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1 《运动的描述与匀变速直线运动》

合集下载

《运动的描述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基础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 带答案

《运动的描述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基础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 带答案

《运动的描述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基础篇复习卷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线段来表示B. 对质量很大并且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不能用质点表示C.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物体的位移D. 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取2.从同一高度以不同的速度水平抛出两个质量不同的石子,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初速度大的先落地B. 两个石子同时落地C. 质量大的先落地D. 无法判断3.物理学中建立“速度”、“加速度”、“电阻”、“电场强度”等概念时采用了以下哪种科学方法()A. 比值定义法B. 建立理想物理模型C. 等效替代D. 控制变量4.某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米/秒2,在任1秒中()A. 该秒末速度比前1秒初速度小2米/秒B. 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米/秒,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C. 末速度比初速度小2米/秒,其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D. 末速度比初速度小2米/秒,其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5.从水平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从飞机上看,物体静止B. 从飞机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后方C. 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D. 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6.下面有关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小的物理量B.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C.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D.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7.我国著名的田径运动员刘翔多次在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在110m栏的决赛中,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侧面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最后冲刺的身影,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多少)是16,快门(曝光时间)是,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刘翔的身高为h,胸部模糊部分的宽度为L,已知刘翔的身高为H.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刘翔的()A. 110m栏的成绩B. 冲刺到终点时的速度的大小C. 110m内的平均速度大小D. 110栏比赛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8.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

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2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课件1

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2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课件1
A.v一定大于v0 B.v0是初速度,且是瞬时速度 C.v可能小于v0 D.at为t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
解析 该公式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其中v0是 物体在零时刻的速度,而vt是t时刻的速度。物体如果做匀减速直 线运动,其速度是不断减小的,故vt可能小于v0,故选项A错误, B、C正确;加速度a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与时间t的 乘积就表示在该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所以选项D正确。 答案 A
(1)速度公式:__v_=__a_t_ (2)位移公式:_x_=__12_a_t_2
(3)位移与速度关系公式:_v__2=__2_a_x_ (4)位移的平均速度公式:_x_=__v2_t__
【过关演练】
1.(2014·浙江1月学考)据说,当年牛顿躺在树下被一个从树上掉 下的苹果砸中,从而激发灵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假设苹果
最长时间t=
v0 a
的关系。
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位移与速度的 关系(d/d)
1.位移公式:x=__v_0t_+__12_a_t2_
2.位移与速度关系式:_v_2_-__v_20_=__2_a_x_ 3.位移的平均速度公式x=__v_0+_2_v__t _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要点突破] 1.解答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画过程 判断运 选取 选公式 解方程 示意图 → 动性质 → 正方向 → 列方程 → 并讨论
2.运动学公式中正、负号的规定 直线运动可以用正、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一般情况下,我们 规定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 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当v0=0时,一般以加速度a的方向为正 方向。
m/s2
C.若用v-t图象描述列车的运动,减速时的图线在时间轴t

【最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归纳专题《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

