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明清陶瓷雕塑彩饰意味论文

合集下载

景德镇的瓷器短文

景德镇的瓷器短文

景德镇的瓷器短文
景德镇是中国著名的瓷器之都,位于江西省南部。

它是中国最早发展和生产瓷器的地方之一,也是世界瓷器史上的重要一环。

景德镇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陶瓷资源成为了
瓷都。

这里有得天独厚的陶瓷原料,土质细腻,富含矿物质,尤其是出产高岭土,是制作瓷器的重要原料之一。

此外,景德镇拥有温和湿润的气候,非常适宜瓷器的制作和烧制。

景德镇的瓷器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代。

在宋代,景德镇的瓷器制作达到了顶峰,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瓷器产地。

中国瓷器的四大名窑之一——龙泉窑,还有御用的官窑,都曾经在景德镇出产过。

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更是享誉世界,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

景德镇的瓷器被誉为“白如玉,声如磬,薄如纸,亮如镜”,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它的特点是色彩丰富、造型精美、釉面洁白光滑,表现出了中国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景德镇的瓷器种类繁多,有青花瓷、粉彩瓷、红彩瓷等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如今,景德镇的瓷器产业依然兴盛,瓷器制作技艺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许多著名的陶瓷艺术家和工艺师都在景德镇扎根创作,他们不断探索新的工艺和创新,使景德镇的瓷器
在世界艺术舞台上熠熠生辉。

无论是其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还是不断创新的现代艺术,景德镇的瓷器都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它不仅是一种器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

对于瓷器爱好者和艺术爱好者来说,景德镇的瓷器之旅必定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景德镇陶瓷优秀作文

景德镇陶瓷优秀作文

景德镇陶瓷优秀作文
景德镇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有着“千年瓷都”的美誉。

景德镇的陶瓷不仅造型美观、色泽艳丽、质地细腻,而且烧制技艺十分高超,远销世界各地。

它的产品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象征,它的艺术价值也是无可比拟的。

景德镇的陶瓷之所以享誉世界,主要是因为它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它的想象不像别的艺术品那样受人们的拘束,而是以一种独特而又美好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像一幅画一样让人赏心悦目。

它没有固定的形状,更没有固定的模式。

只要你想得到,你就能制作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陶瓷制品。

景德镇瓷器在造型上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

它们不仅外形美观,而且材质多样。

有陶瓷、陶器、漆器、玉器等等。

有些作品不仅造型美观,而且色彩鲜艳;有的则是以抽象图案为装饰,让人有一种美的享受。

景德镇瓷器之所以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有深厚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精湛而独特的技艺。

它们不但使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而且还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遐想和无穷的快乐!
—— 1 —1 —。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高中作文800字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高中作文800字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高中作文800字标题: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一项独特的文化遗产就是瓷器。

在中国的众多瓷器产地中,江西景德镇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城市。

它的陶瓷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是世界著名的“瓷都”。

景德镇的陶瓷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在这里,瓷器不仅仅是日常用品,更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从原料的选择、制胎、上釉、烧制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工匠们精心操作,每一件作品都是他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景德镇的陶瓷种类繁多,包括青花瓷、粉彩瓷、斗彩瓷、五彩瓷等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比如青花瓷,以其洁白如玉的胎体和清新雅致的蓝色花纹而闻名于世;粉彩瓷则以其色彩艳丽、画面生动活泼而深受人们喜爱。

除了传统工艺,景德镇的陶瓷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景德镇的艺术家们也不断尝试新的设计和制作方法,使景德镇的陶瓷更加丰富多彩。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不仅仅体现在产品的制作上,更体现在人们对陶瓷的热爱和尊重上。

在这里,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对陶瓷有着深深的热爱。

他们会用陶瓷装点自己的家,会用陶瓷烹饪美食,会用陶瓷品茶论道,甚至会在陶瓷上绘画、雕刻,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艺术品。

总的来说,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才华。

我们应该珍惜这份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景德镇的陶瓷之美,让中国的陶瓷文化在全世界发扬光大。

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和支持景德镇的陶瓷产业的发展,让它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和乐趣。

在未来,我期待景德镇的陶瓷能够走向世界,成为中国文化的使者,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中国。

