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课外活动.

合集下载

《教育学》分章复习题-教学.doc

《教育学》分章复习题-教学.doc

《教育学》分章复习题(下)第八、九章教学一、填空:1.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 ______ 的活动;2.学校工作必须以 _____________ 为主, ____________ 安排;3.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4.教学是学校的 ______ 工作。

5.新时期提倡 ________ 式教学,反对______ 式教学6. ________ 是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

7.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包括 ______ , _____ , ___ 和_____ 四种方式。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方法中参观法包括___ 参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观和______ 参观三种类型。

9 .课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两大类。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11 •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包括、、、O12 . 教师备课应做好的三项工作是、O13.教师备课最后要落实到写好三种计划上,即计划、计划和—计划。

14.综合课的结构一般包括组织教学______ 、 ______ 、_______ 、___15.课外作业的形式大致有__________ 、 _____ 、______ o16._________ 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17.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_________________ O18.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_______ 原则。

19.1951年____________ 提出了“范例教学”的主张。

20.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_________ ,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活动一: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3)一词多义
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得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作为)
而:学而时习之(连词,表承接关系,“然后”“之后”)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关系,“却”“但是”) 博学而笃志(连词,表并列关系,相当于“且”)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求诚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君子风范: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活动三: 拓展阅读,实践运用
(3)【领悟道理,满分2分】从下面两句中选择一个句子,说说其中 蕴含的成长的道理及它的现实意义。 ①见贤思齐也,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句子:见贤思齐也,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道理:在向他人学习时,应找其优点,向其优点处看齐;还要找出其缺点,想想 自己是否有这些缺点,如有则立即改正,若无,则用他人之缺点时刻警醒自己。
布置作业
【必做】阅读《百味人生》3中的选文《孔子世家赞》,在疏通文意的基 础上,结合自己课外阅读的拓展,整理孔子的生平经历、主要成就,领悟 孔子的为学、做人之道,完成一期“圣贤之道”主题手抄报。 【选做】再搜集《论语》中的名句,将原句和理解整理储备在摘抄本上。
学习生活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教读引领课
《<论语>十二章》
学习内容

中学学生课外活动制度范文

中学学生课外活动制度范文

中学学生课外活动制度范文尊敬的校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是一名中学学生,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中学学生课外活动制度。

课外活动对学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我认为中学应该建立健全的课外活动制度,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课外活动机会。

首先,课外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开阔眼界。

课堂上的知识只是学生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而真正广阔的知识海洋离不开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活动。

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各种科技创新竞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学校可以组织文艺演出,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审美能力。

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和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从而开阔眼界,拓宽视野。

其次,课外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对学习缺乏动力。

而通过参加课外活动,学生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学习产生兴趣。

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各种俱乐部活动,如音乐俱乐部、舞蹈俱乐部、篮球俱乐部等,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并投身其中。

通过这些俱乐部活动,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激发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次,课外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只是知识的接收者和消化者,而在课外活动中,学生需要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可以组织各种竞赛活动,让学生与他人竞争,锻炼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中学学生课外活动制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课外活动机会。

比如,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设不同的选修课程,如美术、音乐、体育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大学生课外活动管理规定

大学生课外活动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的学生活动,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

为维护校园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组织、参加课外活动的合法权益,更好地发挥课外活动在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学校各级组织应规范健全管理制度,在维护校园正常秩序、保障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前提下支持和鼓励学生开展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

第三条学生课外活动应遵循的原则:(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在其许可的范围内开展;(二)严格遵守学校相关管理规定,接受学校的领导和管理;(三)课外活动在课堂教学外开展,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以及学生自身学业责任的完成。

(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自觉抵制不良文化影响。

第二章学生课外活动的组织、开展第四条学校组织、开展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在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计划指引下,将课外活动(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第一课堂)有效衔接,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力提倡、鼓励、引导和支持学校各级组织、学生和学生团体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讲究品位、注重层次,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思想、学术、科技、艺术、文娱、体育等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五条学生应当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学校管理制度,不得参与非法传销和进行邪教、封建迷信活动;不得从事或者参与有损大学生形象、有损社会公德的活动。

