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方言词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方言词研究本文旨在探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方言词,分析其概念、历史背景以及使用情况。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方言词,然后再进一步研究其在词典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方言词指的是在特定地区或文化背景下使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
这些词语往往反映了特定地区的社会文化、历史传统和人民生活方式,因此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方言词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研究《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方言词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方言词的历史背景和使用情况。
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词典,我们可以发现,方言词的数量和种类在不断增长。
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融合性在不断增强。
将《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方言词与其他类型的词汇区分开来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因为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一些词语可能被广泛使用,而其他一些词语则可能很少使用。
但是总体而言,方言词在词典中仍然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词语对于理解当地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方言词的存在具有多重价值。
方言词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各地的地域文化和历史传统。
方言词可以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元,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表达个性和创新的需求。
方言词还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有助于推进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发展。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方言词是中国地域文化多样性和融合性的生动体现。
这些词语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满足人们表达需求以及推动学术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方言词文化资源,以及如何让其在现代社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明代末年流传于山东地区的世情小说,其中涵盖了大量当地婚嫁礼俗的描绘。
通过这些描绘,我们可以对明清山东的婚嫁礼俗进行深入探究。
明清时期,山东地区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
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城镇的兴起,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也不断演变。
然而,尽管社会不断进步,山东地区的婚嫁礼俗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概述
第28卷第5期2006年9月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 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Vol.28No.5Sep.2006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概述Ξ李康澄(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摘 要:近20多年来,随着方言研究全面展开,方言词汇的比较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通过方言词汇比较提取方言特征词;(2)通过方言词汇比较探讨方言之间的关系;(3)通过方言词汇比较促进普通话教学。
方言特征词研究是方言研究的崭新课题,通过方言词汇比较探讨方言关系是方言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方言;比较;特征词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82(2006)05-0112-03 和任何一种独立的语言一样,方言是一个由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组成的结构系统。
方言研究领域中的语音研究、词汇研究及语法研究是方言研究的三个重要的、平行的组成部分,三个方面应该并行开展,协调前进。
但在汉语方言研究的三大领域中,作为构建语言整体的“建筑材料”———方言词汇的研究相对薄弱和落后,这主要是因为“词汇不像语音和语法那样有明确的系统性,而且各方言的词汇材料分散,没有放在一个平面上,不便于比较。
”[1]近20年来,随着方言研究的复兴和全面展开,方言词汇研究也掀起了一股热潮,不但各地方言词汇材料得到全面深入地挖掘和整理,而且方言词汇的研究也不断向纵深开拓,其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研究方向就是现代汉语方言词汇的比较研究。
一 近20年现代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的数据统计及展望我们检索《人大复印资料光盘索引》(1978~2001),《人大复印资料索引》(2002~2004),《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1981~1985),《语言论文索引》(1991~1996)发现一共有43篇关于方言词汇比较的论文,其中20世纪80年代6篇,90年代至今37篇。
汉语方言词汇语义比较研究
汉语方言词汇语义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汉语方言词汇语义比较研究》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各地汉语方言的词汇语义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不同方言区的词汇进行比较研究,本文期望揭示出方言词汇在语义上的共性与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反映了地理、历史、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
