繁的岩浆活动:中基性——中酸性——酸性。 显著的变质作用:
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
2、 地台 platform 地台的发展过程
地槽回返形成褶皱带,由活动——稳定,形成地台。 地台是地槽发展演变的产物。
厚度较小的沉积建造:下降开始有.铁、铝质岩建造, 可燃有机岩建造,继续下降有石灰岩建造,可形 成丰富的沉积矿产。
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都微弱。
3. 槽台学说存在的问题
机制不清,为什么这个地方形成地槽,那个地方形 成地台?
固定论的观点
仅以陆壳为研究重点,无法说明全球构造的演化
对地槽区只知其终不知其始,对地台区只知其始 未知其终。
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对大陆拼合
由剑桥大学布拉德完成最佳吻合,按大陆架外缘915M
大地构造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地壳的大型和全球构造的 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地壳运动问题。前者如地槽和地台、板块 构造,后者如地壳运动的力的来源、方式、空间分布、时间。
一、地槽地台学说
是传统的大地构造学说,是在研究大陆地壳时形成的。 1859年美国地质学者J.霍尔对美国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研究中,
注意到地层厚度达12KM以上,认为山脉最初是在地壳的巨大凹 陷中形成的,后期上升成山,称这种长条形的凹陷为地槽。是 地壳中的活动区。 1885年E.休斯提出地壳中还有稳定的地区,称为地台。 1900年以来,认为在元古代以后的地质年代中,地壳上仅有这两个 对立的大地构造单元。产生了地槽地台学说。
1930年WEGENER遇难。
大陆漂移说这支航船,在茫茫大海中迷失了方向,四处漂泊,期盼着 战胜惊涛波浪,到达胜利的彼岸。

2 自然地理学 地壳

2 自然地理学 地壳

第二章 地壳
二 矿物
3 鉴定特征: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物质
矿物的其它性质——比重、磁性、电性、发光性 磁性:矿物可被磁铁吸引或本身能吸引铁屑等物体的性质。 一些含铁、钴、镍等矿物有磁性,如磁铁矿。
第二章 地壳
二 矿物
3 鉴定特征: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物质
矿物的其它性质——比重、磁性、电性、发光性 电性 导电性:导体(金属矿物)、绝缘体(非金属矿物)、
第二章 地壳 玛瑙的荧光
短波紫外线下
第二章 地壳
方解石的荧光
短UV下
长UV下
第二章 地壳 石英和云母的 荧光
短UV下
第二章 地壳
锌黄长石 的荧光
短UV下
第二章 地壳
二 矿物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物质
4 造岩矿物:“ 硅酸盐类 + 含氧盐类 ” 最多 七种主要造岩矿物,都为硅酸盐矿物 石英 钾长石 斜长石
形态——矿物单体的形态取决于其 “ 晶系 ” 矿物集合体形态:粒状、致密状、块状、土状、 晶簇、结核状、鲕状、肾状、葡萄状、钟乳状……
第二章 地壳
第二章 地壳
第二章 地壳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物质
第二章 地壳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物质
第二章 地壳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物质
第二章 地壳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物质
布达拉宫的金顶 第二章 地壳
第二章 地壳
二 矿物
3 鉴定特征: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物质
矿物的其它性质——比重、磁性、电性、发光性 比重:矿物重量与4℃时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 轻矿物 1 ~ 3.5 :石英、长石等造岩矿物;
重矿物 3.6 ~ 6 :赤铁矿、闪锌矿等金属化合物;
极重矿物 > 6 :金、方铅矿等重金属矿物。

高一必修地理第2章知识点

高一必修地理第2章知识点

高一必修地理第2章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自然与人文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第2章主要涉及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运动和造山运动。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可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层。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地幔紧邻地核,是由固态上地幔和部分融融态上地幔构成。

地壳位于地幔之上,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

二、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指地球表面的变动和变化。

包括构造运动和地貌运动两种类型。

1. 构造运动:指地球表面岩石和岩石层的变动和改变,主要有地壳隆起和地壳沉降两种形式。

地壳隆起是指地壳在局部区域上向上升起,形成山地和高原;地壳沉降是指地壳在局部区域上向下降低,形成盆地和海洋。

2. 地貌运动:指地球表面地貌的变动和变化,主要有风蚀、水蚀、冰蚀和重力作用等形式。

风蚀是指风力对地表岩石和土壤的侵蚀作用;水蚀是指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的侵蚀作用;冰蚀是指冰雪对地表的损蚀和侵蚀作用;重力作用是指重力对地表岩石和土壤的垂直运动和坡面的塌陷。

