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孙悟空与宋江招安之比较研究
评价宋江招安范文
评价宋江招安范文宋江招安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事件之一,也是整个故事发展的关键转折点之一、在此之前,宋江作为一个非常英勇、聪明的军事将领,率领着一支强大的夜叉山贼团队,在山中进行反抗。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宋江最终决定放弃山寨,选择招安,投降朝廷。
对于宋江招安的评价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从道义角度来看,宋江招安逃避了对社会的责任,他本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领导者,他有能力带领群众为正义而战斗,但是由于朝廷的迫害和个人的利益,他选择了投降朝廷,背离了自己的初心。
尽管招安可以保全自己和团队的生命安全,但他放弃了对社会公正和道义的坚守。
从战略角度来看,宋江招安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已经有很多先锋将领陆续被击败,宋江面临着朝廷军队的全面围剿。
招安可以为宋江和他的同伴们争取更好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空间,避免了被消灭的风险。
此外,宋江知道自己的团队已经过大,要在长期的战争中存活下去很困难,因此招安也可以避免内部分裂和敌对势力的崛起。
从政治角度来看,宋江招安是一个政治妥协的表现。
宋江知道自己是无法与朝廷抗衡的,他选择向朝廷屈服,保全自己的生命安全。
他深知在朝廷招安的过程中可能会被消除政治上的异己,但他还是愿意冒这个险。
在招安后,朝廷任命宋江为奉行官,给予了他权力和地位。
这也是宋江接受招安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实际效果来看,宋江招安对于水泊梁山的人们是一个灾难。
招安之后,许多梁山好汉被朝廷追杀或者流放,部分被编为官军,失去了自由和尊严。
这与他们原来的理想和目标背道而驰。
招安后,梁山失去了原来的力量和庇护,水泊梁山山寨被毁,许多遗孀和孤儿陷入困境。
对于梁山来说,宋江的招安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综上所述,宋江的招安在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评价。
从道义角度来看,宋江招安背离了自己的初心和义务,是一个品格上的失败。
从战略和政治角度来看,招安是一个明智和妥协的选择,可以保证生命安全和实现一定的政治利益。
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招安对社会和群众并没有带来真正的福祉,反而给水泊梁山的人们带来灾难。
论宋江的招安思路
论宋江的招安思路宋江的招安虽然搭上了一干好汉性命,最终只是“让官府去了脸上的金印”。
但他的出身、骨子里的忠孝、梁山好汉兄弟情谊……等等都决定了宋江及梁山的招安之路。
尽管招安后,梁山好汉们并没有得到善终,但那也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标签:梁山;好汉;宋江;招安1 宋江的出身宋江出身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上梁山之前的身份是衙门的押司。
由此可见,宋江同晁盖七兄弟、林冲、武松、鲁智深、李逵、李俊等被逼上梁山的好汉不同,他本来就是官府的“科班出身”,拥有官吏的地位,接受的是官方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
2 宋江骨子里的忠孝几千年来,忠和孝一直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两大精神支柱,它影响、支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而影响中国历史。
忠孝一直为封建统治阶级宣扬,并作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
宋江即具有典型的封建性格——骨子里的忠孝。
在宋江的心里,上梁山只是走弯路,他最终还是要走朝廷正规的仕途。
这才符合忠孝的文化,符合社会的主流。
宋江与军师吴学究、朱武等计议,堂上要立一块匾额,大书“忠义堂”三字。
……忠义堂后筑雁台一座,东西各设两房,正厅供养晁天王灵位。
自此,宋江把梁山原先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后又选“吉日良辰”,宰牛杀马祭奠神明,挂上“忠义堂”和“断金亭”牌匾,立起“替天行道”大旗,正式走上他内心深处的忠孝之道。
其实,宋江自晁盖死后掌控梁山大权,便开始了他的忠孝之举。
首先安抚武松和鲁智深等强硬派的反对意见,又威逼处罚打压了李逵等刺头的谋反之心。
接着,宋江又设计拉拢了一批像呼延灼、徐宁、卢俊义这样的中上流人士入伙梁山,而这些人本来就在封建体系下生存,更是渴望招安。
由此,宋江逐步按照内心深处的忠孝,一步一步奠定了招安的步伐。
3 梁山好汉的三大阵营梁山108好汉分为几个阵营,主要区分方法就要看每个人上梁山的初衷以及出身。
第一阵营,卢俊义、呼延灼、关胜、杨志、孙立等,他们出身地主、官宦家庭、有过功名或做过朝廷官员,是得到了宋江招安的许诺才上山的。
古代小说解析西游记与水浒传比较
古代小说解析西游记与水浒传比较古代小说解析:西游记与水浒传比较古代小说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其中最为著名的两部作品无疑是《西游记》和《水浒传》。
这两部小说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但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对《西游记》和《水浒传》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两部经典作品。
首先,在故事情节方面,《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带领三徒弟西行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到真经的故事。
而《水浒传》则描述了一百零八位英雄豪杰起义抗击统治者的壮烈历程。
可以看出,《西游记》注重的是一个团队的奋斗和牺牲,而《水浒传》则强调个体英雄的崛起和战斗。
这种戏剧性的差异使得两部作品各自具有独特的魅力。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西游记》塑造了如孙悟空、猪八戒等生动形象的神仙与妖怪,每个角色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能力。
而《水浒传》则刻画了一百零八位水浒好汉,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过去和性格特点。
