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
领导干部应该具备必须的新闻素质和媒体意识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由专人负责发布政府信息 ,确保信息准确、及时、全面地传达给公众。
3
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合作
领导干部应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合作,及时回应 媒体关切,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
提高媒体应对能力
掌握媒体传播规律
领导干部应了解和掌握媒体传播规律,熟悉不同类型媒体的特点和 优势,善于运用媒体传播信息。
提高新闻素养
具备新闻价值判断能力
领导干部需要具备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能够判断哪些新闻对组织和个人更为重要,以便更好地应 对和发布新闻。
增强新闻分析和解读能力
领导干部需要具备对新闻的分析和解读能力,能够从大量的信息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深 入的分析和解读,以便更好地应对和发布新闻。
增强新闻敏感度
领导干部应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及 时回应媒体,避免信息扩散导致
误解和恐慌。
发布准确信息
领导干部应发布准确的信息,以 避免谣言和猜测的产生,同时要 避免发布可能引起恐慌或社会不
稳定的信息。
善于引导舆论
领导干部应善于引导舆论,使媒 体能够客观公正地报道危机事件 ,同时要避免过度炒作和夸大事
实。
在公共关系中运用新闻素质和媒体意识
媒体导向
领导干部应具备判断媒体报道倾向和影响力的能力,了解媒 体对热点事件和敏感问题的关注程度,从而更好地把握舆论 导向。
媒体合作意识
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
领导干部应与媒体建立互信、合作的关系,通过定期沟通、主动提供信息和接 受采访等方式,增强与媒体的互动性。
善于与媒体沟通
领导干部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同时尊重媒体的报道需求和记者的职业操守。
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领导干部作为公众人物,与媒体打交道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如何与媒体高效沟通,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对于领导干部的形象和工作影响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建议,希望对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有所帮助。
首先,领导干部应保持积极主动。
媒体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领导干部应主动与媒体保持联系,及时传递重要信息,回应媒体关切。
通过与媒体合作,领导干部能够更好地在公众中建立形象,宣传政策和发挥影响力。
其次,领导干部应尊重并理解媒体的工作特点。
媒体的工作是追求新闻独家性和及时性,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应理解并尊重媒体的报道角度和方式。
与媒体合作时,应积极提供信息背景和详细情况,避免信息不准确或误导媒体和公众。
第三,领导干部应保持沟通畅通。
对于媒体的报道,领导干部应及时了解并回应。
媒体常常需要领导干部的正面回应或澄清,领导干部应尽快提供准确的回应,以避免误解或疑虑的扩大。
同时,领导干部也应主动与媒体进行交流,了解公众关切和媒体的需求,为媒体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第四,领导干部应加强自身的媒体素养。
对于媒体行业的发展动态和规律,领导干部应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尤其是对于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领导干部应主动学习,提高自己在面对媒体时的应对能力,包括如何进行言辞控制、如何处理危机公关、如何利用媒体塑造形象等方面。
最后,领导干部需要注重与媒体的信任建立。
媒体与领导干部的关系是互相合作的关系,需要双方的信任和尊重。
领导干部应坦诚对待媒体,及时提供信息并允许媒体的监督和报道。
同时,领导干部也可以通过与媒体的互动交流,逐渐建立起信任和良好的合作关系。
领导干部与媒体的关系是复杂而又敏感的,在与媒体打交道时必须要谨慎、理性地处理。
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应对媒体的复杂需求,需要有专业的团队来辅助领导干部。
通过有效的媒体沟通,领导干部可以更好地传递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增加公众对领导干部的信任感,为领导干部的工作提供更大的支持和帮助。
领导干部如何面对新闻媒体
李锐 全 晓林 ( 中 1 共河南 . 省南阳 市委党校社旗分校;. 省南阳 2河南 市企业干部培训中 心)
