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抗EB病毒抗体EBVELISA试剂盒使用规则

合集下载

62EB病毒(EBV)核酸检测标准操作规程(荧光PCR法)

62EB病毒(EBV)核酸检测标准操作规程(荧光PCR法)

EB病毒(EBV)核酸检测标准操作规程(荧光PCR法)1.目的规范EB病毒核酸DNA(荧光PCR法)检测操作流程,准确进行EB病毒DNA分析。

2.应用范围使用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EB病毒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和Mx3000P荧光定量PCR仪、Roche480荧光定量PCR仪进行EB病毒DNA检测。

3.职责由PCR实验室制定程序文件,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执行,实验室主管负责监督实施。

4.内容4.1 实验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本试剂盒用一对EB病毒(EBV)特异性引物和一条EB病毒(EBV)特异性荧光探针,配以PCR反应液、耐热DNA聚合酶(Taq酶)、核苷酸单体(dNTPs)等成分,用PCR体外扩增法检测EB病毒(EBV)DNA。

用于人血中EB病毒DNA的测定,为临床提供参考,4.2 标本采集4.2.1 使用标本类型:全血。

4.2.2 标本采集;由合作单位按照以下要求进行采集。

4.2.2.1全血: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受检者静脉血2毫升,注入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或枸橼酸钠抗凝剂的玻璃管,立即轻轻颠倒玻璃管混合5-10次,使抗凝剂与静脉血充分混匀,密闭送检。

4.2.3 标本保存和运送:标本可立即用于测试,也可以保存于-20℃待测,保存期为6个月。

标本运送采用0℃冰壶。

4.3 试剂准备4.3.1 供应商: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4.3.2 此实验试剂应放在冰箱-20℃保存,在实验前5分钟取出备用,实验后应立即放回冰箱-20℃。

4.3.3 如果试剂出现了封口蜡破损导致液体外漏以及过期试剂,应及时更换。

4.4 质控品4.4.1 质控品来源:随试剂盒,由厂家提供。

4.4.2 质控品保存条件:置于-20℃冰箱中保存。

4.4.3 质控频度:每次实验均需做质控。

4.5 操作过程说明4.5.1 DNA提取4.5.1.1 质控品处理:取出阴性质控品、临界阳性质控品、强阳性质控品。

ELISA操作规程

ELISA操作规程

ELISA操作规程
标题:ELISA操作规程
引言概述: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分析技术,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抗体或者其他生物份子的存在和浓度。

正确的操作规程对于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一、实验前准备
1.1 准备实验室基本设备:ELISA板阅读器、洗板机、移液器等。

1.2 准备实验试剂:包括底物、酶标记的抗体、洗涤缓冲液等。

1.3 根据实验方案准备样本:如血清、细胞上清液等。

二、板涂覆
2.1 将试剂均匀涂覆在ELISA板上。

2.2 封闭未被试剂覆盖的部份,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2.3 将板在4℃下保存一段时间,促使试剂充分吸附。

三、样本加样
3.1 样本需按照实验方案稀释,避免过高或者过低浓度。

3.2 每孔加样量要准确,避免交叉污染。

3.3 混匀样本后,避免气泡产生。

四、洗板
4.1 使用洗板机进行洗板,确保每孔洗涤充分。

4.2 每次洗板后用吸头吸去残留液,避免残留物干扰实验结果。

4.3 洗板缓冲液的配制与使用要按照规定比例和方法进行。

五、显色和读板
5.1 加入底物后,保持暗处孵育一段时间。

5.2 在适当波长下读板,记录吸光值。

5.3 根据实验方案计算样本浓度,注意结果的解读和分析。

结语:ELISA操作规程的正确执行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惟独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才干获得可靠的实验数据,为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希翼本文提供的ELISA操作规程能够对您的实验工作有所匡助。

欧蒙ebv标准操作规程

欧蒙ebv标准操作规程

欧蒙ebv标准操作规程欧蒙公司提供了一系列关于EBV(Epstein-Barr Virus,EB病毒)检测的标准操作规程,其中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T)等不同的检测方法。

