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 技术概论

合集下载

供应链管理复习重点

供应链管理复习重点

供应链管理复习重点-张笼整理第一章供应链管理概论1、物流的广义概念:涵盖“原料供应、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退货物流、废弃物流”2、第一阶段物流功能分割阶段没有整体的物流概念;物流活动分散不同部门;各自独立运作缺乏链接。

第二阶段物流功能部分整合阶段:实体分销/物料管理确定了系统的物流概念;将组成物流系统的各项功能集合起来。

第三阶段物流功能完全整合阶段:物流管理企业内部整合物流职能;成立新的物流部门;综合管理和运作企业内部的物流事宜;组织和推进企业物流;依靠信息手段,打破物流的行政阻隔,物流过程整合。

第四阶段企业之间虚拟整合阶段:供应链管理企业外部整合(客户+供货商);借助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撑(透明化);形成虚拟组织;以整合物流资源、优化物流过程、加强物流管理第五阶段供应链全球化运作阶段:全球运营3、纵向一体化概念:采用少品种、大批量、刚性专用的流水生产线,通过跨度小、层次多的多级递阶控制的组织结构进行集中决策和集权式控制,以追求物料系统的稳定,即纵向一体化运作模式。

4、横向合作联盟的运作模式:将原有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自己集中资源发展核心能力;通过共同的市场利益和业务结成战略联盟.5、供应链的定义: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的将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6、供应链的特征:(1)集成化运作:企业间的集成化流程运作(2)结构复杂性:结点企业众多而类型不一、网链结构复杂;(3)关系复杂性:竞争与合作程度、合作关系层次(4)结构动态性:需求在变、供给在变、成员关系在变(5)有核心企业(6)价值增值链(7)网络化技术:依靠网络化技术共享信息.7、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借助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将供应链上业务伙伴的业务流程相互集成,从而有效地管理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分销到交付给最终用户的全过程,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降低供应链系统的运作总成本,提高各企业的效益。

供应链的概述范文

供应链的概述范文

供应链的概述范文供应链是指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销售,涉及到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及消费者之间的各个环节和流程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运输、仓储管理、市场销售等。

供应链的目标是通过协调各个环节,实现最佳利益的最大化,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供应链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供应链顶级供应商、下游客户、运输商、仓库和分销中心等。

供应链活动主要涉及产品和信息的流动,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和优化。

供应链的流程可以分为计划、采购、生产、分销和售后服务等环节。

首先,供应链计划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战略制定全面的供应链计划,包括需求预测、生产规划和物流计划等。

其次,采购环节是根据计划中制定的物料清单,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进行价格谈判和采购合同签订等活动。

然后,生产环节是根据采购的原材料进行生产制造,包括组装、加工和质量控制等活动。

分销环节是将生产好的产品通过仓库和物流运输,将产品送达到最终客户手中。

最后,售后服务是为了提供维修和退换货等售后服务。

供应链管理是将各个环节有机地整合管理起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信息的及时传递。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信息流和物流的协调。

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整合与协调,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是供应商关系管理、库存管理和配送管理等。

首先,供应商关系管理是通过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供应商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和沟通,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

其次,库存管理是通过合理设置库存水平,降低库存成本,并确保库存能够满足生产和销售需要。

最后,配送管理是通过优化物流运输和仓储网络,提高产品的配送效率和准时性,减少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

供应链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全球化、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

全球化使得供应链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面对全球市场竞争。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供应链管理更加精细化和高效化。

第三部分供应链管理技术PowerPoint演示文稿[1]

第三部分供应链管理技术PowerPoint演示文稿[1]
第三部分供应链管理技 术-PowerPoint演示文
稿[1]
2020/12/8
第三部分供应链管理技术PowerPoint 演示文稿[1]
内容简介
第一部分 供应链管理基础
1
第二部分 供应链管理理论
2
第三部分 供应链管理技术
3
东南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第三部分供应链管理技术PowerPoint 演示文稿[1]
东南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第三部分供应链管理技术PowerPoint 演示文稿[1]
5.1.1 业务流程重组产生的根源
2、全球化竞争压力的推动 (1)顾客;(2)竞争;(3)变化
东南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第三部分供应链管理技术PowerPoint 演示文稿[1]
5.1.1 业务流程重组产生的根源
3、信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1)信息技术的能动力量 (2)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
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流程重组的形式 不可能完全相同。企业可根据竞争策略、业务 处理的基本特征和所采用的信息技术的水平来 选择实施不同类型的BPR。根据流程范围和重 组特征,可以将BPR分为以下三类: (1)功能内的BPR (2)功能间的BPR (3)组织间的BPR
东南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第三部分供应链管理技术PowerPoint 演示文稿[1]
第三部分供应链管理技术PowerPoint 演示文稿[1]
第五章 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
本章内容
业务流程重组的产生和发展 业务流程重组概论 业务流程重组的方法 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项目风险管理
东南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第三部分供应链管理技术PowerPoint 演示文稿[1]
5.1 业务流程重组的产生和发展