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它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历史信息。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各地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语音、语法上,更体现在词汇和语义上。
因此,对汉语方言词汇语义进行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汉语方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各地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象。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汉语方言词汇语义进行比较研究。
我们将对各地汉语方言的基本词汇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其在语义上的共性和差异。
我们将结合历史文献和语料库数据,探讨方言词汇语义的演变过程及其背后的社会历史原因。
我们还将关注方言词汇中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分析它们如何反映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通过对汉语方言词汇语义的比较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汉语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科学依据,为汉语方言区的文化交流和理解搭建桥梁。
我们也希望这项研究能够为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汉语方言分区及其特点汉语方言,作为中华语言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汉语方言的分区及其特点,不仅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了解各地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的重要窗口。
汉语方言的分区,主要依据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划分。
按照学界通常的划分方法,汉语方言大致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
这七大方言区下,又细分出诸多次方言和土语。
北方方言,也称为官话,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地区,其特点是语音较为统一,词汇和语法与普通话较为接近。
吴方言,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等地,以其独特的语音和词汇著称,如“阿”作为人称代词的使用。
汉语方言量词探究
汉语方言量词探究汉语方言量词探究方言量词是反映方言的一个重要特征,能够体现不同方言之间在词汇上的区别,具有普遍性、多样性、灵活性和地域性的特点。
一种方言里的量词能为我们探究此种方言的特点和变异提供材料和线索,有助于了解语言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
方言量词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汉语方言特殊量词和量词的特殊用法两方面。
我们既能看到许多特殊的方言量词,或为某地方言专用,或为某片方言区所专用;也能看到普通话中常用的量词在方言中却有着特殊用法。
特殊的方言量词,是指为某些方言所独有的量词。
例如;斢(音;偷),用来形容房舍,吴语,相当于;幢、座,浙江宁波方言:;一斢楼屋。
;搻(音;诺),形容一手所握的量,冀鲁官话,相当于;把,《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四回:;给了我七八搻钱。
量词的特殊用法,是指该量词普通话里也有,但在方言里有特殊的语义和用法。
例如;根在普通话里是一个常用的量词,在方言中,常用于计量草木或条状物,还可以用于裙裤、布袋甚至家畜等,相当于;条;只,如成都方言;一根裤子,青岛方言;一根板凳,宁波方言;一根鱼等。
又如;只,在普通话中是常见的量词,在方言里除了有和普通话中相同的搭配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搭配。
闽方言有;一只客人、一只火车,湘方言有;一只鱼、一只树,吴方言有;一只面孔、一只书店等。
此外,在方言里,用于同一事物或动作的量词显得丰富多彩,彰显了这些方言量词的特殊性。
形容;猪可以用;头(福州)、只(闽南)、个(兰州)、骨(山西寿阳)、根(成都)、介(湖南酃县)、集(山西柳林)。
表;两臂平伸两手伸直的长度义的方言量词有;庹(崇明)、擎(金华)、仞(宁波)、步(万荣)、托(江阴)、寻(莆田)、拓(宁波)。
有些量词单用也彰显其用法的特殊性,例如黄冈方言里一些能单用的名量词可以省略前面的;一|这|那构成;定+量的格式。
例如说;这是二伯还的斤面,意思就是;这是二伯归还的一斤面条。
有些量词重叠后表示出用法的特殊性,很多量词的重叠都用来表示逐指,强调;每一,但有的量词重叠后可以用来强调量的饱和状态。
汉语方言调查(绪论词汇)
04
汉语方言词汇的演变
词汇演变的规律与特点
规律
语言的发展变化是连续的,词汇演变也不例 外。词汇演变的过程通常遵循一定的规律, 如语音变化、语义变化和词形变化等。
方言词汇演变的过程与结果
过程
汉语方言词汇的演变过程通常是渐进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词出现,旧词消亡或意义 发生变化。这个过程有时是缓慢的,有时则是迅速的。
结果
方言词汇演变的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动态平衡,即新词不断产生,旧词逐渐消亡或意义 发生变化,但总体上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动态平衡有助于语言的适应性和生命力。
地理特征词在不同方言中可能存在差异,如“山”在某些方言中可能被称为“岭”、“峰”,而“河”在 某些方言中可能被称为“溪”、“浜”。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地区人们对地理环境的称呼和认知。
民俗习惯词
民俗习惯词是指描述民间习俗、传统、 信仰等方面的词汇。例如,描述传统 节日的“春节”、“中秋节”,描述 民间信仰的“神”、“鬼”,描述婚 丧嫁娶的“婚礼”、“葬礼”等。这 些词汇反映了人们对民俗文化的传承 和语言的地域性特征。
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方言调查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有助于深入了解语言的演变和 发展,丰富语言学理论。
汉语方言的分类与分布
方言分类
根据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差异,汉语 方言可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 言、赣方言、客家方言和粤方言等七 大方言。
方言分布
