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融视角谈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构建

合集下载

金融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思考

金融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思考

金融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逐渐减少,但是根治贫困问题仍然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贫困地区,金融精准扶贫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扶贫手段。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金融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思考。

一、金融精准扶贫的实践1.金融服务的普及和便利在贫困地区开展金融精准扶贫,首先是要普及金融知识,让贫困地区的居民了解金融服务的重要性和便利性。

通过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站点,让居民可以方便地办理贷款、存款等金融服务。

利用手机APP等科技手段,让贫困地区的居民也能够方便地享受到金融服务,实现金融服务的普及和便利。

2.金融扶贫项目的实施在贫困地区开展金融扶贫项目,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项目方案。

比如在农村地区可以开展“扶贫贷款”项目,帮助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贫困山区可以开展“扶贫创业”项目,帮助贫困户开设小规模生产加工厂,增加收入来源;在贫困村可以开展“扶贫培训”项目,帮助贫困户学习技能,提高就业能力。

通过一系列金融扶贫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帮助贫困地区的居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

3.金融扶贫政策的支持金融精准扶贫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金融机构的配合。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扶贫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开展金融扶贫工作。

金融机构也可以根据政府政策,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更加优惠的贷款利率,降低贫困地区居民的融资成本。

以上就是金融精准扶贫的实践方法,通过普及金融知识,实施金融扶贫项目,政策支持等途径,可以有效地帮助贫困地区的居民脱贫致富。

1.十分重要的作用金融精准扶贫在扶贫工作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金融精准扶贫可以发挥金融手段的优势,帮助贫困地区的居民解决资金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收入来源。

金融精准扶贫还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居民了解金融知识,提高金融素养,从而增强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能力。

2.国家政策的支持3.技术手段的支持金融精准扶贫还能够得到技术手段的支持。

深度贫困县金融精准扶贫的特殊性与农村脱贫长效机制的构建

深度贫困县金融精准扶贫的特殊性与农村脱贫长效机制的构建

深度贫困县金融精准扶贫的特殊性与农村脱贫长效机制的构建*◎刘 莉 李海月 摘 要:深度贫困县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必须深入分析并结合深度贫困县在金融扶贫顶层设计和金融扶贫发展经济性等方面的特殊性,才能切实发挥金融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建立健全扶贫攻坚制度保障,激发乡村脱贫内生动力等措施,构建农村脱贫长效机制,才能切实将扶贫攻坚工作引向深入。

关键词:深度贫困;金融;特殊性;脱贫;长效机制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2018年至2020年要重点抓好风险防控、脱贫攻坚和污染防治三方面的工作。

脱贫攻坚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是2020年能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关键所在。

只有深入研究深度贫困地区金融精准扶贫的特殊性,充分发挥金融扶贫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推动作用,切实建立起农村脱贫长效机制,才能真正推动深度贫困地区早日脱贫。

一、我国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现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扶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仍有数千万群众尚未脱贫;另一方面,扶贫攻坚工作越到后期难度越大。

(一)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工作成绩斐然一是从总体来看,扶贫攻坚成效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

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2013年至2017年全国累计脱贫近7000万人,全国贫困人口总量由2012年底的1亿人左右减少到2017年底的3000万。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二是贫困人口收入增速加快,势头向好。

2017年,农村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1万元,较去年增加10%左右,比全国农村平均收入增长水平高近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当年全国范围内粮食丰收,农产品价格回升。

养殖业中的牛羊肉等价格上涨。

另一方面,政府及社会各界对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力度不断加大,农村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程加快。

构建地区金融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构建地区金融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构建XX地区金融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广西是全国五个区之一,由于历叱、自然等方面原因,广西民族地区经济开展根底薄弱,贫困发生率大幅高于其他地区。

目前,在全国 52个未脱贫县中,广西就占 8 个,其中 6 个为少数县。

为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广西金融系统积极依托扶贫特色产业,用好用足扶贫再贷款政策工具,探索形成以“都安样本”和“罗城样本”为代表的金融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全力支持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贷牛(羊)还牛(羊)”的“都安样本” 1.都安瑶族自治县“贷牛(羊)还牛(羊)”产业扶贫模式根本情况都安瑶族自治县既是少数县,又是国定贫困县,还是石漠化片区县域,贫困问题突出,20XX 年末,全县共有贫困人口 1.75 万人,贫困户 4733 户,贫困发生率 3.36%。

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都安县全力打造“贷牛(羊)还牛(羊)”产业扶贫新模式,由当地扶贫龙头企业将牛犊或羊羔“贷”给农户进行种养,幵按照市场进行肉牛回收,企业再集中对牛羊肉进行深,通过冷链运输,完成线上线下结合销售,增强产业扶贫效应。

2.金融支持“贷牛(羊)还牛(羊)”产业链的主要做法围绕“贷牛(羊)还牛(羊)”产业开展需求,都安县金融机构创新和丰富金融支持模式,突出金源与扶贫产业链的紧密结合,有效提升金融扶贫的产业带劢效应。

一是当地人民银行优先安排扶贫再贷款额度,金融机构在信贷资源和信贷政策优先支持,幵优先发放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贫困户贩买牛犊,优先创立金融扶贫示范点和便民效劳站。

二是积极发挥保险作用,人保财险将“贷牛(羊)还牛(羊)”工程纳入农业保险范围,为该工程保驾护航。

三是推劢地方向农户发放牛栏建设补贴等资金,发挥各类扶持政策合力,实现产业工程“扶上马,送一程”。

截至 202X 年 6月末,该工程已累计获得银行贷款 3.56 亿元,保险基金 0.94 亿元,带劢 6140 户贫困户脱贫增收,实现了“县有、乡有牛场、村有牛社、户有牛羊”的阶段性目标。

