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诗词《春日》阅读

合集下载

春日阅读答案15篇

春日阅读答案15篇

春日阅读答案15篇春日阅读答案15篇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日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日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刘庭信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

雨随花瓣落,风逐柳条疏。

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

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①;谁肯与莺花②做主?[注解]①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

②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

1.本曲题目为“春日送别”,曲中是如何表现别春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2.请赏析“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中“丝丝”“点点”两词的表达效果。

(5分)参考答案1.①以借景抒情手法表现。

(1分)前两句写杨柳拂风、梨花带雨,后两句写梨花瓣落,柳条稀疏。

春景由繁盛转衰败,隐隐透露出送别的伤感之情。

(2分)②以直抒胸臆手法表现。

(1分)以“无奈春归去”点明春将离开,以“春日何太速”直写春归得快。

最后的“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实指春去则莺不啼、花难开,从而表现了对春去的惋惜之情。

(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2.①“丝丝”指风轻,“点点”指雨柔。

(2分)②“丝丝”“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风轻雨柔的美好韵味尽情透出,同时暗含了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妙画面。

(2分)③为下面的抒情做好铺垫。

(或叠词还起到了音韵和谐的效果。

)(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春日阅读答案2乱后春日途经野塘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裴回。

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扬花去却来。

季重①旧游多丧逝,子山②新赋极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③。

【注】①季重:三国时吴质的字,曾感伤死于瘟疫的好朋友。

②子山:南北朝庾信的字,曾出使西魏,作《哀江南赋》抒发亡国之痛。

③劫灰:据传,汉武帝开掘昆明池,在池底发现许多黑灰;东汉明帝时,胡僧竺法兰来中国,说:“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

《春日》解析

《春日》解析

《春日》解析《春日》的原文及翻译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日》的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日》解析1:原文:春日偶成程颢〔宋代〕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译文:韵译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

春游愉悦的心情呀,人们并不了解,于是说我忙里偷闲,强学少年童。

散译接近正午时分,天上飘着淡淡的云,偶尔刮起一阵微风。

穿行于花柳之间不知不觉来到了前面的河边。

旁人不知道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少年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注释:偶成:偶然写成。

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的太阳。

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

傍,靠近,依靠。

随,沿着。

川:瀑布或河畔。

时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

余:一作“予”,我。

将谓:就以为。

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赏析:自其一首即景诗,描发素天郊游的心情以及素天的景象,也其一首发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素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开头两句发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其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素游,它所要表达的其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细细品味,却有几层意思在其中。

其一,发自己素游所见、所感。

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寥寥数笔,不仅出色地勾画出了素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素风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处其艳美的鲜花,到处其袅娜多姿的绿柳,可谓“人在图画中”。

其二,着重发自己留连忘返的心情。

自种心情主要其通过‘近午天”、“过前川”六字自然而然地传达出来的。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春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春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春日体裁:诗题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名字:朱熹年代:宋代描述: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翻译: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原文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这首诗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

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占,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写。

作者也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

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赏析二:思想内容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赏析三:艺术特色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古诗《春日》诗句及译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古诗《春日》诗句及译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古诗《春日》诗句及译文
_三年级语文知识点_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古诗《春日》诗句及译文
诗题的意思是在春天里。

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单字解释:“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山东省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因四源并发而得名。

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经曲阜,也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和死后安葬处的近旁。

“滨”,水边。

“光景”,风光景色。

“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一时之间。

全句的意思是: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单字解释:“等闲”,平常、随便。

识得,认识到。

“东风面”,春风的面貌。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

“总是”,都是。

以上两句的意思是: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也就是说,
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春日》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我们精心为广大小学生朋友们准备的古诗春日诗句及译文,希望可以作为大家课后练习和考前复习的参考资料!
相关推荐
三年级古诗《咏柳》诗句及译文(第一单元)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重要内容。

古诗词《春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三年级学习)

古诗词《春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三年级学习)

古诗词《春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三年级学习)《春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歌,下面为你提供其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日背阴乘槎漠漠春,小山深谷疑无人。

初晴细雨乱云散,万树深红千点分。

暖风拂林花满蕊,轻雨湿石柳含鳞。

小径闲人归寂寞,流莺时唱绕林春。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接下来,我会对每句进行翻译和赏析。