第六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

第七条学生可以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

学生团体的成立应当按《西安石油大学学生团体管理规定》有关要求提出书面申请,报学校批准。

学生团体应当在宪法、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范围内活动,接受学校的领导和管理。

第八条学校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和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帮助。

八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八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新2024秋季八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听课记录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证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导入教师行为:•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包含角的平分线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图形中的特殊线段了吗?它有什么特点?我们如何称呼它?”•引导学生回顾角的定义,进而引出角的平分线的概念,并板书角的平分线的定义。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回顾角的定义,并尝试给出角的平分线的初步定义。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直观的图形展示和提问,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后续学习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1. 猜想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师行为:•教师提出问题:“既然角的平分线将一个角分为两个相等的角,那么它是否还具有其他特殊的性质呢?请大家根据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大胆猜想一下。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记录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各种猜想,如“角的平分线到角的两边的距离可能相等”、“角的平分线可能是某条直线的垂直平分线”等。

过程点评:•通过猜想环节,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为后续的验证活动提供了方向。

2. 验证猜想,探究性质教师行为:•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尺规作图工具,在纸上画出包含角的平分线的图形,并尝试通过测量、折叠等方法验证之前的猜想。

•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出一些具体的例题或任务,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认真测量、折叠,验证自己的猜想。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积极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中学学生课外活动制度模版(3篇)

中学学生课外活动制度模版(3篇)

中学学生课外活动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充分发展中学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制定本课外活动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体中学学生。

第三条课外活动包括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科技创新项目、体育健身活动等。

第四条课外活动由学校组织实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

第五条学校将提供相应的资源和场地支持,推行全员参与,促进学生交流互动。

第六条学校将建立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第二章学生社团第七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织的团队,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进行组织。

第八条学生社团成立需提交申请,注明组织目的、活动内容、负责人以及指导老师等信息。

第九条学生社团需定期组织活动,强调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十条学生社团可以使用学校场地设施进行活动,也可以申请使用其他场地。

第十一条学生社团活动需提前向学校报备,学校将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第十二条学生社团活动期间,学生应注重安全,遵守学校规定,确保参与人员的人身安全。

第十三条学生社团活动需进行成果展示,展现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第三章兴趣小组第十四条兴趣小组是学生自愿组织的小团体,根据共同的兴趣进行组织。

第十五条兴趣小组成立需提交申请,注明组织目的、活动内容、负责人以及指导老师等信息。

第十六条兴趣小组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七条兴趣小组可以使用学校场地设施进行活动,也可以申请使用其他场地。

第十八条兴趣小组活动需提前向学校报备,学校将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第十九条兴趣小组活动期间,学生应注重安全,遵守学校规定,确保参与人员的人身安全。

第二十条兴趣小组活动需进行成果展示,展现小组成员的实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章科技创新项目第二十一条科技创新项目是学生针对科学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和实践的活动。

第二十二条科技创新项目需提交申请,注明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参与人员以及指导老师等信息。

第二十三条科技创新项目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024年《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

2024年《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

2024年《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论语》十二章,具体包括《学而》、《为政》、《八佾》等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修身、为政等方面的论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理解孔子的思想观念,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论语》中的文言文表达,把握孔子的思想内涵。

重点:学习《论语》中的重要句子,领会孔子的教育理念和道德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孔子的生平事迹,引出《论语》的学习。

2. 新课内容学习:a. 朗读《论语》十二章,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韵味。

b. 讲解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和含义。

c. 结合现实生活,讨论孔子的教育理念和道德观念。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论语》十二章2. 主要内容:a. 孔子的教育理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孔子的道德观念: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c. 孔子的为政观念:政者,正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论语》中的一句话,并阐述其意义。

示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答案: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德观念自然产生。

2. 课后阅读:阅读《论语》其他章节,了解孔子的思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孔子家语》、《孟子》等经典著作,深入了解儒家文化。

组织课外活动,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2. 板书设计中的主要内容展示。

3. 作业设计中的翻译题目及答案。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古诗《江雪》教学教案

古诗《江雪》教学教案

古诗《江雪》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江雪》这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介绍《江雪》的作者唐代诗人柳宗元。

2. 讲解《江雪》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3. 引导学生欣赏《江雪》的景色描绘,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教学活动:1.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江雪》的作者柳宗元和创作背景。

