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名解

合集下载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是指生物机体的机能,即整个生物及其各个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意思,包括体温、睡眠、内分泌、情绪反应、生殖、新陈代谢等。

1.体温:人体内部的温度称体温;保持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2.睡眠:人及动物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意识的自然的、通常为有规律的暂时中止、在此期间体力得到恢复。

3.内分泌:就是人体各种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与神经系统一起调节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的统称。

4.情绪反应: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

5.生殖: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的这种功能,也叫生殖功能。

6.新陈代谢:指生物体经常不断地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束缚水:被植物细胞的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吸附不能自由移动的水分。

自由水:不被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吸引或吸引力很小,可以自由移动的水分。

水势:指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力下一个系统中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差。

用ψw表示。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渗透势:由于溶质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或称溶质势。

(为负值)压力势: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引起细胞水势增加的值。

(一般为正值)衬质势: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的束缚(吸引)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

(为负值)吸胀作用:细胞因吸胀力的存在而吸收水分的作用。

吐水:从未受伤叶片边缘或尖端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即吐水。

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伤口溢出液滴的现象即伤流。

蒸腾作用: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方式从植物的表面向外界散失的过程。

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散失的水量称为蒸腾速率,又称蒸腾强度。

蒸腾效率:植物每消耗1kg水所生产干物质的克数,或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干物质的累积量与同期所消耗的水量之比,称蒸腾比率。

蒸腾系数:植物制造1g 干物质所消耗的水量(g)(或称需水量)。

一般植物的蒸腾系数为125~1000。

蒸腾拉力:是由于叶片的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而形成的向上拉伸力量。

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而使液流由根部上升的压力。

(一般为-0.1MPa 左右)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第二章溶液培养法:又称水培法,即在含有矿质元素的营养液中培养植物的方法。

砂基培养法:简称砂培法,即将洗净的石英砂、珍珠岩或蛭石作为支持物或介质加入营养液中来栽培植物的方法。

协助扩散:又称易化扩散,小分子物质借助于膜转运蛋白顺化学势梯度的跨膜转运过程,速度快。

单盐毒害:植物培养在单盐溶液中所引起的毒害现象。

离子拮抗:又称离子对抗,在单盐溶液中若加入少量含其他金属离子的盐类,单盐毒害现象就会减弱或消除。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2.极化:细胞静息时的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分极状态。

3.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4.阈电位:能触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5.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损伤后,血液从小血管内流出引起出血,数分钟后自行停止的现象。

6.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胶冻状态的过程。

7.血型:血细胞上存在的特异抗原类型,是人类血液的主要特征之一。

8.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9.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10.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A)与每分钟肺血流量(Q)之间的比值(VA/Q)。

11.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12.视野: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13.应激反应:当机体受到各种伤害性刺激时,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浓度急剧升高,产生一系列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

14.应急反应:当机体遭遇紧急情况,受到伤害性刺激时,机体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的E和NE急剧增加产生的一种全身性反应。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局部电位:阙下刺激只能使膜产生电紧张点位,并通过激活少量Na+通道,少量Na+内流使受到刺激的局部产生一个较小的膜去极化反应(电位波动)。
终板电位(EEP):当冲动传至运动神经末梢后,使神经肌接头前膜释放ACh,并与后膜受体结合,使膜对K+通透性增加,终板膜去极化,这一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悬浮稳定性:将具有抗凝血的血沉管垂直静置,尽管红细胞的比重大于血浆,但正常时红细胞下沉缓慢,表明红细胞能相对稳定的悬浮于血浆中,红细胞的这一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叠连:红细胞彼此以凹面相贴,重叠在一起的现象。
溶血:红细胞破裂后,血红蛋白溶解于血浆中的现象。
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的沉降率。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血沉为0--15mm/h,女性为0--20mm/h
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食道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反射性的引起胃头区肌肉的舒张称为胃容受性舒张。
胃的排空:胃内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胃的排空:水>糖>蛋白质>脂肪)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约需4-6小时。
移行性复合运动(MMC):非消化期(消化期间)的胃运动呈现以间歇性强力收缩,伴有较长的静息期为特征的周期性活动,称为消化间期的移行性复合运动(MMC)。
肺活量:是指在尽力吸气后,丛飞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相当于潮气量,补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可反映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为肺功能测定的常用指标,男3500ml/女2500ml
用力呼气量(时间肺活量):一次最大吸气后在尽力尽快呼气时,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是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学(Physiology):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及其各组织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内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稳态:也称自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体液调节: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反射: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他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单纯扩散:是一种简单的穿越质膜的物理扩散,没有生物学转运机制参与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离子泵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而进行的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静息电位(RP):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动作电位(AP):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成为动作电位阈电位:指足够的强度使膜去极化到膜电位的一个临界值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称为去极化绝对不应期:在兴奋发生的当时以及兴奋后最初的一段时间内,无论施加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这段时间就称为绝对不应期兴奋-收缩耦联: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前负荷: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后负荷: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果刺激频率相对较低,总和过程发生于前一次收缩过程的舒张期,将出现不完全性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如果提高刺激频率,使总和过程发生在前一次收缩过程的收缩期,就会出现完全性强直收缩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红细胞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内源性凝血途径: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因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接触而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由来自于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称为外源性凝血途径消化: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吸收:食物的成分或其消化后的产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的前部肌肉舒张,称为容受性舒张胃排空:食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能量,称为该种食物的氧热价基础代谢率:指基础状态下,即清晨、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前夜睡眠良好,测定时无精神紧张;测定前至少禁食12小时;室温保持在20~25°C;这种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肾小球的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的滤过率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细胞生物学相关术语- 细胞膜:细胞外部与细胞内部环境之间交界面的薄膜结构。

