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练习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习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习题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01 知识管理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利用公式_______ 计算.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______ 、_______ 、金属片等.实验方法:利用刻度尺测出物体所通过的______ ,利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______ ,则可利用公式_______ 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注意:斜面的坡度应该小一些.斜坡坡度越大,小车的速度越快,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测量时间时的误差就越大,所以为了减小误差,应该减小斜面的坡度.02 基础题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在AB、BC和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是v AB、V BC和v A c,由图可知()A,v AB最大B・7最大 C.V AC最大D, %、%和% 一样大2.高速公路上为避免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有关部门在路边竖立了距离确认牌.从确认牌开始,沿路分别竖有50 m、100 m、200 m标志牌.小明为了估测所乘汽车的速度,他用手表测出汽车从确认牌开始到200 m标志牌的时间为8 s,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A,6.25 m/s B,12.5 m/s C,25 m/s D,25 km/h3.(北京中考)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 s.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m/s.该水滴下落过程是(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4.(眉山中考)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如图乙所示),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cm,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 m/s.5.如图,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 进行测量的.(2)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车获得下滑动力加速下滑;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___ (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中表每格为1 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03 中档题6.(南通中考)一辆普通家用轿车的长约为教室长度的一半.如图是某家用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过程中,用相机每隔0.5 s曝光一次得到的照片.拍照过程中,轿车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A.30 km/h B.60 km/h C.90 km/h D.120 km/h7.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记录了小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 0〜7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 m/sB.0〜5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 m/sC. 5〜7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 m/sD.2〜5 s内,小车运动了 2米第7题图第8题图8.如图是用照相机拍摄的某一小球在水中下落过程中某段时间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10 cm,闪光灯每隔0.2 s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由照片可知,小球从A位置下落到 B位置做___ (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____ m/s.9.为了参加首届动物奥林匹克运动会,猎豹正在进行刻苦地训练,他报的项目是400米短跑,为了尽可能发挥到最好的程度,他命令一只山羊准备场地并帮助测出全程前200 m、后200 m的平均速度,那么:A s xB s2C(1)山羊应该选取的测量工具是: .(2)如图,则前200 m、后200 m、全程中的平均速度分别为m/s、m/s、_______ m/s.(3)试分析这三种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及其原因:10.(乌鲁木齐中考)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 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 cm)、秒表、木块.(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___ (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 (填“大”或“小”).(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m/s.(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 _____ 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11.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从A 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从A点开始的路程s/cm 0 4.00 16.00 36.00 64.00 100.00相应的平均速度v/(cm・s-1) / 4 8 12 16 20(1)小物块5 s内的平均速度为 cm/s.(2)物块做_______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③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④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______ (选填序号),并推测: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 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cm.04 拓展题)12.图甲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铅笔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乙是老师的改进实验: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到达15厘米、30厘米、45厘米处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距离/厘米15 30 45一—一一一一时间/秒,“实验次数_ ___-一一二二二三》1 1.00 1.92 2.822 0.99 1.94 2.803 0.96 1.90 2.78(1)分析表中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是”(填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2)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s 0.45 米方法1:v—12.82秒_s_ 0.15米(0.30—0.米)米(0.45—0.30)米方法2:v=t=[1.00秒+(1.92 — 1.00)秒十(2.82 — 1.92)秒]以上两种计算方法正确的是______ .(3)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4)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参考答案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管理 ssv=S亥腹尺停表路程时间v=S tt基础题s1. B2.C3.20.0 1变速直线4.64.00 0.025.(1)v=; (2)小便于计时,测量时间的误 t差较小 (3)0.12 小于中档题6.B7.B8.减速 0.59.(1)皮卷尺,停表 (2)40 50 44.4 (3)前半段平均速度小,后半段平均速度大,全程平均速度处于二者之间,这是因为全程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10.(1)时间⑵大大(3)0.25 (4)7 11.(1)20 ⑵变速⑶②③144拓展题12.(1)不是 (2)方法1 (3)增大纸板倾斜角度 (4)增加玻璃管的长度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甲乙两物质密度之比是4: 1,用甲乙分别制作了质量、体积均不相等的两个正方体A、B, A、B的质量之比为3:4,边长之比为1:2,则可以判断A.A物体一定为空心B.B物体一定为空心C.A、B均不可能为空心D.A、B空心与否均不能判断2.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B.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C.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D.甲的密度为0.5X103kg/m3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情景,下列有关设计和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装置的应用是照相机B.若只将光屏和蜡烛互换后,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C.若在透镜前佩戴一个近视眼镜,保持光屏不动将蜡烛靠近透镜后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D.烛焰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速度v从1.2f处匀速运动到1.9f处(f为焦距),这段时间内像移动的速度为v',贝U v'>v4.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正确的是zznQ甲乙丙丁A.甲乙B.甲丙C.乙丙口.丙丁 5.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等.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B.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C.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D.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6.下列实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了 B.湖边垂柳在湖面形成美丽的倒影C.人在路灯下行走,地面上会出现人的影子D.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间隙,在地面形成圆斑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完整word版)新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完整word版)新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题一、选择题1、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 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的C.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D. 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2、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 以4m/s 的速度步行,后1000m 以10m/s 的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7m/s B 、5m/s C 、8m/s D 、9m/s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 时,用了2s ,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 .1.5m/s B .2m/s C .1m/s D .2.5m/s4、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 .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 .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二填空与实验题5、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图中a 、b 、c 三人同时从同一起 跑线开始运动,则甲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 乙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6.、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两电动小车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根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1)观察图可知,甲车通过0.6 m 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s.(2)观察图可知,乙车运动1min 通过的路程 m.(3)比较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测量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他们设计了如下步骤,请你补充完整:(1) ;(2)将蚊香支在蚊香架上并点燃5min (即t 1),如图所示。