背阴乘槎漠漠春:背阴指的是背阳坐下的凉爽之处,乘槎是指乘坐小船观赏景色。

漠漠春指的是春天显得模糊或模糊不清的样子。

整句表达了春天来临时的宜人感觉。

小山深谷疑无人:小山和深谷都是指景色中难以涉足的地方,疑无人表示这些地方人迹罕至。

这句表达了春山静谧、人烟稀少的意境。

初晴细雨乱云散:初晴指早晨天空开始放晴,细雨乱云散则形容细雨点点洒落,云层散开的样子。

整句写出了春天常有的细雨和云散的景象。

万树深红千点分:万树指大自然中的树木,深红表示花朵盛开的颜色。

千点分指千千万万的花朵点缀了整个春天。

这句表达了春天中繁花似锦的美景。

暖风拂林花满蕊:暖风指的是温暖的春风,拂林表示轻轻触碰到树林。

花满蕊指春花盛开。

整句表达了春风拂面、花朵盛开的惬意感受。

轻雨湿石柳含鳞:轻雨指细小的雨水,湿石表示雨水打湿了石头。

柳含鳞则形容柳树上的新芽嫩绿如鳞片。

这句描绘了春雨滋润大地,绿意盎然的景象。

小径闲人归寂寞:小径是指僻静而狭小的道路。

闲人指的是无事可做、悠闲自在的人。

归寂寞则表示归来后的寂寥孤单。

整句表达了春天小径上少有行人,寂寥孤单的氛围。

流莺时唱绕林春:流莺指鸟儿在树林间飞舞歌唱。

时唱表示它们歌唱的时机随机。

绕林春指它们围绕在树林间唱着春天的歌曲。

这句表达了春天鸟语花香、充满活力的情景。

通过对《春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细腻婉约的诗意。

他巧妙地运用形容词和动词,描绘出春天的美好景象。

每句都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一个春天的特点或场景,给人以愉悦和想象力的空间。

诗中的景象和意境,仿佛将读者带入了春天的大自然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流连忘返。

《春日》朱熹-《春日》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春日》朱熹-《春日》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春日》朱熹|《春日》的阅读答案及赏析春日[南宋]吴锡畴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

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

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

(4分)(2)“幽情暠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分)(3)诗歌颈联除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外,还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4)诗歌题为《春日》。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幽情”在诗中包含哪两种情感。

(4分)参考答案:(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

(2分)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分)(2)“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

(1分)一是忧国之情。

(1分)盛春已经过去了,而南宋也是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故这“幽情暠从表面看似是伤春,从全诗看它暗含着忧国伤时的隐痛。

(1分)(3)颈联运用拟人手法(2分),以“逆(迎接)”“私(偏爱)”两个动词,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人的热情亲昵之状(2分),生动而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分) (4)两种情感:一是伤春之情。

作者直言“韶光”匆匆,直写“落花”随“风”,感叹春光流逝。

(2分)二是忧国之情。

作者借感叹“落花”之春,“韶光”已逝,隐喻南宋风雨飘摇,运势不再,暗中表达忧国之痛。

(2分)二:(1)有人认为《兰皋集》(宜秋馆汇刊宋人集)把颈联中“逆”“私”二字分别作“忆”“思”二字不妥,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分)(2)怎样理解诗中的“幽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分)参考答案(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春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春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春日体裁:诗题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名字:朱熹年代:宋代描述: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翻译: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原文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这首诗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

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占,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写。

作者也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

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赏析二:思想内容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赏析三:艺术特色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秦观《春日》朱熹《春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秦观《春日》朱熹《春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秦观《春日》朱熹《春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秦观《春日》朱熹《春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引导语:秦观的《春日》大家知道?与朱熹《春日》有何区别?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这两首《春日》的原文对比赏析与练习题,欢迎大家阅读。

《春日》秦观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风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干红总是春。

对比赏析秦观《春日》写雨后春景。

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

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

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

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秦观《春日》朱熹《春日》阅读答案1、两首诗同题为“春日”,都写出了______,不同的是,秦诗的风格显得更 ___些,朱诗显得更______2、这两首诗都着力描写了春光之美,但落笔的角度不同,请加以分析。

3、秦诗中“无力蔷薇卧晓枝”形象地写出了____的情形,而____修辞手法的运用,更使诗句富有情趣。

这一诗句与杜甫《春夜喜雨》诗中的“______”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答案】1、春的美好细腻奔放2、秦诗聚焦于庭院一角,行同“特写”镜头;朱诗则从大处着眼,色彩绚烂。

3、花朵被雨露沾湿拟人花重锦官城关于秦观的介绍: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邗沟居士和淮海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

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

北宋文学家。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

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

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

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

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

吴锡畴《春日》阅读训练及答案

吴锡畴《春日》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春日吴锡畴①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④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

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

这里指作者自己。

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神宗时居洛十五年,以读书、钓鱼、采药、灌花为乐。

这里指作者自己。

④招魂:用屈原《离骚》典。

秦昭王骗楚怀王至秦国,威胁他割地,怀王不从,昭王将其拘留,三年后客死于秦。

正在流放中的屈原,得此消息,写了《招魂》。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的首联,与许多名家写春天的诗开头不同,其他人大多是从写景入手,而作者却直抒胸臆。