汉语方言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 ,其中粤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 和港澳地区,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福 建、台湾、江西、广东和湖南等地。
汉语方言田野调查的分析报告
汉语方言田野调查的分析报告标题:汉语方言田野调查分析报告引言: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方言。
本次田野调查旨在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了解并分析汉语方言的分类、特点和发展趋势,为汉语方言研究提供参考。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1.调查对象:选择从事不同行业和年龄层次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覆盖广泛但有代表性。
2.调查方法:结合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获取数据。
二、方言分类: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我们将调查对象提及的方言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官话方言:包括北京话、天津话等,广泛使用于华北地区。
2.粤语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澳门及香港地区,是华南地区的主要方言之一3.四川话: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一带,以独特的音调和韵腔而著名。
4.闽南话: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一带,是海峡闽南地区的主要方言。
5.江浙话:包括上海话、杭州话等,主要分布在江浙地区。
6.其他少数方言:如湖北话、湖南话、河南话等,由于地域和历史原因,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语音特点。
三、方言特点:1.音韵特点:各地方言之间的音韵差异较大,表现在声母、韵母和声调等方面。
例如,官话方言音调平坦,而四川话则以四声韵母和浊音结尾的特点为著。
2.词汇特点:各地方言在词汇方面也具有较大的差异。
例如,官话方言中使用“咱们”表示“我们”,而闽南话则使用“咱着”来表示相同的意思。
3.语法特点:不同方言在语法结构上也存在差异,例如,官话方言中的“的”可以作为表示所有格的助词,而粤语方言中则使用“嘅”来表示。
四、方言的社会地位和发展趋势:1.社会地位:随着全国范围内方言沟通的需求增加,方言的社会地位在逐渐提升。
在大众媒体上,方言也得到了一定的传播和呈现。
2.发展趋势:方言的长期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语言环境、社会因素等多重影响。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方言的使用范围可能会有所收缩,但在特定的社区和文化圈内,方言仍然得以传承和保护。
结论:本次汉语方言田野调查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汉语方言进行了分类、分析和总结。
方言词汇调查方法
方言词汇调查方法方言是一种地方特有的语言形式,它承载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调查方言词汇是了解不同地域语言差异的有效途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言词汇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最常见的调查方法之一,也适用于方言词汇的调查。
可以通过编制一份问卷,针对方言词汇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问卷可以包括方言词汇的使用频率、使用场景、词义解释等内容。
通过分析问卷结果,可以了解方言词汇的应用情况和特点。
二、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是指研究人员亲自到调查地点进行实地观察和交流的方法。
对于方言词汇的调查,可以选择一些方言较为典型的地区,深入了解当地的方言词汇使用情况。
在田野调查中,可以与当地居民交流,记录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方言词汇,并了解其用法和含义。
三、语音录音法方言词汇的调查还可以通过语音录音的方式进行。
可以邀请当地的方言使用者录制他们使用方言的语音样本,包括常用词汇、短语和典故等。
通过对语音样本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准确了解方言词汇的发音特点和语音规律。
四、口述访谈法口述访谈是一种深入了解方言使用者的思想、经历和观点的方法。
可以选择一些方言使用者进行面对面的访谈,询问他们对方言词汇的认知和运用情况。
通过访谈,可以了解方言词汇的来源、演变和传承情况,以及方言在当地社区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文献调查法方言词汇的调查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
可以参考方言词典、方言研究著作等,了解方言词汇的用法和意义。
同时,还可以查阅当地的民间文化资料,如民间故事、歌谣等,了解方言词汇在民间文化中的应用和体现。
六、网络调查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调查成为方言词汇调查的一种新方法。
可以通过在线问卷、论坛、社交媒体等方式,进行方言词汇的调查。
通过网络调查,可以覆盖更广泛的地区和人群,并快速收集大量的数据。
在进行方言词汇调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调查对象,包括方言使用者和方言研究专家。
2.制定合理的调查内容和问题,确保调查结果准确有用。
汉语方言词汇调查条目
壹天文⑴日、月、星太阳太阳地儿(太阳照到的地方)向阳背阴日蚀日晕阳光月亮月亮地儿(月亮照到的地方)月蚀月晕星星北斗星启明星银河流星名词彗星⑵风、云、雷、雨风(列举当地风名)大风狂风台风小风旋风顶风顺风刮风风停了云(列举当地云名)黑云霞早霞晚霞雷打雷雷打了(大树被~)闪电(名词动宾)雨下雨(了)掉点(了)小雨毛毛雨大雨暴雨连阴雨(接连多日阴雨)雷阵雨雨停了虹淋雨(动宾)⑶冰、雪、霜、露冰冰锥(挂在屋檐下的)结冰雹子雪下雪鹅毛雪雪珠子(米粒状的雪)雨夹雪化雪露下露霜下霜雾下雾气候天气(最近~不太好)晴天阴天(天气)热(天气)冷伏天入伏初伏中伏末伏天旱涝了贰地理⑴地平原旱地水田菜地荒地沙土地坡地盐碱地滩地山地(山上的农业用地)⑵山山山腰山脚山坳(山间的平地)山谷(两山之间低凹的地方)山涧(两山夹水)山坡山头(山的顶部)山崖⑶江、河、湖、海、水河河里(掉~了)水渠小水沟湖潭(深的天然的)水塘水坑海河岸堤(沿河或沿海防水的建筑物)坝(河中拦水的建筑物)洲(水中陆地)河滩水清水浑水雨水洪水发大水洪峰(涨达最高水位的洪水)凉水泉水热水温水开水(煮沸的水)⑷石沙、土块、矿物石头大石块小石块石板(板状的石块)鹅卵石沙子沙土(含沙很多的土)沙滩土坯砖坯砖(注意记录整砖、碎砖、各种砖叫名不同)瓦碎瓦灰尘烂泥泥土(干的)金(指自然状态下的矿物质,下同)银铜铁锡煤煤油汽油石灰水泥磁石玉木炭⑸城乡处所地方(他是什么~人?)