(3) ;(4v =t s 求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其表达式为v = 接下来他们进行讨论; (5)根据蚊香燃烧的速度能否算出剩余蚊香还能燃烧多长时间? ,如果能,其字母表达式为t 2= ;(6)根据测量能否计算出从晚上10点到早上6点需烧多少盘蚊香? ,如果能,其字母表达式为n=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 = cm; t BC = s; V AC = m /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 (填“大”或“小”)三、综合应用题9、骑自行车上坡用50s ,下坡用20s ,坡长100m ,求上坡的平均速度,下坡的平均速度,上、下坡一次的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斜面应保持___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的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__。

(2)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1所示,图中停表每格为1 s ,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s 1的平均速度v 1=________m/s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s 2的平均速度v 2=________m/s ;从以上结果可知,小车从顶端滑到底端在做________(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

图12.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2所示,图中显示他们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图2(1)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2)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方法1:v 3=s 3t 3;方法2:v 3=s 1t 1+s 2t 22。

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方法1”或“方法2”)。

甲至丙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

(3)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如图3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处和C处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图3(1)图中AB段的距离s AB=______cm,测得时间t 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cm/s。

(2)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3)v BC______(选填“>”“<”或“=”)v AC。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处时没有立即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有答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一选择题1.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

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

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 cm/s B.9 cm/s C.8 cm/s D.7 cm/s2.中国选手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男子100 m比赛中,以9秒91的成绩获得第三名,成为当今跑得最快的黄种人,在这次100 m比赛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约为()A.0.1 m/s B.1 m/sC.10 m/s D.100 m/s3.如图所示为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4.a、b、c三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乙地,其中a车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到乙地;b车以速度v出发,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达到乙地时速度恰好还是v;c车也以速度v出发,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加速运动,到达乙地时速度恰好也是v,三辆汽车运动时间分别为ta、tb和tc,其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t a=t b=t c B.t a<t b<t cC.t c>t a>t b D.t c>t a=t b二非选择题1.利用刻度尺测出物体所通过的_______,利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______,则可利用公式________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2.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时,斜面的一端用木块_______,使它保持_______的坡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径运动会上测定运动员短跑的速度,应该选用器材_______测量______________和用________测量________,然后通过公式__________就可以算出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题

