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和内能》单元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1.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1.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哪些日常现象相关?
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对物体性质有哪些影响?
c.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如何?
2.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质疑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4.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分子动理论这一章节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5.互动交流,提升能力: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6.拓展延伸,激发创新: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纳米技术、材料科学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7.评价反馈,巩固提高:设计形式多样的评价任务,如实验报告、小论文、课堂问答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巩固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6.情感教育: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何运用分子动理论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并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1分子动理论............................................................................................................ - 1 -1.2内能和热量............................................................................................................ - 6 -1.3 比热容................................................................................................................. - 11 -1.1分子动理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可以认识直接感知的现象,也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分子运动和温度有关。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课前准备香皂,香水,用化学方法制取的二氧化氮气体,广口瓶两个,小玻璃板一块,十天、二十天、三十天的硫酸铜溶液与清水之间扩散的实验样本,红墨水,烧杯,胶头滴管,热水,弹簧测力计,真空贴钩,小刀,铅柱,钩码,铁架台,自制分子作用力与分子间距演示器。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第1节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第1节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第1节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如分子的体积、质量、运动状态等。
2.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等。
3.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如扩散、压缩、热胀冷缩等。
2.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详细讲解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等观点,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内能的概念:阐述内能的定义,即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同时,介绍内能与温度、压强等物理量的关系。
4.分子动理论的应用:举例说明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扩散、压缩、热胀冷缩等现象。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阶段,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1.选择题:针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设计选择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计算题:设计与内能相关的计算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阶段,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3.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能力。
4.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他们对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心,具备初步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章节的分子动理论,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面临以下挑战: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利用动态模拟软件,展示不同温度下分子的运动状态,让学生观察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通过实验和模拟,帮助学生理解分子动理论与物体热现象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如烹饪、取暖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热传递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热传递实验,如制作简易的热空气上升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热传递的规律。
1.热传递方式的抽象性:热传递涉及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学生对这些方式的本质和区别理解不够深刻,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2.内能概念的理解:内能是本章的核心概念,学生对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认识不足,需要引导他们通过实例分析、实验探究等方法,逐步建立起内能的概念。
3.分子动理论的运用:分子动理论是解释热现象的基础,学生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了解有限,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动理论。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3.强调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观察生活中的热现象,并尝试运用热传递原理进行解释。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本第15页的练习题,重点是对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的区分与应用,以及内能概念的理解。通过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2.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效果。
3.学生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教科版9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

教科版9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

教科版9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 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分子的动理论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主。

一、设计意图:我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有分子模型、分子动理论的图片和视频,学具有笔记本、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会向孩子们展示一些分子动理论的图片和视频,让他们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分子运动。

2. 讲解:我会向孩子们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的碰撞等。

3. 实践:我会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分子模型,观察分子的运动,并尝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分子的运动。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这就是我对分子的动理论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分子动理论。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分子的动理论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让孩子们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分子动理论是一个理论性的知识,如何将它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可能比较困难。

因此,我需要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亲身体验和观察到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是需要重点培养的。

观察能力是孩子们获取知识的基础,通过观察分子的运动,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思考能力是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核心,通过思考和解释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现象,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应用。

202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1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

202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1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
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实际例子、动画演示和实验观察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与分子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3)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存在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实际例子、动画演示和实验观察等方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存在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科学思维:通过学习分子动理论,学生将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逻辑思维分析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2. 科学探究:学生将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分子运动和内能的变化规律,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3.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分子动理论,学生将能够理解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对科学知识的尊重和应用意识。
4. 科学交流与合作: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过程中,将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观点和经验,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内能的概念。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
此外,还需要准备教学PPT或教案课件,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讲解和演示。同时,准备课后作业和练习题,以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和进行自我评估。最后,准备教学反馈表或学生评价表,以便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评价,以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202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1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

202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1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new_text新课呈现结束后,对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基于这些反思,我将制定一些改进措施,并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
首先,我将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实验的讲解和演示。通过使用模型和动画,一些辅导环节,以便在学生遇到难题时提供个别指导。我可以组织课后辅导时间,或者利用学校的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关于分子动理论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内能与生活节能的联系等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深入了解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广泛应用和意义。

教科版九上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word教案

教科版九上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word教案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第一节分子动理论教学目标a.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b.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 ,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例.d.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分子动理论”教材分析分析一:本节首先介绍了有关分子和分子运动的初步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了讨论,使学生对分子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

