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古诗两首教案3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古诗二首教案+反思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古诗二首教案+反思苏教版

2.古诗二首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中的五个生字,会读、会写、会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创设情境,理解“含”“泊”“怜”“鸣”等字以及“东吴”“幽草”等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古诗,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谈话交流: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学生齐声回答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齐读课题)二、自主读文,初读感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1、讲解课题、背景:绝句是旧诗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就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就称七言绝句。

这一首诗是一首几言绝句?(七言绝句)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在公元763年,唐王朝的叛乱被平息之后,重返成都草堂时所作的《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

朝叛乱被平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心境由沉闷变得开朗,诗人重返旧居,看到百姓又过上太平日子,看到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因为没有事先拟好题目,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载名称作了诗题。

下面请同学们各自把诗句读一读,生字要读准。

2、学生自读。

3、全班齐读古诗。

4、课件出示需要注意读音和写法的词语:黄鹂翠柳白鹭青天5、指读: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呀?(1)指名朗读(2)课件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自由练习朗读。

6、学生自学古诗,小组讨论,探究古诗的大意。

三、细读感悟,深入探究1、听范读录音: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优秀教学案例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在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不足。
2.学生可以通过写日记、绘制思维导图等方式,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
3.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我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空间。
4.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诗歌的理解和解读。
2.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创作一首古诗,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通过对小组合作的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我提升的动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首诗进行讨论,讨论诗中的意象、意境、韵律等方面。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谈谈对诗中描述的场景和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4.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促进他们的讨论效果。
(四)总结归纳
2.问题导向: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创作,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不仅能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还能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意见,提高了沟通和协调能力。
2.引导学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古诗中所描述的场景和景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2019年春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古诗二首教案3苏教版

2019年春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古诗二首教案3苏教版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3、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4、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2、背诵诗歌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代诗人的作品,他们的诗都各具风格,比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然而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种风格的诗——高雅闲淡。

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州西涧》,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州西涧》!二、师范读《滁州西涧》,学生朗读,再齐读。

三、这是一首山水诗,那我们可以用欣赏山水国画的方法来欣赏它。

国画中有一种技法称为:点染法,和我们文学中讲的“文眼”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这首诗歌中,每一句都有一个文眼。

1、比如说第一句诗,讲的是?(草)那么这个草是什么样的呢?(幽草)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点染“草”。

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沉静、安闲)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的色彩。

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

2、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来找其余三句诗中的文眼。

(鸟鸣、潮急、舟横)急、3、分别对各个文眼进行分析。

鸟鸣——大家还知道哪些诗歌中出现了黄鹂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笔下的黄鹂活泼可爱,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怀。

那么韦应物笔下的黄鹂鸣叫也是这样的含义吗?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这就要从第一句诗中去寻找答案了(毫不在意,因为他“独怜”幽草)至于他为什么不在意呢,我们等会儿再来分析。

接着来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

这里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

春天桃花盛开时,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

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

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了晚上,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

日:太阳。

香炉:香炉峰。

紫烟:紫色的烟云。

生:升腾起(变成了)。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

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挂:悬挂。

前:前面。

川:河流。

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水流快、山势陡。

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

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

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四)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这是学习古诗的第四步:悟诗情。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六)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庐”和“炉”是同音字,要区别字形,会应用。

2019春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古诗两首教案2

2019春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古诗两首教案2

绝句一、教学内容:学习《绝句》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三、读《绝句》把下面的字音读准:鸣行泊四、出示第二首古诗《绝句》,理解诗意(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二)《绝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标题,解释“绝句”。

(三)读一读古诗,读懂诗句的意思。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重点理解:黄鹂:鸟名,也叫黄莺。

鸣:叫。

翠柳:翠绿色的柳树。

从“翠柳”一词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春天)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吃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说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树上鸣叫。

(欢唱)一行白鹭在蔚蓝色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重点理解:窗含:从窗口看到。

“含”:包含在里面,存在着。

西岭:指草堂西北的岷山。

千秋雪:指千秋万代积累下来,终年不化的积雪。

千秋:时间很长。

泊:停靠。

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

万里船:船要行万里路。

说句意:从窗口可以看到巍巍的岷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靠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观察插图,加强对诗意的理解。