2. 学生听故事,并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3.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江雪》的景色描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描述自己心中的江雪景象。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江雪》的作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江雪》景色描绘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诗句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江雪》的诗意和表达技巧。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逐句解析《江雪》的诗句,讲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分析《江雪》的韵律和节奏。

3. 探讨《江雪》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学活动:1. 教师逐句解析《江雪》的诗句,讲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学生跟读并尝试背诵诗句。

3. 教师分析《江雪》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4. 学生分组讨论《江雪》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理解。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江雪》诗句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江雪》韵律和节奏的感受能力。

3. 学生对《江雪》意象和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

第三章:创意写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古诗的意象和表达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运用《江雪》的意象和表达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2. 指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和韵律进行写作。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江雪》的意象进行创意写作,如描绘一场雪景。

2. 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和韵律进行写作,如使用对仗和排比等手法。

4.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交流和评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江雪》意象的运用能力和创造力。

最新牛津上海版科学七下《第12章-宇宙与空间探索》word教学参考

最新牛津上海版科学七下《第12章-宇宙与空间探索》word教学参考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下《第12章-宇宙与空间探索》w o r d教学参考------------------------------------------作者xxxx------------------------------------------日期xxxx《新综合科学》第十二章“宇宙与空间探索"教材内容分析一、地位与作用:本单元首先向学生介绍宇宙,了解宇宙起源,人们为了探索宇宙奥秘引出力。

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力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效果。

从活动中他们认识摩擦力是力的一种,而且对日常生活很重要。

在认识了地球的引力后,学生学会利用弹簧,设计和制作测量物体重力的仪器,并认识力的单位-牛顿。

在使用了弹簧测力计后,学生会发现质量和重力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通过教师讲解及学生自己收集资料,了解人类进入太空、进行太空探测的伟大成就.当探讨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中所需面对的问题时,学生会意识到人类的生存需要一些特定的条件。

本单元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本单元给学生提供了较多的接触生活以及自主学习的机会.二、本单元框架:三、教学目标见课标P90§1宇宙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宇宙起源;知道太阳系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查阅资料—1冥王星被归入“矮行星”行列;2有关宇宙起源的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宇宙起源学说,使学生了解演化是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二建议教学形式§2一力和力的作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运动的速度和运动方向,能举一些例子。

知道有些力可以在一段距离之外起作用。

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

过程与方法:设计并实施力影响物体运动的实验。

科学态度:实验中注意实事求是. 二建议教学形式以教师引导的学生实验活动为主的讨论教学法。

建议:1引导学生认识推、拉、挤、压等都是因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不必对每一动做都加以详细分析。

