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现场会汇报材料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说课稿研究》实验总结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说课稿研究》实验总结报告(范文)一. 教材分析《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主要围绕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进行编排,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选取的是教材中的“分数的加减法”,这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小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在分数的加减法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运算规则,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同时,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学生需要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运算规律,突破这一难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4.练习法:通过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分数加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基本概念: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汇报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汇报总结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汇报总结本学期我们根据《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办法》和课题实施方案,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自2015年3月开始进行了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
半年来,经过课题组成员的辛勤工作和努力探索,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
下面就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开展的主要工作1、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并制定了2015年(上)半年研究计划,向课题组成员布置了各自的研究任务,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和意义,并让每位课题组的教师撰写一篇理论研究心得体会。
2、课题负责人带领课题组部分成员于3月份和5月份深入___进行实际调查研究。
每到一所学校进行师生访谈、问卷、听课、评课、讨论,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3、本学期共召开了3次会议,组织课题组成员共同研究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的先进经验,并邀请___教学课堂教学“能手”一起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4、通过一学期的实践研究,初步得出“好课”的教学策略必须具备“四个要”,即认真备课、用心做课、及时反思、查漏补缺。
备课体现新理念,做课重视师生互动;课外收集信息,课内人人参与。
5、采用了集体研究和分散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做好课题研究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记录,保证了研究实验的规范性。
二、课堂问诊,促进反思性研究课题组开展了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1、何为“名师”?“优课”的特点是什么?2、是否在课堂中有效的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3、是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数学课堂教学目标?4、是否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5、是否合理运用教学评价?三、研究成果通过调查和研究,课题组初步得出“好课”的教学策略必须具备“四个要”。
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包括:1、部分教师对新课标解读不深,制定的教学目标不切实际,教学重点不突出。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实施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实施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公式和计算为主,学生被passively 接受知识,缺乏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
而情境教学通过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真实生活中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的应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实现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实施并不容易。
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掌握情境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同时还需要面对各种影响情境教学有效实施的因素。
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实施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有效实施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通过对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应用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可行的策略和方向。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一是解析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改变,探讨情境教学在其中的作用和意义;二是探究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的现状,挖掘成功的教学案例,从中总结有效的实施策略;三是分析影响情境教学有效实施的因素,深入剖析困难和挑战,并提出应对之策;四是借鉴成功学校的案例,探讨如何在不同条件下成功实施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通过这些研究目的,期望能够全面认识情境教学的本质和特点,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2. 正文2.1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情境教学是基于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者是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主体,而建构主义理论则强调学习者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来建构知识。
这两种理论的结合对于理解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重要性至关重要。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许多学生对其抽象概念和符号表示感到困惑。
而情境教学提供了一种将抽象概念与具体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的推广使用,我们看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不断呈现出的新的生机与活力。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教材为孩子们提供了乐于思考、乐于学习的精致素材,为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和拓展的空间,充分地体现了“以教材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教材思想。
但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教师个体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和对教材编排意图理解的程度不同,对数学难学、难教这一现象却依然困扰着不少小学教师和学生,尤其是追求理想有效课堂的假设与常态课堂的真实状态差距太大、数学教学理论无法有效嫁接应用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应用实践,更是成为数学课程目标达成缺失和阻挠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的焦点问题。
因此,要充分利用苏教版教材的优势,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必须重新审视并理解数学课程,弄清小学数学“学什么”,进而探究小学数学“如何教”,通过对现实的、有效的课堂实境进行研究,概括和描模出可供一线教师借鉴、迁移、应用的科学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便于被面上更多的一线教师所理解、接纳,并最终共同卷入创生新课程的实践,以“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样的探索与研究,对于丰富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对于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程的实施水平和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无疑都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我们的课题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而产生的。
二、理论支撑“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
所以教学模式是教学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