城市(对乡村而言)城墙壕沟城内城外城门胡同乡村(对城市而言)山沟(偏僻的山村)家乡(赶)集街道路大路小路叁时令时间⑴季节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历书农历(阴历)公历(阳历)⑵节日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大)年初一拜年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七夕(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寒食节(清明前一天)⑶年今年去年明年前年大前年往年(以往的年头)后年大后年每年年初年中年底上半年下半年整年⑷月正月腊月闰月月初月半月底一个月前个月上个月这个月下个月每月上旬中旬下旬大建(农历三十天的月份)小建(农历二十九天的月份)⑸日、时今天昨天明天后天大后天次日(某日的下一天)前天大前天前几天星期天一星期整天每天十几天(比十天多)上午下午半天大半天凌晨(天快亮的时候)清晨(日出前后的一段时间)午前中午午后白天黄昏(日落以后星出以前)夜晚(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半夜上半夜下半夜整夜每天晚上⑹其他时间概念年份(指某一年)月份(指某一月)日子(指日期)什么时候(他~来?)先前后来现在肆农业(根据方言地点情况, 增补农林牧渔条目)⑴农事春耕夏收秋收早秋晚秋整地下种插秧礴草稻穗割稻子割麦打场场院锄地松土施肥浇粪粪坑积肥拾粪粪肥(注意各种粪肥的名称)化肥(注意各种常见化肥的名称)浇水灌水(使水入地)排水(使水出地)打水(从井里或河里取水)水井(浇地的水井和饮用的水井是否不同)⑵农具水桶(汲水用的木桶)井绳水车大车(注意农村常用的其他车辆, 以及跟这些车辆有关的其他条目)牛扼牛笼嘴牛鼻豢儿(穿在牛鼻子里的木棍儿或铁环)犁犁身犁把犁桦耙子踅子用高粱或芦苇的蔑片、竹蔑等编的粗而长的席, 可以围起来囤粮食)囤(存放粮食的器具)扇车(使米粒跟谷壳分离的农具)石磙圆柱形, 用来轧谷物, 平场地)砻(脱去稻谷外皮的农具)石磨磨盘磨把儿磨脐儿(磨扇中心的铁轴)筛子(筛稻、米用的)罗筛(粉末状细物用的器具)连枷碓(指整体)碓杵钉钯镐(刨硬地用, 一头尖形, 一头扁小)锄(松土、锄草用, 扁形, 各地形状不一)铡刀镰刀砍刀(用来劈开或剁断木柴的)刀木锨铁锨(口是平的)簸箕(盛粮食用)撮箕(撮垃圾用)垃圾筐箩扁担挑担子扫帚(用竹枝扎成, 比笤帚大,扫地用)笤帚(用高粱穗、黍子穗等绑成,扫地用)伍植物⑴农作物庄稼(列举本地各种庄稼)粮食五谷麦(列举本地各种麦子的名称)荞麦麦茬儿小米儿谷子(指植株, 子实是小米儿)玉米高粱稻(指植株。
汉语方言量词探究
汉语方言量词探究汉语方言量词在汉语语言学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采用中国的历史发展以及文化和地域的不同影响所发展出的不同表达和表述方式。
本文将以认知视角从语用角度探究方言量词的起源、特点和运用,以及其在汉语中的重要地位。
一、方言量词的起源根据甲骨文发现,方言量词在汉语史上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化起源,它是汉语词汇中一个重要的类别,可以说是汉语语言系统中的一颗宝石。
从古至今,直到今日,方言量词一直活跃在语言文化循环中,深刻影响着汉语的语义结构,为其他汉语形式结构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基础。
可以说,方言量词是汉语语言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方言量词的特点方言量词是以“量”为基本语义的汉语词汇,主要指代数量、距离或时间间隔。
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特点来被区分,如枚举性词汇、拟声或形象性词汇、复合式词汇以及普通词汇。
另外,不同的方言量词除了表示数量含义外,还可以表示方位、施加的力度和估计的大小等比较具体的意义。
三、方言量词的运用方言量词在现代汉语的运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调节说话者的语气,使表达更加准确,同时也可以提高说话者的表达能力。
它们可以用来表示数量、距离、时间,也可以用来表示方位和质量等比较详尽的含义。
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被采用来叙述,也可以作为谚语或习语被广泛运用。
四、方言量词在汉语中的重要地位方言量词是汉语语言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汉语语言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汉语的发展和传播。
由于汉语的文化和地域的多样性,以及它在历史发展中的变化,方言量词不仅让汉语变得更加精致和优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建立了汉语语义结构的基础。
正是由于方言量词的存在,汉语在全世界有超过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被使用,并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
总结汉语方言量词是汉语语言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化起源,它以“量”为基本语义。
它们有枚举性词汇、拟声或形象性词汇、复合式词汇以及普通词汇,可以用来表示数量、距离、时间,也可以用来表示方位和质量等比较具体的意义。
中国方言的研究报告
中国方言的研究报告中国方言是指汉语族中除了普通话和国语以外的方言,包括各个地区的方言和少数民族的语言。
中国方言的研究不仅涉及语音、语法、词汇等层面的分析,还包括方言的起源、演变、传承等方面。
本文将从最新研究和专家观点两个角度介绍中国方言的研究现状。
最新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研究的发展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中国方言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以下是一些最新研究成果:1. 方言传承情况据《中国语言生态研究报告2019》统计,目前我国有5000多种语言,其中98%为汉语方言。
但是,民间方言传承日渐减少,其中仅有20%左右的方言仍具有一定的使用和交流价值。
然而,对于某些地区的老年人来说,方言仍是他们日常交流的主要方式。
2. 方言语音差异由于各个地区的语音、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中国方言之间的差异极大。
例如,北京话与上海话的发音方式就有很明显的区别。
一些方言中还存在着句尾发音的变化,但由于国语化的推广,这种现象正在逐渐减少。
3. 方言影响汉字大量改革中国方言的传统表意文字是汉字,但由于方言中的语音和发音不同,导致在不同地区使用的汉字也存在差异。
例如,河南和四川地区的人在字母“儿”上加音,而广东和香港地区则不加。
这种现象也导致了汉字的很多改革,例如在白话文改革时期,为了统一汉字的读音,对许多汉字的读音进行了调整。
专家观点:中国方言是我国民族语言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语言文化的丰富多彩的体现之一。
以下是几位专家对中国方言的看法:1.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张明表示:“方言不仅是地方文化的标志,还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
