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章末总结学案湘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雌二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高中地理雌二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梳理总结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一、基本知识点(带“▲”的为必背内容):1.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通常以人口密度来衡量。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2.▲世界人口分布特点:①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②有明显的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③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

3.▲世界人口分布规律:①纬度位置: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②海拔高度:主要集中于地势比较低平的地区。

③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近海岸地带。

④大洲:各大洲和地区人口分布及不平衡;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约85%。

⑤国家:各国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截至2016年底,世界人口超1亿的国家有13个;⑥经济:世界人口城乡分布的总趋势是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降下降。

4.人口稠密区:(①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和南部)—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农业发达;(②欧洲西部和北美洲东部)—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商业贸易活动频繁,工业发达。

人口稀疏区:①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②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③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④湿热的热带雨林。

5.▲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6.我国人口分布特点:①人口分布不平衡;②从东西方向看: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③从自然条件看: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④从经济条件看: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⑤从民族条件看: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7.▲人口迁移的条件:①时间属性——时间限度(持续一年以上);②空间属性——是否变更影响因素人口密集人口稀疏自然因素气候温和湿润,水热条件好降水少,冬季寒冷地形丘陵平原为主高山高原为主水源水资源较充足水资源短缺土壤土壤肥沃,耕地多且集中土地贫瘠,耕地少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达,大城市集中经济落后,城镇少交通和通信交通便捷,通信发达交通闭塞社会历史开发历史悠久,社会稳定开发历史较短定居地;是否跨越行政界限(一般以县级为基本单位)。

地理必修ⅱ湘教版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章末小结标准版文档

地理必修ⅱ湘教版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章末小结标准版文档

()
A.甲地人口(rénkǒu)增长模式为“低—高—低”型
B.乙地一定位于发展中国家
C.丙地人口(rénkǒu)数量最接近人口(rénkǒu)合理容量
D.丁地人口(rénkǒu)增长模式为“高—低—高”型
第十九页,共20页。
[解析] 第(1)题,可以用排除法判断自然增长率高低,图中 丁地为负增长,乙地接近零增长,甲丙两地都是正增长,由此即 可判断答案。第(2)题,乙地虽然是接近零增长,但要注意其出生 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应该是一个经济发展(fāzhǎn)较落后的国家 。

第末
一小
章结
(x
人 iǎ
口 oj
与 环 境
ié ) 与 测

归纳(guīnà)·整合· 串联
专题·迁移(qiānyí)· 发散
专题
检测·发现·闯关
第一页,共20页。
第二页,共20页。
一般可按照以下步骤判读:①读图名→②读坐标(或图例) →③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 →④分析数据→⑤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⑥进行图表转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下面是三种(sān zhǒnɡ)类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示意图与实际图。
一般可按照以下步骤判读:①读图名→②读坐标(或图例) →③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 →④分析数据→⑤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⑥进行图表转
换或图图转换
劳动力资源丰富,养老和抚养儿童负担较轻,是经济发展良好时期;
换或图图转换
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重
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
(1)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páiliè)正确的是
()
第(2)题,乙地虽然是接近零增长,但要注意其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应该是一个经济发展(fāzhǎn)较落后的国家。

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学案湘教版必修2word版本

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学案湘教版必修2word版本

人口增长一、考点突破1. 通过阅读世界人口增长图,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2. 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结合当地人口增长状况,归纳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

难点:结合当地人口增长状况,归纳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

一、人口增长的趋势在历史上,有的时期人口增长得很慢,有的时期人口却增长得很快,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但总的趋势是在不断增长。

(1)时间分布不平衡:“J”形曲线(如下图所示)。

(2)空间分布不平衡: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停滞或负增长;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二、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1)直接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所得的数值。

人口出生率=(同期存活婴儿数/一定时期内平均人口数)×100% 人口死亡率=(同期死亡人数/一定时期内平均人口数)×100%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在死亡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人口增长速度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相关。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快慢的因素有很多,如下图所示:(2)根本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这是因为,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下图所示:【随堂练习】1. 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A. 人口出生率B. 人口死亡率C. 人口自然增长率D. 人口数量答案:C思路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故人口增长的快慢是由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的。

2. 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A. 自然灾害减少B. 没有战争C. 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D. 农业的发展答案:C思路分析:产业革命后,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代替了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因此,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复习课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 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复习课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 必修二

湘教版(2019)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 .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 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3 . 人文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4 .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5 .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6 . 国际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7 . 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8 . 世界各阶段人口增长特点及原因分析。