1.看插图。

图上画的是景物;景物是否都是诗句的内容?这描绘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色?(生动优美)2.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字词来表现景色的优美,语言的生动?表示声音的字词:鸣表示颜色的字词:黄、翠、白、青表示动作的字词:鸣、上、含、泊诗人写了四个景色,一句一景,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语言生动、景色秀美。

“鸣”、“上”两个动词写出了黄鹂在柳枝上欢叫和一行白鹭从水面飞上青天的声响。

“黄”、“翠”、“白”、“青”四个色彩鲜明的词,写出了草堂前的景色。

这两句写得有声有色,显示出一派春意盎然的优美景象。

“含”、“泊”两个动词具体写出了草堂外的景象,特别是“含”的妙用,把岷山积雪这一远景移至草堂内,使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景色优美的图画。

(五)学习诗人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免费下载】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3教案 苏教版

【免费下载】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3教案 苏教版

(3)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 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手法) 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 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 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 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疑:怀疑。 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四步:悟诗情。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6.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庐”和“炉”是同音字,要区别字形,会应用。 “紫”和“川”的读音要读正。 在学习生字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已去分析、去记忆,培养自学能力。 五、小结 1.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2.出示挂图,说说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瀑布的?观察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 会出来的?
第二课时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二)《绝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标题,解释“绝句”。
(三)读一读古诗,悟懂诗句的意思。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自鹭上青天。 重点理解: 黄鹂:鸟名,也叫黄莺。鸣:叫。 翠柳:翠绿色的柳树。 从“翠柳”一词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 春天。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吃鱼虾。
3.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 “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 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 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 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 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三、读《望庐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019新教材)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019新教材)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

(主要是文学体式、唐代诗人及其风格)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体会情感取向。

3、学习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主要是学会从一首诗的动词及形容词中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4、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近年来虽然《考试说明》把诗歌鉴赏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过去多年的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常见的置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

但是,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诗歌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

根据考试说明,我们对2003年诗歌鉴赏的命题走向有这样一个初步认识:材料的选择应该是浅易的、脍炙人口的,在设题角度上分两个方面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允许考生在尊重定论的基础上适度发挥。

所以,这节高考诗词鉴赏指导课主要围绕《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把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

2、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

经过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关键词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

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把培养学生把握关键词并以此来获得诗人情感信息作为重点。

3、教学方法分析针对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诗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

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分析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的目标。

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

(主要是文学体式、唐代诗人及其风格)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体会情感取向。

3、学习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主要是学会从一首诗的动词及形容词中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4、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近年来虽然《考试说明》把诗歌鉴赏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过去多年的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常见的置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

但是,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诗歌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

根据考试说明,我们对2003年诗歌鉴赏的命题走向有这样一个初步认识:材料的选择应该是浅易的、脍炙人口的,在设题角度上分两个方面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允许考生在尊重定论的基础上适度发挥。

所以,这节高考诗词鉴赏指导课主要围绕《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把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

2、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

经过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关键词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

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把培养学生把握关键词并以此来获得诗人情感信息作为重点。

3、教学方法分析针对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诗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

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分析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的目标。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019春)2.古诗二首(说课稿)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019春)2.古诗二首(说课稿)

2.《古诗二首》说课稿《绝句》一、说教材《绝句》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课的第一首古诗。

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杜甫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古诗的了解和积累很少。

新课程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力争做到不再是“教学生念书”,而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愉快的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了让三年级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能够流利有韵味的朗读古诗,通过品读古诗感受大自然之美,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会认、会写诗歌中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理解诗意,读出诗的韵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领会诗意,读诵古诗。

教学难点:读出诗的韵味,体会大自然之美,感悟诗人愉快的心情。

三、说教法学法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朗读感悟法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四、说教学流程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诗歌的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整个教学程序我设计了5个环节: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初读古诗,识记生字朗读古诗,理解诗意诵读古诗,体会情感拓展迁移,形成能力(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新课伊始,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人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今天我们又要让李白的好友——“诗圣”杜甫带领我们到四川成都浣花溪草堂去领略那里的美景,你们有兴趣吗?(课件出示杜甫简介和诗歌内容)。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出示生字,谁愿意把这些生字读给大家听,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苏教版语文3下《古诗两首》教学设计3

