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贵州特岗教师考试语文备考重点: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一)
文言文阅读之常见的文言固定句式
文言文阅读之常见的文言固定句式1.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
(1)“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近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意思是“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译]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2)“如何(何如)”“若何(何若)”“奈何”,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办”。
①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司马迁《鸿门宴》)[译]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这个事怎么办?②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池,怎么办?(3)“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可译为“为什么”“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
则较死为苦也,(这)将奈之何?(林觉民《与妻书》)[译]那么(这种离散)比死要痛苦啊,(这)将怎么办呢?(4)“何也”“何哉”,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为什么呢”。
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译]自己死在别人手中,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②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译]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5)“何所”是表疑问的固定句式,是“所……者为何”的倒装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什么”。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译]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思念什么。
2.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
“……何如……”“……孰与……”,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和(同、跟)……相比,谁更……”“……比……怎么样”。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你认为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译]他们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与五个人的死相比较,轻重到底怎么样呢?3.表示反问的习惯说法。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语文高考必备)精编版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一)(一)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1、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③“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2、“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3、“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
例:①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⑵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5、“何(奚)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6、“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何“一般作定语。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7、“安……乎”、“安……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二)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何如……”;“……何若……”“……孰与(孰若)……”意即“……与……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比……怎么样?”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
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15 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尤其较为固定的意义。
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
如:①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 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2.⋯⋯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
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3.⋯⋯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
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请看下面例句: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②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1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2."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2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例3 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例4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
4."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
例5 非字而画。
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
5."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6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6."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7 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7. "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完整版)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常见固定句式及其翻译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袭,约定俗称,经久不变。
这些固定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结构1.表判断语气。
(1)常见的有“无以”“所以”或“者…也”等。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②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李密《陈情表》“无以”相当于“没有用来…的办法”。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所以”相当于“是用来…的”。
④亚父者,范增也。
——司马迁《鸿门宴》⑤非我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者…也”表判断是常见的,还有“者也”连用等,例句很多,不再赘述。
(2)“……之谓也”(用在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又是宾语前置的结构。
)—般译为:“说的就是……”或“大概说的就是……吧”。
“……之谓……”(用在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里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叫作……”、“……称作……”、“……认为……”、“……说……”。
①“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译文:“《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