我也希望每一位来到景德镇的人都能感受到这里的陶瓷文化的魅力,体验到那份来自泥土的艺术美感。

当下景德镇写实陶瓷雕塑的技法与运用

当下景德镇写实陶瓷雕塑的技法与运用
堆 捏 的泥 料过 厚 , 在烧 成 的 时候 很 可能会 因为 的模子 在泥 坯敲 打或 刮 、 划, 从 而 形成肌 理 。 泥 质 的干 湿程 度 不一 而开 裂 。雕 刻法 也 一样 , 装 饰 手 法 的 运 用 在 写实 雕 塑 中可 谓 丰 富 雕 塑法 是 写 实 陶瓷 雕 塑 中 最 为 常用 的一 如 果 起 位 线过 高 , 刻 的太 深 , 在烧 制 时 也 会 出 多彩 。釉 色 的运 用 主要讲 究 和谐 整体 , 釉色 的 种, 它 在 表 现 写 实 陶瓷 雕 塑 的 过 程 中容 易 操 现 开裂 。要想 形 成强 烈 的高 浮雕 的效 果 , 浮 雕 变 化 跟窑 温有 很 大关 系 , 有 时候 很多 色 彩是 可 作 。 陶瓷 雕 塑 法 是利 用泥 的可 塑 性 进行 加 减 还 可 与镂 雕结 合 , 这些 技 法都 与 陶瓷 这种 材 料 遇而不 可 求 的 , 陶瓷 学 院姚 永康 教授 的 代表 作 处理 , 即雕 和塑 。写实 雕 塑 的创作 不 可能 一步 的特殊性 息 息相关 。 品《 世纪娃》 , 恰到好处的釉色把写实与陶瓷充 到位 , 常 常 需 要 反 复推 敲 才 可 以将 雕 塑 的结 四、 翻模 的技 法与 运用 分的结合在一起 , 可 谓 写 实 陶瓷 雕 塑 中 的 典 构、 比例 、 重心 、 情感等做到满意 , 因此 这 种方 翻 模 技 法 是绝 大 多数 雕 塑 都 要 涉 及 的 技 范 , 作 品没有 一点 点 矫揉 造作 感 。釉 下 彩 的运 法 也得 到很 多写 实 陶瓷雕 塑艺术 家 的喜爱 。 法( 除直 接 成 型 的 外 ) 。翻 模 技法 不 同 的地 方 用 主要 是 青花 和 色料 , 尤 其青 花 为主 。釉 上 彩 写 实 陶瓷 雕 塑 的 技 法 与 其 他 写 实雕 塑技 主要 是 因 为 材料 的不 同 而 定 。写 实 陶 瓷 雕 塑 在 写 实 陶 瓷 雕 塑 上 的 运 用 很 多 , 如 对 人 物 皮 法 也 有许 多 的不 同。前 提 就是 材料 的不 同 , 如 的翻 模 技 法 也 因 自身 材 料 的 不 同有 别 于 其 它 肤 、 衣纹 、 道 具 的颜 色等 的处 理都 很 常用 , 几 乎 果 你 不 了解 材 料 的 性 能要 想 做 好 写 实 陶 瓷雕 写 实 雕 塑 翻模 法 。根 据 陶 瓷 的特 点 成 型 时 可 可 以做 到 真 实 的 色彩 效 果 。 肌理 手法 在 很 大 塑, 几 乎 是不 可能 的事 。如孟 福伟 创 作 的 《 生 分 为 注浆 和 印坯 两种 , 模 型也 就 分 为注浆 模 和 程 度 上 在 表 现 陶瓷 材 料 的 生 动感 上 起 到 独 特 死 时速 》 造 型方 式 上 主 要 运 用雕 塑 法 , 他 需 要 印坯 模 两 种 。现 在 我 就 这 两种 方 法 作 简 要 分 的 艺术 效 果 , 如刘 远 长 的写 实 陶 瓷雕 塑 作 品 不 断地 调 整 才 能 完 成 。烧 成 是 这 件 作 品 的难 析 。 《 猴 王》 。陶 瓷 的装饰 技法 的运 用上 , 在 现代 写 点 。作 者 必 须 了解 泥 性才 可 以做 出 这样 的作 注浆 : 主要 是 指 将 泥 浆 倒 人 石 膏 磨 具 内 实 陶瓷 雕塑 中所有 的技 法都 可 以交叉使 用 。 品 。他 的作 品里 每 个 人物 都 是 站 立 的且 形 态 使 泥 浆 在 石 膏 吸水 的过 程 中将 泥 浆 吸 到 石 膏 景 德 镇作 为千 年 瓷都 , 随着 时代 的 脉搏 正 各异 , 在 烧 制 中很容 易坍 塌 。这 正 是这 件 作 品 内壁 上 , 泥 浆 在 石 膏 模 内壁 上 产 生 固态 时再 悄 然地 发生 着变 化 , 写实 陶瓷 雕塑 的技 能在 现 在 造 型上 与传 统 造 型 的不 同 , 使 其作 品与传 统 将 多 余 的 泥浆 倒 出 来 , 然 后 模 具 内就 形 成 了 代 陶瓷 艺 术 家 的手 中得 到不 断地 创 新 。从 景 的写实 陶瓷 雕 塑相 比就显 得更 加的生 动 。 坯 体 。写 实 陶瓷 雕 塑 的 注浆 模 具 的制 作 主 要 德 镇 目前 写实 雕 塑 的发展 看 , 我 们可 以说是 新 二、 直 接成 型法及 运用 考 虑 是 如 何 能从 上 下 四面 开模 和不 卡 模 的 问 旧并存 , 在景 德镇 的 写实 陶 瓷市 场上 我 们就 可 直 接 成 型法 主要 靠 手工 , 泥条 、 泥 片成 型 , 题, 其 方 法 主 要 是 做 到让 开 卡 模 的地 方 , 如 卡 以很 明显 地感 受 到 这 点 。 它 让我 们 在 过 去 和 其 特 点是 生 动 、 艺术 性 强 。但 写实 技法 的 运用 模 的地 方 一般 都 是 低 点 处 , 所 以在 分 模 是 就 现 实 之 间 找 到许 多 的 不 同 。 我想 也 许 正 是 来 相 对 比较 难 。 这 也 是 景 德 镇 最 原 始 塑 造 方 从 高处 来 分 。 景 德镇 的艺术 家们 期 望 , 让 他 们 能够 更 多学 习 法 。在 写 实 陶 瓷 作 品里 我 们 可 以见 到很 多这 印坯 : 印坯 模 具 主 要 由两瓣 石 膏 组 成 , 印 到前人 的经验 。如今 的景 德镇 被 称 为 “ 候鸟 栖 样 的作 品 。 坯 时 将 泥 片或 泥 饼 放 入 石 膏模 具 中挤 压 后将 息 地 ” 。来 自全 国乃 至世 界 各 地 的 艺术 家 , 为 首 先 从 构 思 看 作 品 是 否适 合泥 条 泥 片 成 两 瓣 模具 合 上 就 可 以形 成坯 体 。 印坯 模 具 的 景 德 镇 带来 了 大 量 的 陶瓷 技 术 和 艺 术 思 想 。 型, 有 的 写实 作 品如 动态 过 大或 者形 体 上 大下 制作 同样要 考 虑是 否 卡模 的 问题 , 当遇到 卡模 这 些 技 术 和思 想 对 景 德 镇 写 实 陶瓷 雕 塑 的 影 小 等都 不适 合 。泥条 和 泥片 成 型稍 有不 同 , 在 的地 方要 做 夹模 , 这样 当 两瓣 模具 合上 后 才能 响 很 大 。景 德 镇 雕 塑 瓷 厂这 些 年 的变 化 就 很 泥 条成 型 时 , 我 们是 将泥 条 一根 一 根 的根据 所 脱模 形成 坯体 。 能 说 明 这一 点 。 以前 的 雕 塑 瓷厂 做 的写 实 陶 塑 造 的 内容从 下 往 上盘 , 在 盘 的过程 中要调 整 从景德镇 写实 陶瓷雕塑形成坯体看 主要 瓷 雕塑 主 要是 传统 的人 物 , 如 罗汉 、 观音 、 三 星 好 结构 比例 。如 作 品 中有人 物或 动 物 , 要 考 虑 方法 还是 以翻模 的方式 进 行 , 所 以翻模 一 直受 等 为 主 。现 在 的雕 塑 瓷 厂在 写 实 陶瓷 雕 塑 的 好 结 构 的变 化 , 有 时 候还 要 在 内部 进行 加 固 。 到雕 塑家 的重视 变 化 上 已经 不 能 同 E l 而 语 。不 论 是 人 物 、 动 泥 片成 型 与泥 条 成型 有 所不 同 , 泥 片成 型 主要 五、 装 饰法 物、 还 是花 鸟鱼 虫 从观 念上 都得 到 了改 变 。按 是 以围 合 的 方式 进 行 。在 制作 过程 中往 往 很 装饰是 景德镇 写实 雕塑 的一个 非常 重要 的 照 以前 的 艺术 工人 来说 , 做 成 今天 这样 一 个 形 难 控制 好结 构 、 比例 和情 感 表现 。如 吕品 昌创 方式 。前 面我们 提到 因景德镇 自身 泥土 的原 因 式 他们 是想 也 不敢 想 , 因 为那样 去 做是 卖 出 去 作 的《 女人 体》 , 便是 技术 与艺 术 的完美结 合 。 已形成 了 自身独特 的艺 术风格 。今 天景德 镇 的 的 。所 以一 个 时 代 的 变化 是 技 术 和 思 想 全 面 直 接 成 型法 的运 用 在 陶瓷 艺 术 中最 为 普 写实 陶瓷雕饰 已经 有 了很大 的改变 。作 为陶瓷 革 新 。今 天 我 们 看 到 的景 德 镇 写 实 陶 瓷雕 塑 遍, 在 景德 镇写 实 陶瓷 雕 塑 中直 接成 型法 不 仅 之都的景德镇 在材料 的改 良方面可 为全面发展 , 已经不 再是 传统 的 单一 生 产模 式 , 艺术 作 品 正 仅 在 民间广 泛 运用 , 现如 今 已经 成为 高校 陶瓷 因现代交通 和信息 的发 达 , 引进 了许 多外 地的瓷 在 新 的环 境 下 得 到 前所 未 有 的突 破 。 笔 者相 雕 塑创 作 的��

