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单县希望初级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3.4 世界的聚落》学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 《世界的聚落》教案 (3)

七年级地理上册 《世界的聚落》教案 (3)

《世界的聚落》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

(2)通过读图讨论,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基于探究学习地理的兴趣,逐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生活的世界观。

(2)认识保护传统聚落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保护和珍惜传统聚落的意识,并把这种责任和义务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教学重点1、认识聚落的城乡差异。

2、聚落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聚落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图导图练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比较法、、启发式课前准备课件、课前学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精选城市与乡村对比性景观图片若干张)人类是一种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无穷的智慧下,创造了各式各样的“居住”景观。

有些人居住在城市,有些人居住在乡村。

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从这一系列图片中你看到什么?像图中展示的这些地方,都是我们人类的居住地,我们给它起了名字叫做聚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一)讲述“聚落的形态”:在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再举些例子。

师: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与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

那么,它们有何差别呢?1、让学生分别展示城市、乡村景观图片:引导、启发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讨论生活在城市里有哪些好处?思考:教师可先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况、商店、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对比,说明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别。

七年级地理上册 《世界的聚落》学案1

七年级地理上册 《世界的聚落》学案1

《世界的聚落》学案一、学习目标1.识记聚落的主要形式;知道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能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

3.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二、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学习难点:(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民居与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联系。

三、导学问题(一)自学指导:认真默读课本第51—52页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______。

它的主要形式是______和______。

2.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________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3.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______,其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______。

4.按规模大小,乡村聚落包括规模较小的______和规模较大的______。

5.许多乡村民居都体现了当地的______习俗和______特点。

(二)小组讨论:1.预习《世界的聚落》教材内容试从生产活动、规模大小、建筑形式、环境四方面说一说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

2.城市聚落在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解决措施是什么?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三)说一说:1.你知道哪些世界文化遗产?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四、参考资料乡村聚落的形成:1.聚居是人类的本性和需求乡村聚落的形成首先是人类聚居的本性和需求.居住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在人类早期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人们发现共同生活在一起,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开展互助合作,更好地实现防御、繁衍、获取资源等方面的目的,由此形成聚居.人类聚居的发展是和人类生存进化分不开的,是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并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结果.从穴居野外到筑室成居,人类经历了百万年的漫长过程2.形成的历史条件: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分工是指原始畜牧业、农业先后起源.第一次大分工后,人类社会进入分散的乡村聚落阶段.3.乡村的发展聚居→穴居和逐水草而居→分散的乡村聚落(半固定)→固定的乡村→聚落(定居地)其中,农业生产水平逐渐提高,使乡村聚落由分散、半固定形式,逐渐稳定,规模和范围逐渐扩大。

七年级地理上册3_4世界的聚落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1

七年级地理上册3_4世界的聚落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1

《世界的人种》学案【学习目标】1.会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会分析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聚落的形态1.聚落的分类:聚落分为和。

2.聚落的差异:道路交通房屋建筑生产活动乡村城市3.聚落大多沿河流、或。

4.平原地区,聚落一般呈状。

5.河流、山麓、谷地,聚落一般呈状。

6.连线题东南亚地区四合院北极地区厚墙小窗的房屋黄土高原水城威尼斯高架屋北京四合院西亚地区窑洞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1.世界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古镇、、宫殿、。

2.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你能解释下面两种居民建筑特色形式形成的原因吗?①寒冷地区的居民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比较小,有的窗户还装上双层玻璃。

在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屋顶坡度大②湿热地区的居民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

2.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传统聚落的保护,有不同观点。

你赞成下列哪一种观点?说出你的理由。

①拆旧建新②整旧如新③修旧如旧④建新如旧【达标检测】1.聚落的形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在一些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资源 D.交通2.如图生活在印尼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聚居的高脚屋,长达200米。

这样的生活习惯与何种自然条件或民族习俗有关?()A. 山坡地区,气候干热B. 气候严寒,住木屋C. 气候湿热,人们过着聚居生活,种植水稻D. 热带干旱,人们过着游牧生活3.哪些地理条件有利于聚落形成()A.地形崎岖,资源匮乏 B.土壤肥沃,水源充足C.交通不便,远离水源D.气候恶劣,土壤贫瘠4.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与其所在地搭配正确的是()A.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 B.丽江古城——河南省C.水上城市威尼斯——法国 D.平遥古城——山西省5.读“城市形成发展变化图”,完成以下问题。