主要由磷脂、蛋白质和糖类组成。

- 质膜:包裹着细胞质的厚膜结构,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骨架构成。

- 过氧化氢酶:一种酶类分子,用于分解细胞中的过氧化氢化学物,维护细胞内化学平衡。

- 酸碱平衡:细胞内外液体的酸度或碱度的平衡状态,主要由细胞内部的缓冲体系维持。

- 单位膜蛋白:一个由一层磷脂和嵌入在磷脂层中的蛋白质构成的薄膜结构,负责细胞内外物质的转运。

2.肌肉骨骼相关术语- 肌动蛋白:肌肉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主要参与肌肉的收缩和松弛。

- 肌肉萎缩:肌肉组织的退化和萎缩现象,导致肌肉功能下降。

- 肌肉纤维:肌肉组织内的一种细胞结构,是肌肉组织的构成单位。

- 骨质疏松:一种骨骼疾病,由于骨骼矿物质的流失,使得骨骼强度降低。

- 阳离子:指具有正电荷的离子,常见的阳离子例如钠离子、钾离子等。

- 跑步机:一种健身器材,可进行室内跑步训练,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和减脂。

3.消化系统相关术语- 胃酸:一种胃液成分,含有极高浓度的盐酸,主要负责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

- 胰腺:一种位于胃后方的消化器官,主要分泌胰岛素和胰酶两种物质,协助消化和维持血糖平衡。

- 满足感:一种生理体验,表示尝食后产生的饱腹感受和满足感受。

- 膳食纤维:一种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的多糖,在肠道内无法被消化,可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

- 空腹血糖:指进食八小时后测量的血糖值,可以反映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水平。

4.呼吸系统相关术语- 肺泡:肺部的一个微小单位,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主要场所。

- 气体交换:指在肺泡内,将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生理过程。

- 肺功能试验:一种用于评估肺部功能的方法,可测量肺容量和呼吸道阻力等指标。

- 咯血:一种肺部疾病所致的症状,指咳嗽时咳出带有血液的痰。

-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指呼气时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分压值,可反应呼吸功能和肺功能状态。

生理名解

生理名解

第一章稳态(homeostasis): 指内环境中各种理化因素,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体液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的状态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活动,最终使受控的部分的活动期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第二章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脂溶性和少数小分子水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主动转运是消耗能量的,物质逆着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被动转运(positive transport):被动转运本身不需要消耗能量,是物质顺着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非溶质性物质在膜蛋白质的协助下,由末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方式经通道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via ion channel):某些离子经通道介导顺浓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流动。

