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措施对臁疮患者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2015年外一科臁疮中医护理方案效果总结分析报告(1)

2015年外一科臁疮中医护理方案效果总结分析报告(1)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9人人(90%)一般:1人(10%),不满意0人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

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强:2人(20%);②实用性较强:7人(70%);③实用性一般1人(4.3%);不适用:0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

2.《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

3.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临床中,大部分医院的营养食堂未能提供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局限在健康指导层面。

2.部分中医护理技术的适用性需进一步论证3.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护理效果评价是由责任护士的主观认识及感受来进行评价,造成评价标准不一致。

建议通过专家论证,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

三、护理效果评价与分析(一)护理效果评价1.评价方法对臁疮的主要症状疮周痒痛、疮面脓腐未脱、疮面新肌不生、便秘等应用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包括应用次数及天数)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将症状的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

(二)护理效果分析采用以上评价方法和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关键点为:以症状改善通过开展辨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个体化健康指导,70%以上的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对改善混合痔的主要不适症状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臁疮腿的护理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臁疮腿的护理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臁疮腿的护理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臁疮腿的护理效果。

方法:自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下肢静脉淤血性溃疡)臁疮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SEPS术,术后给予外科一般术后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敷、中药口服,光子治疗仪局部照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对于治疗臁疮腿,能加快疮面的愈合,减轻伤口疼痛,并发症明显减少,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臁疮腿;中药外敷;中药湿敷;护理;臁疮是指发生于小腿臁骨部位的慢性溃疡。

在古代文献里还有裤口疮、群风(《证治准绳》)、烂腿(《外科证治全书》)等名,俗称老烂腿,本病多见于久立、久行者,常为筋瘤的后期并发症【1】。

主要发于双小腿内、外侧的下1/3处,祖国医学认为臁疮腿发生的常见因素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饮食失节、痰饮淤血、虚劳损伤、情志内伤等,外因为各种外伤后引起皮肉、筋骨的损伤,外感毒邪而发,西医发病机制为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和腓肠肌泵功能不全,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臁疮腿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2016年9月-2017年9月,共收治住院臁疮腿40例,男28例,女12例,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关于臁疮腿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年龄18-75岁,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小腿可见曲张静脉团块或下肢静脉造影证实深静脉、浅静脉、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的小腿内侧或外侧有溃疡存在,深静脉瓣膜功能(顺行下肢造影+CEAP评分)4级(含4级)以下者,病程在1个月以上,局部初期痒痛红肿,破流脓水,甚至腐烂,皮肉灰暗、久不收口,经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正常,血糖正常,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臁疮中医护理方案.

臁疮中医护理方案.
臁疮(下肢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福泉市中医医院 ***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毒蕴证:疮周有痒痛,疮面腐肉较多, 或秽臭难闻,疮周皮肤灼热,可伴发热,大便秘结, 夜难入寐。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数。 (二)湿热瘀阻证:疮面腐肉未完全脱尽,脓水淋 漓,大便秘结。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数。 (三)气虚血瘀证:疮面腐肉已尽,新肌难生或不 生,肉芽色暗淡不鲜,脓水清稀。舌质淡,或有瘀 斑,舌苔薄,脉细。

(一)特色技术
4.艾灸:适用于疮面不敛,久不收口者。距
疮面5~10cm,以旋灸方式艾灸疮面10分钟, 及时弹去艾灰,防止烫伤(详见附录2)。 5.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适用于疮面不敛者。 每次换药前照射20分钟,照射时距疮面25~ 30cm。 6.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二)药物治疗

(四)情志调理
1.采用暗示疗法、说理开导法,引导患者自

(四)疮周痒痛
1.保持疮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 2.指导患者戒烟、酒,穿着合适的鞋袜和棉制衣物, 注意保暖,避免穿着化纤毛织品。 3.忌用热水烫洗局部皮肤,避免搔抓,用力擦拭等 加重损害。 4.局部瘙痒者,遵医嘱予清热利湿收敛药物或止痒 洗剂外涂,如紫草油、三黄洗剂、三石散、青黛散 或青黛膏、黄连膏等,以收涩止痒,减少皮肤浸渍。 5.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中脘、 足三里、内关、合谷、曲池等穴位。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发热
(二)疮面腐肉未脱 (三)疮面新肌不生 (四)疮周痒痛
(一)发热
1.发热者限制患者活动,宜卧床休息。病室温湿度 适宜,空气流通,阳光充足。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出汗 较多者及时擦干皮肤,保持皮肤和床单位清洁、干 燥。 3.鼓励患者多饮水约1500ml/天,可用菊花、金银花 泡水代茶饮,以清热解毒。饮食易消化,均衡营养, 注意优质蛋白的摄入,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忌 食海腥发物及辛辣刺激、助火食品,如牛羊肉、海 鱼、虾、蟹、葱、蒜、辣椒等。

