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全国文物专题班考试试卷
国保单位保护管理机构负责人培训网上专题班在线考试注意事项:考察基层文保单位负责人的学习情况(考试时间:50分钟|总分:100分|得分:100分)1(单选题,2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划定并公布。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2(单选题,2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的树标机关为()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B.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C.国务院D.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3(单选题,2分)记录档案分为()「A.主卷和副卷B.主卷和备考卷C.主卷、副卷和图纸卷D.主卷、副卷和备考卷4(单选题,2分)博物馆库房温度一般稳定在15-25°C , A.16-18°CB.15-25°CC.0°CD.18-25°C5(单选题,2分)湿度是评判文物保存环境优劣的关键,A.粉尘B.水C.花粉8(单选题,2分)()对文物会产生光化学反应,能引起能量转换,破坏其分子链,使有机物纤维素的聚合度下降,导致物品破裂;也会引起染料褪色,油漆失去光泽50% 有机质藏品()日差±5%。
有机质藏品最适宜()温无机质藏品库的湿度应控制在45〜 A.45〜65%B.40〜45%C.65〜70%D.45〜70%6(单选题,2分)湿度上限超过(),则纸张、纺织品、 皮革等有机质文物的材料就会成为 微生物的养料,滋生霉菌,损坏甚至损毁文物。
A.0.6B.0.65r - C.0.7D.0.87(单选题,2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与()反应,生成亚硫酸和硫酸,不但对有机 质文物 而且对金属、石刻都会造成严重的腐蚀。
国际与国内语境中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赵云
《水原行动计划》确定了多个区域性的问题,涉 及到多个亚洲地区。其中,有三个问题,对所 有的亚洲区域的缔约国都具有重要性:
( /archive/2012/whc 12-36com-10A-en)
1.管理计划(包括访客管理)的开发、评审和 实施
2.降低灾害风险和风险防范
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 称《公约》) 制定之时,就确立了为共同保护 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而建立一 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 的目标。随着遗产地保护状况中的问题越来越 严重,国际组织和缔约国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也 越来越认识到遗产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监,监视监听监督。
是对世界遗产的一项周期性的监测方式。
是境内拥有世界遗产的国家对遗产保护管理状 况进行评估并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报告的程序。
1998 年 12 月 世 界 遗 产 委 员 会 第 22 次 会 议 ( whc-98-conf203-18e)通过了一系列关于 缔约国递交定期报告的决议,并就定期报告的 格式、内容、处理办法取得了一致。
3.更好的区域合作
综上,世界遗产定期报告对于遗产监测其意义在于 ( /en/periodicreporting /):
(1)评估世界遗产保护的状态;
(2)确定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是否得到长期的保持;
(3)通过相对明智的决策过程帮助解决遗产地的突 出问题;
(4)鼓励合作,建立合作伙伴网络;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监测数据平台构架
——建立通过咨询、合作和交流的基于保护的决策体系
数 据
NPS PEPC 规划、环境与公共评论
库
NPS HOME 国家公园主页
NPS Stats 公开统计数据库
NPS GIS 地理信息数据系统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设计方案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设计方案2.1.意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运行体系的建立,可及早的发现和辨别文化遗产本体及其赋存环境的细微变化,并给出其变化的定量分析,不仅能为风险评估预警和尽早实施应对控制给出重要依据,也为文化遗产的研究提供可能可必要的条件,是实现对遗产地的本体的预防性跋扈的关键。
同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运行体系的建立不但可以实现遗产气象监测、微环境监测、本体监测、载体监测、游客承载量监测和安防监控系统的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促进了个相关监测部门间的协作合作关系,而且,还可以确定遗产保护、管理、利用中所遇事件的轻重缓急关系,并依据事件不同的重要性程度,提出相应的报送、预警方式和相应措施,进而提高遗产的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文化遗产从抢救性保护到预防性保护的顺利过渡。
此外,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的实践经验也可供其他世界遗产地检测预警体系的建立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因此开展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的研究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目标通过检测预警体系的建立,全面实现文化遗产动态监测和信息化管理;实现相关监测指标动态信息报送、分析、统计、发布。
以及信息查询与检索的功能,从整体上提高提高检测管理水平;提高监测信息管理,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应急响应处置方案,实现变化可监测、风险可预报险情可预控、保护可提前的预防性保护管理目标,进一步提升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的利用水平,为其他遗产地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供示范。
三、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的构成以文化遗产为例,文化遗产位于洛阳市城南13公里处,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两山夹一河”构成了龙门基本的地形地貌,2000多个窟龛就分布于东西两山的崖壁上。
对文化遗产保护区的监测主要包括文物环境监测,文物本体病害监测,文化遗产安全监测,保护区划监测、游客状况监测、保护规划监测等几个方面。