经载体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via carrier):水溶性小分子物质经载体介导顺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离子泵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不直接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而是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差进行的主动转运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静息时存在于质膜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动作电位(active potential):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阈值(threshold):能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局部电位(local potential):给予稍大的去极化刺激时,可引起部分钠通道激活和内向离子电流,使膜在电紧张电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极化,但此时膜的去极化可增加K+的外向驱动力,且外向K+电流大于内向Na+内流,遂使膜电位又复极到静息电位水平,如此形成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局部电位可兴奋性细胞(excitable cell):受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神经,腺细胞,肌)兴奋性(excitability):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 contraction coupling):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前负荷(preload):肌肉在收缩时所承受的负荷后负荷(afterload):肌肉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肌肉收缩能力(contractility):指与负荷无关的决定肌肉收缩效能的肌肉本身的内在特性第三章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血清(serum)为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血清与血浆的区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指血液由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第四章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出的血液量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心指数(cardiac index):以单位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动脉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管壁的压强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在收缩中期动脉血压的最高值舒张压(pulse pressure):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脉搏压(pulse pressure):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中心静脉压(peripheral venous pressure):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EFP):促进液体滤过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差第五章呼吸(respiratory):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外呼吸(external respiration):肺毛细血管血液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 ):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换气(gas exchange in lungs):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内呼吸(internal respiration): 组织毛细血管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呼气运动(respiratory movement):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肺容积(pulmonary volume):肺内气体的容积潮气量( TV ; tidal volume ):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补吸气量( IRV ;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补呼气量( ERV;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 ):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余气量( RV ;residual volume):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不能再呼出的气量肺容量(pulmonary capacity):肺容积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联合气体量,肺容量包括深呼气量,功能余气量,肺活量和肺总量功能余气量( FRC;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 ):平静呼吸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 ;IC):从平静呼气末到最大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气体量肺活量( VC ;vital capacity): 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 TLC):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Hb氧容量(oxygen capacity):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Hb氧含量(oxygen content of Hb):Hb实际结合的O2量Hb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of Hb):Hb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化学感受器(chemoreceptor)是指其适宜刺激化学物质的感受器第六章消化(digestion)指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物质的过程吸收(absorption) 食物经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经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慢波(slow wave):消化道平滑肌在静息膜电位基础上,可自发地周期性地产生去极化和复极化,形成缓慢的节律性电位波动,由于其频率慢,故称慢波(基本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 ,BER)胃肠激素(胃肠肽)(gastrointestinal hormone(peptide)):由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激素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 :食糜由胃进入十二脂肠的过程第七章食物的热价(thermal equivalent):1g某种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O2 所产生的热量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 RQ):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2量与吸入的O2量的比值非蛋白呼吸商(NON-protein respiratory quotient NPRQ):由糖和脂肪氧化时产生的CO2量和消耗的O2量的比值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sm rate BMR):指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体温(body temperature):指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第八章肾血流量(renal blood flow,RBF):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of renal blood flow):安静情况下,当肾动脉灌注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80-180mmHg)变动时,肾血流量能保持相对稳定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滤过分数(filtration traction FF):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流量的比值有效率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EFR)肾糖阈(renal threshold for glucose):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血浆葡萄糖浓度渗透性利尿(osmotic diuresis):小血管溶质浓度升高-小管液渗透压升高-水冲吸收减少,尿量增多球管平衡(glomerulorubular balance):近端小管对溶质和水的重吸收可随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而改变水利尿(water diuresis):饮用大量的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定比重吸收(constant fraction reabsorption):近端小管中Na+和水的重吸收率总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5%第九章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刺激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换能作用(transducer function):把作用于感受器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编码功能(coding):感受器在把外界刺激转换为神经动作电位时,不仅发生了能力的转换,而且刺激所包含的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起到了信息的传递作用适应(adaptation):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一个感受器时,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频率会逐渐降低,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远点(far point):人眼不做任何调节时所能看清的物体的最远距离近点(near point):晶状体的最大调节能力可用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来表示,这个距离称为近点视敏度(visual acuity):眼对物体细小结构的分辨能力暗适应(dark adaptation)从亮处突然进入暗处,最初看不清东西,经过一段时间,视觉敏感度才逐渐的增高,能逐渐看见在暗处的物体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从暗处突然进入明处,最初感到很耀眼,也不能看清物体,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视觉视野(visual field):用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第十章突触后抑制(postsynaptic inhibition):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IPSP而引起突触前抑制(presynaptic inhibition)通过轴突-轴突突触的活动使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减少所引起的抑制牵涉痛(reffered pain):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运动单位(motor unit):由一个α运动神经元或脑运动神经元与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指骨骼肌受外力的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腱反射(tendon reflex):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射肌紧张(muscle tonus):指缓慢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射允许作用(persimissiveness/permissive action):某激素对特定器官、组织或细胞没有直接作用,但它的存在却是另外一种激素发挥生物效应的必要基础碘阻滞效应(Wolff Chaikoff effect):过碘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的效应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伤害刺激引起的非特异性适应反应第十一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由胎盘绒毛组织的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

