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v =St ,根据公式v =St ,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斜面、小车、金属片、木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在斜面的底部或中部固定金属片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垂直固定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 1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所用的时间t 1,将小车通过的路程S 1和所用的时间t 1填入表格中3.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和所用的时间t 2 ,将数据填入表格中对应的位置.4.利用公式v =St ,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和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即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1=S 1t 1,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2=S 2t 2实验结论 越大。
本实验需要注意的点:1.斜面的长度要足够长、坡度要小,但是坡度也不能过小,否则测出的各段平均速度大小会过于接近,且测量过程中不能改变斜面的坡度。
知识点一: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01新课知识解析2.要测量哪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就测量其对应的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3.若多次测量,则每次都要使小车从同一位置自由滑下。
4.若小车到达终点之后没有及时停止计时,所测平均速度偏小;若小车开始运动之后没有及时开始计时,所测平均速度偏大。
【典型例题】小红同学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将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到达位置B和位置C,记录下小车在米尺上对应的位置及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小车经过AB段的路程s AB为B.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约为C.根据图示测量数据,可测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D.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其在BC段的平均速度【答案】D【解析】A.小车经过AB段的路程s AB,A正确,不符合题意;B.小车在AC段的路程s AC,所用时间t AC=3s,平均速度v AC=s ACt AC=0.8m3s≈0.27m/s,B正确,不符合题意;C.从图中可知小车在BC段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得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小车在AB段和BC运动的路程相同,在AB段运动用时2s,在BC段运动用时3s,根据v=st可知,路程相同,时间越短,速度越大,所以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D错误,符合题意。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斜面、 小车、
刻度尺、停表。
【步骤】
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 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v1。
4.将挡板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 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训练
单位换算:(要求写过程)
1) 54km/h = 54 ÷
=
m/s
2)5m/s = 5×
=
km/h
【巩固练习】
一、目标检测 1.(2018内江)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
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
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钟所显示的两个
【设计表格】
路程(m)
S1= S2=
运动时间(s)
t1= t2=
平均速度(m/s)
V1= V2=
3.在实验中经计算后发现v1 大于 v2,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是: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
【合作交流】
1. 一个物体在4s内通过24m的路程,则它的平均速度是多 少?
2. 甲物体在15s内通过45m的路程,乙物体在25s内通过90m的路 程,则哪一物体运动较快?
(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 =___s_____,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 t
为___0_.8_2_5___m/s。
2.(2013省卷)一轿车上午11:30驶入皇城高速入口,下午1:30到达 青州出口,总共行驶了240km。该高速公路限速120km/h,期间经过隧 道和桥梁限速80km/h。求: (1)该轿车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轿车在行驶中有超速吗?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2)下列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 CC 。
(3)小球在 AD 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 tAD 中点时的速度为 v1,经过路程 sAD 中点时的速度为 v2,则 v1<< (选填“>”“<”或“=”)v2。
7.“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是人们倡导 的健康生活理念,小明对某次快速走的全程平均速度进行了测量。 (1)请从下列可选择的器材中选择需要的器材 AA和BB((或或C)C)。 A.皮卷尺 B.秒表 C.装有运动软件的智能手机
(2)如图所示是小明通过手机软件收集的数据,则他此次锻炼全程的平均 速度约为 22..5 m/s。(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截图的最下方还有一排数据“最慢 01:25:30、平均 01:10:30、 最快 01:05:20”,你认为这里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路程 相同比时间间。
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
均速度是
(B )
A.10 cm/s
B.9 cm/s
C.8 cm/s
D.7 cm/s
4.(衡阳中考)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 斜面的 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处和 C 处的时间,即 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的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B )
谢谢
A.图中 AB 段的路程 sAB=50.0 cm B.如果测得 AC 段的时间 tAC=2.5 s,则 AC 段的平均速度 vAC=32.0 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 B 处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B 处才停止计时,测得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 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 vBC,可以将小车从 B 处静止释放
人教版八年物理上册:第一章_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谢!