普惠金融视角下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思考——以甘肃省为例

普惠金融视角下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思考——以甘肃省为例

普惠金融视角下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思考——以甘肃省为例IS 1^1E H 普惠金融视角下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思考—以甘肃省为例郭政言摘要:十九大提出,要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扶贫扶到点子上,为我国今后社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文通过研究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数据、现行金融精准扶贫政策,金融资源在精准扶贫领域中的应用等内容,根据现行发展模式,结合区域特点,进一步对甘肃省在普惠金融视角下的金融精准扶贫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思考和设想。

最终提出,在现有基础上,需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明确扶贫对象,增强信息一体化,同时结合区域资源、生产结构等特点,以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为依托,促进乡村振兴,构建金融精准扶贫新格局。

关键词:普惠金融;金融精准扶贫;扶贫模式甘肃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省份,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环境,导致经济发展滞后,贫困程度大。

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为当地扶贫工作提供了新的出路。

为确保 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近年来,甘肃省在金融扶贫方面落实了多项精准扶贫小额信贷工程。

在扶贫信贷产品、工作机制、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索与研究。

创新出符合甘肃省实际发展情况的“信贷+ ”金融精准扶贫模式,为金融精准扶贫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国金融精准扶贫发展提供了典范样本。

然而,由于薄弱的经济基础、庞大的贫困人群,要想按时完成全面脱贫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一、甘肃省金融精准扶贫发展现状为了精准对接脱贫攻坚的金融需求,甘肃省将助推脱贫攻坚任务与金融精准扶贫手段相结合,确保做到:第一,政策支持精准。

成立了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创建了75 个支农再贷款示范区,落实定向降准、差别存款准备金等各项激励政策,将全省90%的支农再贷款资金投向75个贫困县,有力促进了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积聚。

第二,信贷投放精准。

推出了针对农户创业增收的精准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双联惠农贷款、牛羊蔬菜贷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等涉农信贷创新产品80多项。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近年来,中国一直在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通过针对性强的扶贫措施,持续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支持也成为了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对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进行探讨。

1.支持贫困户创业就业。

贫困户往往缺乏资金启动自己的创业项目,金融支持可以为他们提供创业贷款和培训等资源,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和脱贫。

2.促进产业扶贫。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投资或贷款等方式,支持精准扶贫的产业发展,如支持农村电商、小微企业等。

3.提高精准扶贫效率。

通过数字化金融服务,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支持,提高扶贫效率。

1.创新金融产品。

面向贫困地区的金融产品应当满足其特定的需求,如小额贷款、消费贷款、寿险等。

2.提供金融培训。

贫困户往往缺乏金融知识和技能,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提供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金融产品,提高金融素养。

3.发挥金融扶贫专项资金的作用。

通过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向贫困地区提供贷款、投资等金融资源,发挥金融扶贫专项资金的作用,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脱贫。

4.数字化金融服务。

1.信息不对称难以解决。

贫困户往往缺乏相应的财务和经济信息,这使得金融机构很难对其进行评价和审批。

这需要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贫困户信息体系,提高信息共享和处理的效率。

2.信用风险高。

由于贫困户往往缺乏资产、信用记录等证明资质的材料,与之相关的贷款或融资等业务容易出现违约或逾期等情况,从而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

3.缺乏专业的金融服务人员。

贫困地区缺乏专业的金融服务人员,这使得金融机构难以派遣和培训金融服务人员,加大了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难度。

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数字化金融服务的普及,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将会得到更好的改善,具体表现如下:1.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评估模型将逐步成熟,在评估贫困户的信用风险方面提供更加可靠的手段。

3.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精准扶贫,提高贫困地区的发展水平。

新形势下金融减贫长效机制的构建

新形势下金融减贫长效机制的构建

新形势下金融减贫长效机制的构建近年来,世界各国虽然在减贫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贫困问题依然严峻。

同时,新冠疫情更是对贫困群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建立一个长效的金融减贫机制显得愈发重要。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覆盖从城市到农村的各个区域,让所有人都能够得到金融服务的保障。

针对不同的地区或行业,应该有不同的服务方案。

对于一些贫困地区,应该提供小额贷款,让当地居民可以通过创业来实现脱贫。

而对于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应该提供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让居民可以通过投资获得更多的收益。

其次,需要推广金融知识,提高贫困人口金融素质。

现实中有很多人缺乏金融知识,不知道如何合理地使用金融工具来增加收入。

如果能够在中小学时期就加入金融教育,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并且在社区、村庄等地方开展金融知识的宣传,让大众有更多的机会了解金融知识,掌握金融投资知识,就能为他们的脱贫之路提供更大的帮助。

第三,要合理调整税收政策,为减贫提供支持。

税收政策的调整是国家实现减贫的重要举措。

通过减免税收、优惠税收、调节税收等税收方式,可以为实现减贫目标提供巨大的支持。

这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减轻负担并增加企业利润,同时还可以增加居民的收入,有效帮助贫困地区的人口脱贫。

第四,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救助机制,为有困难的群体提供帮助。

社会救助主要是在经济上提供对贫困人口的支持。

这种支持不仅仅是提供财政补贴,还可以包括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支持。

通过建立这样一个完善的社会救助机制,能够让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要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责任和慈善捐赠。