摘 要 : 中对 在 新 形势 下 , 导 干 部 如 何 面 对 新 闻媒 体 、 导 舆 论 , 立 解 领 导 干 部 的 工作 情 况 , 少 有 机 会 接 触 领 导 , 众 对 自身 经验 范 围 文 领 引 树 更 公 政府 良 好 形 象 方面 做 了 分析 。 关 键 词 : 导 干部 领 面对 新 闻 媒 体
1为什么领 导干部要提 高同媒体 打交道 的能力 策 , 向 政 府 反 馈 自 己的 意 见 和 建 议 , 而做 到 政 府 、 闻媒 体 和 民 并 从 新 是提高我们党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当今 时代媒体 的迅速发 众 的 良性 互 动 。
一
展 , 党 的执 政 环 境 发 生 了深 刻 变 化 , 对领 导 干部 执 政 能力 带来 了 使 也 首先 , 媒体 是 交 流 和 传 播 信 息 的工 具 和 载 体 。在 我 国 , 流 媒体 主 冲 击 和 挑 战 。 年来 我 国发 生 多起 公 共 突 发 事 件 , 近 考验 着 各级 党政 领 除具 有 报 道 新 闻 、 供 资 讯 、 响 舆 论 、 育 大 众 、 供 娱 乐 等 功 能 提 影 教 提 导 干 部 的 科 学 执 政 能 力 。 导 干部 是 否 敢 于 并 擅 于 同媒 体 打 交 道 , 领 在 外 , 具 有 党和 政府 “ 舌 ” 还 喉 的政 治 功 能 , 宣 传 党 的路 线 方针 政 策 的 是 发 生 突 发 性 事 件 时 , 信 媒 体 , 持 媒体 , 分 发 挥 媒 体 引 导舆 论 、 相 支 充 激 重 要 工 具 、 政府 进 行 公 共 管 理 的重 要 资 源 、 播 主 流 价 值 观 的 重 要 阵 传 浊 扬 清 的作 用 , 确 引导 社 会 舆 论 , 正 有效 地 防 止 “ 言 ” “ 言 ” 发 地 、 现 中 国软 实力 的重 要 载 体 。 流 、谣 的 体 生 , 效 地 阻 击 一 些 别 有 用 心 的人 混 淆 视 听 , 得 老 百 姓 的信 任 , 有 赢 有 其 次 , 体 在 影 响社 会 舆 论 方 面 具 有 重 大作 用 。 国 宪 法 在 一般 媒 我 效 地 保 持 社 会 政 局 的 稳 定 ,这 就 是 各 级领 导 干部 执 政 能力 的最 好 体 性 地 规 定 言 论 自由 之 外 ,又 特 别规 定 公 民 享有 揭 露 和 批 评 政 府机 构
提高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能力
形象塑造
领导干部的形象通过媒体 传播,对树立政府形象、 提升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面对媒体能力的意义
提高政策宣传效果
促进政府与公众互动
领导干部具备与媒体沟通的能力,能 够更好地宣传政策,引导舆论,增强 政策执行力。
良好的媒体沟通能力有助于领导干部 了解民意、回应关切,增强政府与公 众的互动和信任。
3
善于运用新媒体
利用新媒体平台如社交媒体、短视频等,与公众 进行互动交流,增强信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掌握主动权,及时回应媒体关切
建立新闻发布机制
01
通过定期新闻发布会、新闻通稿等方式,主动发布重要信息,
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
快速回应媒体关切
02
对于媒体的询问和质疑,应迅速作出回应,避免信息误传和误
对自己的表达能力或应对媒体的能 力缺乏自信,导致表现不佳。
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不足
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无法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沟通技巧欠缺
在回答媒体提问时,无法有效沟通,容易引发误 解。
缺乏逻辑性
表达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影响信息的传递和理 解。
对媒体运作规律了解不够
对媒体行业了解不足
不了解媒体的工作方式和传播规律。
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学习危机公关理论和实践,掌握危机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以维护组织形象和利益。
04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实践技 巧
有效利用媒体平台,传递正面信息
1 2
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
与各类媒体建立互信、互动的关系,通过媒体平 台传递正面信息,树立良好的形象。
制定传播策略
根据工作需要和媒体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传播 策略,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县级和县级部门、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处在基层工作第一线,与群众接触最多,对社会公众产生的影响最直接,容易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民主法治的发展进步和信息通讯技术的日渐发达,社会公众对信息资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媒体影响社会事务的力量也越来越大。