当代许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提出了很多先进的观点,比如,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通榆县同发明德小学刘继成一、课题现实背景及意义:1.课题的提出:教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它所蕴含的大量数学信息能给学生提供广泛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在现行新教材中,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无效、低效的情境,课堂教学效益难以提高,因此,开展创设有效情境的研究是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教学策略,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举措。
因此我选此课题进行研究。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
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2. 课题的研究意义:(1)从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数学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现实,课堂上教师教、学生学,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主的满堂灌现象还是普遍存在,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是在抽象的数学世界与儿童的现实生活中构建一种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必然要回归到现实生活的意识。
创设情境在这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2).从情境创设的特性作用来看:本课题主要探究的是如何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实验总结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实验总结报告1. 研究背景小学数学教学一直是教育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总结出具有指导性和实践意义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验方法3.1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学生表现评估等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3.2 参与人员实验对象为某市小学的数学教师和学生,共计10名教师和100名学生参与实验。
4. 实验结果4.1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注重启发学生思维,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互动方式;然而,在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和调整教学方向方面仍有待提高。
4.2 学生表现评估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明显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同时,学生的数学成绩和解题能力也有所提升。
5.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应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解题能力; 2.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参与; 3. 教师在评估学生学习效果时应及时反馈,调整教学方向,以提高教学效果。
6. 下一步工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上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实验总结报告。
希望这份范文能够符合您的要求。
若需进一步了解或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出。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素质教育是新课标提倡的重要内容,面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许多新问题,尤其是关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认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智力发展和合作学习习惯的建构等方面内容,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做出有效的尝试,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创新教学方法的发掘,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逐渐完善小学生数学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数学是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学习数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主观方面改变学生课堂表现和思维活跃度,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更为灵巧。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结合课堂教学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将教学重点放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一)教学氛围枯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
单纯的知识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当前教育的主要方向。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必须改变目前的教学状况,努力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改善学生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数学教学效果。
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认为当前小学课堂数学在教学氛围方面仍然存在提升空间,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和思维培养都至关重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影响教学的效果为了实现减负目标,学校对各种课外培训材料的订购逐渐减少,但仍然有很多教师,一方面为学生分发大量习题和试卷,另一方面将教学内容限制在教科书内,枯燥重复教科书中的内容,导致学生认识不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方法和形式也缺乏创新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多年来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影响密切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仍较为统一,家长和教师更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导致学生成为往复循环的学习机器。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研究教研论文课题报告经验交流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研究教研论文课题报告经验交流随着我国对于综合性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模式的改革更加重视,尤其是目前存在的教学目标不准确,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不重视等问题,急需要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落实新课标,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构建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改革强调并积极提倡学生的合作學习,对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首要的就是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以下要素:第一,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互相支持、配合,有效互动交流。
第二,小组成员明确组内各自责任分工。
第三,组内成员之间建立互相的信任感,有效避免组内冲突。
第四,小组成员能够评估合作学习的效果,并找出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寻求提高合作学习的措施。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学生之间实践、经历、参与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二、优化考试模式可以采用课堂、课外、最终测评三个不同的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别考量。
其中课堂学习效果的考量要根据学生课堂的具体表现来评分;课外学习效果的考量主要是考查学生在课外对数学知识实际应用的能力以及课外完成作业的具体情况;最后测评主要是以卷面的形式,对所学的基本知识、应用的掌握情况检查。
这种测评更能符合新课改创新、公平的原则。
三、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将教材内容或是课本之外的知识以动态的形式进行信息展现,有效地规避了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更加体现了学生主人翁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理解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能更深刻地了解数学本身具有的内涵。
例如,教师在讲解数学习题“一架飞机要在指定的时间内,飞向某目的地,若飞机保持800km/h速度,能够早到0.5小时,当飞机以600km/h速度飞行时,就会迟到0.5小时,求出规定的时间以及航程;”由于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加上学生学习差异大,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将多种解法一一进行列举。
