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推进课教案5则范文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推进课教案5则范文第一篇:《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推进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内容,能从鲁滨逊的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他的顽强与乐观精神。
2、引导学生感悟名著蕴含的哲理完成读书心得。
3、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确立正确的阅读思想,让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重点难点:1、了解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理解鲁滨逊这一主要人物形象。
2、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花了两周的时间来阅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名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滨逊漂流记》,走进鲁滨逊惊险、新奇而又真实感人的漂流历程。
二、自主学习与交流互动1、交流资料:了解作者2、交流小说内容:学生简要叙述情节。
(板书)鲁滨逊:冒险生活———荒岛余生———返回英国3、讨论:作者塑造的鲁宾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课件出示三个问题来展开讨论)A、你认为主人公鲁滨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B、你认为笛福在这部小说里是如何表现人物的这些性格特点的?C、作品中你最喜欢的是哪部分,为什么?哪些部分你认为值得积累?(可以是好词好句,可以是刻画人物的方法。
)这些都可以用专门的摘录本记下来。
讨论交流:(1)讨论:作者塑造的鲁宾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笛福成功地塑造了鲁宾逊这个具有勇敢、智慧、意志坚强和挚爱劳动等优秀品质的典型人物。
(2)指名同学推荐优美段章,并说明推荐理由。
如:于是我就像一个没有头脑的傻瓜一样进行起造船的工作。
我对于这个计划非常满意,再也不去研究一下它是否可以实行。
其实我并不是没想到过下水的困难,不过我对于自己的怀疑总是用这种愚蠢的答案挡回去:“让我先把它做成了再说;做成之后,我敢保一定可以想出个什么办法来解决它。
”(3)让学生列出作品当中的一些妙语佳句,并说明理由。
如:◎世界上一切好东西对于我们,除了拿来使用之外,没有别的好处。
◎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个绝对的真理,使我重新振作起来。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9篇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鲁滨逊漂流记》教案9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滨逊漂流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1一天,鲁滨孙在沙滩上,发现了人类的脚印和几堆人骨头。
经过仔细考察,他发现附近的海上,住着吃人的土人。
他非常害怕,只好格外地当心防备。
有一天,他听见一阵_声,接着发现一群吃人的土人驾着独木船,带着两个俘虏,来到荒岛的沙滩上,看样子要把这两个人活活吃掉。
他们燃起火炬,敲锣打鼓,呐喊跳舞。
鲁滨孙正在惊慌,只见其中被缚的一个人,忽然挣脱了束缚,向鲁滨孙这边跑来,鲁滨孙可怜这个人的遭遇,完全忘记了害怕,他冲上去“砰!砰!”几枪,就把那群土人吓跑了。
那逃来的人也是土人,不过是另一族的,鲁滨孙救了他,替他取了个名字叫星期五。
教他说话,叫他帮着做事,两人也渐渐可以谈话了。
有了星期五,鲁滨孙是何等的快活啊!不久,鲁滨孙和星期五又从吃人的土人那里救出两个人,一个是星期五的父亲,一个是航海遇难的欧洲人。
星期五父子团聚,非常快活,鲁滨孙也有说不出的高兴。
到了第28年,一天早晨,突然有一只英国大船经过孤岛,鲁滨孙既高兴又惊奇。
这只船上有些凶恶的水手企图伤害船长,夺取大船。
当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鲁滨孙和星期五赶到船上,他们与船长联合打败了那些叛徒,还把一些坏人留在岛上,以示惩罚。
鲁滨孙也由此结束了近30年的孤独生活,告别了无名岛,带着星期五,乘着那只大船,回到了他念念不忘的祖国——英国。
回到家乡一看,他的亲戚朋友,大部分都不在人世了。
)从前,有一个人名叫鲁滨孙,是个英国人。
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因此到过许多危险,但他一点儿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有一次,鲁滨孙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风,船上的桅杆吹断了,船也翻了,同伴们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海岛边。
《鲁滨逊漂流记》名著阅读教学设计(通用11篇)
《鲁滨逊漂流记》名著阅读教学设计《鲁滨逊漂流记》名著阅读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鲁滨逊漂流记》名著阅读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鲁滨逊漂流记》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以《鲁滨逊漂流记》为蓝本,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掌握精读和泛读的方法。
2、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在充分感悟语言文字的同时,引导学生要善于捕捉文章的细节描写。
3、让学生在书海中陶冶情操,积淀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学生摘录本、名著推荐目录。
教学过程了解作者和主要内容——泛读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最近我们班掀起一股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热潮。
只要有空,就会看见同学们埋头读书的身影。
老师悄悄拍下了你们看书的镜头,想不想看?(出示镜头)点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伊始,通过给同学们呈现他们课间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鲜活画面,既巧妙地引出了本课课题,又为本节阅读指导课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
2、学生自由介绍作者。
师:你了解作家笛福吗?请你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笛福。
师:《鲁滨逊飘流记》是笛福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在当时影响非常大,被认为是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
笛福也因此被誉为“英国与欧洲的小说之父”。
3、学生介绍故事的主要内容。
点评:运用问题探究法,和学生一起走近作家笛福,重温小说主要内容,不仅检查了同学们课前的阅读情况,还为揭示“泛读”这一阅读方法提供了范例。
4、介绍读书方法——泛读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故事的主要内容其实书中已经介绍了,有的在书的前言部分,有的在导读部分。