正确面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是基层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要手段,是保持地方稳定和促进地方发展的必修课程。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正确全面认识媒体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民主、注重个性和公共利益的社会,而媒体是社会公众的代言人,党政领导干部必须转变对待媒体的观念和态度,提高对媒体的认识和了解,努力适应新形势对于执政能力的要求。
1、新形势下媒体不仅是信息传播交流工具,更是影响社会舆论甚至改变事件发展和社会进程的力量,各级领导干部对此要有高度认识。
传统的观念一般认为,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舆论宣传的工具。
新闻媒体所具有的这种功能,在当前虽然还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样的认识层面,显然与时代发展是远远不相符的。
当今形势下,媒体不仅仅是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工具,它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是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它所产生的强大舆论影响力,不少时候可以影响事件本身的发展方向,甚至可以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
较远如2003年发生在广东的大学生孙志刚因没有暂住证被当作流浪人员打死事件,经媒体深入持续报道,最后不仅广东省甚至是全国都终结了对社会流浪人员的收容遣送政策,国家法律因此而修改;近期如2010年9月发生在江西宜黄县的拆迁户自焚事件,因媒体深度介入,最后当地政府不得不改变拆迁决策,地方党政一把手领导也因此而免职,据当地政府一位官员在网上撰文反映,因这一事件影响“宜黄的发展可能后退五年”;另外还有2010年发生的广西烟草局长“网上日记”、河北“我爸是李刚”交通事故、江苏海门市审计局长超标接待事件等,都因为媒体的持续追踪报道,尤其是互联网的介入,使得当事人无处可遁,最终改变了个人命运。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一、应对媒体应遵循的四个原则1、遵循真实、坦诚的原则。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采访,一定要坦诚相待,以事实为依据,客观真实地传递信息,这也是树立领导干部良好媒体形象的公信基础。
领导干部如果对记者问及的情况不甚了解,或者没有把握,就宁可少说或者不说,绝不可以说假话,不可以胡编滥造。
面对问题的实质,在把握政策的前提下,一定要坦诚对待,不回避,不隐瞒。
对媒体的任何隐瞒和欺骗,一旦被媒体识破,经媒体曝光,都将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
2、遵循前后一致的原则。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发表言论,必须前后一致。
发表对特定事件的看法时,首先要对该事件有完整的了解,经过成熟的思考,作出准确的定性,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无论是对所陈述的特定事件的内容,还是对事件所发表的看法、所持的态度,都要前后一致,切不可自相矛盾,否则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也会严重损害领导干部个人的媒体形象。
3、遵循主动的原则。
领导干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最好事先有所准备,要占据与媒体交往的主动权,绝不能被媒体牵着鼻子走。
接受采访之前,最好能提前了解来访媒体和记者的基本情况,掌握来访记者对新闻事件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
对于新闻事件的敏感问题和个别记者可能提到的尖锐问题,也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想好应对的办法。
4、遵循“度”的原则。
一要掌握说话的“度”。
一分事实说一分话。
对于突发的事件,如果还没有弄清楚事件的性质和真相,就只能描述性地介绍事件现场的客观情况,绝不可以随意评价或妄加猜测。
二是把握职责的“度”。
对于自己分管职责以外或者业务范围之外的事件,要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不宜轻易发表看法。
三是掌握时间和内容的“度”。
对于某些敏感事件,什么时候可以说,什么时候不可以说;什么内容可以讲,什么内容不可以讲,都应该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大局的需要认真思考,掌握合适的“度”。
四是把握与媒体距离上的“度”。
作为领导干部,和新闻媒体相处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不能走得太近,也不能过于疏远。
善用媒体:领导干部应学会与媒体沟通
这 些 官 员 每 次 发 出 的 “ 人 ” 语 . 会 引 起 舆 论 的 轩 雷 之 都
然大 波 , 疑 、 问、 质 诘 批评 、 分析 、 多思 维 的舆论 反 弹 , 往 往 让 涉事 官员陷入舆 论 的旋 涡。从 “ 雷语” 事件教 训 中可 以看