3.问题与思考
①该实验中哪些方面的改进减少了测量误差?
a.减小了阻力,运动更均匀了。 b.利用红外线计时器,时间测量更准确。 c.利用轨道上刻度,长度测量更准确。
②时间可由什么读出?路程对应哪个距离?
红外线光电计时器;两个光电门之间距离, 或两个挡光片之间距离。
巩固练习
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 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 均速度是C( )
s,表示出时间s/v,
由公式推出结果。
s s v1 v2 v1 v2
2
④ 该实验如果测出上半段时间和下半段时间的速度
分别为v1v2,则全程的速度是(v1+v2)/2。
正确.可设出时间t,表示出路程s=vt,与上类似,由
公式推出结果。
实验拓展 问题探究
(一)利用气垫导轨和红外线计时器改进实验
1.实验器材:
值,得到结果。
G.整理回收器材。
记录表格
路程
s1=
s2=
时间
t11= t12= t13= t21= t22= t23=
平均速度 平均值
v11=
v1=
v12=
v13=
v21=
v2=
v22=
v23=
实验总结 问题讨论
问题1:该实验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面?
一是受工具精度所限;二是测量者反应速度和 读数误差;三是装置光滑度不均匀带来误差。
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 ; 4.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
运动叫做 ;平均速度等于 除以 ;
学习目标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 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教案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逐步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案重难点】重点:学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难点:计时、组织实施教案。
【教案准备】或【实验准备】教师以及各小组: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各一个。
【教案过程】【板书设计】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一、实验目的: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实验原理:公式三、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各一个。
四、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探究活动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交流评估——交流与合作【教案反思】一、教案的“亮点”1、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交流—互动”的实验探究模式,在课题教案中充分利用教案资源,并通过师生交流、教案互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b5E2RGbCAP2、本节课的重点是以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为载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练习测量平均速度,整节课学生都处于主动探究之中,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如交流讨论、请教老师<同学)、分析原因、阅读、自学等。
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关注了学生的发展。
p1EanqFDPw3、教案设计的每一环节明确、具体、细致,特别是明确了实验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如计时的方法,增强了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
DXDiTa9E3d二、教案中易出现的问题1、由于学生好奇心强,但自制力差,再加上对物理实验课缺乏正确认识,导致物理实验课教案的组织有一定的困难。
八上物理人教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 保持较小的坡度,在斜面的底部或中部固定金属片。
金
s1
属
片
s2
实验步骤
1.使倾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 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 间tl,把小车通过的路程s1和所用的时间t1填入表中。
车速表:一般叫车速里程表,是实时 显 示 汽 车 时 速 的 仪 表 , 单 位 是 km/h , 一般在驾驶位置正前方。
车轮在转动过程中会形成脉冲信号,根据 这个信号和车轮半径就可以测算出汽车当 下的运动速度。
用刻度尺 测出运动
路程
用停表测 出运动时
间
测量 小车 计算 运动 时的 平均 速度
平均速度在不 体会 同时间内或不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1.能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所
用的时间,并根据公式
v=
s t
,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
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要测量路程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要测量时间可以用
秒表直接测量,那么有没有直接可以测量速度的工具?