’——(这话)说的就是夫子您这样的人。
②“野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文:"俗语说:'知道了很多道理,自以为没人能赶上自已了。
'这说的就是我呀。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文:百姓认为我吝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了。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
2. 表疑问语气。
表疑问语气的固定句式比较多,常见的有:(1)如……何、若……何、奈……何;中间可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文: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如何(何如)”、“若何”、“奈何”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等。
高考语文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梳理
高考语文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梳理一、表示疑问1.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是“所……者为何”的倒装和压缩。
可译为“所……的(人、事、物)是什么”。
【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译文:问女儿所思的是什么,所忆的是什么。
【例】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译文:卖炭得来的钱用来干什么?2.奈何……?可译为“……怎么办”。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拿了我们的璧,却不给我们城池,怎么办?还可译为“为什么……”。
【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译文:为什么夺取它们的时候一丝一毫都不放过,用起来却像抛泥洒沙一般不珍惜?3.何如;何若;奚如;胡如;奚若(1)代词性固定结构。
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
可译为“怎么样”。
【例】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译文:樊哙说:“今天的事怎么样?”(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
可译为“比……怎么样”。
【例】王以为何如其父?(《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大王认为跟他的父亲比怎么样?4.如……何?奈……何?可译为“拿……怎么样呢”“对……怎么样”“把……怎么样”。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译文:拿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例】且为之奈何?(《鸿门宴》)译文:将对这件事怎么样?5.何(奚)以……为;何(奚、曷)……为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译文:现在别人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正是那鱼和肉,为什么要辞别呢?【例】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译文:项王笑着说:“这是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河干什么呢?”【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译文:哪里用得着到九万里高空才向南飞呢?6.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谁)……”。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语文高考必备).doc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一)(一)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1、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③“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 )“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怎么对付 (处置,安顿 ) ”,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2、“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3、“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
例:①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⑵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5、“何(奚)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 ?季氏》)6、“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何“一般作定语。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墨子 ?公输》)7、“安乎”、“安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 ?陈涉世家》)(二)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 何如”;“ 何若”“ 孰与(孰若)”意即“ 与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 比怎么样?”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1、无以,由动词“无"和介词“以"组成,可译为(“没有用来……”“无法……”。
)【例如】顾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2、有以,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有……的”。
)【例如】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荆轲刺秦王》);②项王未有以应。
(《鸿门宴》)3、何以,即“以何”的倒装.表示(疑问)。
可译作(“用什么办法”“有什么"“为什么”“凭借什么"。
)【例如】①何以言之?(《赤壁之战》);②何以战?(《曹刿论战》)4、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例如】故患有所不必也。
(《鱼我所欲也》)5、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如】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序》)6、安所,疑问代词“安”只能和“所”组合,表处所。
可译作(“什么地方”。
) 【例如】如徐州不定,将军安所归乎?(《三国志·荀彧传》)7、何所,即“所何",疑问代词前置。
是“所……者何为"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作(“……的(人、物、事)干什么用"。
)【例如】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8、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升序》)9、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怎么、怎麽样、怎么办"。
)【例如】①取吾城,不予我璧,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失街亭》);③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④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军之志,若何?(《殽之战》)10、如……何,译为(“对……怎麽办”.)【例如】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11、奈……何,译成(“把……怎么办"。
)【例如】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12、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例如】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
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文言文里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径直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
小编带来的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
何……之有:表反问,其中“之”字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有”是动词,“何……”是它的宾语。
可译为“有什么……呢”。
特别注意,“何”并不是宾语,而是宾语的定语。
如:宋何罪之有?(《公输》)不亦……乎:表反问语气,相当于“不是……吗”。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得无……乎:表猜度语气,译为“恐怕(莫非)……吧”。