出 , 些 领 导 干 部 需 要 进 一 步 的 引 导 . 养 良好 的 媒 体 素 一 培
20 0 9年春 季 , 中共 中央政治 局 常委 、 中央书记处 书记 、 中央党 校校 长 习近平 在 中央 党校 新 学 期开 学 典礼 上 的讲 话 中着重强 调 ,领 导 干部要 提高 同媒 体打 交道 的能 力 , 尊
重 新 闻 舆 论 的 传 播 规 律 , 确 引 导 社 会 舆 论 。 要 与 媒 体 保 正
于 也 善 于 在 媒 体 面 前 发 布 消 息 . 明政 府 的立 场 。但 是 , 阐 也 应 该 清 醒 看 到 , 少 单 位 和 部 的 干 部 在 应 对 媒 体 时 还 存 不 3
论 的主 阵地 , 果主流 媒体没 有 了声音 , 如 就有 可能 让小报 、 网络 、 境外媒体 散布 小道消息 。 应对 负面报道 的能 力不够。如何 应对新 闻媒 体的 负面 报道 , 不少 干部 尽 管抱 有妥 善 处理 的心愿 。 实 际操 作 却 但 往 往 陷入 误 区 : 一是 有 害怕 心理 , 怕被 “ 曝光 ” 怕 被 纠缠 。 ,
… …
意 解决 问题 , 那些传言 、 谣言甚至 谎言才 可能得到 平息 。二 是 处理程序 不到位 。面对媒 体记 者采访 , 的干部仅 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 记 者” 的一张 名 片就 判 断其记 者 身份 。 实 在不 少 新 闻媒体 其
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建云县级和县级部门、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处在基层工作第一线,与群众接触最多,对社会公众产生的影响最直接,容易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民主法治的发展进步和信息通讯技术的日渐发达,社会公众对信息资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媒体影响社会事务的力量也越来越大。
正确面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是基层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要手段,是保持地方稳定和促进地方发展的必修课程。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正确全面认识媒体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民主、注重个性和公共利益的社会,而媒体是社会公众的代言人,党政领导干部必须转变对待媒体的观念和态度,提高对媒体的认识和了解,努力适应新形势对于执政能力的要求。
1、新形势下媒体不仅是信息传播交流工具,更是影响社会舆论甚至改变事件发展和社会进程的力量,各级领导干部对此要有高度认识。
传统的观念一般认为,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舆论宣传的工具。
新闻媒体所具有的这种功能,在当前虽然还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样的认识层面,显然与时代发展是远远不相符的。
当今形势下,媒体不仅仅是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工具,它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是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它所产生的强大舆论影响力,不少时候可以影响事件本身的发展方向,甚至可以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
较远如2003年发生在广东的大学生孙志刚因没有暂住证被当作流浪人员打死事件,经媒体深入持续报道,最后不仅广东省甚至是全国都终结了对社会流浪人员的收容遣送政策,国家法律因此而修改;近期如2010年9月发生在江西宜黄县的拆迁户自焚事件,因媒体深度介入,最后当地政府不得不改变拆迁决策,地方党政一把手领导也因此而免职,据当地政府一位官员在网上撰文反映,因这一事件影响“宜黄的发展可能后退五年”;另外还有2010年发生的广西烟草局长“网上日记”、河北“我爸是李刚”交通事故、江苏海门市审计局长超标接待事件等,都因为媒体的持续追踪报道,尤其是互联网的介入,使得当事人无处可遁,最终改变了个人命运。
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1]
浅谈“领导干部如何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王栓兴(市政协常委/民革副主委/教授)胡锦涛总书记在08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的重要作用,善于通过宣传推动实际工作,热情支持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在媒体影响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提高领导干部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课题。
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文“Medium”,音译为媒介,意为两者之间,它是指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
