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高考试题例举

合集下载

五、 家国情怀与例题复习

五、 家国情怀与例题复习

1、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6文科综合2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黑吉辽蒙藏疆宁陕青渝甘11省使用) 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 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 12年,经6次努力, 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据袁行霈等 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 史论结合。12分)
五、 家国情怀与例题复习
安徽省太和中学 张祖良
1、定义: 2、目标: 3、课标解读: 4、高考例题:
1、定义: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有的价值取向和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 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 和使命感。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 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 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 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 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 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 2018年(全国Ⅲ卷) • 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 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 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 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2020届高考历史:历史核心素养专题训练历史核心素养--5家国情怀练习

2020届高考历史:历史核心素养专题训练历史核心素养--5家国情怀练习

历史核心素养--5家国情怀练习1.(2018·全国卷Ⅰ,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2.(2018·全国卷Ⅰ,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3.(2018·全国卷Ⅰ,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

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4.(2018·全国卷Ⅰ,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5.(2018·全国卷Ⅱ,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金品 小题小做】卷01:家国情怀(小题素养卷)(解析版) 高考语文冲刺小题限时训练(全国通用)

【金品 小题小做】卷01:家国情怀(小题素养卷)(解析版) 高考语文冲刺小题限时训练(全国通用)

卷01:家国情怀(解析版)(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华文脉源远流长,博物馆拥有①的优势。

随着近年来《中国考古大会》《国家宝藏》等文物类节目的热播,我们不仅从中欣赏到震撼心灵的传统之美,还逐渐带火了博物馆及其“周边”。

博物馆文创担负着②的历史使命,既是美好生活的向导,也是文化创新的先锋。

如何进一步推进博物馆文创发展?需要③。

曾经,考古、博物馆为专业人士所关注,如今“破圈”成为大众的焦点,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

近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文化消费能力提升,“有没有”的物质渴望升级为“好不好”的品质追求。

经济高速发展引起社会结构变化,新消费结构塑造新消费群体,进而带来市场新机遇,催生新品类,丰富的品类竞争把我们带入品牌时代。

那么,品牌的“唯一性”从哪里来?博物馆展示考古发现、文明成果,见证传统发展的足迹,是宝贵的文化基因库,也是品牌“唯一性”的重要来源。

传统是一条活着的文化河流,既有包孕一切的母性,又有随时重返实践的精神。

任何文化创新,都起于“创旧”,都是基因的再生。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1.示例:①得天独厚②承前启后③深思熟虑(每空1分,若有其他答案,与上下文语意衔接连贯亦可)2.文中“基因”一词运用很有特色,请结合语境作简要分析。

(5分)2.“基因”本指生命体的遗传物质,它储存着生命的密码,决定着生命的基本特征。

(2分)在文中是用这个词的比喻义,喻指各种博物馆宝藏,它们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明特征,是文化传承的源头,也是文化创新的起点。

(3分)(合理即可给分)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分)3.示例:近年来,《中国考古大会》《国家宝藏》等文物类节目的热播,不仅让我们从中欣赏到震撼心灵的传统之美,还逐渐带火了博物馆及其“周边”。

(3分。

若有其他修改,合理亦可给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家国情怀的考试题目

关于家国情怀的考试题目

关于家国情怀的考试题目
以下是一些关于家国情怀的考试题目,供您参考:
1. 请简述家国情怀的含义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谈谈你对“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句话的理解。

3. 分析家国情怀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和作用。

4. 为什么说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弘扬家国情怀。

6. 讨论家国情怀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7. 试析家国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8. 请举例说明家国情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和作用。

9. 分析现代社会中家国情怀缺失的原因和后果。

10. 如何将家国情怀融入现代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中?
这些题目涵盖了家国情怀的含义、表现、重要性、传承等多个方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题目进行考查。