臁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进展

臁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进展
为 了确保 疗效 , 大隐静脉 高位结扎剥 脱术 和 臁疮又叫做裤 口毒 、 老烂腿等 , 多发生在 久立久行 者中它 的病症特 点主要 有以 见的手术就是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 , F几 个 方 面 : 瓣膜包裹缩窄术已成为必要的辅助手术。 ( 1 ) 既有热证 , 又有湿证 : 本 病多有疮 边皮色 暗红 , 疮面伴 有腐 肉, 流 溢 出灰黑 ( 4 )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 的方式很多主要包括激光清创和激光 生物刺激 等方法 。这几 种方式 或带绿色秽臭脓水 , 甚有痛感 。 ( 2 )难敛而易溃 : 由于绝大多数患者合并细菌和真菌感染 , 致使 溃面加大加深 , 都有各 自的优点 , 激光清创 主要就是可 以使溃疡创面进行愈合 , 有止痛杀菌 的作用 。 且皮肉菲薄 , 失 去弹性 , 缺乏皮肤屏障保护 。 3 护理措施 ( 3 ) 全身消耗性疾病 : 由于局 部疮 面难以收敛 , 病 程缠绵 . 致使 体液及营养 物质 臁疮伤 口的护理很讲 究 , 其主要 的目的就是减轻肢体的水肿 , 促进血液 的循环 , 流失而严重伤 阴, 所以下肢慢性溃疡不仅是局部性疾病 , 并且是全 身消耗性疾 病。 这种护理方式必须正确 , 稍微处置不 当就会产生负面 的影响。 臁疮的病 因病机有 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 1 ) 这种病产生 的原因在 中医学 中认为是 由于长期 的站立 或者负 重的情 况下 要想促进静脉血液的回流就必须加强锻炼 , 很多臁疮病人在生病时期都会 出现 导致下肢体的血液循环不通 畅就会使得肌肤失养 时间长了就会产 生肉腐, 除 了以上 腓肠肌泵的功能大大减弱 , 这种现象是这种病 的一种症状 , 必须 通过锻 炼身体来 达 原 因为还有一些其他 的原 因 , 比如烧伤 、 创伤、 皮 肤感染等 , 这些 都是该 病的产 生的 到 愈 合 的 目的 。 2 ) 压 力 治疗 原因 , 有 些专家还认为臁疮除了有水肿的状况外 , 还应该 注意这种病 的机理和本质 , 臁疮病患者如果不采用手术治疗的话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压力治疗 , 这是臁 疮病 并且提 出了该病 的本质 , 那就是脾 胃气血虚弱 , 肝 肾阴虚。 ( 2 ) 西医对本病病 因的研究 一些欧美的专家认 为这种病产 生 的直 接原 因就是 非手术治疗的最捷径的方法 , 主要 的方法 就是对小腿施加 压力 , 使血液 在静脉 中循 这样 就会 大大减轻 血液 的堆积 从而 产生 的水 肿 , 还有 利于伤 口的愈合 降低 口 下肢体的长时 间处于高压 的状 态下 , 使得静脉的功能不齐全 , 这样 就是产生水肿 , 一 环 , 些毛细血管不断 的扩张 , 血浆和血红蛋白不断的增加 , 皮肤 的营养缺乏 , 就会产 生这 疼 病 。 种病情。 3 ) 吊起 下 肢 1 中 医治 疗 方 法 卧床后把下肢 吊起 , 使得血液进行 回流 , 防止血液的堆积 , 这种方法是最好 的治

中医内外兼治配合缠缚疗法治疗臁疮的经验总结-皮肤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内外兼治配合缠缚疗法治疗臁疮的经验总结-皮肤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内外兼治配合缠缚疗法治疗臁疮的经验总结-皮肤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臁疮是指发生于小腿臁骨部位的慢性皮肤溃疡,本病多生于小腿下三分之一臁骨( 胫骨) 部位而得名,相当于西医的下肢静脉性溃疡,多继发于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静脉疾病。

常因外伤、局部破损、湿疹及虫咬等原因而发,多见于久立久行者。

本病特点是:病程久、病情重。

溃疡周围可伴下肢静脉炎、湿疮、皮肤色素沉着或萎缩僵硬等。

少数患者多年不愈,创面呈菜花状,可发生癌变,为外科常见疾病,但因其病程长、疗效差、易复发,故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笔者临床采用内治清热利湿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血,外治燥湿解毒、化腐生肌,除急性期外配合缠缚疗法疗效明显。