【最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归纳专题《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考一轮复习知识考点专题01《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一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规律】一、质点、参考系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通常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二、位移和速度1.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2)路程是物体运动路径的长度,是标量.2.速度(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xt,是矢量.(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3.速率和平均速率(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三、加速度1.定义式:a=ΔvΔt;单位是m/s2.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重要考点归纳总结】考点一对质点模型的理解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来判断.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主要有三种情况:(1)多数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看做质点.(2)当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可以看做质点.(3)有转动但转动可以忽略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考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考点三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比较2.物体加、减速的判定(1)当a与v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加速.(2)当a与v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不变.(3)当a与v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减速【思想方法与技巧】物理思想——用极限法求瞬时物理量1.极限法:如果把一个复杂的物理全过程分解成几个小过程,且这些小过程的变化是单一的.那么,选取全过程的两个端点及中间的极限来进行分析,其结果必然包含了所要讨论的物理过程,从而能使求解过程简单、直观,这就是极限思想方法.极限法只能用于在选定区间内所研究的物理量连续、单调变化(单调增大或单调减小)的情况.2.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1)公式v=ΔxΔt中当Δt→0时v是瞬时速度.(2)公式a=ΔvΔt中当Δt→0时a是瞬时加速度.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基本概念、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0+at.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v0t+12at2.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2-v20=2ax.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v=v t2=v0+v2.2.位移差公式:Δx=x2-x1=x3-x2=…=x n-x n-1=aT2.可以推广到x m-x n=(m-n)aT2.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 n=1∶2∶3∶…∶n.(2)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x1∶x2∶x3∶…∶x n=1∶22∶32∶…∶n2.(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之比为:xⅠ∶xⅡ∶xⅢ∶…∶x n=1∶3∶5∶…∶(2n-1).(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 n=1∶(2-1)∶(3-2)∶…∶(n-n-1).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1)速度公式:v=gt.(2)位移公式:h=12gt2.(3)速度—位移关系式:v2=2gh. 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1)速度公式:v=v0-gt.(2)位移公式:h=v0t-12gt2.(3)速度—位移关系式:v2-v20=-2gh.(4)上升的最大高度:h=v20 2g.(5)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t=v0 g.【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1.速度时间公式v=v0+at、位移时间公式x=v0t+12at2、位移速度公式v2-v20=2ax,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均是矢量式,应用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号,一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当v0=0时,一般以a的方向为正方向.3.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步骤画过程分析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选用公式列方程→解方程并讨论4.应注意的问题①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②对于刹车类问题,当车速度为零时,停止运动,其加速度也突变为零.求解此类问题应先判断车停下所用时间,再选择合适公式求解.③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又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全程加速度不变,可以将全程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应用基本公式求解.考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1.推论公式主要是指:①v=v t2=v0+v t2,②Δx=aT2,①②式都是矢量式,在应用时要注意v0与v t、Δx与a的方向关系.2.①式常与x=v·t结合使用,而②式中T表示等时间隔,而不是运动时间.考点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竖直上抛运动的重要特性(1)对称性①时间对称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 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 CA相等,同理t AB=t BA.②速度对称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2)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双解,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点.3.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分段法下降过程:自由落体运动【思想方法与技巧】物理思想——用转换法求解多个物体的运动在涉及多体问题和不能视为质点的研究对象问题时,应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转换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就会使问题清晰、简捷.通常主要涉及以下两种转化形式:(1)将多体转化为单体:研究多物体在时间或空间上重复同样运动问题时,可用一个物体的运动取代多个物体的运动.(2)将线状物体的运动转化为质点运动:长度较大的物体在某些问题的研究中可转化为质点的运动问题.如求列车通过某个路标的时间,可转化为车尾(质点)通过与列车等长的位移所经历的时间.第三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基本概念、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1.直线运动的x-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2.直线运动的v-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3)“面积”的意义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②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负方向.二、追及和相遇问题1.两类追及问题(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且后者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速度.(2)若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速度与前者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2.两类相遇问题(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对运动图象的理解(1)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2)x-t图象和v-t图象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3)x-t图象和v-t图象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2.应用运动图象解题“六看”1.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B追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若v A=v B时,x A+x0<x B,则能追上;若v A=v B时,x A+x0=x B,则恰好不相撞;若v A =v B时,x A+x0>x B,则不能追上.(2)数学判别式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遇.3.注意三类追及相遇情况(1)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运动中被追上还是停止运动后被追上.(2)若追赶者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在加速过程中追上还是匀速过程中追上.(3)判断是否追尾,是比较后面减速运动的物体与前面物体的速度相等的位置关系,而不是比较减速到0时的位置关系.4.解题思路分析物体运动过程→画运动示意图→找两物体位移关系→列位移方程(2)解题技巧①紧抓“一图三式”,即:过程示意图,时间关系式、速度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②审题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它们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思想方法与技巧】方法技巧——用图象法解决追及相遇问题(1)两个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过程较为复杂.如果两物体的加速度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并且两个加速度的大小也不相同,如果用公式法,运算量比较大,且过程不够直观,若应用v-t图象进行讨论,则会使问题简化.(2)根据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过程,利用图象的斜率、面积、交点等含义分别画出相应图象,以便直观地得到结论.巧解直线运动六法在解决直线运动的某些问题时,如果用常规解法——一般公式法,解答繁琐且易出错,如果从另外角度入手,能够使问题得到快速、简捷解答.下面便介绍几种处理直线运动的巧法.一、平均速度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初速度v0与末速度v的平均值,也等于物体在t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xt=v0+v2=vt2.如果将这两个推论加以利用,可以使某些问题的求解更为简捷.二、逐差法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x n+1-x n=aT2,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应优先考虑用Δx=aT2求解.三、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相关比例关系求解.四、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五、相对运动法以系统中的一个物体为参考系研究另一个物体运动情况的方法.六、图象法应用v-t图象,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较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找出答案.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2.会利用纸带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3.利用打点纸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能画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求加速度.