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
郦道元简介
郦道元简介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平东将军、青州刺史、永宁侯郦范之子,我国闻名地理学家、文学家。
郦道元故居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境内。
在郦道元兄弟五人中,道元为长,承袭其父永宁侯爵位,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被害于关中(今陕西临漳县)。
郦道元诞生于官宦世家,其父郦范年少有为,在太武帝时期给事东宫,后以卓越才能成为优秀的军师,曾经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
郦道元也先后在平城(北魏前期的首都,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阳(北魏都城于公元493年南迁至此)担当过骑都尉、太傅掾、书侍御史、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将等中央官职,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担当过冀州镇(今河北省冀县)东府长史、鲁阳郡(今河南省鲁山县)太守、东荆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刺史、河南(今洛阳)尹等职。
郦道元前半生,北魏正值鼎盛时期。
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之后,经过献文、文成等诸多帝王的励精图治,至后来的北魏孝文帝的乐观改革,北魏国力日渐强盛。
郦道元也跟随孝文帝等人致力于统一大愿的实现。
然而,在孝文帝死后,北魏从500年开头,国内冲突又开头高涨起来,渐渐走下坡路,至527年,六镇叛乱,四方骚动。
在国家正值多事之秋的时候,郦道元慷慨殉国。
长空孤雁鸣,秦山鸟悲歌,在流星闪过之时,一代英豪就此陨落。
郦道元在做官期间,“执法清刻”,“素有严猛之称”,故颇遭豪强和皇族忌恨。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郦道元在奉命赴任关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萧宝夤受汝南王元悦怂恿派人把郦道元一行围困在阴盘驿亭(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
亭在冈上,没有水吃,凿井十几丈,仍不得水,最终力尽,和他的弟弟郦道峻以及两个儿子一同被杀害。
郦道元生于仕官家庭,父亲郦范作过青州刺史,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出任尚书郎,以后历任颍川太守,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等职,看来他一生在政治上还是有所建树的。
孝昌三年任官右大使时,在阴盘郦道元驿(今希临潼四周)为雍州刺史萧宝寅杀害。
郦道元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
汉族,范阳涿鹿(今河北涿鹿县)人。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
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生平郦道元,字善长,魏孝文帝延兴二年壬子(472年)生于涿州郦亭(今河北省涿州市道元村),郦范的长子,在我国郦姓宗族里面排列第九十八世。
少年时期,因父亲郦范担任青州刺史,跟随父母居住青州(今山东省青州市)。
父亲去世后,郦道元继承爵位,被封为永宁伯,担任太傅掾。
太和十七年(493年)秋季,北魏王朝迁都洛阳,郦道元担任尚书郎。
十八年(494年),跟随魏孝文帝出巡北方,因执法清正,被提拔为治书侍御史。
魏宣武帝景明二年(501年),郦道元担任冀州镇(今河北省冀州市)东府长史,采取严厉手段,打击邪恶势力。
为政严酷,奸匪盗贼闻风丧胆,纷纷逃往他乡,冀州境内大治。
正始元年(504年),郦道元调任颖川(今河南省许昌市)太守。
永平元年(508年),又调任鲁阳(今河南省鲁山县)太守,上表请求在当地建立学府,教化乡民。
蛮人服其威名,不敢为寇。
延昌二年(513年),升任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
其后,蛮人向朝廷诉讼郦道元为官严厉,朝廷召郦道元返回洛阳。
魏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郦道元担任河南尹,治理京城洛阳。
其后,奉诏前往北方各镇,整编相关的官吏,筹备军粮,作好防守边关的必要准备。
孝昌元年(525年),徐州刺史元法僧背叛北魏,投降南梁。
郦道元奉诏率军征讨,全军在涡阳(今安徽省涡阳县)奋勇拼杀,多有斩获。
返回京城后,升任御史中尉。
皇亲元微诬陷叔父元渊,郦道元力陈事实真相,元渊得以昭雪;元微因此嫉恨郦道元。
南北朝地理学家郦道元生平简介
南北朝地理学家郦道元生平简介郦道元(约公元466,469,470或472年—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北朝地理学家郦道元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郦道元生平简介郦道元是非常著名的地理学家,他的官员之路虽然比较坎坷,但是也曾经担任过御史中尉、鲁阳郡太守等职位,而且执法非常的严格,后来还做过关右大使,只不过最终都没能发挥他的才智而已。
郦道元简介中介绍到他出生的时间并不是很明确,大约有466年、469年以及472年等几种可能,他的字是善长,家在范阳涿州地区,他的父亲是平东将军,在年纪还比较小的时候他就读过很多的书,还曾经跟着父亲一起到山东地区探访和寻求水道,后来又游遍了秦岭、淮河以北等范围广泛的地区,四处考察河渠的情况,还同时搜集周围人们的风土人情和各地的故事传说,而他的一生中创造的最出色的作品就是《水经注》四十卷。
另外郦道元简介中还介绍到他的文笔非常的出色,而且描写的也非常生动,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是一部非常出彩的地理作品,同时也可以看成是一部优美出色的山水散文集,可以说是他开创了国内的游记文学,所以他的作品对后世散文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除此之外他还写有《本志》等书籍,但是却都已经在流传的时候丢失了。
在527年的时候长安城发生了兵变,而这时候郦道元也被敌人包围,当时他们已经到了水尽粮绝的时刻,而他的亲人都被人杀死,郦道元在去世之前一直大声斥责敌人,但是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郦道元传北魏时期的郦道元是个非常著名的人,他从小就跟随父亲一起四处游历,同时还到处查看水渠的情况,寻求新的水道,在长大之后在朝廷中担任过御史中尉等职位,但是最终却也没能让他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才能,而他写过许多的作品,但是流传下来的却只有《水经注》四十卷。
根据他的生平人们编纂出《郦道元传。
《郦道元传》中介绍了他的基本信息和生平事迹,据说他开始的时候继承了永宁候的爵位,但是后来却被降位了,身为御史中尉的他个性十分的严肃,执法严格,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而他后来也被参奏罢免了官职,到了500年的时候他担任冀州长史,在这个地方管理时间长达三年。
郦道元名词解释
郦道元的生平郦道元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