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题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实验室中测小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B.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3sC.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通过路程15cm D.小球从A点到D点平均速度为1 m/s2 . 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生活的是A.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B.让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为230C左右C.正常人散步的速度约为5m/s D.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50g3 . 小文在中考体育考试中参加50m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文鞋底有清晰的花纹是为了减小与跑道之间的摩擦B.小文跑到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惯性的作用C.终点计时员应该听到起点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D.小文的测试成绩为7.2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25km/h4 .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运动的速度是乙车的3倍,乙车行驶的路程是甲车的2倍,则甲车和乙车行驶的时间之比是()A.1:6B.6:l1C.3:2D.2:35 .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以下估测合理的是A.课桌高80 mB.人步行的速度是5 m/sC.正常人1min钟脉搏次数为20次D.让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为25 ℃左右6 . 小明走在上学的路上,以下列哪个物体做参照物,他是静止的A.路边的树B.天空中飞的鸟C.他背的书包D.他身边经过的汽车7 . 一辆轿车行驶的速度是100km/h,一辆自行车前进的速度是5m/s,这表明()A.轿车行驶的路程一定比自行车多B.轿车一定始终在自行车前面C.自行车的运动时间一定比轿车长D.轿车的运动一定比自行车快8 . 小明家离学校600 m远,他步行到学校要花10min,那么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A.60m/s B.6m/s C.1m/s D.1m/min9 . 如甲图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先后两次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相同的距离,乙图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木块两次受到的摩擦力相同B.两次木块运动的速度相同C.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D.第一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较大10 . 如图所示为“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192.168.0.10:8086/QBM/2018/12/26/2105238679994368/2107829106221056/STEM/35eb621f4d2849009ae1a94c85b3c17a.png]A.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B.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是C.小车从A到C动能不断增加D.若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二、填空题11 . 汽车在行驶中,司机看到图所示的标志牌,芦台32km表示_______,司机最快要_____h到达芦台,12 . 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其中,甲沿直线AB朝正北方向匀速运动,乙沿直线AC朝正东方向匀速运动.甲运动的速度是乙的2倍,经过3分钟,甲到达B地后,立即改变运动方向并保持速度大小不变,马上沿直线向C地运动,恰好在C地与乙相遇.则乙从A地运动到C地的时间为___________分钟.13 . 在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中,终点记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的成绩为14s,则该名运动员的真实成绩为_____ s.我们听到发令员的枪声是靠______传来的.(V声=340m/s)14 . 一只小蚂蚁沿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木棒匀速直线爬行,小明用秒表和刻度尺分别测出蚂蚁爬行的时间和距离,如图甲、乙所示,则蚂蚊爬行的时间为_____s,爬行的距离为_____cm,蚂蚁爬行的速度是_____m/s.15 .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若秒表每格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16 . 在探索物理的过程中,同学们学习了很多物理量,有些物理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如:质量、__________等;有些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如:力、__________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习题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习题课件

5.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 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 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B )
A. 10 cm/s
B. 9 cm/s
C. 8 cm/s
D. 7 cm/s
6.如图为一个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
(1)根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 加速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解析:(1)由照片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 加速运动。
9.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 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
(6)实验中测得路程s1对应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对应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 对应的平均速度为v3,如图所示。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v2>v3>v1 。 解析:(6)由于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 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度居中。
9.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 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
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做的是变速直线 (选填“匀速直线”或
“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 B点到F点运动的12路.00程是
cm ,平0.1均5 速度是
m/s。
7.如图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AC=1.2 m,B是AC中点,小车从A到B 用时2 s,从A到C用时3 s。 (1)需测量的物理量是 路程 和 时间 ,相应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和停表 。 (2)AB段、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0.3 m/s、0.6 m/s。由此看出,小车沿 斜面下滑速度越来越快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含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是9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A.9 m/s B.9.6 m/s C.10 m/s D.10.2 m/s2.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两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两人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3.甲乙两车行驶路程之比为5:4,所用时间之比为3:2,则它们的平均速度之比为()A.15:8B.8:15C.5:6D.6:54.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5.4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5.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4m/s,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 m/s B.4.8 m/s C.5 m/s D.6 m/s6.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

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小车AC段平均速度大于BC段平均速度C.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7.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 s内,小明跑得较快D.全过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8.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

测量平均速度(精选练习)【解析版】

测量平均速度(精选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精选练习一、夯实基础1.如图所示,记录了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情况,该小汽车做的是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

【答案】变速,13.5。

【解析】该小汽车在每1min 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v =s t = 3240m 240s =13.5m/s 。

2.小聪坐在一辆行驶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上,车运动的快慢是变化的,小聪用手表计时t 是3min ,还知道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s 为2.7km ,则s t=_____km/h=_____m/s ,这个物理量反映了车在这段时间内的_____。