这些操作规程旨在帮助实验室人员准确地进行EBV相关的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

以酶联免疫吸附法为例,操作步骤通常包括:1. 样本处理:将待测的人血清或血浆按照规定的稀释比例进行稀释。

2. 加样:将稀释后的样本与包被有EBV抗原的微孔板混合,然后进行孵育。

3. 洗涤:使用洗涤液彻底清洗微孔板,去除未结合的物质。

4. 加二抗:向微孔板中加入标记有酶的第二抗体,再次孵育。

5. 洗涤:重复第3步的洗涤过程。

6. 显色:加入底物溶液,使之在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产生颜色变化。

7. 终止反应:通过加入终止液停止显色反应。

8. 结果判定:使用酶标仪测定每个微孔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判断样品中EBV抗体的含量。

另一种检测方法IIFT(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的基本步骤如下:1. 取材制片:采用适当的方法获取含有EBV抗原的细胞涂片。

2. 封闭:使用封闭液覆盖涂片,减少非特异性结合。

3. 加一抗:滴加已知的EBV特异性抗体,让其与细胞中的抗原结合。

4. 洗涤:使用缓冲液清洗涂片,去除未结合的一抗。

5. 加二抗:滴加标记有荧光素的第二抗体,使其与一抗结合。

6. 洗涤:再次清洗涂片,去除未结合的二抗。

7. 干燥:让涂片晾干。

8. 镜检: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涂片,根据荧光强度和模式判断样品中EBV抗体的存在情况。

以上只是简略介绍了两种EBV检测方法的基本操作步骤。

实际操作中,还需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范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具体操作时,建议仔细阅读并遵循由欧蒙公司提供的详细标准操作规程。

1150817303EB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说明书

1150817303EB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说明书

EB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说明书【产品名称】EB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包装规格】 32人份/盒【预期用途】本产品用于定量检测人全血中的EB病毒核酸。

EB病毒是人类的一种特异性嗜淋巴细胞性疱疹病毒,EB病毒在人群中具有广泛的感染性,主要通过人类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

现在的研究表明与EB病毒的感染有关的疾病主要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适应症: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检验原理】本试剂盒选用EB病毒保守基因片段设计特异引物及特异Taqman 探针,该探针能与引物扩增区域中间的一段DNA模板发生特异性结合,在PCR延伸反应过程中,Taq酶的外切酶活性将5’端荧光基团从探针上切割下来,使之游离于反应体系中,从而脱离了3’端荧光淬灭基团的屏蔽,即能接受光刺激而发出可供仪器检测的荧光,从而实现在全封闭反应体系中对EB病毒核酸的自动化检测。

【主要组成成份】组成组成成分规 格核酸提取液10×红细胞裂解液EB反应混合液Taq酶EB强阳性对照EB临界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定量标准品1#(1.0-8.0)×104copies/ml 定量标准品2#(1.0-8.0)×105copies/ml 定量标准品3#(1.0-8.0)×106copies/ml 定量标准品4#(1.0-8.0)×107copies/ml 含0.5%Triton-100、5%Chelex-100含NH4Cl、NaHCO3、EDTA-Na2含Tris-HCl、 KCl、MgCl2、 dNTP、引物、荧光探针含Taq DNA 酶及抗体含EB病毒基因组DNA(重组克隆)含EB病毒基因组DNA(重组克隆)含TE缓冲液含EB病毒基因组DNA(重组克隆)1.8ml×15 ml×11.2ml×114ul×1100ul×1100ul×1100ul×120ul×120ul×120ul×120ul×1注: 不同批号试剂盒中各组份不可以互换。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规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规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规程一、操作步骤:1、将试剂盒从冰箱中取出,至室温中平衡30分钟后使用。