【高考语文】2020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热点话题精练:家国情怀

【高考语文】2020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热点话题精练:家国情怀

2020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热点话题精练——家国情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从整个的中国文学史看来,唐代诗歌无疑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不但它声韵的铿锵和格调的度化集诗歌的大成,为后来的学诗者所效法,而那个时代——唐代的诗坛有一种特别的趋势,就是描写民族战争文学的发达,在别的时代可说决没有这样多的。

如西汉中世,富贵化的古典词赋甚发达,北宋二百年只有描写儿女柔情的小词盛达。

在唐代却不然了,初唐诗人的壮志,都具有并吞四海之志,投笔从戎,立功塞外,他们都在做着这样的悲壮之梦,他们的意志是坚决的,他们的思想是爱国主义的,这样的诗人才可称为“真正的民众喇叭手”!中唐诗人的慷慨激烈,亦大有拔剑起舞之概!他们都祈祷祝颂战争的胜利,虽也有几个非战诗人哀吟痛悼,诅咒战争的残忍;但他们诅咒战争,乃是国内的战乱,惋惜无辜的死亡,他们对于与别个民族争雄,却都存着同仇敌忾之志。

如素被称为非战诗人的杜少陵,也有“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看吧!唐代的诗人怎样的具着“民族自信力”,一致地鼓吹民族精神!和现在自命为“唯我派诗人?”“象征派诗人?” 只知道“蔷薇呀!”“玫瑰呀!”“我的爱呀!”坐在“象牙之塔”里,咀嚼着“轻烟般的烦恼”的人们比较起来,真令人有不胜今昔之感呢!唐代诗坛的特质既如上述,但我们要问为什么唐代的诗歌都含着民族意味?为什么民族诗人在唐代不断地产生?研究中国历史的人们,谁都知道唐代的国势之强,唐代的武功,至今外人话及,尚有谈虎色变之概!因为唐代除了它的没落时期——晚唐,其余一二百年,差不多都注意于对外的民族斗争。

在这种威加四夷,万邦慑服的时代里,当然能陶冶得出“有力的民族诗歌”!养成“慷慨的民族诗人”了!一个时代的创始,正和人的少年时候一样,带着一种活泼的朝气。

初唐是唐代三百年的开创时期,代表初唐统治者的唐太宗,无论文治、武功都超越古今。

而那时候的诗人,也能一洗六朝靡靡的风气,他们都具有高远的眼光,把握着现实生活,他们都有投笔从戎、立功海外的壮志,抒写伟大的怀抱,成就壮美的文学。

论述百练: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论述百练: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论述百练: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材料一 :“为什么地球出现危机后,中国人不是逃离地球,而是要带着地球一起跑?”面对外国人问出的问题,《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回答:“……中国人特别有家国情怀,即便发生了灾难、战争,很多人也不愿离开家乡,死也要死在那儿。

”这与费孝通《乡土中国》的主题不谋而合。

在过去以农为主的中国社会,人们极少迁移,因为所谓农耕,就是要靠土地吃饭。

在现代说法中,“土气”是一个贬义词,但在费孝通看来,“土气”实际上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土气”,也就是接地气,它象征着人们与大地的亲密接触,充分熟悉,“土气”其实是辛劳、知足的代名词。

也因此,大批的中国人逐渐变得守旧而崇古:老祖宗留下的都是财富,那么凡事照搬经验去做就行。

因此在现在看来的“食古不化”,殊不知,是因为在以土为生的年代,“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

久而久之,整个社会变得稳定而缺乏流动,很多人一辈子就只在一个小范围内活动。

周边人抬头不见低头见,遇事总是能热心帮一把,人们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稳固而与外部隔绝的乡邻关系,慢慢地也就有了“万事不求人”的生活状态。