完整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与利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完整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与利用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有趣的研究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情况,呈现方式单一,学生缺乏研究兴趣;二是教学过程程式化,学生懒于思考问题;三是缺少相关的解题策略,学生解题思路狭窄。
这些问题导致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部分学生不爱研究数学,对数学没有研究的积极性。
因此,我们提出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研究,旨在提高学生数学研究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研究条件和机会,激发和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研究,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具体而言,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通过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数学的研究积极性,提高学生成绩。
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基本功的集中体现,也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和创造力。
因此,我们将研究如何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声誉,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思考和研究数学知识,教师需要创设各种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积累出发进行思考。
这样,学生才能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
同时,这也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要求,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开题报告5则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开题报告5则范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开题报告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1、理论意义:《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中应当努力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因此,进行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2、实践意义: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听课调研,发现:学生不是缺少学习的资源,而是缺少学习的动力,很多学生是在老师们的反复组织教学和奖品激励下被动地去学。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们认为,只有创设极富童趣和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兴趣和好奇心的强烈驱使下,在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下,在老师逐个递进的教学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的掌握数学知识,积累数学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因为,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才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要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不断优化教学情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步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也是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1.有效情境: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实现预期目的的教学情形。
新课程背景的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江苏省教学研究第六期立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课题主持人高静《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是江苏省教学研究第六期立项课题,为维扬区小学数学区域性课题,下设7个子课题,其中5个为扬州市教学研究第六期立项课题。
此课题自2005年7月开始正式启动,至今已有2年半的时间。
两年多来,经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已基本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现在请允许我以课题组主持人的身份,从八个方面做课题研究的总报告。
一、引言有效教学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
在20世纪上半叶,西方开展了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应运而生,一经提出,就成为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
从杜威到布卢姆,从斯金纳到加涅都非常重视对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加里•D鲍里奇、梅里尔•哈明、佩尔•蒂埃三位学者分别著书研究有效教学,使有效教学在实证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有效教学”也十分关注,从学术界到学校,从学者到一线的教师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吕渭源、陈德厚、韩立福等学者都有研究专著问世,钟启泉、孔企平、崔允漷等大量的学者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论文也大量地发表在学术期刊上。
有效教学之所以得到国内外教学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其中几个重要的原因是:(一)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家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大量的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社会的竞争对教育提出了高要求,培养会学习、善创造的社会有用人才是教育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社会的需求是本课题研究的前提。
(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作用日渐突出,有专家深刻地指出:“高技术本质上就是数学技术。
”“数学:关键技术的关键。
”面对数学的急剧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应用数学的价值。
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形成一套有效的、开放的、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用的教学策略,培养高素质的数学人才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小学数学教研汇报情况
一、教研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
现将本次教研活动情况汇报如下:二、教研活动内容1. 教研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以“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教研活动形式(1)集体备课:教师们共同研讨教材,分析学情,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享教学经验。
(2)观摩研讨: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例,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反思,探讨教学策略。
(3)专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4)课题研究:围绕教研主题,开展课题研究,探索教学规律。
3. 教研活动内容(1)集体备课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针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进行了集体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共同分析了教材,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并针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2)观摩研讨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观摩了优秀课例,并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研讨:1)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合作学习能力?3)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如何关注学困生,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3)专题讲座本次教研活动,邀请了我市知名数学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讲座主题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讲座中,专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优化教学设计、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问题。