典型案例:(1)钟某,女,岁,于2011 年08 月09 日初诊。

以左下肢静脉曲张20 天,左足内踝区皮肤反复溃破 3 天为主诉来诊。

症见:左下肢浅表静脉扭曲成团行走后患肢易出现困乏力酸胀不适感,伴有轻度的指陷性肿胀,活动后症状加重。

左足内踝上方有2cm3cm 大小溃疡面,有黄白色液体渗出,周边发红、肿胀,压痛明显。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理化检查:左下肢静脉造影提示:左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诊为:臁疮( 下肢静脉性溃疡),证属湿热型,热重于湿。

以清热祛湿,和营解毒为法,处方:丹参20g,赤药9g,川牛膝6g,茵陈12g,三棱6g,丝瓜络9g,郁金10g,制乳没各6g,猪苓6g,10 剂水煎分2 次服,日1 剂,外洗方:藤黄、轻粉、冰片各10g,黄连、黄柏、马齿苋、七叶一枝花各15g,珍珠母6g,丹参鸡血藤各20g,红花、乳香各15g,10 剂,水煎外洗,日1 次。

二诊:用药后,病人下肢肿胀明显减轻,溃疡面渗出减少,周边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

但是患肢皮色仍较暗,感觉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内服中药中加用党参20g,茯苓20g,白术15g 以益气健脾通络,外洗方中去黄柏、黄连,加用苏木30g,红花30g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功。

臁疮(下肢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臁疮(下肢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臁疮(下肢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优化方案一、优化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中医护理质量管理组二、优化内容及依据(一)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优化1、中医护理技术项目增加:中药浴足。

2、中西医结合护理技术改良:根据患者辨证情况,中医特色护理和现代敷料结合应用。

(三)健康指导的优化在情志护理中加入中医特色:增加以其胜治之、五行相克原理:比如,以情治情的喜胜忧;移情解惑法;暗示法;药食法(逍遥散、甘麦大枣汤)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

(四)效果评价优化1、疼痛评分:采用NRS疼痛评分法。

2、将主要症状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无(消失),并赋予每个等级不同分值,护理效果评价根据症状改善的分值差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

3、依从性评价:制定依从性评价标准,作为临床判断的参考依据。

4、满意度评价:根据对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以患者评价的实际结果作为判断标准。

5、护理方案实用性评价:治疗前与治疗后得分差/治疗前得分百分比结果进行评价。

(五)结构优化1、取消中医护理方案中的护理难点2、护理效果评价表格进行优化(1)将主要症状及分级、辨证护理方法、中医护理技术、实施前后的分差、护理效果评价编制在同一表格区,提高临床护士评价效率。

(2)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和满意度评价结果与标准编制在同一表格区。

(3)中医护理实用性评价结果、标准、计算公式编制在同一表格区。

臁疮(下肢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湿热毒蕴证:疮周有痒痛,疮面腐肉较多,或秽臭难闻,疮周皮肤灼热,可伴发热,大便秘结,夜难入寐。

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数。

(二)湿热瘀阻证:疮面腐肉未完全脱尽,脓水淋漓,大便秘结。

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数。

(三)气虚血瘀证:疮面腐肉已尽,新肌难生或不生,肉芽色暗淡不鲜,脓水清稀。

舌质淡,或有瘀斑,舌苔薄,脉细。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发热1.发热者限制患者活动,宜卧床休息。

病室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阳光充足。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予以药物降温,出汗较多者及时擦干皮肤、及时更换病员服,保持皮肤和床单位清洁、干燥。

运用益气活血方熏洗治疗臁疮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运用益气活血方熏洗治疗臁疮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运用益气活血方熏洗治疗臁疮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观察运用益气活血方熏洗对臁疮的疗效及总结中医护理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普陀区中医医院中医外科病区2016年4月—2016年12月30例气虚血瘀型臁疮患者应用益气活血方熏洗疗法,并设28例温水洗浴治疗患者为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及总结中医护理经验。

结果:30例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总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运用益气活血方熏洗对臁疮疗效明显,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积极中医护理十分重要。

【关键词】臁疮;气虚血瘀型;益气活血方熏洗;中医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209-02臁疮,即现代医学下肢慢性溃疡,为外科常见病之一,多发生在小腿下1/3胫骨嵴两旁(臁部)。

因其病位发生在古代穿着的裙边、裤口附近,又称“裙边风”、“裤口毒”。

其显著特点是溃后经久难愈,愈后每因外伤复溃,故俗称“老烂脚”,好发于久立、久行者。

本病迁延难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将我科2016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患者治疗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58例患者,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3±10)岁,平均病程(15±5)年;对照组28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63±10)岁,平均病程(14±6)年,与治疗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

