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通用6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通用6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篇1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好多不足之处。
为了搞好今后的工作,现将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简单分析如下。
一、成功之处1、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性,使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进行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3、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当作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并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
4、较好的处理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在教学中,注重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
5、在教学中,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适当选择教学策略,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需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上下功夫,使学生尽早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2、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语文。
3、学生的学习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4、还需进一步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借以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5、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能使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6、加强写作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篇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于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通用20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通用20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一、教学反思的成分教师应反思的以下三种重要成分:1、认知成分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
在人的头脑中,大量的相互关联的有关事实、概念、概括和经验的信息被组织成一定的网络,成为图式,可以有效储存和快速提取,构成了个体理解世界的基础。
有人对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对课堂事件的解释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专家教师在教学决策过程中体现出更深刻的、具有丰富联系的图式。
这些图式使得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哪些事件是值得关注的,并从记忆中提取出有关的信息,以便选择最恰当的反应策略,这是使得他们能够自动化地处理各种问题的基础。
2、批判成分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更强调价值观和道德成分,比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隐含的平等与权力问题等。
它影响到教师对情境的理解,影响到关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式。
研究者发现,反思过程中,教师不再像以往只关注解决问题,而是更关注提出问题,他们对这些没有确定答案的、非线性的问题更感兴趣。
3、教师的陈述。
有人提出,要反映教师自己的声音,它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写作、交谈的方式,他们用来解释和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解释系统,这些就是教师的陈述的基本成分。
它可能包含一些认知成分和批判成分,但重点是指教师对做出各种教学策略的情境的解释,这种解释可以使教师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学决策过程。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通用20篇)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
如何把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通用2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1今天上了三年级第一次次习作课,感觉真的很郁闷!不过,我相信通过我这样不断的实践、思考,应该会有进步的!所以,把今天的课堂进行一次反思!本来课堂的状态是这样的:第一课时1.老师谈话引入。
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语文园地三教学中,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充分运用教育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就我在语文园地三教学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设置不够明确在语文园地三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教学目标上的设置不够明确。
我通常只是简单地把教学目标列在教案中,但没有深入思考学生能够达到的具体能力和知识点。
这导致了教学过程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无法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更加注重教学目标的设置。
我会深入研究教材,理清教学目标与学生能力的对应关系,并在教案中明确具体的目标设定。
同时,我也会与学生进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确保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接受。
2.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够合理语文园地三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文学欣赏、写作训练、语言表达等方面。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自己在选择教学内容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有时候我过于偏重某一方面的内容,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教学。
这导致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影响了他们的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
改进措施: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爱,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全面的语文素养提升。
3.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不够在语文园地三的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上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有时候我过于依赖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参与和互动的重要性。
这导致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够。