供应链管理描述

供应链管理描述

供应链管理描述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协调企业内外资源,以最少的成本使供应链从采购
开始,到满足最终客户的所有过程达到最优化的一种管理方式。

在这
个过程中,企业将供应链上的各环节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虚拟企业同盟,而将任一企业看作是这个虚拟企业同盟中的一个部门。

有效的供应链
管理可以帮助实现四项目标:缩短现金周转时间、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实现盈利增长和提供可预测收入。

供应链管理的七项原则包括:根据客户所需的服务特性来划分客户群;根据客户需求和企业可获利情况,设计企业的后勤网络;倾听市场的
需求信息,设计更贴近客户的产品;时间延迟;策略性的确定货源和
采购与供应商建立双赢的合作策略;在整个供应链领域建立信息系统;建立整个供应链的绩效考核准则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供应链管理相关书籍或
咨询专业人士。

供应链管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供应链管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供应链管理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 前导时间Lead Time前导时间Lead Time一般用天数表示,包括需求前置时间LT1和供给前置时间LT2; LT1是指需求方为了得到商品或服务,必须提前一段时间发出订单,这个提前期叫做需求前置时间;同理, LT2是指供应方为了在一受到需求方的订单后能够立即提供商品或服务,也必须提前一段时间做好准备,这段提前准备时间叫做供给前置时间;2. 延迟策略Postpone Strategy所谓的延迟策略,也被称为推迟产品差别性Delay Product Differentiation或者延迟定制Late Customization策略,就是对产品结构、供应链过程进行重新设计从而推迟产品差异化点;换言之,延迟策略就是在供应链中某一点,即产品差异化点之前尽量使产品保持在通用品的状态,以降低与产品多元化有关的风险;延迟策略从流程设计角度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在不牺牲产品种类多样化的同时,可以有效利用生产的规模优势;3. 业务外包Outsourcing供应链管理注重的是合作竞争,充分发挥链上企业的核心能力,创造竞争的整体优势;作为节点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专门于核心业务,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它企业,极大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内向配置的核心业务与外向配置的业务紧密联系,形成一个关系网络SUPPLY CHAIN.企业运作与管理也由“控制导向”转变为“关系导向”;4. 能力平衡Capacity Balance能力平衡是一种分析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之间差距的手段,再根据能力平衡的结果对计划进行修正;1为修正主生产计划和投入出产计划提供依据,这也是能力平衡的传统作用;2能力平衡是进行外包决策和零部件原材料急件外购的决策依据;3在主生产计划和投入出产计划中所使用的上游企业能力数据,反映了其在合作中所愿意承担的生产负荷,可以为供应链管理的高效运作提供保证;4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本企业和上游企业的能力状态的实时更新使生产计划具有较高的可行性;5. 柔性约束Flexible Constraint柔性实际上是对承诺的一种完善;承诺是企业对合作伙伴的保证,只有在这基础上企业间才能具有基本的信任,合作伙伴也因此获得了相对稳定的需求信息;然而,由于承诺的下达在时间上超前于承诺本身付诸实施的时间,因此,尽管承诺方一般来讲都尽力使承诺与未来的实际情况接近,误差却是难以避免;柔性的提出为承诺方缓解了这一矛盾,使承诺方有可能修正原有的承诺;可见,承诺与柔性是供应合同签订的关键要素;6.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7. 延迟策略延迟策略Postponement是一种为适应大批量定制生产而采用的策略,通过这种策略使企业能够实现产品多样化,适应顾客化的需求;实现延迟化策略的关键技术是模块化:模块化产品、模块化工艺过程、分销网络设计模块化;8. 流出物流企业销售物流是企业的流出物流,是将生产出的产品向批发商、零售商传递的物流,它是企业为保证本身的经营效益,不断伴随销售活动,生产企业通过购销或代理协议,将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9. 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是一种解决物流规划功能外包问题的物流方案;是由独立于现有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与原物流系统无直接利益关系的“第四方”提供,将其自身的资源、能力和技术同来自补充服10. 牛鞭效应当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使订货量产生了逐级放大的现象,到达源头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与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存在着很大的偏差,需求变异将实际需求量放大了;由于这种需求放大效应的影响,上游供应商往往维持比下游供应商更高的库存水平;10. 业务流程重构BPR为在反映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如成本、质量、服务和交货速度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而对企业整个活动过程所进行的根本性重新设计;p36511. 供应链风险供应链风险包括所有影响和破坏供应链安全运行,使之达不到供应链管理预期目标,造成供应链效率下降、成本增加,导致供应链合作失败或接替的各项不确定因素和意外事件;12. 供应链弹性不仅仅指管理风险的能力,供应链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在风险发生后,能快速恢复到初始状态,或者进化到一个更有利于供应链运作的状态的能力,而且涉及到如何在供应链中断的环境下,比竞争者更好地重新定位;13. 双重边际效应是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为了谋求各自收益的最大化,在独立决策的过程中确定的产品价格高于其生产的边际成本的现象;14. 供应契约供应契约是指通过合理设计契约,减少合作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促进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确保有效完成双方的订单交付,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绩效及每一个成员企业的绩效;模型SCOR模型是指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该模型体现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的供应链管理思想;还提供了涵盖整个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指标:1物流绩效2柔性与响应性3物流成本4资产管理四、简答题1. 导致牛鞭效应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需求预测修正2.产品定价销售策略导致订单规模变动性增强3.大批量订购4.补货供给期延长5.配给和短缺之间的博弈2. 提高供应链协调性的方法中,缓解“需求变异放大”效应的方法有哪些1. 提高供应链企业对需求信息的共享性2. 科学确定定价策略3. 提高运营管理水平,缩短提前期4. 提高供应能力的透明度3. 