环境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文化遗产区温湿度、风向、风速、大气降水、光强、土壤含水率、噪音、酸雨、震动等环境因素监测;本体病害监测主要包括:洞窟温湿度、光强、风向、风速、降水、壁面渗漏水、光强度、风化、岩体开裂、冷凝水等文物病害相关因素实施监测。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标准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标准一、定量评估二、定性评估一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4-1城市的地域历史环境市域中能代表本地历史文化特色的古村镇,有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自然景观,以及与古城有重要历史联系的区域环境要素;4-2古城格局古城的选址特征,与周边山水自然环境关系延续的情况,古城的街巷肌理、传统格局、城墙城门,重要的公共建筑的遗存状况,古城在城市规划建设史中的典型性和影响力;4-3历史风貌城市整体的风貌特色,及其对历史文化特色的体现;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的保护情况;二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5-1城市在历史上的地位作用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军事要地,或发生过重要的历史事件,或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5-2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本地文物古迹遗存具有相当的久远度与丰富性,或是在城市格局、建筑风貌、景观特色等方面具有较为典型或是独特的艺术表达,或是在城市的选址、建设、军事防卫、工程设施或工商业发展等方面体现了历史上重要的技术工艺或科学理念;5-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状态评估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组织、产业经济等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产生的影响;新的发展是否保障了历史的延续性;标准说明:一历史文化街区必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法公布;二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是指在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时,确定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之内划定的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三历史建筑是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历史建筑以院落为单位计算数量;四不得拆除建筑是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在历史文化街区内,能够反映或衬托街区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采用地方材料、地方工艺建设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不包括仿古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五附表中的“2-2历史文化街区的完整性”是评估城市中全部历史文化街区的总体情况;。
历史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体系与评估方法解析
历史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体系与评估方法解析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评估其价值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解析历史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体系与评估方法。
历史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体系是对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评估的框架和体系。
评估体系一般包括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等维度,以及对各维度的具体指标和评价方法。
其中,历史价值指的是文化遗产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的关联程度和影响力。
文化价值则是指文化遗产对于特定文化群体的意义和重要性。
艺术价值则是评估文化遗产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表达能力。
科学价值则是指文化遗产对人类科学研究和学术领域的贡献。
评估方法是应用于评估体系的具体操作方法。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专家评估、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文献研究等。
专家评估是指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估,根据其独特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文化遗产进行评价。
问卷调查则是通过向大众或专业人士发放问卷,收集他们对文化遗产的意见和评价。
实地考察则是前往文化遗产所在地,亲自观察和体验,以便全面了解其价值。
文献研究则是通过查阅相关历史文献、研究报告等,获取关于文化遗产的信息和评价。
综合运用适当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我们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估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
这对于制定保护和传承的政策,提升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评估的结果也可以为文化遗产的修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在评估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历史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体系与评估方法是评估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工具。
通过合理运用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瑰宝。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项目技术方案示范文本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项目技术方案示范文本一、项目背景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共同的宝藏。
由于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经历历史的洗礼,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已经面临危机,存在着普遍的遗产破坏行为,为了确保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持续发展,有必要建立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
二、项目概述
本项目的宗旨是建立一个能够实时监测和及时预警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预警系统。