三、造山运动造山运动是地壳运动的一种重要类型,指地壳的抬升、折叠和断裂,形成山脉和山地的过程。

1. 内力造山运动:由地壳内部的构造应力引起,形成的山脉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等。

2. 外力造山运动:由地壳外部的构造应力引起,形成的山脉主要有阿尔卑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和安第斯山脉等。

造山运动对地表地貌的形成和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也是地球表面地壳结构演化的重要表现。

综上所述,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运动和造山运动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加深对地球自然环境的认识。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能够认真对待,深入思考,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提高自己的地理学习水平。

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挑战。

石大自然地理学课件02地壳-2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石大自然地理学课件02地壳-2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4、断裂构造
• 岩石受应力作用而发生变形,当应力超过一定 强度时,岩石便发生破裂,甚至沿破裂面发生 错动,使岩层的连续性完整性受到破坏者,称 为断裂构造。
• 节理是指岩石破裂后无显著位移的裂隙:构造 节理、非构造节理;
• 断层是指岩层或岩体沿断裂面发生较大位移的 构造。断层的要素有:断层面、断层线、断盘 和断距等
• 岩层在空间上的位置称岩层产状,它可用岩层 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要素来确定
• 单面山
3、褶皱构造
• 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弯曲叫褶皱。 褶曲仅指岩层的单个弯曲,而岩层的连续弯曲 则称为褶皱。褶曲的形态可用褶曲要素来表示:
• 褶曲的基本类型有两种:背斜和向斜; • 直立褶曲 • 倾斜褶曲 • 倒转褶曲 • 平卧褶曲 • 翻卷褶曲。
• 按断层两盘相对移动的关系,断层类型可 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直立 断层和捩转断层。
பைடு நூலகம்
• 假整合(平行不整合):两套地层的产状平行, 而地层的时代不连续,即其间有地层缺失。
• 不整合(角度不整合):两套地层的产状既不 平行,时代也不连续,其间亦有地层缺失。
• 侵入接触: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 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后期沉积岩覆于前期侵 入体所形成的剥蚀面之下的接触关系;
三、地质构造
➢ 当地面未受切割时,地貌上表现为同一岩性构 成的平原或高原。
➢ 受切割的情况下,且当顶部岩层较硬时,常形 成桌状台地、平顶山或方山;岩层是软硬相间, 在差异剥蚀作用下常形成层级状山丘地貌,在 侵蚀斜坡上便形成构造阶地 。
丹霞地貌
• 丹霞地貌
• 丹霞地貌
• 层状平顶山丘
2、倾斜构造
• 倾斜构造是指岩层经构造变动后岩层层面与水 平面间具有一定的夹角。

自然地理作业 第2章 地壳(答案)

自然地理作业 第2章 地壳(答案)

第二章地壳一、名词解释1、元素丰度(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中的相对平均含量2、矿物: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3、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沿一定结晶方向破裂并产生解理面的能力。

4、断口:矿物受打击后形成的断裂面。

5、岩石: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称为岩石。

6、岩浆岩: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

7、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8、变质岩: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9、变质作用: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的变化。

10、构造运动: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球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

11、沉积建造:彼此有共生关系的底层或岩相的组合,或岩性大致相同的沉积物组合。

12、地质构造: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13、褶皱:岩层在侧向应压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

14、火山喷发:岩浆喷出地表使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一种快速猛烈的释放形式。

15、地震:地壳岩层能量突然释放导致周围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二、填空题1、地壳是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地壳由沉积岩、花岗质壳层与玄武质壳层组成。

2、矿物的光学性质是矿物对光线的吸收、反射和折射所表现的物理现象,包括颜色、光泽、透明度、条痕等。

3、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之一。

矿物擦碎成粉末后,可以消除假色,减弱他色,故矿物条痕的颜色较为固定。

4、矿物的光泽分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与非金属光泽三类,后者有分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与松脂光泽、丝绢光泽、珍珠光泽、土状光泽等。

5、矿物的力学性质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的物理性质,包括硬度、解理、断口、弹性、挠性和延展性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壳
第一节.地壳的组成物质
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矿物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硬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主要造岩矿物:
1.石英(quartz):分布最广(仅次于长石),为酸性岩浆的主要成分,在沉积岩和变质岩中也常见。

2.长石:(最大量),
3.钾长石(正长石):玻璃光泽,完全解理
4.斜长石:玻璃光泽
5.云母:集合体为鳞片状,极完全解理
6.普通角闪石:玻璃光泽,完全解理
7.辉石:完全解理,性脆。