可以说,《西游记》更接近寓言,而《水浒传》更注重真实的人性描写。
此外,在主题表达方面,虽然《西游记》和《水浒传》都揭示了社会现实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但它们的重点略有不同。
《西游记》通过师徒四人的冒险之旅,探讨了人性的善恶、诱惑的力量以及对追求真理的坚持。
而《水浒传》则通过一百零八位好汉的起义,揭示了社会阶级的不公和贫富差距的悲剧。
因此,可以说,《西游记》更关注个体的修行和成长,而《水浒传》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正义的追求。
综上所述,虽然《西游记》和《水浒传》都是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但它们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等方面存在差异。
《西游记》注重团队奋斗与牺牲,寓言化的人物形象以及个体的修行和成长;而《水浒传》强调个体英雄的崛起和战斗,真实性的人物形象以及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正义的追求。
这些差异使得两部作品在文学历史上各自独具特色,为读者们提供了不同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空间。
【历史典故】西游记中玉帝对孙悟空的招安政策为何屡屡失败
【历史典故】西游记中玉帝对孙悟空的招安政策为何屡屡失败?导读:中国四部古典名著之中有两部名著写了招安政策,一部是《水浒传》,一部是《西游记》;一部写的是人间朝廷的招安,一部写的是天上朝廷的招安,但不管是人间还是天上,都是朝廷对叛逆者的安抚,叛逆者对朝廷的归顺。
《水浒传》把人间大宋朝廷的招安政策演绎得十分成功,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不仅死心塌地归顺了朝廷,而且不遗余力地四处去攻打反对朝廷的起义军,成了朝廷忠实的鹰犬;然而《西游记》中天上的玉皇大帝的招安政策却屡屡失败,孙悟空虽被招安到天上做了两任官员,但后来却是一次又一次地反下天庭,重回花果山水帘洞做起江湖上的齐天大圣。
孙悟空叛逆朝廷不仅因为他占山为王,令“四海千山皆拱伏”;而且大闹地府,使“九幽十类尽除名”,后又强取豪夺,将东海龙宫中的“定海神针”据为己有,并定名为如意金箍棒随身携带;更让天庭不能容忍的是,孙悟空一个江湖绿林中的猴头竟然自封为齐天大圣!花果山上高高飘扬的“齐天大圣”的大旗让玉皇大帝感到十分刺眼,一怒之下决定派出天兵天将,下界讨伐花果山。
但是这种出兵征讨的政策受到了太白金星的质疑。
太白金星分析了花果山的形势后提出了招安孙悟空的方针政策,好在玉皇大帝从善如流,当即同意了太白金星的建议。
玉皇大帝依然采取谁出主意谁实施的一贯办法,令太白金星下界前往花果山招安孙悟空。
孙悟空听到玉皇大帝招安的消息,觉得自己偏安花果山一隅,即使自封为齐天大圣,但毕竟是一个江湖草莽,不如天庭的入了仙?的官员来的正统,于是便随着太白金星来到天庭灵霄宝殿,被玉皇大帝授予弼马温之职,主要任务就是为天庭的御马监看管天马。
孙悟空到任后看管天马十分胜任,“那些天马见了他,泯耳攒蹄,都养得肉肥膘满。
”半个月多有后的一次闲暇饮酒的接风宴上,孙悟空得知自己虽然戴着弼马温的乌纱,但在行政上只是不入流的芝麻小官,按现在的说法,也就是行政二十二级股级干部。
于是一怒之下,便打出南天门,重回花果山。
西游记辩论资料
西游记辩论资料
辩题,《西游记》中孙悟空与唐僧谁的功劳更大?
正方观点,孙悟空的功劳更大。
1. 孙悟空是唐僧取经团队中的核心力量,他在取经路上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他不仅在战斗中保护唐僧师徒,还在关键时刻化解危机,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取经任务。
2. 孙悟空的智慧和勇气在取经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不仅在战斗中勇猛无比,还在面对各种困难和妖魔时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机智。
3. 孙悟空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真经,为唐僧师徒的取经之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反方观点,唐僧的功劳更大。
1. 唐僧作为取经团队的领袖,承担着巨大的责任,他的坚定信念和毅力是取经之路的关键。
他始终坚持不懈,克服重重困难,最
终取得真经,这是他功劳的体现。
2. 唐僧在取经过程中,不仅要面对各种妖魔鬼怪的诱惑和阻挠,还要处理师徒之间的矛盾和困难,这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勇气。
3. 唐僧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展现了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为取经之路树立了榜样,这种精神和品质是不可替代的。
结论,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和唐僧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各自的贡献都是不可或缺的。
孙悟空在战斗和智慧上的表现确
实非常突出,但唐僧作为领袖,他的毅力和品德也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我们认为两者的功劳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谁比谁更重要。
取
经之路的成功离不开唐僧和孙悟空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西游记》与《水浒传》的英雄形象对比研究》
历史人物:宋江、武松等历史人物为蓝本 民间传说:如武松打虎等故事在民间流传 话本小说:继承了话本小说的传统,如《大宋宣和遗事》等
社会影响:对后世文学、戏曲、影视作品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水浒传》的各种改编作品
共性:两部作品中 的英雄形象都具有 不畏艰险、勇往直 前的精神,以及除 暴安良、保护百姓 的正义感。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副 标 题
汇 报 人 :
XX
壹
贰
叁
肆
伍
陆
柒
《西游记》背景:取材自唐代高僧玄奘赴印度取经的历史事件,经过明代吴承恩的改编加工 《水浒传》背景:取材自北宋徽宗时期的宋江起义,经过明代施耐庵的整理创作 《西游记》成书过程:由明代吴承恩在民间故事和话本的基础上创作,后经多次修订 《水浒传》成书过程:由施耐庵在历史记载和民间故事的基础上创作,后经罗贯中整理
差异:在《西游记》 中,英雄形象以孙 悟空为代表,强调 个人英雄主义和智 慧;而在《水浒传》 中,英雄形象以宋 江为代表,突出集 体主义和义气。