在企业社会责任和慈善捐赠方面,不仅要鼓励企业在自身利益的同时贡献社会,也要提高居民的慈善意识和自我救助能力,通过自发的慈善行为,贫困地区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

综上所述,从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广金融知识、合理调整税收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机制和鼓励企业社会责任和慈善捐赠几个方面入手,建立一个长效的金融减贫机制成为当下至关重要的任务。

新形势下金融减贫长效机制的构建

新形势下金融减贫长效机制的构建

新形势下金融减贫长效机制的构建随着中国金融行业日益发展壮大,金融减贫工作也进入了新的形势下。

如何构建金融减贫的长效机制,成为摆在金融行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拟从新形势下金融减贫的理论基础、现状分析和长效机制构建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新形势下金融减贫的理论基础金融减贫是指通过金融手段来减轻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

金融减贫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是否能够有效减贫有关金融是否能够有效减贫的争论一直存在。

一些学者认为,金融正是贫困的根源,金融体制本身对于缺乏资本的贫困人口来说是无法逾越的鸿沟;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金融是对贫困人口最有力的解决途径,可以通过金融渠道向贫困人口输送资金、提供贷款、风险保障等服务,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2.金融对减贫的路径选择金融减贫的路径选择包括金融扶贫、金融包容和金融救助。

金融扶贫是指通过金融渠道向贫困人口输送资金,提供贷款等服务,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金融包容是指将贫困人口纳入金融系统,让他们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便利;金融救助是指在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等突发事件中,向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援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3.政府角色政府在金融减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府需要通过制定政策、加大投入、建立监管机制等方式来支持金融减贫工作,同时要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防止金融渠道对贫困人口造成伤害。

1.金融扶贫成效显著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统计,2019年全国农村金融扶贫贷款余额达到了3.11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了17.2%。

这些资金的投放,有效地支持了农村产业发展,帮助了大量贫困户实现了增收脱贫。

2.金融包容不足尽管政府一直在倡导金融包容,但在实际操作中,金融包容并未得到充分执行。

许多贫困户依然无法享受到金融服务,他们缺乏获得金融信息的途径,也无法获得低额贷款等服务,这导致了金融资源的浪费。

3.金融救助亟待加强在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等突发事件发生时,贫困户依然缺乏获得金融救助的途径,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次的重大打击。

乡村振兴战略中金融扶贫长效机制的构建

乡村振兴战略中金融扶贫长效机制的构建

乡村振兴战略中金融扶贫长效机制的构建*◎张 帆 摘 要:作为一个由庞大系统组成的事业,精准扶贫不但担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重任,也被视为实现乡村振兴和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前提。

在这一过程中,借助金融力量扶贫、以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正成为现阶段金融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

鉴于此,文章对新时期金融扶贫的现实要求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障碍和瓶颈,并借此从多个层面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中金融扶贫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金融扶贫;长效机制;乡村振兴金融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关键手段,是指借助向贫困地区的贫困户提供信贷资金支持的形式,促进贫困区域经济发展和贫困农户增收,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1]。

目前,借助金融工具提升精准扶贫效果被视为贯彻执行中央金融扶贫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更是加快脱贫攻坚进程、提高精准扶贫质量的有力工具,也是金融系统践行社会责任的现实要求。

但是,从已有的经验看,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扶贫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扶贫攻坚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因此,需要继续探索金融机构新型服务模型,提高金融扶贫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既要通过金融扶贫为精准扶贫体系提供“造血”功能,又要发挥政府的政策效应,让贫困户对金融扶贫的内容和形式保持适应,从而实现精准脱贫。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对金融扶贫长效机制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新时期金融精准扶贫的现实要求在十九大的工作部署中,重中之重就是扶贫的三大“攻坚战”。

因此,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通过金融扶贫实现精准脱贫就显得十分重要也十分紧迫[2]。

从已有的成绩和今后一段时间需完成的工作看,新时期金融精准扶贫除了要在贫困地区培育致富产业项目外,还要准确判断贫困根源,为构建扶贫长效机制做充足准备。

1.准确判断贫困根源。

消除贫困是世界性难题,各国均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诸多成绩。

但是,无论借助金融手段还是其他手段开展贫困治理,都要对贫困的成因进行分析,以便提出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

在我国农村地区,贫困的原因主要有:恶劣的自然条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落后生产方式以及落后观念和个体差异等。

申论范文:金融助力精准扶贫

申论范文:金融助力精准扶贫

申论范文:金融助力精准扶贫申论范文:金融助力精准扶贫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政府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而扶贫工作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日益引起了各界关注。

而金融行业作为支持扶贫工作的重要力量,既有责任也有能力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探讨金融如何助力精准扶贫的问题。

首先,金融行业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来支持精准扶贫。

金融机构可以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设立扶贫专项基金,向贫困地区提供长期的资金支持。

这些资金可以用于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事业以及贫困群众的院校贷款等方面。

通过专项基金的设立,不仅可以为贫困地区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推动扶贫工作的全面发展。

其次,金融机构可以发挥好金融创新的力量,为精准扶贫提供新的模式和方法。

金融创新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可以大大改变传统金融的运行模式,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新的动力。

在扶贫工作中,金融机构可以开发出适合贫困地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比如农业保险、小额信贷等,通过金融创新的方式解决传统金融无法克服的问题,减少贫困地区的贫困风险,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再次,金融行业可以加强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贫困地区的金融发展相对较弱,往往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因此,金融行业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引导和支持其积极开展扶贫贷款业务,通过扩大信贷规模,降低利率水平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解决融资问题。