改进措施: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
例如,我会积极使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语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语文:第三册优秀教学反思(参考文本)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语文:第三册优秀教学反思(参考文本)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语文:第三册优秀教学反思(参考文本)《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自从教学了这篇课文后,我的感触很深,现总结如下:一、课上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他们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
我摈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哪必须得读重音,哪必须读拖长音或读轻声,而是充分的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该怎样读才会读好,让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建构,在互助中研究,在合作中探索,在竞争中求进步,阶梯式地铺展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二、评价应注意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是一个认识、教育、提高的过程,我把评价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进行聆听观察、分析反思、组织表达,从而加深学生的体验,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我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使被评价的孩子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在赞赏别人的优点时,也是在主动学习,积极接受。
当然,赏析性评价还可以是学生自我进行评价,这个环节是我做的不够的,例如可以让学生说说:我觉得自己:快长啊,快长啊,读的比较好,读出了种葫芦的人急切想得到葫芦的心情.三、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师范读的实际用途任何的朗读行为都是基于一定的理解基础.没有理解便读不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感情色彩.但我们知道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只是使孩子喜欢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并没有要求具备一定的朗读技巧,所以这时教师应起到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学习渐渐地积累起朗读的技巧,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我觉得这是我这一堂课中所不足的.四、正确的语言文字的理解,反复地诵读为合作学习铺出了一条大道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公开课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无所不用其极,什么花招都能使,但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这样大费周章,到底有效吗?孩子们到底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学到了多少呢?在这堂课上我采用了简单的二人同桌合作,只要精神实质在,2人或是4人我相信这只是形式问题.我相信在充分读书,独立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将使孩子们产生对人物性格的再度挖掘,故表情起来得心应手,合作起来如鱼得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盲人摸象》教学反思教学了《盲人摸象》这篇课文后,我精心设计了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兴趣,下面是一个教学片断: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生自由发言。
统编版语文教学反思范文(必备8篇)
统编版语文教学反思范文(必备8篇)统编版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一、借助媒体,进入美的意境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特殊功能,可一下子把“草原风情”——草原上的精华景点场面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
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
比如在草原人民迎接远客部分,我问学生:为什么把前来迎接的草原人民比作彩虹,学生的回答就多种多样,只要是合理的我都予以了肯定,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踊跃发言。
接下来的问题是:蒙古族人民见到原来的客人,为什么不下马交谈,而是立刻拨转马头?学生们同样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我与学生共同评价,教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象,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想象的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了。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
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
老师在二至五段的'学习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2、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我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有时候,明明知道学生表现很好,但却急于找不到合适的话语进行评价。
那些用惯了的“你真棒”“好极了”等,在我看来一遍足以,如果反复使用则会变的枯燥无味,失去了表扬的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统编版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初冬》是教科版语文第三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反思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反思1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到底该怎样学?语文又到底该怎样教?这是一直萦绕于许多学生和我们教师心头的困惑。
我徘徊,我彷徨,我无法解答。
于是从许多教育家身上我开始寻找问题的答案。
比如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师吕叔湘说:讲解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语言学家王力说:背诵是传统的好方法,可以加强感性认识,通过熟读和背诵对语文能有更多的体会,既积累了词汇和语法,又领略了文章结构和大家风格。
于是在教学与学习的同时,我逐渐认识到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还要感受到语文自身的美。
因为语文是千姿百态的,那么呈现语文的方式也应该是千姿百态的,教与学的过程更是千姿百态的。
这些专家的智慧使我有了自己浅显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中我觉得不管怎么样的诗情画意,隽永深邃,亦或是充满怎么样的色彩斑斓,都不能丢下语文的骨髓,平平淡淡才是真一、深入钻研课本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
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觉得作为语文教师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语文S版第三册《苏雅的画儿》教学反思
语文S版第三册《苏雅的画儿》教学反思语文S版第三册《苏雅的画儿》教学反思1在这堂语文课里,我运用了设疑自探和解疑合探两个教学环节。