我们第一次阅读一本书,浏览了作者简介、导读(有的书叫序、前言)、目录、后记等,便可大体上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这种读书方法叫泛读。
把握人物形象——精读1、介绍读书方法——精读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泛读,已经了解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鲁滨逊的人物形象,掌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享展示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培养勇敢、坚韧、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
2. 相关背景知识: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鲁滨逊的人物形象,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与《鲁滨逊漂流记》相关的视频资料。
2. 学具:学生自备《鲁滨逊漂流记》原著,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作品的阅读欲望。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记录阅读心得,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共同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分享展示: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分享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2. 板书内容: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读后感,要求不少于800字。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鲁滨逊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主要情节,把握鲁滨逊的人物形象,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
2.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享展示等方式,是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第1篇】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学好语文,没有阅读更谈不上积累。
所以,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便是鼓励学生阅读。
二、教学背景分析《鲁滨孙漂流记》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组,本组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
《鲁滨孙漂流记》属于名篇导读课,首次采用了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旨在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通过梗概和精彩片段的引领,使学生从单篇走向长篇,从国内走向国外。
本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很浓,但目光大多聚焦在国内现当代儿童文学上,对于外国名著虽有涉猎,却仅为皮毛。
《鲁滨孙漂流记》课前50%学生已阅读过,仅模糊记个大概,细节早已遗忘,更谈不上积累;20%学生曾尝试阅读,但中途而废;还有30%学生从未读过这本名著。
教者在教学时依据课标理念,遵循教材编写意图,将电影《鲁滨孙漂流记》依据依据课文梗概内容,压缩成4分钟的录相,课上展示给学生,目的是吸引学生对这本名著产生兴趣,进而实现课下的深入阅读。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㈠背景导入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世界名著的海洋中,有这样一本书,它倍受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的喜爱,他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你知道这是什么书吗?(板书课题、作者)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5篇
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篇5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所教的班级是高三(4)、(5),这两个班虽是重点班级,但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物理科目比较薄弱,特别是(4)班,上课睡觉人数多,同学们不太爱学习,对高考的意识也不高。
由于学生思维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导致有些学生的物理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在30分以下占绝大多数,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然而,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二、教材分析:高三第一轮复习选用的复习教材,用三维设计。
优点:教材中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都有比较详细的解答,如果教师不够时间讲练习时,学生就可以较方便的自学;基础知识的介绍与讲解都很详细,学生在以后的自己复习时,可以很好地使用。
不足:部分例题、练习的难度过大,不太适合本校的学生,所以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题目讲,和让学生做。
三、教学目标:⑴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⑵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一些常见的计算题目,能够较为清晰地进行解答;⑶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四、教学研究:积极参加物理教研备课组的每次活动,从中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探讨有关的教学问题,相互学习,互相促进。
多听课,吸取他人教学之长,本学期力争外出听课学习,还要上了一节校级公开课。
整理一份适合本校高三学生复习用的练习题,为以后的高三教学省下宝贵的时间。
发表一篇校级以上的教学论文,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五、工作方法与措施:1、重视主干知识,强化学科内综合,同时兼顾非主干知识。
一轮复习突出物理学的主干知识,其中包括运动规律、牛顿定律、机械能、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定律等。
强化学科内综合,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综合点往往表现为:(1)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综合和能量转化的综合;(2)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3)从运动和力、能量观点分析解决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4)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途、篷、蛮、叛”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讲述课文故事。