此外,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扶贫金融服务机构,定期派驻金融人员到贫困地区提供金融咨询、培训等服务,增强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最后,金融行业可以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精准扶贫的效果。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金融行业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贫困地区的情况和需求,针对性地制定扶贫政策和措施。

通过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金融机构可以快速调取和分析各类数据,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扶贫方案,实现精准施策,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新形势下金融减贫长效机制的构建

新形势下金融减贫长效机制的构建

新形势下金融减贫长效机制的构建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何实现更好的减贫成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金融领域在减贫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行业应当适应新形势,构建起符合时代要求的长效机制。

一、切实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当前,金融领域的服务主体还是以中小企业和城市居民为主,对农村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尚未形成普及态势。

因此,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是实现金融减贫的核心任务。

为此,金融机构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出适宜农村需求的金融产品,例如以小额信贷为主,同时实现信贷和保险的贴合,进而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让金融会融入到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中,实现对贫困人群的全方位支持和帮助。

二、推广金融技术手段,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化水平金融科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为金融减贫提供了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载体。

通过推广金融科技技术,可以加快金融服务的普惠化进程,进而提高贫困人群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同时可以缩短金融服务的时间成本和金融风险,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例如,可以采用在线金融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对普惠金融和金融减贫政策的全方位覆盖和优化,从而实现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为贫困人群带来切实的帮助和支持。

三、依托金融扶贫基金等金融创新手段,构建长效机制金融扶贫的长效机制是实现金融减贫的核心要素。

依托金融扶贫基金、金融扶贫保险等金融创新手段,国家和金融机构可以实现金融服务的全方位支持,建立起为贫困人群提供长期、稳定、可持续的金融服务。

例如,可以建立金融稳定性保障机制,加强对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的支持和补助,保障贫困人群金融服务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建立金融扶贫评价机制,监测和评估金融扶贫工作的效果,不断提高金融减贫的质量和水平。

四、促进金融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促进金融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实现金融减贫的关键环节。

当前,金融资源还呈现出一定的分散性和不平衡性,为了提高减贫成效,必须整合和共享金融资源,加强金融服务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衔接。

我国精准扶贫中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我国精准扶贫中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我国精准扶贫中金融支持问题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扶贫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使得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走出了贫困,生活得到了改善。

在扶贫过程中,金融支持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如何通过金融手段更好地支持精准扶贫,加快贫困地区的脱贫步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金融支持对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1. 帮助贫困户融资创业贫困地区的贫困户由于缺乏资金,很难有条件创业。

金融支持可以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问题,获得贷款和其他金融支持,通过创业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2. 推动产业发展通过金融支持,可以引导和支持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3. 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金融支持,可以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为精准扶贫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 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由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金融机构相对不足,导致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不高,难以满足贫困户的金融需求。

2. 贫困户信用状况差由于长期的贫困状态,贫困户的信用状况通常较差,金融机构倾向于对其进行风险控制,导致贫困户难以获得贷款等金融支持。

3. 金融产品和服务不适应贫困户需求传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往往难以满足贫困户的实际需求,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难以为贫困户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三、完善金融支持机制的措施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应增加对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力度,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3. 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贫困户信用状况的评估工作,建立健全的信用体系,为贫困户提供更好的信用支持,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促进贫困户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

4. 加强金融扶贫工作的宣传和指导加强对金融扶贫政策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

金融精准扶贫对策分析

金融精准扶贫对策分析

金融精准扶贫对策分析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金融精准扶贫已成为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重要手段。

金融精准扶贫的核心是通过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实现对贫困地区、“三农”领域的特定群体的有效帮扶。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金融精准扶贫的对策。

一、完善金融产品服务在实现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设计至关重要。

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基本金融服务的缺乏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仍然存在。

因此,金融机构应该针对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推出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目前,一些银行已经实施了与“脱贫攻坚”的要求相适应的掌上金融,推出一些基于移动互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比如贷款、存款、转账等服务。

同时,各类金融机构还可以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建立和完善贫困人口的信用记录和评估体系,帮助贫困人群受到更加公平的金融服务。

二、推动金融扶贫创新切实推动金融扶贫创新,为贫困人口创造更多的金融资源和服务渠道,是金融精准扶贫的又一重要举措。

为此,在推动金融扶贫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1. 强化金融扶贫主体角色,实现协同化发展。

各级政府、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协同共建金融扶贫生态,形成合力,实现有效的扶贫发展。

2. 推广金融扶贫模式创新。

金融扶贫的模式创新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必要举措。

其中包括基于金融服务的扶贫模式,如创业贷款、互助担保等;基于农产品营销的扶贫模式,如协会联合销售、农产品电商等。

三、深化金融扶贫改革在金融扶贫改革方面,需要着重加强管理监督和风险管理,推动扶贫效能的提升。

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构建健全的金融扶贫监管体系,切实加强对金融扶贫机构的监管,调动其积极性,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

2. 推动扶贫风险管理。

金融扶贫需要平衡风险与收益,需要加强对扶贫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管控,将扶贫项目的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3. 形成金融扶贫监测评估机制。

建立标准化、科学化的金融扶贫效果评估体系,实现对金融扶贫效益的精准评价和纵向比较。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困问题依然是一个较为严峻的挑战。

为了实现精准扶贫和打赢脱贫攻坚战,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精准扶贫要求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定位和精准帮扶,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开展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对于更好地了解扶贫对象的需求和情况,制定更为精准有效的扶贫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重要性1. 改善扶贫对象的金融状况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可以帮助改善扶贫对象的金融状况。