新闻媒体是新闻传播媒体的简称,主要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通讯这些用于传播新闻的大众传播媒体。
在新形势下,我们的领导干部如何应对媒体,如何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紧迫和重要的时代课题。
下面,本文从五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
一、要明白领导干部为什么要重视和面对新闻媒体1、为什么要重视新闻媒体?(1)新闻媒体有舆论监督的作用。
宪法对于舆论监督的地位进行了确定,第35条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41条规定:“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批评和建议权。
”舆论监督权是言论和出版自由的延伸,是言论自由借助于新闻媒体的实现方式。
(2)知情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人们行使知情权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去获得形形色色的信息。
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尊重新闻媒体的采访,给老百姓充足的知情权。
(3)政府官员在接受采访时,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政府部门,而政府部门是公众服务结构,有将除了机密以外信息公之于众的法定义务。
记者采访政府官员时,所代表的也不仅仅是媒体,而是媒体背后的公众。
所以,政府部门不应该拒绝采访,而记者有责任和义务进行采访。
(4)记者的采访权不受法外权力的阻挠。
对于各种事故及新闻事件,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在不泄露国家机密、个人隐私,不违反社会公共道德的前提下,记者有权公开、公正地采访报道,行政机关不得非法干预。
领导干部如何提升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领导干部如何提升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当今社会,从中央到一线,各级领导越来越清醒认识到新闻媒体的重要性,新闻媒体的地位也越来越得到巩固和提高,党的“喉舌”作用发挥也越来越明显。
一、充分认识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在党的各项事业中,新闻媒体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
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她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网络、手机、杂志等新闻传媒积极宣传党的各种主张、言论、方向、方针政策等,充分扮演好党的“代言人”角色,及时、准确、主动地向公众第一时间传播党的声音和主张,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把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工作作为执政和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有利于本地区本部门各阶段的中心任务、重点工作顺利开展的舆论环境。
对公众舆论关注的社会热点、新闻媒体的采访诉求,新闻发布单位应积极予以回应,及时调查处理,并适时公开处理结果。
新闻发言人要不说假话,不推诿,不回避,不失语。
不容乐观的是,有的地方官员把媒体记者视为“狂洪猛兽”,对媒体记者不理不睬、采取回避、漠而不见、甚至殴打或谩骂的恶劣行为,对新闻媒体唯恐避之不及,怕引火烧身;另一方面是不愿出头露面,明哲保身,怕惹来麻烦。
有的领导负责人掌握相关数据不清、对事情来龙去脉了解不透彻,对媒体记者的来访不能及时、准确提供第一手素材。
有些领导干部对新闻报道是重视过火,干工作不是考虑实际效果,不是考虑群众是否真正得到实惠,而是考虑宣传需要,搞形式主义的面上工程、花架子,全然不顾群众高兴不高兴、宣传效果好不好,带给公众劳民伤财、浪费新闻资源的感觉。
有的领导干部乱用媒体,为了达到加大宣传的目的,夸大事实、制造假新闻、提供虚假数据,不遵循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甚至把新闻媒体当作宣传自己的工具,企图利用媒体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所以,对媒体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正确对待媒体、善于发挥媒体的重要作用成为摆在时代前沿的一个凝重思考。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广大民众的民主意识显著提升,知情权需求和话语权诉求空前提高,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媒体管理应主要采取以疏为主的方式,这也是形势发展的必由之路。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新闻媒体的能力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新闻媒体的能力领导干部是一个组织中重要的角色,他们必须能够妥善应对新闻媒体的报道和采访。