该系统将实时监测和及时预警世界文化遗产的状况,以便采取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以确保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持续发展。
本系统将采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通过建立和整合各种文化遗产信息,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实时监测预警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三、项目技术方案
1、信息资源挖掘
通过互联网、文献资料分析、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收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况、资源状况、保护状况、威胁状况等信息,为本系统建立文化遗产信息数据库奠定基础。
2、信息系统构建
构建网络技术平台,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信息系统,采用多媒体技术和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
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绩效指标
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绩效指标
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绩效评估通常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保护工作的有效性、可持续性、社会参与以及文化遗产的保存状况。
以下是一些可能用于评估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绩效的指标:
1.文物保存状况:衡量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实际保存状况,包括建
筑物、艺术品、手稿等。
这可以通过检查文物的物理状态、受
损情况以及修复工作的有效性来进行评估。
2.保护计划和政策的实施:衡量相关保护计划和政策的实施情况,
包括文物保护法规、管理政策、风险管理计划等。
评估这些计
划的执行有助于了解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有效性。
3.公众教育和社会参与:考察社会公众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认知
程度以及公众是否参与到保护工作中。
可以通过举办教育活动、开展导览和展览等方式来促进社会参与。
4.可持续性:衡量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可持续性,包括经
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考虑。
例如,评估保护项目是否对当地
社区产生积极影响,以及是否能够在长期内维持。
5.应急响应和灾害管理:评估文物和文化遗产机构对突发事件和
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包括紧急抢救、灾后修复等。
6.技术创新和研究:衡量采用新技术和研究成果来提升文物保护
水平,包括数字化技术、材料科学研究等。
7.国际合作:考察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以促进共
享经验、技术和资源。
这些指标可以根据具体的文化遗产和保护项目进行调整和定制。
评估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绩效通常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包括专业机构、当地社区、政府部门以及国际组织。
文化资源评估指标体系
文化资源评估指标体系一、引言文化资源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所拥有的各种文化元素和资源,包括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风景等。
评估文化资源的价值和贡献对于制定文化发展规划和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个完整的文化资源评估指标体系,以提供参考和指导。
1.资源数量评估一个地区的文化资源首先要了解其数量,包括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自然风景的数量等。
这一指标反映了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
2.资源完整度资源完整度指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程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程度可以从其完整性、损坏程度和修复情况等方面评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可以从其传承人数量、传承方式和传承活动等方面评估。
3.资源可持续性资源可持续性指资源的发展和利用是否具有长远性和可持续性。
评估时可以考虑资源的环境影响、利用方式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等因素。
例如,一个能够吸引游客、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文化资源会被认为具有较高的可持续性。
4.资源独特性资源独特性指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或国际范围内的独特性和特色。
评估时可以考虑资源的独特性、特色和知名度等因素。
例如,一个拥有独特的传统习俗、特色的手工艺品和知名的文化活动的地区会被认为具有较高的资源独特性。
5.资源利用效益资源利用效益指资源开发和利用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
评估时可以考虑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就业机会、旅游收入、社会认同感和文化交流等因素。
例如,一个文化旅游景区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创造就业机会、提供旅游收入和促进文化交流,其资源利用效益较高。
6.资源保护程度资源保护程度指文化资源所受到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评估时可以考虑资源保护的政策法规、管理机构和保护项目等因素。
例如,一个拥有完善法规、健全管理机构和多样化保护项目的地区,其资源保护程度较高。
三、结论该文化资源评估指标体系涵盖了文化资源的数量、完整度、可持续性、独特性、利用效益和保护程度等多个维度,能够全面评估一个地区的文化资源价值和贡献。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管理办法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中国国内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以及正在申报过程中的文化遗产。
第三条中国国内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部门负责提供监测巡视的机构和人员,具体的职责和标准由各级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部门确定。
第四条监测巡视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加强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长期监测和现场巡视,及时发现文物保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确保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全。