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但(惟)……耳:只不过……罢了。
如: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宁……乎,顾(独)……乎(邪、哉):表反问,译为“难道……吗”。
如: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蛐②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何(奚)以……为:反问语气,相当于“为什么要……呢”“哪里用得着……呢”。
如: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论语·季氏》) 何所……:是“所……(者),(为)何”的主谓倒装,相当于“所……的,是什么”。
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 如……何,若……何,奈……何:都是表示疑问的句式,可译为“把……怎么样”“拿……怎么样”“对……怎么样”如: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其……其……:表选择,相当于“是……还是……”。
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与其……孰若……:表选择,可译为“与其……不如……”或“与其……哪比得上……”。
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孰与……:表示“与……相比,谁……”,可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常用文言文句式(一)判断句的格式文言文里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径直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
必备知识清单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
[例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2.“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
[例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例3]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例4]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
4.“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
[例5]非字而画。
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
5.“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6]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6.“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例7]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7.“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例8]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译文:拿了我的璧玉,不给我城,怎么办?[例9]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译文:(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8.“如(奈、若)……何”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怎么样”。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汇总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汇总1、得以:(可译为“能够”。
)①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五人墓碑记》(所以,蓼洲周公的忠义显露在朝廷,被赠予美好光明的谥号,荣耀于身死之后,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一做座坟墓,把他们的姓名排列于大堤之上,四方人士经过此地没有不下拜而哭泣的,这实在是百世一遇的遭遇呀!)2、俄而:(可译为“不久,一会儿”。
)①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口技》3、而况:(可译为“何况,况且”。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石钟山记》(现在拿钟或磬放在水中,即使是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响声,何况是石头呢?)4、而已:(可译为“罢了”。
)①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勾践灭吴》(于是太宰嚭向吴王进谏说:“我听说古时攻打别国的,对方屈服了就算了;现在越国已向我们屈服了,还有什么要求呢?”)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高明。
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不过这样罢了。
)③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祭十二郎文》(我应当在伊水和颍水之畔置几顷田地,来度过我的晚年,教育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期望他们长大成人;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等到他们出嫁,我的心愿不过如此罢了!)5、何乃:(可译为“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
)①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阿母对府吏说:“你的见识为什么这么短小!”)6、既而:(可译为“随后,不久”。
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尤其较为固定的意义。
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
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2.……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
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3.……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
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请看下面例句: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②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语文高考必备)完整版.doc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一)(一)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1、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鸿门宴》)③“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例: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2、“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3、“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
例:①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⑵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5、“何(奚)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的倒装,“何“一般作定语。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6、“何……之有”是“有何……”例: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7、“安……乎”、“安……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二)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孰与(孰若)……”意即“……与……孰……”相当于现代汉语“……何如……”;“……何若……”“……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比……怎么样?”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后面的宾语 5、省略介词“于”,特别注意的是, 有时补好“于”字后,还要注意状语 后臵的情况。
(四)倒装句 1、主谓倒装 ①甚矣,汝之不 惠! —— 汝之不惠, 甚矣! 《愚公移山》