二、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三、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上图,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4.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以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确定好计数始点,并标明0、1、2、3、4、…,测量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x ,并记录填入表中.位置编号0 1 2 3 4 5 t /s x /m v /(m·s -1)5.计算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x 1、x 2、x 3、….6.利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1、2、3、4、5的瞬时速度,填入上面的表格中.7.增减所挂钩码数,再做两次实验. 四、注意事项1.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2.释放小车前,应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3.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实验后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一、数据处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T 内的位移分别为x 1、x 2、x 3、x 4、…,若Δx =x 2-x 1=x 3-x 2=x 4-x 3=…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Δx =aT 2.(2)利用“平均速度法”确定多个点的瞬时速度,作出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若v -t 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说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求速度的方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n =x n +x n +12T. 3.求加速度的两种方法:(1)逐差法:即根据x 4-x 1=x 5-x 2=x 6-x 3=3aT 2(T 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再算出a 1、a 2、a 3的平均值 a =a 1+a 2+a 33=13×⎝⎛⎭⎫x 4-x 13T 2+x 5-x 23T 2+x 6-x 33T 2 =x 4+x 5+x 6-x 1+x 2+x 39T 2,即为物体的加速度.(2)图象法:以打某计数点时为计时起点,利用v n=x n+x n+12T求出打各点时的瞬时速度,描点得v-t图象,图象的斜率即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二、误差分析1.纸带上计数点间距测量有偶然误差,故要多测几组数据,以尽量减小误差.2.纸带运动时摩擦不均匀,打点不稳定引起测量误差,所以安装时纸带、细绳要与长木板平行,同时选择符合要求的交流电源的电压及频率.3.用作图法作出的v-t图象并不是一条直线.为此在描点时最好用坐标纸,在纵、横轴上选取合适的单位,用细铅笔认真描点.4.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小车与滑轮碰撞.5.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6.在坐标纸上,纵、横轴选取合适的单位(避免所描点过密或过疏,而导致误差过大),仔细描点连线,不能连成折线,应作一条平滑曲线,让各点尽量落到这条曲线上,落不到曲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曲线的两侧.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考点专题二《相互作用》第一节重力弹力摩擦力【基本概念、规律】一、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mg.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4.重心:因为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二、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2.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3.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三、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2.表达式:F=kx.(1)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2)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四、摩擦力1.产生: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受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2.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接触面间有弹力;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3.大小:滑动摩擦力F f=μF N,静摩擦力:0≤F f≤F fmax.4.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5.作用效果: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弹力的分析与计算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判断.(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3.计算弹力大小的三种方法(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考点二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1.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的判断方法(1)假设法:利用假设法判断的思维程序如下:(2)状态法:先判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加速度的方向),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ma)确定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3)牛顿第三定律法: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力的相互性”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运动),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来判断其大小.(2)物体有加速度时,若只有静摩擦力,则F f=ma.若除静摩擦力外,物体还受其他力,则F合=ma,先求合力再求静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公式F f=μF N来计算,应用此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μ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 N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的大小均无关.方法技巧:(1)在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一般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进行分析.(2)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运动的.(3)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摩擦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考点三摩擦力突变问题的分析1.当物体受力或运动发生变化时,摩擦力常发生突变,摩擦力的突变,又会导致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性质的突变,其突变点(时刻或位置)往往具有很深的隐蔽性.对其突变点的分析与判断是物理问题的切入点.2.常见类型(1)静摩擦力因其他外力的突变而突变.(2)静摩擦力突变为滑动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思想方法与技巧】物理模型——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三种模型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图示模型特点形变特点只能发生微小形变柔软,只能发生微小形变,各处张力大小相等既可伸长,也可压缩,各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特点不一定沿杆,可以是任意方向只能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一定沿弹簧轴线,与形变方向相反作用效果特点可提供拉力、推力只能提供拉力可以提供拉力、推力大小突变特点可以发生突变可以发生突变一般不能发生突变弹簧与橡皮筋的弹力特点:(1)弹簧与橡皮筋产生的弹力遵循胡克定律F=kx.(2)橡皮筋、弹簧的两端及中间各点的弹力大小相等.(3)弹簧既能受拉力,也能受压力(沿弹簧轴线),而橡皮筋只能受拉力作用.(4)弹簧和橡皮筋中的弹力均不能突变,但当将弹簧或橡皮筋剪断时,其弹力立即消失.第二节力的合成与分解【基本概念、规律】一、力的合成1.合力与分力(1)定义: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2)关系:合力和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 2.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3.力的运算法则(1)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首尾相连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如图所示)(2)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二、力的分解1.概念: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2.遵循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分解的方法(1)按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2)正交分解. 三、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求和时按算术法则相加.【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 共点力的合成 1.共点力合成的方法 (1)作图法(2)计算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示意图,然后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出合力,是解题的常用方法.2.重要结论(1)二个分力一定时,夹角θ越大,合力越小. (2)合力一定,二等大分力的夹角越大,二分力越大.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等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 3.几种特殊情况下力的合成(1)两分力F 1、F 2互相垂直时(如图甲所示):F 合=F 21+F 22,tan θ=F 2F 1.甲乙(2)两分力大小相等时,即F1=F2=F时(如图乙所示):F合=2F cos θ2.(3)两分力大小相等,夹角为120°时,可得F合=F.解答共点力的合成时应注意的问题(1)合成力时,要正确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要视情况而定,不能形成合力总大于分力的思维定势.(2)三个共点力合成时,其合力的最小值不一定等于两个较小力的和与第三个较大的力之差.考点二力的两种分解方法1.力的效果分解法(1)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2)再根据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画出平行四边形;(3)最后由平行四边形和数学知识求出两分力的大小.2.正交分解法(1)定义:将已知力按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2)建立坐标轴的原则:一般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原点,在静力学中,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即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在动力学中,以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3)方法: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F1、F2、F3…,求合力F时,可把各力沿相互垂直的x轴、y 轴分解.x轴上的合力:F x=F x1+F x2+F x3+…y轴上的合力:F y=F y1+F y2+F y3+…合力大小:F=F2x+F2y合力方向:与x轴夹角为θ,则tan θ=F y F x.一般情况下,应用正交分解法建立坐标系时,应尽量使所求量(或未知量)“落”在坐标轴上,这样解方程较简单,但在本题中,由于两个未知量F AC和F BC与竖直方向夹角已知,所。