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
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人物生平出身官宦魏孝文帝延兴二年(472年)壬子,郦道元生于涿州郦亭(今河北省涿州市道元村)的一个官宦家庭。
他的父亲郦范年少有为,在北魏太武帝时期,任给事东宫,后来他以优秀的战略眼光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军师,曾经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
郦道元少年时期,因父亲郦范担任青州刺史,便跟随父母居住青州(今山东省青州市)。
为官经历太和初年,郦道元承袭永宁侯爵位,依例降为伯这一等级。
太和十七年(493年)秋季,北魏迁都洛阳,郦道元担任尚书郎。
太和十八年(494年),跟随魏孝文帝出巡北方,因执法清正,被提拔为治书侍御史。
御史中尉李彪认为道元执法公正严厉,自太傅掾引进为书侍御史。
李彪被仆射李冲所弹劾,郦道元也被被免职。
景明年间(500—503年),郦道元被下放为冀州镇东府长史。
刺史于劲,乃是顺皇后的父亲,西征关中的时候,也没有到过此州。
郦道元在那里为官三年,为政严酷,人们非常敬畏他,以至于奸人盗贼纷纷逃往他乡,冀州境内大治。
后来郦道元又做了鲁阳郡太守,上表朝廷建立学校,推崇教育,教化乡民。
朝廷下诏说:“鲁阳原本是南部边境的地区,没有设立过学校。
现在可以在那里设立学校,使鲁阳像西汉文翁办学那样成为有文化教养的地区。
”郦道元在鲁阳郡的日子,老百姓佩服他的威名,不敢违法。
延昌年间(512—515年),郦道元为东荆州刺史,以威猛为政,就像在冀州一样。
当地百姓到朝廷向皇帝告状,告他苛刻严峻,请求前任刺史寇祖礼回来复任。
郦道元文学常识
郦道元文学常识
郦道元(1902年-1948年),原名郦道梁,字澄甫,江苏泰州人,中国现代作家、学者。
他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作家之一,著有小说、散文、剧本、诗歌等多种文学形式的作品。
郦道元的文学作品主题多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以批判现实、抒发思想情感为主要内容。
他的小说作品《男生》、《寒夜》等揭示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境遇,表达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他的散文作品《青春之歌》、《心之隐》,从个人的视角出发,表达了对生活、人性、思想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郦道元的文学风格独特,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他的作品在揭示社会现实的同时,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情怀和对人性的探索。
他能够用简练而细腻的语言,表达出复杂而深厚的思想情感,深受读者喜爱和赞赏。
郦道元的文学创作短暂而辉煌,他在文学界的影响力与其早逝有关。
1948年,郦道元因病去世,年仅46岁,终生共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的作品不仅为后人提供了思想启迪与文学享受,也对中国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于郦道元的文学常识
关于郦道元的文学常识摘要:1.郦道元的简介2.郦道元的代表作品3.郦道元的文学成就4.郦道元的影响与评价正文:1.郦道元的简介郦道元(470 年-527 年),字子山,南朝梁国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突出,尤其是在地理学和散文方面的贡献,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2.郦道元的代表作品郦道元的代表作品是《水经注》,这是我国第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地理学专著。
全书以水道为纲,详细记载了我国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地貌、历史古迹等,对后世的地理学、历史学、文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郦道元还有《郦子山集》等其他文学作品传世。
3.郦道元的文学成就郦道元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他是我国山水散文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水经注》以真实的自然山水为背景,以优美的散文描绘了河道水系的景色,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散文风格,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他在地理学方面的贡献。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江河流经地区的详细记载,为后世的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被誉为“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3)他在文学评论方面的成就。
郦道元在《郦子山集》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文学创作的观点,为后世的文学理论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4.郦道元的影响与评价郦道元的影响与评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后世散文创作的影响。
郦道元的山水散文风格对唐代王之涣、韩愈等散文家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对后世地理学研究的影响。
郦道元的《水经注》为后世的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许多现代地理学家都对其进行研究和解读。
(3)对后世文学理论的影响。
郦道元在《郦子山集》中提出的文学评论观点,对后世的文学理论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郦道元简介
郦道元简介Li DaoyuanLi Daoyuan郦道元(844年-930年),字参同、号陇西居士,唐代文学家、地理学家、采访使者,是中国历史上地理著作《三秦记》的作者。
他以详实的记载和广博的知识见称,被誉为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经历郦道元出生在唐朝的陇西(今甘肃省天水市),出身于一个文化世家。
从小聪慧好学,颇具才华,在当地颇有声望。
据记载,郦道元年轻时游历了许多地方,积极探索和收集各地的地理和文化信息。
这些早年的经历对他后来的地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秦记》的创作和影响郦道元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是他的地理著作《三秦记》。
这部著作总结了郦道元多年的地理考察和研究成果,系统地介绍了西北地区的地理概况、历史变迁和人文风情。
《三秦记》以系统的方式描述了三秦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沿革、地方特色以及文化遗产等内容。