中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1]:下肢局部见一溃疡,大小不等,多表浅,疮面肉色灰白、淡红或紫暗,表面或附有黄色脓苔,疮口凹陷,边缘形如缸口,脓水清稀,呈灰黑或带绿色,带腥味。

溃疡周围可伴有湿疮、静脉曲张、色素沉着。

疮口难愈,愈后易溃,反复发作。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气虚血瘀:溃疡日久,腐肉已脱,起白色厚边,创面肉芽组织紫暗不鲜,疮周皮肤肿胀,肤色暗黑,板滞木硬,或青筋显露。

臁疮(下肢溃疡)中医诊疗方案

臁疮(下肢溃疡)中医诊疗方案

臁疮(下肢溃疡)中医诊疗方案孙会斌悟道了玄医道传承今天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李曰庆、何清湖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版)。

下肢局部见一溃疡,大小不等,多表浅,疮面肉色灰白、淡红或紫暗,表面或附有黄色脓苔,疮口凹陷,边缘形如缸口,脓水清稀,呈灰黑或带绿色,带腥味。

溃疡周围可伴有湿疮、静脉曲张、色素沉着。

疮口难愈,愈后易溃,反复发作。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现代创伤修复学》(付小兵,王德文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年版)。

各种原因引起的下肢溃疡、经常规治疗1个月以上未愈合者。

(二)证候诊断1.湿热毒蕴证:局部痒痛兼作,疮面腐肉较多,脓水浸淫,或秽臭难闻,疮周皮肤漫肿灼热。

可伴恶寒发热,口干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数。

2.湿热瘀阻证:局部破溃,疮面腐肉未脱,脓水淋漓。

可伴口干,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腻,脉数。

3.气虚血瘀证:疮面腐肉已尽,肉芽色暗淡不鲜,脓水清稀,新肌难生或不生。

可伴神疲乏力,舌质淡,或有瘀斑,舌苔薄,脉细。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湿热毒蕴证治法:清热利湿,和营解毒(1)推荐方药:三妙丸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苍术、黄柏、薏苡仁、土茯苓、半枝莲、紫花地丁、蒲公英、当归、赤芍、丹参、皂角刺、生黄芪、牛膝、生甘草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外治疗法①外用药物疗法:疮面牢固覆盖较多黑色、干性坏死组织或焦痂,宜选用贴敷疗法,或配合中药化腐清创治疗。

可用油膏(由清热解毒消肿类中药制成)厚敷以煨脓祛腐,促使疮面基底部暴露,或再行蚕食疗法清除。

在腐多而难去之际,先短期选用八二丹掺布疮面,外盖油膏(由清热解毒消肿类中药制成)提脓祛腐,促使腐肉迅速脱落,出现新生肉芽组织;若局部疮周红肿灼热明显者,用油膏(由清热解毒消肿类中药制成)盖贴;若局部疮周红肿灼热不甚或疮口周围发湿疹者,则用油膏(由清热利湿解毒类中药制成)盖贴;若疮面渗出多者,可用青黛散、三石散外敷。

探讨中医护理在压疮中的应用效果及有效率

探讨中医护理在压疮中的应用效果及有效率

探讨中医护理在压疮中的应用效果及有效率摘要:目的:探究将中医护理的方式应用于压疮患者中,观察该种护理方法的效果。

方法:将我院在2020年1月—2020年7月压疮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且根据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一组和二组,二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一组使用中医护理方法。

观察两组的有效率和压疮愈合时间。

结果:(1)一组护理有效率为92.0%,二组护理有效率为70.0%,(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

(2)一组压疮愈合时间为 5.13±1.37(d),二组压疮愈合时间为8.53±1.39(d),(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

结论:将中医护理方法应用于压疮患者中效果优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压疮;应用效果;有效压疮指的是皮肤长时间的受压,伴随着潮湿、空气不流通的环境,细菌很容易造成滋生,造成皮肤的溃烂。

从目前来看该病症在临床上还没有根治方法,只能够采用护理方法对皮肤护理,定时帮助患者翻身,以此来缓解压疮症状。

在采用常规护理对压疮患者护理后,患者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

为解决患者压疮疾问题,可以在临床上采用中医护理方法,该种护理中使用中药帮助患者皮肤愈合,促进患者血液循环,以此来提高压疮的治疗效果。

基于此,现将我院2020年1月—2020年7月,本院治疗的100例压疮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以下的报告和研究。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20年1月—2020年7月的护理的压疮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一组与二组。

一组有患者50例,年龄50岁--70岁,平均年龄57.29±6.21岁,男25例,女25例。

二组有患者50例,年龄51岁--70岁,平均年龄56.53±6.56岁,男23例,女27例。

(P>0.05),资料无显著差异[1]。

排除标准:(1)排除3个月内服用过抗癌药物的患者;(2)排除心理抑郁和自残患者;(3)排除家属不同意的患者;(4)排除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