对比分析:两部作 品中的英雄形象在 性格特点、行为动 机、价值观等方面 存在明显差异,反 映了不同文化和社 会背景下的英雄形 象塑造。
结论:通过对《西游 记》和《水浒传》中 英雄形象的共性与差 异进行对比分析,可 以深入了解两部作品 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 色,以及英雄形象塑 造的演变与发展。
融合传统神话和民间故事
借鉴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
融合儒、释、道三教思想
对后世文学和艺术创作的影响
仗义疏财,广交天下英雄好汉 精明能干,具有领导才能 忠于国家,但受奸臣排挤 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林冲:忠诚义气,官逼民反
武松:勇猛无敌,景阳冈打 虎
李逵:豪爽直率,劫法场救 宋江
《水浒传》招安现象分析解析
《水浒传》招安现象分析解析《水浒传》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的一部经典之作,描写了宋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宋江及其手下108位英雄的故事。
在小说中,招安现象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这是指农民起义领袖面对权势的威胁与诱惑,最终选择投降并接受官职的情节。
本文将对《水浒传》中的招安现象进行分析解析。
首先,招安现象在小说中反映了农民起义者表面上追求“拨乱反正”,实际上为寻求个人利益的尴尬处境。
如宋江曾经善于反抗,希望与宋宁宗合作让奸臣宋江的公司(邢国臣)入狱,以实现朝廷的目标。
然而,当他们面临官府的重压和死亡威胁时,他们选择通过武学挣官衔来保全性命,妥协于权势之下。
这种行为暴露了农民领导层对追求权力和地位的欲望,也展示了他们对个人生存的恐惧与牺牲革命理想的责任感。
其次,招安现象还揭示了朝廷对农民起义领袖的政治手段与行为。
在小说中,朝廷往往通过购买和贿赂的方式来统一农民起义的将领们,以便消除他们对朝廷的威胁。
如高俅曾利用欲望诱使林冲投降朝廷,而宋江等人则通过招安的方式把英雄们变成自己的属下,以此来削减他们的反对声音。
这种政治手段的使用暴露了朝廷对农民领导层的权力和控制欲,同时也加深了农民领袖们对朝廷的不信任。
最后,招安现象还显示了历史背景下农民起义者的无奈与困境。
在《水浒传》中,农民起义者们往往是被剥削、被压迫的社会阶层,他们起义的初衷是为了反抗官府的不公平待遇和压迫。
然而,他们缺乏有效的组织和装备,也面临着官府的清剿和军队的包围。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常常选择招安以求生存,并希望通过内部为官能够稍微改善人民的生活。
这种招安行为凸显了农民起义者的困境和无奈,也暴露了他们对自身力量和抵抗的不足。
总之,《水浒传》中的招安现象是一个多层次、多维角度的现象。
它体现了农民起义者与权势之间的博弈和难以抉择的苦衷,也反映了朝廷对农民领袖的政治手段和控制欲望。
同时,招安现象也昭示了农民起义者的无奈与困境。
通过对招安现象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水浒传》这一经典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人性困境,进一步探讨权力与个人理想的冲突与纠葛。
关于孙悟空与宋江招安之比较研究
维普资讯
西 北民族大学学报 ( 哲学壮会科学| ) ‘ L
夺宝, 接着 又大 闹阎罗殿 。玉 帝得 知后 让 太 白金 星 下凡招 安 。太 白金 星对 孙悟 空进 行 了一番 美言 , 有 带 欺 骗性 , 然而 孙 悟空并 不 知道 , 很高 兴地 上 天去 了 , 以为 上天 可 做官 了, 然是 很 荣 耀 的事 , 方 面 与 宋 当 这
江的心态有些相像。宋江出身于中小地主, 本郓城县一名押司小吏。他虽重江湖义气, 爱结交江湖英雄
一
开始就有招安之心, 至于宋江两次打败童 贯, 又三败 高太尉, 可谓大快人心; 但宋江偏偏又要大设筵
一
87 —
维普资讯
席, 款待高俅, 以求招安, 应是施耐庵的有意安排。 孙悟空和宋江都是连战连胜, 给统治者以沉重打击的人。这是人们久久被压抑的心声 的流露。人
封孙悟 空做“ 齐天大圣” 。孙悟空以为真正做大官 了, 又上天做官去了。以为 自己以后与玉皇大帝一样 被人尊重了, 没想到还是受人歧视, 王母娘娘 的蟠桃盛会, 竞不请他赴宴。于是他又恼羞成怒, 大闹天
宫。 至此 , 招安 的计 划好 像 是破 灭 了。 玉帝决 心要 彻 底 斩尽 杀 绝 , 是 又无 法 治 服 “ 猴 ” 玉帝 只好 请 可 妖 ,
一
8 6 —
维普资讯
了法场 , 救了他生命, 这才被逼上了梁山。然而他心中的那种希望做个“ 正人君子” 的愿望却始终没有泯 灭。 比之 孙悟 空, 悟 空则 比宋 江 的幻 想程 度要 轻得 多 , 悟 空是 受 了太 白金 星 的蒙 蔽 , 像 宋 江 那样 孙 孙 不
水浒传招安研究报告
水浒传招安研究报告
【水浒传招安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一部重要作品,描写了宋朝末年一百零八位好汉起义抗敌的故事。
其中招安一直是小说中的一种重要情节,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本报告旨在研究《水浒传》中招安的历史背景、原因、方式及其影响等方面内容。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历史研究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和研究历史背景,对《水浒传》中招安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并结合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探讨。
三、招安背景
1. 宋朝末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失衡
2. 水浒英雄们的渴望和归顺之心
3. 捕头的招安政策和考量
四、招安原因
1. 宋朝政权的威逼利诱和优待政策
2. 英雄们的家庭责任和忠诚心
3. 水浒英雄们内部的矛盾与困境
五、招安方式
1. 捕头的外交手段和技巧
2. 英雄们的自愿投降和合作
3. 招安中的不同过程和结果
六、招安影响
1. 招安对英雄们自身命运的影响
2. 政府与英雄关系的改变与演变
3. 招安文化对历史和文学的影响
七、结论
《水浒传》中的招安情节揭示了宋朝末年社会动荡与英雄内心斗争的复杂性,反映了历史背景下政府与民间力量的博弈和互动关系。
招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对于研究历史和了解中国古典文学有重要的意义。
八、参考文献
- 纪晓岚:《水浒传》
- 杨晓旭:《水浒英雄与招安文化》
- 沈尹默:《招安研究》
- 李宇光:《水浒传研究》
以上为本研究报告的相关内容,供参考。
是不是年轻时看《水浒传》反感宋江招安,年纪增长后就认同宋江招安了?