这部著作不仅具备极高的学术价值,也为当时的地理学研究树立了典范。
《三秦记》的出版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是一次重大的突破。
这部著作填补了唐代地理学研究的空白,为后来的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此外,《三秦记》还通过对地理和文化的深入观察,为当时的社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指引。
郦道元的学术思想和贡献郦道元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地理著作《三秦记》中。
他在这部著作中提出了诸多关于地理学的原理和概念,并且通过实证研究加以佐证。
郦道元的学术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观察郦道元强调地理学应该以系统的方式观察和研究地理现象。
他通过实地考察和收集各类资料,以系统的分类和整理方式呈现了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和历史文化。
他的观察方法为当时的地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史地结合在《三秦记》中,郦道元将地理和历史相结合,强调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他通过对历史沿革和地理特点的分析,揭示了地理环境对于人类活动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性。
这一思想在后来的地理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在《三秦记》中,郦道元不仅着重描述了地理特点,也详细记录了各地的历史和人文遗产。
郦道元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
汉族,范阳涿鹿(今河北涿鹿县)人。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
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生平郦道元,字善长,魏孝文帝延兴二年壬子(472年)生于涿州郦亭(今河北省涿州市道元村),郦范的长子,在我国郦姓宗族里面排列第九十八世。
少年时期,因父亲郦范担任青州刺史,跟随父母居住青州(今山东省青州市)。
父亲去世后,郦道元继承爵位,被封为永宁伯,担任太傅掾。
太和十七年(493年)秋季,北魏王朝迁都洛阳,郦道元担任尚书郎。
十八年(494年),跟随魏孝文帝出巡北方,因执法清正,被提拔为治书侍御史。
郦道元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
他的曾祖父郦绍,曾任后燕的濮阳太守,后为北魏兖州监军;祖父郦嵩,曾任北魏天水太守;父亲郦范,在北魏官居要职,曾任尚书右丞,后又以东平将军的头衔,出任青州刺史。
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随做官的父亲宦居山东,经常和朋友们一起浏览名山大川,访求名胜古迹,从小就对祖国的山川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这年前后,郦道元开始进入仕途。
最初,他以尚书郎的微职随孝文帝北巡,大开眼界。
父亲去世后,郦道元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为永宁伯。
他先在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洛阳(今河南洛阳)的皇帝身边担任北魏的中央官吏,后任冀州(今河北冀县)镇东府长史、颍川郡(今河南长葛)太守、河南(今河南洛阳)尹等地方官,还先后担任过黄门侍郎、御史中尉等职,最后在关右太使任上遇害,被追赠为吏部尚书、冀州刺史。
广阔的从宦生涯,使郦道元有机会走访了今山东、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内蒙、江苏、安徽、湖北等地。
初中文言文:《三峡》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郦道元的《三峡》(选⾃《⽔经注》三⼗四卷《江⽔》)是⼀篇的⼭⽔之作,作者只⽤不到两百字的篇幅就描写出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景⾊。
下⾯是⽆忧考分享的初中⽂⾔⽂:《三峡》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三峡》 南北朝:郦道元 ⾃三峡七百⾥中,两岸连⼭,略⽆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
⾃⾮亭午夜分,不见曦⽉。
(阙通:缺;重岩⼀作:重峦) ⾄于夏⽔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帝,暮到江陵,其间千⼆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暮到⼀作:暮⾄)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作:⼭献) 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猿长啸,属引凄异,空⾕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译⽂】 在三峡七百⾥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完全没有中断的地⽅。
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亮都⽆法看见。
等到夏天江⽔漫上⼭陵的时候,上⾏和下⾏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法通⾏。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千⼆百⾥,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倒映出⼭⽯林⽊的影⼦。
极⾼的⼭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清,树荣,⼭峻,草盛,确实趣味⽆穷。
每逢初晴的⽇⼦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涧就显出⼀⽚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处拉长声⾳鸣叫,声⾳持续不断,显得⾮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声凄凉得令⼈眼泪满⾐裳。
” 【注释】 ⾃: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
略⽆:毫⽆,完全没有。
阙:通“缺”,缺⼝,空隙。
郦道元《三峡》原文和译文
郦道元《三峡》原文和译文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处;注释;①自:在②略无:完全没有.略,完全,全部中断③阙:同”缺”,翻译: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原文:重岩叠嶂(ZH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月。
注释;①嶂,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②隐,蔽:遮盖③自:如果④亭午,正午。