臁疮下肢溃疡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臁疮下肢溃疡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饮食护理
要点一
饮食调理
多食用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 蛋类等。
要点二
忌食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咖 啡等。
03
西医治疗与护理方法
清创处理
01
02
03
保持创面清洁
及时清理创面的分泌物和 坏死组织,保持创面清洁 ,防止感染。
定期换药
根据创面情况,定期更换 敷料,以保持创面干燥和 湿润适中。
感染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损伤和摩擦,及 时处理皮肤破损,加强营养支持。
处理方法
如发生感染,应立即使用抗生素治疗,同 时进行伤口清洁和换药处理。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措施
加强营养支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长 时间卧床休息。
处理方法
如发生其他并发症,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 理,如进行特殊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趋势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长期站立或行走的人群数量增加,臁疮下肢溃疡的发病率 呈上升趋势。同时,因气血亏虚、寒凝血瘀所致的慢性溃疡在临床上也日益增多 。
02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中医护理原则
清热解毒
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促进炎症消退 。
祛腐生肌
清除坏死组织,促进新组织生长。
活血化瘀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
背景
臁疮下肢溃疡多见于长期站立或行走的人群,如军人、警察、环卫工人等。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气血亏虚、寒凝血瘀所致。
发病机制
气血亏虚
患者多有气血不足,难以濡养肌肤,导致局部气血不畅,脉 络阻滞。
寒凝血瘀
长期站立或行走于寒冷环境,寒邪侵入肌肤,导致气血凝滞 ,形成溃疡。

中药熏洗、外敷治疗臁疮50例护理体会

中药熏洗、外敷治疗臁疮50例护理体会
效满 意 , 其 中完善 的护理措 施 起 了重要 的作 用 , 现 总结 报告 如 下 。 1 临床 资料 选取 2 0 1 0年 至 2 0 1 2年本 院臁 疮患 者 5 0例 , 男性
腠理 、 消炎止 痛起 到 治疗疾 病 的作用 。在 冬 季熏洗 时 ,
应 注意 保 暖 , 夏 季要避 风 。全 身熏洗 后皮 肤血 管扩 张 , 血 液循 环 旺盛 . 全身湿 热 出汗 。 必须 待汗 解和 穿好 衣服 再 外 出。以免感 受 风寒 , 发生 感 冒等病 症 。 药 液温 度要
质量 , 得 到 患 者 的认 可 。
【 关键词】 臁疮
中药外用
护理
臁 疮是 指发 生 在的在 小腿 下 部的 慢性 溃疡 。又 称 裤 口毒 、 裙 边疮 。 本 病多 继发 于恶 脉 ( 下肢静 脉 曲张 ) 和 丹毒 等 病 。 笔者 采用 中药 熏洗 、 外 敷治 疗本 病 5 0例 , 疗
【 摘要 】目的
探讨 中药熏洗 、 外 敷治疗臁疮 的护理体会 。方法 对 5 0例患者采用中药 熏洗 、 外敷治疗 , 同时
积 极 给 予 中 药 外用 护 理 、 饮食护理 、 情志护理 。结果 臁疮 5 0例 , 治愈 4 6例 , 好 转 3例 , 未愈 1 例, 总 有 效 率 9 8 . 0 0 %。 结 论 中药 熏洗 、 外 敷 是 治疗 臁 疮 的 一 种 行 之 有 效 的方 法 , 科 学 有 效 的护 理 可 提 高 患 者 疗 效 及 生 活
3 0例 , 女性 2 0例 ; 年龄 3 2 ~ 7 5岁 ; 平均 5 7 . 2 4岁 ; 病程 3个 月 至 2年 , 平均 1 3 . 8 4个 月 ; 单侧 3 9例 , 双侧 l 1 例 。溃 疡 面 积 1 c m x 2 c m~ 4 c mx 6 c m。均 无 糖 尿病 病 史 。经 过 治 疗 和 护理 后 治愈 4 6例 , 好 转 3例 , 未愈 1 例, 总有 效率 9 8 . 0 o %。

中医护理应用于压疮预防及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

中医护理应用于压疮预防及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

中医护理应用于压疮预防及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折卧床患者压疮预防及感染治疗的中医护理措施实施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这50例骨折患者手术后均要卧床休息和静养一段时间,采取随机的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25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基础护理前提下配合中医护理对策,对比两组患者压疮预防情况,对比已经发生压疮的感染治疗方法和疗效。