塑形绘色的物用之美——谈陶瓷雕塑台灯实用与审美功能

塑形绘色的物用之美——谈陶瓷雕塑台灯实用与审美功能

工美史话工艺美术过去称为实用美术、大众美术,用“实用、经济、美观”为经典的设计标准定义语,来鼓励实用美术的设计工作者。

美观还是附着在实用、经济之后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传统工艺美术中大多为上层统治阶级服务,具有浓厚的阶级属性,老百姓只要有只白胎碗吃饭,点盏油灯照明也就知足了,何谈美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改善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提倡工艺美术“大众化”。

从实用与美观的角度考虑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让家居装点老百姓的生活。

其实“从新石器时代制作彩陶以来,经济、实用、美观就成为我国代代相传的一种良好传统”[1],从生产角度来看,工艺生产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结合体,物质是基础,但物质生产中又包含有精神生产的因素。

20世纪70年代,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有限,完全以精神享受为主的工艺品是销往国内和国外东南亚地区等。

国内市场还是以价廉物美的实用型工艺美术品为主,且能有限地美化生活,使人们生活中充满美的阳光。

文 孙燕明 王美仝[摘 要]新的事物代替了旧的事物,但是,旧事物中一些有益的、积极的因素仍然可以共存发展。

“实用、经济、美观”的工艺美术设计方针真实反映了当时供给消费,既给人民带来方便,又符合经济节约、价廉物美的规律。

这样的工艺雕塑是科学智慧和艺术技巧的结晶,是符合人民的愿望和生活需要的。

因为当代工艺分工细致的原因,当年鼎盛的工艺雕塑台灯退出了市场,保留下来的一部分早已经换掉了实用的角色,成为一个纯精神享受的收藏级艺术品。

[关键词]实用;经济;美观;雕塑台灯[中图分类号]J527.1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1)1-0015-03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孙燕明,王美仝.塑形绘色的物用之美:谈陶瓷雕塑台灯实用与审美功能[J].天工,2021(1):15-17.塑形绘色的物用之美—谈陶瓷雕塑台灯实用与审美功能一、雕塑台灯在实用家居设计中的表现方式20世纪70—80年代,扩大再就业,带动了物质消费品生产。

论清代景德镇陶瓷茶具的设计

论清代景德镇陶瓷茶具的设计

清代景德镇瓷业十分繁荣,是全国瓷业中心,生产的大量陶瓷也包括各类茶具。

目前尚无文献研究,对清代景德镇陶瓷茶具较为全面的研究成果。

有鉴于此,特写作本文。

本文利用的文献,主要有清代的著作、诗歌和小说。

一、景德镇大量生产陶瓷茶具清代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瓷业极为繁荣,各地使用的瓷器多为景德镇烧造。

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曾在景德镇督陶的唐英编著了《陶冶图编次》,“祀神酬愿”条曰:“景德一镇,僻处浮梁邑境,周袤十余里,山环水绕,中央一洲。

缘瓷产其地,商贩毕集,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靡不藉瓷资生。

”[1]清裘曰修为清朱琰《陶说》所作的“序”中说:“自有明以来,惟饶州之景德镇独以窑著。

……我国家则慎简朝官,给缗与市肆等……仰给于窑者,日数千人,窑户率以此致富,以故不靳工,不惜费。

所烧造每变而日上,较前代所艳称,与金玉同珍者,有其过之,无不及也。

”[2]清朱文藻为朱琰《陶说》所作“跋”曰:“客游饶州,饶产之巨,莫如景德镇之瓷,而其器尤为日用不可缺,乃以亲见之事。

” [3]清嘉庆年间任浮梁知县的刘丙为清蓝浦、郑廷桂《景德镇陶录》所作“序”曰:“(景德)镇广袤数十里,业陶数千户,其人五方错杂……镇人日以盛,镇陶日以精。

”[4]清代景德镇生产的大量陶瓷中,有相当一部分即为茶具。

清代朝廷在景德镇设有为宫廷烧造瓷器的官窑,清代官窑最著名的督陶官唐英编撰的《陶成纪事碑记》曰:“每岁秋冬二季,雇觅船只夫役,解送……岁例盘、碗、盅、碟等上色圆器,由二三寸口面以至三四尺口面者,一万六七件。

其选落之次色尚有六七万件不等,一并装桶解京赏用。

” [5]这些官窑生产运送到京城宫廷中的瓷器中是有相当一部分为茶具的,民窑烧造的茶具数量只会更大。

又如清朱琰《陶说》“饶州窑”条曰:“饭匕、茶匙、齐箸之器……盆、盎、瓮、钵、柈、案,可充日用。

……至于斗茶、曹饮、馈食之所需,壶、尊、碗、碟,为类更繁,难以枚举。

”[6]饶州窑是指景德镇窑,因景德镇位于饶州浮梁县故名,所谓斗茶之需,当然指的是包括茶盏在内的大量茶具。

浅论景德镇清代民窑青花瓷

浅论景德镇清代民窑青花瓷

25清代瓷质鼻烟壶的造型和装饰艺术特征刘乐君 王新荣(景德镇陶瓷学院)一、鼻烟壶的历史由来及种类特点1、鼻烟及鼻烟壶的历史由来说到鼻烟壶首先应该想到的是鼻烟。

鼻烟,顾名思义就是以鼻子吸食的烟草。

它是以优质的烟草,碾成极细的粉末,然后再配兑香料和各种名贵的麝香等药材,经过精细的加工,陈化数年后方可以使用。

鼻烟并不是中国的土产品,传入中国大约是在明朝末年,因为鼻烟的流行,盛装鼻烟的器物—鼻烟壶也就应运而生了。

据《勇庐闲洁》等书籍记载,鼻烟最初运到中国的时候,其盛装之器称为“烟瓶”而并非后来意义上的“鼻烟壶”。

而在当时所用的盛装鼻烟的器具大多不是专用特制,而是用以前储藏名贵药品所用的精美瓷质药瓶。

正如民国时赵汝珍在其《古玩指南》一书中所言:“鼻烟初入中华时,并无另外特别使用之烟壶,遂多利用旧药瓶以盛鼻烟。

”2、鼻烟壶种类特点作为清代杰出的工艺品,鼻烟壶的特点之一是取材广泛。

鼻烟壶按其质地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五类:即玻璃鼻烟壶、玉质鼻烟壶、金属胎珐琅鼻烟壶、有机材质鼻烟壶、瓷鼻烟壶等。

玻璃鼻烟壶以玻璃为材料运用多种工艺手段加工而成。

玻璃鼻烟壶在清代鼻烟壶中具有制作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工艺品种最为丰富等特点。

按照清代玻璃工艺的分类原则与方法,玻璃鼻烟壶可分为单色玻璃、套玻璃、玻璃胎画珐琅内画珐琅、金星玻璃、刻花玻璃、搅玻璃、描金玻璃、缠丝玻璃等。

玻璃鼻烟壶在艺术效果上比其他材质的鼻烟壶显得更为清丽秀美,然而在技术上却难度极大。

其工艺的复杂和造价的昂贵致使后来玻璃鼻烟壶越来越少。

玉质鼻烟壶是鼻烟壶中的重要品种之一。

一块璞玉,制作成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鼻烟壶,需经过选料、设计、画活、琢磨数道工序,兼采用浮雕、镂雕、阴刻等加工工艺。