在设疑自探环节我通过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的期待,在润物细无声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去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这个环节里,虽然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是我始终在引导学生经历着思考——发现——提问—筛选—梳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解疑合探”这个环节里,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交流自己的问题答案,我审时度势,适时地引导学生回答,有效地在问答中让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善问题,评价问题,以此达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张扬个性的目的,课堂上都能坚持让学生回答、补充、评价,较好地都做到了“三讲三不讲”,绝大部分学生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不足之处是:个别科目对学生自探方法没有给予适时地指导,加之没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导致学生提出的问题没完全抓住本节课的重点,教师补充的问题相对较多。
语文S版第三册《苏雅的画儿》教学反思2在这堂语文课里,我运用了设疑自探和解疑合探两个教学环节.在设疑自探环节我通过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的期待,在润物细无声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去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这个环节里,虽然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是我始终在引导学生经历着思考--发现--提问—筛选—梳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解疑合探”这个环节里,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交流自己的问题答案,我审时度势,适时地引导学生回答,有效地在问答中让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善问题,评价问题,以此达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张扬个性的目的,课堂上都能坚持让学生回答、补充、评价,较好地都做到了“三讲三不讲”,绝大部分学生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不足之处是:个别科目对学生自探方法没有给予适时地指导,加之没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导致学生提出的问题没完全抓住本节课的重点,教师补充的问题相对较多。
语文教学反思(精选20篇)
语文教学反思(精选20篇)语文教学反思(一):语文学科既应当是培养语言本事的学科,又应当是培养情感的学科。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相信学生的潜能,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为他们创设趣味的学习情境,创造广阔的学习体验空间,从中进取挖掘、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思维,启发想象,发表个性化看法。
一、点拨教学,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
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点拨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
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
因为这些词句不仅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并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
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
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能够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
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
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
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
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资料,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而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装的主体情感受,让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本事和思维本事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到达发展。
第三册语文教学反思
第三册语文教学反思第一单元《窗前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窗前一株紫丁香》这是一篇非常抒情优美的诗歌。
在这节课中,本人感觉对教材的把握还比较到位,教学环节设计还比较合理,基本完成课标的任务。
由于本课是诗歌,讲解过细怕时间不够,讲解太少,又怕学生理解不透,造成囫囵吞枣的现象。
于是在处理教材时,抓住重点词,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来理解课文。
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在回忆自己老师所做的事的同时,体会了老师的辛苦,加深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升华了课文的情感。
课文的重点是第2、3、4小结,本人让学生先从整体感受“这个礼物太特别了,不知道同学们为什么要老师的窗前种一株紫丁香?”再设疑问“枝叶会作伴,绿叶会唱歌,花儿会说感谢?真的吗?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再读一读这三节内容,看看你是怎样理解的?”让学生第二次细读课文,品味诗文的意境。
理解第五节诗歌,采用看课文插图“入境”,再让学生说一说“入情”,层层推进,最后水到渠成,学生很快就弄明白诗意,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在课堂中还注意了对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和使用文明用语的推广。
有一个学生在读课文时,把“你”读成了“您”,教师及时发现,认为改得好,要全班照读。
当然,由于本身素养所决定,对课文的理解,对教材的处理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
如问题太大,学生不知从哪回答好;有问题提出了,在课堂上并没有回应。
还有课堂时间把握上还不够紧凑。
第二单元《秋天》教学反思《秋天》这一阅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诗歌,语言优美、生动,富有儿童情趣,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做了一点尝试。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我们教学目标的落脚点。
现在常常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在底下听得昏昏欲睡,在做作业的时候还是什么都不会,造成高耗低效的情况。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我想应该将学生放在第一位。
在课前我仔细阅读了课文,对课文中学生们可能不理解的地方作了预测,在课堂上,我将主动权抛给了学生,叫学生谈谈课文中的诗句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有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解决。
语文课教学反思14篇
语文课教学反思14篇语文课教学反思篇1学生中普遍语文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语言言和口头表达能力缺乏。