年轻时看《水浒传》反感宋江招安,年纪增长后就认同宋江招安了?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在我看来,这种变化是很正常的,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思想和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
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年轻时会反感宋江招安。
在我看来,这主要是因为年轻人对于权威和规矩的反感。
宋江作为一个领袖,他的招安行为被视为是对于反抗精神的背叛。
在年轻人的眼中,反抗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勇气和正义的象征。
而招安则被视为是一种软弱和妥协,是一种放弃反抗的表现。
年轻人往往会对于宋江的招安行为感到反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思想和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
我们开始意识到,反抗并不是一种无条件的正义,也并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我们开始意识到,权威和规矩的存在是必要的,是社会秩序的基石。
我们开始意识到,招安并不是一种软弱和妥协,而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我们开始认同宋江的招安行为,并且开始欣赏他在招安后所表现出来的领袖才能和智慧。
这种变化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经历的。
有些人可能会一直保持对于反抗的热情和执着,而有些人则可能会一直认同权威和规矩的存在。
这种差异也体现了不同人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差异。
年轻时反感宋江招安,年纪增长后认同宋江招安,这种变化是很正常的。
它反映了我们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变化,也反映了我们对于社会和人类的认识的深化。
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反思,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更好地认识自己。
年轻时反感宋江招安,年纪增长后认同宋江招安,这种变化是很正常的。
它反映了我们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变化,也反映了我们对于社会和人类的认识的深化。
试论《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
试论《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刘改明摘要: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
他的故事分两个阶段:一是从花果山称王到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他反抗神权正统、追求自由的叛逆的性格;二是护卫唐僧西天取经,集中体现他不畏自然艰险,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
前后两个阶段的斗争对象不同,性格基本一致。
下面从西天取经的方面来概述孙悟空形象的特点。
关键词:《西游记》孙悟空形象《西游记》是一部杰出的神话小说,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均具有较高的地位,却有人认为是宣扬投降主义和奴才哲学的坏作品。
孙悟空本来是家喻户晓,一向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神话世界人物,却被认为是歪曲了劳动人民的性格,宣扬了投降主义和奴才哲学,从而把他贬低为宋江式的人物。
为了澄清是非界限,正确区分古代文化遗产的精华与糟粕,有必要对孙悟空这个形象重新加以剖析和评价。
关于《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霍松林《略谈〈西游记〉》认为,“不仅人间生活和人的形象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和现实人物描写出来的,就是神魔的生活和神魔的形象也是根据现实生活和现实人物描写出来和塑造出来的。
作者主要拿他在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受的东西作原料,根据自己的看法,希望等等,加以改造制作,创造成各种各样的神、魔和人的形象”。
李大春《读〈西游记〉的几点心得》称,《西游记》是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利用幻想的神魔故事材料,再加上作者的想像构成幻想的形象。
这些形象的性格,是以幻想境界为背景,在抽象的矛盾斗争中形成的。
霍文认为《西游记》是现实主义作品,所以强调塑造形象的现实性;李文则强调《西游记》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形象。
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谈到《西游记》用浪漫主义塑造人物形象,“在各色神魔身上,既有社会化的个性,又有超自然的神性,甚至被赋予了某些动物的特征”。
在《西游记》这部神话小说中,孙悟空是贯穿全书的一个重要人物,这个人物的创造,有深厚的人民群众的基础。
唐代玄奘和尚曾到印度取佛经,本来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经过唐宋以来几百年的长期流传,人民群众不断地按照自己的观点对它加以改造,使其逐渐失去历史的真实面貌,神话色采愈来愈浓厚。
浅论《水浒传》的“招安”
浅论《水浒传》的“招安”古典名著《水浒传》作为我国的一份优秀文化遗产,对后世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
书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地方。
在此,仅就其中的“招安”问题作一些思考。
对于“招安”,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水浒传》是赞扬“招安”的书,有的说是批判“招安”的书,还有的认为是歌颂和批判皆而有之的。
那我们要如何评价“招安”呢?根据马克思的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来看,任何历史问题都不能孤立的来看待,而应该把它放到具体的历史大环境中去才能客观的、全面的、理智的去拨开层层历史的重雾而揭示其本质。
