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石达开的义
历史趣谈石达开给骆秉章写了什么信?骆秉章又怎么做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石达开给骆秉章写了什么信?骆秉章又怎么做的导语:清末内忧外患,社会动荡,当时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运动。
太平天国发展到晚期,基本已经没有生机清末内忧外患,社会动荡,当时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运动。
太平天国发展到晚期,基本已经没有生机。
当时石达开率领部众,准备横渡大渡河,直取成都。
当时在四川督办军务的骆秉章,集合川军、湘军、土司部众,早早在大渡河对岸等候,当石达开部众划船渡河到一半的时候,迅速以火枪环击,全歼石达开部。
不仅仅是埋伏,随后他又调兵,断其粮路。
在这个情况之下,石达开写信给骆秉章求和。
骆秉章假装接受石达开的议和,在派部下劝解石达开投诚并签订盟约之后,背信弃义,将石达开擒拿,押解成都凌迟处死,并杀害石达开2000部众。
骆秉章在处死石达开之后,要向清廷呈递奏报。
但是现代人观这份奏报,和当时的实际情况却存在着极大的疑问性。
关于石达开被俘的经过,骆秉章这样写:“臣前以石逆或传其死,倘能设法生擒,辨认真确,俾就显戮,庶可以释群疑。
当经杨应刚等以该逆无路逃生,于洗马姑竖立‘投诚免死’大旗,石逆果携其一子及伪宰辅曾仕和、伪中亟黄再忠、伪恩丞相韦普成等并余党至洗马姑乞降。
”石达开当时接受投降的请求之一,便是希望用个人生命换取部下生路,意思就是我投降可以,要杀要剐也悉听尊便,但是你要放我这帮兄弟们性命。
但是在这份奏报中石达开却完全没有提到,只说了敌军看见没有生望,因而在看到己方竖立‘投诚免死’大旗后前来乞降。
另外,当时石达开之所以投降,免不了骆秉章部下前往敌方大本营,生活常识分享。
太平天国石达开之死
太平天国石达开之死石达开,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今贵港)客家人,太平天国主要将领之一,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武学名家,诗人,书法家,爱国将领。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太平天国石达开之死,一起来看看吧。
太平天国石达开之死介绍石达开这个人呢,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农民起义领袖的一个几乎完美的一个形象,所谓呢,就是说他像历史上关羽、岳飞在人民心目中一个非常好的形象。
但就是这个完美男人的结局却太惨!他的凌迟处死是非常残忍的,但是石达开从一开始到最后都表现得大义凛然,连他的敌人刽子手在凌迟处死他的时候,看到这种都感到这真是奇男子也,奇男子也。
太平天国中最完美的男人,非石达开莫属。
他不仅是一位形象很阳光的大帅哥(时人曾赞其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颇富文韬武略,而且是当时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其短暂的人生(卒时年仅32岁)迸发出许多闪光点,照亮了太平天国本来乏善可陈的历史天空。
石达开简介石达开是广西贵县(今贵港)人。
生于农家,虽自幼丧父,饱经磨难,但少年时勤于耕读,颇知诗书,尤喜孙子兵法。
早年加入拜上帝会。
金田起义前夕,即1847年秋,洪秀全和冯云山至贵县访石达开,邀其共图大事。
太平天国史志谓之“访石相公”,以“三顾茅庐”喻之。
16岁的石达开就这样走上了反对满清腐朽统治的革命道路,并成为革命组织的核心领导人。
1851年金田起义时,石达开率众四千余人赴金田团营,战斗中屡立战功,被封为太平军左军主将、永安封王时受封为翼王五千岁,意为“羽翼天朝”。
在太平天国首义诸王中,石达开年纪最轻,也最具军事才能,是一位玉树临风、英姿勃勃的少帅。
倘若他走在时下的都市街头,一定会有不少少女为他的酷与帅发出尖叫。
此时的他,虽已声名赫赫,但从其辉煌无比的整个人生来看,其金戈铁马决胜沙场立功立德的军事生涯才刚刚拉开了序幕。
太平军从广西向金陵进军,途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石达开均为开路先锋,攻城夺镇,所向无敌。
石达开简介
三一文库()〔石达开简介〕*篇一:石达开历史简介石达开历史简介主将翼王”,军民尊为“义王”。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有关他的民间传说遍布他生前转战过的大半个中国,表现出他当年深得各地民众爱戴。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金陵,改号天京,石达开留京辅为修王府而毁民宅,据国库财富为己有,唯石达开洁身自好,从不参与!1854年初,石达开在安徽人民的赞颂声中离开安徽,回京述职[30],太平天国领导层对他的实践给予充分肯定[31],从此放弃了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全面推行符合实情的经济政策1856天京可能发生内讧的消息,急忙赶回阻止,但为时已晚。
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
5月,太平军陷入绝境。
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成都公堂受审,慷慨陈词,令主审官崇实理屈词穷,无言以对,而后从容就义,临刑之际,神色各王优劣才能时“皆云中中,而独服石王,言其谋略甚深”,说他“狡悍著闻,素得群贼之心,其才智诸贼之上,而观其所为,颇以结人心,求人才为急,不甚附会邪教俚说,是贼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篇二:太平天国历史简介1843年7月洪秀全与冯云山、洪仁玕在家乡广东花县建立拜上帝会自称上帝之子并称呼上帝为天父、耶稣为天兄。
1844年4月洪秀全、冯云山等人离开家乡传教。
1847年3月。
洪秀全及洪仁玕到广东在美国教士罗孝全那里学习首次读到圣经。
8月洪秀全回广西紫荆山与冯云山发展拜上帝会。
1848年4月杨秀清首次假装“天父下凡”。
1851年1月拜上帝会于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囯”改元“太平天囯元年”。
3月洪秀全称“天王”。
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