带着地球流浪,是一种回馈,也是一种责任,感谢你当年的养育,如果可以,我也不会扔下你独自逃亡。

不靠土吃饭、早已经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大概很难懂中国人的传统恋根情结。

(摘编自《外国人看不懂〈流浪地球〉的背后,藏着深层的文化认同差异》)材料二:中国人讲的“家”是很有弹性的,小到一家三口大到无限远。

比如平常我们都喜欢说“我们是自家人”。

什么叫“自家人”呢?你再扩大点,比如“国家”,在英文里面“国家”是“State”,并没有一个“家”的意思在里面。

其实,几乎各个地方的语言要表述“国家”的时候,他们的概念之中都不包括“家”,只有我们中国,或者受我们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比如日本,的确也会有“国家”这个说法。

所以“家”你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仔细想想你会发现它挺麻烦的。

它牵涉的范围非常之广,因为它是一个不断有伸缩弹性的东西。

高考试卷语文全国卷一作文

高考试卷语文全国卷一作文

家国情怀,是一种深沉的情感,是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底色。

它源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忠诚,对人民的深情。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家国情怀更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家国情怀,是对祖国的热爱。

祖国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

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抛头颅、洒热血。

抗日战争时期,无数英雄儿女为了民族独立,英勇奋斗,最终赢得了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用勤劳的双手,把祖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爱国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国情怀,是对民族的忠诚。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精神。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应当自豪地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家国情怀,是对人民的深情。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新时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关心民生,关注民情,努力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

如今,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伟大征程中,家国情怀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家国情怀是青年成长的基石。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一个有家国情怀的青年,必定会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拼搏。

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家国情怀是团结奋进的纽带。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离不开团结一心、共同奋斗。

家国情怀能够凝聚人心,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最后,家国情怀是应对挑战的勇气。

在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要以家国情怀为动力,勇攀科技高峰,勇闯市场,勇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总之,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

让我们怀揣家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22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家国情怀与履责担当(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2022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家国情怀与履责担当(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2022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家国情怀与履责担当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5月22日13时02分,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在上海逝世;13时07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

“双星”陨落,国人同悼。

“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倒在手术台上。

”这是吴孟超的誓言,这句话他说了很多年,直到96岁高龄依然站在手术台上。

“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我要为让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这是袁隆平的梦想。

这位更像农民的科学家,“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一)材料材料共有三段文字。

第一段,概述吴孟超、袁隆平两位院士逝世后,国人哀悼。

第二段,陈述吴孟超的誓言“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倒在手术台上。

”这写出了吴孟超院士一心为民的情操。

第三段,写出了袁隆平的梦想“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我要为让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这表现了袁隆平院士忧国忧民的情怀。

材料提醒我们青年一代要爱戴和崇敬伟大的科学家,理解他们为国为民的高尚家国情怀,继承和学习他们的责任担当。

通过细微处的体会,让“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融入日常生活,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二)要就本次作文在体裁上没有过多限制,给与考生充分写作空间,但在情境上,要围绕“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来写;在主题上,要突出“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表现作为“有担当的负责任的爱国者”的思考和感悟。

在要求上,“上述材料”规定了写作的内容,考生对此的思考和感悟必须基于对“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理解。

2024届高考作文押题《家国情怀》

2024届高考作文押题《家国情怀》

2024届高考作文备考:中国精神系列——家国情怀试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不需要轰轰烈烈,也不需要大起大伏,只要身边最亲近的人每天都开心,健康快乐。

——青年演员罗海琼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由多个相关联的名句组合而成的材料作文。

第一句话“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是说国土被列强瓜分需要收复,为国家敢于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句话谈的是“爱国”“奉献”方面的问题(关键词“爱国”“奉献”),当国家有难时,或者为了国家利益,革命先驱敢于牺牲自己一切,这是此句的主要意思。

第二句话“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反映出了袁隆平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责任担当,从这句话可以提炼出“奉献”“责任”“担当”等关键词。

第三句话是青年演员罗海琼在接受《华商晨报》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当时记者问罗海琼:你现在很幸福吧?你对幸福的标准是什么?罗海琼回答道:是的,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心里很满足。