通过金融服务,扶贫对象可以获得更便捷的贷款、更多元化的金融工具,从而更好地支持自己的生产生活。

这种方式的帮扶,可以更好地满足扶贫对象的需求,帮助其脱贫致富。

2. 提供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金融支持精准扶贫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

通过金融支持,可以为扶贫对象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创业指导,鼓励其自主创业和就业,帮助扶贫对象更好地融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3. 助力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还可以助力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

通过金融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扶贫对象的需求和特点,制定更为切实可行的扶贫政策和措施,有助于政府更好地实现扶贫目标。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需要深入了解扶贫对象的金融需求。

通过对扶贫对象的经济状况、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他们的金融需求,为其提供更为精准的金融服务和支持。

2. 探索适合扶贫对象的金融产品和服务3. 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包容性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还需要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包容性。

通过研究和探索更为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模式、更加便民利民的金融服务渠道,可以更为全面地满足扶贫对象的金融需求,使其能够更好地享受金融服务的便利和优惠。

4. 加强对扶贫对象金融素养的培养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还需要加强对扶贫对象金融素养的培养。

通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和教育培训,可以帮助扶贫对象更好地了解和运用金融知识,提高其金融素养水平,更好地融入金融服务体系,从而更好地受益于金融支持。

对新时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认识

对新时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认识

对新时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认识新时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是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举措。

在我国国情和农村贫困的实际情况下,金融支持是解决扶贫开发难题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下面从几个方面探讨一下对新时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认识。

金融支持是扶贫开发的重要手段。

精准扶贫政策要求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建立健全扶贫开发工作长效机制,实施精准扶贫,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切实解决户籍贫困人口根本利益问题。

金融支持是实现扶贫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农村贫困人口因缺乏资金而无法自给自足,利用金融手段给予贫困户适当的金融支持,能够有效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和发展困难。

只有用好金融手段,才能有效地实现扶贫开发的目标。

金融支持是扶贫开发的有效途径。

通过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开展金融扶贫、开展产业扶贫等,使得农村贫困人口得以融入现代金融体系;通过金融机构成立扶贫小额信贷公司,为企业的扶贫创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为贫困户提供小额信贷保证,以解决急需资金的困境,使得贫困户能够利用金融产业的扶持,努力实现致富奔小康。

金融支持不仅可以尽可能地方便贫困户获得贷款,并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提供免抵押贷款、无担保贷款,以满足普通的农户及贫困人口的不同需求。

金融支持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保障。

新时期,实施精准扶贫就需要有相应的资金投入。

而金融支持就是为了解决农村贫困户在资金上的短缺问题。

政府通过金融举措对扶贫工作予以资金支持。

这种资金支持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很多贫困地区缺乏资金的问题,扶持他们脱贫致富。

金融行业也可以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需要经济援助等地方筹措专项扶贫资金,以减轻财政负担,避免扶贫工作因资金短缺而无法顺利进行。

金融支持是扶贫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单靠政府的援助与投资很难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所有问题,所以农村贫困户既要有动力也需要有资本。

减贫攻坚同时也是发展经济,让贫困地区人口具有融入社会的能力,可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于金融科技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关于金融科技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关于金融科技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金融科技是近年来崛起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不仅改变了金融业的传统生态,更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其中的精准扶贫,则是金融科技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将金融科技与扶贫结合起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是我对于金融科技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一、金融科技可以提高扶贫效率和精准度
传统扶贫模式更倾向于雨露均沾,把救济金或捐款平均地分给贫困地区的群体,这样做虽然可以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一定的帮助,但是很难做到精准扶贫,因为不同地区的贫困程度和贫困的原因都会有所不同。

并且,传统扶贫模式需要人工审核、发放资金,不能实现快速响应和定向帮助。

而通过金融科技,可以建立起更加精准、高效的扶贫体系。

比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找出哪些地区、哪些家庭更需要扶贫资金,从而优先资助;通过智能支付系统,可以实现资金的实时发放,解决了传统扶贫过程的时效性问题。

二、金融科技可以为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提供支撑
贫困地区往往存在资金周转难、贷款利率高等问题,很难获得金融服务。

而金融科技则可以打破这种局面,通过建立“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加便捷、实惠的金融服务。

通过移动支付、互联网借贷等方式,可以极大地方便贫困地区居民的金融交易,提高他们的金融风险管理能力。

三、金融科技可以帮助贫困地区进行产业升级和创新
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产业困局较为明显,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金融科技则可以为这个过程提供支持,通过资金撮合、投资咨询等方式,为当地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援,帮助他们进行产业升级和创新,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我国金融扶贫的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我国金融扶贫的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我国金融扶贫的长效机制构建研究作者:王琳李珂珂来源:《学习与探索》 2020年第2期王琳,李珂珂(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193)摘要:金融扶贫既具有金融本身吸引资金的特色和优点,又有扶贫目标和对象的特殊性,是新时代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多年来,我国金融扶贫通过完善扶贫贷款发放机制、创新金融扶贫方式、建设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推动金融扶贫与其他扶贫相融合、搭建政府扶贫融资服务平台等措施,增加了贫困地区的信贷投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金融精准扶贫产品体系,提高了金融扶贫的便利程度。

当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决胜期,应将金融扶贫与精准脱贫相结合,加快金融扶贫产品供给、加强金融扶贫管理、完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多渠道增强金融扶贫有效性,以提高金融扶贫效率,巩固脱贫成效。