生理学 名词解释

生理学 名词解释

1、(内环境)稳态: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表现为膜内较膜外负,呈极化状态。

3、极化:细胞在安静时膜外呈正电位,膜内成负电位的状态。

4、阈电位:细胞去极化达到刚刚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跨膜电位数值,称阈电位。

5、微终板电位:由一个突触囊泡中的Ach分子作用于终板膜引起的电位变化,称为微终板电位。

6、横桥周期: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扭动、复位的过程称为横桥周期。

7、第二信使:是指激素、递质、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第一信使)作用于细胞膜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较重要的第二信使有cAMP、IP3、DG、cGMP和Ca2+等。

8、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细胞比容为40%~50%,成年女性为37%~48%。

9、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维持正常形态和体积的溶液称为等张溶液,其实质是由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溶质所构成的等渗溶液。

10、造血微环境:指造血干细胞定居、存活、增殖、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造血器官中的基质细胞、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和各种造血调节因子。

11、红细胞沉降率:将抗凝处理后的血液放入有刻度的试管中垂直静置,观察第一小时末红细胞下沉的距离,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

用于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大小。

12、血小板聚集: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互相粘着。

13、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

14、血型:是指存在于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15、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一次心搏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16、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正常55%~65%.17、心指数:以单位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18、心室功能曲线:反映心室舒张末期压力与心室搏出量或搏功之间关系的曲线。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存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生理学: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稳态: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条件反射:指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形成的高级的反射活动。

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特殊的化学物质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

自身调节: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主动转运:是指物质依靠细胞膜上的泵蛋白,逆浓度梯度或逆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释放的能量。

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物质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进行的跨膜转运过程。

动作电位:兴奋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受有效刺激后产生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静息电位:细胞安静时即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易化扩散: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在膜蛋白质的帮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一侧移向低浓度一侧。

阈强度:在刺激的持续时间及刺激强度对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时,刚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阈值)。

兴奋性:指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血细胞比容:指血细胞(主要是红细胞)占血液的容积百分比。

微循环: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射血分数为55%~65%正常起搏点:是指窦房结。

它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的正常部位。

每搏输出量:指一侧心室一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血压:血管内的血液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强,称为血压。

迂回通路: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微静脉的通路,称为迂回通路。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生理学第一章1、反射(reflex):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P5)《2、homeostasis:是指动态平衡,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但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P4)《3、internal environment :是内环境,生理学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4、生物节律:生物体内各种功能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各种变化能按一定时间规律周而复始的出现叫做节律,性变化,而变化的节律叫做生物节律。

《5、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周期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P7)《6、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过特性。

(百度百科)第二章1、易化扩散:又协助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物质,如氨基酸、糖、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着浓度梯度或顺着电化学浓度梯度,不消耗A 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

《2、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成为细胞的兴奋性。

(P34)《3、前负荷: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前负荷决定了肌肉收缩前的长度。

(P41)《4、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是指生物体内在载体介导下消耗能量,将某些物质逆浓度梯度或逆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的一种运输方式称为主动转运。

(13)《5、阈电位(threshold membrane potential):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刺激必须是使膜发生去极化的刺激,而且还要有足够的强度是膜去极化到膜电位的一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P33)《6、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P22)《7、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可兴奋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生理名解完整版

生理名解完整版

生理名解内环境: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

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稳态:也称自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等)的相对恒定状态。

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发展。

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发展。

单纯扩散:是指物质从质膜的高浓度一侧通过脂质分子间隙向低浓度一侧进行的跨膜扩散。

易化扩散: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跨膜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的过程。

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

超极化: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

静息电位:安静情况下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且相对平稳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在适当刺激后,膜电位在原有静息电位基础上,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全”或“无”现象:当刺激未达到一定强度,动作电位就不会产生,当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时,所给的刺激必须达到产生的动作电位,其幅度便达到该细胞动作电位的最大值,不会随刺激的强度的继续增强而增大。

阈电位:触发可兴奋细胞产生AP的临界膜电位。

兴奋——收缩耦联:将横纹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电兴奋过程与肌丝滑行的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或过程。

等长收缩:表现为肌肉收缩时的长度保持不变而只有张力的增加。

等张收缩:表现为肌肉收缩时张力保持不变而只发生肌肉收缩。

前负荷:指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

血浆胶体渗透压:正常值约为1.5mOsm/L,主要由血浆蛋白构成,其中白蛋白含量多、分子量相对较小,是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血沉: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