每个人幸福的标准都不一样,不需要轰轰烈烈,也不需要大起大伏,只要身边最亲近的人每天都开心,健康快乐,就是最幸福的事了。

这句话,表达了青年一代的幸福观和人生追求,他们追求的是“简单平凡”,关注的是“亲情”的温馨幸福。

可以提取“平凡”“家庭”“亲情”等关键词。

第二步,分析句子间的关系,寻找契合点;这三个句子,看似无关,实则有着内在联系。

三句话,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的不同人生追求。

秋瑾是近代民主革命志士,是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牺牲时年仅32岁。

她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存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其人生追求是“为国献身”。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

高考历史分类练习题含答案 家国情怀——立德树人篇

高考历史分类练习题含答案 家国情怀——立德树人篇

高考历史分类练习题含答案家国情怀——立德树人篇学校:年级:班级:姓名:基础课程教学资料素养提升练5家国情怀——立德树人篇素养提升练第47页一、选择题1.(2017江苏徐州冲刺卷,1) 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___之服之穷,___之姓之杀,___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

”这说明宗法制旨在()A。

强化专制集权B。

巩固宗族团结C。

稳定统治秩序答案: 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

根据材料“宗祠之礼,则所以___之服之穷,___之姓之杀,___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可以得出宗法制旨在巩固宗族团结,故答案为B。

2.(2017河南高考诊断A卷,24)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

这说明先秦士子()A。

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

主张规范伦理道德答案: 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材料体现了儒墨法三家对士子的道德要求,而非入仕的政治参与意识,故答案为B。

3.(2017宁夏银川三模,27) 明代___在《牡丹亭·作者题词》中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___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材料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内涵是()A。

主张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B。

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C。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答案: 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戏曲艺术。

材料反映的是《牡丹亭》中___追求爱情的精神,体现了精神的自由,故答案为A。

D.对个人自由的限制过于严格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和思想。

根据材料可知,古代雅典城邦规定公民不能只关心自己私人事务,要参与国家政治,___立法规定不参加党派分裂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这体现了公民意识在法律上得到肯定,故B项正确;直接民主可能会导致派系林立,但材料并未提及,故A项错误;将道德凌驾于自由之上是___的思想,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虽然古代雅典对个人自由的限制较严格,但材料并未涉及到这一点,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综合练习:家国情怀

高考历史综合练习:家国情怀

高考历史综合练习:家国情怀【题目】(2022·河南洛阳·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家国情怀,是个体对家庭、家族以及邦国共同体的认同、维护和热爱,并自觉承担共同体的责任。

古人家国情怀的形成,与古代中国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存在密切关系。

自从大禹把“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后,“家国同构”就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在传统的家国同构格局下,个人、家庭、家族、邦国、天下,形成一个等级序列,每个个体与层级具有固定的角色和功能。

“天下一国一家一身”的格局最典型地体现在王者、君主身上,家国情怀最初、最直接的代表者是君主。

基于这种文化基因,在国家统一的时代,君主逐渐成为朝廷、国的代表,忠君即爱国就是这种文化基因的产物。

民众之家在家族结构与管理方式上效法帝王之家,处于被支配地位。

家国情怀建立在血缘亲情的基础上,随着个体身份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要求。

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一致是家国情怀中以情感认同引导国家认同的关键。

材料二中国人的“现代国家”观念是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孕育出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断入侵,把古老的中国推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格局。

一大批具有近代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国家是民族发展的有力后盾。

梁启超等维新思想家们提出了近代国家观念,把个人、家庭的命运与国家、国民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真正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并以这种共同体为争取独立的主体,进而在国际秩序中确立自己的合法性。