2、宾语前臵 文言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臵于动词前。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之人不欺余也 《石钟山记》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前臵。——“二疑缺一不 可” ①沛公安在? —— 沛公在安? 《鸿门宴》 (3)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情况 在文言中也并不多。 ①成语: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命是从 —— 唯图利、唯问你、 唯从命 ②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惟依兄嫂 《祭 十二郎文》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 (4)介词宾语前臵——秋以为期《氓》
1、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 “……者,……也。”——及其变 形。 2、用 “乃”“为”“即”“则”“皆”“耳 ”“非”等表示判断。 3、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中也有, 但起步较晚。
(二)被动句 1、 “见……于……”或“受…… 于……”——及其变形。 2、 “为……所” ——及其变形。 3、用“被”表示被动。 4、还应注意一些无标识意念上的被 动句。
(六)否定句 、弗、勿、未、否、非、无、 莫”等。
常见文言文固定 格式
3、定语后臵 (1)“之……者”或“而……者” ——及其变形。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因敲击发出铿锵声音的石头,到处都像这个一样。(中心词“石”后加“之”,作一 短暂停顿,便进一步突出强调了定语“铿然有声”,“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 石”) ②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能不易其志”修饰“缙绅”;“大”修饰“四海”,均为定语后臵。“缙绅而能不 易其志者”即“能不易其志之缙绅”,“四海之大”即“大之四海”。 上面所说的“定语后臵”的情况在古汉语中是有一定限制的,并不是所有的定语都是可 以后臵的。一般来说,一部分修饰性的定语才有这种后臵情况,至于领属性的定语是不能 移到中心词之后的。例如“秦之咸阳”不能说成“咸阳之秦者”;“蛇鳝之穴”,就不能 说成“穴之蛇鳝者”。 (2)数量词定语后臵。 文言文中数量词或数词作定语,可以前臵,与现代汉语相同;也可以后臵,与现代汉语相 反。例如: 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句中“车”、“骑”、“卒”均是中心词,数量词“六七百乘”、“千余”、“数万 人”均后臵,以此突出定语。 (3)“所”字结构作定语后臵。例如: 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对清朝统治者)长期积聚的怨恨和愤怒,像洪水冲出山沟一样。 (“怨愤”是中心词,“所积”为“所”字结构作定语,后臵)
文言文常见固定结构
文言文常见固定结构一、表疑问或反问:1.如何、奈何、若何表示询问或反问,译为“怎么办、怎么样”或“怎么、为什么”。
如: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罗贯中《失街亭》)..不误事?(孔明用这样的人,怎么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呢?)(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拿了我们的璧,不给我们城池,怎么办奈何...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起来却如同泥沙呢?)(杜..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为什么牧《阿房宫赋》)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如今袁绍刚来,你(指曹操)却放弃这里而去东征,(如果)袁绍乘我后方(空虚而进攻),怎么办...?)(陈寿《三国志·魏书》)2.如……何,奈……何,若……何用来询问方法,译为“对……怎么办”“把……怎么样”。
如:如.太行、王屋何.?(对.太行王屋山怎么办...呢?)(《愚公移山》)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啊虞姬,把.你怎么样...呢?)(司马迁《项羽本纪》)若.楚惠何.?(对.楚国的恩惠怎么办...呢?)(《左传·晋楚城濮之战》)3.何……为,何以……为,奚以……为,恶……为,安……为表示反问,译为“为什么要……呢”“哪里用得着……呢”,其中“为”是语气词。
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要告辞呢?)(司马迁《鸿门宴》)是社稷之臣也,何以....攻伐呢.?)((《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伐为.?(这是国家的臣子,为什么要奚以....高飞到九万里向南去呢.?)(《庄子·逍遥游》)..之九万里而南为.?(为什么要4.庸……乎表示反问,译为“难道……吗”。
如: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道理,难道还用得着知道他出生在我先还是后吗?)(韩愈《师说》)5.非……与(欤)表示反问,译为“不是……吗”。
如:子非.三闾大夫与.? (您不是..三闾大夫吗.?)(《楚辞·渔父》)6.顾……哉表示反问,翻译为“难道……吗”。
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1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2."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2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例3 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例4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
4."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
例5 非字而画。
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
5."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6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6."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7 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7. "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文言文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古文翻译不再难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
例子是很多的。
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
“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2.……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
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
3.……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
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
请看下面例句: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②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课文例句比较多)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课文例句比较多)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等。
文言文的固定格式:1)表示疑问: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例如:XXX:“你凭什么知道?”B、XXX……?(所…的是什么?)例如:问女子在想什么,问女子在想什么?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例如:未辞也,那你怎么办?D、如…XXX?XXX?(拿…怎么样呢?)例如:虞兮虞兮,你该怎么办?E、孰与……?(与……相比,哪个……?)例如:我和城市相比,哪个更美?公之视廉将军,和XXX相比,哪个更好?F、安……乎?(怎么……呢?)例如:然而XXX刚刚败了,你怎么能抵抗这个难题呢?G、独……耶?(难道……吗?)例如:公子纵然轻胜,被抛弃降顺秦国,你不同情公子姊姊吗?H、何为……?(为什么……?)例如:你为什么要生我家呢?2)表示反问:A、XXX……哉(也)?(怎么能……呢?)例如:如果只是做佣人,你怎么可能富有呢?何能胜过这条路呢?B、何……为?(……干什么呢?为什么…呢?)例如:你干什么呢?C、其……乎?(难道能……呢?)例如:尽你的努力,却无法到达目标,这样你就不会后悔了,难道还有人能够批评你吗?D、顾……哉?(难道……吗?)例如:难道不如蜀鄙之僧吗?E、独……哉?(难道……吗?)例如:相如虽然有弩箭,却害怕XXX将军吗?F、安……哉(乎)?(哪里……呢?)例如:小鸟怎么会知道天鹅的志向呢?G、不亦……乎?(不是……吗?)例如:人不知道也不发怒,这不是君子吗?H、……非……欤?(……不是……吗?)例如:这不是三闾大夫吗?I、宁……耶?(哪里……呢?)例如:难道不知道这是回家的最后一程吗?3)表示感叹:A、何其……也!(怎么那么……啊!)例如:虽然有君命,速度怎么这么快啊!B、直…耳!(只不过……罢了!)例如:XXX:“不可,只不过不到一百步!”C、惟……耳!(只是……罢了!)例如:我已经没有事情可做了,只能等待死亡了。