2021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导学案(无答案)

2021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导学案(无答案)

2021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导学案(无答案)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学习目标: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4、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能够分析居民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难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居民与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联系。

教学过程:利用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图片导入新课。

预习导航:预习课本P51-P55,完成下列问题。

1、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包括、两种主要形式,一般来说,先有聚落,后有聚落,或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活动的场所。

3、在一些河流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

4、下列因素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是() A土壤贫瘠 B水源充足 C自然资源丰富 D 地形崎岖 5、下列属于西亚房屋特点的是() A防潮 B保温 C隔热 D防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学习任务(一)聚落的形态 1、聚落有哪些主要形式?2、城市和乡村有什么区别?3、聚落的分布在世界各地极不平均,什么样的地区才比较容易形成聚落?学习任务(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各小组推选代表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并向大家介绍图片的内容1、图片展示后,请大家思考:图片给你带来了哪些思考?2、你认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有何意义?1小结:反馈练习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 B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C城市、乡村各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D城市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城市中的人居住条件相对拥挤 B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 C规模较大的乡村居民点叫小城市 D规模较小的乡村居民点叫村庄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乡村居民有的集中,有的分散 B早期居民临河、临湖分布的现象相当普遍C我国南方的民居多为平顶 D我国北方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屋内建有火炕 4、将下列各地的建筑特色及与其相关的原因连起来减少环境污染青岛市区的绿化、美化改善交通拥挤状况北京修建了许多立交桥扩大城市化区域青岛附近将建几个新城改善城市环境北京限制重工业污染教学反思2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聚落精品学案 新版湘教版 8

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聚落精品学案 新版湘教版 8

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一、抽测反馈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______,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______。

2、世界上信奉者最多的宗教是______,它发源于______,集中分布在。

3、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文化和分布地区,阿拉伯人信仰______教,教徒被称为______,他们在清真寺进行宗教活动二、学习目标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三.自主学习(学习教材P54-P55页,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书上圈点)聚落的形态1.聚落:2.聚落的主要形式: 、3.根据聚落两种主要形式的对比,总结城市与乡村的概念乡村是的居民居住地。

规模最小的叫做,大一些的叫做,乡村的周围有农田分布,居民主要从事,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动空间。

而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事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人口,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围的地区的发展起着显著的带动作用。

4.思考:城市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你我就身在其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说一说城市所存在的问题。

四、合作探究聚落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1.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聚落的形成受、、、等条件影响。

气候、水源、交通、地形的地区易形成聚落。

2.由于环境的不同,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房屋)风格不同:五、达标检测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B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C 城市、乡村各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D 城市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城市中的入居住条件相对拥挤B 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C 规模较大的乡村居民点叫小城市D 规模较小的乡村居民点叫村庄第五章第二节国际经济合作一、抽测反馈1、世界上面积居前七位的国家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面积最小的国家是()。

2、世界上人口居前三位的国家是()、()、()、亚洲是世界上人口过亿国家最多的大洲,人口最少的国家是(),世界上两个地广人稀的国家是()、俄罗斯。

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聚落导 精品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聚落导 精品导学案

世界的聚落为主5.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学习目标】1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的表现2理解造成差异的原因。

【重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的表现【难点】造成差异的原因【学习过程】一、预习1.在欧美发达国家,工农业生产发达,高科技产业规模大,服务性产业比例高,市场繁荣,环境,人们较高,较好。

而在一些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工农业生产相对落后,杂乱拥挤,人们较低,较为贫困。

2.发达国家科技发展水平高,从世界各地原材料,进行,大量高附加值工业制成品,从而获取高额利润,因而经济发展水平高。

3. 世纪年代以来,亚洲和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发展较快的有,的一些国家和南美洲的。

二、合作探究问题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1、表现发达国家所占比例(1)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例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发达国家(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发展中国家(3)工农业的差异问题二:1.原因:历史上长期受帝国主义和的侵略剥削2. 措施:对话,合作三、检测反馈1.表内发达国家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是_____,所在的大洲是____。

2.表内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是_____,所在的大洲是____.,人均最低的国家是______,所在的大洲是_______。

3.从南北半球分析,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___半球的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____半球的南部和_____半球。