对“招安”这一问题也必须这样。
一、宋江等梁山好汉受“招安”的原因。
(一)由于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不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是辽、金等国贵族与宋朝人民的矛盾,所以,“招安”是时代的要求。
两宋是我过历史上的一个外患频繁的时期,辽金入侵,蒙古族的入主中原,广大汉族人民受到入侵的民族贵族和地主阶级的双重压迫,在这种情况下,宋王朝的统治者却奉行“求和”政策。
自己过着莺歌燕舞、穷奢极侈的生活,完全不管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人民。
面对内忧外患的现实,一些有志之士只好铤而走险,聚众起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的起义人民对于当朝统治者是抱着拥护的态度,这种情况类似清代的义和团的“扶清灭洋”的口号。
在《水浒传》中就有这种“人心思宋”,誓死不降异族的思想,宋江在辽使劝降时就说过“纵使宋朝负我,我忠心不负宋朝”的话。
由此可见,“招安”在当时的确是比较为社会所肯定的。
广大人民宁愿受宋朝汉族地主阶级的统治,也不原受外族的欺凌。
宋朝再腐败软弱,也是一个先进的封建王朝,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
金人,元人武力再强大也是一个刚从氏族社会转化而来的尚保存着奴隶制残余的落后氏族。
作为一个先进的民族,遭受落后民族的奴役,如此民族奇耻,凡是有自尊心的人们无不义愤填膺,摩拳擦掌,痛心疾首地发出“驱除鞑虏,收复失地,还我河山”的呼声!因此,起义军接受招安,和统治阶级共同抗击外敌,正是一种顾全大局的行为。
《对比《西游记》与《水浒传》的差异与相似之处》
对比《西游记》与《水浒传》的差异与相似之处引言《西游记》和《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两部小说之一。
它们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各自展现了明清时期社会的不同侧面。
本文将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价值观等方面对这两部小说进行对比,探讨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故事情节对比《西游记》以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为主线,通过一系列冒险历程和与妖魔鬼怪的斗争,展现了佛教思想的普及和传播。
而《水浒传》则聚焦于宋朝百姓的苦难生活和四大护法寺所收集起来变成过去也无可厚非改版水银手柄义士为头领羁绊红樱院保护登场者牵制国干我们还可以看到;追求正义和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
两部小说在情节设置上存在明显差异:一个注重宗教色彩和神话元素,一个强调社会批判和英雄壮举。
人物形象对比《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每个人物都代表着一种特殊的意义和性格。
唐僧代表着智慧和善良,孙悟空则是机智和勇敢的化身,猪八戒象征贪婪和食欲,而沙僧则是平实和忠诚之人。
相比之下,《水浒传》塑造了大量英雄豪杰的形象,如宋江、李逵、林冲等。
这些角色既有各自的优点和英勇品质,也有缺点和易受诱惑的弱点。
两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多样,但在塑造上存在一定差异。
价值观对比《西游记》主要倡导佛教思想,并强调修行与正义观念。
通过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险取经,在众多妖魔鬼怪中体现了修行者面对困境时保持坚持不懈的品质。
而《水浒传》则强调反抗与正义观念,通过一群侠客与朝廷的斗争来表达维护民众利益、反抗暴政的价值观。
两部小说在价值观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分别强调佛教修行和英雄正义。
结论虽然《西游记》和《水浒传》是不同时期创作的两部小说,它们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不同。
《西游记》强调佛教思想和修行道路,而《水浒传》则关注反抗封建统治和追求正义的斗争。
然而,无论是哪部小说,在塑造丰富人物形象和展现社会现实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这些差异和相似之处使得这两部小说成为经典之作,深受读者喜爱。
水浒传与西游记中的英雄形象与人性探究
水浒传与西游记中的英雄形象与人性探究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古典名著成为了人们研究和推崇的对象。
在《水浒传》和《西游记》这两部杰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英雄形象和对人性的深刻探究。
本文将对《水浒传》和《西游记》中的英雄形象和人性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和探索这两部经典之作的价值。
一、英雄形象的塑造在《水浒传》中,作者施耐庵通过塑造宋江、林冲等一众英雄,展现出了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宋江作为一个文官出身的英雄人物,在忠义与权谋的矛盾中挣扎,他的形象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英雄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林冲则以其豪放不羁的性格和无畏战斗的勇气赢得了读者的赞美与喜爱。
相比之下,在《西游记》中,我们看到了完全不同的英雄形象。
孙悟空代表了聪明、机智和勇猛的一面。
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超凡的本领,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成功取得真经。
而其他队友如猪八戒、沙僧以及玉皇大帝等则各具特色,形象鲜明,让人难以忘怀。
二、人性的探究在《水浒传》中,通过对英雄人物的刻画,我们得以深入理解人性的复杂性。
宋江作为主人公,饱经忧患却始终保持对人的善意和信任。
而一些其他英雄如李逵、武松等则展示了人性的阴暗面,他们背离了原有的正义观念,走向了境外。
这些形象的塑造强调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人性善恶复杂性的思考。
相对于《水浒传》中的复杂性,《西游记》则更侧重于人性的善良和善意。
孙悟空以其对师父的忠诚、对队友的保护以及对人间百态的关怀,展示了人性中的美好和宽容。
其他队友也同样鲜明地展示了善良和乐观的人格特质,给读者带来了希望和勇气。