对方言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层次。
”2.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杨帆表示:“方言作为中国语言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更多的保护和传承。
政府和社会都应该加大对方言文化的推广力度。
”3. 清华大学语言学专家杨学林表示:“方言研究不仅仅是语言学的领域,还涉及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多个方面。
关于汉语方言的研究报告
关于汉语方言的研究报告汉语方言的研究报告汉语方言是指汉族人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地区性语言变体。
中国的汉语方言种类繁多,主要分为七大方言区:北方话、西南话、西北话、西南话、中原话、南方话和东南沿海话。
本文旨在介绍关于汉语方言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汉语方言的研究历史悠久,早在古代就有一些学者着手研究方言的变体和差异。
然而,对于方言研究的系统化和专业化研究则是在20世纪才开始逐渐兴起。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大量方言研究的数据和方言标本被收集和整理,有助于对汉语方言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目前,关于汉语方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音研究。
语音是方言研究的重点和基础。
研究者通过对方言区的发音进行调查和比较,分析并总结方言区的音系、音变规律和声调系统等。
比如,北方话的轻声现象、东北话的带有俄语影响的棒子音等都是汉语方言语音研究的重要成果。
第二,词汇研究。
词汇是方言差异的重要表现形式。
研究者通过对各地方言区的词汇进行收集和比较,分析并总结出方言区的共性和差异。
比如,四川话和重庆话在一些食物的名称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如四川话中的辣椒、豆瓣酱,在重庆话中则称为辣椒、豆瓣。
第三,语法研究。
语法是方言差异的重要方面之一。
研究者通过对方言区的语法结构进行调查和比较,分析并总结方言区的共性和特点。
比如,官话的“是……的”结构在南方话中很少出现,它们更倾向于使用“是……地”结构。
第四,社会意义研究。
方言研究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学层面,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研究者通过对方言的社会使用情况、社会地位以及对方言的态度等进行调查和分析,揭示方言与社会变迁、人口迁移等社会现象的关系。
总结起来,汉语方言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汉语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研究方法的单一性、研究范围的有限性等。
因此,今后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拓宽研究领域,深入挖掘方言的内在规律和特点,为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更多有益的建议。
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研究文献综述
语言文学研究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研究文献综述丽娜•海奴拉(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摘要:本文总结前人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研究中的来源研究、地域研究、词汇与文化关系,描述其主要研究成果&结合前人成就,探讨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研究中的不足&结论是: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首要任务,在于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田野调查&关键词: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研究文献综述新疆汉语方言研究以1958年刘众升先生的著论《新疆汉语语音与北京音有什么区别?》(《方言与普通话集刊》1958年)为开端,至今已有六十年[1]+六十年来无论是在语音、语法还是词汇方面,无数专家学者为新疆汉语方言的研究倾注了心血,做出了贡献。
其中词汇研究作为新疆汉语方言的研究重点,多年来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涌现了一大批著作、博士硕士论文及期刊论文等。
一、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研究取得的成果(一)词汇来源研究新疆汉语方言词汇不仅继承了某些古汉语词语,还借入了数语词语及其方言区的词,了、一的方言词汇统。
多年来有关研究新疆汉语方言词汇来源的学术论文主要有:周呈《新疆汉语方言词汇与语法点》(《丝学刊》1996年1期);《论新疆汉语方言中的语借词》(《新疆大学学》,1998年第2期);《新疆汉语方言来词研究》(《语言学》2003年1期);文《新疆汉语方言词汇论》(《语言学刊#2011年11);《新疆汉语方言词语》(《语言与#2011年第1期),该文主要了专著《新疆汉语方言典》与《方言》的词汇。
、其《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统的》(《语言与》2015年2期);《新疆汉语方言语》(《研究》2018年24期)等。
除期刊论文外,还有一批硕博论文,《新疆杂话研究》(硕士学论文,新疆大学,2014年)、刘《新疆汉语方言词研究》(硕士学论文,大学,2007年);《新疆汉语方言词汇中词、词词点》(硕士学论文,新疆大学,2007年)等及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的来源+某一来源出(古语词、少数语借词、其方言区借词等)开论的研究有:《新疆汉语方言古词》(《新疆大学学》1988年2期》;张洋《论新疆汉语方言的维吾尔语借词》(《新疆大学学》1998年2期);《新疆的汉语方言与厥语的关研究》(博士学论文,京大学,2002年);《现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学学》2015年3期);《新疆汉语方言词源》(《学学)2007年3期),文新疆汉语方言中的古语词分不了,认为新疆汉语方言是在清朝乾隆、治年间两次大规模汉移到达新疆之后的。
方言词汇调查条目表
汉语方言词语调查一、调查人姓名年龄性别出生及成长地二、调查地点市(县)乡(镇)与市(县)中心的方位及距离三、调查要求(一)被调查对象年龄最好在60岁以上,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上(也可以在小学以下),长期生活于本土,熟知本地方言。
可以调查3-5人,也可以更多,以充分记录方言词汇。