⑤夜分,半夜⑥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翻译: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原文: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阻绝。
注释;①至于:到了②襄陵:上,漫上;丘陵③沿:顺流而下;④溯:逆流而上⑤绝:断翻译: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只都阻隔断了.原文: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注释;①或:有②其:这,从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③虽:即使④乘奔御风: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
奔,奔驰的快马。
⑤不以:不如;以,认为,如⑥疾:快翻译:(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原文:春冬之时,则素湍(TUN)绿潭,回清倒影。
注释;①之时:的时节;时,季节,时节②素湍:白色的急流③回清:回旋着清波翻译: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影子。
原文:绝?T(Y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注释;①绝?T(YN):极高的山峰。
绝,极;?T,山峰②飞。
飞泻③漱(SH)冲荡④其,它们,指怪柏⑤清荣峻茂:水清,树茂,山高,草盛⑥良:实在,的确翻译: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原文: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郦道元《三峡原文》及翻译
郦道元《三峡原文》及翻译郦道元的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郦道元《三峡山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自(1)三峡山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隐天蔽日,自非(4)亭午夜分(5),不见曦(6)月。
至于夏水襄陵(7),沿溯(8)阻绝。
或王命急宣(9),有时朝发白帝(10),暮到江陵(1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12),不以疾也(13)。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14),回清倒影(15)。
绝巘(yǎn)(16)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7),清荣峻茂(18),良(19)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20),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2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2)。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山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注释(1)自:在,从三峡山: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山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中断。
(3) 嶂(zhàng):高峻险拔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5)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
陵,丘陵,小山包(8)沿:顺流而下(的船)。
溯(sù):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时。
王命:皇帝的圣旨。
宣:宣布,传达。
(10)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东。
朝:早晨(1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12)虽:即使。
奔:奔驰的马。
御:驾着(13)不以:不如。
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
(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
素:白色的。
郦道元
郦道元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
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
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人物生平
出身官宦
魏孝文帝延兴二年(472年)壬子,郦道元生于涿州郦亭(今河北省涿州市道元村)的一个官宦家庭。
他的父亲郦范年少有为,在北魏太武帝时期,任给事东宫,后来他以优秀的战略眼光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军师,曾经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
郦道元少年时期,因父亲郦范担任青州刺史,便跟随父母居住青州(今山东省青州市)。
为官经历
太和初年,郦道元承袭永宁侯爵位,依例降为伯这一等级。
太和十七年(493年)秋季,北魏迁都洛阳,郦道元担任尚书郎。
太和十八年(494年),跟随魏孝文帝出巡北方,因执法清正,被提拔为治书侍御史。
御史中尉李彪认为道元执法公正严厉,自太傅掾引进为书侍御史。
郦道元《河水-龙门》原文、注释及解析
郦道元《河水-龙门》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河水-龙门[北魏] 郦道元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②,西四十里有风山③,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④。
《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⑤。
”《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⑥,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
大禹疏通,谓之孟门。
”故《穆天子传》曰:“北登孟门九河之隥⑦。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
实为河之巨厄,兼孟门津之名矣⑧。
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⑨,夹岸崇深,倾岸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人石。
”信哉! 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⑩,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
浑洪赑怒(11),鼓若山腾,濬波颓叠(12),迄于下口。