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生压疮有2例,且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感染治疗效果好;对照组中有7例发生压疮,且有2例出现感染,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骨折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极容易发生压疮,如果护理不当就会引发感染或败血症等,采取合理的中医护理手段,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发生压疮,可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关键词:中医护理;压疮预防;感染治疗对于长期卧床患者而言,最容易发生的并发症就是压疮,尤其骨折手术患者,在术后要长期卧床静养,这样会增加患者患压疮的几率,患者一旦发生压疮会使患者十分痛苦,且患者治疗成本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恢复。

因此,科室要做好骨科卧床患者的压疮预防护理和感染治疗护理,帮助患者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要保证病室洁净,避免潮湿,要勤换床单被罩,患者要勤更换衣物。

中医学中认为压疮主要是由于患者久卧血行不畅,气血亏虚,身体部位受摩擦和挤压时间较久,血液循环较差,导致患者局部皮肤组织出现细胞坏死,进而形成压疮。

本次研究选取了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医护理在压疮预防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这50例骨折患者手术后均要卧床休息和静养一段时间,采取随机的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25例。

臁疮中医护理方案

臁疮中医护理方案

臁疮中医护理方案作者:刘冬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9期【关键词】臁疮;中医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1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22-01臁疮是指下肢局部见一溃疡,多表浅,疮面肉色灰白、暗红或紫暗,表面或附有黄色脓苔,创口凹陷,边缘形如缸口,脓水清晰,呈灰黑或带绿色,带腥味。

疮疡周围可伴湿疮、静脉曲张、色素沉着。

疮口难愈,预后易溃,反复发作。

1观察要点11湿热蕴毒症局部痒痛兼作,疮面腐肉较多,脓水浸淫,或秽臭难闻,疮周皮肤漫肿灼热,可伴恶寒发热,口干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数。

12湿热瘀阻症局部破溃,疮面腐肉未脱,脓水淋漓。

可伴口干,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数。

13气虚血瘀症疮面腐肉已尽,肉芽色暗淡不鲜,脓水清稀,新肌难生或不生,可伴神疲乏力,舌质淡,或有瘀斑,舌苔薄,脉细。

2临症施护21发热211发热者限制患者活动,宜卧床休息。

212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观察饮食、大小便、舌苔、脉象变化。

213多饮水,进食易消化的半流质或普通饮食忌食荤腥发物及辛辣助火食品,如带鱼、虾、紫菜、猪头、葱、蒜、辣椒等。

214给予物理降温冰袋冷敷或酒精擦浴。

215注意增加营养,可在一般膳食的基础上增加富含热能的食物,如谷类,植物油和糖类等。

提高蛋白质的摄入,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食品如牛奶、蛋类及瘦肉等。

22疮面脓腐不尽221观察疮面脓腐脱落、脓液渗出情况,脓液的性质、颜色、量及气味。

222卧床时适当抬高患者15-30度,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223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

224熏蒸局部疮面,每日一次,每次40分钟,以清热利湿解毒保持疮周皮肤清洁干燥,敷料渗出多时及时更换。

225进食清淡易消化,清利湿热食物。

23疮面不敛231观察疮面肉芽颜色、上皮生长情况。

232萆薢渗湿汤湿敷于疮面,六层纱布浸透药液,以不滴水为宜。

优势病种疗效分析总结评估 臁疮2021

优势病种疗效分析总结评估 臁疮2021

优势病种疗效分析、总结、评估臁疮2021重庆市中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优势病种疗效分析、总结、评估(2021.1―2021.12)臁疮我科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以及形式多样的外治疗法,同时配合各证型的内服中成药和针对不同病期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

一、诊断标准及疗效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2-94)以小腿内臁较为多见。

局部初起常先痒后痛,色红,糜烂,迅速转为溃疡,溃疡大小不等,呈灰白或暗红色,表面或附有黄色脓苔,脓水秽臭难闻。

病久溃疡边缘变厚高起,四周皮色黯黑,漫肿或伴有湿疹,收口后易反复发作。

多见于下肢患有筋脉横解的患者。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现代创伤修复学》(付小兵、王德文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年)。

各种原因引起的下肢溃疡,经常规治疗1个月以上未愈合者。

二、病例治疗情况自2021年1月―12月共收治87例臁疮患者,男56例,女31例,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65.3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20年,主要来自本市和西南地区及全国各地,疗程平均19天。

三、疗效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外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判定:治愈:褐色红斑消退,或溃烂疮口愈合。

好转:红斑未全消退,或溃烂疮面腐肉脱落,新肉生长,疮面逐渐缩小。

未愈:疮口增大,溃烂不止。

四、临床疗效:经过治疗后,87例患者痊愈62例,好转2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8%。