关键词:金融扶贫;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农村金融创新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462X(2020)02-0138-0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享发展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研究”(17BKS021);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思想研究”(17KDC020);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师扬帆资助计划(JGWXJCYF201704)作者简介:王琳,1982年生,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扶贫开发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扶贫开发工作新思路。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扶贫在瞄准脱贫攻坚的重点人群及重点任务、精准对接金融需求、支持脱贫攻坚和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因此,系统总结我国金融扶贫的理论演进、实践发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确保我国金融扶贫长效运行的机制,既有利于确保我国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整体脱贫,又有利于巩固“后扶贫时代”的脱贫成效。

新形势下金融减贫长效机制的构建

新形势下金融减贫长效机制的构建

新形势下金融减贫长效机制的构建金融减贫是指通过金融手段来减少贫困人口和解决贫困问题。

面对新形势下的金融减贫工作,构建长效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要构建全面、多元的金融减贫长效机制。

传统的金融服务主要通过贷款的方式进行,虽然对一部分贫困人口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但是贫困人口的需求是多元的,单纯依靠贷款无法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

需要在金融减贫工作中引入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方式,包括金融创新产品、金融教育等,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要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当前,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金融服务覆盖不均、金融机构能力不足等。

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金融服务的普及性和精准性。

可以通过加大金融机构的设立和布局,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同时加强金融机构的培训和提升,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要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减贫的长效机制顺利运行。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金融监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金融减贫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减贫工作的稳定和安全。

可以通过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等方式,提高金融减贫的管理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

要加强政策支持,推动金融减贫长效机制的落地。

政府作为金融减贫工作的主导者和推动者,要加大对金融减贫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

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等方式,推动金融减贫长效机制的落地和实施。

新形势下的金融减贫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构建长效机制是重中之重。

只有通过全面、多元的金融服务、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注重金融扶贫的杠杆效应、加强金融监管、加强政策支持等措施的落实,才能构建起稳定、可持续的金融减贫长效机制,实现共享发展的目标。

金融助推精准脱贫模式创新与思考

金融助推精准脱贫模式创新与思考

金融助推精准脱贫模式创新与思考随着中国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推进,精准扶贫成为当前脱贫工作的主要方向之一。

金融作为支持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推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金融助推精准脱贫模式创新与思考展开探讨。

一、金融对精准脱贫的作用1. 资金支持精准扶贫金融资金可以为贫困地区提供贷款支持、创业资金等,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脱贫致富。

小额信贷、扶贫贷款等金融产品可以为贫困户提供经营资金,帮助他们发展农业、养殖等生产活动,提高收入水平,促进脱贫。

2. 降低脱贫门槛金融产品的创新可以降低脱贫门槛,比如通过创新金融科技,可以为贫困户提供更为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

手机支付、线上贷款等金融工具可以让贫困户更加便捷地获取资金支持。

3. 促进产业发展金融可以促进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增加收入。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比如发放贷款、提供风险补偿、引导资金投向特色产业等,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1. 结合金融科技推动脱贫攻坚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更精准地识别贫困人口,更快速地提供金融服务。

利用大数据分析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利用人工智能提高风险评估的精准度等,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准确地定位脱贫对象,更有针对性地提供金融服务。

2. 探索金融扶贫新模式金融扶贫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可以发展小额信贷、扶贫贷款等金融产品,也可以探索建立贫困地区的信用体系,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

也可以鼓励金融机构与实体产业合作,通过金融手段支持产业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增长,促进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

3. 推动金融扶贫政策创新政府在金融扶贫方面也可以出台更多的政策支持,比如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降低金融扶贫利率,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等。

也可以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贫困地区的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精准度。

三、思考当前,我国精准扶贫任务依然艰巨,各地区都需要加强金融对精准脱贫的支持。

金融赋能与精准扶贫

金融赋能与精准扶贫

金融赋能与精准扶贫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金融赋能与精准扶贫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金融赋能可以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而精准扶贫则可以确保这些资源能够更精准地送达到需要的困难群众手中。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探讨金融赋能与精准扶贫的关系,以此分享对于如何让金融赋能更好地支持精准扶贫的一些思考和经验。

一、精准识别贫困人口,为金融赋能提供方向精准扶贫的基础是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只有充分了解和了解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和贫困原因,才能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扶贫政策和金融赋能战略。

首先,应当进一步完善我国贫困救助体系,加强统计信息采集和管理,确保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和覆盖。

政府、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社会公众都应该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采取综合性的贫困识别方法,充分挖掘贫困人口的多重贫困原因,制定出更准确有效的精准扶贫方案。

其次,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各类贫困人群的数据和信息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细致的描述和分析,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分析,从而形成可视化的贫困地图和贫困指标体系。

通过这些信息,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金融需求,制定更加精准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二、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精准扶贫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向贫困地区倾斜资金、为特别困难群体提供低息、无息贷款、为贫困地区提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生态修复等方面的融资支持,来实现金融赋能和精准扶贫的结合。

首先,金融机构应当优先为贫困地区提供融资服务,落实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为精准扶贫提供充分的金融保障。

同时,可以通过利率激励、风险补偿、咨询服务、技术支持等方式,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发挥金融服务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其次,金融机构应当着眼于特别困难群体的融资需求,为这些人群提供贷款支持,帮助他们通过金融手段脱贫致富。