第五条进行监测巡视工作的主体是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部门,工作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文化遗产的定期检查、巡视以及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发布等。
第六条监测巡视工作应遵循科学性、公正性、专业性、开放性、及时性、协调性的原则。
第七条对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发现,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部门应及时上报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二章监测巡视机构建设第八条各级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监测巡视机构,明确机构的组织结构、人员配置和职责分工。
第九条监测巡视机构的人员应具备对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有一定了解和实践经验,具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
第十条监测巡视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保持专业技能的水平。
第十一条监测巡视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包括对文化遗产进行监测巡视的记录、图片和其他相关材料等。
第三章监测巡视工作的程序第十二条监测巡视工作应按照年度计划进行,具体的监测巡视内容、方式和时间由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三条监测巡视工作应有明确的组织和安排,包括成立巡视小组、制定巡视计划、分工具体任务等。
第十四条监测巡视工作应包括对文化遗产的物理状态、环境状况、管理措施、保护效果、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的监测与巡视。
第十五条监测巡视工作得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包括提供相应的资金、设备、人员等。
第四章监测巡视结果的处理与发布第十六条监测巡视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对监测巡视的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形成监测巡视报告。
世界文化遗产评价体系
世界文化遗产评价体系
世界文化遗产评价体系是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一套评价标准,旨在保护、传承和
弘扬世界上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遗产。
这一评价体系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制定并推行。
世界文化遗产评价体系主要由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构成,即世界遗产目录和遗产
评价准则。
首先,世界遗产目录分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和世界自然遗产目录,旨在确保遗产的广泛认知和跨国合作。
遗产目录中的每个遗产都被认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具有普遍价值。
其次,遗产评价准则是一套用于评估候选遗产是否符合文化或自然价值的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历史意义、独特性、保护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世界文化遗产评价体系的核心理念是保护、传承和弘扬文化遗产。
通过世界遗
产目录的建立,国际社会可以共同努力保护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遗产。
同时,遗产评价准则确保选定的遗产具有普遍的价值,并有助于推动其保护与传承工作。
评价体系还为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框架,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认同。
世界文化遗产评价体系的实施对于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它
使世界各国共同承担起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并为未来的世代留下宝贵的遗产。
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我们可以加强保护工作,传承人类的文化精神财富,并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与关注。
总之,世界文化遗产评价体系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框架,旨在保护、传承和弘扬
世界上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遗产。
通过世界遗产目录和遗产评价准则,该评价体系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监测能力建设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监测能力建设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2.10.23•【文号】文物保函[2012]2007号•【施行日期】2012.10.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监测能力建设的通知(文物保函〔2012〕200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加强相关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我局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充分发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的重要作用。
我局已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设立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并经中央编办批复同意,增加了相应的人员编制。
该中心作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保护的国家研究中心和总平台,负责起草相关的规划、技术标准、规范和制度,组织开展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研究;建设和维护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发布预警信息,组织开展反应性监测;为各遗产地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咨询,推进监测试点工作,编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年度总报告;与国际组织合作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和学术交流;组织开展相关人员培训等。