三、英雄形象与人性的关系无论是《水浒传》还是《西游记》,英雄形象与人性探究都是紧密关联的。
通过英雄的行为以及他们对社会、对众生的关怀,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水浒传》中,英雄们的命运被权谋和利益所扭曲,也逐渐失去了对人性美好的追求。
而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等英雄通过对人性的了解和认识,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性修行,获得了真经和救世的机会。
从《水浒传》文本考察宋江招安的合理性的论文
从《水浒传》文本考察宋江招安的合理性的论文从《水浒传》文本考察宋江招安的合理性宋江率领梁山好汉全部受招安是《水浒传》里非常重要的情节,也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对招安情节的阐释、看法等,不同时代研究者的观点不甚相同。
从古到今,对《水浒传》中招安的评价有很多,若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具体从小说本身的情节设置、人物性格等方面来看,会发现好汉选择招安是有其合理性的。
研究者在评价招安时要客观,不应用现代人的观点去苛责古人,这既不现实也没有意义。
一、前人对招安的评价本文由收集整理对《水浒传》中的招安及对宋江的评价,正反两方面都有。
反面的,如金圣叹说:“夫宋江之罪,擢发无穷,论其大者,则有十条。
”①金氏对《水浒传》的评点有矛盾之处,由于怀才不遇,他希望不能慧眼识贤的酷吏赃官能被梁山好汉杀掉。
但同时他对朝廷招安“贼寇”是反对的,这与他所处的社会现实有关。
当时“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对于朝廷的招安没有诚意,力量弱小的时候就接受招安投降朝廷,一旦翅膀硬了势力大了就又造反”②。
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金圣叹才会对小说中的招安及力主招安的宋江如此反感。
顺治十四年(1657)醉耕堂本《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卷首有王仕云的《水浒传总论》,他对招安的看法和金圣叹相似,他说:“严于论君相,而宽以待盗贼,令读之者日生放辟邪侈之乐,且归罪朝廷以口实,人又何所惮而不为盗?”③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反修防修的历史背景下,毛泽东认为《水浒传》中宋江走的是“投降主义路线”,并把《水浒传》当做一部“反革命教材”。
对招安持反对态度的还有鲁迅,他认为“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
终于是奴才”④。
对招安有正面评价的,如李贽认为宋江招安是“忠义之烈”的表现。
他认为《水浒传》是“发愤之所作”,“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问泄愤者谁乎?则前日啸聚水浒之强人也,欲不谓之忠义不可也。
”⑤段启明在《水浒三序与忠义之辩》中说:“李贽的序作于万历二十年,西北兵变,东南倭寇,朝廷无人可用,因此李贽提出海盗林道乾及梁山好汉有胆有识,应该重用他们。
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牛能大量进食,在于不断地(jǔ)嚼,帮助消化吸收。
牛的雄健与善于反刍很有关系。
读书也应当学会“反刍”,因为我们比牛更聪明,更会思考。
读书要讲求知慧,要学会精读与泛读,对经典作品就得深读静思,反复(品位品味),直至得其精髓。
(节选自《学学牛吃》)(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jǔ:____________刍.:___________(2)找出并改正文段中一个错别字。
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3)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⑴咀(2). chú(3). ⑵“知”(4). “智”(5). ⑶品味【解析】【详解】(1)反刍(chú),俗称倒嚼,是指某些动物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从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
比喻对过去的事物反复地追忆、回味。
注意“咀”的正确书写。
(2)“知慧”应改为“智慧”。
(3)品味是动词,指一个人对食物的品尝与欣赏,例如品味美食。
而品位是名词,是指对一个人的个人修养及生活方式评价的标准!例如某人的品位很高,很有品位等!根据语境,应用“品味” 一词。
2.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处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从1998年开始,中国实施了“天保工程”,(1)此项工程被誉为中国林业界的“希望工程”称号。
自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不断加大森林培育、保护、补植力度。
20年间,林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超266万亩。
(2)因此,此项工程的实施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战略。
修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改(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⑴删去“称号”(2). ⑵在“战略”后添加“作用”(或把“战略”改为“作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小说《水浒传》中武松和宋江的招安有什么不同
小说《水浒传》中武松和宋江的招安有什么不同导语:绿林好汉占山为王大多只有两条路可走,被官军剿灭或者受官府招安,像自生自灭那种都是些小打小闹的角色,原本就成不了气候。
宋江选择的是寻绿林好汉占山为王大多只有两条路可走,被官军剿灭或者受官府招安,像自生自灭那种都是些小打小闹的角色,原本就成不了气候。
宋江选择的是寻求朝廷招安,这已经成为他的政治理想。
为了这个理想,宋江是逢人必说招安。
捉到一个朝廷前来剿灭梁山的将领,宋江要说日后招安之事,见到朝廷命官宋江要说只等招安之事,就是在重阳节的菊花会上,宋江也没忘了作曲填词的说招安。
说多了不免让人心烦,宴会上说这事不免有些煞风景,因此上惹得武松反感:“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兄弟们的心。
”李逵更是一时性起,把桌子也给踢翻了。
不过,最早提出来招安的人却是武松!那是武松和宋江准备离开孔太公庄上,宋江约武松同去清风寨花荣处,武松怕连累了花荣,说:“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了罢。