12月,在永安封东、南、西、北、翼王建立太平天国基本制度称为“永安建制”。
1852年4月太平军从永安突围进围桂林。
6月南王冯云山伤重死亡。
9月太平军攻长沙西王萧朝贵战死。
七律长征诗意简短的
七律长征的诗意七律长征的诗意《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1、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2、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3、难:艰难险阻。
4、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5、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6、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7、乌蒙:山名。
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8、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9、金沙: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腾腾,使人心感温暖。
10、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暖:温暖。
11、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悬索桥。
12、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13、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14、岷山:中国西部大山。
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
西北-东南走向。
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
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平均高度2,500公尺(8,200尺),山脊在4,000?4,200公尺以上。
八上历史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精讲+同步练习题
洪秀全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和同学冯云山传教并发展壮大。
3太平天国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达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二发展壮大1永安封王东西南北翼,杨萧冯韦石,均受东王制。
2定都天京1853年3月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3太平天国的纲领文件定都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4太平天国全盛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进行北伐和西征,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三由胜转衰1天京事变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1856年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万岁,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出走。
这一事件称为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挽救危局封洪仁玕为干王,洪仁玕颁布《资政新篇》为能实施。
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将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不利局面。
3天京陷落曾国藩的湘军,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的淮军共同进攻。
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
4评价影响: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斗争时间长,范围广。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启示:历史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胜利。
【基础认知】1.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基本概况: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两年多就发展会员两千多人。
3.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天王)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4.初步建立政权:不久,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天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5.定都天京: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6.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时间:1853年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目的(理想):天平天国想通过此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石达开因义气深重,被封为义王,可为何最终大多数人都弃他而去呢
⽯达开因义⽓深重,被封为义王,可为何最终⼤多数⼈都弃他⽽去呢⽯达开在太平天国中⾸义五王之⼀,称为翼王五千岁。
⽯达开虽然年轻,可是威望很⾼。
他⾜智多谋,⼜义⽓深重,深得⼤家的信赖。