生理名解

生理名解

内环境:机体或生物体内的细胞外液部分,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等。

其特点是保持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

稳态:指内环境中各种理化特性在狭小范围内变动的状态,它的特点是其中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即成动态平衡,同时也包括整个机体内各种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

稳态是保证正常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

正反馈: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一致,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其作用是使某一生理功能逐步加强直至完成。

正反馈特点为:不可逆和不断增强的过程。

负反馈: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起纠正控制信息的作用。

其作用是使某一生理功能活动达到稳定状态,负反馈有较大的波动性和滞后性等缺陷。

阈值:能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所需要的最小刺激,称为阈刺激,其强度称为阈强度,简称为阈值。

它是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其大小与兴奋性高低呈反比关系。

阈电位:在刺激的作用下,静息电位从最大值降低到将能引起扩布性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的临界值,此电位值时膜上Na+通道大量开放和Na+快速内流。

兴奋性:一切活细胞、组织或机体、生物体在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有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征。

其中环境变化称为刺激,反应的形式可表现为兴奋和抑制俩种。

自律性:不受神经与体液调节,细胞自觉活动,如心肌细胞和肠胃细胞。

兴奋-收缩藕联:肌细胞膜电位动作电位的兴奋过程似Ca2+为中间媒介物转变成肌丝滑行的过程。

包括:1,动作电位沿横管膜传向肌细胞的深部;2三联体处的信息传递;3肌质网对Ca2+的贮存、释放和再聚集三个过程。

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借助于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帮助,在浓度差的作用下,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的过程。

有以载体和通道为中介俩种。

终极电位:神经与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时,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的末梢引起前膜的释放乙酰胆碱,该递质通过间隙与肌肉终极板膜的胆碱受体结合后,使之产生的一种仅限于终极板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它通常可使与之临近的肌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而产生扩布性的动作电位。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稳态在一定范围内,经过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维持不断变化的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

2调节:是指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体内活动的适应性调整,使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生理过程。

3兴奋性: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细胞、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成为兴奋性。

4反应:在不同的环境或运动条件的刺激下,细胞或机体的内部代谢和外部表现所发生的暂时性、应答性功能变化。

5适应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可使机体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发生适应性改变。

6反馈在机体内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时,被代谢的器官向调节系统发送变化的信息,而调节系统又可以通过回路对器官的功能状态施加影响,改变其调节的强度,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

前馈在调控系统中,干扰信息可以直接通过变控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引起输出效应发生变化预测干扰、防止干扰,具有前瞻性的调节特点成为前馈。

7新陈代谢(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8ATP稳态机体在能量转化过程中维持其atp恒定含量的现象称为atp稳态。

9磷酸原供能系统对于各种生命活动而言,正常条件下组织细胞仅能维持较低浓度的高能化合物,这些高能化合物多数以cp的形式存在。

Cp释放的能量并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直接利用,必须先转换给atp。

Adp+cp磷酸激酶—atp+c这种能量瞬时供应系统称为磷酸原功能系统或atp-cp功能系统。

10糖酵解功能系统在三大营养物质中,只有糖能够在相对缺少氧的条件下(不完全氧化)合成atp,这过程中葡萄糖不完全分解为乳酸,称为糖酵解。

11有氧氧化系统三大营养物质都可参与有氧氧化,而有氧氧化则是绝大多数细胞主要的能量获取方式。

即使是肌肉通过糖酵解生成的乳酸,最终仍需在有氧氧化中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12消化是指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13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舒缩运动,将食物磨碎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搅拌混合,并将食物不断向消化道远端推送的过程。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一)诸论1.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2.兴奋:细胞功能变化由弱变强的过程称为兴奋。

3.抑制:细胞功能变化由强变弱的过程称为抑制。

4.阈值:是指使细胞膜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总和。

5.阈刺激:能使组织细胞发生变化的最小刺激称为阈刺激。

6.内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7.反应:活组织接受刺激后发生的功能改变。

8.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9.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中最主要的一种调节方式。

10.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方式。

11.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12.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体系的介入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13.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目有限、方式较固定及较低级的反射活动。

14.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进修和训练而构成的反射,数目无限,是一种初级的反射活动。

15.反应:由受控局部收回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局部的活动。

16.正反应:受控局部收回的反应信息,促进加强控制局部的活动,末了使受控局部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不异的方向改动,称为正反应。

17.负反应:受控局部收回的反应信息,调整控制局部的活动,最终使受控局部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动。