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去探索微观世界的思路,依次介绍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作用力。

分析二:分子运动论是从本质上认识各种热现象的理论。

按照分子运动论的观点,一切热现象都是由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温度就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利用分子运动论,可以成功地解释大量的热现象。

分析三: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体积极小,直径只有 10-10 米左右,一滴水约含有1.6 >1021个水分子,分子之间有空隙,气体分子的间隙最大,液体次之,固体分子间隙最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高的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剧烈,所以人们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例证;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时,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小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使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而由于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间保持一定的空隙,也使得固体和液体较难压缩。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法建议建议一:可以从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的实验引入课题,例如关掉动力的汽车慢慢停下来,掉到地面的乒乓球最终停在地面,它们的机械能到哪儿去了?从而将学生注意力从宏观分析转移到微观分析上来。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2内能和热量教案(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2内能和热量教案(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2内能和热量教案(新版)教科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பைடு நூலக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2内能和热量教案(新版)教科版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的第二个知识点“内能和热量”。具体内容包括:
5.学生可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内能与热量的科普文章或研究报告。
6.学生可利用课后时间,参与内能与热量相关的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2.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数学计算等方法分析内能和热量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内能和热量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科学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1.内能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的计算:引导学生利用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计算公式,计算简单物体的内能。
3.热量的传递:介绍热量在物体间的传递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热量传递的条件。
4.热量公式:讲解热量公式Q=cmΔt,使学生掌握热量计算的方法。
2.讨论法:在讲解内能的计算方法和热量公式的应用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在讲解分子动理论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如分子运动实验,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内能的关系。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内能》说课稿(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内能》说课稿(新版)教科版
3.计算一个物体在特定温度下的内能,并讨论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
答案:物体的内能可以通过计算其质量和温度的函数来得到。改变物体的内能可以通过热传递、做功等方式实现。
4.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分子运动的现象。
答案:可以准备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将少量蓝色食用色素滴入水中,观察颜色的扩散速度。热水中的颜色扩散会更快,因为分子运动更剧烈。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应该已经学习了八年级物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领域的相关概念。他们对物理实验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进行基本的观察和实验操作。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数学中的基本运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和数据分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的学生对物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希望能够通过学习物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喜欢通过实验和实际例子来学习,希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分子动理论和内能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分子动理论和内能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分子动理论和内能学习状态。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首先,分子动理论的概念和原理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直观地理解分子的运动和内能的概念。其次,学生可能对内能的计算方法和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理解不清晰。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克服困难,掌握本章内容。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word教案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word教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
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学方法
讲述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媒体设计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
二.引入新课
大家都有这方面的经验: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可见,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并,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别的物质也是这样的 。那么,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2)分析现象:瓶塞跳起是水蒸汽对瓶塞做功,那么水蒸气的内能就减小,温度就降低,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有雾的产生。
3.内能的改变可用做功来量度。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是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4.小结: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5.练习、布置做业。
板书设计
5.通过实例认识做功过程、热传递过程都是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热传递和内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
判定内能改变的方式
教学方法
讲述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媒体设计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1)什么叫做物体的内能?(2)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
教学反思
科目
物理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科版)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目录1 分子动理论 (1)第一课时 (1)第二课时 (4)2 内能和热量 (6)第一课时 (6)第二课时 (10)3 比热容 (12)第一课时 (12)第二课时 (14)第三课时 (16)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 分子动理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明白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知道分子特点。

2.掌握扩散现象的实质,哪些现象属于分子扩散现象。

教学重难点扩散现象的实质及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过程由课本P2引言引出本节新课。

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概念:能够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我们称它为分子。

分子直径极小,通常用10-10m来量度。

2.分子的特点:体积小、质量小、数量多3.剖析说明:(1)分子用肉眼是看不到的;(2)分子还可以再分,但再分就不能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3)物质原来性质是指化学性质;(4)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例: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B.水和冰是由同种分子组成的C.干冰和冰是由同种分子组成的D.铜块和铜球是由不同分子组成的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由不同物质三态时的扩散现象引出: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做扩散。

的有效例证,也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一种宏观表现。

2.剖析说明(1)扩散现象发生的条件:两种不同的物质必须互相接触。

如果两种物质相同或不互相接触都不能发生扩散现象或发生的不是扩散现象,如热水和冷水属于布朗运动。

(2)扩散现象并不是某种物质的分子单向进入另一种物质,而是彼此同时进入对方的现象。

(3)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不同物质的不同状态之间,即在气体和液体、气体和固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如蒸发、糖的溶解。