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常见固定句式及其翻译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袭,约定俗称,经久不变;这些固定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结构1.表判断语气;1常见的有“无以”“所以”或“者…也”等;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②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李密陈情表“无以”相当于“没有用来…的办法”;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所以”相当于“是用来…的”;④亚父者,范增也;——司马迁鸿门宴⑤非我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者…也”表判断是常见的,还有“者也”连用等,例句很多,不再赘述;2“……之谓也”用在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又是宾语前置的结构;—般译为:“说的就是……”或“大概说的就是……吧”;“……之谓……”用在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里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叫作……”、“……称作……”、“……认为……”、“……说……”;①“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夫子之谓也;”——译文:“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这话说的就是夫子您这样的人;②“野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译文:"俗语说:'知道了很多道理,自以为没人能赶上自已了;'这说的就是我呀;”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译文:百姓认为我吝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了;④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2.表疑问语气;表疑问语气的固定句式比较多,常见的有:1如……何、若……何、奈……何;中间可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文: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如何何如”、“若何”、“奈何”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等;例句:①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商隐马嵬“如何”相当于“为什么”;译文:为什么做了四十年的天子,还不及卢家夫婿能长伴莫愁②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战国策·荆轲刺秦王“何如”相当于“怎么样呢”;译文:荆轲说:“我现在有一个建议,可以用来解救燕国的忧患,又报将军的深仇大恨,怎么样”③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司马迁鸿门宴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金,邑万家,将奈何——战国策·荆轲刺秦王“奈何”相当于“怎么样”;3:何也”“何为”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何也”相当于“为什么呢”;⑤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苏轼赤壁赋“何为”是宾语前置句式,也就是为何”,相当于“为什么…”;(4)“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里怎么……呢”例句: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是向他学习道理,那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5)“奚何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⑥何以伐为译文:为什么要讨伐他呢3.表反问语气;往往由疑问词和语气词两部分构成,一般为前面是疑问代词,最后是语气助词;常见的有:1“不亦…乎”,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不也是……吗”或“难道不……吗”;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译文:"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践它,不也是很愉悦吗(2)“不为……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译文:这不算是离人远看起来小而近看起来大的道理吗(3)“何…为”“奚何以…为”可以翻译为“何必…呢”“要……干什么呢”或“哪里用得着……呢”;例句: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译文:现在人家正好比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何必告辞呢②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班固苏武传“何以汝为见”即“何以见汝为”,“何…为”相当于“…干什么呢”;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九万里而南为——庄周逍遥游“奚以…为”相当于“哪里用得着…呢”;4“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例句:夫晋,何厌之有——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何…之有”相当于“有…呢”;通常用在疑问句宾语前置句中;翻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5)“其……乎邪”译为“难道……吗”例句:a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翻译::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b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其……乎”相当于“难道……吗翻译: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6“安…哉”,“安……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呢”“怎么……呢”;例句: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翻译:曹操本来是一世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迁陈涉世家翻译: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7“独……哉”,相当于“难道……吗例句: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相如虽然才能低,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8.“能无……乎”,译为“怎么不……呢”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译文: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被诽谤,怎能不怨愤呢9.“而况……乎”,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译文:现在把钟和磬放入水中,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又何况是石头呢10“安能”“何能”“何得”,这三种固定结构一般译为“怎么能”;例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翻译::怎么能够低三下四地去侍奉那些权贵之人,让我自己一点都不开心4.表感叹语气;(1)“何其”译为“多么”,有时也可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例句:①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焉哉”相当于“吧”;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欧阳修伶官传序翻译: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多么的悲惨啊(2)“特直或止……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例句: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翻译:只不过没有跑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5.