各相关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要积极支持该中心做好上述工作。
二、建立健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遗产地两级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机构。
各相关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应当根据辖区内的实际情况,依托现有的文物保护科研机构或新设机构,作为省级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和研究中心。
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应当设置从事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的专门机构或部门,配置必要的专职人员。
同时,加强与各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整合利用各方面的信息资源。
在“十二五”时期,基本完成国家、省、遗产地三级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机构设置,形成较为完善的监测工作机制。
三、加强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要结合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和目前正在推进的试点工作,组织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和保护的人员培训,在“十二五”期间完成专职监测人员的轮训。
世界遗产地安全预警系监测与技术预防 内容
世界遗产地安全预警系统监测与技术预防一、监测的目的为了更好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珍贵文物的安全,更好的保护世界各地游客以及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监测的主要内容二、监测的主要内容1990年,敦煌莫高窟安防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在安全防范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的安防系统即将安装,这将会大大提高石窟文物的安全系数。
2.文物陈列馆安全监测陈列中心和藏经洞陈列馆已安装了防火、防盗报警系统,院史陈列馆只安装了周界探测器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还需要安装防火报警系统。
3.文物库房的监测文物库房需要安装相关报警监控设备。
4.展馆的防火报警监测陈列中心和藏经洞陈列馆已安装了防火报警系统,院史陈列馆只安装了周界探测器和视频监控系统,还需要安装防火报警系统。
5.木结构古建的防火监测目前只有下寺安装了防火报警系统,上中寺以及5座木构窟沿还需要安装防火报警设施。
6.重点保护区要害部位的监测安装视音频监控设备和报警探头。
7.检票入口处的监测安装摄像机和监听探头对检票入口处进行监控,及时了解检票入口处的情况,同事进行录像。
8.小件寄存处的监测安装摄像机和监听探头,并对游客存放物品的全过程以及物品的存放地进行实时录像。
9.停车场入口处的监测在合适的地点安装摄像机和监听探头等设备对车辆和收费情况进行监测。
10.野外散存文物的远程监测根据实地情况选择安装有线或无线视音频监控设备和报警探头。
三、监测方法通过安装功能齐全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来进行监测。
四、监测数据的技术处理将视音频信号接入硬盘录像机进行存储。
报警数据的信号在报警主机等设备进行存储,并启动相关预警措施。
五、监测技术实现及预期效果从中控室和各分控室可以及时的发现一切有可能对世界文化遗产地文物以及游客不利的人为活动和自然灾害。
六、监测范围和内容的拓展1.保护区范围突发自然灾害的监测目前还没有安装相关技术防范措施。
2.保护区范围人为破坏事故的监测目前还没有安装相关技术防范措施。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附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说明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分为两大部分:
1、遗产本体监测预警指标:按照遗产类型分类设定监测指标,各项指标的监测频度根据各遗产具体情况在系统建设时研究设定。
2、影响因素、保护管理行为、安全保障监测预警指标:统一设定监测指标和各项指标的监测频度,监测频度包括1日、1月、1年、记录性监测、实时监测5种。
其中,“1日”、“1月”、“1年”属周期性监测,“记录性监测”指针对监测事项的发生过程、结果以及响应进行工作记录和对策响应,属不定期监测;“实时监测”指通过监测设备对重要对象的实时状况进行同步记录和响应,属不间断监测。
1、遗产本体监测预警指标
2、影响因素、保护管理行为、安全保障监测预警指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管理办法》(2006)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管理办法(2006年12月8日经国家文物局第20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6年12月8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更好地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的责任和义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及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中的文化遗产部分。
第三条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实行国家、省、世界文化遗产地三级监测和国家、省两级巡视制度。
监测包括日常监测、定期监测、反应性监测;巡视包括定期或不定期巡视。
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负责制订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工作的方针、政策、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组织或委托专业机构实施反应性监测;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巡视。
省级文物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定期监测、反应性监测,及定期或不定期巡视。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负责世界文化遗产的日常监测。
第四条日常监测的内容包括文物本体保存状况、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的自然、人为变化、周边地区开发对文物本体的影响、游客承载量等。
定期监测是指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每五年对世界文化遗产实行的系统监测以及每年对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或者《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警示名单》的世界文化遗产进行的重点监测。
系统监测的内容包括对保护规划执行情况、遗产保护、管理、展示、宣传等情况的全面监测;重点监测内容包括对保护存在问题采取的解决方法及成效的监测。
反应性监测是针对保护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的一种专门监测,内容包括对威胁到遗产保护的异常情况或危险因素进行监测。