2从地心引力及磁力等活动,可引出有些力可以在一段距离之外作用于物体。

初中数学人教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人教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教学设计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教学设计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王悦(南充安平中学)一、教学内容及内容解析《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的第1课时的内容.其主要内容为构建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思路,掌握“边边边”的判定方法.本节课的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后展开的.它不仅是下节课探索三角形全等其他条件的基础,还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今后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以及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提供了很好的模式和方法.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三个角分别相等,并类比“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之间的联系,探索能否从“三条边分别相等、三个角分别相等”六个条件中选择部分条件,简捷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为此建构了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思路,即从“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分别进行探究,最后通过动手操作,概括出一种判定方法——“边边边”.该探索过程也为其他判定方法的探索提供了思路.二、教学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目标1.构建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思路,体会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2.探索并理解“边边边”判定方法,会用“边边边”判定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3.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了解作图的道理.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一个复杂且开放的问题,涉及到“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对于农村学校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这方面的知识十分欠缺,需要多做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这一类数学思想;在探究3中,所运用到的尺规作图虽说有一定基础,但运用较少,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也有所欠缺,老师在作图时应共同与学生完成作图.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为:◆教学重点:掌握“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灵活运用“边边边”判定方法解题.◆教学难点:构建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思路,运用尺规作图的方法进行证明“SSS”,灵活运用“边边边”判定方法解题.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情景展示:小明家衣橱上镶有两块全等的三角形玻璃装饰品,光泽又漂亮,可惜有一天有一块打碎了,妈妈让小明到玻璃店里配一块回来,聪明的同学,小明该测量哪些数据呢?才能使得与原来那块三角形全等.【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创设情境便于学生快速进入状态思考,也能让同学感受应用数学的魅力. 引言 1 老师这儿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先从几千年前的数学家欧几里得那儿感受下如何判断三角形全等 (播放“欧几里得利用剪裁的方法验证全等”的视频).【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数学史中领略数学的进步以及魅力,并引导学生学习更多新的方法.引言2怎样不剪下来就能证明全等,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方法——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设计意图】引出课题,揭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判断三角形全等的进一步创新,并能够为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二)体验过程,探究新知1.类比“平行线的判定”,构建探索思路问题1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以前的知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个命题是平行线的什么?“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命题又是平行线的什么?师生活动: 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问题,老师及时对问题进行评价.【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已学知识,为下一步类比探索铺垫.追问: 观察一下,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判定有什么联系吗?师生活动: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思想,代表进行发言【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性质到判定的内在联系,即互换原有题设和结论,便从性质转换成判定.追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你能猜想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吗?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举手进行回答,老师并带领学生对给出的猜想进行验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类比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问题2 猜想中需要6个条件才能够得出结论,一定需要6个条件吗?师生活动:学生举手进行回答.若学生回答不上来,老师则进一步进行指导,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已知两对角分别相等,能不能证明第三对角分别相等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条件的探索,运用简捷的条件对三角形全等进行判定. 探究1 观察如图1、2所示的图形,观察△ABC 、△BCD 有什么共同点?师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思想交流.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帮助,指派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思路以及成果,老师并对成果进行有效评价.【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交流,认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最终得出满足一个条件不能满足三角形全等 探究2 观察如图3、4、5所示的图形,上述图形中得到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点?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问题,老师及时对回答进行解读与评价.【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并根据认真分析问题,最终得出满足两个条件不能满足三角形全等.图2图3图4 图5图12.尺规作图,探索“边边边”判定方法探究3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 △.在画一个C B A '''△,使CA A C BC C B AB B A =''=''='',,.把画好的C B A '''△剪下来,放到ABC △上,他们全等吗?师生活动:首先带领学生对“满足三条边分别相等的条件证明全等”的正确性进行判断,借助“三角形的稳定性”辅助判断探究3的正确性.然后师生共同用尺规作图,学生剪图比较图.具体过程如下:(1)师生共同回顾如何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然后引导学生先任意画一个△ABC,然后利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出C B '',使,进而确定了点C B '',的位置;(2)共同探索如何确定A '的位置,并用尺规作图确定其位置;(3)画出C B A '''△,并将其剪下来,放到原三角形;(4)老师并选取几个较为成功的作品上台展示,进一步获得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判定方法.追问:作图的结果说明了什么?你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概括吗?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并互相补充.教师板书: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设计意图】通过作图、剪图、比较图的过程,感悟基本事实的正确性,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知识1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简称:“边边边”或“SSS ”. (2)判定定理应用格式:(三)应用知识,理解所学例 在如图12,.2-3所示的三角形钢架中,AB=AC ,AD 是连接点A 与BC 中点D 的支架.求证:△ABD ≌△ACD.BCC B ='')(△中和△在△SSS C B A ABC C AAC C B BC B AAB C B AABC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图形结合进行思考问题,并利用不同的符号对不同的条件进行标识,然后安排学生独立进行证明过程的书写.【设计意图】运用“边边边”判定方法证明简单的几何问题,感悟判定方法的简捷性,并在细节上揭示判定方法运用的技巧,从而达到例题精做的效果(四)课堂小结,素养提升问题1 探索三角形的条件,基本思路是什么?问题2 “SSS”判定方法有什么作用?(五)布置作业,延伸课外1.教科书习题第1,9题.2.练习册《用SSS判定三角形全等》【设计意图】既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又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SS一、相关定义二、例题学生展示:1.判定方法例12.判定定理应用格式。

初中课外活动计划 (2)

初中课外活动计划 (2)

初中课外活动计划
活动名称:书香班级,共享阅读乐趣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丰富课外知识。

活动内容:
1. 读书分享会:每周一次,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并在班级内分享
自己的阅读体验,鼓励大家相互推荐好书。