3、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木求生存的非凡经历,感悟要想生存,就得自己想办法创造条件的道理。
教学方法:自学法、讨论法教材分析:《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缩写。
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课文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制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
重点是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生存,是人生第一需要。
某生存,应该是每个人最起码的`本领。
同学们将面临人类生存竞争激烈的时代,怎样学会生存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板书课题),这是著名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
会给同学们很大的启示,你会从中悟出什么道理呢?二、自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1、读一读课文前“阅读提示”,给自己确定阅读目标。
组织交流一下。
(知道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以后,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重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2、自己认真读课文。
读准带注音的字的字音;边读边记内容,练习讲课文里的故事。
读一遍记不下来,再读一两遍。
3、3、小组讲故事。
一人讲,其他同学补充。
三、重点研读细读第2~8自然段,知道鲁滨孙战胜了那些困难。
1、自读自悟,思考:鲁滨孙战胜了那些困难?是怎样战胜的?画出有关句子。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帮助从“食物、住所、安全、孤独”几方面进行归纳。
四、谈体会,感悟谋求生存的道理从鲁滨孙战胜种种困难的非凡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学生交流,教师酌情点拨。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15篇)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15篇)《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1摘要:《鲁滨孙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
本课是《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重点写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
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学习本课是要让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关键词:顽强生存,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乐观向上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兴趣。
教材简析:《鲁滨孙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
鲁滨孙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
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
小说情节生动,细节逼真,描写细致,语言流畅,富于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
本课是《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重点写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
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关于《鲁滨孙漂流记》教案(精选16篇)
关于《鲁滨孙漂流记》教案(精选16篇)《鲁滨孙漂流记》这篇课文讲的是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雄的象征。
店铺今天为大家带来《鲁滨孙漂流记》教案,一起来看看吧!《鲁滨孙漂流记》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复述故事。
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文章第二至八自然段是重点、难点(一)重点、难点了解鲁滨孙到荒岛后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体会他勇敢无畏的精神。
(二)疑点鲁滨孙在岛上如何处理吃、穿、医病难题的?(三)解决办法重难点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加以点拨解决,疑点通过教师补充有关背景知识解决。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课题:鲁滨孙漂流记。
解题:“漂流”什么意思?(随着水浮动)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自由发挥,最好根据课文内容) 同学们,你们看过《鲁滨孙漂流记》的原著吗?有谁能告诉我这篇长篇小说的作者是谁?(板书:英、笛福。
请同学介绍笛福的有关资料)2.本文是书的缩写,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他在一次航海事故中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28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了英国。
3.荒岛,大家可能只在电视、电影里见过。
你能想像一下荒无人烟的小岛是怎样的吗?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
注意“荒岛”的“荒”字。
(荒凉凄苦的)4.刚才同学们通过想象,自己描绘了一幅荒岛风景图,真的是很荒凉,很艰苦。
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鲁滨孙来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荒岛。
请9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以下问题:a)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时间顺序)b)课文讲了哪几件事?(5件: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包括了鲁上船寻宝]、养牧种植、救“星期五”为伴、回到英国。
同学回答时板书)5.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荒岛:没有名字、没有人居住,到处都是乱石野草。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8课文分析:《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缩写。
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最后回到英国。
