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1-3单元)复习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1至4全面复习资料
高中政治必修1-4复习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
B、必须用于交换。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①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原因:它本身是一种商品。
作用: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需现实的货币,3、金属货币与纸币区别联系货币货币是商品;货币有价值;货币有五种职能;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纸币是价值的符号,纸币由货币发展而来;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纸币不是商品;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纸币只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纸币是国家发行的。
(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注: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上涨。
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
但通货膨胀使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下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短期内适度的通货紧缩使得纸币升值,物价下跌,居民的购买力增强,给居民带来实惠。
但从长远看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知识点2019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知识点2019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应该是哲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哲学上讲的世界包括三部分,一是自然界,二是人类社会,三是人的意识。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又称为物质世界或客观世界;意识又称为精神世界或主观世界。
3.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源于生活。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唯物主义及其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等局限性)(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人教政治必修4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重点,考点
必修4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7-8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了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P7-8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P8-9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是:一方面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哲学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区别是:4、(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P10-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或者说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认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5、(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P12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6、(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P1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7、(了解)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P10划分标准是: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凡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
8、(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P16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
2024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4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____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详细)第一章政治的基础知识1.1 政治概念与政治学的特点- 政治的概念和内涵-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1.2 国家与国家的由来- 国家的定义和特征- 国家的由来和发展- 国家的组成和种类1.3 国家的权力机关与国家的分立原则- 国家的权力机关的构成和职能- 国家的分立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分立原则在国家治理中的意义和局限性1.4 政权与政治制度- 政权的概念和特征- 政权的来源和转移-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政治制度的分类和发展1.5 政治意识与政治文化- 政治意识的概念和特征-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政治意识和政治文化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第二章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2.1 公民的政治权利- 公民的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公民的政治权利的行使和保障- 公民的政治权利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2.2 公民的政治义务- 公民的政治义务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公民的政治义务的履行和推动- 公民的政治义务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2.3 公民参与政治的形式和途径- 公民参与政治的形式和特点- 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和方法- 公民参与政治的价值和意义2.4 公民道德与公民责任- 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内涵- 公民责任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公民道德和公民责任对政治生活的影响第三章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3.1 经济制度的概念和种类- 经济制度的定义和内涵- 市场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原理- 计划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原理- 混合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原理3.2 公有制与私有制- 公有制的概念和特点- 私有制的概念和特点- 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比较和联系3.3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背景和阶段- 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成果和问题3.4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建和发展第四章国家的政治生活4.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定义和特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多党制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4.2 党的领导地位与党的建设- 党的领导地位的定义和特点- 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任务- 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路径4.3 公民的政治生活与政治社会化- 公民的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公民的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和特点- 公民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社会化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4.4 公民道德与法治文化- 公民道德和法治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公民道德和法治文化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措施以上是____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知识点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什么是联系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方法论意义: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
多样性注意分析^p 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3、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关系及其把握二者关系的方法论意义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作用。
4、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知识点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什么是发展(即发展的实质)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走向灭亡的事物。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3、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把握这一观点有何意义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它在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吸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社会领域内的新事物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因而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3)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而,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必修四政治知识点