2. 阅读挑战赛:每学期举办一次,设立不同层次的读书目标,鼓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
完成,最终评选出成绩优秀的学生,并给予奖励。

3. 课外阅读日:每月分配一天作为课外阅读日,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内容,并撰写读书
心得,交流阅读体会。

4. 书籍展览:学生可以自愿参加书籍展览活动,将自己喜欢的书籍带到学校,并进行
展示,可以在展览中交流自己对书籍的认识与感受。

5. 阅读讨论会:每周定期举行阅读讨论会,让学生就某本书籍进行深入讨论,引导学
生思考书中的主题、人物性格、情节等,锻炼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6. 读书活动日:不定期举办读书活动日,如朗读比赛、速读比赛、模拟演讲比赛等,
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增强对阅读的兴趣。

7. 读书角落:在班级中设立一个特定的角落,供学生放置自己的书籍,方便随时阅读,鼓励学生自觉阅读。

第十二章 教育途径

第十二章    教育途径

第十二章教育途径第一节教育途径概述教育途径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渠道,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途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途径的概念教育途径是促进受教育者获得发展的渠道、方式的总称。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教育途径是教师施加教育影响于学生的渠道与方式;从学生的角度而言,教育途径是学生获得发展的渠道与方式。

教育途径是保证教育目的得以实现、教育内容得以传授的手段。

如果缺少或没有选择恰当的教育途径,再好的教育蓝图也无法实现。

教育途径从根本上说是教育者设计、组织的让学生参加的各种教育活动。

学生通过参加活动,知识得到了丰富、技能得到了提高、智力得到了发展、品德得到了养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了和谐发展。

总之,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途径变为现实。

教育途径是教育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它随教育的产生而产生,并随教育的发展而发展。

一定社会的教育途径总是与该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的。

在原始社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几乎没有对专门人才的需求,教育主要表现为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以维持个人生存和社会延续。

当时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的传递主要是在社会生产与生活过程中进行的,因而教育途径也主要表现为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及文字的产生,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就产生了。

教育从此便走上了与社会生产劳动相分离的道路,学校教学就成了教育最主要的途径了。

不过教学也经过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最初的教学是个别教学,其效率十分低下。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社会需要大批懂技术的工人从事工业生产,因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于是产生了班级授课制。

教育发展到今天、其形式在不断地丰富与拓展,教育途径也在不断地变化与革新,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教学为主,教学、课外活动、咨询与辅导等并举的崭新格局。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教育途径也将不断地得到丰富与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的重要模型》巩固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的重要模型》巩固练习含答案