五、难点分析:臁疮治愈率高,达71.26%以上。

但结核性臁疮和臁疮恶变者除外。

臁疮久治不愈,应考虑结核性臁疮和臁疮恶变的可能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臁疮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臁疮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臁疮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刘枫华;邓洁;杨光静;李飞丽;曾彬;赵洋;王元丽【摘要】目的观察臁疮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护理效果.方法对60例臁疮患者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体位护理、创周皮肤护理、弹力绷带使用指导、情志护理等,观察其创面脓腐未脱、创面新肌不生、创周瘙痒、便秘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创面脓腐未脱、剖面新肌不生、疮周痒痛、便秘等情况有明显改善,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满意度较高.结论按中医护理方案对臁疮患者实施护理,效果明显.【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5(024)007【总页数】3页(P1314-1316)【关键词】臁疮;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作者】刘枫华;邓洁;杨光静;李飞丽;曾彬;赵洋;王元丽【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8.2臁疮多由久站或过度负重,而致小腿筋脉横解,青筋显露,瘀停脉络,久而化热,或小腿皮肤破损染毒、虫咬,湿热下注而成,疮口经久不愈,或收口后每因损伤而复发为特征[1]。

严重时溃疡可扩大,上至膝下到足背,深达骨膜;少数患者可因绵延多年不愈,蕴毒深沉而导致癌变[2]。

作为重庆市中医重点特色专科,我科护理工作组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臁疮中医护理方案[3]对2014年1月至8月于笔者所在科室住院的60例臁疮患者实施了辨证施护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于笔者所在科室住院的60例诊断为臁疮的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58.30±12.50)岁。

按中医辨证分型[3]统计如下:气虚血瘀证35例,气血亏虚证4例,气阴亏虚证3例,湿热下注证8例,气滞血瘀证5例,湿热蕴肤1例,湿热血瘀证4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措施对臁疮患者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张 倩(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目的 研究和探讨中医护理措施对臁疮患者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住院治疗的臁疮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及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对症护理组)38例和观察组(中医护理干预组)39例。

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同时对其治疗前后的肿胀、瘙痒等症候改善情况进行比较,且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病情复发程度进行比较。

结果 统计学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胀、瘙痒等症候评分分别为(24.26±2.72、21.47±2.56、22.61±2.50 vs 24.31±2.69、21.53±2.60、22.63±2.76),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统计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肿胀、瘙痒等症候等评分各项数据分别为(16.75±1.31、15.54±1.08、15.92±1.16)均优于对照组(19.93±1.78、18.18±1.72、18.34±1.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及病情复发程度方面观察组(37例/94.87%、38例/97.43%、4例/10.25%)优于对照组(32例/84.21%、30例/78.94%、8例/21.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常规护理措施相比,对臁疮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可有效改善其肿胀、瘙痒等症候情况,提高了其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臁疮;中医护理;疗效【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6.131.02臁疮是发生于人体小腿部的一种皮肤病,在临床上又称之为腿下部的慢性溃疡性疾病。

存在长期静脉曲张及下肢丹毒的患者是该病的高发人群,同时该病与上述两种疾病发生类型相似,多是由于长久站立及局部气血瘀滞所造成的一种皮肤疾病。

同时也有报道指出,发病皮肤区域受蚊虫叮咬致使皮肤溃烂的患者,也容易诱发臁疮的发生[1]。

臁疮的患者多伴有静脉曲张的症状,所以应需尽早进行手术对其曲张部位进行治疗,有助于臁疮病情的恢复,若不及时治疗,经常年累月不但影响患者的行动能力,同时也会因为皮肤反复溃疡,难以愈合从而致使患者发病部位出现癌变,最终造成患者的死亡等。

本次研究中,为提高臁疮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发现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其肿胀、瘙痒等症候情况,提高了其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住院治疗的臁疮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及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对症护理组)38例和观察组(中医护理干预组)39例。

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静脉隆起、蚯蚓样外观以及色素沉着等临床表现,均伴有一定程度的静脉曲张,且小腿下部均有不同程度的溃疡,且色泽发黑,同时一部分患者伴有湿疹等,经过相关影像学检查,均符合相关部门制定的臁疮临床诊断标准。

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12例,年龄43~84岁,平均(62.25±6.73)岁;观察组男27例、女12例,年龄45~85岁,平均(63.42±6.81)岁。

均签订了相关知情文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抬高患肢、按时更换包扎敷料等护理措施。

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具体为:根据患者接受能力,告知患者该病发病原因等,提醒患者尽量卧床休息,多晒太阳,对存在创口感染的患者,注意创口的卫生,保持衣物的清洁等。