上课时,不管我的课前准备有多充分,他们的反应大多数情况下比较冷淡。
学生被动的接受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学生知识面狭窄,尤其缺乏古文的阅读能力,对文言文的讲解时,我因急于拉进度,而没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造成了课堂上的满堂灌,缺乏师生互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没能调动起来,这样一来,学生一上古文课就头疼,一让他们背课文就更头疼。
没了学习古文的兴趣,课堂气氛可想而知。
学生中的问题有很多:一、基础知识方面的不足在词汇教学部分,同学们的基础就很差,很多同学不要说连词成段,妙语连珠,连最起码的语句通顺也做不到,更有象施家荣这些同学的语文水平最多只能算是小学水平,错字、别字一大筐。
二、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分成两方面来说明。
现代文阅读中,学生们的反映还算可以,经过课堂上的引导,基本上能理解文章的意义。
古文阅读中大部分学生比较的怕吃苦,不肯背相关的语法知识,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对部分知识点死记硬背,没有真正理解,从而导致了学生在阅读古文时,常因为在背景知识方面的严重缺乏而导致不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意义,缺乏自己规类,自己总结的能力。
厌学的情绪,缺乏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障碍。
如何才能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学好语文课呢?措施与改进方法:一、借助媒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取各种信息的。
课堂上,借助媒体——音乐、录像、课件等电教手段,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语言文字所反映的那活生生的事物,引导学生欣赏祖国山河的绚丽多彩,体验感人场面的扣人心弦,感悟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学生便由感而发,情绪大振,激情奔放。
二、设计好导语导语是一篇课文的起始,精彩的导语应该像诗一样精练、感人。
导的方法多种多样,好的导语必须"动情",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最佳准备状态。
小学语文第三册古诗《赠刘景文》说课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第三册古诗《赠刘景文》说课设计及教学反思小学语文第三册古诗《赠刘景文》说课设计及教学反思文情学情分析:《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
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
第一句赞美了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第二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苏轼对刘景文的鼓励。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有着天生的喜爱之情,这首诗在预习过的情况下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实际经验,借助图片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
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目标:1、巩固本单元描写秋天的词和句,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2、会认10个生字,会写本首诗中的4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对朋友的鼓励。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1、回忆本单元描写秋天的词,交流后齐读2、回忆本单元描写秋天的句子,交流并引导用上我仿佛的句式说话。
3、借描写秋天的词句引到古人描写秋天的诗,板书课题《古诗两首》,齐读课题后给首组词并学习首的书写。
二、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一)释题1、板书古诗题目《赠刘景文》(注意重点字音:赠)学习刘的书写2、师简介诗人苏轼并强调苏轼的读音(二)初读感知,读通古诗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桌纠音2、圈出诗中生字,和同桌一起把古诗读两遍3、检查生字读音,抽生读,请生说说哪些字要注意读音并加以强调4、抽生读古诗5、师范读古诗6、请生比较老师和同学读得有什么不一样,借机指导朗读7、再请生读古诗(三)再读感悟,理解诗意1、学习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a、这句诗中写了哪几种花?请生框出荷和菊b、看课件夏天的荷花,请生说说夏天的荷花是怎样的?重点理解擎雨盖c、到了深秋,荷花怎样了?荷叶怎样了?借助课件让学生自然而然地领会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意思d、同法学习菊残犹有傲霜枝e、课件显示深秋时的荷花和菊花,展开对比,找到诗中反义词框出来,领悟菊花不怕冷的精神并指导朗读2、学习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a、这句诗中写了哪几种水果?请生框出橙和橘b、让生看课件说橙黄就是什么,橘绿就是什么c、橙黄橘绿的时节就是秋季,秋季是丰收的季节,诗人苏轼想借这句诗告诉刘景文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借此理解君指的就是刘景文。
《活化石》的教学反思
《活化石》的教学反思第1篇:《活化石》的教学反思本节教学一开始,我先出示各种化石图片,让学生对化石有个初步直观的了解,然后出示课文第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更进一步地了解化石的作用;再引出课题,让学生质疑,这班的孩子们很会思考,提出的问题也正是我上课要解决的问题:课文写了哪些活化石?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被称为活化石?上课时我就围绕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逐一解决。
上完课后,我觉得自己以下几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1、字词教学落实到位。
孩子们除了会准确认读生字词语以外,还学习到了通过找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我重点教学第二自然段,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品读银杏树的特点。
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圈出能体现银杏树特点的词语,再进行全班交流。
为了让学生理解“几亿年”这个时间的长,我通过画线段图的形式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时间的长,再通过朗读,更进一步地感受银杏树的珍贵。
在理解银杏树的叶子容易辨认时,我让学生通过上台找银杏叶,使学生知道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学生兴趣浓厚,再让学生比较一片片叶子和一片叶子的不同,但我只是让一个学生说了一下,没有做进一步的比较,这点还不够落实。
在解决“为什么称银杏树为活化石?”这个问题时,我以为学生会很难回答,没想到叫起来的第一个孩子就说得很好了,真能干。
3、重视朗读指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活化石》的语文教学反思《活化石》这篇课文以科学为主题,篇幅较长,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没有直接生活经验,因此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不熟悉。
于是,我在课前让学生预习时查找有关化石的资料。
一上课,我先让孩子们从字面上理解“化石”的含义,再借助学生收集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石”,然后抛出问题“课文里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活化石”,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相关的句子,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学习这课,我重点教银杏树这一种活化石,抓住“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到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