一轮复习运动的描述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一轮复习运动的描述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运动的描述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复习提纲1.参考系的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假定,用来做的物体。

2.参考系的四性(1)标准性:选作参考系的物体都假定不动,被研究的物体都以为标准。

(2)任意性: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

(3)统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应选择参考系。

(4)差异性:对于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结果一般。

2.质点的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的点。

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和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3.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时(如平动)。

(2)当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远物体本身的大小时,通常物体自身的大小忽略不计,可以看做质点。

(3)物体有转动,但转动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_______ (如研究小球从斜面上滚下的运动)。

(1)平均速度:①定义: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

②定义式:v=。

③方向:跟物体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①定义:运动物体在某或某的速度。

②物理意义:精确描述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运动。

③速率: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大小。

6.加速度 (1)定义式:a=,单位是。

(2)物理意义:描述变化的快慢。

(3)方向:与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4)根据a与v间的关系判断物体在加速还是减速。

7.8.①区别: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程度。

②联系: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 →0时的平均速度。

中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2)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能称为平均速率,因为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与平均速度的大小没有对应关系。

10.(1)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无关。

(2)速度增大或减小与加速度的增大或减小无关。

(3)速度的增大或减小是由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的。

(4)加速度即为速度的变化率。

(5)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及速度变化量无必然联系。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课件
1
取的图片相邻两帧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s,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由此测得重
6
力加速度为
m/s2。
(4)在某次实验中,小明释放小球时手稍有晃动,视频显示小球下落时偏离了竖直
方向,从该视频中截取图片,
(选填“仍能”或“不能”)用(3)问中的方法
测出重力加速度。
答案 (1)小钢球
(2)①③④② (3)9.6(9.5~9.7均可)
答案 (1)4.5 m (2)2人
(3)2 m
解析 解法一 (推论法)
(1)游客在滑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加速运动的规律可知,在相邻
相等时间内位移差相等,即Δs=lCD-lBC=lBC-lAB=1 m
解得lCD=4.5 m。
(2)因为Δs=1 m,所以此刻A的上端滑道上还有2个人。
(3)设相邻两名游客(两点)的时间间隔为T,下滑的加速度为a,则有
答案 8楼
解析 由题图可以看出,在曝光的时间内,物体大约下降了两层砖的厚度,
即 14 cm(0.14 m),曝光时间为 0.01 s,所以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0.14
v= = 0.01 m/s=14 m/s
由 v =2gh 可得下降的高度大约为 h=
2
2
2
=
142
2×10
m=9.8 m,每层楼高约为
(4)仍能
解析 (1)为使物体的运动尽可能地接近自由落体运动,应该尽量减小空气
阻力的影响,故下落物体应该选小钢球。
(2)实验步骤要本着先安装器材,再进行实验的原则,具体步骤为①③④②。
(3)刻度尺读数时应读球心对应的刻度,把图中三幅图依次连接起来即为常
见的纸带问题,根据逐差法可得重力加速度为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必修部分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课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必修部分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课
A.苹果和树叶做的都是自由落体运动 B.苹果和树叶的运动都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C.苹果的运动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树叶落地
解析 由于树叶所受到的空气阻力相对于树叶的重力来说太大了,但相对而言苹果所受到的空气阻力 比其重力小得多,可以忽略,所以树叶的下落过程不是自由落体运动,而苹果的运动可以看作是自由落体 运动,故 A、B 错误,C 正确;如果地球上没有空气,则苹果和树叶都做自由落体运动,由 h=12gt2 知, 二者会同时落地,D 错误。
2.[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2016·佛山质检]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 1 s 内与第 2 s 内的位移之比为 x1∶x2,在走完第 1 m 时与走完第 2 m 时的速度之比为 v1∶v2。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
A.x1∶x2=1∶3,v1∶v2=1∶2 B.x1∶x2=1∶3,v1∶v2=1∶ 2 C.x1∶x2=1∶4,v1∶v2=1∶2 D.x1∶x2=1∶4,v1∶v2=1∶ 2
②位移公式 h= 12gt2 。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2= 2gh 。
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1)运动特点:加速度为 g,上升阶段做 匀减速直线 运动,下降阶段做 自由落体 运动。 (2)基本规律 ①速度公式:v= v0-gt 。
②位移公式:h= v0t-21gt2 。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2-v20= -2gh 。
例 1 [2015·福州模拟]在光滑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物体以 10 m/s 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如果物体 的加速度始终为 5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那么经过 3 s 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 )
A.25 m/s,沿斜面向上 B.5 m/s,沿斜面向下 C.5 m/s,沿斜面向上 D.25 m/s,沿斜面向下
解析 由 x=21at2 知第 1 s 内与第 2 s 内位移之比 x1∶x2=1∶3,由 v= 2ax知走完第 1 m 时与走完第 2 m 时速度之比为 v1∶v2=1∶ 2,故 B 正确。

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一单元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课时2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含解析)

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一单元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课时2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含解析)

课时2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当v与a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v与a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大变小与a是否变化无关,由它们之间的方向关系决定。

(2)基本运动规律①速度与时间关系公式v=v0+at。

②位移与时间关系公式x=v0t+at2。

③位移与速度关系公式2ax=v2-。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推论(1)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v0)。

(2)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3)连续相等时间内相邻的位移之差相等,即Δx=x2-x1=x3-x2=x4-x3=…=aT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1)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v1∶v2∶v3∶…∶v n=1∶2∶3∶…∶n。

(2)1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比x1∶x2∶x3∶…∶x n=12∶22∶32∶…∶n2。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Δx1∶Δx2∶Δx3∶…∶Δx n=1∶3∶5∶…∶(2n-1)。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1∶t2∶t3∶…∶t n=1∶(-1)∶(-)∶…∶(-)。