2、将标本对应微孔按顺序编号。

3、配液:将50ml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20倍稀释至1000ml备用。

4、编号:将样品对应微孔按序编号,每板应设阴性对照3孔,阳性对照一型、二型各一孔,空白对照一孔。

5、加样:分别在相应孔中加入待测样品或阴、阳性对照100ul。

6、温育:覆盖黏胶纸,置37度孵育30分钟。

7、取出已孵育完毕的反应板,弃去粘胶纸,吸干板内液体,将洗涤液注满各孔(约300微升/孔),吸干,反复5次,在干净纱布上将板拍干。

8、每孔加酶结合物100微升,取新粘胶纸覆盖放映板,置37度孵育30分钟。

9、取出已孵育完毕的反应板,弃去粘胶纸,吸干板内液体,将洗涤液注满各孔(约300微升/孔),吸干,反复5次,在干净纱布上将板拍干。

10、每孔加入底物缓冲液50微升,TMB50微升,混匀,置37度显色10分钟。

11、加终止液50微升震荡反应板5秒钟,使之充分混匀。

12、在酶标度数仪上,取波长450nm(建议使用双波长酶标仪比色,参考波长630nm),仪空白对照孔校零,读取每孔吸收值(加终止液后,务必在15分钟内读数完毕)二、结果判断:抗HIV阳性对照OD值大于0.8,抗HIV阴性对照OD值小于0.08。

Cutoff Value=阳性对照值乘以10%(若阳性对照OD值大于2.5按2.5计算)标本OD值小于等于Cutoff Value为阴性。

标本OD值大于Cutoff Value为阳性。

三、注意事项:1、在试剂的使用单位必须使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标准的HIV初筛试验室。

2、整个检测工作必须符合HIV试验室管理范围和生物安全守则规定,严格防止交叉感染。

操作时必须带手套,穿工作服,严格健全和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3、HIV检测结果的判定不许以酶标仪的读数为准。

4、标本和酶结合物均应用加样器加注,并经常校对其准确性。

ELISA试剂盒的操作规范

ELISA试剂盒的操作规范

ELISA试剂盒的操作规范
今天大家就一起来看看我公司ELISA试剂盒操作规范细节。

1.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操作前将试剂在室温下平衡30~60min。

2.加样后及时放入孵箱。

标本较多时,要分批操作。

按说明严格控制操作时间,防止孵育时间人为延长,导致非特异性结合紧附于反应孔周围,难以清洗。

3.合理安排检测量,以免反应板过多导致洗板等待时间长。

4.加样时保持显色剂不外流;加终止液时应避免产生气泡。

5.应桌面清洁,整个操作过程中酶标板不被污染。

在加样的步骤中,您要注意加样器枪头的洁净与否和吸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检测结果。

由于枪头构造特殊,导致清洗困难,加大了交叉污染的机会。

建议用一次性吸嘴。

加样器也要经常清洗,定期校准。

加样时应将所加物加在酶标板板孔的底部,避免加在孔壁上部,并注意不可溅出。

人抗EB病毒抗体EBVELISA试剂盒使用规则

人抗EB病毒抗体EBVELISA试剂盒使用规则

人抗EB病毒抗体(EBV)ELISA试剂盒使用规则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

48T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抗EB病毒抗体(EBV)表达。

实验原理本试剂盒应用双抗原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抗EB病毒抗体(EBV)表达。

用纯化的抗原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原,可与样品中抗EB病毒抗体(EBV)相结合,经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原和其他成分后再与HRP标记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酶标抗原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

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与CUTOFF值相比较,从而判定标本中人抗EB病毒抗体(EBV)的存在与否。

标本要求1.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

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2.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操作步骤1.编号:将样品对应微孔按序编号,每板应设阴性对照2孔、阳性对照2孔、空白对照1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2.加样:分别在阴、阳性对照孔中加入阴性对照、阳性对照50μl。

然后在待测样品孔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

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3.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30分钟。

4.配液:将20倍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20倍稀释后备用5.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秒后弃去,如此重复5次,拍干。

6.加酶:每孔加入酶标试剂50μl,空白孔除外。

7.温育:操作同3。

8.洗涤:操作同5。

9.显色: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50μl,再加入显色剂B50μl,轻轻震荡混匀,37℃避光显色15分钟.10.终止:每孔加终止液50μ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