4.从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中国属于_______国家。

5.世界各国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分,其根据是()A.地理位置B.居民肤色C.经济发展水平D.历史长短6.“南北对话”指的是()A、南半球国家与北半球国家之间的商谈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商谈C、南美洲国家与北美洲国家之间的商谈D、南极洲与北冰洋之间的商谈四、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聚落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2. 课程平台:人教版地理教材、教学课件、教案、学生作业模板等。
3. 信息化资源:网络搜索引擎、在线地图服务(如谷歌地图、地图等)、地理相关教育网站和视频资源。
4. 教学手段:讲解、问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图片展示、实地考察、互动游戏等。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2)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提出改进聚落发展的建议。
(3)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如制作聚落模型、设计理想城市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撰写研究报告:鼓励学生针对感兴趣的聚落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5)分享学习心得: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在拓展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促进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可能会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复杂因素感到困惑,特别是在理解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方面。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地理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困难。在实践调查环节,学生可能会遇到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的挑战。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教室内的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地球仪、地图、白板、黑板等。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优质教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优质教案.docx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目标】1. 知道聚落的类型。

2. 知道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及其景观差异。

3. 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 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 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区别。

2.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图片导入,多媒体展示学生所处家乡的乡村或城市的照片,引入聚落的概念。

教师简单总结一下聚落的概念和分类。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1. 学生说一说多媒体所呈现的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学生可自由发言,答案不限,要言之有理。

教师简单总结: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有较大的差异。

2. 在学生探讨完城乡景观差异后,可以用学生所在的乡村或城市为例,讨论以下儿个问题。

(1) 为什么我们的家乡要选址在这里?(2) 你还知道哪些聚落的形成和我们的家乡有相似之处?教师提示:学生可先看课本P82页文字内容及图4.13,再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归纳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如下图所示:I水源充足殛画亦聚落0也然资源壬富|土壤肥沃,适于耕作3. 学生读课本P82页,P83页图4.14,图4.15,归纳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归纳如下:平原地区的聚落呈团块状;沿河流山麓、谷地等分布的聚落呈蝕。

4. 学生完成课本P83页活动1、2,认识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P83页活动答案:从西亚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以看出,西亚地区降水稀少,气温较高。

当地房屋的厚墙◎以减少a天通过墙壁传导逬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从东南亚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东南亚地区气温较高,湿季降水较多,当地的竹楼或木楼既可以通风透气,也可以避免潮湿。

5. 学生网上查找我国各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整理儿个,并向大家介绍。

6. 学生完成课本P86页活动,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P86页活动答案:(1)丽江古城具有保存完好的民族建筑,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完整的水系和优良的自然风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

地理七年级上湘教版3.4世界的聚落教案

地理七年级上湘教版3.4世界的聚落教案

3.4世界的聚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聚落的主要形式,及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够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3.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探究讨论、展示作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自然环境对聚落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及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对聚落及其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比较、探究等活动,领悟到要尊重自然规律,树立聚落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1.比较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2.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

(我们还不认识呢?)首先请允许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来自宁阳英才学校。

对于宁阳英才学校你们熟悉吗?(不),这里我带来了我们学校的一些图片:(欢迎你们去做客)多媒体展示:图片它就是我们美丽的校园,像照片中这样人们集中居住与生活的地方,我们称之为聚落。

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关于聚落的知识。

多媒体展示:课题世界的聚落新课学习:师: 聚落有两种主要形式,哪两种呢?(学生回答:乡村和城市)多媒体展示(乡村),(城市)图片过渡:大家对城市和乡村了解多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城乡,感受城乡差异。

活动一:走进城乡,感受城乡差异。

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同时展示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图,比一比并说出它们的差异。

注意阅读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可从以下几方面比较:房屋密集度、高度,道路修建情况,商店、学校、医院、农田、果园、池塘的多少,自然景观改变的大小等情况。

)师:你所观察到的城市和乡村都有哪些差别?学生回答(角色扮演游戏:第1-5小组扮演乡村人、第6-9小组扮演城市人,分别讲出各自的好处),师点评。

过渡:既然城市和乡村有这么大的差异,是不是城市自从人类诞生那天起就存在呢?(不)城市的发展一般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乡村—集镇—城市。

初中地理_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运用学生自己拍摄的城市、乡村景观图,结合自身体验和感受,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

2.运用四大文明古国位置图、亚欧地形图、中国石油产地分布图和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图,通过小组探究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学生所拍摄的身边的景观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