简述供应契约的作用;1. 降低长鞭效应的影响2. 实现供应链系统的协调3. 增强了供应链成员的合作关系4. 基于供应链的采购模式和传统的采购模式有哪些差异1. 从为库存而采购到为订单而采购的转变2. 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3. 从一般买卖关系向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转变5. 准时采购意义何在准时化采购都有哪些基本原则1.意义:准时化采购策略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协调性、同步性和集成性,供应链管理需要准时化采购来保证供应链的整体同步运作;2.原则:1恰当的数量2恰当的质量和时间3恰当的地点4恰当的价格5恰当的来源6. 供应商管理中的双赢供应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哪些1. 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2. 供应商的激励机制3. 合理的供应商评价方法和手段7. 逆向物流的成因和特点;成因 1主要驱动因素:政府立法、新型的分销渠道、供应链中的力量转换、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2主要动机:环境管制、经济利益体现在废弃物处理费用的减少、产品寿命的延长、原材料零部件的节省等和商业考虑;特点:1分散性 2缓慢性 3混杂性 4多变性8. VMI管理的基本思想VMI的常见形式有哪些基本思想:⑴体现合作精神,合作性原则⑵使双方成本最小,互惠原则⑶框架协议,目标一致性原则⑷总体优化原则VMI策略的主要思想,即供应商在用户的允许下设立库存,确定库存水平和补给策略,拥有库存管理权;常见形式:1“制造商-零售商”VMI模式2“供应商-制造商”VMI模式3“供应商-3PL-制造商”VMI模式9. 如何理解能力平衡能力平衡在SCM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能力平衡是一种分析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之间差距的手段,再根据能力平衡的结果对计划进行修正;在SCM下作用:1为修正主生产计划和投入出产计划提供依据,这也是能力平衡的传统作用;2能力平衡是进行外包决策和零部件原材料急件外购的决策依据;3在主生产计划和投入出产计划中所使用的上游企业能力数据,反映了其在合作中所愿意承担的生产负荷,可以为供应链管理的高效运作提供保证;4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本企业和上游企业的能力状态的实时更新使生产计划具有较高的可行性;10. 敏捷供应链区别于一般供应链的特点;敏捷供应链可以根据动态联盟的形成和解体企业重组,进行快速的重构和调整;敏捷供应链要求能通过供应链管理促进企业间的联合,进而提高企业的敏捷性;提出了供应链本身的敏捷性和可重构要求,以适应动态联盟的需要;11.简述供应链管理思想产生的必然性;1 市场需求与竞争环境变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越来越大,迫使企业开展合作竞争,整合内部和外部资源;2 传统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在新环境下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3 企业面临超竞争环境,机会成本增加,迫使企业集中致力于核心竞争力的培植,开展业务外包,尽可能利用外部资源;4 利用外部资源带来大量的企业间交易成本,这就需要围绕核心企业建立企业间合作与联盟,建立一种新的功能性网链结构,降低交易成本,即实现供应链的组织和管理;具体地,“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工作流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的一个整体的功能性网链结构模式;”12. 设施是供应链的主要驱动要素之一,如何处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设施布局决策所面临的反应能力和盈利水平之间的权衡问题设施是指供应链网络中物资储存、装配或制造的地方;其作用:设施是供应链所在的地方,是库存商品运输的目的地和来源地;在设施体系中,库存商品或者转换成另一种形式制造,或者在运往另一个阶段仓储之间存放起来;位置布局所涉及的基本权衡是:集中布局,获得规模效益;还是分散布局,靠近消费者以提高反应能力;13. 精益物流的实现标准是什么要实现精益物流,需做到以下几点:1 短计划周期;2 缩短提前期;3 实施小批量、多频次的库存控制策略;4 供应链中物料从“预测—推动式”转向基于实际用户需求的“需求-拉动式”14. 什么是JIT采购法,作为一种先进的采购模式,说明其基本思想和与传统采购方法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进而谈谈准时采购对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答题要点:基本思想: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它是准时生产发展而来的,是为了消除库存和不必要的浪费而进行持续性改进;要进行准时化生产必须有准时的供应,因此准时采购是准时化生产管理模式的必然要求;和传统的采购方法在质量控制、供需关系、供应商的数目、交货期的管理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供应商选择数量与关系、质量控制是准时采购的核心内容;准时采购对供应链管理的意义如下: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模式和传统采购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订单驱动的方式;订单驱动使供应与需求双方都围绕订单运作,也就是实现了准时化、同步化运作;要实现同步化运作,采购方式就必须是并行的,采购部门生产一个订单时,供应商即开始着手物品的准备工作;与此同时,采购部门编制详细采购计划,制造部门也进行生产的准备过程,当采购部门把详细的采购单提供给供应商时,供应商就能将物资在较短的时间内交给用户;因此,准时化采购增加了供应链的柔性和敏捷性;结论:准时化采购策略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协调性、同步性和集成性,供应链管理需要准时化采购来保证供应链的整体同步运作;三、简答题1. 请阐述对供应链的理解;供应链有哪几种模式U8和NC供应链分别是在哪一个层次上工作并描述二者的不同;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2. 平衡计分卡四个评价角度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试1总结平衡计分卡的主要特征;2剖析四个评价角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供应商选择是供应商管理的重要决策之一,如何理解供应商选择应当采用合理的供应商评价方法和手段3. 供应链管理中“业务外包”Outsourcing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供应链环境下的资源配置决策是一个增值的决策过程,如果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比自制更高价值的资源,那么就选择业务外包;一般情况下,首先要确定或诊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将不具备核心竞争优势和能力的业务外包给更好的更专业的公司;具体原因分为:A. 分担风险B. 加速重构优势的形式C. 企业难以管理或失控的辅助业务职能D. 使用企业不拥有的资源E. 降低和控制成本,节约资本基金4. 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与传统采购的异同1 从为库存而采购到为订单而采购的转变;2 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3 从一般买卖关系向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转变;。