因其质地温润,造型变化多端,工艺精湛等突出特点闻名于世。

同时也因为玉作为天然材料而稀缺匮乏,普通老百姓无法支付昂贵的玉器,使玉质鼻烟壶的烧造更为稀少。

金属胎画珐琅鼻烟壶是一种复合工艺,由金、银、铜作胎,用珐琅釉作装饰。

写景德镇博物馆的作文

写景德镇博物馆的作文

写景德镇博物馆的作文景德镇博物馆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前阵子我有幸游览了一座神奇无比的陶瓷博物馆,至今那些色彩斑斓的珍品依然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印象深刻。

一踏入景德镇陶瓷博物馆的大门,就仿佛置身于一座宏伟的艺术宫殿。

穹顶高高耸立,采用传统的中式木构架,造型华丽大气。

穿过门廊,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尊矗立在中庭的巨型陶瓷奔马雕塑,高大威武,充满着动感的生命气息。

展厅内一件件瓷器珍品陈列有序,每一处展柜前都簇拥着观赏的人群。

我一边看一边惊诧,那些瓷器造型别致、釉彩艳丽,历经数百年的沉淀依旧色彩不减、光泽夺目。

只见镶嵌着瓷绘的陈列架上层叠着无数件彩绘人物绘瓷,栩栩如生的人物神情都精雕细琢到极致。

更让我惊艳的是那些青花瓷佳作。

无论是受传统主题启发的瓷器造型,还是那些斑斓的青花彩釉,无一不令人赞叹中国古人的巧手艺。

我顺着导览线路缓缓前行,一双双翡翠般秀美的凤凰纹香炉,一座座高大气派的如意形瓶身,不时映入眼帘,色彩斑斓夺目,技艺超绝。

让我难以想象要进行多少次精雕细琢,才能将一枚平凡无奇的陶泥一步步打造成如此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即便是一些残缺不全的陶瓷碎片,在文物修复师的巧手下同样熠熠生辉。

我看到一个斑驳陆离的陶瓷摆件,其形状也许已不可辨,但艺术家却在其残缺的地方重新勾勒出一条盘旋缭绕的游龙图腾,整个作品于焕然一新,神龙化身钻出残破陶片,形象生动活泼。

最后,仿佛让我重温了一回古人制陶的神奇过程。

烧制陶瓷是一门久经传承的技艺,其中蕴含着对大自然规律的顶礼膜拜和理解。

工匠们一次次经历泥胎初塑、釉陶上彩、高温煅烧、渗色焙化,方能诞生每一件瓷艺杰作。

从材质的选择到成型的精工细作,都凝结了无数匠人的心血和智慧,终于在火焰的烧制下焕发出令人惊艳的光彩夺目。

这次参观景德镇陶瓷博物馆真是大开眼界,令我领略了古人手艺的纯熟精湛程度,更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生活如此,艺无止境,只要用心学习、精益求精,一定能在平凡的泥土里创造出瑰丽无比的艺术品。

景德镇陶瓷论文

景德镇陶瓷论文

当代艺术攻占传统阵地景德镇,这方陶瓷的圣地,艺术的热土,承载着中华古老与现代文明的责任。

这是一个文化的聚集地,一个传奇的诞生地,一个传统艺术的阵地。

这个陶瓷文化的圣土上,演绎着许多陶瓷艺术的文化碰撞。

当历史的脚步缓缓走过,留下了陶瓷艺术耀眼的光芒,艺术的传承在时代的烙印下,呈现出别样的风采。

陶与瓷这种材质,从一开始就成为人类智慧的凝结物。

并且,还承载着人类对艺术的激情。

因此,我们今天回顾传统陶瓷雕塑的历史,会发现它具有其独特的辉煌和灿烂的特性。

它对现代陶瓷雕塑创作,具有很大的启发和参照。

本文试图从文化的多视角和所呈现的时代特征来阐述传统陶瓷雕塑的艺术特性,并阐述与当代艺术的融与异。

陶瓷,艺术,传统……这些词已经深深印刻在景德镇的每一寸土地上。

时间的流逝似乎腐蚀了功德的牌匾,这里却依旧延续着艺术的轮回。

当我们回过头来,发现传统的艺术就在我们身边,留下让人惊鸿的一瞥。

然而,历史的脚步终究没有停住,艺术也有了新的面容。

各种流派的烟消云散,艺术家的逐日归去,只有当代的才是现实的。

然后,当代艺术必然成为当今艺术的时代主题。

当今社会下,艺术出现了百家齐鸣,蓬勃发展的态势。

外来思想与本土文化碰撞与交融,使得我们一下接受到了新鲜的空气,但也使得我们丧失了一定的判断力。

在这种情形下,深入思考与讨论艺术的来与去,是我们每一个艺术工作者的任务。

我将从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现实具体状况出发,拾取一点,力图通过自己的思考,带给我自己对艺术的追寻,对艺术的责任。

回到主题,那么传统的景德镇跟当代艺术有联系吗?有怎样的联系?这就是我要写这篇论文的初衷,即传统与时代的冲突,或者融合。

景德镇传统艺术的当代性,我将从以下几点阐述:一,景德镇传统艺术的特点,表现形式,与历史社会的相互作用。

二,当代艺术在中国的现状,在景德镇的发展。

三,景德镇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碰撞,具体案例的解析。

我想通过这些的思考,是对自己面对的一些困惑和想法的答复,对自己艺术思维的提炼,对从事艺术事业的责任的检验。

陶瓷微雕山水技艺的初探

陶瓷微雕山水技艺的初探

7陶瓷微雕山水技艺的初探李三槐能在体型面较小的各种造型陶瓷坯体上进行雕刻山水意境的工艺属微雕山水技艺。

笔者于1984年7月5日在景德镇市工艺美术服务部购买一本“中国篆刻艺术”书,在学习篆刻艺术过程中使我感悟:对雕刻一方印章的艺术性而言,艺术性的体现并不在于一定要采用某种字体与书体或图案,而是在于领悟和表现出它的艺术特征,即是高超地且灵活把握文字的书法、通盘的章法与娴熟的刀法,最终表达出一种强烈深邃的、为大众能感悟到的情操和意境。

可谓是创作出了成功的印章作品。

笔者认为,陶瓷微雕山水技艺有一种浓缩的艺术效果,同时又有一种感觉上技艺精巧的形式美。

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学习微雕山水技艺,本文浅谈笔者在陶瓷微雕山水技艺道路上的体会。

要从事陶瓷微雕山水技艺就很有必要学习、研究、借鉴砖雕、雕瓷、木雕、竹雕、漆雕、玉雕、牙雕、紫砂雕等宝贵的优秀传统技艺,广泛吸取众家的浮雕工艺之精华。

可以说各门类雕刻它们互影交光,并驾齐驱,形成了各自专门的艺术风格和成熟艺术流派。

我们不仅要在传承上下功夫,在创新上求发展。

还应直接地到大自然去体验,包括到图书馆博览群书、去博物馆参观、去观摩学习,这样才能为我国的陶瓷艺术创作多一些生动的艺术珍品。

陶瓷微雕山水技艺是在一件陶瓷坯体的有限创作面和有限的陶瓷坯体厚度条件下,以刀代笔雕出一件品味无穷的山水意境,历经精雕细琢过程的作品完工后,其基本附着的背景最薄处厚度只有半毫米;再经过1300℃左右窑的烧制后,呼之欲出的浮雕山水画能看出薄如纸的透明度。