9 . 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10 . 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重点关注】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3.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4.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5.国际人口迁移。

6.中国当代人口迁移。

7.世界各阶段人口增长特点。

8.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9.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知识清单】一、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分布区原因区域性人口密集区与①世界古老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②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欧洲①资本主义发展最早;②商业贸易活动频繁;③世界重要的工业地带北美(五大湖区)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人口稀疏区洲、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 河、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大陆区地带纬度分布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集中分布北半球纬度地区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性海陆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带. 地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垂直分布地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优越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 . 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影响原因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形地区,山区人口稀少平原和丘陵地区地势起伏不大,交通便利,对经济发展有利,适宜人类的生存繁衍;山地、高原地区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气候寒冷,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越是干旱地区,水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就越大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的地区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不同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人口集聚2.人文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活动方式)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以农业经济为主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生产力的发展,科技与管理技术的进步条件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分布多交通对一地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等改变人口分布状况随着科技的进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制约程度渐趋弱化三、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1.特点:分布。

2019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2019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知识点一 “人口爆炸”与环境的限制性[学生用书P 10]1.“人口爆炸”的含义描述20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急剧增长情况的词汇。

2.人口的指数增长(1)含义:世界人口的“J ”形曲线增长。

(2)特点:开始时数量较小,但很快就会急剧膨胀。

[图表导读]1.读教材P 10图1-5 世界“10亿”人口年表,思考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在哪一年达到了60亿? (2)从1830年到1999年,每增加10亿人口所用的时间分别是多少年?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1)1999年。

(2)100年、30年、14年、13年、12年。

说明每增加10亿人口所用时间越来越短。

3.环境的限制性(1)产生原因⎩⎪⎨⎪⎧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人口的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资源的人均消耗量 增加(2)主要表现要求: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应当建立良性循环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图表导读]2.读教材P 12图1-6 人口增长与粮食生产,思考下列问题。

(1)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有什么样的因果关系?(2)人口增长对农村地区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提示:(1)(2)土壤污染加剧,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水土流失加重等。

材料 全球最权威的独立环保机构——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WWF)曾经发表最详尽的有关地球资源状况的报告。

该报告预测,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目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超出其更新能力的20%,如果各国政府再不进行干预,2030年后人类的整体生活水平将会下降。

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在过去的30年间人类的经济活动使得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减少了35%,如果按照目前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和全球人口增长速度测算,未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透支”程度将以每年20%的速度不断增加。

这意味着,到2050年,人类所要消耗的资源将是地球生物潜力的1.8~2.2倍,换句话说,到那时,可能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总结-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总结-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学习目标:
①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③结合案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④利用人口迁移图分析世界和人口迁移特点。 ⑤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掌握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⑥结合案例,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北美洲 始终以人口迁入为主
知识要点:1.2人口迁移
4.我国人口迁移:
阶段 古代
迁移方向
迁往社会环境及自然条件 较好的地区
新中国成立到20世 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东北 纪80年代中期 、西北等地
原因 ①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 缚;②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 战争和自然灾害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 户籍管理制度,开发内地、建设 边疆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状 [解析] 图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况的重要指标。
知识要点:1.1人口分布
3.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总特点 世界无定居居民
国家 城乡 纬度
人口过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等13个
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其中城镇人口比例 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北美洲和非洲
平原规律
世界上海拔500 m以下的低平 地区,居住着全球80%以上的 人口
平原地区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有利于农 耕。高山、高原地区土壤贫瘠、交通不便 ,加上气候寒冷、风力大等不利因素,人 口较稀疏
知识要点:1.1人口分布
5.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地理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案例

平原和低地
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50%以上的人口居 住在平原地区
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三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与环境章末小结与测评学案湘教版必修2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与环境章末小结与测评学案湘教版必修2

第1章人口与环境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高—低—高②死亡③相对④国际⑤婚俗⑥经济因素[学思心得]常见人口统计图按照表述形式不同,大体可分为坐标图、结构图两大类,由于统计图的形式不同,其特点也不尽相同。

判读时一般采用以下步骤去判读:①读图名→②读坐标、图例→③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④分析数据→⑤分析图形或数据反映的联系和规律→⑥分析反映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1.坐标类图1.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人口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最可能是 ( ) A .甲、乙、丙、丁 B .丁、丙、乙、甲 C .甲、丙、乙、丁 D .丁、乙、丙、甲(2)甲地可能存在的社会问题主要是( ) A .上学难 B .老龄化 C .民工荒 D .男女比例失调(1)C (2)A [第(1)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越高,0~14岁的人口比重越大。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人口呈金字塔型,年龄越小比重越大,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10岁以下的可达30%以上;乙地出生率小于40‰(38‰左右),死亡率也小于40‰(38‰左右),自然增长率0‰左右;丙地0~14岁人口为20%,比甲地小;丁地为负增长。