(4)扩散现象说明了:①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③分子具有动能。

(5)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①物体的状态,在相同条件下,气体扩散最快,固体扩散最缓慢;②温度,在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分子的概念、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的概念,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如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相互之间有间隔等。

2. 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斥力和范德华力,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 掌握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概念,了解它们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 教学重点:分子的概念、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气体膨胀、液体沸腾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分子概念的讲解:介绍分子的定义、特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 分子运动的讲解:解释分子为何会运动,运动的规律及其与温度关系。

4.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讲解:介绍引力、斥力和范德华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5. 气体压强和温度的讲解:解释气体压强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6. 例题讲解: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如气体压强的计算、温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等。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子动理论1. 分子的概念及其特点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相互之间有间隔2. 分子的运动分子运动的规律运动速度与温度关系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力斥力范德华力4. 气体的压强和温度压强与分子运动关系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下列现象:(1)气体膨胀(2)液体沸腾2. 答案:(1)气体膨胀:气体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压强减小。

2024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1 分子动理论

2024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1 分子动理论

1.分子动理论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1.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加以说明。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是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中第一章的第一节。

学生在八年级学习了宏观物体具有机械能之后,本学期又开始学习能量存在的另一种形式。

本节课的内容作为内能的基础知识,依次介绍了分子动理论的三个内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本节课一是通过宏观的扩散现象验证物质微观世界的分子热运动本质,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二是通过“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推理去探索微观世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为学生探究温度和内能的关系做铺垫,为从分子结构观点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及方法:学生已经学过机械能的概念,能从日常生活现象中认识能的存在,已经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逻辑推理,但是水平还比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

未知知识及方法: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对知识和方法都要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对于微观世界中分子的认识学生在思维方式的建立上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借助直观的形象来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知道分子直径的大小。

2.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核心素养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能描述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基本特征,知道建构模型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

利用常见物品设计实验方案,说明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这些知识解释自然界的有关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关心与分子动理论相关的我国古代和现代科技成就,为中华民族的科技成就感到自豪,逐步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重点难点重点:分子动理论内容,能识别扩散现象。

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课(新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

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课(新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

教案: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九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的复习课。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因素,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掌握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因素,改变内能的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冬季室内温度比室外高的现象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室内温度高的原因,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内能。

2. 知识回顾:复习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内能的概念。

3. 课堂讲解:a. 讲解内能的概念,强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b. 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如温度、质量、状态等。

c. 讲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4.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有关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例题,如“一个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其内能如何变化?”等。

5.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子动理论: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

3. 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其内能如何变化?答案: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其内能增加。

2. 题目:请举例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202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2内能和热量教案教案(新版)教科版

202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2内能和热量教案教案(新版)教科版
视频:播放有关内能和热量的实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实验过程。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如互动问答、讨论区等,方便学生提问、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内能和热量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内能和热量是什么吗?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内能和热量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内能和热量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改变内能方式:
做功:外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
3.内能的单位
重点知识点: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板书设计:
内能单位:
焦耳(J):与功和热量的单位相同。
具体内容包括:
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与热量的关系: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量。内能的改变可以通过吸收或放出热量来实现。
3.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指外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热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评估学生对内能和热量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的的物理上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教案.doc

九年级的的物理上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教案.doc

一. 教学内容: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2.内能和热量( 2)
3.比热容
二.重点、难点:
1.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2.知道燃料热值及相关计算
3.理解比热容概念、物理意义及有关的因素
4.能用比热容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热量的计算
三.具体内容:
(一)物体内能的改变
1.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

这个过程,叫
做热传递。

在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单位是焦耳,符号J。

物体吸热,内能增加;物体放热,内能减少。

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改变越大。

特别说明: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 ,不能说“具有” 、“含有”或“× ×的”。

就是说热量的大小与物体内能的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

2.除了热传递外,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冬天搓手可使双手变得暖和,是因为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全章教案6节

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全章教案6节

课题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1 分子动理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2.过程与方法(1)回顾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历程,了解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经历对扩散现象的探究、讨论,并借助生活经验,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通过演示和观察分子模型及对物质三态分子模型的类比,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

(4)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某些生活、生产及大自然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演示实验、视频资源及类比手段,激发探究物质组成奥秘的兴趣。