要记录被调查人的背景材料:被调查人1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背景被调查人2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背景被调查人3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背景被调查人4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背景被调查人5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背景(二)调查方法1、按照普方对照的要求将调查到的词语填入相应的位置2、对于不会写的方言字可以先用拼音标注,或用同音字代替,或者画方框再加说明,如阜阳话说“一càn正南”,可以记为“一càn正南”,或“一灿正南”“或一□càn正南”。
还有阜阳话呕吐叫“干哕”,可能一时不会写“哕”,先把音记下来“yuě”。
3、每一类词语下方都留有一定的空格是作备用的,以记录未被列入普通话词语而方言中确实存在的并带有方言特色的词语。
4、在调查的同时,顺带调查方言俗语及特殊的方言句法。
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资料室《方言》季刊1981年第3期曾刊登语言研究所方言组的《方言调查词汇表》(下称第一表),1989年第2期又刊登了丁声树先生的《方言调查词汇手册》(下称手册)。
第一表是语言研究所方言组1958年为调查河北省方言而编写的。
这是一份详细的方言调查词汇表,每个条目都提供了一些方言的参考说法。
方言研究室经过多年的使用,觉得这个表格所包含的条目数量适中,对很多地点方言(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方言)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推荐给广大的方言工作者。
手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55年8月初次印行,后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通称“黄皮书”,但今已绝版。
手册共18部分,1—17是词汇,只有300来条;18是若干语法调查例句。
方言调查报告【三篇】
【导语】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章。
以下是整理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篇⼀】⽅⾔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1956年2⽉6⽇,国务院成⽴了中央推⼴普通话⼯作委员会,发出了推⼴普通话的指⽰。
然⽽普通话的推⼴是⼀个缓慢的过程,⽅⾔区的⼈不可能⼀下⼦放弃本族语完全接受普通话。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普通话的使⽤⽐⽅⾔更加⽅便⼈们的交流和⽣活,其优越性愈来愈明显。
因此,很多⽅⾔区的⼈逐渐对普通话的某些语⾳和词汇产⽣了认可并应⽤于⽣活中,⼀些地⽅⼟话也逐渐消失,⽅⾔与普通话之间逐渐产⽣融合。
⼆、调查⽬的 了解普通话⼯作开展以来普通话对四川⽅⾔的影响。
三、调查时间 20**年**⽉——**⽉ 四、调查地点 四川省**市 五、调查对象 该地区的青年⼈,中年⼈,⽼年⼈ 六、调查⽅式 问卷调查。
⽤⼀系列词组,分别调查不同年龄阶段的⼈对通⼀个词的读⾳与说法。
七、调查内容 在普通话影响下发⽣变化的语⾳和词汇以及发⽣变化的原因 ⼋、调查结果 经调查发现,在三个年龄阶段的⼈群中⽼年⼈话语中的地⽅⼟话⽐较多,受普通话的影响较⼩;中年⼈话语中的地⽅⼟话较少,受普通话的影响居中;青年⼈的话语中很少出现地⽅⼟话,受普通话的影响较深。
其原因是,三个年龄阶段的⼈群在接受新事物的能⼒从青年到⽼年逐渐减弱,并且青年⼈在学习以及使⽤普通话的时间和范围上⽐其他两类⼈群更加长和⼴泛。
由于四川⽅⾔其本⾝就属于北⽅话,⽽普通话是以北⽅话为基础⽅⾔,以北京语⾳为标准语⾳,所以⼤多数词语在普通话与四川⽅⾔语⾳的区别下,其写法相同但是读⾳不同。
加之笔者所调查的彭州地区的四川⽅⾔是有翘⾆⾳,在语⾳上与普通话相似程度较深,所以本地区的⽅⾔与普通话有很⼤的相似性。
在这样的条件下,理论上本地区应该是受普通话影响很⼤的。
但是经过调查,从整体⽽⾔本地区受普通话影响并不深。
其主要原因是,普通话与本地的四川话相似度⾼,在交流上障碍并不⼤,因⽽因普通话⽽改变的地⽅词汇并不多,并且此地需要与说普通话的⼈交流的时间并不多。
第一章汉语方言调查
第一章汉语方言调查第一节调查的前期准备一、基本知识二、调查对象的选取第二节调查表的设计一、《方言调查字表》二、连读变调表的设计三、词汇调查表的设计四、语法调查表的设计五、长篇语料的调查资料六、其他调查表的设计第三节调查法和调查程序一、调查法二、调查的程序三、要注意的问题第四节调查报告的写作小结第一章汉语方言调查语言学是一门经验科学。
没有材料,语言研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语言研究的第一步就是掌握语言材料(简称“语料”)。
方言研究跟共同语研究对语料的要求和在语料的收集上有很大的不同。
这是因为:一、方言一般都只存在与口语里,很少有书面的记录。
尽管比起其他语言,汉语方言的书面记录出现很早,种类也比较多,除了方言词典和地方志之外,还有方言小说、方言韵书和西方传教士记录的方言材料,但这些记录与共同语的书面材料相比,数量上是微不足道的。
西汉扬雄的《方言》一书收集了大量的方言词语,但是考虑到当时方言的复杂性,每一个方言区或方言点的语料实际仍是挂一漏万。
二、20世纪以前的方言记录在质量上还有许多不足:首先,语料的分布极不均匀,北部吴语如苏州话等的材料相对比较丰富,闽语区有不少方言韵书,但绝大部分方言点则少有记录。
其次,大多数的方言材料,特别是方言语法材料基本上都出现在明代以后,从这些材料中,很难了解汉语方言的早期面貌。
再次,语料分散,不成系统,拿方志记录的的材料来说,基本上都只有少数词语和一些零散的语音特征的文字说明。
只有方言韵书和传教士的记录可算是比较系统的方言语音材料。
三、方言以口语形式存在,方言研究是对口语的研究。
由于汉字不能反映实际语音的面貌,我们很难从20世纪以前的方言记录中找出方言的实际读音,因此方言研究就不能单纯依靠这些记录的文献。
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上半叶,西方传教士为了传教,需要学习各地的方言,为此编写了一些方言教科书和方言词典,涉及几十个汉语方言点。
他们用拉丁字母为方言记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方言语音情况。
论述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的内容与方法
论述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的内容与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者对汉语方言词汇比较进行了深入研究,系统地揭示了中文各个方言之间词汇差异的本质和规律。
本文将从以下十个方面展开探讨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的内容与方法,并进行详细描述。
一、词基差异比较词基是指词根、词干或者偏旁部首等最基本的构词形式,也是区分方言之间差异的重要标志。
根据方言词汇的特点,可以设计实验,对不同方言中具有相同“词基”的单音词进行比较。
对“一”字在闽南语、普通话和官话等方言中的发音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它们在发音上存在明显差异。