第五条国家或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组织对遗产地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巡视,巡视内容包括审核监测结果,检查保护、管理状况,并提出整改要求。
第六条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须于每年1月将上年度的日常监测报告上报省级文物行政部门。
省级文物行政部门须将审核后的年度日常监测报告于每年3月上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并按照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的要求按时报送定期监测报告。
世界文化遗产评价标准
世界文化遗产评价标准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具有独特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和遗址。
这些文化遗产代表了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杰出成就,是人类共享的宝贵财富。
为了确保世界文化遗产得到充分保护和传承,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评价标准,以评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价值。
以下是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保护价值、社会价值、教育价值和旅游价值等方面对世界文化遗产评价标准的概述。
1.历史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是指其记录和见证了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承。
这些遗产代表着不同时期、不同文明和不同地域的人类活动,是研究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料库。
2.文化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是指其反映和表现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交流与融合。
这些遗产代表着不同文化的独特特征和贡献,是研究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3.艺术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是指其具有独特的审美和艺术表现力。
这些遗产包括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代表着人类创造力和审美观的巅峰,是研究人类艺术史和美学思想的重要对象。
4.科学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是指其具有独特的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
这些遗产包括科技发明、天文观测、医学研究等成果,是人类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5.保护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价值是指其珍贵性和濒危性,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这些遗产由于年代久远、自然侵蚀或人为破坏等原因,面临着濒危甚至消失的风险,因此需要进行保护和维护,以确保其长期存在和传承。
6.社会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是指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这些遗产代表着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类智慧和创造力,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
同时,文化遗产还是人类文化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来源,对于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7.教育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是指其对于提高公众文化素养和促进知识传播的作用。
这些遗产是开展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教育的重要教材和教学资源,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拓宽知识视野。
世界文化遗产曲阜“三孔”监测预警系统的构建与探索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 0412021.5(上)文物鉴定与鉴赏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它的巨大价值和作用已被全人类所认识和重视。
孔府、孔庙、孔林(简称“三孔”)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保护好“三孔”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责任,也是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必须有现代科技的推广应用作支撑。
因此,构建一个符合遗产地自身特点的监测系统、提升监测科技水平显得相当重要。
1 “三孔”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曲阜市文物保护部门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按照国家文物保护部门的要求指示,不断健全、完善监测机构,提升软硬件水平,坚持“严、细、恒”的工作要求组织开展三孔世界遗产监测。
每6年组织一轮定期监测,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定期监测报告报送工作任务,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监测格局。
1.1 抓好定期监测和日常监测日常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三孔”文物本体基本情况、遗产核心区和缓冲区监测、周边地区开发情况、保护对象监测情况、环境方面监测、游客承载量等八项内容。
“三孔”的保护对象主要是古建筑、碑刻石刻、古树、馆藏文物。
保护对象监测的内容因世界遗产地类型不同而具有各自特点。
我们根据规程建立了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三孔”世界遗产监测数据库,内设机构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与市级相关专业部门紧密联系,及时关注变化动态,掌握世界遗产监测对象的发展变化,保证它的真实性及完整性,有效地维护与延续了世界遗产本身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完善了监测体系。
1.2 制订严谨细致、可行性强的保护规划针对自然风化造成的文物破损等问题,进行全面的、科学的研究性保护,制订切实可行的保护规划。
近年来“三孔”先后委托资质单位编制并报批了孔府、孔庙相关建筑群保护维修、石碑石刻修复及建筑群油饰彩画保护修复等项目方案。