本课是人教版教材十二册第五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即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突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因为课文是原著的缩写,所以要对《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进行充分的阅读。
把握正确的思想内容,从而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课文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
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复述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5、运用掌握的读书方法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
学习重难点: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2、感悟鲁滨孙面对困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进程:1、设疑谈话、导出新课。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一个人要活着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如果一个人失去这个最基本的条件,还能生存下去吗?但是就有一个人在一个荒岛上,没有吃的、住的、又有野兽出没,却生活了二十几年,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鲁滨孙去体验一下那惊险的荒岛生涯,一同走进《鲁滨孙漂流记》。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快速引入课文情境。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默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完请同学来描述一下文章中鲁滨孙的经历。
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
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逊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文字片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说,如,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情坚毅乐观等。
)他就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
(板书课题)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
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1、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合集5篇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合集5篇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1【教材简析】《鲁滨孙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
鲁滨孙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
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
小说情节生动,细节逼真,描写细致,语言流畅,富于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
本课是《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重点写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
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学*本课是要让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教学要求】1、学*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3、引导学生学*鲁滨孙面对困难,自强图存的精神,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会生存。
【教学重点】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2、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情景导入导入:1、当突发事件把你抛入险恶的环境,你能否战胜困难,生存下去?2、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在严酷的环境里生存下去?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齐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
三、观看影片,讨论问题鲁滨孙在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不但能够生存下来,而且日子越过越舒服,一住就是二十七年两个月零十九天。
为什么他能有这样超强的生存能力?他具有哪些非同寻常的素质?1、这里要让学生明确:(鲁滨孙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丰富的知识技能。
接着分点讨论丰富之。
2、讨论一:哪些事例体现出鲁滨孙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课文内的:⑴ 面对现实,勇于行动,自己动手创造生存条件;⑵ 靠十几粒麦种反复收种,经过四年才吃到自己种的粮食;⑶ 发现野人后,克服恐惧,勇敢地与之周旋并救出星期五。
鲁滨孙漂流记教案7篇
鲁滨孙漂流记教案7篇《鲁滨孙漂流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书籍内容。
2.通过观察封面、走近主人公的形式引导学生对书籍镜像大胆猜想,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了解阅读书籍的一些基本技巧。
教学重点:通过封面,了解书籍、人物等特点。
教学难点: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课前交流:同学们,走进咱们四小,无论是校园展牌,楼道文化,还是教室墙壁,同学的'书桌,随处都能感受到对读书的那份热情。
相信大家课余时间读的书一定很多吧?老师今天带来一组图片,愿不愿意露一手,猜猜他们都是什么书?(生猜)(出示图片猜书)1.激发学生捕捉图片信息的能力。
同学们捕捉图片信息的能力非常强,今天老师还特意把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带来了,你猜他是?(生猜),是的它就是鲁滨孙漂流记,因翻译者的不同,也有译为鲁滨逊漂流记的,这本书曾被翻译成很多种语言、不同的版本,畅销世界,可谓价值巨大!(瞧)真正从前到后读过这本书的同学请举手?下面就让老师带着你们去挖掘这本书更多的魅力!好吗?(上课)2.导出课题一、课堂引入同学们,当你拿到一本书时,老师有没有告诉大家从哪里看起最好呢?(生答)是的,读书应从封面读起,(板书:看封面)二、了解书籍,激发兴趣1.出示图书封皮封面会非常直观把书籍信息透露给我们。
大家请看这本书的这张封面,透过封面,你看到了什么?猜出了什么内容,并说说理由!2.生发现信息《鲁滨孙漂流记》篇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概括叙述的方法。
2、从鲁滨孙的漂流中体会他不畏艰难困苦和勇于冒险的精神。