称为负反应。

(二)细胞基本功能1.通道:是一类贯穿脂质双层,中央带有亲水性孔道的膜蛋白。

2.载体:是介导小分子物质转运的另一类膜蛋白,它具有特异性。

3.跨膜电位:当膜上的的离子通道开放而引起带电离子跨膜流动时,从而在膜两侧形成电位,称为跨膜电位。

4.静息电位: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5.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刺激,可触发其发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举措电位。

生理学名词解释2023

生理学名词解释2023

1.内分泌(exndocrine):腺细胞将其产生的物质(即激素)直接分泌到血液或者细胞外液等体液中,并以它们为媒介对靶细胞产生调节效应的一种分泌形式。

2.激素(hormone):由内分泌腺或器官组织的内分泌细胞所合成和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它们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递送调节信息。

3.允许作用(permissive action):某种激素本身不影响组织器官的某些功能,但它的存在却使另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增强,这种支持性的作用称为允许作用。

4.下丘脑调节肽(hypothalamic regulatory peptide,HRP):已经明确结构的下丘脑调节激素大多为多肽类激素,因此称为下丘脑调节肽,包括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5.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直接接触并赖以生存的环境。

6.稳态(homeostasis):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7.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来自受控部分的输出信息反馈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与其原先活动的相反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8.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来自受控部分的输出信息反馈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与其原先活动的相同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9.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指物质从质膜的高浓度一侧通过脂质分子间隙向低浓度一侧进行的跨膜扩散。

10.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指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在跨膜蛋白帮助下,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

11.原发继发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转运的过程。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 生理学:研究机体的生命现象和生理机制的科学。

2. 器官:具有特定功能的身体结构,由多个组织组成。

3. 组织:由一组特定类型的细胞及其外间质组成的结构。

4. 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5. 细胞膜:包围细胞的薄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6. 细胞器:细胞内的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7. 细胞核:细胞中包含DNA的结构,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8. 细胞分裂:细胞繁殖的过程,产生两个具有相同遗传物质的细胞。

9. 细胞呼吸:将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能量的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10. 全身循环:心脏泵送氧血到全身各部位,然后回流到心脏的过程。

11. 呼吸:人类摄取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

12. 循环系统: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的系统。

13. 骨骼系统:由骨骼组成的体内支架,提供支撑和保护。

14. 消化系统:摄取、分解和吸收食物,将其转化为能量和营养的系统。

15. 泌尿系统:产生、存储和排泄尿液的系统。

16. 神经系统:接受、传递和处理信息的系统。

17.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机体内部平衡的系统。

18. 免疫系统:保护机体免受疾病和外界入侵的系统。

19. 睡眠:周期性的安静休息状态。

20. 饮食:摄取食物来提供能量和营养。

21. 新陈代谢:机体内发生化学变化的总体过程。

22. 平衡:正常状态下各种因素之间的和谐状态。

23. 体温调节:维持机体温度在一定范围内的过程。

24.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液体,运输氧气和养分。

25. 血压: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

26. 氧气:呼吸过程中摄取的气体,用于产生能量。

27. 二氧化碳:呼吸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28. 铁:血液中的重要矿物质,参与氧气的运输。

29. 水:生物体内的主要成分,维持生命活动的平衡。

30. 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31. DNA: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

32. 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信息传递作用的分子。

生理名解

生理名解

1.牵张反射:受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张而伸长,能产生反射效应,引起受牵拉的同一骨骼肌收缩。

2.中心静脉压: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CUP)3.心输出量/每分输出量:每侧心室每分钟泵出的血液总量4.肾糖阈:尿液中无葡萄糖最高血糖浓度/尿液中开始出现葡萄糖的最低血糖浓度。

5.胃排空:食物由胃到十二指肠的过程。

6.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化学物质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

7.通气量:平静呼吸,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8.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产生的超滤液量。

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比值。

9.激素: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活性物质,经血液或组织液运输发挥作用。

10.牵涉痛:一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些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

11.脊休克:脊髓与高位中枢突然断离后,断面以下的脊髓失去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

12.收缩压:心缩期动脉血压的最高值。

舒张压:心舒期动脉血压最低值。

脉压=收-舒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各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13.肺活量:大量吸气后用力呼出的气体总量=潮气量+补呼气量+补吸气量。