泥与火的综合体艺术同样使创作者感受精神愉悦。

故学习、研究、借鉴砖雕等宝贵的优秀传统技艺很有必要,虽然它们不同类别的雕刻方法上、材质、表现手法上有共同点、亦有不同点。

在借鉴各自雕刻手法上的运用、处理办法会达到怎样的肌理意境效果形式,去寻找同类雕刻与不同类雕刻更表现意境效果的盲点,这里讲的所谓盲点为适合自己作品表现意境效果的独特所在。

就现雕刻门类的艺术特色分析,在雕刻的题材及艺术成就方面,历代众多艺人们承前启后,代代相传,将毕生的精力全部倾注于斯,以独具的匠心形成了各具不同的艺术个性,精湛雕刻技艺和浓郁地域风格造就不同门类的雕刻名家。

论析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美学意蕴

论析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美学意蕴

论析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美学意蕴陶瓷艺术集形式、材质、造型等审美元素之大成,既具民族文化神韵也蕴含了现代多元文化要素。

与此同时,陶瓷艺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演变发展,不断吸收各种精华,形成了具有哲学、艺术、美学意蕴的艺术品。

本文以景德镇陶瓷为例,通过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艺术要素以及独特审美价值的阐述,進一步分析陶瓷艺术所蕴含的美学意蕴。

[关键词]陶瓷艺术;传统美学;美学意蕴;多元思维赵彩泉(1951-),男,中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陶瓷艺术及评论;余华(1979-),男,中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干部,主要研究方向为陶瓷艺术及西方美术史。

(江西景德镇333000)陶瓷艺术以其精深的文化底蕴和特定的表现形式,成为世界文化中璀璨的奇葩。

陶瓷艺术既蕴藏着中华民族卓绝超凡的文化传承,又以“有意味的形式”彰显着时代的脉搏,透射出中华文化的神华异彩。

在陶瓷艺术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最为突出与特别的便是景德镇陶瓷,它包含着多重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美学意蕴。

这些推动了陶瓷艺术的進一步发展。

由于景德镇地处长江南岸,四水汇流。

三省交界之要地,燃料、水源、矿藏等资源十分丰富。

为陶瓷工艺的制作提供了天然的材料,景德镇陶瓷产业唐宋时期迅猛发展,颜色釉、釉下彩,白釉、刻画花均已出现,为后来陶瓷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元代,青花、釉里红,成为陶瓷装饰的主流。

明代,景德镇已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瓷业中心。

永乐的“甜白瓷”、宣德的“祭红”、“淡黄釉”、成化的“青花斗彩”、嘉靖万历的“五彩瓷”等,都是中国制瓷史上的杰作。

气势宏伟的大龙缸和精巧无比的薄胎瓷的烧造,标志着当时制瓷技术达到了相当高超的水平。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工艺、品种、质量、产量和技艺,都進入了更高的境地。

“康熙五彩”、雍正、乾隆的“珐琅彩”、“粉彩”以及郎窑红、美人醉、珊瑚红、胭脂红、乌金釉、天蓝、霁蓝、洒蓝、茶叶末、三阳开泰、窑变花釉等颜色釉的问世,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装饰。

明清时期的雕塑与陶瓷艺术

明清时期的雕塑与陶瓷艺术

明清时期的雕塑与陶瓷艺术中国古代艺术之所以能够持续不断地传承下来,其中涉及到各个方面的艺术表现,其中,雕塑和陶瓷艺术是其中独具代表性和魅力的两种。

在明清时期,这两种艺术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尤其是在雕塑方面,经过历代不断创新,加上东南亚区域的影响,这种艺术在明清时期呈现出了独特的风格。

明清时期的雕塑艺术在大量宫廷和寺庙的捐助下逐渐繁荣起来。

这段时间的雕刻作品不仅具有优美的造型,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明清玉雕、木雕、石雕等在艺术实践中接受了众多新元素和新技法,技艺大幅度提高,创作出了许多艺术珍品。

在玉雕方面,最有名的当然是随葬品,明清时期的墓葬可以说是国之宝库。

像“葬马俑”、“葬品龙凤玉佩”等都是极品中的极品。

而在明清时期,玉雕主要应用于家具和首饰的雕刻上。

明代的家具大多超重,整齐划一的线条勾勒出完美的结构,加上各种优雅的雕花,形成了一种完美的家居风格。

而清代的木家具则更强调气势,大多采用稳重和厚重的手法,加上欧式的线条,既展现出了东方传统经典的特点,又不失时尚气息。

而在石雕方面,有两种比较受到人们喜欢的。

一种是石雕坐佛,一种是石雕门神。

在明清时期,石雕坐佛更倾向于平静、内敛和大气,而在清朝晚期,由于西方艺术的影响,石雕坐佛的风格逐渐趋向于丰富、细腻和真实。

门神则是家家户户都会采用的,自古以来就有,可以用来保佑平安和祈求吉祥。

门神的像面大多是威武神勇的将军之类,是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融合的产物。

在明清时期,门神的式样更显得丰富、多样化和立体化,使得门神成为了一个更加有文化底蕴的代表。

与雕塑相类似,陶瓷艺术在明清时期也迎来了一次高峰期。

陶瓷素有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陶器有着它独特的韵味和文化背景,而中国盆景的文化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陶瓷的风格。

从明朝开始,景德镇成为了中国陶瓷生产中心,景德镇陶瓷渐渐地成为优质陶瓷代表。

明清时期的陶瓷作品长度,则主要体现在制作工艺的博大精深。

在明代,铜红釉、五彩釉等新技法开始出现,瓷器的彩色和花样变得更加绚丽多姿,而清代则进一步创新了琉璃釉和青花釉技法。

关于景德镇陶瓷的作文

关于景德镇陶瓷的作文

关于景德镇陶瓷的作文景德镇陶瓷,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享有“中国陶瓷之都”的美誉。

它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购买,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的瑰宝。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中部,是中国陶瓷的发源地之一,拥有着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

早在唐代,景德镇就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而在宋代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

景德镇陶瓷的特点是精美绝伦、造型优美、色彩丰富、工艺精湛。

景德镇陶瓷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风格,使其成为了中国陶瓷的代表之一,被誉为“瓷之国”。

景德镇陶瓷的工艺精湛,主要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陶瓷原料资源。

景德镇地处赣江流域,四面环山,气候湿润,土质肥沃,适宜陶瓷原料的生长。

而且景德镇周围的矿藏非常丰富,尤其是以瓷石、高岭土、瓷土等为主要原料的陶瓷矿藏极为丰富。

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矿藏资源,为景德镇陶瓷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景德镇陶瓷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其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景德镇陶瓷以青花、粉彩、釉色等为主要装饰手法,造型上则以花鸟、人物、山水等为主题,形成了独特的景德镇陶瓷艺术风格。

其中,青花瓷是景德镇陶瓷的代表之一,它以深蓝色的底釉和白色的图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除此之外,景德镇的釉色瓷、粉彩瓷等也各具特色,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景德镇陶瓷不仅在中国享有盛誉,而且在国际上也备受推崇。

它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品鉴。

同时,景德镇陶瓷也通过丝绸之路等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使者。

如今,景德镇陶瓷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总而言之,景德镇陶瓷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陶瓷的代表之一,享有盛誉于世。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中国传统工艺的杰出代表,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编写景德镇陶瓷的作文