4.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1)自由落体运动①速度公式:v=gt。

②位移公式:x=gt2。

③位移—速度公式:2gx=v2。

(2)竖直上抛运动①速度公式:v=v0-gt。

②位移公式:x=v0t-gt2。

③位移—速度公式:-2gx=v2-。

④上升的最大高度:h=。

⑤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t=。

1.(2019安徽安庆市第二中学开学摸底)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则该质点()。

A.第1s内的位移是5m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C.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1m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答案 D2.(2019湖南长沙1月月考)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m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s,第二段用时2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高三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三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
、位移、时间等。
能量转化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中 涉及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通 过机械能守恒等规律可以求解相
关问题。
实际问题应用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在 实际问题中有广泛应用,如物体 落地时间、最大高度、射程等问 题都可以通过这两种运动规律进
行求解。
05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原理及步骤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即 物体速度变化率的大小。
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速度公式:v = v0 + at
该公式描述了物体在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 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
v0表示初速度,a表 示加速度,t表示时 间,v表示末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位移公式:x = v0t + 1/2at^2 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x表示位移。
Δx表示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a表示加速度,T表示相等的时间 间隔。
该公式用于求解物体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关 系
在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第n个相 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之比为 1:4:9:…:n^2。
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之比 为1:3:5:…:(2n-1)。
启动打点计时器,同时释放小车 ,让小车在木板上做匀变速直线
运动;
关闭打点计时器,取下纸带,测 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和时间间隔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小车的速度和 加速度,并绘制速度-时间图像。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数据处理
通过测量纸带上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和时间间隔,可以得到一系列的速度值。对这些速度值进行平均处理,可以得 到小车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同时,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可以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标版)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之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标版)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之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必考部分
必修 1
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考纲要求
复习指导
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直线运动图象两 条主线去学习 1.熟练掌握五个运动规律:即速度规律、位 参考系、质点Ⅰ 移规律、平均速度规律、速度平方差规律、 位移、速度和加速 逆向思维规律,而平均速度规律往往是考查 度Ⅱ 的重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 2.必须记住一个“思路”和一个“陷阱”, 其公式、图象Ⅱ “思路”是指:位移x、时间t→平均速度→ 实验:研究匀变速 中间时刻瞬时速度v;“陷阱”是指“刹车 直线运动 陷阱”. 说明:匀变速直线 3.在分析物理图象问题时,应注意数形结合 运动图象只限于v-t ,注意图象和实际运动情境的相互迁移,要 图象. 学会识图、辨图、用图和作图,正确理解图 象中的截距、斜率、拐点、交点、面积等的 物理意义,是解决图象问题的关键.
7.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该时刻(或该位置)物体运动的 方向( )
)
[答案] √
Δv 8.根据加速度公式a= Δt 知a的大小与Δv成正比,与Δt 成反比( )
[答案] × 9.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可能越来越小( [答案] √
10.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 [答案] × )
)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核心提示] 9 个概念:质点、参考系、位移、路程、平均速度、瞬 时速度、速率、平均速率、加速度 4 个区别:位移和路程、
(2)平均速率: 路程 与 时间 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
知识点三 1.定义
加速度
速度的 变化量 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 时间 的比值. 2.定义式 Δv 2 m/s a= Δt ,单位: . 3.方向 与速度 变化量 4.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 速度变化 快慢的物理量. 的方向相同.

高考专题复习第1单元-运动的描述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物理

高考专题复习第1单元-运动的描述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物理

第1讲 │ 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第1讲 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 概念
第1讲 │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一、质点与参考系 质量 的点.①质点是一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________ 理想化 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②当物体的________ 大小 和 个________ 形状 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响可以忽略时,物体可看作质 ________ 点.③物体能否简化为质点,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形状、物体 的运动及研究的问题等因素. 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 假定不动 的物体叫 做参考系,通常以地面和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考试说明
参考系、质点 位移、速度和加 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 及其公式、图象
要求Ⅰ说明Ⅱ NhomakorabeaⅡ
实验:研究匀变 速直线运动
要求会正确使用 的仪器主要有: 刻度尺、电火花 计时器或电磁打 点计时器
第一单元 │ 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
说明: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Ⅰ和Ⅱ的含 义: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 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相 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 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 相当.
第1讲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对质点、参考系概念的理解
1.质点:将物体抽象为没有大小只有质量的点;质点只占有 位臵,但不占有空间. (1)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 小和形状可以忽略时,可以将物体视为质点;在具体问题中,要 考虑物体的运动情况及所要研究的实际问题,如观看运动员百米 竞赛可将运动员看成质点,研究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的技术要领 时则不能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的物理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质点 不是质量很小的点,与几何中的“点”不同.