在战场上,⽯达开屡建奇功,多次使得太平军转危为安。
⽐如在长沙之战中,太平军屡战不利,萧朝贵阵亡。
太平军屯兵于坚城之下,清军的援兵⼜源源不断的到来。
这使得太平军的局势⽇渐危急。
在这种情况下,⽯达开率领所部渡过湘江,打败对岸的敌军,为太平军转移打开通路,使得太平军得以突围,向⼴阔天地进军。
在著名的湖⼝之战中,⼜是在太平军屡次战败,武汉被湘军夺⾛的危急关头。
⽯达开率领援军来到湖⼝与曾国藩交⼿。
⽯达开巧妙利⽤湘军急于求成的⼼理,放湘军⽔师的轻快船只进⼊鄱阳湖,然后将湖⼝堵塞,割裂了湘军⽔师。
然后⽯达开根据湘军⽔师在长江中的⼤船没有⼩船护卫,运转不灵的缺陷,派轻便战船将湘军的⼤船烧毁四⼗多艘,还夺取了曾国藩的座船。
这⼀仗,湘军⼤败,曾国藩羞愤之下,竟然想要⾃杀,后被部下救起,逃往南昌。
⽯达开乘此⼤胜,⼀举扭转了战争局势。
太平军很快夺回武汉,并且将占领了江西七府⼀州五⼗余县。
曾国藩困守孤城,⼀筹莫展。
在多年之后,曾国藩对⽯达开依然⼗分惧怕。
⽽太平天国内部,也对⽯达开的⼈品、⽓节、胆略都⼗分敬佩。
在天京事变中,⽯达开更是表现出了他公正的⼀⾯。
在韦昌辉发动天京事变后,他除了杀害杨秀清,还要将杨秀清的部下斩尽杀绝。
在韦昌辉的滥杀下,太平天国的政治中枢被摧毁,⼤批⾻⼲被杀害,太平天国遭受了巨⼤的损失。
⽯达开只⾝回到天京后,他并没有惧怕韦昌辉的威逼,对韦昌辉滥杀⽆辜表⽰了反对。
韦昌辉因此⼗分愤怒,欲杀⽯达开。
在⽯达开逃⾛后,还杀了⽯达开全家。
最终,韦昌辉的倒⾏逆施遭到了⼤家的愤慨,韦昌辉⾃⾷其果,被⼤家杀死,并请⽯达开回京主持政务。
在这个时候,⽯达开在太平天国的威望达到了顶峰。
⾸义的五王中只剩下⽯达开⼀⼈,⼤家将收拾残局,重整河⼭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达开的⾝上。
高一历史:1.5 太平天国运动(人)
② 三河镇大捷: (陈、李) ③ 破江南大营: (1860年,陈、李合力) ④ 上海战役: (李秀成军队) ⑤ 安庆保卫战: (陈玉成) ⑥ 天京保卫战 (1862-1864年)
天京陷落,标志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三、天国悲剧
1、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重建领导核心:
3、颁布《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
让我们走近
(1851—1864)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
请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上述材 料的含义,从而准确理解太 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 “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 ①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 ②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
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 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B
4、《资政新篇》的提出说明
D
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 B、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 了深刻影响 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制 度 D、近代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 的社会主张
太平军前期军事形势图
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1、时间:定都天京以后(1853年) 2、 内容: (1)具体内容: 土地分配: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产品分配: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 (2)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地 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3)核心思想——平均主义
3、目的(宗旨): 建立“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
三、天国悲剧
1、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的悲剧人生
撰文/许 辉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的悲剧人生石达开是太平天国运动早期的主要领导者和将领,他为前期发展轰轰烈烈的席卷了半个多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军事才能和个人英雄气节是值得人们敬佩和肯定的。
1856年之后,太平天国的形势急转直下,石达开的负气出走是否是导致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当时的背景条件和农民运动的局限性下,石达开的结局其实是可以预料到的。
文章将石达开一生的轨迹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前后始末放在一条平行线上进行叙述,展现石达开悲壮的一生与太平天国之间的种种联系。
初出茅庐 拜上帝教散尽家财道光十一年,石达开出生于广西贵县一户富裕的农民家庭。
他的祖籍原在广东和平县,世世代代为客家人,到了他这一代周围人也几乎为客家人,这也是后来太平军大部分起义群众均为客家人的缘由之一。
石达开的父亲石昌辉在他年幼时就去世,留下了他们母子相依为命,因此家境后来大不如前。
虽然自幼读书,但后来只能以耕种为业,他经营过各种商业,从小浮沉于人情世故,一边读书一边讨生活,积累了一些财富和学识。
他与周围人交好,也培养了他义字当头的情感基础,对他的未来有着重大的影响。
道光二十七年,洪秀全、冯云山一行人在贵县传教时,石达开被洪秀全的教义和说辞打动,便约同共谋革命大业。