2.通过小组探究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自然环境对聚落形成与分布及民居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例,感悟聚落文化传承与聚落发展之间的矛盾,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树立聚落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1.比较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2.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策略】自主学习;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学情分析“聚落”这个概念在初中地理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但是在生活当中学生时时刻刻与聚落产生着关系。

因此,稍加点拨,这个概念理解起来并不会空洞。

所以,借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假期拍摄自己老家的照片,与当下所生活的城市景观进行对比,从而能轻松的找出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

同时,在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当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与宗教,初步感知到自然环境会影响人文要素。

因此,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四大文明古国位置图》《亚欧地形图》《中国石油产地分布图》《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图》等地图,观察得出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环境会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对于刚入初中的学生,虽然经过半学期的学期,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地理还是比较陌生,或者学习方法还没有养成,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还是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样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面,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问题的设计要做到由低到高、层层深入,探究的问题设问一定指向要明确。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世界的聚落》一课,主要介绍了聚落的概念、分类、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以及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地聚落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聚落这一概念,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对其分类、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以及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掌握聚落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聚落的概念、分类、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以及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聚落特点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聚落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聚落的概念及其分类。

2.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3.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聚落。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聚落为例,分析其特点、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地图册或地球仪。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世界各地的聚落景观,引导学生关注聚落这一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聚落的概念、分类,以及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对聚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以具体的聚落为例,分析其特点、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进行讲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聚落知识的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讨论如何保护和发展聚落。

七年级地理上册 3.4 世界的聚落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3.4 世界的聚落学案

3.4 世界的聚落重点和难点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不同及自然资源对聚落散布和建筑形式的阻碍自主学习一:聚落的形态--乡村和城市阅读讲义p60--611、什么是聚落?二、聚落的形式?和两类。

注释:按生产方式不同,乡村聚落可分为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人们别离从事耕耘、放牧、打鱼、砍木等生产活动。

3、什么是城市城市?(城市分为小城市、中型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型城市。

)城市及城市生活有什么特点?乡村聚落散布、分类及乡村生活有什么特点?五、结合62活动2完成下表。

义p6一、62页----城市聚落在进展进程中存在哪些问题?相应解决方法有哪些?问题:解决方法:探讨3:什么缘故有的地址只能形成乡村,而有的地址却能进展成为城市呢?探讨2:聚落形成会受到哪些因素阻碍?自主学习二:聚落的形态--不同自然环境下的不同民居(认真观看讲义p63图片及搜集资料图片,分析各地域的环境特点及民居特色:A气温高低B降水多少C墙壁厚度D屋顶坡度E建筑材料等。

)完成下表:民居建筑特点当地气候特点优点东南亚的高脚屋双层木楼、尖顶高温多雨北非的平顶屋墙厚,小窗、防日晒、保温干旱、气温日夜变化大因纽特人的冰屋低矮、无窗、半地窖式严寒黄土高原的窑洞利用黄土直立性、就地取材冬冷夏热注解:一样说来,降水丰硕的地域,住宅衡宇多为斜顶,有利于雨水下流,降水越丰硕,屋顶坡度越大,而且降水较多的地域,一样也较潮湿,住宅还要防潮,因此一些多雨地域的民居建筑多采纳木竹架空式,即“干拦式”结构(也确实是俗称的吊角楼)以利于通风、消暑、防潮。

而在降水较少的地域,聚落住宅的屋顶坡度较小。

在特干旱的地域乃至屋顶都是平的。

气温高的地域,聚落地域墙壁较薄,房间较大,窗户较小,从而达到防暑的成效;气温低的地域,聚落地域墙壁较厚,房间较小。

【跟踪练习】一、有利于聚落形成与进展的要紧因素有()①土壤肥沃,适于耕耘②地形平坦③自然资源丰硕④水源充沛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二、将以下不同地域与建筑物对应连线。