专题训练——全等三角形的重要模型1.【阅读理解】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中,若,求边上的中线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到点,使,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的理由是________.A.B.C.D.求得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A.B.C.D.【方法感悟】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问题解决】如图,已知:是的中线,求证:.2.在中,,,则边上的中线的长的取值范围是什么?3.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和,求第三边上中线的长度的取值范围.4.如图,是的中线,点在的延长线上,,,求证:.5.已知:在中,是边上的中线,是上一点,且,延长交于,求证:.6.如图,已知中,,是边上的中线,延长到,使.给出下列结论:;;;平分,则以上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7.已知,如图:是的中线,,连接.试猜想线段与的关系,并证明.8.如图,中,的平分线交于,,,那么的度数是________.9.如图,中,的平分线交于,,,那么的度数是________度..11.问题:在中,,,为的平分线,探究、、之间的数量关系.请你完成下列探究过程.(1)观察图形,猜想、、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2)在对中的猜想进行证明时,当推出后,可进一步推出________度.(3)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解答本题中的猜想,小强同学提供了一种探究的思路:在上12.如图,在四边形中,,,、分别是边、上的点,且.(2)如图,在四边形中,,,、分别是边、上的点,且,结论是否成立?13.如图,是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以为顶点作一个角,使其两边分别交于点,交于点,连接,则的周长为________.14.已知:如图,是正方形的边上任意一点,是边上的点,且平分求证:.15.(1)问题背景:如图,在四边形中,,,,、分别是边、上的点,且,直接写出、、之间的数量关系.(2)探索延伸:如图,若在四边形中,,.、分别是边、上的点,且,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说明理由.(3)实际应用:如图,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处)北偏西的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南偏东的处,并且两舰艇到指挥中心的距离相等,接到行动指令后,舰艇甲向正东方向以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舰艇乙沿北偏东的方向以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小时后,指挥中心观测到甲、乙两舰艇分别到达、处,且两舰艇之间的夹角为(即:),试求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参考答案1.【答案】见解析【解析】解:在和中,,,故答案为:B;解:由知:,,在中,,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故答案为:C.证明:如图,延长到,使,连接,是的中线,在与中,,,,是的外角,,,,,,,,在与中,,.【知识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内角的和、SAS、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倍长中线2.【答案】倍长中线,【解析】倍长中线,.【知识点】倍长中线3.【答案】见解析【解析】解:提示:利用倍长中线法,.【知识点】倍长中线4.【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延长至,使,是的中线,,在和中,,,,,,,即,在和中,.,,.【知识点】SAS、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倍长中线5.【答案】见解析【解析】解:证明:如图,延长到点,使得,连接.∵是边上的中线(已知)∴在和中∴∴,又∵∴∴∵∴即:∴6.【答案】【解析】解:正确.,,.、正确.延长到,使,连接.是的中线,.在和中,,在和中,即,平分.错误.,而是边上中线而不是的角平分线故和不一定相等.答案:.【知识点】SAS、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倍长中线7.【答案】见解析【解析】猜想:.证明:延长到,使得,连接,延长交于点,,是的中线,,在和中,,,,,,即.在和中,,,;,,,,,.【知识点】SAS、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倍长中线、同(等)角的补角相等8.【答案】【解析】解:在上截取,如图,平分,,在和中,,,,,,,,.【知识点】SAS、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截长补短9.【答案】60【解析】解:在上截取,如图,∵平分,∴,∵在和中,∴,∴,∵,∴,∴,∵∴.【知识点】SAS、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截长补短10.【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如图,在上截取,连接,平分,,在和中,,,,.,,.又,.【知识点】SAS、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截长补短11.(1)【答案】【解析】由图可得猜想.【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SAS、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截长补短11.(2)【答案】【解析】为的平分线,故度.【知识点】角的计算11.(3)【答案】见解析【解析】画出图形,如下,,,.,.,,.,,,,,.【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角对等边、SAS、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截长补短12.(1)【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证明:延长到,使,连接.,,.,...又,....【知识点】SAS、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截长补短12.(2)【答案】成立【解析】解:结论仍然成立.在的延长线上截取,连接(如图),,,,,,,,,,,,,.【知识点】同(等)角的补角相等、SAS、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截长补短13.【答案】6【解析】解:是等腰三角形,且,.是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如图,延长至,使,连接,在和中,,,,,,.,,,即.又为公共边,,,的周长是:.【知识点】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内角都是60度、SAS、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截长补短14.【答案】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延长到,使,连接,,,.,,.即【知识点】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SAS、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截长补短、角平分线、全等形的性质15.(1)【答案】见解析【解析】解:.理由:如图,延长到点,使,连接,,,在和中,,,,,,,在和中,,,,,.【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定义、SAS、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截长补短15.(2)【答案】见解析【解析】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图,延长到点,使,连接,,,在和中,,,,,,,在和中,,,,,.【知识点】截长补短、全等三角形的定义、SAS、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15.(3)【答案】见解析【解析】如图,连接,延长、相交于点,,,又,,符合中的条件,即结论成立,(海里).答: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是海里.【知识点】角的计算、角-方位角。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6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6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3.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4.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教学步骤】一、导入提问:影响几千年中国思想文化的书是什么?有可能出现各种回答。

老师分析后可揭示答案:是《论语》。

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然后老师还介绍了《论语》的另两个“最”: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

(对初一学生来说,这是新鲜的,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提问:(1)大家预习课文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

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呢?(2)《论语》的“论”,习惯上读lún。

谁知道《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3)孔子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对孔子和《论语》进一步的认识。

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具体搜集资料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全新概念。

此外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这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三、整体感知、诵读(1)提出要求:我们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

中学生课外活动教案

中学生课外活动教案

中学生课外活动教案第一章:课外活动的意义与目的1.1 了解课外活动的定义解释课外活动是指在学校教育体系之外,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