此时的石达开是一个满怀抱负的有志青年,“满怀远大的抱负,认识天父天兄,不惜家产,恭膺革命,同扶石达开像帅才,才导致了最后的大渡河被俘就义。
前期的成功多属于东王杨秀清的西进战略之成功,石达开不过是照章办事。
这种观点在笔者看来纯属断章取义,暂且不论后来的失败是由于种种因素造成的,就看清军时刻威胁天京安危,此时天京的防御问题变得极为重要。
石达开担此重任,他利用自然优势,挖建壕沟,修建望楼,将整座城池及其周边严密地掌控在他手中,如此周密的防御策略令众人赞叹不已。
后李秀成也在谈及翼王时说:“才能及各伪王优劣,皆云中中,而独服石王,言其‘谋略甚深’。
”同时清政府为了尽快剿灭太平军,咸丰二年命令时任吏部左侍郎的曾国藩操办团练,咸丰四年二月,曾国藩发表著名的《讨粤匪檄》,痛斥太平军种种“不肖不义”的反叛,站在了道德制高点,动员了广大的老式知识分子(这也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之一)。
太平天国诸王简介
太平天国诸王简介王爵是太平天国的最高爵位。
洪秀全从拜上帝教义出发,认为只有天父上主皇上帝才是帝,人间之主称王足矣,故金田起义时自称天王,托言受天真命,由皇上帝所封。
1851年12月17日在永安发布封王诏令,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而东王有权节制诸王,诸王地位有序,东、西王一等,南、北王二等,翼王三等。
1854年5月,封秦日纲为燕王,6月封胡以晃为豫王,燕、豫王四等,二人旋被革爵。
前期王爵,除韦昌辉因天京事变被处死削爵外,余皆世袭。
天京事变后封洪仁发为安王、洪仁达为福王,以挟制石达开。
石达开回天京辅政,曾被晋封义王未受。
旋又削去洪仁发、洪仁达王爵,有永不封王之意。
1859年,洪仁玕\来到天京,乃封之为干王,随后封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蒙得恩为赞王、李世贤为侍王、杨辅清为辅王、林绍璋为章王。
1861年春计有十王。
后越封越多,且有王加头上三点以为“小王”之封。
至天京失陷前,封王达二千七百多人。
滥封王爵破坏了论功行赏的原则,造成朝政紊乱。
另据太平军将领,昭王黄文英被俘后供称,太平天国王爵自天王以下分为五等。
东西南北四王、翼王、干王等执掌朝纲,是一等王;英王、忠王、侍王等执掌兵权,是二等王;康王、堵王、听王等善战的,是三等王;恤王等为四等王;那五等王一概都叫列王。
李秀成(1823──1864)或作寿成。
广西藤县人。
原名以文。
太平天国后期极其杰出的军事统帅。
1848年至1849年间,加入拜上帝会。
1851年9月参加太平军。
1853年定都天京后,为杨秀清所识拔,举为右四军帅,旋升后四监军,随石达开往安徽安庆安民。
次年春,调守庐州,擢殿右二十四指挥。
后升二十二检点、地官副丞相。
1856年2月,随秦日纲赴江苏镇江解围,寻摧毁江南、江北大营。
天京事变后,移军镇守安徽桐城,升地官正承相、合天侯。
次年春,打退围敌,北上六安、霍丘会合捻军。
石达开离京出走后,封副掌率、合天义,与陈玉成同主军政。
《中国近代史》习题集
《中国近代史》习题集导言1、中国近代史的断代含义。
2、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
△3、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主要线索。
如何理解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是中国近代史的主流和红线。
4、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
第一章鸦片战争1、名词解释:闭关政策林则徐虎门销烟琦善邓廷桢关天培《广州和约》裕谦陈化成《南京条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海国图志》2、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形势。
3、19世纪30年代外国鸦片大量输入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4、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
5、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6、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
如何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开端?如何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7、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的思想。
8、如何评价鸦片战争中的道光帝?9、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的变化。
第二章太平天国革命运动1、拜上帝会金田起义东乡建制永安封王“三原”《天朝田亩制度》乡官制度三河大捷安庆保卫战曾国藩李鸿章湘军淮军洋枪队常胜军戈登洪仁轩《资政新篇》陈玉成李秀成捻军赖文光张秀眉2、太平天国革命发生的原因。
3、太平军胜利进军南京的原因。
4、北伐、西征在战略上的得失。
5、湘军的特点。
△6、《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及评价。
7、“天京事变”发生的原因和严重影响,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的责任和评价。
8、中外反动势力是如何联合绞杀太平天国的?9、太平天国为争取革命形势好转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进行的斗争。
10、《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
△11、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12、太平天国时期各族人民起义概况。
第三章第二次鸦片战争1、名词解释: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叶名琛《天津条约》大沽口战役北京政变子口税北京条约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以及战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4、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沙俄对中国领土的掠夺。