第(2)题,人口增长过快会形成上学、就业压力大,人均资源少,医疗卫生事业与社会养老等压力大等,A 对;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会造成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过慢会造成劳动力不足,B 、C 错;由甲地可以看出男女比例基本平衡,D 错。

]2.结构类图2.读美国人口结构图(含预测),回答(1)~(2)题。

(1)美国人口增长与中国人口增长相比显著的特点是( ) A .自然增长率高 B .人口呈负增长 C .人口机械增长比重大D .人口死亡率低(2)美国人口构成的变化对美国积极的影响是( )A.交通通达性提高B.文化多样化C.劳动力数量减少D.自由活动空间增大(1)C (2)B [第(1)题,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且经济发达,其人口的增长中外来移民占有很大比重。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章末整合提升教案 湘教版必修2-湘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章末整合提升教案 湘教版必修2-湘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教案

章末整合提升一、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的快慢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有何差异性?2.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其根本原因是什么?3.不同类型的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征有何差异?它们是怎样进行转变的?4.目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有何不同?各有哪些突出人口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人口政策?二、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的快速增长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之间存在怎样的矛盾?2.什么是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它们之间有哪些区别与联系?3.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哪些?三、人口迁移1.什么是人口迁移?如何判断人口流动行为是否属于人口迁移?2.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现了“一江春水向东流”“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你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吗?5.人口迁移对迁出区和迁入区的地理环境分别会产生哪些影响?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教材P2~3活动1.提示:埃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81%;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2.经过比较可知,埃及的人口增长速度快一些。

3.埃及自然增长的人口约为146.83万,美国自然增长的人口为185.61万。

美国自然增长的人口多一些。

教材P3活动1.表格分析如下:人口自然增长率原因分析工业化程度经济发达程度妇女文化水平发达国家低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并接受系统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因而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大,劳动力培训费用也比较高,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大,导致出生率下降经济发达,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高,对子女的依赖程度低,出生率低受教育程度高,受传统生育观影响小发展中国家高工业化程度低,手工劳动者不需要接受较高的教育,因而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小,劳动力培训费用低廉,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小,所以出生率高经济欠发达,社会保障程度低,对子女的依赖程度高,出生率高受教育程度低,受传统生育观的影响大,不易接受新的生育观从材料中提到的女性人口比重、工业化程度、经济发达程度、育龄妇女的文化状况等方面,与家乡的具体情况进行对比,找出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本章整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本章整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人口与地理环境
本章整合
1 知识网络·整合构建 2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01 知识网络·整合构建
①__自__然__地__理__条__件__ ②__国__内__人__口__迁__移__ ③__限__制__性__ ④__合__理__
02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专题 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 治安、城镇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2) 下列关于我国国内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流动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C )
A.减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B.扩大了地区间经济差异
C.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
D.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思路导引 第(1)题,投夫(妻)者受__婚__姻__因素的影响,投父母者和投子女者是为 了__家__庭__团聚,投夫(妻)者、投父母者、投子女者所引起的人口迁移,都属于受家
庭婚姻因素影响的人口迁移。第(2)题,目前我国国内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经济原因,迁移的人口主要是__青__壮__年__劳__动__力__,主要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 地区,有助于缓解人口迁入地人口老龄化状况,缩小地区间__经__济__差__异__,调节地区间 __人__才__余缺,但可能造成人口迁入地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压力增大。
人口迁移的影响具体总结如下图所示:
【典例】 如图为目前迁入某城市的七类人群 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受家庭婚姻因素 影响的有( C ) ①应届高校毕业生②投夫(妻)者③购房者④ 特殊人才⑤投父母者⑥投子女者⑦郊县农民 A.①③⑦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章末总结
教材P2~3活动思考
1.埃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

2.经过比较可知,埃及的人口增长速度快一些。

3.2010年埃及自然增长的人口约为146.83万,美国自然增长的人口为185.61万。

美国自然增长的人口多一些。

教材P3活动思考
1.表格分析如下:
2.本材料主要阐述了影响人口出生率的因素,对照材料,可以从材料中提到的女性人口比重、工业化程度、经济发达程度、育龄妇女的文化状况等方面,与家乡的具体情况进行对比,找出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教材P4~5活动探究
1.18.3岁。