【教学准备】《鲁滨孙漂流记》原著及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要是把你放在一座孤岛上生活一个月,你会怎么样?(简直要发疯了)但是,居然就有这么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想知道他的经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和故事的主人公去那孤岛上体味一下我们从未体验过的生活。
《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
《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小说家笛福,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
下面给大家分享《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欢迎借鉴!《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长篇小说,本课内容由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
《鲁滨逊漂流记》叙述17世纪有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在航海中遇险,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
为了战胜死亡,他依靠破船上剩下的一点生产和生活资料,同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
每做一件事,都要遇到很大的困难,但他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凭着艰苦的劳动,成功地在荒岛上建起了房舍,开垦了农田,营造了羊圈,使荒岛面貌有了改变,他的生活也有了改变。
经过二十八年的孤苦生活,他终于脱险,返回故乡。
梗概按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突出了鲁滨逊恶劣的生存环境,表现了他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精彩片段写的是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片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鲁滨逊在岛上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初到岛上,鲁滨逊由于缺乏纸笔,就用刀子刻柱留痕记录时间;从船上虽得到了不少东西,但缺少的东西还不少;工具的缺乏使他建木栅栏围墙的工作非常吃力;每天要为自己寻找食物。
后半部分,是鲁滨逊对自己目前的情形和环境的理性思考:他把自己的幸与不幸好处和坏处公正地排列出来,找到了值得感谢的东西,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好感,然后开始知足安命,一心一意安排自己今后的生活。
鲁滨逊在严酷环境中心里的斗争,是这个片段的重点,这也是他身处绝境能知足安命勇敢地生活下去的力量所在。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外国名著的内容,了解人物遇到的困难及战胜困难的办法,关注人物的命运,体会人物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二是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了解名著大意,体会人物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通用14篇)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鲁滨逊漂流记》教案(通用1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鲁滨逊漂流记》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
教学过程一、揭题:1、谈话导入。
2、简介作者笛福。
二、看图片回顾小说内容。
三、读故事梗概,概括主要内容。
(板书)鲁滨逊:冒险生活荒岛余生返回英国四、交流精彩情节,感悟人物精神。
1、鲁滨逊流落荒岛,遇到了哪些困难?2、鲁滨逊靠着什么克服了这些困难,在岛上生活了将近28年?3、小说那些地方可以体现出鲁滨逊坚忍不拔的精神、乐观向上的态度、丰富的知识与技能?(可以是一个动人的情节、也可以是一段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
)▲身处不幸的处境,将好处与坏处对比起来看。
▲造船、做各种生活用品花费的时间长。
▲选址建房。
▲种植小麦。
五、交流学生摘录的优美句段,并谈谈感受。
说说鲁滨逊这个人物形象给了你什么启示?六、小结。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掌握目标: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以及创作原型;分析鲁滨逊以及星期五的形象;研讨《鲁滨逊漂流记》所产生的巨大的艺术魅力;赏析作品中的优美语句。
(二)基本技能和一般能力培养目标:(1)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情感的体验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评价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第【1】篇〗《鲁滨孙漂流记》教案学习目标:1、阅读小说,了解主要内容,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
2、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思考并说出这本书对于自己的意义和收获。
课前谈话:同学们都读过哪些整本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好词好句,读书时间管理,默读边读边思考,查相关资料,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
)一、《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内容同学们,前一段时间,大家跟着武老师学习了第16课《鲁滨孙漂流记》的梗概和精彩片段,听说大家都看过了这本书是吗?请简单地用一两句话回顾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二、这本小说中的主人公鲁滨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老师给你5分钟的时间把关键词写下来,并想一想,也可以翻翻书,他为什么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
他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吗?(鼓励学生关注细节,联系自己去谈。
)三、同学们能把这本书读到这样的程度,真是让刘老师十分惊喜。
那么,大家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感兴趣的话题、困惑的问题想和大家探讨的?老师也有两个感兴趣的话题想和大家聊一聊:1、鲁滨孙这样的人生幸福吗?冒险和安定哪个更重要?2、鲁滨孙面临绝境时靠什么度过?这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四、示范讨论讨论之前呢,我们还可以讨论一下我们怎么“讨论”?因为“讨论”也是一门学问。
先请一个小组示范一下,我来当组长,谁愿意当我的组员?开始讨论了,我们先做什么呢?(回忆梳理问题)问题挺多,我们先围绕“鲁滨孙这样的人生幸福吗?冒险和安定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来讨论吧!谁先来说?你觉得鲁滨逊的人生幸福吗?如果他不冒险会过上怎样的生活?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你认为冒险和安定哪个更重要?一个幸福的人,他在任何环境都会感到幸福。