中国历史第三册
中国历史第三册第一课鸦片战争一、鸦片走私和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鸦片输入的危害:1.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2、严重摧残了人们的体质;3、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禁烟措施:1、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2、虎门销烟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评价林则徐: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二、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工业原料直接原因:虎门销烟爆发:1840年6月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的抗争:1、关天培虎门之战2、陈化成吴淞之战3、三元里人民抗英结果:清政府失败,签订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1、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2、割香港岛给英国,3、赔款2100万银元,4、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其中,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了我国的关税主权。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
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1844年,美国和法国分别同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鸦片战争的影响:1、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2、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近代史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
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直接原因: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时间:1856—1860年〔咸丰帝在位〕主凶:英法帮凶:美俄1858年,俄美英法同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内容:1、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2、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3、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金田起义的大将都有谁
金田起义的大将都有谁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领导的一次在广西桂平县的武装起义,从金田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金田起义的大将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金田起义的大将金田起义是发生在1851年的由洪秀全领导的在金田发起的武装起义,那么金田起义大将是谁呢?金田起义大将都有谁?金田起义大将有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和石达开五位,在洪秀全的领导之下,这五位金田起义大将跟随洪秀全发起了这一场金田起义。
冯云山同洪秀全一样是客家人,他自小便喜欢阅读天文、地理等方面的书籍,在参加完科举之后便在村子中设立了一个会馆专门教书。
他与洪秀全从小便是同学,并且志气也相同。
在1843年洪秀全建立拜上帝会的时候,他便与洪秀全一同密图革命,是与洪秀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
杨秀清出生于1823年,原来的名字是杨嗣龙,客家人。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之中1845年,已经建立了拜上帝教的冯玉山看中了紫荆山区作为宣传教义的地点,并开始在那里宣传基督教义。
受到他的影响,1846年,杨秀清加入了拜上帝会。
萧朝贵,壮族,是杨秀清的好友,是金田起义的核心领导人之一,与杨秀清一样受到冯云山的传教而加入拜上帝会。
韦昌辉出生于1823年,客家人,原名为韦志正。
在明末清初的时候,韦昌辉的先祖从广东南海迁居到了广西桂平金田村定居。
他家境富有,非常有才华。
在1848年的时候加入拜上帝会,并于洪秀全、冯云山等人结拜为兄弟,称为“天父第五子”。
石达开出生于1831年,绰号石敢当,客家人。
十六岁的时候,正在广西传教的洪秀全等人邀请他共图大计,十九岁统帅千军,二十岁封王,三十二岁死于成都。
金田起义的时间金田起义是在1851年的时候在洪秀全的带领之下组织的反抗清王朝的武装起义,那么,具体的金田起义时间是在什么时候呢?在1843年的时候,洪秀全便已经同冯云山和洪仁玕一同在广东省的花县首创了拜上帝会,并于1844年春天开始在广西省宣传基督教教义。
太平天国诸王简介
太平天国诸王简介王爵是太平天国的最高爵位。
洪秀全从拜上帝教义出发,认为只有天父上主皇上帝才是帝,人间之主称王足矣,故金田起义时自称天王,托言受天真命,由皇上帝所封。
1851年12月17日在永安发布封王诏令,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而东王有权节制诸王,诸王地位有序,东、西王一等,南、北王二等,翼王三等。
1854年5月,封秦日纲为燕王,6月封胡以晃为豫王,燕、豫王四等,二人旋被革爵。
前期王爵,除韦昌辉因天京事变被处死削爵外,余皆世袭。
天京事变后封洪仁发为安王、洪仁达为福王,以挟制石达开。
石达开回天京辅政,曾被晋封义王未受。
旋又削去洪仁发、洪仁达王爵,有永不封王之意。