2.我国当代妇女法定初婚年龄是不得早于20周岁,唐代妇女平均初婚年龄比我国当代妇女法定初婚年龄小。

3.初婚年龄小,生育时间提前并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人口出生率就会提高。

4.晚婚必然晚育,晚婚晚育使世代间隔的时间延长,人口增长减缓,能够有效地控制人口数量。

教材P6~7活动实践
艾滋病,通俗地讲,就是人体免疫系统被一种叫做HIV的病毒所破坏,因此身体丧失了抵抗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构成威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

典型的艾滋病期,有的学者称其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

此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发生各种致命性感染;发生各种恶性肿瘤。

艾滋病的终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溃,病人出现种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

教材P9活动探究
1.读表可知,我国历史上人口数量变动的特点是:起伏不定,时多时少,时快时慢。

当发生自然灾害或朝代更迭时,人口增长缓慢;当风调雨顺、政局稳定时,人口增长迅速。

但我国人口数量变动的趋势是不断增长的。

2.根据各地人口普查的资料填充表格即可。

3.绘制曲线图首先应确定横纵坐标表示的变量,一般用横坐标表示年代,用纵坐标表示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其次是根据数据在坐标系内确定点。

最后把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4.根据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特征和有关的数据指标判断所属的
人口增长模式。

教材P10~11活动探究
观点一不对。

从世界人口增长过程看,在过渡增长模式中人口的增长表现出“高—低—高”特点,特别是近100年来人口的增长,说明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马尔萨斯的“两种级数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观点二正确。

马尔萨斯的“两种级数说”作为一种趋势,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是确实存在的。

例如18世纪产业革命后的欧洲、20世纪50年代后的亚非拉地区,都表现出人口的急剧膨胀,生活、生产资料的相对短缺,相对较为严重的人口问题。

因此,该学说对当今控制人口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教材P11~12活动探究
1.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并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叫作自然资源。

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2.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程度的提高,可以不断扩大资源利用的领域和范围,资源种类不断增多。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资源的开采量将不断增加,其中某些资源,尤其是一些矿产资源的数量将不断减少。

3.正确。

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山水风光可以作为自然资源。

从自然属性看,山水风光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物质;从社会属性看,山水风光可直接用于人类的旅游消费活动。

因此,山水风光完全可以当作自然资源。

教材P12活动思考
教材P14活动思考
同意中间派的观点,因为乐观者和悲观者都过于极端化。

科学技术虽然能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但是,过快的人口增长仍会造成环境的破坏。

人口过多虽然对环境造成很大压力,但人类对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已能主动调节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世界人口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

教材P15活动探究
1.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我国最多可承载的人口是162 480万人。

2.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环境承载力就不同,人口容量也就
不同,我国环境人口承载力南方比北方大,东部比西部大,也说明人口容量具有相对性。

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土地、水等资源优于西部,能够承载较多的人口,但也存在着差异,越向南,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能够养活的人口越多;西部自然条件较差,可承载的人口数量少;青藏高原地区由于自然环境高寒,人口密度低。

水热条件越优越,土地承载力越大,我国北方总体的土地承载力低于南方。

北方的大兴安岭北部,属于北温带,人口密度很小;南方的热带地区水热最丰富,人口密度也最大。

教材P17活动思考
1.①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不属于人口迁移,因为没有变更定居地。

②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属于人口迁移,因为他长期改变了定居地。

③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属于人口迁移,因为她既改变了定居地又跨越了县级行政区的界线。

④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属于人口迁移,因为难民迁移也是改变定居地的空间流动形式,国际难民又分为永久性和暂时性的两种情况。

2.①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②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③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跨越了国界,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④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教材P19~20活动思考
1.与以往相比,我国流动人口平均年龄更小,流动距离更长,流动原因更趋多元化;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由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

2.我国流动人口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流动方式由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另外,流动人口就业情况有所改善,经济收入逐步增加,这样使流动人口在流入地更容易产生归属感,增强幸福感。

教材P21活动探究
1.迁出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的特征是高出生率、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数量居高不下,劳动力过剩;经济比较落后,不能为剩余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收入低,生活水平不高。

迁入国主要是发达国家,人口特征是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严重不足;而经济较发达,就业机会较多,从事相同的工作比发展中国家收入高。

2.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造成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