方知慎子下龙门(13),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注释〕①本篇选自《水经注》。
龙门,山名。
今山西河津西北,陕西韩城东北,跨黄河两岸。
②北屈县故城,今山西乡宁东北。
③风山,今山西乡宁北。
④孟门山,今山西乡宁北,陕西宜川东北,龙门山之北,绵亘于黄河两岸。
⑤黄垩(e厄),黄沙土。
涅石,矾石。
⑥吕梁,山名。
主峰在今山西离石东,西南与龙门山相接。
⑦隥(deng瞪),斜坡。
⑧孟门津,今陕西宜川东南,与孟门山参差相接,即河中石檀山。
⑨漱广,河道被水冲激而非常宽阔。
⑩素气,白色水气。
(11)浑,深大。
赑(bi币),猛壮。
(12)濬,同“浚”,深。
濬波,大的波浪。
(13)慎子,即慎到。
战国时思想家,著有《慎子》,其中有“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不及”句。
〔解析〕人们常用“鲤鱼跳龙门”来比喻某人取得了不同寻常的成功,或者讽劝某人不要想入非非。
这就给龙门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那末,龙门究竟是什么样子,为何如此难跳?郦道元的《河水·龙门》篇给我们细致地描绘了它的景象。
文章一开始,作者因水记山,因山记事。
虽然没有写龙门有多少丈高,水有多少流量,但其险峻壮阔的样子已给读者留下了十分具体的印象。
郦波古诗词
郦波古诗词
郦波,即郦道元,是唐代文学家郦道元的字号。
郦道元以其清新淡雅的诗风而闻名,以下是一些郦波的古诗词作品:
1.《赋得春风》
春风吹绿柳,
花影婆娑摇。
微雨润芳草,
春意正浓融。
2.《夏夜》
夏夜闻蛙鸣,
微风拂池塘。
星斗闪烁处,
人间夜幕长。
3.《秋思》
秋风送寒意,
露滴满庭秋。
萧条古木色,
万物入黄州。
4.《冬日行》
寒日照白雪,
冰封万里间。
行人步艰难,
寒鸟叫凄然。
郦波的诗词以自然景物和季节变化为题材,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自然界的美景和人们的情感。
他善于用寥寥数语传达出深刻的意境,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受。
郦波的诗作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展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他的诗词清丽凝练,抓住事物的精髓,给人以美好的意境和深远的思考。
这些诗词展示了郦波独特的诗风和才华,让人们感受到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思索。
他的作品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成为唐代文学的珍贵遗产。
《北史·郦道元传》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
《北史·郦道元传》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北史·郦道元传》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原文:郦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
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
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
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
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
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
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
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①,崇劝学教。
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②。
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③之化。
”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
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
蛮人诣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
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
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
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
梁军至涡阳,败退。
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后除御史中尉。
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
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
司州牧、汝南王悦嬖④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
及选州官,多由于念。
念常匿悦第,时还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
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
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
(选自《北史列传第十五》)译文:郦道元字善长。
起初,继承父亲的封爵永宁侯,按照惯例,由侯降为伯。
御史中尉李彪因为郦道元执法清正苛刻,举荐他由太傅掾升任书侍御史。
李彪被仆射李冲参奏下台后,郦道元因为是李彪的下属官员也被罢免。
景明年间(公元500-503年),郦道元任冀州镇东府长史。
冀州刺史于劲,是顺皇后的父亲,当时带兵在关中打仗,不在冀州上任,州上的事全由郦道元管理达三年之久。
由于郦道元行政严酷,所以不仅是官吏畏惧,就是奸诈小人和强盗也纷纷逃离冀州,到别的地方去。
后来调郦道元去鲁阳郡代理太守,他向皇帝上奏,请求在鲁阳建立学校,崇尚并奖励学校教育。
皇帝下诏说:“鲁阳原来因为是南方边远地区,不立大学。
《北史·郦道元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郦道元传》原文及翻译北史郦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
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
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
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
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
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
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