(4)课题研究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案例、实践探索等方式,教师们逐渐形成了以下共识:1)优化教学设计,关注学生需求。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4)加强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协作学习的研究报告样本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协作学习研究报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通过前阶段课题研究,我组参加研究教师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理论水平,深化开展创设情境实践研究,转变了自己教学理念,改进了自己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思想和行为改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摸索“创设—探究—发现—应用—创新”教学规律,并及时总结先进研究成果。
本阶段通过研究,咱们组教师逐渐转变了教诲理念,把课题研究思想贯穿到平时教学活动之中,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注重设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生活化情境,使课堂成为学生乐园,使广大学生从数学学习中享有高兴,学会探究,学会猜想,学会转化,学会应用,并引导教师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教诲教学素养和教学设计能力。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扣课题方案中所拟定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办法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学习和实践摸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行、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获得了一定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目。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咱们重要做了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素养。
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素质,尽快掌握教诲研究办法、更有效科研,课题构成立开始咱们就组织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有关理论知识,如《一节好课原则》、《课堂教学论》等,这些学习使咱们明确了课堂教学中情境设立重要性和必要性。
咱们还组织各位成员学习了《基本教诲课程改革纲要》及其解读、《小学数学新课程原则》及其解读等关于课改材料,在学习中追求形式多样性与成果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搞专项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形式。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达到用先进教诲理论支撑课题研究工作,让各位成员统一思想,并致力于在课堂中变化学生学习方式,把数学学习过程之中探究、发现、猜想、质疑等结识活动显现出来。
通过学习和研究,撰写了关于创设教学情境教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反思随笔,制作了精美实用课件,还在学校公开上了公开课,得到了教师们一致好评,课后和校内所有数学教师及其主管教学领导通过自我反思和集体评议方式共同探讨课中得失,收获颇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地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小学数学讲堂授课中创立情境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富顺县永年镇中心小学校甘居良陈彪李艳萍2015 年 12 月一、课题研究背景1、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授课重要密联系学生的本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立各种情境,为学生供应从事数学活动的机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梦想。
在教育授课过程中,创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立实践情境,加强学生学习信心;创立动画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创立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梦想;创立生活情境,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从而形成生动、爽朗、高效的讲堂授课环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授课质量的全面提升。
2、是学生自己学习与发展的需要。
创立授课情境,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详尽的情境中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授课内容,使原来无聊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因此,创立情境授课,是低年级数学授课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喜欢的方法。
但是在小学的数学授课中,我们经过检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内容走开学生本质情况,表现方式单调,学生缺少学习兴趣。
教师在讲堂授课解决问题时,试题内容表现的方式比较单调。
更多的情况下,一般都是利用电子幻灯片出示主题图也许将书中的主题图放在实物投影仪下,尔后就是解析问题、列式解答等。
也有一些讲堂的学习内容走开学生本质生活。
第二、授课过程程式化,学生懒于思虑问题。
有些讲堂上,诚然使用着课标教材,但解决问题的授课过程仍旧是传统应用题授课的模式。
讲堂授课以教师讲解为主,尔后学生进行公式、模式的加强记忆,最后利用这种解题模式解决问题,以致学生上课缺少兴趣,不愿意积极思虑问题,讲堂授课缺少启示性。
第三、缺少相关的解题策略,学生解题思路狭窄。
授课中经常是就问题来解决问题,从小不能够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本质意义,从而形成了数学无用论,是数学授课显得无聊无味,学生学的悲伤,教师教的很累。
从而形成形成了小学数学两级分化现象严重,部分学生不爱学习数学,对数学没有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有效情境创设及利用的研究调查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有效情境创设与利用的研究"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开展的过程。
〞“教学中应当努力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
〞“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数学的根底知识、根本技能、根本思想、根本活动经历,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根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因此,进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
从而效劳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调研对象与方法:〔一〕调研对象:数学组14名教师,其中双语教师14 名,其中双语教师5名。
本校4—6年级学生假设干名。
〔二〕调研方法:1、四个学期我校教师参与教科室系列活动以及各位教师参加校、市级、自治区级赛课活动,学校行政人员及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跟踪听课综合评价。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与利用"教师问卷。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与利用"学生问卷。
三、调研结果分析:1、我校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和利用现状:2021-2021学年第二学期,根据市委的安排部署,我校实行了民汉合校,为了提高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水平的开展,我校教科室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通过“常态课〞、“集体备课〞“集体研讨课〞、“同课异构〞“会诊课〞、“一课二磨〞、“青年教师访课〞、“校级骨干教师示课、及各类赛课等形式对我校全体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进展了跟踪考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现场会汇报材料一、子课题确立的成因1、前测数据情况统计图课题确立之初,我们课题组对部分教师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前测并把数据收集起来形成如下统计图,以了解研究此课题的必要性。
(调查问卷见附表1)前测数据分析◆92.5%以上的教师都认为情境创设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促进◆89.6%的人认为经常思考情境创设的问题对老师的个人成长有很大帮助。
◆同时91.2%以上的教师都认为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最大问题是想创设没时间思考或创设的是无效情境。
2、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状况单纯依靠一份调查问卷还不很全面,于是我们课题组在前测的基础上,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新课程背景下“情境创设”已越来越被老师们所重视。
然而,情境创设中的一些问题和偏差也随之出现。
◆现象一:教师创设一个情境后,孩子们都显得特别兴奋、争着要发言,课堂看似热闹却好象少了些数学味。
◆现象二:有时老师往往想标新立异,把教材中的情境进行刻意地改动,有时还把握不准教材的意图。
◆现象三: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学习要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而在日常教学中,“生活经验”常常是被具体的“生活情境”所替代的。
3、调查小结通过研究工作的深入,我们看到的是很多情境的创设,有时会使学生沉醉在游戏引起的兴奋之中,而把相关的数学思考抛在了一边。
面对生活情境,学生往往被丰富多彩的外在的一面所吸引,而真正有价值的数学思考却湮没其中,不为学生所关注了。
我们不禁要思考,该如何“有效”地呈现生活情境,发挥学习情境应有的作用,我们组就确立了这个研究课题,本课题的研究恰恰适应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状况。
二、子课题研究方案1、子课题研究总目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引导教师分析现有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优点及弊病,从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