这是因为新闻媒体能够对组织的形象、声誉和政策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领导干部应该具备应对新闻媒体的能力,以有效地传递信息,并维护组织的利益。
首先,领导干部应该了解媒体行业的基本原则和运作机制。
他们应当了解新闻媒体所追求的价值观,比如公正、真实和客观。
此外,他们还应该熟悉新闻报道的不同形式,例如新闻稿、专访和评论等。
通过了解媒体行业的运作机制,领导干部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应对媒体的行为和期望。
其次,领导干部要学会有效地沟通和表达。
他们应该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政策,并避免模糊或含糊其辞。
领导干部必须时刻记住,媒体的目标是寻找新闻价值和引起公众的关注。
因此,他们应该学会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让公众能够轻松理解并产生共鸣。
此外,领导干部要具备应对媒体采访的技巧。
他们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信息传递的要点,并在采访过程中始终保持冷静和自信。
在应对敏感问题时,领导干部应该学会回应问题、澄清误解,并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以消除疑虑。
此外,领导干部还应该学会灵活应对不同类型的媒体,包括报纸、电视、网络和社交媒体等。
最后,领导干部要善于建立和维护与媒体的良好关系。
他们应该主动与记者和编辑建立联系,并提供准确和有用的信息。
与媒体建立互信和合作的关系,可以让领导干部在面对负面报道或危机时更容易获得支持和理解。
总之,领导干部在应对新闻媒体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
通过了解媒体的原则和运作机制、学会有效地沟通和表达、掌握应对媒体采访的技巧以及建立与媒体的良好关系,领导干部可以更好地应对新闻媒体,维护组织的利益和形象。
继续提高领导干部的媒体应对能力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领导干部应该加强对信息的搜集和分析能力。
领导干部需要时刻关注媒体的报道和舆论动态,了解公众舆论的倾向和关注点。
他们可以通过阅读报纸、观看新闻节目、浏览新闻网站等方式来获取信息。
试述领导干部面对新媒体应具备的三种能力
视与 认识 , 将其 作 为应 对新 媒 体环 境创 新 工作 方式 的
★作 者 : 贵 卯 , 北警 官学 院副教授 。 周 湖
湖j 教 鸯领 导科 学论 坛
21 0 0年第 2期
2 9
B 互 动协 商机制 , 民意诉 求表 达 与政府 回应 的正 常 提供 铡 醇
源 , 有媒 体 宣 传 经验 的党员 干 部 、 管 人员 和 公 务 对 网
领 导与姨傩
“ : j_震 _ ■
l l
口周 贵 卯
完 各省 市新 闻网站 、 商业 网站 和 、『 今时代 ,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 传播领 效 、 整 的管理 责任链 。 二 I 域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 以互联网、 数字 公 安 网监要 形 成 互 动 机制 , 定期 召 开 联席 会 议 , 报 通
电视 、 手机 短 信 等 为代 表 的新 媒 体 大 量涌 现 , 得 信 使 息不仅 能够 及 时准确 地传 播 到世 界 的每一 个 角落 , 而 各 自掌 握 的情 况 , 在重 大 事 件 和敏 感 问题 上 , 时 沟 及
通 . 一步 调 , 成合 力 。 统 形 2 .加 强 监督 引导 . 营造 良好 环境 。新媒 体对 于执 政 环境 的改 变 , 根 本原 因是 出现 了以信 息技 术 作为 其 支 撑 和载体 的新 公共 领 域 。 信息 技术 手段 成 为公 民表 达 与参 政议政 的重要 途径 。 导 干部加 强对 互联 网舆 领
代 的要 求 。 新媒 体 的管理 涉及 宣传 、 电 、 广 通信 、 安 、 公
安全等 多个部 门。建立 多 部 门沟通 协 调机 制 . 在一 定
程 度 上 能够 避 免责 任 不 明 、 率不 高 、 效 推诿 扯 皮 等 现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一、应对媒体应遵循的四个原则1、遵循真实、坦诚的原则。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采访,一定要坦诚相待,以事实为依据,客观真实地传递信息,这也是树立领导干部良好媒体形象的公信基础。
领导干部如果对记者问及的情况不甚了解,或者没有把握,就宁可少说或者不说,绝不可以说假话,不可以胡编滥造。
面对问题的实质,在把握政策的前提下,一定要坦诚对待,不回避,不隐瞒。
对媒体的任何隐瞒和欺骗,一旦被媒体识破,经媒体曝光,都将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
2、遵循前后一致的原则。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发表言论,必须前后一致。