对患者患处存在浓水过多的情况,做好其患处的引流工作,对存在长期溃疡及创口无法愈合的患者,可采用相应中药物,遵医嘱对其进行中药熏死,对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患者,可多对其腿部进行穴位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等。

提醒患者多食用清淡及高营养的食物,注意维生素等各方面的摄入,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1.3 评估方法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同时对其治疗前后的肿胀、瘙痒等症候改善情况进行比较,且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病情复发程度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统计学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胀、瘙痒等症候评分分别为(24.26±2.72、21.47±2.56、22.61±2.50 vs 24.31±2.69、21.53±2.60、22.63±2.76),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统计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肿胀、瘙痒等症候等评分各项数据分别为(16.75±1.31、15.54±1.08、15.92±1.16)均优于对照组(19.93±1.78、18.18±1.72、18.34±1.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在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及病情复发程度方面观察组(37例/94.87%、38例/97.43%、4例/10.25%)优于对照组(32例/84.21%、30例/78.94%、8例/21.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下转第133页)2.6 实施品管圈管理后前后结果对比(见表1)表1 实施品管圈管理后前后结果对比(n,%)内容起止时间留置胃管病人非计划拔管人次非计划拔管率2017年8月~2018年3月893134.8% 2018年3月~2018年11月824 4.8%3对实施品管圈管理的结果思考(1)品管圈活动能增强护理团队凝聚力、职业荣誉感。

我科对参加品管圈小组的护理人员活动前和活动后解决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精神、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等八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参加品管圈活动后团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参加品管圈小组后,护理人员不仅能够学习品管圈知识,全程参与品管圈活动中,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的学习能力,在定期召开的品管圈会议上,小组成员通过各抒己见、相互取长补短,不仅能增强整个护理团队的凝聚力,也能更好的做好留置胃管病人的护理工作,能充分体现出护理人员的职业价值。

留置胃管病人的痊愈也能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荣誉感。

(2)品管圈管理降低了留置胃管的病人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我科在选择主体前,对留置胃管病人拔管率进行了原因分析,通过建立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表,规范留置胃管护理指引和约束护理指引,充分发挥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团队沟通协调,将留置胃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因素纳入到品管圈活动中,将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由活动前34.8%降至活动后4.8%,取得效果显著。

(3)品管圈管理提高了护理团队的综合实力和工作效率。

此次品管圈活动,圈员认真仔细的参与每一个环节,通过规范操作流程、定期开会讨论、定期培训等措施,不仅降低了留置胃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率,也规范了留置胃管的操作,提升了圈内成员的个人操作技能,在圈内成员合理分工,每个圈员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圈员的解决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精神、品管手法、积极性、和谐度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国虽在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等方面应用品管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未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应用度远不及欧美发达国家。

在临床中,我科运用品管圈成功降低了留置胃管病人的非计划拔管率,保证了留置胃管病人的护理安全,说明品管圈具有很强的推广性。

参考文献[1] 郑丽霞,谢辉,李雪芬,罗敏,杨佳群,等,品管圈管理模式对重症监护病房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发生率的干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年5月.[2] 李月婵,陶红梅,钟劲,等.品管圈活动对优化病房环境降低术后感染率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235-236.[3] 赵庆华,肖明朝,刘捷,魏华,等.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4年3月第29卷第6期.本文编辑:赵小龙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等各项症候评分比较(x±s,分)组别时间段肿胀疼痛瘙痒观察组治疗前24.26±2.7221.47±2.5622.61±2.50治疗后16.75±1.3115.54±1.0815.92±1.16对照组治疗前24.31±2.6921.53±2.6022.63±2.76治疗后19.93±1.7818.18±1.7218.34±1.513讨论中医认为久站负重,中气下陷是造成该病臁疮发生的原因,继而患者会出现肌肤失养,湿盛于下[2]。

西医认为患者自身由于营养不良,致使溃疡难以愈合。

多数患者因为对该病的不了解,会自己采用一些抗炎的药物进行治疗,但久治不愈,从而延误病情[3]。

本次研究中,为提高臁疮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发现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其肿胀、瘙痒等症候情况,提高了其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朱利莉,樊玲.中药熏洗、外敷治疗臁疮50例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3):559-560.[2] 胡啸明,柳国斌.臁疮的中医外治治疗方法[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外科杂志,2010,16(6):714-715.[3] 曾碧君,郑婧.中医辨证施护在臁疮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5,(4):84-87.[4] 王建华,袁宝众.生肌象皮膏联合天降血栓通丸治疗臁疮疗效观察[J].中国烧伤创伤杂志,2017,29(5):361-365.[5] 刘明跃,杨博华.湿润烧伤膏合用托毒生肌方治疗臁疮气虚血疲证32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1):80-82.本文编辑:刘欣悦(上接第13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