B.“幽情”既是伤春,亦是忧国,浑然一体,隐约朦胧,难以表述,因而使诗人感到郁闷惆怅。

C.颔联写出了雨季身体不适的感受和伤时的精神状态,把生理和心理上萎靡困顿表现得细致入微。

D.作者最后说自己不愿写《招魂》那样的辞赋,姑且赋诗遣兴以酬答春天造化之工,暂时排解“幽情”。

16.有人认为本诗颈联颇为精妙,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其精妙之处。

(6分)参考答案:15.D(“不愿写《招魂》那样的辞赋”错误,是作者写不出《招魂》那样的辞赋,只能靠赋诗遣兴排解愁绪。

)16.窗下的那一片绿草迎接我,五亩的田地也偏爱着我(2分),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人的热情亲昵之状(2分),生动而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分)。

秦观《春日》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秦观《春日》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秦观《春日》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秦观《春日》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春日》是北宋诗人秦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先从晚上的雨写起。

有了晚雨,放晴后的清晨便不同于一般的清晨,诗人的心情也就因之而格外开朗,对景物便充满了爱护与欣赏。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秦观《春日》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日五首(其一)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翻译一声轻雷过后,顷刻落下了如丝般的春雨,雨过天晴后屋顶上的琉璃瓦如碧玉般浮光闪闪。

雨后的芍药如惆怅的女子含着点点泪珠,雨打后的蔷薇,也似乎绵软无力,其实枝条正悄悄攀枝蔓延着。

注释万丝:指春天的细雨。

霁:雨过天晴。

瓦:琉璃瓦。

碧:碧玉。

碧参差:指琉璃瓦浮光闪闪,犹如碧玉。

芍药:草本之首,与牡丹形似。

卧:攀枝蔓延。

阅读练习1(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2)描摹传神是这首诗的特点。

请从最后两句诗中找出一个用得妙的字作赏析。

(2分)阅读答案1:(1)答案:景物:雨丝、浮瓦、芍药、蔷薇(任意写出两种即可给1分);画面:雨中春光图(雨后初晴图)(1分)。

(2)答案:(任选1个赏析即可)①“含”字形象地刻画出雨后芍药的娇弱状态,表达7诗人的惜花之情。

②“卧”字形象地刻画出雨后蔷薇的娇弱状态,表达了诗人的惜花之情。

阅读练习2(1)请分析“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效果。

(5分)(2)这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请指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4分)阅读答案2:(1)“芍药含春泪”“蔷薇卧晓枝”,这是采用拟人(1分)的修辞手法来刻画芍药、蔷薇雨后的娇弱悲愁之态(2分),写得形象鲜明,细腻生动,耐人寻味(2分)。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2分)。

诗人仕途坎坷,潦倒失意,胸有郁结,不便直言,只好移情于物,借眼前这“含春泪”的芍药和“无力”的蔷薇形象,来寄寓自己的人生的愁苦情怀(2分)。

【名师讲题】王安石《春日》阅读训练及答案

【名师讲题】王安石《春日》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春日王安石冉冉春行暮,菲菲物竞华。

莺犹求旧友,燕①不背贫家。

室有贤人酒,门无长者车②。

醉眠聊自适,归梦到天涯。

【注】①燕,也作“雁”。

②杜甫《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里有“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春日》暗示了写作内容,这首诗正是通过描写暮春情景,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颔联写黄莺依然寻找以往的老朋友,燕不嫌人们家里贫穷,表现它们知道念旧、懂得感恩。

C.颈联化用杜甫的“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诗人稍加改编,表达出自己笑迎宾客的心情。

D.尾联写诗人借酒浇愁,面对大好春景,梦回故乡,很快从愁绪中解脱,体现出豁达的个性。

16.诗的首联流传甚广,请从语言以及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5.C16.①运用叠词,描写春天时光慢慢地流逝但依然草木茂盛、百花争艳的情景;②通过描写乐景反衬后面的哀情,情感起伏,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孤独苦闷之情。

名师讲题: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C.“笑迎宾客”错,诗句“门无长者车”是说没有客人来,应是“孤独苦闷”。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语言:“冉冉”意思是慢慢地,“菲菲”是形容花草茂盛、美丽的样子,首联“冉冉春行暮,菲菲物竞华”运用“冉冉”“菲菲”这两个叠词,分别描写出春天时光慢慢地流逝的情景和草木茂盛、百花争艳的情景。