必修四政治知识点必修四政治知识点大全1.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⑴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解析: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超全超详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超全超详细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各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1. 政治学说形成的原因2. 政治学说的发展阶段3. 政治学说的传播和影响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1. 政治学说的定义和特征2. 政治学说的分类和流派3. 政治学说的核心理论政治学说的方法论1. 政治学研究的范式和方法2. 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3. 政治学研究的技术和工具第二章国家与政治国家的基本概念和属性1. 国家的定义和特征2. 国家的属相和基本属性3. 国家的基本职能和任务国家的组织结构与职能分工1. 国家机构与职能分工2. 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3. 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的关系政治权利与政治参与1. 政治权利的定义和特征2. 社会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政治参与3. 政治权利的保障与实现第三章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1.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特征2. 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关系3. 政治制度变迁的原因与途径国家基本制度和政治制度结构1. 国家元首和政府机构2. 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3. 法院和检察院中国的领导地位1. 中国的崛起和发展2. 中国的宗旨和任务3. 中国的组织结构和领导模式第四章政治文明和政治道德政治文化和政治心态1.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特征2. 政治文化与国家发展的关系3. 政治心态对政治文明的影响政治道德与政治体制改革1. 政治道德的定义和标准2. 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目标3. 政治体制改革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政治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1. 政治文化建设的内涵和目标2. 政治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3. 政治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高中政治必修四的复习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的复习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政治必修四的复习知识点一切知识都源于无知,一切无知都源于对知识的认知。
高中政治共四个必修模块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共四个必修模块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自然属性——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社会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3、有价值的物品一般有使用价值☆两者关系:对立统一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2、①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③货币的职能:A、基本职能:流通手段,只需现实货币,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2)支付手段,交钱与交换时间不同。
例:到银行取工资。
(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3、纸币: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产生:③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注: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④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实质表现影响通货膨胀供小于求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通货紧缩供大于求物价下降,纸币升值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高中政治必修四(1-3单元)复习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1-3单元考学稿(教师)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才智与时代精神(哲学概论)核心提示:哲学的产生哲学的起源哲学的作用哲学的本义哲学的任务哲学的内涵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两个对子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课美妙的生活导向1课1框生活到处有哲学P41.哲学的产生:P4哲学的才智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的起源:P5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索。
3.哲学的作用:P5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4.哲学的本义:P6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5.哲学的任务:P6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课2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73.详细科学与哲学:P8①从本质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从特点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详细学问的概括和总结。
④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爱才智或追求才智。
其次课百舸争流的思想2 课1框哲学的基本问题P101.哲学的基本问题:P10-2课2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121.哲学的基本派别:P123课1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163课2框哲学史上的宏大变革P18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P18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P18其次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辨证唯物论)核心提示:物质运动规律意识相识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4课1框世界的物质性P281.自然界的物质性:P282.物质:P294课2框相识运动把握规律 P31一.运动:1.运动的含义:P3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更和过程。
3.运动的特点:P3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确定的。
静止的特点:静止是有条件的,短暂的和相对的二.规律:1.规律的含义:P332.规律的特点:P33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5课1框意识的本质P352.物质确定意识:P37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确定意识。
高中政治必修4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的总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对社会的作用:互相影响: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以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有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较大影响。
互相交融:文化与经济,政治互相交融。
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措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对人的作用:1.丰富精神世界2.增强精神力量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的表现:表现在民族节目和文化遗产中。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多样性的含义: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为什么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时间生产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不同,又决定这个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文化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对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问题(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和同一性问题(区别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局限性: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本原。
(局限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优点: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 下列说法均属于唯物主义: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天地合而万物生。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气者,理之依也。
4、唯心主义:主观唯心: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识,感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掩耳盗铃。
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物是观念的结合,存在即被感知。
我思故我在。
心外无物。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心想事成,梦想成真。
客观唯心: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理生万物。
上第七天创造世界。
现实世界是理论世界的影子。
5、辩证法和形而上学6、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要点
中学政治复习提纲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才智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1)哲学的才智不是从人们的主观心情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哲学的才智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索。
(2)哲学具有的作用。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从哲学的本义:爱才智或追求才智。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更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供应主动有益的指导。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分: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驾驭。
③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