高中物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1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高中物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1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突破点(三) 位移和路程
[典题先试]
1.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
静止的
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
静止的
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
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等于路程
解析:物体运动了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出发点,位移为零, 选项A错误;物体不运动,则它的路程一定为零,反之物 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为零,则它一定静止,选项 B正确;物体只有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大小才等于 路程,选项C、D错误。 答案:B
2减a速和直v反线向运动⇒aaa不增减变大小,,,vvv随减减时小小间得得均越越匀来来减越越小快慢
[典例] (多选)(2017·永嘉模拟)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
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
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
5 2
m/s
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
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 D.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
[解析]

-v

x t
可得:
-v
AB=
1 1
m/s=1
m/s, -v AC=
5 2
m/s,故A、B均正确;所选取的过程离A点越近,运动时
2.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决定式
a=
Δv Δt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a=
F m
是加速度的决定式,即加
速度的大小由物体受到的合力F和物体的质量m共同决定,加速
度的方向由合力的方向决定。
3.根据a与v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做加速还是减速运动

【名师讲解】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一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50张PPT)

【名师讲解】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一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50张PPT)

二、巩固训练
【练习1】 竖直悬挂一根长15m的 铁棒,在铁棒的正下方距铁棒下端 5m处有一观察点A,如图2-6所 示.当铁棒自由下落时全部通过A 点需多长时间? (g=10m/s2)
A
图2-6
t=1s
【练习2】 (资料第7页例7)某人站在高楼的平台边 缘处,以v0=2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块, 求抛出后,石块经过距抛出点15m处所需的时间。 (不计空描述物体运动的各物理量的意义,深刻理解并熟
练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相关公式,会用速度和位
移图像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能画出合理的情境草图,分 析求解物理问题。
四、高考命题趋向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往往与 牛顿运动定律、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结合起来进行考 查,v-t图像与x-t图像问题在高考中经常出现。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v=_______ gt
1 2 h=_______ gt 2
2 gh v2=__________
2、竖直上抛运动 (1)竖直上抛运动的概念 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后,只在重力作用下而做的运动, 叫做竖直上抛运动。 (2)竖直上抛的特点
初速v0竖直向上,a=g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a=-g
(b)当a与v方向相反时,物体作减速运动,速度减小; 若a增大, 速度减小得越来越快; 若a减小,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仍然 减小)。 6、运动的相对性:只有在选定参考系之后才能确定物体是否在运 动或作怎样的运动。一般以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
二、巩固训练
【练习1】物体M从A运动到B,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 速度为v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 D ) 2 2v1v 2 v1 v 2 v1 v2 C. A.(v1+v2)/2 B. D

高考物理复习方案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含解析)新人

高考物理复习方案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含解析)新人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知识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其公式 Ⅱ 1.定义和分类(1)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加速度不变。

(2)分类⎩⎪⎨⎪⎧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v 同向。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v 反向。

2.三个根本公式(1)速度公式:v =v 0+at 。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 2-v 20=2ax 。

3.两个重要推论(1)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v =v t 2=v 0+v2。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

可以推广到x m -x n =(m -n )aT 2。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推论 (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 1∶v 2∶v 3∶…∶v n =1∶2∶3∶…∶n 。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为:x 1∶x 2∶x 3∶…∶x n =12∶22∶32∶…∶n 2。

(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的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t 1∶t 2∶t 3∶…∶t n =1∶(2-1)∶(3-2)∶…∶(n -n -1)。

知识点2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Ⅱ 1.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物体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下落。

(2)运动性质:初速度v 0=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根本规律 ①速度公式v =gt 。

②位移公式h =12gt 2。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h 。

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1)运动特点:加速度为g ,上升阶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

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标版)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之 运动的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标版)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之  运动的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2.相遇问题的两类情况 (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并相遇:两物体位移大小之差 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 (2)相向运动的物体相遇: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 等于 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
1.无论是 x-t 图象还是 v-t 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答案] √
(
)
)
2.x-t 图象和 v-t 图象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答案] ×
[思维启迪]
v-t 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v-t
图象与 t 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x,利用得出的位移 x 求物体的平均速度.
[尝试解答] vt-v0 (1)加速度 a= t
由 v-t 图象并代入数据得 a=1.5 m/s2 0+vm (2)设 20 s 时速度为 vm,0~20 s 的位移 x1= t 2 1 20~45 s 的位移 x2=vmt2 vm+0 45~75 s 的位移 x3= t 2 3
[解析]
0~2 s 内速度都为正,因此第 1 s 末的速度方向
没有发生改变,A 错误;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1~3 s 内 图象的斜率一定,加速度不变,因此第 2 s 末加速度方向没 前 2 s 内的位移为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 B 错误; 有发生变化, 1 面积,即位移 x= ×2×2 m=2 m,C 错误;第 3 s 末到第 5 2 1 1 s 末的位移为 x=- ×2×1+ ×2×1=0,因此这两个时刻 2 2 质点处于同一位置,D 正确.
[答案]
D
3.(多选)(2015· 德阳市一诊)下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物体 做直线运动的运动图象,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 B.甲物体 8 s 内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移为 80 m C.乙物体前 2 s 的加速度为 5 m/s2 D.乙物体 8 s 末距出发点最远

《走向高考》2013高考物理总复习 1-1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匀变速直线运动 59张

《走向高考》2013高考物理总复习 1-1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匀变速直线运动 59张