情景关系:“冉冉春行暮,菲菲物竞华”,意思是春天慢慢地进入了后期,香气馥郁中各种植物繁花竞放,描写了春天草木茂盛、百花争艳的景色。

描写的是乐景。

而从颔联和颈联来看,颔联“莺犹求旧友,燕不背贫家”,黄鹂鸟儿依然在寻找去年一起唱歌的老朋友,燕子不嫌主人家贫穷仍旧来筑巢建家,通过黄鹂寻找老友、燕子不嫌贫穷,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颈联“室有贤人酒,门无长者车”,屋内有招待客人的浊酒,门口却无来访的客人,通过“有”和“无”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苦闷之情。

小学三级古诗《春日》赏析PPT课件

小学三级古诗《春日》赏析PPT课件

•.
• 10
古诗《春日》赏析
•三年级
•.
•1
•.
•2
•.
•3
•.
•4
•.
•5
•.
•6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Βιβλιοθήκη •.•7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
•8
作品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 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 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 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
•9
作品表达
《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 所作。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 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 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三年级《春日》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春日》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春日》知识点归纳三年级《春日》原文春日(作者: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三年级《春日》知识点注释:1、题、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作者简介: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三年级《春日》教案学习目标:1、会认2个生字,学会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景、万紫千红等相关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熟读并背诵。

3、感受这首诗所描绘的春光美,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

重点:理解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

难点:读出诗的节奏感,读出感情。

学法指导:以自学为主,通过注释、工具书理解词意,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所感所想。

知识朱熹是南宋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春天了,你有没有到郊外去踏春?春天风和日丽,让我们走进春天,去感受春日的美好,感受盎然的春意。

(看课件上的也图片,感受春日的魅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有名的一首古诗——贺知章的《咏柳》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2个生字,学会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景、万紫千红等相关词语。

古诗词《春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三年级学习)

古诗词《春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三年级学习)

古诗词《春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三年级学习)春日宋代: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赏析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

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创作背景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春日》原文及译文

《春日》原文及译文

《春日》原文及译文
《春日》原文及译文
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晁冲之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咏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日》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春日
晁冲之〔宋代〕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译文:
弯弯曲曲的'小溪与岸上的绿树交相辉映,细雨漂浮在浮萍上,好像撒上了细细的沙粒。

鹅鸭不知道春天即将过去,争相追逐着那些漂浮在水上的桃花。

赏析: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诗。

全诗四句四景,小溪明净,细雨翻萍,鹅鸭嬉戏,桃花逐水,画面十分鲜明,历历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

诗人以鹅鸭“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尽,鹅鸭不知,故欢叫追逐,无忧无虑,而人却不同,既知春来,又知春去,落花虽可追,光阴不可回,诗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作者简介:
晁冲之,宋代江西派诗人。

生卒年不详。

字叔用,早年字用道。

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

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

晁冲之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早年师从陈师道。

绍圣(1094~1097)初,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

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

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

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

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春日古诗文字版

春日古诗文字版

春日古诗文字版
以下是春日的古诗: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宋·秦观《春日》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宋·晁冲之《春日》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宋·汪藻《春日》
·欲入卢家白玉堂,新春催破舞衣裳。

蝶衔红蕊蜂衔粉,共助青楼一日忙。

——唐·李商隐《春日》
上述只是我提供的一个简略列表,符合的诗词可能还有很多。

人教版小学语文《春日》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春日》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春日》课文原文及赏析
《春日》是宋代诗人朱熹的一首诗,以下是课文原文: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
这首诗是朱熹在春日游览泗水河边时所作,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的是好日子,这里指春光明媚的日子。

“寻芳”则是寻找、欣赏美好的事物,这里指的是欣赏春天的美景。

“泗水滨”是诗人游览的地方,暗示了诗的背景是在大自然中。

第二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无边”形容春天的景色广阔无垠,“一时新”则描绘出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一句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特色和魅力。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即平常、轻易的意思,“识得东风面”是指通过春风的吹拂,人们可以轻易地感受到春天的到来。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亲近和熟悉。

最后一句“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是对春天花朵盛开的生动描绘,象征着生命的繁荣和活力。

“总是春”则强调了春天永恒的主题和意义。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同时,这首诗也寓含了人生的哲理,提醒人们要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积极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和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诗词《春日》阅读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能够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赏析
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
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

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
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寻”字不但写出作者逸兴,也给
诗歌添了很多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
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
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
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

“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
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意谓胜日寻芳,本不
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

“东
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
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理解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
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

诗以
“总是春”收绾,逗落到“春日”上。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
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
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
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所以所谓“寻芳”即
是指求圣人之道。

“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
求圣道的本意。

“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
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
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