强调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探索课外活动的重要性讨论课外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培养、社交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的作用。

分析课外活动如何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1.3 确定课外活动的目的制定具体的目的,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

解释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联,强调其在学长过程中的互补作用。

第二章: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2.1 明确课外活动的组织结构介绍课外活动的组织架构,包括活动策划、实施和评估等环节。

强调教师、学生和学校相关部门在课外活动中的角色和职责。

2.2 制定课外活动的计划与安排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目标等。

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合理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

2.3 实施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参与活动,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

第三章: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3.1 探索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介绍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等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

强调不同类型活动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它们对学生发展的贡献。

3.2 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

结合学校特色和资源,开发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活动项目。

3.3 选择适合的活动形式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合的活动形式。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等新兴形式开展活动。

第四章:课外活动的评估与反馈4.1 建立评估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表现、成果等。

强调评估过程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正的评价。

4.2 进行活动评估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全面的评估工作。

5-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忠:忠是忠诚、敬业、尽职的表现。在学习中,要关注忠诚的重要性,如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事业等。
3.人际交往与社交礼仪
-恭敬:恭敬是尊重他人、谦逊有礼的表现。学习《论语》中的恭敬,要关注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展现出尊重和谦逊。
-和为贵:和谐相处、避免冲突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原则。学习《论语》中的和为贵,要关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和谐相处。
2.能力层面:学生在文本分析、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可能会影响对《论语》十二章的深入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这些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评价文本。
3.素质层面:学生的道德观念、人际交往能力等素质直接影响着对《论语》的学习效果。教师应结合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1.儒家核心思想
-仁:孔子认为仁是道德的核心,爱人、同情心、善良是仁的表现。在学习《论语》十二章中,我们要关注仁的具体体现,如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
-义:义代表正义和公正,要求人们做到无私。在学习中,要了解义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如公平对待他人、维护正义等。
-礼:礼是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体现尊重他人。学习《论语》中的礼,要关注礼仪之道,如尊敬师长、谦逊有礼等。
-温故知新:复习旧知识、汲取新智慧有助于个人成长。学习《论语》中的温故知新,要关注如何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创新。
-三省吾身:自我反省、不断完善是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学习《论语》中的三省吾身,要关注如何进行自我反省,提高道德修养。
-志存高远:树立远大理想、追求卓越是个人成长的动力。学习《论语》中的志存高远,要关注如何为自己设定高远的目标,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知识点梳理
《论语》十二章涉及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儒家核心思想
-仁:爱人、同情心、善良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相关推荐《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篇1教学内容:探究学习课文后六章。

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1、背诵上节课所学的六章,全班齐背和学生分则抽背。

2、重点词句翻译抽查:学而时(时:按时)习之,不亦说(说:通“悦”愉快)乎?有朋(朋: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来吾日三省(省:反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信:诚实)乎?传(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无所得),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

”抽查个别基础不是特别好的学生,一来检查他上节课掌握情况,二来可以加强他们对这些重点实词的记忆。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就让他把不会的词语记录到笔记中去,并叫其他同学补充。

二、探究学习后六章1、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这个环节以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和老师指导串讲法为主。

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先自主结合手头资料扫除语言障碍,然后小组合作相互答疑,尽量字字落实,然后全班交流,各小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位同学翻译或者答疑难点词语。

(如果学生有讲得不到位的,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或者是老师直接补充。

)老师则对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做小结,这个小结以串讲的形式展开,稍微详细一点,给基础好的学生巩固一下,给基础稍微弱些的学生一个查缺补漏的时机。

老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读注释翻译全文,分组提出疑难语句,供师生当堂解决。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虚数,几个行:走焉:于之,在其中善者:长处、优点从:学习不善者:短处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 第十二章 小结与思考导学案 苏科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 第十二章 小结与思考导学案 苏科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 第十二章 小结与思考导学案 苏科版一、复习复习第十二章1.活动:回顾本章知识,梳理所学内容:知识梳理:2.基础知识练习:1、 若干个球有红黄两种颜色,除颜色外其它都相同,若摸到红球的概率是41,其中红球有20个,则黄球有____________个。