编写景德镇陶瓷的作文

编写景德镇陶瓷的作文Jingdezhen ceramic is a symbo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known for its exquisite craftsmanship and artistic value. 景德镇陶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艺术价值而闻名于世。

The history of Jingdezhen ceramic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Song Dynasty, and it has been recognized as the "Porcelain Capital" of China for centuries. 景德镇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公认为中国的“瓷都”。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Jingdezhen ceramic lie in its delicate designs, vibrant colors, and intricate patterns. 景德镇陶瓷的独特特点在于其精美的设计、鲜艳的色彩和复杂的图案。

Each piece of Jingdezhen ceramic is a masterpiece that reflects the craftsmanship and creativity of the artisans. 每一件景德镇陶瓷作品都是反映工匠的手艺和创造力的杰作。

Not only is Jingdezhen ceramic popular in China, but it is also highly sought after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景德镇陶瓷不仅在中国受欢迎,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备受追捧。

Collecto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cherish Jingdezhen ceramic for its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cultural heritage. 来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家都珍视景德镇陶瓷的历史意义和文化遗产。

中国陶瓷文化史论文

中国陶瓷文化史论文

中国陶瓷文化中的绘画与书法研究杨文佳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10377048摘要:从陶瓷发展早期到全盛期,我们从不同的陶瓷器上皆可以发现绘画(一个广泛的定义,包括初期的彩陶文饰以及后期彩绘等)和书法的身影。

由此可见陶瓷文化与绘画、书法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这些艺术部类,都是最为典型的中国民族艺术。

从其实质来说,都是共同的、共通的。

关键词:陶瓷文化绘画书法发展影响中国的陶瓷以历史悠久、造型优美、质地精良、装饰俏丽新颖而享誉海内外。

中国的陶瓷绘画和陶瓷书法是从国画和书法中吸取绘画和书法技法的精髓。

陶瓷是火与土的结合,陶瓷绘画和陶瓷书法表现手法与国画和书法也有一定的区别,中国画和书法的文化内涵与意境在陶瓷绘画和陶瓷书法艺术这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上得到了另一种诠释。

一、中国陶瓷文化中的绘画艺术(一)陶瓷绘画的发展和特点六十年代,在距景德镇市百余公里的万年大源仙人洞出土了中国大地最早的陶瓷——大口深腹圆底罐及众多的陶片。

这是新时期早期遗存下的文物。

这处遗址出土的陶片中,已出现原始朴拙的绳纹装饰、刻画格装饰、附加堆钻石。

这些距今九千至一万年的简陋线条,揭示了当时的人类已有了审美需求,已开创了使用图画语言来表达某种感觉的美术创作先河。

这地处荒郊黄土岗的陶片实是后世震惊全球的华夏陶瓷艺术的源头。

此后,陶器的纹饰逐年演变,战国时期彩陶文化已具相当水平,如河南洛阳烧沟战国墓出土的彩绘陶壶,在壶的上方颈部,是对称而多变的规则几何连续纹,在壶的腹壁,这绘有类似孔雀尾毛的图案,其中较粗的曲线勾勒色界,斜行而较细的立线勾勒出羽毛,羽毛组合成雀尾,与雀尾对应的是鸟头,线条回环婉转流畅,多变而不零乱,已具变形艺的雏形,显示出作者高度的才能和熟练的技巧,至今仍具有极强的感染魅力。

而后的釉下彩,自六朝早期出现。

在未烧成的坯体上用色料彩绘,然后施盖一层透明釉入窑烧成的瓷品,称为釉下彩。

由于色彩不暴露在外,又有釉层的保护,故瓷面不会在使用中被磨损,百千年后仍然保持原貌。

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瓷塑探讨

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瓷塑探讨

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瓷塑探讨【摘要】德化白瓷是明清时期的一种瓷器,瓷塑是将瓷器制作成各种形状的艺术技法。

本文从德化白瓷的历史背景和瓷塑的定义开始,探讨了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的制作工艺和在瓷塑艺术上的应用,并介绍了德化白瓷瓷塑的风格特点和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

分析了德化白瓷瓷塑的发展变化,指出了其在明清时期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总结了这一时期的德化白瓷瓷塑对后世的影响,强调了其在中国瓷器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瓷塑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德化白瓷、明清时期、瓷塑、制作工艺、艺术应用、风格特点、社会文化影响、发展变化、重要性、研究方向、影响后世。

1. 引言1.1 德化白瓷的历史背景德化白瓷,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品类,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熠熠生辉于明清时期。

德化是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中心之一,其瓷器品质优良,工艺精湛,被誉为“德化窑白瓷”。

德化窑坐落在今福建省南安市,地处闽南金三角经济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德化地处东经118度39分,北纬26度11分,海拔240-900米之间,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降雨充沛,气候温和湿润,适宜高温烧制陶瓷。

德化地处闽南文化的传承地区,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精神浓重。

自唐代起,德化就已经开始烧制白瓷,经过宋代的发展,德化白瓷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

在明清时期,德化白瓷以其高贵典雅的形象和出色的工艺,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成为中华陶瓷艺术的瑰宝。

德化白瓷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胎体白净细腻,釉色清丽透亮,瓷釉渗透均匀,质地坚实细密,被誉为“天下第一白”。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德化白瓷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对中国瓷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德化白瓷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1.2 瓷塑的定义和特点瓷塑是指利用瓷土为主要原料,经过精细制作和烧制而成的一种艺术品。

德化窑明清时期观音瓷雕塑像浅析

德化窑明清时期观音瓷雕塑像浅析

德化窑明清时期观音瓷雕塑像浅析摘要:观音形象自传入中国后,逐渐完成了从“勇猛丈夫”向女性化形象的变相、从天竺灵光到凡世女菩萨的平民世俗神化演变的中国化演变历程。

明清时期德化窑观音瓷雕塑像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精品。

文章对德化窑观音瓷雕塑像造型进行赏析,并深入挖掘潜藏其后的兴盛原因。

关键词:德化窑;明清时期;观音瓷雕塑像;中国化陶瓷是火与土的艺术。

德化作为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资料显示,其制瓷业源始于新石器时代,唐宋时期逐渐兴起,明清时期发展至顶峰阶段。

特别是明中后期以来,随着窑炉技术的提高和胎釉配方的改良,德化窑陶瓷获得“中国白”美誉,是中国白瓷的代表,其中尤以观音瓷雕塑像发展最为突出。

1 观音形象的中国化演变历程简述作为智慧与慈悲象征的观音信仰随着汉末佛教的传入而逐渐扎根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传入民间。

受中国古代文化、民间习俗和信仰诸多因素的影响,观音形象逐渐完成了其中国化演变历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观音信仰体系。

1.1 从“勇猛丈夫”向女性化形象的变相在印度早期佛教典籍、健陀罗壁画、塑像和敦煌莫高窟壁画中,作为阿弥陀佛的胁侍菩萨之一的观音菩萨皆为“勇猛丈夫”;初入中原之时,《华严经》《观世音菩萨授记经》等亦以“勇猛丈夫观自在”“善男子”“莲花童子”等男相度人;迟至宋代亦有男相观音文物遗留(图1)。