供应链考试题库完整

供应链考试题库完整

第一、二章供应链管理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市场反应性供应链的基本目标是(A )。

A.使缺货、降价、库存最小化B. 以最低的成本供应可预测的需求C.保持高平均利润率D. 配置多余的缓冲库存(2)有效性供应链流程适合的产品类型为(B)。

A.革新性产品B.功能性产品C.高附加值产品D.低值易耗性产品(3)拉动式供应链的流程为(C)。

A.生产商-零售配送中心-零售商店B. 生产商-零售商店-零售配送中心C.消费者-零售商店-零售配送中心-生产商D. 消费者-生产商-零售商店-零售配送中心(4)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A )。

A. 内部集成供应链管理的效率问题B. 内部集成供应链管理的利益问题C.满足顾客的需求问题D.最低成本和最快速度问题(5)供应链管理的形成动因是(A)。

A.集成效应B.规模经济C.距离经济D.范围经济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供应链管理思想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BDE)。

A.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资源优化的空间由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B.生产能力的利用范围也扩展到了供应链系统的全过程C.将提前期作为一个静态的固定值来对待D.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更强调交货期的概念而并不强调提前期的固定与否E.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管理是开放性的(2)与推动式供应链相比,拉动式供应链的优势表现在( ABCDE)。

A.能全面衡量业绩,易于实施控制B.支持产品的不断变化C.提高经营效率D.缩短交货周期E.改进质量,降低单位成本(3)市场反应性供应链的特点可以概括为(A BD )。

A.基本目标是尽可能快速地对不可预测的需求做出反应,使缺货、库存成本最小化B.制造的核心是配置多余的缓冲库存C.供应商选择标准以成本和质量为核心D.供应商标准以速度、柔性、质量为核心E.基本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供应可预测的需求(4)根据供应链的功能模式可以将供应链分为(CD )。

A.推动式供应链B.拉动式供应链C.有效性供应链D.反应性供应链E.功能性供应链(5)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的领域为(ABCD )。