没有,只能间接测量。
v=
s t
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在不同的路 程上小车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同,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 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 思考讨论: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2.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 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不同路段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共43张PPT)
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使小车从斜面顶
端由静止释放,可加速下滑即可,并且不会 滑落斜面。 2.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回顾:
•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几种? • 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定义是什么? • 速度的单位,公式。 • 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 求平均速度的方法。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秒表 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 s t
1.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平均速度能精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B.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C. 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不相同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试判断下列哪一个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B ) A.正在启动的汽车 B.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 C.被抛出去的石块 D.从高处自由落下的石块
3.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
景的物理模型图,对这个小球的运动情景描述正确
的是
(B )
A.小球从高处自由下落 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 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
随堂练习
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 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 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C ( )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2.在公路上行驶的大货车与小轿车的速度之比 是3:5,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1:3,大货车与 小轿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D) A.9:5 B.3:2 C.2:3 D.5:9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一、课程目标: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2、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2、掌握处理数据的方法:表格法、图像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与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
课堂导学一、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实验目的:练习用和测量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3.实验器材:小车、小木板、斜面、金属片(挡板)、、。
4.实验步骤:(1)按如图所示组装装置;(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A ,金属片放在底端B ,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路程s AB ;(3)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AB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C ,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AC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AC 。
5.将实验数据记录入下表中,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二、问题探究1.通过上面的实验,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斜面的坡度应(选填“较大”或“较小”),这样小车下滑的速度会(选填“较大”或“较小”),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从而减小实验误差。
(2)通过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3)在测量小车到达C 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C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会(选填“偏大”或“偏小”)(4)若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应该将小车从(选填:A、C)处静止释放,并在C 处开始计时,在B 处停止计时。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 AB =t AB =v AB =s AC =t AC =v AC =C·2.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若小车还没到达丙就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速度偏。
AA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间接测量法
定义
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测量其他物 理量,如加速度、位移等,再利
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
描述
在实验中,可以使用加速度计、 位移传感器等工具,测量物体的 加速度或位移,再通过公式计算
平均速度。
适用范围
适用于无法直接测量物体运动路 程和时间的情况,可以通过测量
其他物理量来推算平均速度。
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测量
案例三:飞机飞行的平均速度测量
总结词
飞机飞行的平均速度可以通过机载设备和地面雷达进 行测量,是评估航班效率和安全性能的重要参数。
详细描述
飞机飞行的平均速度可以通过机载设备如飞行数据记录 器和气象雷达进行测量。这些设备能够实时监测飞机的 位置、高度、速度和气象条件等信息,并提供给地面控 制中心进行分析。此外,地面雷达也可以追踪飞机飞行 轨迹并计算平均速度。飞机飞行的平均速度对于评估航 班效率和安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极端天气条件 下,飞行员需要了解飞行速度和风速等信息以做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如 计时器、直尺、小车、滑 轮等。
实验场地
选择一个平坦的场地,确 保没有障碍物和危险因素。
安全措施
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和教 师的安全,如佩戴护目镜、 手套等。
实验过程
实验设置
将小车放在滑轮上,调整滑轮高度,使小车从同 一高度自由下滑。
计时测量
使用计时器记录小车下滑的时间,同时使用直尺 测量小车下滑的距离。
定义
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测量是指借助现代科技设备和软件,如GPS、 运动追踪技术等,来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描述
在实验中,可以使用GPS设备或运动追踪软件,记录下物体运动的 路程和时间,然后通过相关软件计算平均速度。
适用范围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10.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m
用了4s,跑完100m用了12s,该同学百米
跑的平均速度约是
(B )
A. 6m/s;
B. 8. 3m/s;
C. 7. 15m/s; D. 7.75m/s.
11.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
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
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
5. 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 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 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