二、声调差异比较声调是汉语方言中一个独特的特征,不同方言之间的声调差异比较,是汉语方言词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对方言的声调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它们在声调上的共性和差异,例如四川方言的声调特点就比较独特,和其他方言的声调系统存在显著的不同。
三、构词方式差异比较构词方式是指用词素、词根、偏旁部首等基础单位,按一定规则组合而成新词的方法。
不同方言的构词方式不同,而且构词方式的差异会影响到方言词汇的丰富程度和形态,例如利用汉字中的偏旁部首构词,在福建闽南话中十分常见。
四、词义差异比较除了在发音、声调和构词方式上的差异外,不同方言之间的词汇意义差异也需要进行比较研究。
有的方言用同一个词汇表示不同的意义,有的方言一个词汇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例如“坐”字在福建闽南话中不仅可以表示坐,还可以表示待。
五、词义转化比较在汉语中,有的词语会发生词义改变,这种现象被称为词义转化。
不同方言的词义转化现象也不尽相同,通过比较研究不同方言词汇的词义转化,在语言演变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上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六、外来词差异比较汉字的广泛传播,使得汉语吸纳了大量的外来词,不同方言中的外来词也存在着差异,如台湾客家话中会使用“牛角面包”来表示“面包”,而官话和普通话中则会用“面包”一词。
七、方言间保留词汇比较随着时代的流逝,汉语方言中的一些词汇会受到排挤和淘汰,但有的方言却能够保存这些被广泛使用的传统词汇。
方言调查报告范文
方言调查报告范文一、调查目的方言是汉语的一种重要分支,是我国优秀的语言文化遗产。
方言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通过对方言的调查,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历史和生活习俗,增加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当地的方言使用情况,探究方言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变化。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收集到大量的数据,包括方言的使用频率、方言使用的场景、方言的形式特点等。
访谈是针对少数民众和方言研究者,通过深入交谈可以获取更加详尽的信息和意见。
三、调查结果1.方言使用频率调查结果显示,85%的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会使用方言,有些地区甚至达到了100%。
方言更多出现在家庭生活中,同时在和朋友、亲戚的交流中也会频繁使用。
但在正式场合和公共场所使用方言的比例较低。
2.方言使用场景调查结果显示,方言的使用场景主要在家庭、社交和娱乐场所。
在家庭中,方言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家人之间使用方言能够加深感情;在社交场合,方言作为地方特色文化的一部分,使用方言可以展现自己的身份认同和地方归属感;在娱乐场所,方言常常被用于相声、民间故事等文艺节目中,一方面具有娱乐性质,另一方面也能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
3.方言的形式特点通过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方言的形式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音调高昂,语速快,音韵变化多样。
方言中有许多特殊的词汇和短语,例如饮食方面的菜名、家具名称等,这些词汇和短语是方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方言的地位和变化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方言在当地的地位并没有丧失,但也有一部分受访者认为方言的使用频率正在下降。
一些老年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用方言与人交流,但年轻一代对方言的接受程度较低。
方言面临着被普通话所取代的困境,但受访者普遍认为方言的地位和价值应该继续被重视和传承。
四、调查分析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方言在日常生活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家庭和社交场合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本文的内容主要是讨论一些例子。
例子就是资料,它是很重要的。
李荣先生在《方言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方言》1983年第2期81-91页)说过:“例子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
要先想好例子,再表示意见。
要是举不出合适的例子,那种意见是站不住脚的。
例子一摆呀,你的功夫就出来了。
就能看出你的学力如何,见识如何。
例子就好比商店橱窗里陈列的商品。
摆出来的都不怎么样,仓库里的就可想而知了。
”一关于方言词语的调查研究(一)《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方言词大家都知道《现代汉语词典》是具有规范性质的汉语共同语词典,但是很多人平时不太注意词典里收入了很多带<方>字标记的方言字、方言词。
很多带<口>字标记的口语词,还有很多专用于地名、姓名的字头其实大部分也是方言字词。
这些条目加起来在词典里至少都有上千或更多的数量。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这么多的方言字词,是需要方言的词语研究的。
这就是“普通话在方言之中,又在方言之上”的道理,现代汉语是整体的,它包括现代汉语方言。
下面随意举一些《现代汉语词典》里方言词:阿姨姨母腌臜(1)脏;不干净。
(2)(心里)别扭;不愉快。
娭毑(1)祖母。
(2)尊称年老的妇女。
爱人儿逗人爱:这孩子的一双又大又水灵的眼睛,多~啊!俺代词。
(1)我们(不包括听话的人)。
(2)我。
熬心心里不舒畅;烦闷。
熬磨(1)痛苦地度过(时间)。
(2)没完没了地纠缠:这孩子很听话,从不~人。
巴结(2)努力;勤奋:他工作很~巴望(1)盼望。
(2)指望;盼头。
吧嗒(2)抽(旱烟):他~着叶子烟打主意。
拔白(天)刚亮。
白日撞白天趁人不备走进人家去偷东西的小偷儿。
摆子疟疾:打~。
板实(1)(土壤)硬而结实。
(2)(书皮、衣物等)平整挺括。
半彪子不通事理,行动鲁莽的人。
半拉子(1)半个;一半:猪圈修了个~,还没完工。
(2)旧社会指未成年的长工。
半晌半天:前~| 后~| 他想了~才想起来。
帮衬(1)帮助;帮忙:每逢集日,老头儿总~着小张照料菜摊子。
(按:句子里的集日、菜摊子也是方言词)禾场打稻子或晒稻子的场地。
(二)读《秦晋两省沿河方言比较研究》词汇部分与词汇表《秦晋两省沿河方言比较研究》讨论秦晋两省黄河两岸28个县市方言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属于山西省的是河曲、保德、兴县、临县、柳林、石楼、永和、大宁、吉县、乡宁、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芮城等15个县市。
属于陕西省的是府谷、神木、佳县、吴堡、绥德、清涧、延川、延长、宜川、韩城、合阳、大荔、潼关等13县市。
其中,山西省河曲、保德、临县、柳林、兴县、石楼、永和、大宁,陕西省府谷、神木、绥德、佳县、吴堡、清涧、延川属于晋语,分布于沿河两岸北部。