供应链管理概论

供应链管理概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二十一世纪企业面临的环境特点
1.1.5产品研制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新产品开发对企业创造收益的重要性,因此 许多企业不惜工本予以是,产品研制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那些大 型、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在研制中一般都需要各种先进的设 计技术、制造技术、质量保证技术等,不仅涉及的学科多,而且大都 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因此如何能成功地解决产品开发问题是摆在企 业面前的头等大事。
第一章 供应链管理概论
1.1 二十一世纪企业面临的环境特点 1.2 二十一世纪全球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 1.3 供应链研究的演化过程 1.4 供应链的基本理论 1. 5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
1.1 二十一世纪企业面临的环境特点
二十一世纪企业面临的环境特点如图1-1所示。
1.1.1信息爆炸的压力
21世纪大量信息的爆炸飞速产生和通讯技术的更新换代日益加快的 发展迫使企业把工作重心从如何迅速获得信息转到如何准确地过滤和 有效利用各种信息。
4)迁建项目。迁建项目指为改变生产布局、考虑自身的发展前景或出于 环境保护等其他特殊要求,搬迁到其他地点进行建设的项目。迁建项 目中符合新建、扩建、改建条件的,应分别作为新建、扩建或改建项 目。迁建项目不包括留在原址的部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公路建设项目
5)重建项目。重建项目指原固定资产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等原因已全 部或部分报废,又在原项目基础上重新投资建设的项目。在重建的同 时进行扩建的,应作为扩建项目。 (2)按建设规模分类 基本建设项目按建设规模可分为大、中、小型项目。基本建设大、中、 小型项目是按项目的建设总规模或总投资来确定的。习惯上将大型和 中型项目合称为大中型项目。基本建设项目大、中、小型划分标准, 是国家规定的,按总投资划分的项目,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项目 5 000万元以上,其他项目3 000万元以上的为大中型项目,在此标准 以下为小型项目。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大、中、小型划分标准(目前 国家正在研究修改中,在未修改前暂按原标准执行)为: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全书ppt完整版课件最全电子教案正本书教学教程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全书ppt完整版课件最全电子教案正本书教学教程
新形式,是使产品发生物理性变化(如大小、形状、数量等的变化)的物流方式。
发货配送
发货配送是企业按照客户要求进行货物配备并送交客户的过程,其中商流与物流的紧密结合是物
流管理过程成功的重要保证。
1.6 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意义
产品价值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形态价值是通过加工、包装等 •
改变物品的形状创造的一种价
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美国实物配送管理协会
• 1998年,物流是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
• 2003年,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
效率、有效益的正反向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
1.2 物流管理的演进和发展
• 200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正式更名为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CSCMP),标
美国物流概念的历史演进
• 1901年,约翰·克罗韦尔(John F.Crowell)首先研究了物流问题,研究了影响农产品配送成
本的因素。
• 1905年,美国的昌西·贝克少校(Major Chauncey B.Baker)提出,“那个与军备的移动和供应
相关的战争的艺术的分支就叫‘物流’”。
• 1915年,阿奇·肖(Arch Shaw) “物流(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of goods) 是与创造需求不同的
• 功能性物流是指具有某一物流功能(如运输功能、仓储功能或流通加工功能等)的物流形态。
集成化程度:集成化物流和非集成化物流
• 集成化物流又称一体化物流,是指在不同职能部门或不同企业之间进行物流管理和运作的合作,以实
现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率最大化和总体成本最小化。

物流管理概论(7) 供应链管理概述

物流管理概论(7) 供应链管理概述

2.供应链的结构模型
供应链模式之一:以制造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
第1节
供应链的概念
2.供应链的结构模型
供应链模式之二:以零售企业(连锁超市)为主导的供应链
第1节
供应链的概念
2.供应链的结构模型
供应链模式之三:以3PL(集成物流供应商)为主导的物流服务供应链
第1节
供应链的概念
3.供应链的认识发展历程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领域与主要内容(掌握)
第1节
供应链的概念
——“未来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 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 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1.供应链的概念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CB/ T18354-2001)对供应链的概 念定义为:“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 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
第一阶段: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的一个内部过程。
制造企业
采购
内部操作层

第二阶段:其后发展起来的供应链概念注意了企业间的联系
供 制 分 零
注意了企业联系
第三阶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
制造企业 销售企业 ??? ???
“网 链”
核心企业
第1节
供应链的概念
3.供应链的认识发展历程
供应链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一种客观存在
第1节 1.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的概念
相互 依存 战略 联盟
供应商
生产加工型企业
销售商
供应商
制造商
分销商
零售商
消费者
“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 金链,而且还是一条增值链”。

供应链管理专业 专业课程

供应链管理专业 专业课程

供应链管理专业专业课程供应链管理专业是当前高度关注的一个专业领域,其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供应链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内容和条理分析。

一、物流基础课程1.供应链管理概论:介绍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发展历程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供应链管理的整体认知。

2.采购管理:介绍采购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采购决策、供应商评估、合同管理等内容,培养学生的采购管理能力。

3.仓储物流管理:涵盖仓库设计、货物入库、存储和出库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仓储物流管理能力。