士大夫阶层根深蒂固的经邦济世观念,以及心怀天下的意识是推动中华民族认同现代国家观念的基础。

在家国意识向国家观念的变迁中,传统的情感认同中加入了对现代国家强大、民族振兴的真诚向往,对于国家、主权、法制等国家认同的核心内容也有了逐渐清晰的认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侪《从家国情怀解读国家认同的中国特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国情怀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家国情怀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高考语文作文家国情怀素材(名校模考范文集锦)

高考语文作文家国情怀素材(名校模考范文集锦)

宏大主题——家国情怀素材(名校模考范文集锦)家国情怀:忧国忧民、心系国家、和平统一、民族复兴时代青年:大视野、大胸襟、大情怀、大格局(2019广东一模)1以桥为媒,沟通世界尊敬的各国代表:您好!作为一名高三青年,我很荣幸能代表中国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国文化。

我演讲的主题是《以桥为媒,沟通世界》。

可能您会觉得奇怪: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事物不是很多嘛,如京剧、功夫、大熊猫等等,我为什么会选择桥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呢?何况,世界各国都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桥梁,中国的桥梁又有什么特殊的呢?在我看来,桥梁是一种载体,承载着中国文化。

中国桥梁是奋斗之桥。

不知道大家可曾想过,中国文化何以能传承数千年呢?最重要的,是因为中国人身上所具备的奋斗精神。

千年之前,太行崔巍,黄河横亘,影响人们的交通往来。

怎么办?中国人异口同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于是,木杈棍棒、扁担箩筐,夜以继日,子孙相承,依靠简陋工具,克服艰难险阻,最终,先人们奋斗以成,铺就了道道桥梁,便利了相互来往。

今天,假如您来到河北,看到赵州桥的巍然挺立、气势雄浑,不正是看到了中国先人奋斗的脊梁吗?不就是看到了他们战天斗地的精神吗?时至今日,中国桥梁人已走向海洋,以“伶仃洋上作画,大海深处穿针”的奋斗精神,铸就港珠澳大桥的辉煌。

中国桥梁也是智慧之桥。

我所谓的智慧,不仅是指先人聪明才干、奋斗以成的智慧,更多是指以桥梁为代表的生活智慧、发展智慧。

当人们生活困苦,需要艰难度日之时,中国人把自己对美好的向往寄托在桥梁之上。

于是,七月初七,喜鹊群集,相衔成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在我看来,牛郎织女就是男耕女织的现实,一座幻想的鹊桥,不正体现出试图搭载中国人超越艰难的现实而达到美好彼岸的智慧吗?中国桥梁更是合作之桥。

环顾世界,恐怖主义、极端主义、保守主义为何屡禁不绝?其背后不就是“只顾自己过好,不管他人死活”的逻辑吗?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是什么?不就是“以桥为媒,合作共赢”吗?不就是打通阻隔,激发活力,合作共赢,进而实现高速发展吗?对于全球而言,要想解决发展失衡的问题,同样依赖于“以桥为媒”的智慧。

2019年高考二轮历史核心素养专项练5 家国情怀

2019年高考二轮历史核心素养专项练5 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专项练(五)家国情怀——学科核心价值观,高考考查切入点一、以家国情怀引领考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20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当时许多刊物中有关国籍文章就直接以标题《论今日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论改籍协约为国际最要之问题》来理论。

这种现象深刻反映出() A.民主革命思想成为潮流B.西方法治精神影响重大C.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D.反帝情绪日益高涨C[开始探讨国籍法的问题反映了民族国家的观念和民族意识的兴起,故C 项正确。

]2.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

这体现出近代中国()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C[本题以近代海洋观为切入点,考查了当今国家对海洋意识的关注。

从材料“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驰’的状态”可知,中国近代海军发展是被动的本能的反应,且没有认识到发展海军这一世界大潮,故C项正确。

]二、以家国情怀考查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3.1966年,美国仅在职人员的养老保险一项支出,就比未成年子女家庭援助计划和食品券这两项最主要的社会救济开支的总和还高出十倍。