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①,崇劝学教。
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②。
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③之化。
”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
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
蛮人诣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
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
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
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
梁军至涡阳,败退。
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后除御史中尉。
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
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
司州牧、汝南王悦嬖④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
及选州官,多由于念。
念常匿悦第,时还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
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
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
(选自《北史•列传第十五》)译文:郦道元字善长。
起初,继承父亲的封爵永宁侯,按照惯例,由侯降为伯。
御史中尉李彪因为郦道元执法清正苛刻,举荐他由太傅掾升任书侍御史。
李彪被仆射李冲参奏下台后,郦道元因为是李彪的下属官员也被罢免。
景明年间(公元500-503年),郦道元任冀州镇东府长史。
冀州刺史于劲,是顺皇后的父亲,当时带兵在关中打仗,不在冀州上任,州上的事全由郦道元管理达三年之久。
由于郦道元行政严酷,所以不仅是官吏畏惧,就是奸诈小人和强盗也纷纷逃离冀州,到别的地方去。
后来调郦道元去鲁阳郡代理太守,他向皇帝上奏,请求在鲁阳建立学校,崇尚并奖励学校教育。
皇帝下诏说:“鲁阳原来因为是南方边远地区,不立大学。
现在可以允许,使鲁阳像西汉文翁办学那样成为有文化教养的地区。
郦道元文学常识
郦道元文学常识 文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文本语言来表达情感、思想和经验。
郦道元,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文学作品广泛流传,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了解郦道元的文学常识对于深入理解中国文学发展过程及其价值意义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步步的思考,详细介绍郦道元的文学常识。
一、郦道元的生平 郦道元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于480年出生在南朝著名文化城市建康(今江苏南京),他出身于士族家庭,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郦道元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热爱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各个方面。
他的才华被当时的文化名士所赞赏,很快在文学界崭露头角。
二、郦道元的文学成就1. 诗歌创作 郦道元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质朴而著称。
他的诗歌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表达了他的思考和感受。
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生道理的思考。
他的优秀诗作被广泛传诵,赢得了当时文坛的尊敬。
例如,在《山行行》这首诗中,郦道元通过描绘壮美的山景,表达了对远方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用简洁而精确的语言,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深深敬畏之情。
2. 散文创作 除了诗歌创作,郦道元还以散文而著称。
他的散文作品以文字优美、思想深刻而为人称道。
郦道元的散文充满了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让人感受到他对人生的思辨。
例如,在《桃花源记》中,郦道元讲述了一个理想中的乌托邦社会。
他通过描绘人们和谐共处、生活自给自足的场景,抨击当时社会的腐败和现实的压迫。
这篇散文表达了郦道元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并呼吁人们追求真实与美好。
三、郦道元对后世的影响 郦道元的文学成就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而且在后世的文学发展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郦道元的文学作品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思想深入,给人们以启示和思考。
后世的文学家们从中学习,吸取了他的创作方法和修辞技巧,丰富了他们的创作。
郦道元《水经注三峡》原文及译文
郦道元《水经注三峡》原文及译文赏析赏析郦道元《水经注•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重点语句翻译: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不如它(乘船)快。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实在是趣味无穷。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山丘,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搁了。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层层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空缺的地方。
[ 《三峡》的阅读]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与朱元思书》中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来形容江水湍急奔腾的气势,《三峡》一文中,间接表现江水相似特点的句子则是(2)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看到三峡的人都说,春冬时候的水依然像郦道元笔下所描写的那样“”,“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三峡工程蓄水之音,面对汹涌的江水,我们不由得想到郦道元《三峡》中表现夏水湍急的句子: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体现了三峡山的什么特点?3、概括夏、春冬、初霜旦(秋)三段时间内三峡之美的特点。