二、供应链规划与运营课程1.供应链战略与规划:介绍供应链战略制定的原理、方法和实施步骤,培养学生的供应链战略制定能力。

2.供应链协同与整合:讲授供应链协同与整合的原理、手段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供应链协同能力。

3.运输与配送管理:包括运输方式选择、配送路径规划、配送中心管理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运输与配送管理能力。

三、供应链信息技术与数据分析课程1.供应链信息系统:介绍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功能和应用,培养学生的信息系统运用能力。

2.数据分析与决策:教授供应链数据分析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

3.电子商务与供应链:探究电子商务与供应链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培养学生的电商与供应链整合能力。

四、供应链风险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课程1.供应链风险管理:讲授供应链中的风险类型、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策略,培养学生的供应链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

2.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介绍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管理能力。

以上仅是供应链管理专业的一些主要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供应链管理的各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供应链规划、运营、信息技术应用、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供应链管理服务。

供应链管理概论PDF 基本概念

供应链管理概论PDF 基本概念

1.3 新的竞争环境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
一、传统管理模式----纵向一体化 1. 始于60年代。 2. 特点:A. 以企业生产资源和生产过程的直接控制为出发点,企业 拥有原材料供应、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的全部,具有“大而全”、“小而 全”特点。原材料的供应商为企业的内部组织或参股企业。B. 庞大的生 产组织体系。 3. 主要缺陷: A. 增加企业投资负担----规模不经济 B. 承担丧失市场时机的风险----市场反应能力差 C. 企业经常经营不善长的业务活动----业务优势不突出/发展不出来 D. 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竞争对手----企业市场定位不清晰 E. 增大企业的行业风险----连锁风险
推动式系统 拉动式系统 消除浪费 物料订货以可分 物料订货来自最终 库存和在制品占用 配需求为基础 用户的固定需求量 最小 消除安全库存和 生产能力与需求匹 成本透明 周转库存 配 多技能员工 依赖于相关订货 固定的生产协作单 减少工件排队 计划和可靠预测 位 调整、转换时间短 通过变动对供应 柔性制造系统 多品种、小批量生 商需求实现柔性 相似产品范围很小 产 经济生产,批量小 每一阶段连续改进
3. 供应链运营的驱动要素
(3) 设施 概念:指供应链网络中物资储存、装配或制造的地方。 作用:设施是供应链所在的地方,是库存商品运输的目的地和来源地。在 设施体系中,库存商品或者转换成另一种形式(制造),或者在运往 另一个阶段(仓储)之间存放起来。 组成要素: A.布局位置:基本权衡是:集中布局,获得规模效益;还是 分散布局,靠近消费者以提高反应能力。 B.设施能力:公司必须确定设施发挥功能或预定功能的能力。 C.生产方式:公司必须做出关于设施所使用的生产方式决策。即确定设施 布局是以产品为中心,还是以功能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的工厂,对 特定类型产品的专门技术非常熟悉,为了生产某一类产品而具有不同 职能(如制造和装配);以职能为中心的工厂,为了生产不同类型的 产品而具备极少的职能。 D.仓储方式:存货单元式仓储(SKU storage)、劳动密集型仓储、对接 仓储( Crossdocking )。

供应链风险管理理论

供应链风险管理理论
供应链风险通常来自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风险主要有水灾、火灾、地震、闪电、雷击、风暴、陨石、冰雪损 害、火山爆发、山体滑坡、外界物体倒塌、空中运行物体坠落以及其他各种 不可抗拒的原因所造成的损失等,这些风险一般都是难以控制和预测的。
社会环境风险主要有:
(1)独家供应商的风险。采用独家供应商政策存在巨大风险, 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链条就会崩溃。
供应链/物流管理
内容简介
第一部分 供应链/物流管理概论
1
第二部分 供应链管理理论
2
第三部分 供应链管理技术
3
第5章 供应链风险管理理论
本章内容
供应链风险管理概论 供应链风险规避 供应链弹性管理 供应链应急管理
5.1 风险管理概论
供应链风险可以定义为:“由供应链内、 外部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所导致的造成 供应链崩溃或运营障碍的可能性”。
(2)信息传递的风险。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繁杂 时,链条纵横交替越来越长,信息传递延迟以及信息传递不 准确都会增加,并使整个供应链因此陷入困境。
(3)物流配送的风险。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的不稳定将会造 成物流配送的延迟,并导 (4)财务状况的风险。某些核心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可能会占用 上下游企业大量的资金,如果其财务状况不够稳健,将随时 导致对整条供应链的致命打击。
2002年9月,美国西海岸发生工潮,港口关闭两周,由于 美国西海岸是中远集团进入美国的主要门户,中远集团到达美 国的集装箱船无法卸货返航,这使得中远集团两周内至少损失 2400万美元,同时中远集团的客户也因此损失惨重。
2005年吉林石化爆炸事件导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引发了城市水供应链危机 甚至俄罗斯外交事件 ; 2005年初“苏丹红”事件,除了以“苏丹红”为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商损失惨 重外,以其为纽带的原料供应商、产品分销商、零售商等都遭受到不同程度 损失,其中肯德基在中国的1200家店因该突发事件在4天内至少损失进帐1460 多万; 2008年9月份爆发的“三鹿奶粉”事件影响,据海关统计,2008年1—10月我 国出口乳制品11万吨,价值2.8亿美元,分别比2007年同期增长2.4%和50.4%。 但受此事件影响,10月当月我国出口乳制品1036吨,同比下降91.8%。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
五、物流系统建模步骤
1、弄清问题,掌握真实情况 2、收集资料 3、确定因素之间关系 4、构造模型 5、求解模型 6、检验模型的正确性
案例:整合资源下的邮政现代物流系统模型 P61
第二章 物流系统
30
第四节 物流系统评价
一、物流系统方案评价对象 二、物流系统方案评价要求 三、物流系统评价步骤
第二章 物流系统
第一章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概论
5
第一章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论
第一节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供应链:由原材料加工为成品并送到用户
手中这一过程中涉及的合作企业和部门所组成 的网络。
二、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
法,他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 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
第一章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概论
第3利润源泉 服务水平提高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第一章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概论
12
复习题