(2)初步领悟通过直接感知的宏观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微观事实,知道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3)体验物理知识的应用性,了解物理学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功能。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实验的过程,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

教学难点:从某些宏观热现象中推断出微观本质。

教学用具:多媒体演示:超高压钢瓶渗油现象。

扩散现象(烧杯,水,红墨水,滴管)。

教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扩散现象、超高压钢瓶渗油现象。

启示:牢固的钢瓶为什么会渗油?它说明了什么?(分子间有空隙,油分子从空隙中被挤出。

)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一)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极小,通常用10-10 m来量度。

10-10 m又叫埃。

1埃 = 10-10 m。

分子极小的程度:1cm3水中有3.35×1022个分子,如果我们每分钟数80个分子,要用100亿年才数的完。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的理解:不仅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有效的例证,而且是分子无规则运动一种宏观的表现。

“相互接触”;“不同状态”;“方向确定”;“不同物质”。

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教案

分子动理论一、教材分析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使八年级学生知道了扩散现象等,但由于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分子的状态,学生很难很直观地认识到“分子在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等。

因此本节教学需要以生活中的感性现象、宏观实验现象或模拟实验等为依据,学生在感受到现象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猜想和推理分子的运动状况,最后建立起分子动理论知识。

合作交流和接受性学习等方式的有机整合是本节课的教学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观察宏观现象、模拟活动、探究交流等过程中,感受观察、猜想、推理、建模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并体验学习的乐趣,懂得交流与合作的重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

(2)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知道分子间存在间隙。

(3)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现象推测分子动理论的过程,感受从宏观现象看微观本质的科学方法。

(2)通过“红豆与沙的混合”和“改变小球间弹簧的长度”等模拟活动,感受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现象和感受活动推测分子动理论,懂得善于观察生活并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2)通过视频展现“物质世界的尺度”、“天宫的扩散现象”等,了解人类对宏观、微观世界的努力探索,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并领略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四、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糖块、松香、金属块、三杯水(温度不同)、红墨水、黄沙、红豆、细绳、粉笔、塑料针筒、弹簧链接的小球等。

2.演示实验器材:装有水和酒精的特制细管、胶头滴管、铅块、钩码、笔袋、西瓜、弹簧链接的小球等。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数字故事、“神十”教学视频。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以及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等三部分。

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是:首先,通过数字故事及“尝一尝细糖、闻一闻松香粉末”的活动,引入物体是由分子组成;接着,通过一系列小活动、实验及模拟实验等,感受到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然后,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体验到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随后,通过解释“室内甲醛浓度为什么会超标”实例,反馈巩固教学效果;最后,在地面和“天宫”扩散现象的比较中,一方面巩固知识,另一方面激发学习兴趣和扩大学习空间的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单元教学计划
课程标准的要求
1、知识技能
(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初步认识物体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3)了解内能的含义,能简单表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4)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能说出典型的事例;
(5)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会解释生活中、自然界与比热容有关的一些现象;(6)了解比热容的意义,知道比热容的单位,认识到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之一;(7)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2、过程方法
(1)观察有关扩散现象的演示,对现象做出解释,会解释简单的热现象;(2)通过与机械能的对比,知道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一种能量;
(3) 讨论改变物体内能的各种方法,观察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现象;
(4)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的差异,讨论比热容与人类生活联系的实例;
(5) 通过相关习题的研究与分析,掌握Q吸= cm(t – t0)和Q放= cm(t0 – t)。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中的热现象,乐于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对生生活中的现象做出解释。

对宏观现象的微观机理有探究的兴趣;
(2)关心生活中的各种内能现象,具有了解物质的宏观热现象跟其微观运动关系的兴趣和热情;
(3)关心生活中的各种内能现象,关注热传递现象跟人类社会的联系;
(4)关心自然界和生活中与比热容有关的现象,通过对热污染知识的学习,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单元重点、难点
1、重点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2)内能的概念,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3)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热量的概念引出;
(4)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利用比热容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现象。

2、难点
(1)能识别扩散现象,理解分子间斥力与引力的关系;
(2)理解内能的定义,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3)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热量的概念引出;
(4)掌握热量公式中的每个字母的含义,会利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

课时安排
本章共分三节,建议7课时。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1课时
第二节内能和热量 3课时
第三节比热容 2课时
复习和总结 1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