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已经获得国家批准立项并启动方案编制工作,已完成《曲阜孔庙孔林及孔府文物本体及环境监测技术方案》的编写和项目计划书的上报工作。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基础数据采集规则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基础数据采集规则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基础数据采集规则(试行)2015年4月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基础数据采集规则目录一、遗产基础信息 (1)(一)申遗文本 (1)(二)大会决议 (2)(三)突出普遍价值声明 (3)(四)定期报告 (4)(五)遗产总图 (5)(六)遗产要素分布图 (6)(七)遗产要素清单 (8)(八)遗产地和各级文保单位的对应关系 (10)(九)四有档案 (11)(十)遗产使用功能图 (12)(十一)病害分布图 (13)(十二)病害调查记录 (15)(十三)遗产要素单体或局部的测绘图 (17)(十四)遗产要素单体或局部影像 (18)(十五)卫星影像或航摄影像 (19)(十六)其他照片 (20)二、保护管理 (21)(一)遗产地管理责任机构信息 (21)(二)监测机构 (23)(三)保护管理规划 (25)(四)保护区划图 (26)(五)保护区划界线描述与管理规定 (27)(六)专项保护管理法规、规章 (31)(七)监测方案 (32)(八)文物保护、展示及环境整治工程方案 (33)(九)文物保护、展示及环境整治工程档案 (34)(十)现有安消防系统硬件设施信息 (35)(十一)其他相关规划 (36)三、文献 (38)(一)志书、史书 (38)(二)舆图 (39)(三)专著 (40)(四)专项报告信息 (41)(五)其他 (42)附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基础数据元数据表 (43)(一)文档类元数据 (43)(二)图纸类元数据 (45)(三)图片类元数据 (48)(四)影像类元数据 (51)(五)数值类数据 (54)一、遗产基础信息(一)申遗文本(二)大会决议(三)突出普通价值声明(五)遗产总图(六)遗产要素分布(七)遗产要素清单(八)遗产地和各级文保单位的对应关系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基础数据采集规则(九)四有档案(十)遗产使用功能图(十一)病害分布图(十二)病害调查记录(十五)卫星影像或航摄影像(十六)其他照片二、保护管理(一)遗产地管理责任机构信息(二)监测机构(三)保护管理规划(四)保护区划(五)保护区划界线描述与管理规定(六)专项保护管理法规、规章(七)监测方案(八)文物保护、展示及环境整治工程方案(九)文物保护、展示及环境整治工程档案(十)现有安消防系统硬件设施信息(十一)其他相关规划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基础数据采集规则三、文献(一)志书、史书(二)舆图(三)专著(五)其他附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基础数据元数据表(一)文档类元数据(二)图纸类元数据(三)图片类元数据。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监测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监测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世界自然遗产是指具有自然价值、稀有性、独特性以及代表性,并具有普遍意义价值的地质、生态、景观等方面的自然遗产。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遗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共有14处世界自然遗产,其中包括黄山、长城、张家界等著名景点。
这些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对于保护中国自然环境、推动中国文化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剧,世界自然遗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威胁。
保护和管理世界自然遗产,需要建立科学、可操作的监测指标体系,对世界自然遗产进行全面、系统地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监测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旨在构建科学、可操作的世界自然遗产监测指标体系,并应用于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深入探究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管理的问题,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1. 研究对象中国的14处世界自然遗产地。
2. 研究目标(1) 构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监测指标体系,包括自然遗产地的生态、地理、景观等方面的监测指标;(2) 应用监测指标体系,对世界自然遗产地进行监测与评估;(3) 深入探讨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研究内容(1) 文献研究和框架梳理,了解国内外世界自然遗产监测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并据此构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监测指标体系;(2) 采集相关数据,建立适用于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的监测指标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验证;(3) 应用监测指标体系,对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地进行全面、系统地监测和评估,了解世界自然遗产地当前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相应的保护措施;(4) 分析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和框架梳理法。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世界自然遗产监测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并提取有用的信息,为构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监测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说明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分为两大部分:
1、遗产本体监测预警指标:按照遗产类型分类设定监测指标,各项指标的监测频度根据各遗产具体情况在系统建设时研究设定。
2、影响因素、保护管理行为、安全保障监测预警指标:统一设定监测指标和各项指标的监测频度,监测频度包括1日、1月、1年、记录性监测、实时监测5种。
其中,“1日”、“1月”、“1年”属周期性监测,“记录性监测”指针对监测事项的发生过程、结果以及响应进行工作记录和对策响应,属不定期监测;“实时监测”指通过监测设备对重要对象的实时状况进行同步记录和响应,属不间断监测。
1、遗产本体监测预警指标
. 专业学习资料.
. 专业学习资料.
. 专业学习资料.
. 专业学习资料.
. 专业学习资料.
2、影响因素、保护管理行为、安全保障监测预警指标
. 专业学习资料.
. 专业学习资料.
. 专业学习资料.
. 专业学习资料.
. 专业学习资料.
. 专业学习资料.
. 专业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