在特别困难群体中包括残疾人、贫困的妇女和孩子、特困家庭等,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专业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为这些人群提供更好的金融保障。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一、金融支持精准扶贫主要做法(一)建立工作机制,做好精准扶贫顶层设计一是强化沟通协调,建立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横向沟通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省级层面的扶贫联动机制;纵向指导辖内分支机构建立省市县多级协同机制。

如贵州省明确成立金融扶贫联系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贵阳中支,涉及省扶贫办、省发改委、各金融机构等26家成员单位,形成全省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合力。

二是主动对接国家扶贫政策,完善金融精准扶贫政策体系。

如2014年至今,济南分行辖内9市各级人民银行出台金融扶贫相关文件16个,推动地方出台金融扶贫配套制度54项,协调解决金融扶贫相关问题256个。

(二)对接扶贫信息资源,识别金融扶持对象一是依托扶贫部门信息网络系统,精准定位扶持对象。

贵阳中支基于省扶贫办信息系统,确定现阶段金融扶持对象:以2014 年全省62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基础,扣除民政兜底的158万“两无”人口,精准支持贫困农户为465万人,120万户;具备可扶持能力、带动效应明显的4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00家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是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明确扶持对象。

武汉分行充分利用扶贫部门的信息网络系统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开展信息识别收集,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确定湖北省金融扶贫对象为有生产经营能力、有金融服务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源地在贫困地区的贫困大学生;移民搬迁安置房建设项目。

三是推动金融机构评级授信与贫困户建档立卡相结合,分批次扶持贫困农户。

陕西汉中、甘肃陇南、平凉、山东淄博等地金融机构将“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和评选情况与贫困户建档立卡相结合,并积极开展对贫困户评级授信工作,优先支持有发展意愿的信用农户。

(三)明确金融机构扶贫定位,有效发挥金融扶贫主体作用基层央行引导并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金融扶贫工作中,初步形成了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机构优势互补、共同参与的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探研THEORY RESEARCH从金融视角谈IKS铁贫长效机制的构建■张会彪/文莎摘要精准扶贫工作是国家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o从佳木斯实践看,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实效,但后续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如何构筑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是当前需要正视和着力破解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金融;精建贫;制户匕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貝J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取得巨大成就。

精准扶贫是一项在特殊时期、具有特殊意义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各部门协力攻艰,金融扶贫更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人行佳木斯市中心支行连续4年将金融精准扶贫作为全行重点工作予以推进,推出了“贷款+订单”产业链式扶贫、“贷款+光伏”保障式扶贫等特色模式,发放再贷款6.1亿元,带动金融机构发放生产经营性扶贫贷款13.43亿元,支持3.35万贫困户脱贫致富。

尽管本轮精准扶贫工作已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效,但离最后的圆满收官还有一定的距离,同时随着扶贫攻坚日益进入深水区,后续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本轮扶贫规划期满后,如何构筑金融支持扶贫的长效机制,是当前需要正视和着力破解的现实问题。

客观正视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对扶贫工作带来的隐患(一)劳动力外流导致扶贫工作缺乏必要的人力资本当前大部分农村地区无论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以及就业机会等方面,仍远远落后于城镇。

由此直接引发两种情况:一是外出务工人员激增、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

农村留守的多为老人及部分妇女儿童,这一群体不仅缺乏从事现代农业生产所必备的劳动力及劳动技能,也缺乏参与村集体事务的能力和素养,更使包括精准扶贫在内的各项政策的宣传和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基础教育资源的上收加剧了劳动力的被动外流。

为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近十几年来,农村中小学大量撤并,大部分农村学龄儿童自小学起就要在县城就读,以黑龙江某县为例,该县辖9个乡镇中(不包括城关镇)目前只有3个乡镇初中尚未撤并,在此情况下,学生家长不得不放弃了农业生产,在县城或租房或购房边打零工边陪读。

(二)意识形态中的痼疾导致部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不足从“新农村建设”到“建设美丽乡村”,农村群众的眼界和意识有了一定的转变,但这种转变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公共精神、科学意识和法制观念等现代思想意识离大多数农村群众还很遥远,农村长期封闭和文化教育滞后所导致的亚文化意识形态,诸如安贫乐道、消极懒散、不患寡而患不均等观念还影响着农民的生产生活。

愚昧和僵化的思想意识,则滋生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导致部分贫困农户缺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

有些扶贫救助对象在政府帮扶下脱贫,之后再次返贫,其主要原因就是长期形成的落后观念在作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物质扶贫能解一时之困,精神扶贫才能长期见效。

因此,如何从形成贫困的主观因素方面寻找原因,让精准扶贫形成长效机制至关重要。

精准扶贫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的诸多环节仍需裨补阙漏(一)贫困对象的识别和动态调整的科学性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贫困指标的分配不合理。

对贫困对象的确认,我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贫困指标分配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各级政府谎报贫困数据,但这种依据宏观统计数据及按人口比例做出的指标分配,在各行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很难真实反映出各地区贫困水平。

二是对贫困程度的多维度测算缺乏可操作性。

仅仅依靠家庭经济收入来衡量贫困程度是不科学的,也是和工作实际背离的。

多维指标的识别成本高、人力物力支出大,且缺乏统一规范的识别技术手段,最后贫困户的识别工作仍是以相关村干部的主观甄别为主,这也难免在工作中出现偏颇,并导致部分群众滋生不满情绪。

三是对临界贫困申请户的甄别难度大。

对于贫困程度较深的农户容易做出识别,并能得到群众认可。

甄别难点在于临界贫困的农户申请人,如果严格按照黑龙江2018年度人均收入低于3550元的标准,绝大多数申请人都不满足扶贫要求,而如果按照多维指标测算,又可能出现更多的贫困人口。