现可见较早的南北朝时期的《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观音菩萨为救度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而化现为33种应身,其中女身占据7种,逐渐开始进入女性形象的转变[1]。

随着北宋后妙善公主的传说、蒋之奇《大悲菩萨传》、管道昇《观世音菩萨传略》及明代《香山宝卷》等的演绎与完善,观音女性化形象逐步完成了中国化演变。

1.2 从天竺灵光向凡尘女菩萨的平民世俗神化转变观音的主要表德之一即为救度、泛爱广大众生,其有求必应的大慈大悲情怀与社会大众关注生存困难的心理相契合。

同时,妙善公主传说中纯孝感人的身世,也与封建王朝以伦理道德巩固自己统治的政治需要相吻合。

论景德镇陶瓷的文化底蕴及艺术内涵

论景德镇陶瓷的文化底蕴及艺术内涵

论景德镇陶瓷的文化底蕴及艺术内涵景德镇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重要代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卓越的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景德镇陶瓷的文化底蕴及艺术内涵。

首先,景德镇陶瓷的文化底蕴在于它的历史积淀。

景德镇是中国陶瓷的发源地之一,起源于唐代,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在这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景德镇陶瓷传承了中国传统的陶瓷制作技艺和艺术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陶瓷文化。

它不仅汇集了中国古代陶瓷技术的精华,还吸纳了蒙古、波斯、土耳其等文化的熏陶,形成了独特的融合风格。

最后,景德镇陶瓷的文化底蕴在于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陶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中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也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好生活和社会和谐的追求。

景德镇陶瓷以其典雅、精美的外观和内涵深厚的象征意义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艺术品爱好者。

例如,景德镇的青花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传统陶瓷中的瑰宝,它不仅在传统陶瓷制作工艺上达到了巅峰,也在艺术表现和文化内涵上给人以无限遐想和思考。

总之,景德镇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它凝聚着中国古代陶瓷制作工艺的智慧和经验,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景德镇陶瓷的探讨,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历史,还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好生活和社会和谐的追求。

在今天,景德镇陶瓷仍然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持续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德镇明清陶瓷雕塑的彩饰意味【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明清两代的陶瓷雕塑的彩饰研究,分析了因彩瓷工艺、材料的出现逐渐代替了陶瓷雕塑的刻划和堆素塑的装饰方法,也逐步改变了原先人们欣赏单一颜色釉的审美习惯,从而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彩饰意味。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雕塑彩饰意味经过宋元时代高度发展,景德镇瓷业在明清两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景德镇延续不断发达的瓷业状态,完善先进的制瓷技术,使瓷器呈现“制作日巧,无物不有”“天下窑器所聚”的繁荣面貌。

皇家又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专供皇室御用瓷,带动着景德镇瓷业蓬勃发展,技术日益精进。

从而巩固了景德镇全国制瓷中心的地位。

其发展由宋元的青白釉瓷为主流转变为以彩瓷装饰为时尚,具有技术变革的意义。

明清由于彩瓷的兴起,青花、釉里红、五彩、素三彩、粉彩等装饰手法逐渐代替了宋元陶瓷雕塑刻划花和堆塑的装饰,只是在器物的盖钮、双耳等部位仍保留雕塑的语言。

由于装饰倾向的变迁,景德镇的陶瓷雕塑艺术自然地向陈设艺术瓷方面靠拢,并继续烧造佛道题材的雕塑和明器雕塑。

在陶瓷雕塑的外表形式上走向了彩塑特点,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审美趋势。

一延续前朝塑造传统,是景德镇陶瓷雕塑发展脉络鲜活流传的根本,特别是在实用器物上采取雕塑开工进行装饰,更显这种活力的涌动。

如器物盖钮、双耳、提梁、底足、流口、把柄以及颈、肩、腹部雕饰,均应前朝传统造型要素进行塑造,虽功能延续,外观造型则随朝代文化发展产生审美流变,彰显塑造旨趣和文化理念。

明清这类装饰性雕塑也是如此,与前代一样,主要有五种表现形式。

一是相对独立的雕塑品作为器物构成部分,如盖钮雕塑成动物形状;二是与器物外观相适应的变形形象装饰,如狮、虎、象形双耳、鼎足造型;三是器物表面浮雕图形塑造,如八宝纹、花卉纹雕刻;四是应器物形制雕塑盘卷、贴塑变化处理,如瓶颈肩部盘龙、塑兽;五是象生性器物形制,如鸟形壶、人形罐。

这诸多形式,总体上还是为器物外观造型作装饰之用,雕塑功能仅作一种附属形,服从于器物外表,为其增色添彩。

明清装饰性雕塑的审美变化,主要体现于造型的彩画,颜色釉的装饰,致使本已应器物因素削减的雕塑造型语言,再由绘画因素所蚕食、消解,客观上为明清彩塑陶瓷发展做了新的铺垫。

有一件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五彩透雕凤纹洗口瓶(图1),可见这种审美变化。

此瓶洗口、长颈、垂腹、圈足,基本形无太多变化,其特色是颈中部塑一口含透雕如意纹的兽头,上部饰蕉叶透雕花瓣纹,颈腹处更加精彩,出现了锦地开光花叶纹,边饰透雕云凤。

显示了透雕装饰与彩绘装饰相结合,焕发的色泽绚丽、光彩夺目,具玲珑剔透的美感,以工艺精湛寓示了陶瓷雕塑新的表现语汇的诞生。

明清之前景德镇陶瓷雕塑不管是人物还是动物,都不刻意追求表现形象的酷似,不刻意追求比例和解剖的精准,它的审美核心是“以形写神”,在艺术的表现手法方面注重挖掘传统,追求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然而,明清时期由于制瓷技术的高超,在观念上转向刻意追求陶瓷工艺美,追求技术的完善、精巧和外观的准确。

这一时期出现的诸多象生瓷,如瓜果、植物、仿竹木器皿、漆器等都力求惟妙惟肖地表现对象,从而演化成玩赏性的工艺美术品,陶瓷雕塑原有的理想精神被“取悦于人”的社会风尚淹没了。

二明清景德镇陶瓷雕塑多以加彩为主,雕塑工艺更趋精细,表面装饰更显真实。

从雕塑艺术角度说,这种彩瓷雕塑已暴露出陶瓷雕塑艺术由比较纯粹的、相对独立的、富有雕塑艺术本体精神的表现姿态渐入彩瓷张扬的新境。

在材料运用重点转换的彩绘审美意识的影响下,一批高雅、艳泽的素三彩和古彩陶瓷雕塑于明末清初时产生,形成了景德镇陶瓷雕塑史上彩绘瓷塑的又一审美意向。

当然,在彩瓷横空出世的明清两代,彩瓷雕塑无疑是以彩代塑,也就是七分彩三分塑,似“惠山彩塑”。

过去影青釉所确定的材质与雕塑相得益彰的表现手法都被彩绘封闭了,瓷质剔透、层次丰富的装饰意味被彩瓷替代,这种转换产生了新的雕塑审美意趣,成为一种时尚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并影响到今天的日常生活。