山东省单县希望初级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聚落》课件(新版)湘教版

山东省单县希望初级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聚落》课件(新版)湘教版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聚落与地理环境 聚落的形成发展 (fāzhǎn) 传统民居与环境
窑洞 (yáo dòng)
第十二页,共22页。
什么是聚落(jùluò)
聚落(jùluò)的形态
乡村聚落(jùluò)
城市聚落(jùluò)
聚落(jùluò)与地理 环境
聚落(jùluò)的形成 发展
传统民居与环境
蒙古包
壁画、碑刻、宫殿(gōngdiàn)、园林、 2.保护世界文化陵墓遗等产。的重要意义:
(1)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某个国家、民族、城市的文化精神, 反映了当地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学发 展水平。
(2)有利于开展文化旅游。
3.保护措施:
(1)控制工业污染对建筑、雕塑、壁画的侵蚀。
(2)禁止在著名的文化遗产周围修建高大的建筑物。
城市 便利
密集 以非农业 密 集 多高层 产业为主
乡村
不发达


分散 低层建筑
以农业产 业为主
第三页,共22页。
第四页,共22页。
什么是聚落(jùluò)
聚落(jùluò)的形 态
乡村聚落(jùluò)
城市聚落(jùluò)
假如(jiǎrú)时光倒流,回到了远古时 代……
部落首领正在召开会议,商议部 落的居住地点。
我们(wǒ men)的家
第二十一页,共22页。
第二十二页,共22页。“神源自氏已经教会我们种植庄稼, 可以不靠采野果充饥了,那么我们选 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住下来好呢?”请 诸位献上锦囊妙计。”
第五页,共22页。
什么是聚落 聚落的形态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聚落与地理环境 聚落的形成 (xíngchéng)发展

七年级地理上册 《世界的聚落》学案 (2)

七年级地理上册 《世界的聚落》学案 (2)

《世界的聚落》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1.看课本p61找一找怎样才形成聚落。

聚落的两种形式是和。

2、收集资料城市、乡村景观图片说明城市居民聚落乡村聚落居民
3、收集资料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那些城市问题?我们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城市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4、收集资料乡村聚落分布有什么特点
5、看课本P62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讨论城市发展过程。

简要分析城市发展条件。

6、搜集的“东南亚的高脚屋”、“北非的平顶屋”、“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冰
屋”的图片,讨论不同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7、预习诊断
(1)乡村聚落类型及其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农村——放牧
B.牧场——伐木
C.渔村——捕鱼 D 林场——种植(2)关于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 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多 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3)影响聚落形成与发民的主要因素有……………………………()
① 地形②资源③土壤④水源⑤气候⑥植被⑦地质⑧交通
8、预习质疑
1、这节课你的收获。

2、这节课你的困惑:
9、整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初中地理_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3.4《世界的聚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3.4《世界的聚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_世界的聚落第一课时_地理_初中__教学内容七年级《地理》(湘教版)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节世界的聚落(第一课时)课标分析新课标对于《世界的聚落》第一课时的要求是:第一,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第二,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这种要求的出发点就是要为学生创造自由空间,就是要鼓励学生睁大双眼去观察,就是要激励学生敢于实践,从而使之在观察中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在体验中感悟地理知识的学科魅力,在实践中去发现和学习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义务教育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节《世界的聚落》第一框的内容——聚落的形态,是在学习“什么是聚落”、“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的基础上,从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出发,进一步探究影响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图文的形式,叙述由于受环境、社会生活等影响,所造成不同聚落的建筑物的差异等。

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样,但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协调适应性。

为我们研究人类与环境间的关系,人地协调发展等有着重大的价值。

故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难点是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区分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

2、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分析自然环境对聚落中传统民居的影响。

3、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过程和方法:1、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收集不同聚落的图片,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生分析乡村、城市的好处与不足,使学生树立唯物主义辩证观。

通过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理解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一、学习目标:
1.识记聚落的主要形式;知道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能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

3.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二、学习重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学习难点: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民居与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联系。

四、学习过程:
(一)自学指导:认真默读课本第51—52页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时间:6分钟。

1.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______。

它的主要形式是______和______。

2.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________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3.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______,其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______。

4.按规模大小,乡村聚落包括规模较小的______和规模较大的______。

5.许多乡村民居都体现了当地的______习俗和______特点。

6.课本第53、54页活动题。

(二)小组讨论:
1.读课本第51页三幅图片,结合课本51—52页文字,试从生产活动、规模大小、建筑形式、环
境四方面说一说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

2.城市聚落在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解决措施是什么?
存在的问题:
解决措施:
(三)集体探究:完成课本第52页活动题。

(四)说一说:
1.你知道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五、课堂练习及作业:
做本课练习册(第35页)第二、三、五题。

六、课后反思: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