D点用时0._3___s,平均速度为1_.0_0___m/s,小
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______。
6.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
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
最好的是
均速度分别是
( D)
A. 6m/s、7.5m/s B.5m/s、7.5m/s
C.5m/s、6m/s D.7.5m/s、5m/s
14.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s钟内
通过5m的路程,接着静止5s,再在5s钟内
通过10m的路程,物体在这15s内的平均速
度是
(A)
A. 1m/s B. 15m/s C. 2m/s D. 1.5m/s
图1-4-2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 cm B.如果测得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tAC=2.5 s,则AC段的平均 速度vAC=32 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
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由
度可能是
(C )
A.1.5m/s B.2m/s C.1m/s D.2.5m/s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
测量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测量:在生活、生产实际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测量也是物理学中常见的测量。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是速度公式tS v ,常用工具有刻度尺、停表(或计时器)。
例:表(1)是测量人行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得出的数据,请完善表格中内容。
被测量运动方式路程(m )时间(s ) 速度(m/s ) 步行1500 1200 跑步 100 161.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的物理量,在机械运动单元中属于重要内容和知识点,在中考中也占据较高地位。
有关平均速度的测量问题是实验探究类问题,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知识点精析 考点概览题型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所占分值一般在3-5分之间。
虽然测量平均速度类的实验探究题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涉及测量平均速度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属于常考热点。
测量平均速度考题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如何设计并选择实验方法,实验中对各物理量的测量等知识。
2.中考题型分析有关平均速度的测量问题是实验探究类问题,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型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所占分值一般在3-5分之间。
虽然测量平均速度类的实验探究题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涉及测量平均速度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属于常考热点。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常考热点平均速度实验分析通过题干对平均速度计算或分析,常见题型是选择题、填空题一般考点平均速度实验探究出现概率不高,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冷门考点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设计 常出现在估测题中,和其他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在一起★考点一:平均速度测量有关问题◆典例一:(2017·深圳)(1)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情形,如图所示,小车从位置A 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 ,所用的时间为2s ,则小车从A 到B 通过的总路程为 cm ,这段时间内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 。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二按(启动);
三停;
四读。
读数训练
59
28 57 26 55 24 13 12 11 10 9 8 7 6 0 14 0 1 31 2 3 4 5 2 33
3分37.5秒
4 35 6 37
53 22
长针转一圈为30秒. 1大格 1整圈 1小格 中间的短针指到几,那么就是几分!.. 0.1秒 大圈 30秒 1秒 而且长针转两圈,那么短针就多一个数字 小圈 15分钟 1分钟 30秒 (如从0开始,长针转了两圈后,短针指到1)
(1)小艇下滑时做什么运动? 答:变速直线运动。 (2)怎样表示运动小艇的快慢? 答:平均速度。
怎样测量的小艇的平均速度呢? 答: 用刻度尺测出路程s,用停表测出运动 的时间t,由公式v=s/t可算出平均速度。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重点1【实验原理】
V=s/t
重点2【实验器材】
1斜面 2木块 3小车 4刻度尺 5停表【机械停表或电子停表】 6金属片
重点6实验数据
路 程 S1=0.6 m
S2=0.3 m
运动时间 t1=4 s
t2=2.5 s
平均速度 V1= 0.15m/s
V2= 0.12 m/s
达标检测
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 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 速度是 [ C ]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 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 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24 _______m/s
★实验室常用的计时器是停表。
★停表有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两种。
★机械停表的使用 用手握紧停表,大拇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解:由图可知:
全程路程 s=90cm=0.9m,时间 t=5s
上半段路程 s前=45cm=0.45m,上半段时间 t前=3s
则:全程平均速度 v s 0.9m 0.18m / s t 5s
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前
s前 t前
0.45m 3s
0.15m
的时间t1并记入表格。
3.根据测得的s1 、t1 ,利用公式v1
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s1 t1
算出小车通
路程 s1= 0.8m s2=
运动时间 t1= 4s t2=
平均速度 v1= 0.2m/s v2=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
离s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
v3
l t3
用已知量和测量量把最后结果表示出来
依样画瓢
5、P25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 有一个量程为2m的卷尺,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
方法估测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写出具体的步骤。 解:① 用卷尺测出自己正常步行1步的长度为l 。
②数出自己从家正常步行到学校的步数为n。 ③ 计算:家到学校的路程 s = nl 。
(2)要保证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沿直线运动。
(3)要保证每次测量都从相同高度处释放。
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 让小车做变速运动
;
金属片的作用是 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测量
时间 。
实验步骤: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s1,把s1填入表格。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
解:① 用手表测出自己沿跑道正常步行1圈所用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金属片
s1
s2
第一步:测量s1、s2
第二步:让小车从顶端运动到底端,测量t1;
第三步:让小车从顶端运动到中间,测量t2。
把金属片移到中间
第四步:记录数据
路程 s1=90.00cm s2=60.00cm 时间 t1=6s t2=5s 平均速度 v1=15cm/s v2=12cm/s cm/s也是速度的单位
由v2和v3可知:小车做加速运动
小结:
s v 速度公式: t s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就是物体的速度。 t s 当物体做变速运动时, 表示平均速度。 t
问:为什么v1比v2大些? 答:因为小车做变速运动。
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片 s3
s1
s2
路程 s1=90.00cm
时间 t1=6s
平均速度 v1=15cm/s v2=12cm/s v3=30cm/s
v1是全程的平均速度
s2=60.00cm
s3=30.00cm s3=s1-s2
t2=5s
t3=1s t3=t1-t2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制作人:张光明