在实际工作中,为避免矛盾和冲突,很多地方采取平均分配贫困指标和扶贫资金的做法,这和精准扶贫政策的初衷也有所偏差。

(二)产业扶贫的制度设计仍不够完善产业扶贫是本轮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模式,也是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主要载体。

但在产业扶贫的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其制度设计中仍存在一些待完善16理论探研THEORY RESEARCH之处:一是制度设计过于刚性、行政色彩过浓。

例如在产业扶贫中,政府在自筹资金、劳动力和劳动技能等方面设定的配套要求等。

二是产业扶贫项目没有制定硬性的贫困户受益机制。

在贫困户受益机制缺乏刚性的制度保障的情况下,贫困户仍然只能遵循市场价格通过劳动、农产品出售以及土地流转获得受益。

三是缺乏对扶贫成果的长效考核机制。

扶贫工作指标完成情况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业绩考核以及相关领导的仕途升迁。

在这种在考核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倾向于片面追求短期效应。

在这一考核目标驱动下,使部分地方官员倾向于集中扶贫资金,打造扶贫示范工程,追求扶贫工作的短期效益。

另外,缺乏对扶贫专干的考核机制,使结对帮扶形式化色彩浓厚。

(三)金融扶贫的主体责任应进一步明确国家或金融主管部门并没有将金融扶贫的职责明确给具体某一银行机构,并在政策层面解决其风险补偿问题,而是让所有银行机构在各级政府的要求下开展扶贫工作。

这样看似所有机构都在参与,但实则造成了各银行机构之间等待、观望的态度,金融扶贫的效果难以保证。

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性的银行及保险机构,经营中首要思考的就是其风险补偿以及自身的收益问题。

但由于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在自有资产、偿债能力及信用状况等方面的边缘和弱势地位,决定了扶贫信贷的属性更接近于政策性金融。

在此情况下,目前商业银行参与精准扶贫,主要是在各级政府硬性要求的情况下,从“讲政治”的角度、出于完成任务的目的开展的。

这在短期内或许会有一定成效,但从长期来看,商业金融参与精准扶贫的风险补偿及政策性保险等制度性问题不解决,金融扶贫的可持续性就无法保证,更无法形成精准扶贫资金供求保障体系的良性循环。

(四)扶贫项目的同质化导致了金融隐性风险的增加金融扶贫是资金跟着项目走。

但从地方政府方面来看,部分贫困地区的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扶贫工作中,对自身的区域特征、资源条件及致贫因素等缺乏准确的认识和深入的分析,扶贫立项中善于“学习借鉴”“照搬经验”,人云亦云的跟风行为较为普遍,直接导致了项目建设的同质化严重、信贷资金的投放领域过于集中;从更深层面来看,通过上层主观决策、跟风上马的扶贫项目,其市场抗风险能力、生存周期更是不容乐观。

构筑多维度的精准扶贫体系(一)优化贫困群体的识别机制能否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关系到扶贫资源能否被有效传递。

鉴于目前贫困指标分配、贫困户识别中存在的缺陷,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改变贫困指标自上而下的分配方法。

对贫困地区的指标不设限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申报群体开展测算、识别和动态调整,并做好监督检査。

二是创新贫困识别程序。

在贫困户识别阶段推行自下而上的群众参与式识别,让村民代表、非申请农户和每一申请农户参与到贫困群体识别中,探索建立农户申请、村民小组评议、村级评议及公示、乡镇审核公示、县级复审公告“六步工作法”,提高贫困识别的公平性和社会认可度。

(二)明确落实金融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金融扶贫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行为,要想持续运作下去,就要使其运作过程符合市场规律,使相关金融机构获得一定的赢利,至少是保本和微利。

为解决目前金融机构参与精准扶贫所面临的责任不明确、相关机构主观思想消极的问题,建议国家将金融扶贫的主要任务落实到一家或几家机构,由其承担金融扶贫的主要职责,并由国家对承担扶贫职能的金融机构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以及风险补偿和利率、税收优惠,并提高不良贷款拨备率,其他金融机构可以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参与。

(三)进一步完善国家金融支持扶贫的制度和政策一是进一步完善国家层面的金融扶贫政策,诸如扶贫贷款优惠利率、期限等作出明确规定,对除异地搬迁、助学贷款金融政策外的其他信贷扶持政策作出进一步的明确。

二是建议将财政资金明确为金融扶贫资金的贴息、担保和风险补偿资金。

从长远来看,还应主要依靠金融资金的投入。

在此情况下,将一次性无偿使用的财政拨付资金变为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加大信贷资金的投入,既保证了扶贫工作的资金需求,又增强了资金投入的可持续性。

(四)进一步完善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一是设定多维脱贫考核指标。

对拟脱贫人口不仅要看其收入增长、生活水平的提升,也要看思想态度的转变和发展能力的提升。

对贫困县、贫困村的考核既要看脱贫人口数量,也要看返贫人口数量,还要看脱贫人员的后期发展致富的潜力。

二是引入多元主体参与脱贫考核。

为规避政府在扶贫考核过程中的行政色彩,应组织科研机构、社会部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及贫困户共同参与脱贫考核,既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性,又能得到扶贫对象的信服,有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三是在扶贫工作中完善信贷激励机制。

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应按照带动脱贫的数量,在对其贷款发放中给予不同幅度的利率优惠。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佳木斯市中心支行责任编辑:谭伟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