【答案】54,15,平均速度是15m/s 。

【解析】 s t = 2.7km 3h/60 =54km/h=5400m 3600s =15m/s这个物理量反映了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15m/s 。

3.我国高速路网全面推行区间测速以来,车辆超速行驶,得到了一定遏制。

一辆小汽车进入测速路段后,乘客发现测速提示牌往后退,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测速设备测得小汽车在通过9.45km 的测速区间用时270s ,其平均速度为______km/h ,根据该路段限速100km/h 的规定,该车驾驶员______(是/否)受到了相应处罚。

【答案】汽车,126,是。

【解析】以汽车或自己为参照物,测速提示牌相对于汽车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是运动的。

平均速度为v = s t = 9.45k m 270h/3600 =126km/h因为该路段限速100km/h ,小汽车的速度大于限速,所以该车驾驶员是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4.关于平均速度,以下几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 .平均速度表示的是物体在每时每刻的速度C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D .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答案】C【解析】选项A 、C 、D :平均速度是指一个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不是多个物体,平均速度也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故A 、D 错误,C 正确;选项B :平均速度不是物体经过某瞬间的速度,故B 也错误。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习题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习题课件

10.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实验中: (1)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 cm,所用的时间 为7 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0.08 m/s。

10.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实验中: (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 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 慢 (选填“快”或 “慢”)一些。
止的?如果说是静止的,请说明理由;如果说是运动的,请说明运动的方向。
运动的;向下。
解析:(5)因为塞子相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因气 泡是在上升过程中,所以若以上升的气泡为参照物,塞子是向下运动的。
解析: (2)由图可知,从A到F,连续两点之间时间相同,距离先变大后不变,故
从A到F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不变。
8.(20-21·平顶山期中)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要测量 纸锥下落的速度。他用每隔相等时间拍照一次的相机(相机 说明书上的相关描述如下:“每秒拍照2次,像成在同一底片 上”),拍下如图所示的照片,请回答: (3)右侧为纸锥从E到F的过程放大图,EF段纸锥运动的路程是 20.0 cm,EF段纸 锥下落的速度是 0.4 m/s。
6.(20-21·洛阳孟津期末)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 钟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小车 在A、B、C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 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大 (选填“大”或“小”)。
解析: (4)由照片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题)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162) 1.如图所示是拍摄的苹果下落过程中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m/s。

2.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m、20m、30m、40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

根据上面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是m/s。

(2)从10m到20m处的平均速度是m/s。

3.同学们用如图甲所示的玻璃管做了“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和;根据测量数据画出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则气泡上升的速度为cm/s。

4.完成下列问题:(1)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仪器,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由此可知,打点计时器是的仪器。

(填序号)A.记录时间B.测量质量C. 测量力(2)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打点计时器来研究物体的平均速度,得到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则A、C两点间的距离为cm,物体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m/s。

5.如图所示为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按提示描述这两个小球的运动,图中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为0.2m。

(1)求出小球B在编号3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 B=m/s。

(2)分别求出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3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1=m/s;小球A在编号5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2=m/s。

(3)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速度逐渐(选填“变大”或“变小”)。

6.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不同规格的各种蚊香。

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要求:(1)写出所需要的器材。

(2)说明测量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训练(附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

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B.9cm/sC.8cm/sD.7cm/s2、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0 ~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C.2s~5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2 mD.5s~7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6 m二、填空题3、测量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和。

4、如图8为甲、乙两物体运动时,相隔相同时间所在的不同位置。

由图可知,______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相邻间隔的时间为0.02s,则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速度为______rn/S。

5、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该用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t。

在该实验中,之所以要强调“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是因为。

三、作图题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AB=_______cm tBC=______s vAC=_______m/s(4)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后习题(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后习题(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变加速运动,测得它最后3 m所用的时间为0.5 s,则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3 m/sB.6 m/sC.6.3 m/sD.02.神舟十一号的运载火箭长约58 m,下图是从视频中截取火箭发射前和发射后第10 s的位置图像。

则火箭发射后10 s内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A.3 m/sB.9 m/sC.12 m/sD.15 m/s3.右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 s。

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 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 m/s。

该水滴下落过程是(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

4.一只小虫跌落在小敏的新铅笔上,小敏突发奇想,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时5 s,并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