发表对特定事件的看法时,首先要对该事件有完整的了解,经过成熟的思考,作出准确的定性,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无论是对所陈述的特定事件的内容,还是对事件所发表的看法、所持的态度,都要前后一致,切不可自相矛盾,否则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也会严重损害领导干部个人的媒体形象。
3、遵循主动的原则。
领导干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最好事先有所准备,要占据与媒体交往的主动权,绝不能被媒体牵着鼻子走。
接受采访之前,最好能提前了解来访媒体和记者的基本情况,掌握来访记者对新闻事件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
对于新闻事件的敏感问题和个别记者可能提到的尖锐问题,也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想好应对的办法。
4、遵循“度”的原则。
一要掌握说话的“度”。
一分事实说一分话。
对于突发的事件,如果还没有弄清楚事件的性质和真相,就只能描述性地介绍事件现场的客观情况,绝不可以随意评价或妄加猜测。
二是把握职责的“度”。
对于自己分管职责以外或者业务范围之外的事件,要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不宜轻易发表看法。
三是掌握时间和内容的“度”。
对于某些敏感事件,什么时候可以说,什么时候不可以说;什么内容可以讲,什么内容不可以讲,都应该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大局的需要认真思考,掌握合适的“度”。
四是把握与媒体距离上的“度”。
作为领导干部,和新闻媒体相处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不能走得太近,也不能过于疏远。
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领 导 干 部 不 善于 与媒 体 打 交 道
的种 种表现
有 学 者 认 为 , 些 领 导 干 部 对 新 闻媒 一 体 还 抱 着 “ 而 远 之 ” 态度 , 愿 意 和 新 敬 的 不 闻媒 体 打 交道 ,对 新 闻 媒 体 唯 恐 避 之 不 及 。 有 的 对 新 闻 媒 体 采 取 敷 衍 应 付 的 办 法 , 虚 实 实 、 真 假 假 , 提供 第 一 手 的 虚 真 不
总 是 三缄 其 口。
报道里 , 导致出丑。六是新 闻礼仪欠缺 。 面
对 媒 体 人 员 拍 摄 时 , 的领 导 干 部 缺 少 配 有 合 意 识 , 其 在 身体 语 言 上 暴 露 出 不 佳 的 使
公众形象。
如发现有记者在其辖 区内“ 活动” 要严密 ,
监 视 并 在 第 - B- 告 上 级 主 管 部 门 , 1间报 , 出 了 问 题 不 是 积 极 应 对 , 是 力 图 把 盖 子 捂 而
这 、 明令 禁 止 ” “ 、 无 躲媒体 。一旦 出 了“ 负面情况 ”某 些领导 用 “ 个 不 报 那 个 不 报 ” “ , 干部 怕说 错话 给 自 己带 来 麻 烦 , 是 不 敢 于
正面接触 记者 , 避记 者的采访 , 现 了 回 出
唱好 主 旋 律 。 有 学 者认 为 , 些 领 导 干 部 之 所 以消 一
领 导 的 事 , 职 , ̄-的 事 , 们 不 必 也 是 M f d I u j 他
不便参与。二是坚持 “ 多干少说 ” 的传统 ,
认 为 只 要 完 成 好 任 务 就 行 , 此 一 再 放 弃 因 “ 出镜 ” 的机 会 。三 是 认 为 要 做 到 不 泄 密 、
不 出 事 , 是 少 说 为 佳 , 此 面 对 记 者 时 还 因
政府官员如何应对新闻媒体
政府官员应怎样应对新闻媒体关于媒体与政府关系的探讨,有的是从媒体的角度出发观察分析公共行政,有的置身于行政、媒体之外做一个客观观察,虽然有一些涉及政府运用媒体、驾驭媒体的内容,但从政府作为行政主体的角度去探讨如何更好地应对媒体,至今还不多见。
本文试图从这个视角来分析新时期行政主体应该如何应对和发挥好媒体的作用。
一、政府官员的媒体困境大家知道,媒介及讯息正在日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已成为多数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人们“身体的延伸”。
以美国为例,水门事件让尼克松总统下台,拉链门事件让克林顿总统遭到弹劾,白宫与其他各级政府既注重借助媒体的威力宣扬政绩,又时时注意防止媒体泄漏有损他们形象和威信的“机密”。
在今天的中国,媒体也越来越介入到现实的政治生活之中。
很多政府官员可以说是和媒体“形影不离”。
到了办公室,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看报纸;进了家门,不管早晚,都会看一眼报纸,扫一眼电视新闻,大到国际时局,小到街巷市容。
政府官员通过媒体来学习时政、解读形势、了解动态,还通过它来发布新闻、动员社会,进行公共管理。
然而随着媒体重要作用的发挥及其权力的扩张,媒体开始让政府官员对它“爱恨交加”。
说“爱”它,因为工作需要它,离不开它;说“恨”它,因为媒体越来越“不听话”,经常让官员“出丑”、“难堪”,让人避之唯恐不及。
媒体是把双刃剑,它可以宣传工作的业绩和“亮点”,也可以暴露工作的不足和“软肋”;它既能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也会忙中添乱、雪上加霜。
可以说很少有什么东西能像媒体这样让政府官员感到复杂和棘手。
一个在中国官场广为流传的俗话,“防火防盗防小报”,生动地揭示了这个独特的社会现象。
一方面,媒体责任意识的缺失,是导致这类现象的原因。