这说明美国福利政策的特点是()A.逐渐抛弃弱势群体B.重点保护劳动人口C.加大财政支持力度D.增多福利保障项目B[材料中“美国仅在职人员的养老保险一项支出,就比……最主要的社会救济开支的总和还高出十倍”说明美国福利政策倾向于在职人员,即重点保护劳动人口,故B项正确。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下列图片反映出()A.科技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B.国际互联网的扩展速度令人不可思议C.数字化模拟技术和通信手段的大飞跃D.环保和节能的意识已经开始深入人心A[本题中的四幅图片非常形象地表现了科技进步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体现了人们在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的变革,故选A项;B、C、D三项的表述片面,不能概括材料全貌,故排除。

热点话题04 家国情怀(原卷版)

热点话题04 家国情怀(原卷版)

热点话题04 家国情怀【链接热点】2017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以来,家国情怀作为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被写入了历史课程标准。

这既体现了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的责任感、使命感的要求,也反映了塑造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目标,是当下历史教学的关键方向,在高考试题中也是高频出现的命题热点。

其中主要值得关注的话题包括:先秦时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封建社会家国一体模式的治理特点、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现代社会主义建设“四个自信”认知。

【链接知识】【限时检测】(建议用时:45分钟)1.(2024·新高考七省联考·2)《管子·小匡》中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国诸侯”并举的记述,并认为华夏(“中国”)居中,为五方的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观念升华。

这一记述反映出()A.百家争鸣的盛况B.传统秩序遭到破坏C.华夏认同的增强D.社会矛盾不断激化2.(2024·辽宁高三12月联考·1)《国语·鲁语上》记载,夏、商、周王族祭祀的时候,不仅祭祀本族的先王先公,而且将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自认是黄帝族系的后裔。

这些记载()A.说明祭祀活动为王权所轻视B.为政治活动染了神权色彩C.利于论证华夏文明的延续性D.源于宗法制度对血缘的强调3.(2024·浙江精诚联盟一模·16)公元91年,北匈奴西迁,南匈奴降汉,鲜卑族乘机向西、西南迁徙,占据了原匈奴领有的漠北草原。

当时遗留在漠北约十万余户的匈奴,“皆自号鲜卑”,自此鲜卑族更为强大。

由此可知,当时()A.北魏国势不断增强B.内迁民族主导政局C.游牧民族融合发展D.胡汉文化交流互鉴4.(2024·四川广安等九市一模·25)汉时宫廷常常将一些值得称许或记载的人和事,用绘画这种形式记录下来,如汉武帝时未央宫的张良画像、汉宣帝时麒麟阁功臣画像、汉明帝时云台二十八将画像等。

在州郡、驿站、学堂等处墙壁上也绘有当世孝子、列女画像等。

家国情怀高考试题例举

家国情怀高考试题例举

家国情怀高考试题例举概念界定: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朝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

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

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

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 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 ;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材料二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

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

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 ;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

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

——据《康有为全集》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1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13 分)【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学内综合试题,从考查的要旨来看,本题围绕解决人口问题对策方面的传承与创新立意命题,意在提示既要回顾传统社会的人口政策,更要探寻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治国方略。

48.[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材料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

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

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

2021届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轮复习:”家国情怀“主题练(含答案)

2021届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轮复习:”家国情怀“主题练(含答案)

2021届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轮复习:”家国情怀“主题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历史,上,家教是促成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对基层社会治理起着有益的作用。

如今,吸收借鉴古代家教在传承主流价值观方面的有益经验,对更好发挥家教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十分有意义。

(一)传承家训:主流价值观的通俗化。

家训是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家庭内部施教,最主要的特点是通俗易懂。

家训大都是训主结合个人成长生活经历对人伦亲情、世道人心、社会变化做的深入阐述,说理透彻明了,读来亲切可感。

历史上的很多家训,不仅对训主一家一时产生了影响,且还泽被后世。

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誉的《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家训专著,内容十分广泛。