必考内容 第一章
第1讲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在速动, 变运中
Δx v= 随 Δx 或 Δt 选 的 同 不 , 取 不 而 同它 Δt
只粗地述段移或段间运的慢度 能略描这位上这时内动快程。
必考内容 第一章
第1讲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 关 平 速 的 小 平 速 2 于均度大与均率 ①当 体 单 直 物做向 线动,者相。 运时二才等
课标全国卷第 24 题),综合其他知识考查的一般为计算题,难 度一般中等或偏易。
必考内容
第一章
直线运动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运 图 的 题 要 选 题 形 出 , 时 有 动 象 试 主 以 择 的 式 现 有 也 计 算 。 度 象 试 一 是 出 度 象 考 速 、 题 速 图 的 题 般 给 速 图 , 查 度 加 速、移概 度位等念 (如 21 02 年东第 山卷 16 题、2011 年海南卷
v 大,a 不 定 ; 一大
Δv 大,a 也 一 大 如 机 行 速 不 定 。飞 飞 的 度
v很 , a也 能 于 ;车 静 到 速 驶其 度 大 可等零列由止高行,速变 化很,经时也,以速并大 量大但历间长所加度不。
必考内容 第一章
第1讲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题型突破
必考内容 第一章
所时 路程 与 用 间
必考内容 第一章
第1讲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归领 纳悟 1.位 和 程 区 移路的别 位移是矢量,是由初始位置指向终了位置的有向线段; 路 是 点 动 通的 际 迹 长 。般 况 , 程 质 运 所 过 实 轨 的 度 一 情 下 路 程 等 位 的 小如 点 曲 不 于 移 大 ,质 沿 线 是 线 AC 的 度 而 移 小 线 曲 B 长,位大是段 A 指向 C(如 甲 )。 样 质 沿 线 图 同,点直从 ABC 从 A 到达 C, 程 路 AC 的 度 方 由 长,向 A点 B点 C点 经 到 ,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2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试题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2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试题

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学 考 题 组])1.质量不等的两个物体从相同高度处做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下落所用时间不同 B .落地时速度不同 C .下落的加速度相同D .落地时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解析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从相同高度处下落,下落所用时间相同,落地时速度相同,下落的加速度都等于重力加速度,选项A 、B 错误,选项C 正确;由于两个物体的质量不相等,故落地时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不相同,D 错误。

答案 C2.舰载机在停泊的航母上开展飞行训练。

若飞机着舰时的速度为200 m/s 。

匀减速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100 m/s 2,则航母甲板上的跑道长度不小于( ) A .50 m B .100 m C .150 mD .200 m解析 飞机在航母甲板上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为x =v 202a =20022×100m =200 m ,所以航母甲板上的跑道长度不小于200 m ,D 正确。

答案 D3.小球从高h 处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地时速度为v ,若将高度提高到2h ,则小球落地时的速度为( ) A .v B.2v C .2vD.3v解析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地时速度v =2gh ,故将高度提高到2h 时,落地时的速度v ′=4gh ,选项B 正确。

答案 B4.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0~10 s 的位移是10 m ,那么在10~20 s 的位移是( ) A .20 m B .30 m C .40 mD .60 m解析 当t =10 s 时,Δx =12a (2t )2-12at 2=32at 2=12at 2·3=10×3 m=30 m 。

5.“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如图所示,它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潜水器。

假设某次海试活动中,“蛟龙号”完成海底任务后竖直上浮,从上浮速度为v 时开始计时,此后“蛟龙号”匀减速上浮,经过时间t 上浮到海面,速度恰好减为零,则“蛟龙号”在t 0(t 0<t )时刻距离海平面的深度为( )A.vt2B .vt 0⎝ ⎛⎭⎪⎫1-t 02tC.vt 202tD.v (t -t 0)22t解析 “蛟龙号”上浮的加速度为a =v t,根据逆向思维可知“蛟龙号”在t 0时刻距离海平面的深度为h =12a (t -t 0)2=v (t -t 0)22t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人教版高三全册物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人教版高三全册物

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

(×)(2)匀加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均匀增大的。

(×)(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一定小于该段时间内位移中点的速度。

(√)(5)物体由某高度由静止下落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6)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的方向是向下的。

(√)(7)竖直上抛运动的速度为负值时,位移也为负值。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从理论和实验两个角度,证明了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错误观点。

突破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根本规律1.解答运动学问题的根本思路画过程示意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选公式列方程→解方程并讨论2.运动学公式中正、负号的规定直线运动可以用正、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一般情况下,规定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当v0=0时,一般以加速度a的方向为正方向。

3.多过程问题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衔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连接各段的纽带,应注意分析各段的运动性质。

[典例] (2017·孝感三中一模)如下列图,水平地面O点的正上方的装置M每隔相等的时间由静止释放一小球,当某小球离开M的同时,O点右侧一长为L=1.2 m的平板车开始以a=6.0 m/s2的恒定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向左运动,该小球恰好落在平板车的左端,平板车上外表距离M的竖直高度为h=0.45 m。