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这“招安”一词才屡屡从宋江嘴里冒出,以至于一说未来之事必定是招安。
菊花会上武松的发作是在梁山座次排定以后的事情,为什么最早由武松提出来的招安,又是武松第一个跳起来反对呢?这是因为,武松的招安和宋江的招安虽然归宿一样,但所走的道路却不尽相同。
那么,武松的招安和宋江有什么不同呢?武松的招安是为国出力,宋江的招安是投降在孔太公庄上,宋江约武松去清风寨花荣处,武松说:“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带携兄弟去那里住几时!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了罢。
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离开孔太公庄上,在宋江要去清风寨时两人分手,宋江对武松说:“……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单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听了宋江的话,武松根本就没有接这个话茬。
略论_西游记_水浒传_叙事模式的同构性_孙克诚
略论《西游记》、《水浒传》叙事模式的同构性○ 孙克诚 (青岛科技大学 传播与动漫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61)[摘 要]比较研究发现,《西游记》、《水浒传》二书在叙事模式上存在着令人惊异的同构性。
神异降生—反叛自立—屈身投降—征讨异己—抛却肉身—成佛成神,是其共同的叙事模式。
二书不失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文学作品,还在于细节处理中。
二书除了叙事模式同构性之外,还有着共同的原型决定,即都是对于人的社会化过程的摹写与反映。
[关键词]西游记;水浒传;叙事模式;同构性[中图分类号]I2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08)03-0107-07On the similarities of narrative patterns in the works of Pilgrimage to theWest and Outlaws of the MarshSUN Ke-cheng(Communication and Cartoon Institute,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nology, Qingdao 266061, China )Abstract: Through comparative study, a amazing similarity of narrative mode is found in the book of Pilgrimage to theWest and Outlaws of the Marsh . They share the same narration mode: mystical nativity-the rebel self-reliance-resigned surrender-crusade dissidents-foremost body-Buddha into an immortal god. As the greatest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works, these two books are very excellent at the description of the details after all, they both have a common prototype decision, which is the description and reflect of human beings’social process.Key words: Pilgrimage to the West ;Outlaws of the Marsh ; narrative mode;similarities 中国古代最为杰出的著作中,《西游记》成书于明中叶时期,《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鲁迅《小说史略》中,前者被归类为神魔小说,后者被归类为讲史小说。
孙悟空“受招安”说质疑
孫悟空“受招安”說質疑邢治平近幾年來,在對《西遊記》的評論中,曾出現過種種否定孫悟空形象的論點。
他們認為,大鬧天宮後的孫悟空已被神佛‚招安‛,‚改邪歸正‛,已成為統治階級的奴才。
以後作者對他的一切讚美和歌頌,在思想上只能是屬於封建性糟粕,而不可能是民主性的精華。
以上述論點為中心而提出的各種否定孫悟空形象的議論,我們統稱之為‚受招安‛說。
這種論點之所以不能使人信服,主要是由於它脫離作品和作者思想實際,簡單機械地用階級分析方法去分析作品人物的緣故。
以下傴尌‚受招安‛說的有些觀點提出疑問進行討論,希望能夠得到讀者的批評和指正。
一‚受招安‛說認為,《西遊記》孫悟空鬧天宮後的‚皈依神佛‛尌是‚受招安‛或‚改邪歸正‛。
並認為這種安排是作者吳承恩出於宣揚‚奴才哲學‛的目的,是要為現實生活中的農民起義樹立一個‚改邪歸正‛的榜樣。
這種說法很值得商榷。
應當看到,《西遊記》取經故事的結構安排和孫悟空形象的創造,都是在唐僧玄奘取經故事的長期流傳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其中既概括有許多作家的創作勞動和心血,却時,亦概括有廣大人民群眾的愛憎和想像。
最後,經過吳承恩的加工潤色和理想提高,才寫成為一部具有特色的長篇神話小說。
這是《西遊記》取經故事歷史發展的實際,不能簡單地認為它傴傴是作者吳承恩的個人設想。
關於唐玄奘取經的故事,遠在唐代《大唐西域記》和《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專》中已開始有所粉飾與誇張。
宋代書場又發展成為取經故事的說話專題,流傳至今的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三卷十七章。
《詩話》所寫的猴行者,即後來吳本《西遊記》孫悟空形象最早的影子,該書雖未明寫鬧天宮故事,但在‚入王母池之處第十一‛中已提及猴行者偷桃事。
到了金元時期,取經故事繼續有很大發展,金有院本《唐三藏》,元有《唐三藏西天取經》(吳昌齡)和話本《西遊記平話》等。
目前,這些作品雖然已亡佚不傳,但據朝鮮古代漢語教科書《樸通事諺解》注解所記錄的《西遊記平話》內容,得知其中已寫有鬧天宮和車遲國、黃風怪、蜘蛛精、紅孩兒、火焰山、女人國等重要故事情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 北民族大学学报 ( 哲学壮会科学| ) ‘ L
J Na阴田 盈 | 虹明衄 . T U】 r DR AI Y— N " t
中 国民族学类棱 心期刊
粗d d. S s‘ 1 d田∞)
20 0 6年第 3期
№ . 舢 3.