1859年,洪仁玕\来到天京,乃封之为干王,随后封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蒙得恩为赞王、李世贤为侍王、杨辅清为辅王、林绍璋为章王。
1861年春计有十王。
后越封越多,且有王加头上三点以为“小王”之封。
至天京失陷前,封王达二千七百多人。
滥封王爵破坏了论功行赏的原则,造成朝政紊乱。
另据太平军将领,昭王黄文英被俘后供称,太平天国王爵自天王以下分为五等。
东西南北四王、翼王、干王等执掌朝纲,是一等王;英王、忠王、侍王等执掌兵权,是二等王;康王、堵王、听王等善战的,是三等王;恤王等为四等王;那五等王一概都叫列王。
李秀成(1823──1864)或作寿成。
广西藤县人。
原名以文。
太平天国后期极其杰出的军事统帅。
1848年至1849年间,加入拜上帝会。
1851年9月参加太平军。
1853年定都天京后,为杨秀清所识拔,举为右四军帅,旋升后四监军,随石达开往安徽安庆安民。
次年春,调守庐州,擢殿右二十四指挥。
后升二十二检点、地官副丞相。
1856年2月,随秦日纲赴江苏镇江解围,寻摧毁江南、江北大营。
天京事变后,移军镇守安徽桐城,升地官正承相、合天侯。
次年春,打退围敌,北上六安、霍丘会合捻军。
石达开离京出走后,封副掌率、合天义,与陈玉成同主军政。
工农兵学员胡润森
石 达开在闲居天京的 日子里,大 搞秘宙 串联。他 同窃据太 平天 国要职 的地主阶级分 子、 阴谋家韦昌辉,结 成 了一个反 革命阴谋集 团,为 以后借 口反 对杨秀清的专权发动反 革命政变,做 好 了准各。
一八再 四年十月,洪 秀全令石达开赴 江弭、 湖北 作战,石 达开在这时更大耍分裂、
破坏革命队伍 的奸诈手腕。每逢作 战,他 都恶毒地 如有不 满,即 “以凶威 钤制其众″ (《 骆秉苷要议》)
江西回天 京。一八六 ○年石达开窜入广 西后 夕更积极地进行当 “土皇帝” 的准各工作 。
他不仅将 “太平天 国官制礼文多更改” ,而 且 更加疝t狂 地镇压要求返 回天 京的太平 军将
士。石 达开 的倒行逆施激起 了广大 革命战士的怒火9他 们冲破 了重茧阻挠,在 彭大顺 、 朱衣点的率领下,二 十万大 军脱启 了石 达开 “万里 回祝””终于在一八六一年九月攻抵 江西广 信9欢 欣鼓舞地 回到了革命队伍 中。此事报 到天 京,洪 秀全高兴 异常,特 地赠与
洪秀全 “重重生疑忌”,把 自己说成是 “精忠若金石”的 “义士” (《 石达开布告》),蒙
蔽群众,扩 大事端,拖 走 了太平天国最精锐的二十万部队,公 开扯出了分裂 主 义 的 破
旗,对 太 平天国草命犯下 了叉一次不可 饶恕的严重罪行。 毛主席在批判张国焘的反党 行为时曾经指出宙 “丧反倾 向的斗争 申,反 对两 面溏的
列 宁指 出:对 于研 究历 史, “马亮 思圭 义 给 我:门 指 出了一 条指 导 憔 的线 素,使 我 们
能馥 这种看 来 迷离 混 埯 的状 态 :靼 发 现规 镩镬 。 这 条线 索就 是阶 级斗争 的理 论。” 因此,
分 析 、评价 任何 历史 人物 和 历史 现 象,都 要看 其 主 当时 的呤 级斗 争 中 反映 那个阶级 的 意
[总结范文]姓石的名人
[总结范文]姓石的名人姓石的名人姓石的名人(一):1、石达开:清末太平天国杰出的军事将领。
天京事变后,回京辅佐天王,因不被信任,负气出走,转战数省。
年月兵败大渡河,自投清军,月于成都被杀。
2、石泰:宋道士,号杏林。
遇张伯端(即张紫阳,得授金丹之道。
常以医药济人,不受其谢,惟愿病者植一杏树,久遂成林,人称之为“石杏林”。
3、石芾南:清医学家。
撰有《医源》,其书总论人身藏府五行阴阳诊法用药和内妇儿等科。
4、石玉昆:清子弟书演员。
擅长《龙图公案》。
演唱时自弹三弦自唱,其唱调称为“石韵”“石派书”。
相传小说《三侠五义》《小五义》等均是别人根据他的唱本改写而成。
5、石崇:西晋时为荆州刺史,以劫夺客商而积财产无数。
与贵戚王恺羊?等争为侈糜。
八王之乱时,为赵王伦所杀。
6、石涛:清代著名的画家,凡山水人物花果兰竹梅花,无不精妙。
且能熔铸千古,独出手眼。
其画风,早脱前人窠臼,为清初画坛革新派的代表人物。
姓石的名人(二):历史上部分姓石的名人1、石君宝,元代戏曲作家。
平阳(今山西临汾)人。
生卒年不详。
以写家庭爱情剧见长。
著有杂剧10种,现仅存3种:《鲁大夫秋胡戏妻》《李亚仙花酒曲江池》《诸宫调风月紫云亭》,另7种皆佚。
今人孙楷第《元曲家考略》考出石君宝为女真族。
2、石守信(928~984年)北宋将领。
浚仪今河南开封人。
五代后周时累官至殿前都指挥使义成军节度使,与赵匡胤结为异姓兄弟。
3、石凤翔,1893~1966,年仅15岁随兄长留学日本,在京都高等工艺学校学习纺织专业。
4、石达开(1831年-1863年),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今贵港)客家人,太平天国名将,近代中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武学名家,初封“左军主将翼王”,天京事变曾封为“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军民尊为“义王”(本人谦辞不受)。
5、石延年(994~1041)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
字曼卿,一字安仁。
原籍幽州(今北京市一带)人,后晋把幽州割让给契丹,其祖举族南迁,定居于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南)。
历史趣谈:石达开简介 天平天国传奇人物之义王石达开介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石达开简介天平天国传奇人物之义王石达开介绍导语:石达开简介:石达开(1831年-1863年),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今贵港)客家人,太平天国名将,近代中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石达开简介:石达开(1831年-1863年),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今贵港)客家人,太平天国名将,近代中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武学名家,初封“左军主将翼王”,天京事变曾封为“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军民尊为“义王”。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有关他的民间传说遍布他生前转战过的大半个中国,表现出他当年深得各地民众爱戴。
1857年6月,在京辅政的石达开因受排挤猜忌,被迫出走,率部属数万赴安庆,并拒绝了天王洪秀全及合朝文武要其回朝辅政的挽留。