铅笔的长度是 cm;小虫爬行的平均速度约是 cm/s。

如果以小虫为参照物,铅笔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5.五一期间,小明跟爸爸一起驾车到大梅沙游玩。

途经一个隧道时,小明对长长的隧道产生了兴趣,心想:“我怎样才能知道隧道的长度呢?”当他返回时,在到达隧道之前终于想出了几种不用下车就可以得出隧道长度的方法。

请你简明扼要地写出小明得出隧道长度的两种合理方法:方法一: 。

方法二: 。

6.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 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 cm)、停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m/s。

(3)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7.(2018·广东广州中考)小明看到滑雪运动员从越陡的坡滑下时,越快滑到底端。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1.4 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1.4  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

[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一、选择题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

如图图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A.10 cm/sB.9 cm/sC.8 cm/sD.7 cm/s2.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1 h,前20 min的平均速度是30 km/h,后40 min的速度是60 km/h,则该汽车在这1 h内的平均速度是()A.35 km/hB.40 km/hC.45 km/hD.50 km/h3.运动会上男子100 m决赛中,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跑到离起点20 m、80 m、100 m处的时间。

其中前三名的时间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运动员20 m 80 m 100 m小明2.5 s 8.4 s 12.2 s小华2.4 s 8.3 s 11.8 s小刚2.4 s 8.4 s 11.4 sA.三名运动员全程都做变速直线运动B.在20~80 m内,小明和小华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C.在每段距离内,小刚的平均速度都是最大的D.此次决赛的第一、二、三名分别是小刚、小华、小明二、填空题4.[2020·大庆]如图图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

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做(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从A点到E点共运动cm的路程,小球从A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m/s。

5.小明乘客车从井冈山前往吉安,客车途经碧溪、禾市。

从井冈山到碧溪的路程为10 km,用时0.2 h,从碧溪到禾市的路程为30 km,用时0.5 h,在禾市站停车5 min后,用时48 min走完了剩余60 km的路程,抵达吉安。

则客车从碧溪到吉安的平均速度是km/h,全程的平均速度是km/h。

(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三、实验探究题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图示的实验装置,停表每小格表示 1 s(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周)(1)该实验的原理是;实验中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含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关于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v的大小与s、t的选取无关B.能够准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情况C.在任何情况下,v是不变的D.必须指明在哪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才有意义2.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是9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A.9 m/s B.9.6 m/s C.10 m/s D.10.2 m/s3.一辆汽车先用1h行驶了40km,休息半小时后又用1.5h行驶了50km,则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40km/h B.25km/h C.30km/h D.33.3km/h4.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5.4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5.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5s 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5mB.整个20s 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2 m/sC.物体在20s 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在0~5s 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 内的速度大6.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4m/s,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 m/s B.4.8 m/s C.5 m/s D.6 m/s7.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C.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8.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综合练(有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综合练(有答案)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在AB 、BC 和AC 段的平均速度分别是AB v 、BC v 和AC v ,由图可知( )A.AB v 最大B.BC v 最大C.AC v 最大D.AB v 、BC v 和AC v 一样大 二、非选择题2.小明用小车、长木板、刻度尺、秒表、木块等器材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B t 、C t 。

(1)实验前要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和秒表,如图乙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cm 。

(2)经测量,AB 、BC 段长度均为40.0cm ,B t =________3.0s ,C t =5.0s ,则小车在BC 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cm/s 。

(3)由以上可知:小车从斜面上A 点滑下的过程是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作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A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4.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s。

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________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5.如图甲所示,冰壶运动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之一。