幸福不是取决于你的生活状态,而是取决于你的心态。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课教案(通用12篇)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课教案(通用12篇)《鲁滨逊漂流记》导读课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掌握目标: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以及创作原型;分析鲁滨逊以及星期五的形象;研讨《鲁滨逊漂流记》所产生的巨大的艺术魅力;赏析作品中的优美语句。
(二)基本技能和一般能力培养目标:(1)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情感的体验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评价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欣赏文学作品,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四)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语: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
好书可以增加我们知识的广度,可以增加我们思想的深度,可以使我们能够拥有一个更广大的世界,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成长,不断进步!阅读沟通了古今中外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阅读沟通了殊方异域的文化传播,使人类变得丰腴,可是面对茫茫书海,青春年少的我们又该如何寻找一片净土,为我们的灵魂加油充电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属于我们自己的图书。
(二)想一想:进入高年级,我们的阅读又向外延伸到外国文学的赏析上,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部影片的几个片段,大家猜猜看,今天我们要走进谁的生活中?(播放《鲁滨逊漂流记》电影版的几个片段)能先回答我的几个小问题吗?1、《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谁?哪国人?2、这部作品是以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真实经历为原型创造的,那么大家知道在塞尔柯克身上曾经发生过什么故事吗?3、鲁滨逊在荒岛上独自生活了多少年?4、被鲁滨逊救下的土著人叫什么名字?你知道鲁滨逊教给他的第一个单词是什么吗?小结:面对种种挫折,鲁滨逊总是“不成功决不放手!”,想出变通的方法去达到目的,在和大自然的斗争中,他改变了恶劣的环境,战胜了地震的恐惧,挨过了疾病的打击,只要有可能,就动手改善自己的生活,他的人生哲学就是行动的哲学,不怕困难的哲学。
(出示:补充材料:《鲁滨逊漂流记》是十八世纪英国四大名著小说家之一的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是笛福文学创作的里程碑,同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期第课时审核授课日期
课题《鲁滨逊漂流记》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⒈了解作家常识及本部作品的创作背。
⒉理清小说的故事线索,在熟悉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小说精彩
的故事情节及与之相关的人物,如鲁滨逊“智救‘星期
五’”“智救落难船长”“烧制陶器”等等。
⒊初步运用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法,评点“鲁滨逊”这一形象。
⒋引导学生感悟名著蕴含的哲理完成读书心得。
重点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感
受能力和情感的体验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评价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感悟名著蕴含的哲理完成读书心得。
教具准备多媒体,学案教学方法听读、译读、说读、。
教学活动
(一)导语:
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
好书可以增加我们知
识的广度,可以增加我们思想的深度,可以使我们能够拥有一个更广大的世界,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阅读沟通了古今中外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阅读沟通了殊方异域的
文化传播,使人类变得丰腴,可是面对茫茫书海,青春年少的我们又该如何寻找一片净土,为我们的灵魂加油充电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属于我们自己的图
书。
(二)想一想:
进入高年级,我们的阅读又向外延伸到外国文学的赏析上,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部影片的几个片段,大家猜猜看,今天我们要走进谁的生活中?
(播放《鲁滨逊漂流记》电影版的几个片段)
能先回答我的几个小问题吗?
1、《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谁?哪国人?
2、这部作品是以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真实经历为原型创造
的,那么大家知道在塞尔柯克身上曾经发生过什么故事吗?
3、鲁滨逊在荒岛上独自生活了多少年?
4、被鲁滨逊救下的土著人叫什么名字?你知道鲁滨逊教给他的第一个单词
是什么吗?
小结:面对种种挫折,鲁滨逊总是“不成功决不放手!”,想出变通
的方法去达到目的,在和大自然的斗争中,他改变了恶劣的环境,战胜了地震的恐惧,挨过了疾病的打击,只要有可能,就动手改善自己的生活,他的人生
哲学就是行动的哲学,不怕困难的哲学。
(出示:补充材料:《鲁滨逊漂流记》是十八世纪英国四大名著小说家之一的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是笛福文学创作的里程碑,同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鲁滨逊的原形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他是一个苏格兰水手,他是在1704 年 9 月由于与船长发生争执而被遗弃在距智利海岸 500 海里,周围约30 英里的于安·菲南得岛上的这个无人居住,只有来往南美的船只偶尔到这
里来补充或修理船只。
塞尔柯克在这里住了四年零四个月,才被有名的航海家渥地士·罗吉
斯发现,塞尔柯克参与了他的船队,在一七一一年回到英国。
作者笛福曾这样点评鲁滨逊:形象为不安于现状,勇于行动,勇于追求,不畏艰险,按照先导文明的模式,开辟新天地的创造者。
(三)说一说:
鲁滨逊是世界海洋文学中第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今天就让我们
原文的精彩语句,让鲁滨逊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
(四)演一演:
对于鲁滨逊来说,“一个人只是呆呆的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漂流在荒岛上的他以人的尊严、人的智慧、人的力量与大
自然进行着顽强的斗争,让我们从中看到生命活力的跳跃。
鲁滨逊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带给我们一种启示,如果你是鲁滨逊你会怎样面对下面的处境呢?
(播放电影中的某些片段,让学生尝试着配音,并走进
鲁滨逊的生活。
)
小结:鲁滨逊在与自然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敢、勤劳和热情
是我们人类至今都诊视的宝贵品德。
(五)写一写:那么结合着大家对鲁滨逊的分析,你能用一段文字、一个符号、一种图形或是一种声音来表达你对鲁滨逊的评价吗?