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2、子课题前期阶段性目标◆明确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当前教学情境创设存在哪些误区◆总结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策略◆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3、研究的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调查研究法三、具体工作情况:(一)前期工作情况:1、学习课题研究理论知识◆“教学情境”、“有效的教学情境”的概念界定✧所谓“情境”,就是一种“氛围”,它能激发人们主动地联想、想象和思维,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以获得某种形象或思维成果。
✧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而非迫于外界压力)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新的理念,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从而创设出有利于教学的有效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探受刺激、积极参与意义建构和积极思维的过程。
这种教育思想体现了对学习主体学生的尊重,使教学活动成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的过程。
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建构适当的问题情境,注重现有教学内容的调整,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突,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效教育理论有效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合理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开发,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科学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除了传统认为的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外,还包括其他六种智能。
各种智能的发展彼此引发,相互影响,共同作用。
因此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大脑里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能展现各种智能的情境,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
◆教学情境的作用:✧首先,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把握学习的内容。
✧其次,创设教学情境还能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再次,创设教学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创设教学情境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意义✧从知识及来源上看。
知识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是对实际事物及其运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反应,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其本身具有丰富的、生动的、实际的内容,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文本)。
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想清楚,以至想得“活”起来,从而真正把两者统一起来。
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意义的学习。
相反,如果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这样的学习便是机械的学习。
适度优质的知识呈现情境既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符合学生生活和学生文化的教学情境就显得极为重要。
因此,知识的掌握需要创设教学情境。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上看。
课堂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的桥(桥梁与引桥)。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看得见的应尽量地放在眼前,听得见的应尽量地放到耳旁……假如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
尽管这种论述未免有些绝对,但的确也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
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更应该注重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上课冷漠,那么学生听课也必然冷漠;教师无激情讲课,学生必然也无激情听课,没有了激情课堂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真情,师生即使面对面,也犹如背对背。
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入教材的欲望。
情感激发的目的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兴高采烈。
因此,学生的认知需要创设教学情境。
✧从新课程理念上看。
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营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有资源意识等,得靠教师、学生、文本对话。
单靠我讲你听,我写你看,我问你答的单一的简单的教学形式显然达不到效果。
因此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正如德国一位学者曾作的一个精辟的比喻:如果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
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美味佳肴的同时,将这15克盐全部吸收了。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
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接受。
2、剖析当前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形式化的情境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很多教师都注重通过“情境”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供攀爬支架,课堂因此有了生气,有了效率,但是,有的教师只把它当作点缀,还有一些教师却因此迷失了教学的方向。
✧假问题的情境所谓假问题是指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或不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缺乏真情的情境情境不仅包含场景,而且内含情感,任何情境如果没有教师的感情投入,都会失去其教学功能。
有些情境从认知层面看是到位的,是有价值的,但是教师却以一种机械的方式来展示它,却收效甚微。
✧“猜谜式”的情境(偏离教学的情境)教学情境顾名思义就是指向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学习的情境。
有些教师创设情境却是兜圈子、猜谜语,让学生不知所云,反倒影响和干扰了学生的学习。
✧“电灌”的情境建立在多媒体技术上的多媒体课件,使得教学内容的表达方式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本质的改变。
但随之也出现了新形式的满堂灌,即老师填鸭变成了电脑填鸭,称之为“电灌”。
这种“电灌”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学生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主动性被抑制。
课后,回忆教学内容,除了多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之外,实质性的课程内容所剩无几,更谈不上主动学习。
3、结合具体案例研究1)研究课具体实施方案:两种不同的方案设计每一次研究课我们课题组都实行同课异构的两种设计,两种方案都是从不同角度精心创设了不同的情境,通过对研究效果的对比,以确定针对不同课型的有效情境创设。
其中为了能确保情境创设的方案比较合理、有效,本课题组都是经过研究课前的非执教者示范观摩,组内听课、二次备课以后才定稿第一方案,再执教教师自主设计第二种不同情境创设方案,并由研究课的执教老师具体实施在两个实验班中。
3)研究课展示10月23日张志娜老师《乘法的初步认识》研究课展示10月28日老师《2、3、4乘法口诀》研究课展示11月13日老师《7的乘法口诀》研究课展示11月27日老师《倍的认识》研究课展示09年2月 23日老师《平移和旋转》研究课展示4)形成理论数据当堂进行学生效果测评与对教师课堂观察测试相结合形成数据对比。
(教师课堂观察测试表见附件3)5)具体案例研究收集大量相关课例,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情境进行分类发展圈又包括几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见左图)。
在整个课题研究中,我们依据这一程序脚踏实地地进行了三轮实验研究。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前期研究工作)小结:在第一轮行动研究中,我们课题组围绕课题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寻找了有效的理论依据作为支撑,研究了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意义、作用,并剖析了当前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结合具体案例研究,对同一课题都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方案具体实施在两个对比实验班中,结合着当堂进行的学生效果测评与对教师课堂观察测试,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对比。
在对数据科学分析后,按照课堂教学目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情境进行分类,总结归纳了创设教学情境的一般方法,形成了创设情境的一般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