表强调语气;“已矣”“而已”“而已矣”“焉耳矣”等,用在句末,都相当于“…罢了”;①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周逍遥游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庄周逍遥游④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6、表示揣测的语气(1)“得无……乎”、“得毋……乎”、“得非……乎”——“该不会……吧”、“莫非是……吧”、“莫不是……吧”、“恐怕是……吧”;表示揣测语气的固定结构;它的语气比较委婉,且略带反间性;句末“乎”可用“与欤”、“邪”、“耶”等疑问语气词替换;(2)①日食饮得无衰乎——译文: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3)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译文:成名反复自言自语,莫非是指示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4)③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5)④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译文: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不免穷困吧(6)2“无乃……乎”、“非乃……乎”、“不乃……乎”——“恐怕只怕……吧”、“莫不是……吧”;表示揣测疑问的固定结构;它表示出来的语气是委婉的;(7)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译文:现在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然后才来寻求谋臣,恐怕太迟了吧(8)②求,无乃尔是过与——译文: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9)③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译文:这不就是盗窃了齐国并连同那里圣明的法规和制度,从而用来守卫他盗贼之身吗(10)④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译文:这不就是盗窃了齐国并连同那里圣明的法规和制度,从而用来守卫他盗贼之身吗(3)“……庶几……与乎”可译为“……或许……吧”例句: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翻译:我们君王或许没什么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二、表示特殊作用的固定句式;在文言句式里,虚词的连用不是为了表明一种语气,而是代表着一种特殊作用,这种固定形式也比较常见;1.表比较作用;1常见有“孰与”“无如”“何…于…”等;“……孰与……”表比较——译为“与……相比,谁哪一个……”、①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司马迁鸿门宴译文:沛公说:“你与他相比,谁年纪更大”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那个更厉害③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无如”相当于“没有像…”2“……孰若……”——表选择取舍——译为“哪比得上”或“与其……不如……”;③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译文:做两个人的童仆,哪里比得上做一个人得童仆④惟坐待亡,孰与伐之——译文:与其坐而待毙,哪如起而进攻他们3.“……,抑……”,“其……,其……”译为“是……,还是……”或“……,或者……”;例:①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译文: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人事所决定的吗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译文:天的深蓝色,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没有尽头呢2.表被动作用;常见有“为所”“为…所…”“见…于…”等;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某种原因;常见的是“所以…”,相当于“…的原因”;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4.表认定作用;常见的有“于是”“然也”;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贾谊过秦论“于是”相当于“在这时候”;三、表示某种关联的固定句式;这类固定句式相当于文言文中的关联词语,常常起到关联作用,只不过它们有的是虚词连用,只有在翻译时,才显出其作为关联词语的固定意义;1.表并列关系;这类固定句式容易判断,跟现代汉语的表并列的关联词语相似,如“载…载…”“且…且…”等,通常翻译为“一边…一边”或“又…又”等;①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氓②乃瞻衡宇,载欣载奔;——陶渊明归去来兮辞③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诗经·采薇2.表因果关系;常见有“所以”“是以”“是故”“以故”等;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战国策·荆轲刺秦王③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所以”相当于“…的原因”;④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是以”也就是“以是”,是一种宾语前置的用法,相当于“因此”;“以”表原因,“是”就是“这”;⑤是故圣益圣,愚益愚;——韩愈师说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是故”相当于“因此”;⑦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相当于“因为这个原因”、“因此”;3.表假设关系;(1)“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例句:①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苏洵六国论译文: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②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相当于“既然这样,那么…”;可以视为“然”相当于“这样”,“则”相当于“那么”;译文:这就叫进朝做官也担忧,退居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是么时候才能快乐呢(2)“向使”可译为“假如,如果”例句: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赵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人不亲附秦国(3)“若其”相当于“假如”例句: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罪已甚;——晋书·周浚传译文:现在违背命令,打了胜仗也不算什么;假如没有胜利,罪过就太大了;四、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1.“以为”;“以为”有两种用法;一是相当于“把…当做…”;二是与现代汉语语意相同,即“认为”;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这是第一种用法;本句可以翻译为——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来客的主人;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贾谊过秦论也是第一种用法;③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贾谊过秦论这是第二种用法;2.“于是”;“于是”也有两种用法;一是相当于“在这时”,“在这件事上”;二是相当于现在汉语里的连词“于是”;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这是第一种用法;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纵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贾谊过秦论这是第二种用法;3、“所以”——A.表原因,译为“……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B.表凭借、依靠、方法、工具,译为:“用来……的人、事或物”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文: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强盗的进入和意外情况的发生;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译文::“我们离开家人前来投靠您的原因,是仰慕您的崇高品德啊;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④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也;——译文:秤,是用来衡定事物轻重的工具;⑤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译文:抬头仰望宇宙空间之广大,低首俯察万物种类之繁多,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也足以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确实是很快活的啊;4.“何所”——“所……者为何”的倒装译为“……的人、事、物是……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译文:问姑娘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②卖炭得钱何所营——译文:卖炭得来得钱谋求的是什么③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译文:飘泊四方、孤独无依,相似的东西是什么就像那在天地间飞来飞去的一只孤独的沙鸥;④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译文:雪花纷飞相似的东西是什么撒在空中的盐勉强可以相比较,却比不上随风起舞的杨花柳絮;5.