小结:听着同学们的评述,老师被鲁滨逊震撼着,也被同学们感动着,我想鲁滨逊的拼搏、勇敢、智慧和热情应该是这部书送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
吧!请同学们去拜读原著吧!
第二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花了两周的时间来阅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名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收获阅读的成果吧!首先我们请同学来简述一下故事情节。
二、学生简要述情节:
提示大致内容:《鲁滨逊漂流记》可以分作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鲁滨
逊离家三次航海冒险经历,在巴西买了种植园;第二部分,也就小说的主体,
是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经历;第三部分是叙述他从荒岛回来以后的事情,主要
经历是由陆路从葡萄牙回英国途中遇狼群的故事。
(板书)鲁滨逊:冒险生活———荒岛余生———返回英国(抽取1-3名学生,讲得好的发给小纪念品)
三、话题转换(精彩片断或语句赏析)
多少年来,《鲁滨逊漂流记》不胫而走行遍了全世界,在许许多多的国家,一直被当作儿童必读的“生活教科书”;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
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
那么,《鲁滨逊飘流记》的魅力究竟何在呢?下面我们将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下面我们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阅读记录卡,我们一起来探讨:
(本环节教师视学生交流的实情,适时穿插个人的看法,一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促进师生互动。
)
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拿出自己的摘录和学生一起欣赏:
精彩语言辑录:
☆世界上一切好东西对于我们,除了拿来使用之外,没有别的好处。
☆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就是“绝对真理”。
☆通过长期努力达到的现状是世界上的最高水平,最适于称为人类的幸福,与人体的机械活动部分的劳累和痛苦毫无关联,也不会因人类
中上层社会的自豪、奢侈、野心、妒忌而感到难堪。
☆陆地和海洋我见了这么多,它们是什么?产生于何处?我和所有其它生物,野生的和驯化的,有人性的和兽性的,都是什么?产生于何
处?
精彩篇章:
《鲁滨逊飘流记》共分三部分。
作品最为精彩和动人的是第二部分。
描写鲁滨逊独处荒岛,挑战自然的过程。
1.鲁滨逊在荒岛上杀死野山羊的过程(第53页)那种如实的刻摹仿佛就在眼前,也同样用丰富多彩的细节使读者相信,使传奇故事
被穿上了纪实的外衣。
2.鲁滨逊烧制陶器的过程(第105~107页)这段文字同样以细节的精确、语言的优美擅长。
它赞美了人的智慧,在艰难的条件下,
自己动手创造财富。
另外它具体交待了准确的数字、日期、制作方法和
过程,使读者看后一目了然。
3.写鲁滨逊挖独木舟的过程(第111~113页)这段文字以简洁明快的笔法精致刻画了鲁滨逊发挥自己的想像克服种种困难造船的经
过。
人物形象的树立不是靠静止刻画完成,而是用看似琐屑的细节拼组
而出。
作者交待了使用什么工具,花多长时间,经过如何等等。
这都是
有必要的。
因为对一个人独处荒岛而造出一条船,读者最可能的疑问是:“这可能吗?”这段精细描绘就是作为一个答案出现的。
四、小说人物形象解读
(一)鲁滨逊形象。
(提示:要求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及相
关故事情节来说)
预设议题:
⑴《鲁滨逊漂流记》写了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的生活?他说了些什么令你感触颇深的话?
⑵鲁滨逊初到荒岛中是如何解决他的粮食与水源的问题?
⑶如果你是主角,遇到船难漂流到荒岛,你会如何做?
⑷如果你遇到食人族,你会怎么做?
⑸你认为是什么力量,促使鲁滨逊不断去冒险并克服种种困难,最后取得成功?
综合思考:鲁滨逊被赋予了种种人类优秀品质。
鲁滨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说说理由。
(二)“星期五”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感悟性阅读小结:
1.本部小说最主要的价值是塑造了鲁滨逊这个典型性格。
人,可能经历很多次战争,但与寂寞作战是最锻炼人的,鲁滨逊凭借勇敢与智慧独立生活,
最后成为一个传说、传奇。
作者在叙述时处处采用朴质和严肃的态度,别
具慧心地向读者表达了只要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就可以做出不平凡
的事业。
这就是《鲁滨逊漂流记》至今还没有失去,而且永不会失去它的
光彩的原因。
(这个地方布置作业:同学们阅读小说后,我们应该怎么面
对自己的困难?请谈谈你的看法,写成一篇读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