14.兴奋收缩耦联:把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性收缩连接起来的过程。

15.兴奋性:机体接受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

16.阈值(阈强度):能够引起机体反应的最小刺激。

反应兴奋性高低。

17.反馈:将受控系统的信息回授给控制系统的过程。

18.内环境:细胞外液,细胞直接接触的液体环境。

19.极化:膜两侧存在较稳定的内负外正的电位差。

20.除极化(去极化):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

21.复极化:膜内电位向负值增大的方向变化。

22.动作电位:是静止电位基础上爆发的一次可逆的扩布性电位变化过程。

23.阈电位:能使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引发钠离子大量内流的临界膜电位。

24.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

25.血型:红细胞膜表面特异性抗原类型。

26.主侧:指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 生理学(Physiology):研究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机制的科学领域。

2. 细胞(Cell):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所有生命过程都由细胞完成。

3. 组织(Tissue):由一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组成的结构单位,包括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4. 器官(Organ):由不同组织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单位,如心脏、肺等。

5. 系统(System):由多个器官协同工作而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群,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6. 激素(Hormone):由内分泌腺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特定目标器官或细胞,调节生理功能。

7. 血液(Blood):体液之一,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负责输送氧气、养分和激素,以及维持体温和免疫功能。

8.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由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外周神经系统(神经和神经节)组成的调节和控制机体功能的系统。

9.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口腔、食管、胃、肠等器官组成,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和排除废物。

10.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由鼻腔、喉、气管、肺等器官组成,负责吸入氧气并呼出二氧化碳。

11. 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运输氧气、养分和激素到全身各部位。

12.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负责识别和抵御入侵的病原体,维持身体健康的防御系统。

13. 代谢(Metabolism):生物体内发生的所有化学反应,包括能量转换、分解和合成物质。

14. 遗传(Genetics):研究基因的遗传规律和DNA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领域。

15.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存在于神经元间隙中的一类化学物质,用于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

16. 兴奋(Excitation):由于刺激而导致神经元或肌肉细胞内动作电位生成和传导的过程。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负反馈:大多数情况下,反馈信息能降低控制部分的活动,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跨细胞膜转运的过程。

主动转运:是指细胞膜通过其中的泵蛋白利用生物能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或(和)电位差进行转运的过程。

静息电位:活细胞在安静时,细胞膜内外存在一种内负外正的电位差,称之为静息电位。

阈电位:当刺激使静息电位减小到能使膜上的电压门控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而爆发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数值称阈电位。

内环境: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浸浴的液体环境,故称之为机体的内环境。

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红细胞凝集:若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滴放在玻片上混合,其中的红细胞即凝集成簇,这种现象称为。

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心指数:是分析比较不同心脏功能时常用的指标。

血压: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

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称潮气量。

基础代谢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体温: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超滤液的量。

肾糖阈: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血浆中葡萄糖浓度超过180mg∕100ml时,有一部分肾单位的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已达到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水利尿:由于大量饮清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减少而引起尿量明显增多的现象。

内脏痛:一类发生在内脏器官的疼痛。

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1.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动作电位几个常用的术语:极化,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超极化。

3.阈强度用来衡量组织兴奋性。

4.兴奋性的变化规律: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恢复正常5.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成分分别是:NaCI;清蛋白。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及其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稳态: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反射: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成分组成体液调节: 机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体液途径影响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旁分泌调节: 体内某些组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由组织液扩散作用于邻近细胞,调节这些细胞的功能活动,称为局部性的体液调节或旁分泌调节神经调节: 下丘脑的一些神经细胞具有合成激素的功能,神经激素由轴突末梢释放入血,调节其靶细胞的活动自身调节: 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反馈: 由控制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负反馈: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反馈调节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和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发生改变正反馈: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若反馈调节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前馈: 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未到达之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2.液态镶嵌模型: 液态镶嵌模型是关于膜的分子结构的假说,基本内容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许多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单纯扩散: 脂溶性的和少数分子很小的水溶性的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经载体易化扩散: 经载体易化扩散指水溶性小分子物质经载体介导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被动跨膜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指离子泵利用分解ATP 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

继发性主动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指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 的分解,而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而进行的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配体: 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活性物质化学门控通道: 指受膜外或膜内化学物质调控的离子通道,也称配体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 受膜电位调控的离子通道机械门控通道: 受机械刺激调控的离子通道电紧张电位: 由膜的被动电学特性决定其空间分布的膜电位静息电位: 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极化: 平稳的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去极化: 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的过程或状态称为去极化或除极化超极化: 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的过程或状态称为超极化复极化: 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电化学驱动力: 当某种离子跨膜扩散时,它受到来自浓度差和电位差的双重驱动力,两个驱动力的代数和称为电化学驱动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