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求小车左端离O点的水平距离;(2)假设至少有2个小球落在平板车上,如此释放小球的时间间隔Δt应满足什么条件?[审题指导]第一步:抓关键点关键点获取信息由静止释放一小球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忽略空气阻力平板车以恒定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向左运动小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该小球恰好落在平板车的左端在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内,小车的左端恰好运动到O 点第二步:找突破口(1)小球下落的时间t 0可由h =12gt 02求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测试选题表
选题表的使用说明:1.首先梳理出本单元要考查的知识点填到下表
2.按照考查知识点的主次选题,将题号填到下表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的是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是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
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C.速度方向为正时,加速度方向一定为负
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时,加速度越来越小
2、某人向正东方向运动了x米,然后再沿东偏北60°方向又运动了x米,则该人运动的位移大小为
A.x米
B. x米
C. x米D.2x米
3、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那么0~t 0和t 0~3t 0两段时间内
A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B .位移大小之比为1∶2
C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4、中国北方航空公司某驾客机安全、准时降落在规定跑道上,假设该客机停止运动之前在跑道上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客机在跑道上滑行距离为s,从降落到停下所需时间为t,由此可知客机降落时的速度为
2.
.
.2 D.,s s A B t t
s C t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5、质点从A 到B 沿直线运动,已知初速为零,从A 到中间某一点C 的加速度为a 1,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从C 到B 的加速度大小为a 2,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到达B 的速度恰好为零,AB=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 到B 的平均速度v 2
A B
v v +=
B. A 到B
的平均速度v =
C.过C
点的即时速度C v =
D. AC :CB=a 2:a 1
6、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
A.若s0=s1+s2,两车不会相遇
B.若s0<s1,两车相遇2次
C.若s0=s1,两车相遇1次
D.若s0=s2,两车相遇1次
7、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甲同学用手握住直尺顶端刻度为零的地方,乙同学在直尺下端刻度为a的地方做捏住尺子的准备,但手没有碰到尺子.当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放开尺子时,立即捏住尺子,乙同学发现捏住尺子的位置刻度为b.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a、b 的单位为国际制主单位,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t约等于
B C D
8、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 内和第2 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 和7 m .则刹车后6 s 内的位移是 A .20 m B .24 m C .25 m D .
75 m
9、以v 0=20 m/s 的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经2 s 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上抛另一小球.g
取10 m/s 2
,则两球相碰处离出发点的高度是 A .10 m B .15 m C .20 m D .不会相碰
10、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v 和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该质点在3 s 内通过的位移大小是
A.4.5 m B.3 m C.1 m D.0.5 m
11、某物体以3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5 s内物体的
A.路程为65 m
B.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向上
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
D.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方向向上
12、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0.5 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5 s内的平均速度大2.45 m/s,以质点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A.2.45 m/s2 B.-2.45 m/s2 C.4.90 m/s2 D.-4.90 m/s2
13、某汽车在启用ABS刹车系统和不启用该刹车系统紧急刹车时,其车速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如下图中的①、②图线所示.由图可知,启用ABS后
A.t1时刻车速更小
B.0~t1的时间内加速度更小
C.加速度总比不启用ABS时大
D.刹车后前行的距离比不启用ABS更短
14、一只气球以10 m/s的速度匀速上升,某时刻在气球正下方距气球6 m处有一小石子以
2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若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石子一定能追上气球
B.石子一定追不上气球
C.若气球上升速度等于9 m/s,其余条件不变,则石子在抛出后1 s末追上气球
D.若气球上升速度等于7 m/s,其余条件不变,则石子在到达最高点时追上气球
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空2分)
15、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
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 s,其中s1=7.05 cm、s2=7.68 cm、s3=8.33 cm、s4=8.95 cm、s5=9.61 cm、s6=10.26 cm,则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
________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6、光电计时器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实-1-10(a)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精确
地把物体从开始挡光到挡光结束的时间记录下来.图(b)中MN是水平桌面,Q是长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长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长木板顶端P点悬有一铅锤,实验时,让滑块从长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1.0×10-2s和4.0×10-3s.用精度为0.05 mm的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宽度为d,其示数如图(c)所示.
图实-1-10
(1)滑块的宽度d=________cm.
(2)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1=________m/s,滑块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v2=
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由此测得的瞬时速度v1和v2只是一个近似值,它们实质上是通过光电门1和2时的
________,要使瞬时速度的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可将________的宽度减小一些.
三、计算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42分,17、18、19均为10分,20题为12分)
17、某航空母舰上的战斗机起飞过程中最大加速度是a=4.5m/s2,飞机速度要达到
v0=60m/s才能起飞,航空母舰甲板长为L=289m,为使飞机安全起飞,航空母舰应以一定速度航行以保证起飞安全,求航空母舰的最小速度v是多少?(设飞机起飞对航母的状态没有影响,飞机的运动可以看作匀加速运动)
18、如图所示,一个气球以4 m/s的速度从地面匀速竖直上升,气球下悬挂着一个物体,气球上
升到217 m的高度时,悬挂物体的绳子断了,则从这时起,物体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不计空
气阻力)
19、消防队员在某高楼进行训练,他要从距地面高h=34.5m处的一扇窗户外沿一条竖直悬挂的绳子由静止开始滑下,在下滑过程中,他先匀加速下滑,加速度大小为a1=6m/s2,紧接着再匀减速下滑,加速度大小为a2=3m/s2,滑至地面时速度为安全速度v=3m/s。

求:(1)消防队员沿绳滑至地面所用的总时间t。

(2)消防队员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20、如图所示,在一次警车A追击劫匪车B时,两车同时由静止向同一方向加速行驶,经过30 s 追上.两车各自的加速度为a A=15 m/s2,a B=10 m/s2,各车最高时速分别为
vA=45 m/s,vB=40 m/s,问追上时各行驶多少路程?原来相距多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