4、季节的变化使三峡景色动静相生,节奏明快,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你认为三峡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呢?5、本文只有150余字,却写出了三峡的气象万千,语言非常精练生动,请举例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郦道元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
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
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生平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
出生于官宦世家。
他的父亲郦范年少有为,在太武帝时期,给事东宫,后来以他优秀的战略眼光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军师,曾经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
郦道元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首都,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阳(公元493年北魏首都南迁到这里)担任过骑都尉,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将等中央官史,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做过冀州(今河北省冀县)长史,鲁阳郡(今河南省鲁山县)太守,东荆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刺史,河南(今洛阳)尹等职务。
郦道元前半生,北魏正是鼎盛时期,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之后,经过献文,文成等诸多帝王的励精图治,至后来的北魏孝文帝的积极改革,北魏国力日渐强盛。
郦道元也跟随孝文帝等人致力于统一大愿的实现。
然而,在孝文帝死后,北魏从500年开始,国内矛盾又开始高涨起来,逐渐走下坡路,至527年,六镇叛乱,四方叛乱揭竿而起。
在国家正值多事之秋的时候,郦道元慷慨殉国。
长空孤雁鸣,秦山鸟悲歌,在流星闪过之时,一代英豪就此陨落。
郦道元在做官期间,“执法清刻”,“素有严猛之称”。
颇遭豪强和皇族忌恨。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郦道元在奉命赴任关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萧宝夤受汝南王元悦怂恿派人把郦道一行围困在阴盘驿亭(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
亭在冈上,没有水吃,凿井十几丈,仍不得水,最后力尽,和他的弟弟道峻以及两个儿子一同被杀害。
身世
生于仕官家庭,父亲郦范作过青州刺史,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出任尚书郎,以后历任颍川太守,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等职,看来他一生在政治上还是有所建树的。
孝昌三年任官右大使时,在阴盘驿(今希临潼附近)为雍州刺史萧宝寅杀害。
郦道元一声生勤于读书和著述。
《魏书》卷八十九说:“道元好学,历览奇书。
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
”但除《水经注》外,其余著作都已亡佚。
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志于地理学的研究。
他喜欢游览祖国的河流、山川,尤其喜欢研究各地的水文地理、自然风貌。
他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机会进行实地考察,足迹遍及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内蒙等广大地区,调查当地的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游览名胜古迹、山川河流,悉心勘察水流地势,并访问当地长者,了解古今水道的变迁情况及河流的渊源所在、流经地区等。
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古代地理学著作,如《山海经》、《禹贡》、《禹本纪》、《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水经》等,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为他的地理学研究和著述打下了基础。
通过把自己看到的地理现象同古代地理著作进行对照、比较,发现其中很多地理情况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了很大变化。
如果不及时把这些地理现象的变迁记录下来,后人就更难以弄明白历史上的地理变化。
因此,应该对此时的地理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同时查阅古代文献,与古代的地理学著作相印证,将地理面貌的历史变迁尽可能详细、准确地记载下来。
为此,郦道元决定以《水经》为蓝本,以作注的形式写一本完整的地理学著作。
《水经》是三国时代桑钦所著的一部地理学著作,此书简要记述了137条全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
原文仅1万多字,记载相当简略,缺乏系统性,对水道的来龙去脉及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记载不够详细、具体。
为此郦道元利用自己掌握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水经》的基础上,郦道元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学名著。
生平
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爱好游览。
他跟随父亲在青州时候,曾经和友人游遍山东。
做官以后,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在余暇时间阅读了大量地理方面的著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
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并且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水经》一书写于三国时期,是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共记述全国主要河流一百三十七条。
原文一万多字,文字相当简略,没有把水道的来龙去脉和详细情况说清
楚。
郦道元认为,应该在对现有地理情况的考察的基础上,印证古籍,然后把经常变化的地理面貌尽量详细、准确地记载下来。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郦道元决心为《水经》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