问:怎样测量【平均速度】? 答:三步走。 第一步:测路程 s 第二步:测时间 t
s 第三步:求速度 v t
用刻度尺和卷尺 用停表
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s v 原理: t 器材:刻度尺、停表、小车、金属片
s1
s2
这是金属片,作用是拦住小车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1.知道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和方法。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3.会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4.会依据测量数据计算平均速度。
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v =s t 。
(2)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等。
(3)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4)实验步骤: ①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在斜面底端放一块金属片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 1把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②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③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 1=s 1t 1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v 1。
④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
⑤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5)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s 1= t 1= v 1=s 2= t 2= v 2= (1)小车通过的路程不等于斜面的长度如果测量的是斜面的长度小车通过的路程等于斜面的长度减去小车的长度。
(2)斜面坡度应该小一些。
斜坡坡度越大小球的速度越快小球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其时间误差就会越大所以为了尽量减小时间误差应该减小斜面坡度。
(3)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注意平均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对应性如计算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应该用全部路程除以整个运动过程所用的时间。
【例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应保持__________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__如图所示若秒表每格为 1 s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解析:由题图可以看出若斜面的坡度过大则小车下滑的时间太短不便于时间的测量故本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
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体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
数据的作风。
2.养成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在实验中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组织调控学生有序地进行实验。
【实验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需要:
长木板一个带刻度尺、机械停表一块、小车、金属片、小木块一块。
【教学过程】
【第二步】明确实验步骤:
重点练习秒表的使用:释放小车开始计时,小车撞击
(设计意图:排除实验中不成功的各种因素,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
【正式实验】
学生在熟悉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安照实验步骤
【板书设计】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目的: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s/t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实验步骤: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全程和上半段的路程S1和S2,用停表分别测出所用的时间t1和t2,用v=s/t求出平均速度
实验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教学反思】
阅读了大量的素材,发现这节课的内容,人教版注重平均速度的测量,而其他版本还要求学生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其实在拓展性实验中就体现了,但没有直接说明,我觉得老师在上课讲这部分时不妨渗透一下这个概念,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的速度就是瞬时速度。
这是一节典型的测量实验课,所以要符合物理实验课的要求。
我从自己上课的实际出发,本着常态课的思想来梳理的教学思路。
一、案例的“亮点”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以启发引导为主,注重养成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给学生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让学生通过动手,主动学习,,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利用多媒体实施教学,增加了课堂的容量,用视频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次进实验室,学生好奇,个别同学不服从管理,毕竟看到器材就想“动手”,课堂纪律才是这节课成功的保障。
如果学生不听指挥,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就会遇到困难。
另外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学生的弱项。
附件1:
1、为什么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参考答案:斜面的坡度过小,小车达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过大,记录时间不准确,导致实验误差大。
2、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
3、实验中什么环节容易出现误差?
参考答案:时间记录与小车开始下滑可能不同步会存在误差;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可能会存在误差。
4.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相同。
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5.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附件2:
附件3: 课堂检测
1.小明为研究蜗牛的爬行速度,他让一蜗牛沿刻度尺爬行。
蜗牛由A 位置爬行到B 位置(如图所示),共用时20 s,则蜗牛爬行的平均速度为 m/s 。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
值为1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数字方框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 AB = cm , t BC = s , v AC = m/s 。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 (填“大、小”)
3.一个物体沿平直公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 内加速到20m/s ,共运动了80m ,该物体在10s 内平均速度是( )
A .20m/s
B .10m/s
C .8m/s
D .都不对
4.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1.5m/s B.2m/s C.1m/s D.2.5m/s
5.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
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 m/s的速度行驶500 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 m/s的速度行驶100 s。
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当堂检测答案:
1.0.0011m/s
2.(1)v=S/t (2)小(3) 5 1 0.033
3.C
4.C
5.(1)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为
s1=v1t1=8 m/s×500 s=4 000 m。
(2)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为
s2=v2t2=20 m/s×100 s=2 000 m
s总=s1+s2=4 000 m+2 000 m=6 000 m
t总=t1+t2=500 s+100 s=600 s
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为
v=10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