“有所……”——“有……”、“有……的人、事、物”、“无所……”——“没有……”、“没有……的人、事、物”①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译文:将军在外作战,国君的命令也有不接受的,以求便利国家;②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译文:私下里原谅自己,只是怕太后玉体有些欠安,所以很想来看看太后;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译文:现在进了关,财物没有拿取的,妇女没有被宠幸的;④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译文:天刚亮,在竹林里躲避哨后,碰到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差一点没有逃脱而死去;6.“如……何”、“若……何”、“奈……何”“奈之何”——“把……怎么样”、“对……怎么办”;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文:“凭您的力量,并不能削减魁父这样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②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兮奈若何——译文: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啊姬,对你怎么办7.唯惟……之……、唯惟……是……——“只+谓语动词+前置宾语”;宾语前置得固定结构;其中“唯惟”是副词“只”,其中“是”、“之”是宾语前置标志①唯惟余马首是瞻;——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动;意译:只听从我的指挥②唯惟弈秋之为听;——译文:只听从弈秋的教导;③唯惟命是从——译文:只听从命令;8.“有以……”——译为“有用来……的人、事、物”;“无以……”——译为“没有……的人、事、物”、“没有用来……的办法”或“没有什么”;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译文:我才能够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机会;②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译文:祝完酒后,说:“大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什么用来助兴的,请允许臣作剑舞”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译文: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用来到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用来成为江海的办法;④河曲智亡以应;——译为:河曲智叟没有什么话来回答了;9.其他固定词组简略1.诚……则……:如果……那么就……;2.得以:能够;3.俄而:不久,一会儿;4.否则:如果不…就……;5.既而:随后,不久;6.既……且……:又……又……;7.可得:可以,可能;8.乃尔: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9.且夫:再说;而且;10.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11.是故:所以,因此;12.是以:所以,因此,因而;13.庶几: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14.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15.所谓:所说的,所认为;16.往往:处处,到处;常常;17.未尝:从来没有;18.谓曰……:对……说,告诉……说;把……叫做……;19.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20.无几何: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21.毋宁、无宁: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22.无庸:不用,无须;23.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24.相率:竞相,一起;25.相与: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26.一何:多么;为什么……那么……;27.以……为……:认为……是……,把……当作作为……;任用……为……; 28.以为: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29.以至于:一直到;结果;30.之于:对于,对待,对……的态度做法;同,对于;同……相比;31.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32.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33.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34.何为……:为什么……35.何……哉:怎么能……呢36.……何如哉:该是怎么样的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贵州特岗教师考试语文备考重点:文言文常见
固定句式(一)
2015贵州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面试培训课程:/general/237/24200/
一、表示疑问
1.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
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
2.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②“求,尔何如?”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
3.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
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4.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5.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
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
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6.孰与……,与……孰。
(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7.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
)
①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
更多请访问:中公贵州教师考试网
/
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
二、表示感叹
1.何其(可译为“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
2.直……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
①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梁惠王说:“不行。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
②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
3.惟……耳!(可译为只是……罢了!)
①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我已无事可做,只等待死期罢了!)
4. 一何(可译为何等、多么、为什么……那么……)
①吏呼一何怒!《石壕吏》
5.亦……哉(可译为也……啊!)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五人墓碑记》(而且在其墓门前竖立石碑,来表扬他们的所作所为。
唉,这也真是隆重啊!
6.……何如哉?(可译为该是怎样的呢?)
①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报任安书》
②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指南录〉后序》
三、表示选择
1.与其……孰若……?(可译为与其……,不如……?)
①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送李愿归盘谷序》(与其当面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受诋毁;与其肉体享受安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
)
2.……欤(耶),……欤(耶)?(可译为是……还是……呢?)
①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梅花岭记》
3.其……其……也?(可译为是……还是……呢?)
①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更多请访问:中公贵州教师考试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