l0月初,率部离安庆进江西,在景德镇招集旧部,开始独立与清军作战。
继占赣东数县后,石达开军于11月底抵达抚州(今临川市)。
12月率军西援临江(今樟树市西南)、吉安,均受挫,1858年1月退回抚州。
2月26日,率军自抚州东进,准备经略浙江。
4月20日开始围攻衢州,另分军攻占浙西南十余州县。
但围攻衢州3月不下,乃于7月中旬撤围南行,改图福建。
8月中旬,与国宗杨辅清、杨义清等会师于福建浦城。
杨辅清等不愿隶于石达开,率所部返回江西,取道皖南回援天京。
8月底,石达开率军继续南进,lo月l7日攻占汀州(今长汀),旋折向赣南,经瑞金、会昌、安远、信丰,于1859年1月3日攻占南安(今大余),11日又克崇义。
此时,江西大部州县复为清军所占,石达开军僻处赣南山乡,不易发展,乃确定经湘南西入四川的战略目标。
2月底,弃南生活常识分享。
论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功与过
论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功与过周询石达开是一位倍受争议的人物。
史学界对他的评价各不一样,有的说他功大于过,有的说他过大于功,有的说他功过参半,有的说他是杰出的农民革命英雄,也有的说他是混进革命队伍中的阶级异己分子。
总之众说纷纭,各持一见。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历史人物应该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评价,既不能一鞭子打死,也不能文过饰非。
我认为他武功卓著,政绩斐然,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农民革命领袖。
但他身上也存在着许多缺点和错误,特别是1857年5月离京出走以后,他的错误行为,给太平天国和他自己都造成了严重损失。
在这里我不妨就他的功过是非,粗浅地谈谈自己的看法,借以抛砖引玉。
首先谈谈他值得肯定的方面。
一、对敌斗争立场坚定。
石达开虽是地主阶级家庭出身,但他处于社会阶级矛盾非常激烈的时期,目睹民不聊生官逼民反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不禁使他心灵中产生了匡世救民的壮志豪情。
他从参加太平天国起义时起,由广西到湖南、武汉,一直打到天京,身经百战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势力。
安徽督战、湖口、九江作战,用兵江西,粉碎江南大营等重大战役,更是打得反动派一败涂地。
甚至从天京分裂出走以后,也没有改变他同封建统治阶级作斗争的严正立场,仍然在太平天国旗帜下,与地主阶级总代表——满清封建王朝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而且在进军途中,每攻克一地总是站在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打击官僚、地主、豪坤的封建统治,剥夺他们的财、米、衣物,分给穷苦人民和留作军用。
总之,他的一生都是为劳动人民而战,为打击封建势力而战,为推翻满清封建王朝而战。
尤其令人敬佩的是,在他自己的革命生涯中,一贯立场坚定,尽管敌人软硬兼施,从不动摇妥协。
天京‚内讧‛以后,曾引起反动派的幻想,认为石达开为洪秀全所不容,会有‚投诚‛之意,他们一方面乘天京‚内讧‛元气大伤之机,加紧对太平天国根据地的进攻,一方面用高官厚禄来收买石达开。
当时石达开虽处于国仇家恨的双重压力下,但仍然抛弃个人恩怨,以民族大义为重,毅然回师宁国抗击敌人的进犯,挽救了太平天国的危局,彻底打破了敌人的幻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石达开的义摘要:石达开是天平天国唯一一个近乎完美的领袖。
他“文武足备”,又不好女色,不慕富贵。
是敌我双方都钦佩尊重的人,特别受民众的喜爱。
甚至是在他死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关于他未死的传言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
我想最吸引人们的是他的义。
主题词:太平天国石达开义气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中近乎完美的领袖,他的完美我觉得更多的体现在他在对人的义上。
无论是对部属朋友的义气,还是对天平天国的忠义。
这样一个人物,怎么不是人们喜欢的对象呢?我在此文对他的义气做个浅析的分析,望大家斧正。
一:对朋友部属的义气石达开,广西贵县那邦村人。
少年时,“为侠任气,排难解纷,遂为乡里所重。
①”名声一直在当地广为流传。
于是“洪秀全、冯云山者慕其名,星夜访之,约举大事②”,请石达开加入拜上帝教,“达开慨然允诺③”。
这时石达开十六岁。
石达开在加人拜上帝教后,一直在当地发展教徒,训练士兵。
直到和洪秀全约定在金田起义,于是“毁家纾难,聚义金田”④。
率领了一支四千多人的队伍到了金田。
这一年,石达开十九岁。
三年时间,就在当地发展教徒四千多人。
这一点是很难得的,整个那邦村和那邦村周边能有多少人,还是一个新建的教。
做到这一切的石达开,和他在当地的名声和爱交朋友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正因为石达开义气为先,与人为善,于是就在金田起义之前拉起了一支四千人的队伍。
石达开对部下的义气最让人震撼的是在大渡河边,被清军包围,渡江无望之后。
石达开为了部下,自己带了五岁的幼子石定忠来到清军大营,“欲舍命以全三军”⑤。
这一点很难得的,在这里,不仅仅是石达开对义气的最高诠释,也是他人性的光辉最亮的一刻。
在大渡河边,在他身边的还有六千余人,但是粮草已①史式,雍容.石达开传略(修饰稿)[EB/OL].参见翼王坪:/article/memtext_18244.html,2003.2②同上③同上④同上⑤经吃完了,还被清军大军团团包围在这个地方。
他已知大军很难全部突围出去了,看着这些跟着他一路走过来的将士,他看着他们年青坚毅的脸庞,让他们全部死在这里是不明智的。
在心里想过很久之后,为了保全大部分的部下,他决定了独自一人投降。
和清军协商多次之后,最终清军给四千余人发了路引,让这四千余人离开了。
石达开带着幼子来到清营投降。
虽然清军最后还是屠杀了剩下的两千余人,但是毕竟有四千多人离开了。
有着四千多人离开,我想石达开的这次投降是值得的。
真的是“舍命以全三军”,石达开在这个决定上,传统的义在他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对天平天国的忠义石达开不仅仅只有对朋友部属的义气,也有对太平天国的忠义。