山西省吉县、乡宁、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芮城,陕西省宜川、韩城、合阳、大荔、潼关、延长属于中原官话,分布于沿河两岸南部。
本书的材料显示,沿河两岸南北的差异大于东西的差异,黄河不是两省东西两岸的自然分界线。
这个研究同样得到词汇研究结果的证实。
在比较的1221条词语中,各点都相同的共254条,占总数的20.8 %。
在这些词语中大部分与普通话相同,不同的只有冷雨、冷子(冰雹)、炭(煤)、年时(去年)、前晌(上午)、后晌(下午)、羯子(已骟的公羊)、狐子(狐狸)、蛛蛛(蜘蛛)、风匣(风箱)、亲亲(亲戚)、晌午饭(午饭)、饸饹、寻找,共14条。
这14条,正是秦晋两省乃至西部方言中非常普遍的方言词,带有浓烈的西北、晋语特色。
南北词语的差别占相当大的比例,其中有的分界线恰好在晋语与非晋语之间,构成了晋语与中原官话的同言线束。
例如:牲口蚊子泔水小伙儿老婆摘菜毛笔嘱咐南部头牯蚊子恶水小伙子老婆择菜生活嘱咐北部性灵蠓子泔水后生婆姨拣菜毛笔安顿(三)读《昌黎方言志》的词汇和语法比较《昌黎方言志》记录了昌黎的特殊的一些特殊词语。
这些词语可以说明昌黎的词汇特点,还可以看出汉语的一些词汇特点。
例如“院子”包括宅子和前面的空地;“乳牛”是指母牛,不是指奶牛;“电车”指汽车,“电车道”指汽车路;“大头菜”指洋白菜;用鼻子闻说“听”,把东西藏起来也说“抬”,研究一件事的“研究”说“格物”等。
要特别注意从词汇的语音发现昌黎的语法特点,说明语音、词汇、语法是一体的,而词汇是中介。
首先看看动词的“没”和副词的“没”,昌黎话和北京话这两个“没”读音是不同的。
比较:动词副词北京没35 没35昌黎没13 没55北京无论是动词还是副词都读阳平,语音上没有区别;昌黎动词的“没”读阳平,副词的“没”读去声。
最精彩的是两组比对的例子:A 你有书吗?没书[13-33 32]—“没”修饰名词,相当于动词用。
你下棋输了吗?没输[55 32]—“没”修饰动词,相当于副词用。
B 你有锯吗?没锯[13-33 55] —“没”修饰名词,相当于动词用。
你把木头锯咧吗?没锯[55-43 55] —“没”修饰动词,相当于副词用。
其次看看相当于北京话“我看了戏了”的两个“了”,前一个“了”类似词尾,后一个“了”是语气词。
昌黎话这个句子说“我看[口留]戏咧”。
比较:类似词尾语气词北京了了昌黎[口留] ~咧北京这两个“了”语音上也没有区别,昌黎这两个“了”语音上是不同的。
第三是看看卷舌化的几种作用。
卷舌化北京话也有,如“杏儿、花儿、这儿、那儿、吃儿、玩儿”,但昌黎话的卷舌范围比北京话广,并且有特别的语法功用:(1)名词卷舌化相当于加“里”:扔海儿去屋儿坐去吧掉缸儿咧(2)动词卷舌化相当于动词加“[口留]”:剃儿头咧走儿火咧喝儿酒咧跑儿两回相当于动词加“到、在”:放儿桌子上坐儿椅子上搁儿柜子里相当于动词加“着”:坐儿车来的骑儿马来的哭儿走咧(3)形容词卷舌化相当于加“[口留]”:白儿去咧美儿去咧远儿去咧最后是讨论可能补语。
“吃得,吃不得;来得了,来不了;拿得动,拿不动”是可能补语的格式。
在否定式里,昌黎和北京在格式上没有差别,只是“得”北京读,昌黎读。
但是在肯定式里,昌黎和北京格式不同,连接成分读音也不同。
比较:北京“动词+得+补语”:来得了拿得动昌黎“动词+补语+[口留]”:来了[口留] [24-33213()]拿动[口留] [11()](四)方言词语调查研究步骤调查——分析——解释。
1,调查与记录(下文)。
2,词语的层次分析。
完全没有语义差别和语用差别的条目,也会出现完全的同义、等义情况。
这样的条目就是方言的词汇层次问题,词汇借用问题。
简单举个例子来说,有的方言:太阳日头月亮月头日光月光日爷月娘就这个方言来说,“日头、月头”是一个层次,“日光、日爷;月光、月娘”是另一个层次。
总之,语音有层次,词汇也有层次。
整理词汇层次比语音层次困难。
《秦晋两省沿河方言比较研究》提出方言“底层词”和“上层词”的概念。
底层词的标准依次是:分布的普遍性、土俗性、古老性。
普遍性是必须条件,土俗性和古老性是伴随特征。
例如:底层词上层词早烧“烧”去声早霞晚烧晚霞木植木头肥指人胖藏抬老汉男人葱头洋葱蛾儿蝴蝶胰子香皂洋碱肥皂把式内行烧酒白酒我分析漳平永福方言,认为应该有三个层次。
例如底层上层表层做风21 24,起风31 24 刮风55 24凝冰22 24 冰24天时24 22,天色22 5 天气24 21落时缝53 22 21,赴时21 22 准时31 22年科22 24 冬情24 22,冬成24 22铰剪24 31,铰刀24 24 剪刀31 24位祖53 31 乡里24 31物53 项物53 53,物件53 53正手21 31,顺手53 31 右手53 31灰24 涂粉22 31,飏埃24 24知24 知影24 31,知掌24 31 以上三个层次里,“底层”是本方言的早期固有词,“上层”是本方言的后起衍生词或远期周边方言借用词,“表层”是近期通语借用词(有的经过适当改造)。
跟语音的层次一样,方言的每一个词语都可以归纳进入这三个层次。
一般来说,三个层次的词语在数量上应该形成枣核型,中间大,两头小。
因此,底层词只能见于早期文献,或根本无文献可查,方言的通行范围相对小,本方言特征词往往见于底层词;上层词是后来衍生的,文献可见性大,方言通行范围也相对大;表层词一般汉语词典几乎都能见到。
方言词汇是由这三个部分组成的。
3,整理词语的中心词和扩展词。
语言的词语是由中心词扩展构成的,中心词是基础,要分析出中心词和它们的前后扩展形式。
就汉语来说,中心词大多是单音节的,也可以是多音节的;扩展可以是一次扩展,也可以多次扩展。
多次扩展就成为词组,有的也成为短句。
广而言之,汉语的句子都是词语的扩展形成的。
还以漳平永福方言为例:天24 前扩:好天□[31]天天气不好日头天反天变天落雨天乌暗天后扩:天气天色天时天地天顶天舷天晴天星天虹物53 前扩:项物无物看伊~:瞧他不起有物看伊~:瞧得起他后扩:物件物空物品路22 前扩:上路下路大路细路山路仔公路火车路水路后扩:路途路头路尾路岭山岭路当央路街街道路口路后墟24 前扩:赴墟上墟落墟出墟去墟下墟下一个集市日寻墟上一个集市日后扩:墟坂市场墟市墟场墟里墟日墟头日墟了日日头 5 22 前扩:大日头出日头无日头曝日头后扩:日头鬼日头影日头天晴天知24 前扩:伓知无知[勿会]知通知什么都知道后扩:知影知掌知想记得睏21 前扩:爱睏大堆睏长时间睡坦直睏仰着睡坦横睏横着睡伏落睏俯着睡后扩:睏眠睡觉睏床睏椅躺椅睏[勿会]去睡不着睏醒睡醒了说到这里,要特别推荐一本书,就是陆志韦先生编纂的《北京话单音词词汇》。
这本书基本上采用“同形替代”的办法,确定“词”,例如:我吃饭我吃饭他吃面我盛饭猴儿吃花生我煮饭………………在左边的那些同形式的句子里,我们把“吃”从它的环境“我……饭”里提出来,又把它搁到同形式的环境里,“他……面”“猴儿……花生”里。
在右边的句子里,又用别的话把“我……饭”的空隙补上,可以补上“盛”“煮”等。
可见“吃”是一个独立的成分,就是一个“词”。
这个词可以是单音的,也可以是双音的或多音的。
如果是双音的或多音的,就要看看有没有办法再分离出单音词。
这个办法当然很复杂,很多情况下要跟语法因素,如词类、虚词、成语分析等等联系起来考察。
这本书就是通过这么一些办法,分析出北京话的单音词,主要是名词、变化词(动词)、形容词等。
大约1000来个,每个词都附上了口语的例句。
这些单音词是北京话词语和句子的基础。
单音词的前后扩展形成多音词或词组,多音词或词组的前后扩展形成句子。
关于词汇层次问题,扩展问题比较复杂,需要专门讨论。
4,词语的方言分布与解释(下文)。
二关于《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一)方言调查表格方言的语音调查有《方言调查字表》,通过这个字表可以很快获得所调查方言的基本语音系统;方言的词汇调查需要《方言调查词汇表》之类的东西,通过这个词汇表,也可以很快获得所调查方言的基本词汇系统,同时还可以检验和修正方言的语音系统;方言的语法调查现在还没有《方言调查语法表》之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