《小学语文第3册第2单元教案:教学评价与反思总结》
《小学语文第3册第2单元教案:教学评价与反思总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第3册第2单元的内容主要涉及“诚实守信”这一道德信仰。
这样的教育理念不仅关乎学生的道德素养,还深刻影响着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互动式授课模式,让学生尽情地交流、探讨。
本文将从教学评价与反思两个方面探讨,深入剖析这节课的优缺点,以达到对教师教学批判性评价与反思的目的。
一、教学评价在本节语文课中,教师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讨论、游戏、故事演绎等多种方法,教师让学生在玩中学,让学生在理论中掌握知识点。
这种方式相比传统的讲授模式,更能够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此外,教师还采用了可视化的手段,采取幻灯片、图片等多种形式,通过视觉和听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语言表达面,教师通过授课和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在课前,教师布置了作文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修改,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此外,教师还通过多次演示,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词语的使用方法,推动学生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知识点掌握方面,教师不仅注重知识点的讲解,也重视学生的乐观态度和情感体验。
通过讲述、故事演绎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诚实守信”道德信仰的重要性。
教师还通过群体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思维和逻辑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培养学生道德素养,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中,虽然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教材内容都比较全面,但是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课堂组织和引导方面,教师需要对课堂氛围的掌握更加灵活。
学生的上课状态和情感状态有时候非常不稳定,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状态的变化,对课堂气氛进行及时调整,营造出一个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需要加强知识点的把握能力。
虽然教材已经非常详细,但是在知识点的讲解上,教师需要注重知识点的核心部分,同时加强对细节部分的准确表述。
《秋游》教学反思 15篇
《秋游》教学反思 15篇《秋游》教学反思 1《秋游》这篇课文是苏教版第三册中的,从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同学们的表现还不错,现在就这节课我做一下简单的教学总结。
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主要要注意两个方面:一、以读为主,引导看图、想象,培养语感。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将读贯穿始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绘形绘色的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为帮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丽。
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具体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颜色是“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美在白云的形态变幻;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阑。
在学生有了具体感受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白云有时像什么?有时像什么?”“这时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边,它们会对你说些什么?”我着力诱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
当学生把白云的变幻,田野的五彩斑阑描述得很美时,我创设了一个语言情境:“小朋友说得可真美呀!谁来把这美景读出来?”这时我有意先让一名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读,再让一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当一名学生朗读时,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听,进入课文的意境中,然后让学生评议他们的朗读。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我创设了朗读情境,采取了激励措施,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使学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
二、阅读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地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新课程理念,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紧扣“开心”一词,让学生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再通过想象训练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
当学生通过有关的语句感受到了同学们的欢快心情时,我引导学生转变角色,以小主人公的身份走入课文,融入课文,鼓励他们学着文中的孩子向着蓝天亮开嗓子,有的孩子喊:“这真是一个美丽的丰收季节。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学总结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学总结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学总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 教学内容:第三册语文主要包括古诗词、书法、字词、文言文等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 教学方法:在二年级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 教材使用:语文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要善于发挥教材的作用,注重教材的选用和使用。
可以结合综合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进行教学,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 评价和反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的地方,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同时,也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材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随笔5篇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随笔5篇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随笔篇1小学语文新大纲在揭示学生、教师和教学三者的关系时,科学地突出强调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语文、用语文”的“示范”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指点”学生“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这是我们贯彻“新大纲”精神,指导“新教材”教学的关键所在。