2、从1、2、3三个数字中任取两个不同的数字,其和是奇数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3、鞋柜里有3双鞋,任取一只恰是右脚穿的概率是___________。

4、甲、乙、丙三人站成一排,恰好甲乙两人站在两端的概率是___。

5、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两次,则两次都是同面的概率是_____。

6、八年级一班有50人参加其中考试,其中有15人满分,从中任意抽出一张试卷不是满分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二、例题讲解例例1:小明所在年级共10个班,每班45名同学, 现从每个班中任意抽一名学生,共10名学生参加课外活动,问小明被抽到的概率是多少?)(例2;如图所示是可自由转动的转盘(被八等分)当指针指向阴影区域,则甲胜,当指针指向空白区域的则乙胜,你认为此游戏对双方公平吗?为什么?例3:请设计一个摸球游戏,使得P(摸到红球)=31,P(摸到白球)=41,说明设计方案。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后作业大练习册P124--125页 1--16、六、课堂作业1、如果甲邀请乙玩一个同时抛掷两枚硬币的游戏,游戏的规则如下:同时抛出两个正面,乙得1分;抛出其他结果,甲得1分. 谁先累积到10分,谁就获胜.你认为(填“甲”或“乙”)获胜的可能性更大.2、10张卡片分别写有0至9十个数字,将它们放入纸箱后,任意摸出一张,则P(摸到数字2)= ,P(摸到奇数)= .3、一个口袋中装有4个白球,1个红球,7个黄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充分搅匀后随机摸出一球,恰好是白球的概率是_______。

4、袋中有一个红球和两个白球,它们除了颜色外都相同。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课件第十二章课外体育活动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课件第十二章课外体育活动

第十二章 :课外体育活动
(二)年级课外体育活动计划 年级课外体育活动计划通常适合规模较大、 学生较多的学校,一般由体育教研室或体育教研 组负责整个年级体育教学的老师和年级主任或组 长协同完成。计划的主要依据是学校课外体育活 动的计划以及本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体育 基础、运动水平等,关键是细化学校课外体育活 动的计划,并安排适合本年级学生特点的课外体 育活动。
第十二章 :课外体育活动
四、小团体体育活动
小团体体育活动是指有共同体育兴趣爱好和 特长的学生自发组成的集体所进行的体育活动。 小团体体育活动具有其它组织形式不可替代的作 用,它对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发展,对学生的 锻炼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形成发 展等都有积极的影响,是学生在身体、心理、社 交等方面发展的良好的载体。
第十二章 :课外体育活动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增进学生健康 2、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课学习的效率 3、有利于学生巩固课上学到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 技术和运动技能 4、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锻炼习惯的养成、 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5、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6、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十二章 :课外体育活动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 课外体育活动的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目的任务的多向性
第十二章 :课外体育活动
(二)活动内容的多样性 (三)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第十二章 :课外体育活动
第二节: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
第十二章 :课外体育活动
小结: 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是一个以自觉自愿为主,强制规 定为辅;宏观调控指导,微观自主开放为特点的操作过程。 整个过程包括了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的制订、课外体育 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检查评价三个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巩固、加深和扩展课堂教学的知识,发 展学生的智力 (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挥个 人的特长,培养特殊人才 (三)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为形成学生的科 学世界观奠定基础 (四)增加人际交往机会,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进程 (五)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高尚情操, 提高审美能力,增进健康
第十二章 课外活动


第一节 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任务 一、课外活动的涵义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 的、有计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 育活动。 二、课外活动的特点 (一)灵活性 (二)开放性 (三)综合性 (四)兴趣性 (五)自主性

三、课外活动的意义




一、课外活动的组织领导 二、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科学 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和创造精神 (四)充分发挥学校的组织领导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新知识 (二)课外活动是对青少年实施因材施教、发 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三)课外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 各种能力 (四)课外活动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 径 (五)课外活动还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积极 的休息,促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四、课外活动的任务
第二节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动的内容 (一)社会政治活动 (二)学科活动 (三)科技活动 (四)文学艺术活动 (五)体育活动 (六)社会公益活动 (七)课外阅读活动
二、课外活动的形式

(一)群众性活动 (二)小组活动 (三)个人活动
第三节 课外活动的组织领导 和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