不负责任的新闻传播,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的倾向:小报小刊的“去喉舌化”、地方干部被“妖魔化”、媒体情绪的“民粹化”、对改革成果的“虚无化”。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在进行公共管理时对媒体采取的不恰当的方式,构成问题的另一个方面。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一、应对媒体应遵循的四个原则1、遵循真实、坦诚的原则。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采访,一定要坦诚相待,以事实为依据,客观真实地传递信息,这也是树立领导干部良好媒体形象的公信基础。
领导干部如果对记者问及的情况不甚了解,或者没有把握,就宁可少说或者不说,绝不可以说假话,不可以胡编滥造。
面对问题的实质,在把握政策的前提下,一定要坦诚对待,不回避,不隐瞒。
对媒体的任何隐瞒和欺骗,一旦被媒体识破,经媒体曝光,都将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
2、遵循前后一致的原则。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发表言论,必须前后一致。
发表对特定事件的看法时,首先要对该事件有完整的了解,经过成熟的思考,作出准确的定性,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无论是对所陈述的特定事件的内容,还是对事件所发表的看法、所持的态度,都要前后一致,切不可自相矛盾,否则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也会严重损害领导干部个人的媒体形象。
3、遵循主动的原则。
领导干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最好事先有所准备,要占据与媒体交往的主动权,绝不能被媒体牵着鼻子走。
接受采访之前,最好能提前了解来访媒体和记者的基本情况,掌握来访记者对新闻事件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
对于新闻事件的敏感问题和个别记者可能提到的尖锐问题,也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想好应对的办法。
4、遵循“度”的原则。
一要掌握说话的“度”。
一分事实说一分话。
对于突发的事件,如果还没有弄清楚事件的性质和真相,就只能描述性地介绍事件现场的客观情况,绝不可以随意评价或妄加猜测。
二是把握职责的“度”。
对于自己分管职责以外或者业务范围之外的事件,要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不宜轻易发表看法。
三是掌握时间和内容的“度”。
对于某些敏感事件,什么时候可以说,什么时候不可以说;什么内容可以讲,什么内容不可以讲,都应该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大局的需要认真思考,掌握合适的“度”。
四是把握与媒体距离上的“度”。
作为领导干部,和新闻媒体相处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不能走得太近,也不能过于疏远。
领导干部如何应对媒体
领导干部如何应对媒体随着改革和发展的进一步深入,要求政府工作更加透明、公开,使人们更容易地获得各种政务信息。
如何应对媒体、如何引导舆论,已经成为领导干部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挑战,也是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中,媒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古人曾有一句话,一言可兴邦,一言也可以丧邦。
大众传媒未必能做到这一点,但实际它的作用确实不可小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民主意识的提高,媒体已经形成了一种公共力量。
作为领导干部,应该从与媒体的相处中,学习一种开放的心态,学会理性的、艺术地对待媒体。
这样不但能够促进党和政府工作的开展,也能树立起亲民、透明、开明的政府形象。
一、应对媒体的基本原则1.1〓尊重媒体,要用坦诚的态度去应对媒体。
其一是对媒体要有正确的认识和良好的心态。
无论国内国外、高层低层,都免不了要碰到媒体的场合,回避和抵触解决不了问题,关注负面事件是人的本性,追逐负面新闻是媒体的本性,无论哪里都一样,连国家领导人都会经常碰到和媒体较量的场合。
对于媒体的采访要求和询问问题时,要作出快速响应,一方面,给予积极回应,安排采访,了解核实情况,予以答复。
另一方面,如果不能接受采访或没有明确口径予以答复,也要及时告知媒体,这样也是一种回应。
其二是要诚信、负责,不要耍弄、迎合媒体。
领导干部的诚信代表和展示政府或组织的形象和信誉,其言行代表政府,不要以打发记者“纠缠”的态度来对待媒体、耍弄媒体。
应对媒体要诚信公开,不说谎,不猜测,不推测,不发表个人观点。
尤其是面对突发事件、危机事件和来采访负面影响的记者。
面对突发事件、危机事件,最关键的是如何处理。
同时如何通过舆论来获得公众的支持和帮助非常重要,它可以检验政府的应急能力。
处理的好,就可以在公众中树立高效、勤政的政府形象,更能够寻找新的空间,创造新的活力。
1.2〓前后一致,信息清晰。
回答媒体采访,要认真准备回复口径,不要轻易和草率表态。
口径要前后一致,简练清晰,表明立场、态度,重点要突出,条理要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