具体落实到第三册课文《看雪》的教学过程中,提出如下教学设想。
一、把握特点,抓准重点教师的“示范”和“关键”作用,必须要通过准确地把握课文的特点,科学地抓准课文的重点来得以实现。
这篇课文的类型属于故事,整个故事由一个隐藏着的故事叙述者的叙事部分(1、2、4、9自然段)和孩子们与老师的问答部分(3、5、6、7、8、10、11自然段)构成,它们形成了多种形态的对比(台湾很难看到雪/北京容易看到雪,棉花做成的雪景(静态)/真正的雪景(动态),孩子们看到了假的雪景/老师看见过真的雪景,台湾孩子们期待着到北京去看雪景/北京小朋友盼着和台湾孩子们去玩雪,……),体现了两岸人民盼祖国统一的共同心声。
课文的重点是第2、9、10、11自然段。
二、针对实际,确定目标针对课文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实际,可以确定如下教学目标: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②学会11个生字,会认4个生字: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爱美情趣,进行爱国教育:教学的重点是在朗读中了解词句,感悟玩雪的趣味,教学的难点是在语境中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的盼祖国统一思想。
三、据图设疑,激发兴趣先用电脑课件(或VCD、录像带,幻灯片等)展示课文静态橱窗里的雪景和动态的玩雪插图,让学生观察思考:两幅插图哪幅更美?课题《看雪》中孩子们想“看”的是哪幅插图里的“雪”?形象化的课文情景和悬念化的课文质疑,激发起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兴趣,急切地通过自读进入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
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5篇
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5篇语文教学反思1在我校本次教研活动中,我选择的《坐井观天》是新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
__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存在着大量的对话,很适合于让学生朗读。
我们研讨的主题是“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
根据教材特点、研讨主题及学生实际在本堂课的设计、教学中,我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感受。
但是,在真正走进课堂上完课之后才发现实践和理论的差距.在听了教研室宋晓丽老师的指导和老师的评课后,更让我有如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为我今后的教学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1.要注意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自主有机结合老师应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但同时得注意如何体现老师的“导”。
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我布置孩子们自由读书,思考“青蛙和小鸟在哪儿里干什么,并勾画重点词句,学生一出口,就开始齐读,没有理解到自由读书的意思,看着孩子读得起劲我没有忍心打断他们,我也意识到,齐读失去了思考的空间,只是想着之后再让他们自由读,勾画,这样看来,学生失去读思结合的时间。
所以,从学习的效果看,自主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
2.读书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整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如果这个前提没有做好的话,就算教案准备得再好,课件做得再精美也没有用,这也已经是我的老问题了,希望能快速改进。
特别是倾听习惯:在课堂上,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总有很多同学积极举手发言。
当我点了一位学生起来发言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回答不出。
此时环顾四周,没有几个学生在认真倾听这位学生的发言。
如果这时要点几位学生站起来复述刚才的那位学生的发言,能讲全的没几位学生。
可以说,课堂上有很多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爱开小差,这样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好。
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和“落实”。
很多细节我都关注到了,但是很多次我都只是停留在浅显的表层上,孩子做错就要把制度落实下去,而不能只顾着赶着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识字五教学反思一日,上《识字五》,已经到了巩固复习的环节,我指名请林孝政小朋友背诵。
这个小朋友平时不够大胆,一般不敢轻易举手。
那天我一提出谁会背背这些谚语,发现他也怯怯地举起了小手。
我觉得很难得,心中一喜,马上叫了他。
他背的时候声音轻轻的,不够自信,背了两句停住了,面露难色。
看样子很紧张。
我并没有催促他,而是耐心地等待着,用鼓励的目光望着他。
其实,此刻的我比他还紧张。
因为,郑侃小朋友平时极少主动发言。
今天他偶然想表现一下自己,如果以失败而告终的话,他以后还有勇气在课堂上表现吗?好在停顿了没几秒钟,他忽然又有了思路,顺利地背出了全部的谚语。
他刚坐下,我正想好好表扬一番。
几个小朋友却纷纷说:“老师,刚才有xx同学翻着书在给他看。
”其实我知道林孝政小朋友并没有看书,是自己背出来的。
但仅仅向学生证明一下郑侃并没看书,不加以引导,显然不行。
因为这件事具有典型意义,类似的事情在课堂上以前也发生过。
有些小朋友总爱抢别人的“头功”。
他们的行为对那些本来就缺乏自信心的小朋友的心理带来不小的冲击。
只是过去我一直没有应对的良策。
现在我突然头脑里有了灵感,于是就故意来个“小题大做”,趁热打铁,目的是让其他小朋友从中得到启示,避免类似事再发生。
于是,我问:“林孝政,你喜欢她这样帮你吗?”林孝政面露难色,不可置否。
我没勉强他,转而问其他小朋友:“如果你是林孝政,你喜欢别人用这种方式帮你吗?大家讨论讨论吧!”有个小朋友说:“我不喜欢。
因为我想展示一下自己,他使我失去了机会。
”另一个小朋友说:“我本来是会背的,她这么一弄,反而使小朋友以为我不会背呢,我觉得那个女同学真多事。
”我又问林孝政:“你是这样想的吗?”他点点头。
这时,我又请那个“好心”帮忙的女同学谈谈自己当时怎么想的,现在又是怎么想的。
她说:“我原来看他背不出来,想帮助他,还有自己也想表现一下,没想倒他不但不感谢我,还怨我。
我真后悔!”这时,我对小朋友们说:“刚才那个女同学,明明出于好心帮人的,可效果却相反,这叫——”学生接上来说:“好心帮倒忙。
”后来,我又让学生们讨论为什么是帮倒忙。
学生们各抒己见,明白了课堂里学习时,同学与同学,老师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学会耐心地倾听与等待,这是课堂礼仪,也是一个人素养的一部分。
最后,我总结引申说:“是啊,课堂是个舞台。
谁都可以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才能。
我们不要轻易剥夺别人表现自我的权利。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常会遇到类似的事,我们是得动动脑筋,可千万别好心帮倒忙了。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本节课中发生的这个小插曲正是对如何贯彻新课标理念,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性的一次诠释。
学会倾听,不随便干扰别人的思考、回答等学习活动,不但是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一个学生最起码的礼仪修养。
所以,这个小插曲这样处理有着别样的意义。
这首儿童诗歌,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
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除了能从中积累语言外,还能纯洁孩子们的心灵。
面对这样一首文字平凡而情感充沛的诗歌,我探索着采取简洁的线条,走出教师烦琐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的说教式教学的途径。
今天,我上完《窗前的气球》一课后,感觉比较塌实。
本课教学中我抓住了科利亚没意思、孤独、伤心最后高兴地笑了这一情感变化为线索,着重让学生体会科利亚的心情变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所以这节课中我以读为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去体会窗前的气球带给我们的浓浓真情。