1、(P30) 2、 3、 5、
(完)
第一章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概论
13
第二章

物流系统
第一节 物流系统概述 第二节 物流系统分析 第三节 物流系统建模 第四节 物流系统评价
第二章 物流系统
14
第二章 物流系统
学习目的


掌握物流系统基本概念
了解物流系统结构 描述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及特征 了解物流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 掌握物流系统建模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 物流系统
15
第一节 物流系统概述
一、物流系统基本概念


5S目标:优质服务、迅速及时、节约空间、规 模适当、合理库存。 现代机械和电子技术相结合; 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技术的采用; 仿真技术的应用。

供应链管理整体介绍

供应链管理整体介绍

供应链管理整体介绍
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要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Right Product)能够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 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 Quality)和正确的状态(Right Status)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 Place),并使总成本达到最佳化。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领域包括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通过协调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

供应链管理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包括供应链策略制定、供应链伙伴关系管理、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信息管理、供应链风险管理等。

在当今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它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竞争力,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供应链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领域,它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的整个过程,通过优化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第一章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概述

第一章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概述

第一、二、三、四方物流(物流主体的不同)

1、第一方物流 第一方物流是指需求方(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为满足自己企业在物流方面的需求,由自己 完成或运作的物流业务。 2、第二方物流 第二方物流是指供应方(生产厂家或原材料供应商)专业物流企业,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 或某种物流服务的物流业务。 3、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 缩写 TPL)是指由物流的供应方与需求方以外的物流企业 提供的物流服务。

商品:商品和物流学的“物”的概念是互相包含的。商品中的一切可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物质实体,也即商品中凡具有可 物品:是生产、办公、生活领域常用的一个概念,在生产领域中,一般指不参加生产过程,不进入产品实体,而仅在管
运动要素及物质实体要素的, 都是物流研究的“物”,有一部分商品则不属于此。因此物流学的“物” 有可能是商品,也 有可能是非商品。商品实体仅是物流中“物”的一部分。

现代物流丛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9
1.3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上的要素
第二层供 应商 第一层 供应商 第一层 客户 第二层 客户
产品
采购与供应管理
实物分配
物料管理(存在于企业的产销活动)
供应链管理
现代物流丛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20
供应链定义的共性:

供应链上存在不同行为主体。如:消费者,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 及原材料供应商;
物流管理
管理组织 成本管理 效率管理 服务水平
个别企业 个别消费者
现代物流丛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1
企业物流 回收物流
供应商 供应物流
工厂 生产物流 (厂内物流) 社会物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Define two alternative methods of funding a capital purchase, eg a forklift truck. Consider the financial benefits or disadvantages of each method.●Credit from SuppliersA supplier provide goods or services to a purchaser with an arrangement for payment at a later date.Financial benefits-the can be cheapest form of financeDisadvantage-price may be adjusted to follow for credit-delayed payment can lead to poor relations with suppliers●Leasing and Hire PurchaseLeasing:A lease is an agreement conveying the right to use property, plan or equipment usually for a stand period of time, in return for payment for rentThe user does not own the assets, however, an option to buy the assets outright once the leasing term is completed.Hire Purchase:A company makes on initial down payment followed by regular fixed installments with the additional payment of HP interestThis source of finance would nor-malty be for a specific asset that would remain the properly of the leader until the last payment has been made3,Describ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revenue and capital purchasing and why they are accoun ted for in separate ways.The distinction between capital expenditure and revenue expenditure derives from the fact that, by convention, financial statement are produced on an annual basis.Revenue expenditure refers to expenditure on the day-to-day running of the business.on the other hand,capital expenditure refers to the value of the businessRevenue expenditure appears in the trading, profit and loss account as an item of expense whereas capital expenditure appears in the balance sheet as fixed asset.Items of capital expenditure include property,machinery and motor vehicles.To write off the entire cost of these items in one accounting period the cost of these items in one accounting period the cost life span.This concept is known as depreciationThe process of spreading the cost of revenue expenditure is an accounting concept known as matching. It refers to fact that we are matching an item of expenditure with the revenue it help to generate.In other words, if a piece of machinery will help to generate sales over 5 years then its cost should be spread over the same period.A clear distinction shall be drawn between revenue expenditures and capital expenditures.Expenditure shall be regarded as revenue expenditure where the benefit to the enterprise is only related to the current fiscal year and as capital expenditure where the benefits to the enterprise last for several fiscal years4,Explain a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that is relevant to the purchase of a capital item. Detail the steps taken and what the considerations are for managers.Step Detailed description ConsiderationsInitial request for capitalitem Identifying the need for thepurchase,and then formalizethe needMost firms of reasonable sizewill have a capital expenditureBudget within which majorprojects will be consideredSourcing Investigate the circumstance ofthe market The use of a standard requisition form showing the nature and amount of the expenditure and rationale for itAuthorisation Build a business budget,seek aauthorization from financefunctionThe market demand, productprices, and corporate financeInvestigation A survey with purchasingdepartment, it is concludedthat points reportThe quality of theproduct,After-sales serviceAppraisal and evaluation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ofthe survey's statementsThe product can bring benefitsBuying decision Having the Purchasingfunction(buying team)Financial budgetPurchase and acquire Sign the purchase contract The duration of the contractand legal benefits5,Calculate the life cycle cost for a specific capital purchase using tow alternative sources of s upply. You may use the purchase identified in question 2. Contrast the final costings of each example, show the benefits/savings accrued and comment on your results.Forklift Tuck PurchasingProjected useful life = 3 yearsCompany A (£)Company B(£)Purchasing price 8000 9000Estimated Fuel Cost (3 years) 16000 15000Estimated7000 5000Maintenance&Repairs(3years)Estimated Overhand (3 years) 4000 3000Net Present value 973.21 785.69Total outlay 4973.21 3785.69Disposal value 2400 1000Net cost 2573.21 2785.69According to the form suggest, company A purchasing price is less than company B, and the disposal value is more than company B, but due to the company A estimated fuel cost, estimated maintenance&repairs and estimated overhand is more than company B.And the net present value as well as total outlay through calculated value is more than company B. That resulting is the company A net cost is more than company B, therefore we will select the company B.6,Explain two methods of investment appraisal from:PaybackDiscounted cash flowAccounting rate of returnProduce a short report evaluating the results gained.The Payback MethodThe pattern here is clear, In year 1, the initial negative cash flow of £200000 is only partly compensated by financial benefits in later years.By the end of year 4 the net cumulative cash flow is zero.We say that the project has paid back by the end of year 4. By the time the machine’s useful life is finished the cumulative net cash flow has reached positive figure of £50000.-Easy to understand-More objectively uses cash flows rather than profitsDisadvantage-Ignores the time value of money-Ignores the fact that benefits from different projects may accrue at an uneven rate-Ignores cash flows after the payback period-Ignores the interest on the initial investmentTable1: Year Net Cash flow each year Cumulative cash flow 0 (£200000) (£200000) 1 £50000 (£150000) 2 £50000 (£100000) 3 £50000 (£50000) 4 £50000 £0 5 £50000£50000computational formula:investmentintial Estimated prof itaverage EstimatedThe Accounting Rate of Return MethodFor the first project, the overall return over five years is £50000,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savings of £250000 compared with expenditure of £200000. This means that average annual return of £10000 are expected on an investment of £200000, a 5 per cent rate of return.For the second project, the overall return over six years is £100000. This means that average annual returns of £16667 are expected on an investment of £200000, a rate of return of 9.3 per cent per annul. On this criterion, the second project is preferable.Advantage-Easy to calculate-Takes into account the profits-Ignores the time value of money-Uses accounting measures of profit rather than cash flows-Two methods mar lead to different decision-Ignores the project life and size of projectTable2; Year Net Cash flow each year Cumulative Cash flow 0 (£200000) (£200000) 1 £20000 (£180000) 2 £20000 (£160000) 3 £20000 (£140000) 4 £80000 (£60000) 5 £80000 £20000 6 £80000£100000Accounting Rate of Return Method: tinvestnven initial Estimated prof itaverage EstimatedAverage Profit:PeriodInvestment Projectthe of Prof it Cumulativ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