8.橄揽石: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性脆,不完全解理
岩石分类
岩浆岩:
1.依矿物组成差别可分为:超基性岩(橄榄岩),基性岩(辉石、长石、玄武岩),中性岩(角闪石、长石),
酸性岩(云母、石英、花岗岩、流纹岩)
2.依据结构,构造与产状可分为:喷出岩、深成侵入岩、浅成侵入岩
3.岩浆岩的构造:块状结构、斑杂结构、流纹结构、气孔结构、杏仁状结构
沉积岩
依据成因、性质分:碎屑沉积物、化学沉积物、有机沉积物
沉积岩具有多种构造: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
层理通常可分为:
1)水平层理
2)交错层理
沉积岩的结构特征和类型:
1.碎屑岩类(1.砾岩和角砾岩;
2.砂岩eg石英砂岩;
3.粉砂岩eg黄土。

)、
2.黏土岩类(泥岩、页岩、黏土)、
3.化学结构和生物结构(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岩
化学封闭系统中发生的,即其既不增加原子也不带走原子。

控制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

变质作用的类型和常见的变质岩
1.动力变质作用:主要发生于断裂带,构造运动引起
2.接触热变质作用:发生于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eg大理岩,石英岩
3.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发生于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eg矽卡岩
4.区域变质作用:区域性构造运动导致,深广范围eg板岩
5.混合岩化作用或超变质作用:eg混合花岗岩
变质岩的结构:
1、变晶结构
2、变余结构
变质岩的构造:
1、片理构造。

2、块状构造。

3、条带状构造。

4、变余构造
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一般特点: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匀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等
构造运动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沉积岩的岩相:海相(深海相浅海相)陆相(河流相湖泊相滨海相)过度相{p55}
沉积建造:彼此有共生关系的底层或岩相的组合,或岩相大致相同的沉积物组合
基本建造类型:
1.地槽型建造
特征:①大幅度的升降运动;②巨厚的沉积建造;③强烈的构造变动;④频繁的岩浆活动;⑤显著的区域变质作用;⑥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

2.地台型建造
特征:①较小幅度的升降运动;②厚度较薄的沉积建造;③不很强烈的构造变动;④比较微弱的岩浆活动;⑤不太显著的区域变质作用;⑥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

3.过渡型建造
兼有地台型建造&地槽型建造,碎屑岩占优势
地质构造类型:
1.水平构造
水平岩层仍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产状者。

高原面、平原面;桌状台地、平顶山、方山;典型例子:丹霞地貌
2.倾斜构造
3.褶皱构造
4.断裂构造:
断层的要素有:断层面、断层线、断盘和断距等
断层类型: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直立断层和捩转断层等.
Ps:在地貌上,断层带常形成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谷、错断山脊、飞来峰,带状延伸的湖泊与上升泉等。

(3)常见褶皱构造及其地貌类型:
短轴褶曲、长轴(线状)褶曲、穹窿构造(等轴褶曲)和构造盆地等类型。

断裂带:若干断层,阶状断层,地堑地垒。

错动带:平移断层
第三节火山与地震
一.火山
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一种快速的释放形式。

裂隙式喷发:多见于大洋中脊裂谷中,是海底扩张的原因之一。

中心式或管状喷发:1.夏威夷型或宁静式:只喷发熔岩而没有火山碎屑。

2.培雷型或爆炸式:猛烈爆炸现象;
3.中间型:介于两者之间。

Ps:汇聚型板块边界上,火山并不分布于海沟附近,而是在与之有一定距离的岛弧一侧(摩擦加热导致熔融的时间滞后)。

“太平洋火环”:环太平洋弧沟系统,我国火山以台湾一带最为活跃。

二.地震
地震是构造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震源:地下岩石最先开始破裂的部位(浅源地震<70km,中源地震70~300km,深源地震300~700km)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
体波:从震源发出的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横波&纵波,纵波较快)
面波:沿地面传播(一种特殊的横波,对地表建筑物破坏特大)
震级: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综合因素)
Ps:扩张型边界上地震带较窄,汇聚型边界地震带较宽(为全球地震能量很大部分做贡献,其震源深度与洋壳俯冲深度有关,即从海沟到岛弧震源深度增加),大陆碰撞型边界上地震带尤其分散。

主要地震带:
1.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释放全球地震总能量80%。

“火环”与“震环”并不重合。

2.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浅源地震为主,多位于大陆部分,分布范围宽。

3.大洋中脊带:地震活动性较弱,均为浅源地震
4.东非裂谷带:地震活动性较强,均为浅源地震
我国东部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河北平原,汾渭地堑),西部接近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地震活动强于东部
第五节.地壳的演变隐生宙
相对年代法代纪世期
地质年代:显生宙
表示地壳演化的历史的时间和顺序绝对年代法
原始地球形成的时间比地壳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