天京事变时,石达开在武昌督师。
得到天京发生了变乱后独自一人回京想让动乱平复,这时的石达开一心是只有对大局的忧患和对天王洪秀全以及北王韦昌辉的天真幻想。
当韦昌辉在洪秀全的默许下杀了东王杨秀清,之后大肆屠杀杨秀清的余党时,杀了两万余人还没有停止,石达开独自一人回京劝韦昌辉不要乱杀。
杀红了眼的韦昌辉将屠刀向着石达开,屠杀了整个翼王府。
当韦昌辉杀石达开一家时,洪秀全不但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甚至还有给他加以“反顾偏心罪”,下诏通缉,以“官丞相,金六百两”的赏金“购其首级”的错误做法①,整个翼王府唯石达开一人逃出了生天。
这时石达开彻底清醒了,于是回安庆带来了自己的嫡系来兴师靖难。
但是石达开为了大局的稳定,决定只诛首恶,然而洪秀全仍在摇摆不定,害怕石达开连自己也杀了。
直到快两个月时才杀了韦昌辉送到安庆。
这时石达开回京了,真的只杀了韦昌辉和秦日纲以及陈承瑢几个,连当时屠杀翼王府的99%都放过了。
如果论私交,韦昌辉和石达开是异性兄弟,秦日纲也和石达开曾一起攻破江南江北大营。
但是在对天平天国的忠义上,放弃了对朋友的私人义气,在石达开心中,对太平天国的义是大于对朋友的义的。
在为了大局的稳定,显示出不计个人恩怨的宽阔胸怀和崇高品德,连屠杀翼王府的侩子手们也不追求,表明石达开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他们只是执行命令的人而已,也是为了太平天国的大义而放弃了自己的私仇。
正是石达开的这些行为,让他的威望在天京事变后达到了顶峰。
但这时的石达开是对洪秀全充满了幻想的,认为洪秀全只是①滕新才.石达开不救天京管窥[J]四川三峡学院学报.1992.2一时的没想通。
洪秀全封石达开为“义王”,表示对石达开忠义的一种肯定,石达开也接受了。
此后,石达开统领军政,慢慢的让天京局势稳定了下来。
但是洪秀全却对石达开大加猜疑,“不意洪家私党,忌贤妒能,时加掣肘,阴图陷害。
①”不但一点点的削掉了石达开的权利,还有杀害之心。
石达开终于对洪秀全彻底失去了幻想,在反复思考之后,于1857年6月2日逃离天京。
来到安庆之后,发了一个布告,“吾当远征报国,待异日功成归林,以表愚忠耳②”,开始了他长达六年的远征。
但是石达开远征时,并没有将他的嫡系带走。
除了少数亲卫,并没有将全部忠于自己的将领带走,石达开远征中的将领太多都是在远征途中慢慢提拔上来得。
这也是石达开出于对大局的考量,若是石达开将自己一手提报起来的陈玉成李秀成等带走,真的把全部忠于自己的部队带走,我想为真的会使太平天国无可用之兵。
在石达开对洪秀全失望后,他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战略头脑也没有丝毫不清楚。
在远征刚刚开始的时候,他看到天京有难,他有着相当清晰的认识。
知道自己兵力不足,想出了围魏救赵的方法。
于是石达开进军赣浙,牵动清军大局,使天京局势转危为安,也无疑比直接赴援天京效益更佳③。
此后一直到兵败大渡河,也石达开远征六年中,都没有改过旗帜,一直都是打着太平天国的旗号。
这表明石达开是忠于太平天国,但是不是完全忠于洪秀全的。
石达开并不是单纯的“愚忠”,而是忠于太平天国,忠于革命信念。
三:对人民群众的道义其实,石达开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利的是石达开在安庆抚民期间。
先谈一下天平天国前期实行的政策,天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最初实行的是《待百姓条例》。
大致内容是:“不要钱漕,但百姓之田,皆系天王之田,每年所得米粒,全行归于天王收去,每月大口给米一担,小口减半,以作养生之资。
……店铺买卖本利,①史式,雍容.石达开传略(修饰稿)[EB/OL].参见翼王坪:/article/memtext_18244.html,2003.2②资料.远征报国----石达开出走之迷[EB/OL]./article/memtext_18274.html,2003.2③滕新才.石达开不救天京管窥[J]四川三峡学院学报.1992.2皆系天王之本利,不许百姓使用,总归天王。
①”这时石达开去安庆之前对百姓的政策。
石达开去了安庆抚民时发现,当地百姓的反应是“民货皆其货,民田皆其田。
洙求猛如虎,蝗过无稍捐②”。
这样的一个发现让石达开很吃惊,百姓的生活居然是这样的。
这时石达开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依照新例,继续让《待百姓条例》,实行让百姓继续在这样一个生活状态之下,另一个回归旧例。
如果选择第一个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天平天国的政策是这样的,如果做第二个选择,表明前一个政策是不对的,是不是会引起政策制定者东王的不快,这个是政治立场的问题,带着很大的风险。
但是石达开看到当地百姓的生活之后,在忠于太平天国的政策和心中的道义摇摆不行,最后心中的道义最终占了上风,于是决定要改变百姓的生活。
石达开停止了《待百姓条例》的实行,制定了一些新的规定,最终决定“照旧交粮纳税”,这在百姓心中留下了极高的声誉。
凌善清的《太平天图野史》记载较详:“八月,天王命石达开赴安庆一带安民。
达开既至安庆,以诚意相要结,择村里之有声望者为乡官,缉盗贼,严军旅,使各安其业。
更督民造粮册,按亩输粮米。
于乡里之豪暴者抑制之,无告者赈恤之。
立榷关于星桥,以铁锁巨筏,横截江西,阻行舟征其税。
军用裕而百姓安之,颂声大起③”。
一般说“安庆易制”充分表现了石达开的政治能力。
石达开是站在百姓的立场最终制定了符合百姓的政策,这是石达开对百姓的道义。
在这件事后,石达开觉得不应该仅仅是安庆之地是这样的,很可能在整个天国内都是这样的,于是上请改变政策,最终在天平天国内实行的“照旧交粮纳税”。
这个政策最终稳定了天平天国民众的心理,稳定了天平天国的局势。
石达开在这件事中也不仅仅是对天国的忠义,有的更多的是对民众的道义,希望大家能过上好日子。
这三种“义”始终存在于石达开的身上,一直到死都没有改变过。
我想就是这三种“义”才是让他近乎完美和深受民众喜爱的主要原因吧。
①王建华.石达开“安庆易制”评议[J]苏州大学学报.1986.2②王建华.石达开“安庆易制”评议[J]苏州大学学报.1986.2③同上参考资料:①史式,雍容.石达开传略(修饰稿)[EB/OL].参见翼王坪:/article/memtext_18244.html,2003.2②资料.远征报国----石达开出走之迷[EB/OL].参见翼王坪:/article/memtext_18274.html,2003.2③滕新才.石达开不救天京管窥[J]四川三峡学院学报.1992.2④王建华.石达开“安庆易制”评议[J]苏州大学学报.19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