关 于 孙悟 空 与 宋 江 招 安 之 比较 研 究
好 汉 , 他在 对皇 权 的妥协 性方 面 是 根 深 蒂 固的 。宋 江 没 上 梁 山就 注 定 了他 血 液 中的 招安 意 识 倾 向。 但
他出于无奈和愤怒杀死了阎婆惜, 但他不愿上山落草, 而是逃到了官僚花荣、 大地主柴进和孔太公等处 躲藏, 企求皇上能大赦天下 ; 大闹清风寨之后, 大批人马跟随他投奔梁山, 中途接到家 中为他父亲宋太公 报丧的“ 假信”他就丢下兄弟们坚决 回家奔丧, , 回家以后便报官 自 被官府发配江州。在发配途中, 首, 被
武玉莲
( 西北 民族大 学 预科 部 , 甘肃 兰州 7 03 ) 30 0
【 摘
要 】比较< 西游记) 中的孙悟 空与< 水浒传) 中宋江 的结局, 可从 中看 出孙悟 空也 和宋江一样 是个 被招安 者。 只
・
不过一个显露一个隐蔽 罢 了。孙悟 空的招安是 潜在的, 而且 是时隐 时现 的, 在招安 的态度、 式、 果、 方 结 影响 等 方面都 与
在 骨子 里 对招 安充 满着希 望 。 当孙悟 空 得知 玉帝给 了他个 弼 马 温 的官 是 对 他 的 侮 辱 时, 便 打 回 了 花 果 山, 当他 的齐 天 大 圣 就 去 了。于 是 玉帝就 派 遣天兵 天 将前 去 捉拿 “ 猴” 妖 。但 当天 兵败师 后 , 帝 又派 太 白金 星 前去招 安 , 玉 并答 应
来了如来佛祖。孙悟空又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 饥餐铁丸子 , 渴饮铜汁液, 受尽了折磨。仔细分析,
孙悟空比之宋江仍是有进步的。如来问悟空, 为什么这么粗暴, 悟空说 :皇帝轮流坐, “ 明年 到我家。 他 ” 叫玉帝搬走, 把天宫让给他。而宋江呢, 也是皇帝先要把他们斩尽杀绝, 在不成功的情况下被迫实施招 安 , 宋江 从没 想过 自己做皇 帝 , 但 他一 心 想做宋 臣, 想做 良 民, 他终 也 是 “ 但 想做 奴 隶 而 不得 ” 最 终 在招 ,
夺宝, 接着 又大 闹阎罗殿 。玉 帝得 知后 让 太 白金 星 下凡招 安 。太 白金 星对 孙悟 空进 行 了一番 美言 , 有 带 欺 骗性 , 然而 孙 悟空并 不 知道 , 很高 兴地 上 天去 了 , 以为 上天 可 做官 了, 然是 很 荣 耀 的事 , 方 面 与 宋 当 这
江的心态有些相像。宋江出身于中小地主, 本郓城县一名押司小吏。他虽重江湖义气, 爱结交江湖英雄
封孙悟 空做“ 齐天大圣” 。孙悟空以为真正做大官 了, 又上天做官去了。以为 自己以后与玉皇大帝一样 被人尊重了, 没想到还是受人歧视, 王母娘娘 的蟠桃盛会, 竞不请他赴宴。于是他又恼羞成怒, 大闹天
宫。 至此 , 招安 的计 划好 像 是破 灭 了。 玉帝决 心要 彻 底 斩尽 杀 绝 , 是 又无 法 治 服 “ 猴 ” 玉帝 只好 请 可 妖 ,
宋 江 的 招 安 有 很 大 的 不 同。 二 者 仍 属 异 途 同 归。 但 【 t 调 】孙 悟 空与 宋 江 ; 关 招安 ; 比较 研 究
【 中图分类号 】1 —0 0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4 10 2 0 0 3 0 6— 4 0 1 5 4 (0 6 ) —0 8 0
对< 西游记> 中的孙悟空,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 他勇敢、 智慧、 富有正义感和反抗精神。但研究至今仍
有不少争议, 比如, 认为孙悟空是“ 地主阶级改革派理想的英雄豪杰”是“ , 代表劳动人 民的神话英雄”是 , “ 新兴市民的化身”是屈服于封建统治的“ , 改邪归正” 者及“ 投降变节” 者等等, 议论不一。 】 [ 抛开这些观 -
宋江的招安在< 水浒传> 中描写得十分详细, 今拿宋江和孙悟空作一对比, 看一看孙悟空的最后结局 是否可称为招安, 以此观点, 求教于大家, 并请斧正。
一
、
孙 悟 空、 江对 招 安 的的描写, 是这样几个过程, 即幻想、 幻想破灭、 大闹天宫等。孙悟 空学 道 有成 , 由于卖 弄“ 问”被逐 出师 门后返 回到 花果 山, 了美 猴 王 。 因没 有 适 合于 他 的 兵器 而 去 龙 宫 学 , 做
劫上梁山, 仍不肯留下, 毅然随同公差到了江州 ; 他在江州浔阳楼写 了所谓反诗, 被抓下狱, 山英雄劫 梁
【 收稿 日期 】2 0 0 6—0 —1 4 1
【 作者筒介 】 玉莲 (9 6 )女 ( 武 1 6 一 , 藏族 )甘肃肃南 人, , 讲师, 主要从 事古典文学的教学 与研 究。
点, 西游记> 从< 全书中孙悟空的行为倾向来研究, 孙悟空的行为实际上也是一种潜意识的被招安。说他 是潜 意 识 , 因为 他不 像 < 是 水浒传 > 中宋江 的 招安 那样 显而 易见 ( 恐怕 这 也是 吴承 恩写 小说 时没 有意 料到
的) 。孙 悟空 从 石头里 出世 到拜 师学 艺 , 到上天 宫为 官又 到大 闹天 宫 , 再 最终 败倒 在如 来手 下 , 与唐 僧一 起取 经 , 其 中包 含着 孙悟 空既 想上天 为 官 , 这 但又反 对 玉 皇大 帝 的 思想 , 孙 悟 空 最终 服 务 于 天 上 的 玉 到 皇大 帝和 地上 的李 世 民 ( 构 ) 个皇 帝 , 是招安 成功 。不 过被 招安 是 孙悟 空也 没有 意识 到 的。 虚 两 算
一
8 6 —
维普资讯
了法场 , 救了他生命, 这才被逼上了梁山。然而他心中的那种希望做个“ 正人君子” 的愿望却始终没有泯 灭。 比之 孙悟 空, 悟 空则 比宋 江 的幻 想程 度要 轻得 多 , 悟 空是 受 了太 白金 星 的蒙 蔽 , 像 宋 江 那样 孙 孙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