明清陶瓷釉彩缤纷,造型多样,瓷器成了釉彩、绘画、雕塑合为一体的综合工艺品。

这是宋元以降已有的现象,不同的是毛笔代替了宋元“半刀泥”刻划花,雕塑由主体形象向附庸形象靠拢。

与宋元景德镇陶瓷雕塑的理想化审美特点相比,明清的陶瓷雕塑则更注重愉悦的心态表述。

明清时期,景德镇烧造大量的神佛塑像。

此类寿佛阔额长须,慈眉善目,身材瘦长,神清气爽,手执如意,旁依梅花鹿,有神佛造像捏合并用的痕迹,传递出不同凡俗的状态。

这恐怕是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寿星的最新样式(图2)。

明清寿星像的塑制,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

许多器物浮雕饰以寿字,可见明清二朝社会充盈的仙道思想和审美趣味。

寿佛的塑造因这种浮华思维的支撑,往往华丽多彩,浓艳纷繁。

青花、五彩、粉彩作为寿佛雕塑形象的基本装饰色彩,搭配运用,其俗到极处便是雅的装饰效果,渲染出一种强烈的喜庆气氛,成为当朝时尚,后有八仙祝寿、东方朔、文昌帝君和婴戏都是这种伦理思想作用的结果。

明成化年间烧制的一件《青花布袋僧》(图3)塑像,采用的是青花装饰。

其造型宽额凸腹,两手自然下垂,盘腿端坐,腰身微驼。

整体效果简洁大方,突出了布袋僧的憨厚、朴实,艺术地表现出超逸幽隽、脱俗高雅的意境。

这件作品在雕塑塑造手法上,已显示出景德镇传统瓷雕技法的纯熟程度,为景德镇的彩瓷雕塑确定了衣饰简洁、形象概括,适宜后期装饰的景德镇传统雕塑所独有的造型表现形式。

由于受彩绘工艺的制约,景德镇的瓷塑一改过去涩胎上加彩的技艺,变为釉上加彩的新工艺,造型也慢慢地朝概括、提练的方向发展,直至到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地步。

如传统的《三星》瓷塑,其衣着、动式,均为呆板之状,衣纹的褶折稍作刻划,大面积的平面板块留给彩绘者去装饰。

因而,这类瓷塑装饰华丽、表情丰富,合乎大众生活的需求,有一种“俗到极致便是雅”的感觉。

充分体现了平民意识的增强和艺术性与商品性的结合。

至今,这种传统瓷塑装饰技艺仍合乎平民百姓的审美意味,并深深地影响着东南亚华族文化的发展。

三由于制瓷工艺进步、发达,明清景德镇陶瓷雕塑不仅拓展了表现题材,塑制了过去不曾涉及的内容,而且在刻意追求高、精、尖塑制难度的同时,使许多新奇的表现效果层出不穷,大大丰富了陶瓷雕塑语汇。

清代崇尚的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和富有情趣的表现效果,具有工艺美的学术价值,为艺术表现开拓了新的领域。

如象生瓷“花生”“荷叶”,其塑造技艺堪称超写实的典范,几可乱真。

这种自然化表现的陶瓷雕塑,就是照搬现实生活中的形象,达到再现的目的,迎合当时社会取悦于人的把玩心理。

景德镇俗称此类小型雕塑为象生瓷,如当时塑的南瓜(图4)、石榴、胡桃、莲子、粟子、海螺、蟹等都忠实于实物大小形状,制作精巧。

为追求更加逼真的效果,古代陶工充分利用釉彩工艺发达的优势,进行特定釉研制,从传统黄、黑、白、褚、红等釉系中变化、提炼出酷似花生、石榴、胡桃、虾蚌等形态表皮色釉,经精仿工艺操作、烧制,使这些鲜果、水产的仿造惟妙惟肖,几可乱真,它是明清时期彩塑陶瓷制品的又一高峰,也是中国超写实雕塑最早的典范,显示了古代彩塑设计者的超人智慧。

当陶瓷雕塑失去其艺术的独立性,以工艺瓷出现时,它只能靠形式的华丽与精细的雕琢来取悦于人。

这种华丽与精细是符合当时纤巧、文弱的文化心态的。

清代由于粉彩装饰技法的创造运用,较之于五彩、素三彩装饰更能真实地摹仿自然景物、人物,使得瓷塑的釉上装饰更趋精进,富有写真表现空间,瓷塑的开相,全身的满地彩更加趋同于彩塑效果,具有真实感。

产于雍正时期的《粉彩凸雕狮流壶》(图5),集堆塑、凸雕、镂雕于一体,把手和流口塑两个不同形态的狮子,巧妙自然地安置于凸雕加透雕的壶身,有狮子戏绣球的感觉。

在如此复杂的雕塑工艺之上,还非常工巧地填上了细密繁缛的粉彩。

那时,这种工艺复杂、装饰华贵的壶,在欧洲市场十分抢手。

清代乾隆时期陶瓷雕塑最显著的特色是将所有器物雕塑化,经过彩饰之后突出其玩赏意味。

把装饰性器物雕塑的五大特点综合一处,以塑造上追循工艺极限、技艺上至精至绝为乐事,博得世人欢心。

这种将器物雕塑形象化处理,有诸多形式来展现造型主体。

如简化器物肚腹外形,强调颈口部雕塑形象;或将器物外形作背景,采取堆、塑办法,把人物或动物、故事情节串于器物之中;另有许多器物造型组合的过渡器件,如各种承托,也塑成雕塑样式;再就是采取通体透雕,层层套叠的方式,将器物完全雕塑工艺化。

器物雕塑化处理的同时,还嫌精雕细刻得不够,往往加以重彩,使艺术性造型以塑彩结合的方式,达到工艺美的至高境界。

有人称此为庸俗,其实古今中外哪类工艺制品不是随技艺的进步而提高至精至绝的工艺美呢!艺术的存在都是由其自身变化规律所决定的。

由于彩瓷走向了颠峰状态,我们从众多的陶瓷器皿浮雕和镂雕装饰图案中可以看出,描和绘对陶瓷雕塑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雕塑艺人们基本在用雕塑工具来绘画,那些楼阁亭台、自然山水、历史故事、花卉图案、戏曲人物等更接近画的形式。

由于明清两代陶瓷雕塑因彩瓷的兴盛而显得极力向绘画靠拢,加剧了雕塑自身特点的丧失。

陶瓷雕塑的文化特征愈加无法体现,雕塑艺人的热情和才能只能倾泻在工艺性、装饰性的雕琢和堆砌上。

另外由于分工过细,雕塑与彩绘形同一条道上并驾齐驱的马车,跑得时间久了,距离便拉开了。

是雕塑依附彩绘,还是彩绘依附雕塑,因此,雕塑与彩瓷的结合,很难恰到好处地相融一体,展现新的面貌,相反,一种趋俗的态势隐约凸现,这种现象造成的必然结果是萎靡繁缛的衰落风气。

明清景德镇陶瓷雕塑在“取悦于人”的精神力量支配下,追求的是色釉的纯正地道,雕刻的精巧规范,描画的细密入微,烧制的完美无缺。

这种审美标准的极致产生浑然一体的工艺美感,让古今的收藏家们把玩意浓,其身价与日俱增。

(注:本文为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景德镇陶瓷彩绘雕塑艺术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ys04)参考文献:[1]程金城.中国陶瓷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2]熊钢如.陶瓷雕塑[m].北京:中国工艺美术出版社,2001.[3]熊廖.中国陶瓷与中国文化[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4]李刚.青瓷风韵[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5]苗学礼.景德镇清末民初雕瓷[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6.[6]简明陶瓷词典[s].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责任编辑:曹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