(2)联系: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区分:含义不同。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相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
(2)联系:世界观确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4、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基础复习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基础复习知识点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基础温习知识点1、联络的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2、联络的含义:联络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外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联络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点意义。
(1)联络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络。
每一事物外部的各个局部、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络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络的无机全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指点意义:联络是普遍的,我们要用联络的观念看效果,掌握事物的真实、详细的联络,支持用孤立的观念看效果。
(2)联络是客观的,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指点意义:,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络中掌握事物,切忌客观随意性。
但人们可以依据事物固有的联络,改动事物的形状、调整原有的联络,树立新的联络。
(3)联络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络也是多种多样的。
指点意义:我们要留意剖析和掌握事物存在和开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全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及其指点意义辩证关系:区别:(1)、含义不同。
(2)、全体和局部在事物开展进程中的位置、作用和功用各不相反。
全体居于主导位置,统率着局部,具有局部所不具有的功用;局部在事物的存在和开展进程中处于被支配的位置,局部听从和效劳于全体。
联络:全体和局部是相互联络、密不可分的。
(1)相互依赖:全体是由局部构成的,分开了局部,全体就不复存在。
局部是全体中的局部,分开了全体,局部就不成其为局部。
(2)相互影响:局部的功用及其变化会影响全体的功用,关键局部的功用及其变化甚至对全体的功用起决议作用。
全体的功用形状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局部。
指点意义: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和全体看法,立足全体,统筹全局,选择最正确方案,完成全体的最优目的,从而到达全体功用大于局部功用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需注重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开展推进全体的开展。
高中政治必修四:全面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全面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与哲学1.1 哲学的功能和任务- 哲学的功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 哲学的任务: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2 哲学的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1.3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二单元科学思维2.1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科学思维是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
- 科学思维的特点: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精确性、可检验性、预见性和普适性。
2.2 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2.3 辩证法-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 辩证法的实质:批判的、革命的。
第三单元政治生活3.1 公民的政治生活-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3.2 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
-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3 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 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 政府的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3.4 我国的国家司法机关- 我国的国家司法机关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 人民法院的职能:审判刑事、民事、行政案件,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必修四1-3单元考学稿(教师)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6、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因此,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练习题1一、单项选择题1.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对“什么是幸福”等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
由此可见①生活处处有哲学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③哲学的智慧产生于思维的争辩④哲学争论的根源在于思维方法不同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科学家说哲学是科学之王;艺术家说哲学是艺术之母;社会学家说哲学是领导社会秩序的掌舵者。
哲学犹如一片水中漂浮的落叶,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①哲学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②哲学是追求智慧之学③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④哲学总是与人们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20XX年4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在《哲学社会科学要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一文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党和政府决策的重要支撑。
从哲学上看,这是基于①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起促进作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下列属于世界观的是①世界是物质的②一切从实际出发③理生万物④树立创新意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算命消灾,封建迷信等这一类骗人事件已在各地发生多起。
对于封建迷信思想,我们必须反对,这是因为①世界观就是哲学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③人们的活动受世界观的支配④封建迷信思想是脱离现实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20XX年4月23日,江西省地震局监测预报处许云廷处长向今视网记者表示,网传的磁铁预测地震的方法毫无科学根据,地震预报仍是世界性的科学难题。
要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需要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发展地震科学,深入研究地壳运动规律。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①哲学是具体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②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③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进行具体科学研究的基础④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正确的指导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7.20XX年4月13日,济南空气质量仍为重度污染,雾霾天气仍将持续。
对于雾霾天气,有人认为,这是上天在惩罚济南;而专家则称,污染物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
这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体现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②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③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④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8.针对当前乌克兰的局势,有网友发表言论说:“乌克兰的局势是变化莫测的,想把握住乌克兰的局势变化那是徒劳的。
”以下对该网友观点分析正确的是①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②属于不可知论观点③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④属于唯物辩证法观点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9.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它是①时代精神的精华②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③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④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0.20XX年4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会议指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
从哲学上看,这一要求是A.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B.肯定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C.肯定存在能够反映思维的可知论观点D.否认思维能够反映存在的不可知论观点11.王夫之提出,宇宙是由元气所构成的物质实体,认为“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该观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物质决定于意识②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③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回答具有合理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意识的本质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总之,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四、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