小明用刻度尺测量冰壶的高度AB如图乙所示,其高度为________cm,运动员将冰壶掷出后,1min内在冰面上滑行了36m,则它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若以运动的冰壶为参照物,则座位上观看冰壶比赛的观众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6.观察苹果下落时时的频闪照片,可知苹果作________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7题)1、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 B.9cm/s C.8cm/s D.7cm/s2、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小车对斜面的压力就是小车的重力C.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4、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5、(南宁中考)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 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t AB<t BC B.t AB=t BCC.v AB>v BC D.v AB<v BC6、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 cm/s B.9 cm/sC.8 cm/s D.7 cm/s7、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要使斜面保持一个很小的坡度,以便于测量时间B.小车在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1大于全程的平均速度vC.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v等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1和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2的平均值D.测量小车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2时,要让小车从斜面中点由静止下滑二、填空题(共5题)1、如图,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考试必考题型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考试必考题型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考试必考题型]
小玲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她让小车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斜面中点B 和终点C的时间和距离,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时,小玲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这时她应该(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
(2)实验装置调整好后,小玲重新进行了实验,她用停表测得小车通过s,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为4.5s,用刻度尺正确测量出s,的长度为90.0cm,那么小玲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应该是,她所测量的AC段的平均速度为m/s;
(3)为了测量小车从A滑到C时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测得的平均速度比真实值偏(填"大"或"小")。

【解析]
(1)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是因为斜面坡度过大,所以应使斜面坡度小一些.
(2)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90.0cm中十分位为估计值,个位为分度值,所以分度值为1cm;V Ac=4.5s/0.9m=0.2m/s.
(3)从A滑到C时,小车在B点是有速度的,BC段小车运动较快,若从B点由静止释放,小车运动较慢,导致小车到达c点所用时间较长,根据v=s/t可知,所测平均速度偏小.
[答案]
(1)减小(2)1cm0.2(3)小。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小伟同学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1s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2s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4m,则()A.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B.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C. 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D. 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2.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 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 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 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3.某辆汽车以4m/s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当驶完一半时改用6m/s的速度行驶到乙地,甲、乙两地相距2400m,则汽车在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为()A. 10m/sB. 5m/sC. 4.8m/D. 6m/s4.一辆小车先以2m/s的速度匀速前进了2s,又以4m/s的速度匀速前进了3s,这辆小车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A. 3m/sB. 3.2m/sC. 3.5m/sD. 2.5m/s5.一学生在运动会上掷铅球,成绩是12m,那么铅球通过的路程( )A. 等于12mB. 大于12mC. 小于12m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6.如下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从第3s开始,v A>v B,5s末A、B相遇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A. 只有①④正确B. 只有③④正确C. 只有①③正确D. 只有②③正确7.一辆汽车在6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72km/h,根据以上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能求出汽车在60min内通过的路程B. 一定能求出汽车在前30min内通过的路程C. 一定能求出汽车在90min内通过的路程D. 以上结果均能求出8.正在建设的成渝城际高速铁路全长为306km,计划底建成通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平均速度
(测试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A.人眼睛迅速一眨
B.人心脏跳动一次
C.人做深呼吸一次
D.人打一个呵欠
2.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A.s
B.2m/s
C.1m/s
D.s
3. 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
4.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A. 5m/s
B. 10m/s
C.15m/s D. 20m/s
5.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 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 。

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 1和v 2(v 1≠v 2);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 1和v 2,则 ( )
A. 甲先到达B 点
B. 乙先到达B 点
C. 两人同时到达B 点
D. 不知道v 1、v 2哪个大,故无法判断谁先到达B 点
二、实验探究题 (每空2分,共30分)
6.观察如图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___s ,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_s 。

7.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 min 行驶了1200 m ,然后又用 h 行驶了8 km ,最后用5 min 行驶1000 m 。

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 的平均速度是____m/s ,中途8 km 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

8.一小车以3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 s 开始刹车,又经过 s 滑行52 m 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停车,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

9.一辆小汽车在京沈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图所示的A 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h ;当车经过B 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7h48min ,则小汽车从A 处到B 处所用的时间是______min ,在A 、B 之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km/h 。

10.
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运动能力考核的标准,初二男生
1500m 长跑成绩是6min40s 属于及格水平,则获得这个成绩的学生,在长跑中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m/s。

1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
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 AB= cm, t BC= s,v 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填“大、小”)
三、计算题(共15分)
12.(7分)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
13.(8分)在一静水湖的南北两岸,有两只船同时相向开出,各以其速度垂直于湖岸匀速驶向对岸。

两船在离北岸800m处迎面相会,相会后继续驶向对岸。

靠岸后立即返航,两船又在离南岸600m处迎面相会。

若不计两船靠岸时间,求湖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C
4、A
5、A
二、实验探究题 6、 7、4 8、 9、48 100 10、 11、t
s v =- 小 大 三、计算题
12、18分钟 13、1800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