人EB病毒壳体抗原IgG(EB.VCAIgG)酶联免疫分析(ELISA)

人EB病毒壳体抗原IgG(EB.VCAIgG)酶联免疫分析(ELISA)

人EB病毒壳体抗原IgG(EB.VCA IgG)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EB病毒壳体抗原IgG(EB.VCA IgG)的含量。

实验原理: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EB病毒壳体抗原IgG(EB.VCA IgG)水平。

用纯化的人EB病毒壳体抗原IgG(EB.VCA IgG)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EB病毒壳体抗原IgG(EB.VCA IgG),再与HRP标记的EB病毒壳体抗原IgG(EB.VCA IgG)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 显色。

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EB病毒壳体抗原IgG(EB.VCA IgG)呈正相关。

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人EB病毒壳体抗原IgG(EB.VCA IgG)浓度。

样本处理及要求:1. 血清:室温血液自然凝固10-20分钟,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出现沉淀,应再次离心。

2. 血浆:应根据标本的要求选择EDTA或柠檬酸钠作为抗凝剂,混合10-20分钟后,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该再次离心。

3. 尿液: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

胸腹水、脑脊液参照实行。

4. 细胞培养上清:检测分泌性的成份时,用无菌管收集。

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

检测细胞内的成份时,用PBS(PH7.2-7.4)稀释细胞悬液,细胞浓度达到100万/ml左右。

通过反复冻融,以使细胞破坏并放出细胞内成份。

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抗EB病毒抗体(EBV)ELISA试剂盒使用规则
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

48T
使用目的:
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抗EB病毒抗体(EBV)表达。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原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抗EB病毒抗体(EBV)表达。

用纯化的抗原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原,可与样品中抗EB病毒抗体(EBV)相结合,经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原和其他成分后再与HRP标记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酶标抗原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

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与CUTOFF值相比较,从而判定标本中人抗EB病毒抗体(EBV)的存在与否。

标本要求
1.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

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2.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操作步骤
1.编号:将样品对应微孔按序编号,每板应设阴性对照2孔、阳性对照2孔、空白对照1
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
2.加样:分别在阴、阳性对照孔中加入阴性对照、阳性对照50μl。

然后在待测样品孔先
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

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
3.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30分钟。

4.配液:将20倍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20倍稀释后备用
5.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秒后弃去,如此
重复5次,拍干。

6.加酶:每孔加入酶标试剂50μl,空白孔除外。

7.温育:操作同3。

8.洗涤:操作同5。

9.显色: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50μl,再加入显色剂B50μl,轻轻震荡混匀,37℃避光显色
15分钟.
10.终止:每孔加终止液50μ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

11.测定:以空白空调零,450nm波长依序测量各孔的吸光度(OD值)。

测定应在加终止
液后15分钟以内进行。

计算和结果判定:
试验有效性:阳性对照孔平均值≥1.00; 阴性对照平均值≤0.10
临界值(CUT OFF)计算:临界值=阴性对照孔平均值+0.15
阴性判定:样品OD值< 临界值(CUT OFF)者为人抗EB病毒抗体(EBV)阴性
阳性判定:样品OD值≥临界值(CUT OFF)者为人抗EB病毒抗体(EBV)阳性
注意事项
1.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本试剂不同批号组分不得混用。

2.试剂盒从冷藏环境中取出应在室温平衡15-30分钟后方可使用,酶标包被板开封后如未用完,板条应装入密封袋中保存。

3.浓洗涤液可能会有结晶析出,稀释时可在水浴中加温助溶,洗涤时不影响结果。

4.封板膜只限一次性使用,以避免交叉污染。

5.底物请避光保存。

6.试验结果判定必须以酶标仪读数为准,使用双波长检测时,参考波长为630nm
7.所有样品,洗涤液和各种废弃物都应按传染物处理。

终止液为2M的硫酸,使用时必须注意安全。

保存条件及有效期
1.试剂盒保存:;2-8℃。

2.有效期:6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