《称赞》一课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写:小刺猬和小獾之间相互称赞,而正因为彼此真心实意的称赞,使对方增强了自信,消除了疲劳,神奇的称赞为他俩之间搭起了一座友谊之桥。
文中,小刺猬与小獾相处融洽,富有人情味儿!看来只要是发自内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本单元的训练意图就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
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根据单元训练目标,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通过自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感情,从中理解和懂得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还可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强调学以致用,用上合适的称赞语对身边的人物进行称赞,引领学生从细节处见真诚,从平淡中见深情,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回顾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品味着和孩子们的真心交流,感情的真诚碰撞,我享受到了快乐,尝到了收获的喜悦,也反应出课堂上的缺失。
现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前后的得与失:一、真诚称赞,微笑教学。
课堂上,我努力面带微笑,对学生每一个积极的表现都给予真诚的称赞,创设愉悦的氛围,如:课始,我对学生在复习生字环节时表现出的认真,利用自己的真诚的语言称赞他们,并奖励他们“搭乘小火车”(课件实现);课中,对学生的精彩发言均给予及时鼓励和评价。
这样,课堂自始至终都充满了暖人的情谊。
二、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
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句子,然后重点指导朗读。
如“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和:“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抓住了小刺猬和小獾对话的其它句子,培养学生从朗读到感悟。
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进而抓住“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肯定别人的认真态度。
再回过头来反思课堂,有以下几点做的不完善,应改进:1、课堂节奏过快,语速也超快,导致学生没能很好听清老师的要求,也没能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
2、过渡语言不简洁,不准确。
3、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时,过于急切,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看好图,发出精彩的言。
4、当预设与生成有差距的时候,缺乏对整个课堂的调控,出现摸棱两可的教学环节。
应加强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十九课《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
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
整体感觉上得还不错。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
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
教学时,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半绿半黄的树叶。
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
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
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
“小声的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
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5、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
如指导: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这句话时,我只是让学生抓住“小声地”这个词,让学生用小声的语气去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可以这样设计:老师大声地读这句话,让学生听一听老师读得行吗?学生如果说行,让学生再去读这句话,细细理解到底该怎么去读,通过反复读,学生发现应用小声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习兴趣被极大调动,更加乐于学习。
6、进行品读环节的教学,应注意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的突破来贯穿全文。
如本课的切入点就是“林园园看着主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
”引导学生抓住林园园的表情、心理变化特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
在深入理解人物对话、心理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二十课《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一、创设情境,体现童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读书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我在阅读教学中还学生以真正“读者”的地位,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直接阅读的基础上,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
在语文教学中,我合理地使用情境教学法,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情境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于是在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将学生带入一个富有色彩的童话故事,让他们与文中的小动物打招呼、和小动物们进行心灵交流。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盎然,还结合情境理解文中的词语,引发学生的潜在智慧得以体现。
二、诵读悟情,体现发展。
以读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
“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围绕由读通到读出感情的训练过程为主,并把读通课文与读好长句子和重点部分有机结合,加以指导,重点突出。
我在教学中抓住“乐坏了”“他们再也看不到纸船和风筝了……”等语句,抓住矛盾,体验情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了“飘与漂”的不同含义。
另外,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又是发展语言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在教学中将读贯穿教学始终,采用了自读、范读、跟读、读中思考、读中体会等方法,在如何读出感情方面还进行了有效地组织和尝试,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一步走向文中两个小动物的情感世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识字教学情境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重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我在识字教学中,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让学生快快乐乐识字。
在识记过程中,学生既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又学会了识记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