从中可以看出,文人士大夫著训立说的主要用意和家教的基本内容,也为后世家训树立了样本。

清人王钺曾说:“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

”整体看来,《颜氏家训》体现了进德修业的理念、知行结合的家教方法、A 教崇化的价值诉求,对主流价值观的社会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遵行家礼:主流价值观的日用化。

古人认为,“不学礼,无以立。

”把学礼、弊礼看作人立身处世的重要依托。

家礼是传统中国人优良教养的载体,我们常说一个人教养好,是与家庭范围内遵礼行礼分不开的。

家礼的内容不单涉及家庭成员行为处世的言行要求,且还对家庭生活中的冠婚、丧、祭等事宜的具体开展、实施做出了仪式化的要求,说明了相关的程式和具体操作规仪,这也是家礼中最主要的内容。

古人制定家礼,最主要的SJ标就是落实''名分之守、爱敬之实” 和“纪纲人道之始终”,即夯实人伦亲情。

古人认为要使人伦亲情和谐有序,就需从家庭生活中的点滴言谈举止入手,通过时常练习行为规仪,方能做到临事自然应对。

对整个社会而言,千千万万家庭遵行家礼,有助于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起到化民成俗的作用。

高考历史分类练习题含答案 家国情怀——立德树人篇

高考历史分类练习题含答案 家国情怀——立德树人篇

基础课程教学资料素养提升练5 家国情怀——立德树人篇一、选择题1.(2017江苏徐州冲刺卷,1)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

”这说明宗法制旨在( )A.强化专制集权B.巩固宗族团结C.稳定统治秩序D.维护社会和谐,故A项错误;据材料“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得出宗法制旨在巩固宗族团结,故B项正确;宗法制可以稳定统治秩序,但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宗法制有利于维护宗族稳定,“维护社会和谐”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2.(2017河南高考诊断A卷,24)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

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而非入仕的政治参与意识,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了士子应当有的道德规范,故B项正确;伦理道德思想是儒家的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中儒家和墨家的主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胸怀宽容博大的特点,而法家并未提及,故D项错误。

3.(2017宁夏银川三模,27)明代汤显祖在《牡丹亭·作者题词》中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材料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内涵是( )A.主张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B.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C.主张“存天理”灭人欲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神,体现了精神的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作者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与“存天理,灭人欲”无关,故C项错误;经世致用指的是做学问要为现实服务,与题目无关,故D项错误。

4.(2017四川成都三模,27)元杂剧包公戏中的包公是廉洁正直、机智善断的清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国情怀高考试题例举
概念界定: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朝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

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

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

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材料二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
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

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

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

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据《康有为全集》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13分)
【试题分析】
本题属于学内综合试题,从考查的要旨来看,本题围绕解决人口问题对策方面的传承与创新立意命题,意在提示既要回顾传统社会的人口政策,更要探寻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治国方略。

4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

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

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

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

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

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
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

(6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象为唐朝名将高仙芝,从内容来看,呼应了时代热点——丝绸之路,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该题突出能力考察,注重考生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基础上,调动相关历史知识,较好地阐释现象,其中对于时代背景的分析,更进一步探索学科素养,明确通史意识。

设问明确,符合历史人物评价的历史性和辩证性。

对现实热点的历史考查是核心素养的
内在要求
五大核心素养各有其自身独特的多层含义,但是都对现实表达了关切。

如下面所示:
相应的,2016年的高考试题充分关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适度关注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科学性和人文性相得益彰,彰显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

下面是以必修必考为例进行的统计
历史试题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历史性考查,对
我们的历史教学以极大警示:对学习历史的价值要有明确的意识,因为历史中包含着人类文明成果和取之不尽的经验教训,可以从中增长智慧,明辨事非。

我们的教学应关注学生历史意识的养成,也就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与习惯、价值衡量的标准以及情感文化认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