稳态(homeostasis):也称自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前馈(feed-forward):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成为前馈。

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在一段膜上能够诱发去极化和Na通道开放之间出现再生性循环的膜内去极化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这是用膜本身去极化的临界值来描述动作电位产生条件的一个重要概念。

出胞(exocytosis):指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

入胞(endocytosis):指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体(如细菌、细胞碎片等)借助于细胞膜形成吞噬泡或吞饮泡的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指激素、递质、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第一信使)作用于细胞膜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

包括:环-磷酸腺苷(cAMP)、三磷酸肌)、二酰甘油(DG)、环-磷酸鸟苷(cGMP)、Ca2+醇(IP3兴奋性(excitability):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细胞的兴奋性。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表现为内负外正。

去极化(depolarization):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去极化。

复极化(repolarization):细胞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称复极化。

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指离子泵直接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指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 的分解,而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而进行的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

阈值(threshold):能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超极化。

超射(overshoot):去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高于零电位的部分称为超射。

极化(polarization):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为负,这种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膜的极化。

前负荷(preload):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

生理性止血(hemostasis):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的形成、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等于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

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血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安静状态下正常成年人约70ml。

心指数(cardiac index):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在安静和空腹的情况下,心指数为3.0~3.5。

心力储备(cardiac reserve):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泵功能储备或心力储备。

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搏出量站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血压(blood pressure):指流动着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

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mean circulatory filling pressure):实验中用电刺激造成心室纤颤使心室暂时停止射血,血流暂停,此时循环系统各处压力相同,此压力数值即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其高低取决于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之间的相对关系。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是指循环系统中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部分,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典型的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部分组成。

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是指肺与外加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肺通气是整个呼吸过程的基础,其动力来源于呼吸运动。

潮气量(tidal volume,TV):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正常成年人平静呼吸时的TV为400~600ml。

补吸气量(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IRV):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正常成年人的IRV为1500~2000ml。

功能余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IC):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等于余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

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它等于(潮气量-和解剖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肺牵张反射(pulmonary stretch reflex):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由迷走神经参与。

(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萎陷反射,前者的生理意义在于加速吸气过程向呼气过程转换,使呼吸频率增加,后者的生理意义在于防止过深的呼气以及肺不张等情况。

/Q):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通气/血流比值(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VA分钟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正常成年人约为0.84,只有适宜的通气/血流比值才能实现适宜的肺换气,可作为肺换气功能的指标。

比顺应性(specific compliance):为了排除肺总量的影响,可测定单位肺容量的顺应性,即比顺应性,用以比较不同肺总量个体的肺弹性阻力。

消化(digestion):指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糖、蛋白质、脂肪等)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absorption):食物经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以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由进食动作(如咀嚼、吞咽)和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紧张。

分节运动(segmental motility):是一种以肠壁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活动。

胆盐的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of bile salt):胆盐随肝胆汁排至小肠后,约有95%在回肠末端被吸收入血,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再合成胆汁,而后又被排入肠内,这个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是指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体温(body temperature):是指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

传导散热(thermal radiation):是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不感蒸发(insensible perspiration):是指体液的水分从皮肤和黏膜(主要是呼吸道黏膜)表面不断渗出而被汽化的形式,这种蒸发形式不被人们察觉,且与汗腺活动无关。

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原尿)量。

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FF):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流量的比值。

球管平衡(glomerulotubular balance):当肾小球滤过率↑,近端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当肾小球滤过率↓,近端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

管-球反馈(tubu-loglomerular feedback,TGF):小管液流量变化而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现象。

渗透性利尿(osmotic diuresis):小管液中溶质含量增多浓度升官,使渗透压增高,使水重吸收减少而尿量、NaCl排出增多的现象。

肾糖阈(renal threshold for glucose):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近端小管的定比重吸收(constant fraction reabsorption):近端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刺激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transducer function):各种感受器在功能上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感觉编码作用(coding):感受器在把外界刺激转换为神经动作电位时,不仅发生而来能量的转换,而且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起到了信息的转移作用,这就是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感受器的适应现象(adaptation):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一个感受器时,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降低,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近点(near point):晶状体的最大调节能力可用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来表示,这个距离称为近点。

近点距眼的距离可作为判断眼的调节能力大小的指标,近点距眼越近,说明晶状体的弹性越好,即眼的调节能力愈强。

远点(far point):通常将人眼不作任何调节时所能看清的物体的最远距离称为远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