苏教版语文3下《古诗两首》教学设计3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吟诵中感受诗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

2、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书写田字格里的生字。

2、根据诗意想象画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感受诗人的心情。

教学准备:1、通过自学、小组合作,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2)“庐山”是个山名。

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教师点拨)围绕:烟:指云雾。

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川:水道、河流。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

【语文】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2019新教材)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2019新教材)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

(主要是文学体式、唐代诗人及其风格)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体会情感取向。

3、学习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主要是学会从一首诗的动词及形容词中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4、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近年来虽然《考试说明》把诗歌鉴赏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过去多年的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常见的置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

但是,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诗歌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

根据考试说明,我们对2003年诗歌鉴赏的命题走向有这样一个初步认识:材料的选择应该是浅易的、脍炙人口的,在设题角度上分两个方面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允许考生在尊重定论的基础上适度发挥。

所以,这节高考诗词鉴赏指导课主要围绕《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把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

2、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

经过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关键词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

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把培养学生把握关键词并以此来获得诗人情感信息作为重点。

3、教学方法分析针对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诗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

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分析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的目标。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3篇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3篇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3篇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下面是我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3篇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设计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方法设计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第一步,请学生读熟古诗。

第二步,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古诗的意思。

第三步,根据意思背诵古诗。

第四步,能够默写出所学古诗。

第五步,搜集有关歌颂春的古诗。

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4个,会写的字有7个。

可以让学生根据生字的字形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自主识字。

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内容,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充分感受春天的自然景象,再学习诗句。

古诗的学习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可以教师范读。

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达到对诗句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内容。

最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下来。

指导朗读时。

重点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的节奏感。

要求学生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关于课后思考练习题。

第1题是背诵课文。

可以结合课文学习时进行,在熟读成诵中,让学生背诵,也可以采用互相比赛的方式记背。

第2题,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是理解诗句内容的练习。

理解不要拘泥课文内容的直译,只要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把意思说清楚即可。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诵)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生: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上海市2019苏教版语文3年级下册(最新版)2.故诗二首(教案)

上海市2019苏教版语文3年级下册(最新版)2.故诗二首(教案)

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

(主要是文学体式、唐代诗人及其风格)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体会情感取向。

3、学习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主要是学会从一首诗的动词及形容词中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4、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近年来虽然《考试说明》把诗歌鉴赏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过去多年的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常见的置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

但是,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诗歌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

根据考试说明,我们对2003年诗歌鉴赏的命题走向有这样一个初步认识:材料的选择应该是浅易的、脍炙人口的,在设题角度上分两个方面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允许考生在尊重定论的基础上适度发挥。

所以,这节高考诗词鉴赏指导课主要围绕《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把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

2、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

经过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关键词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

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把培养学生把握关键词并以此来获得诗人情感信息作为重点。

3、教学方法分析针对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诗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

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分析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的目标。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古诗两首修订栏:(课型:新授设计:授课时间:月日)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鹭”等1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绝、岭、吴、怜、野”等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了解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色情境,激发兴趣1.同学们,老师看到当你走进这个教室就在关注这个大屏幕(课件: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那你能告诉我,看了这幅画面,你想对我说些什么?2.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

3.了解“绝句”: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绝句有两种,一行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一行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它是一首——(七言绝句)。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老师范读想听一听那优美的诗文吗?2.学生初读感知:你是不是也想读啊?3.指名读、齐读。

读的真好,因为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天成之美。

二、记忆字形,感知古诗:(一)自由读诗:1.(出示带拼音的古诗)一分钟的时间,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

注意: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要想把诗读好,是有绝招的,想学么?那老师就把绝招传授给你们。

(二)认识生字。

1.带拼音读生字:小老师带读。

2.去拼音认生字:个别读。

3.请学生说一说容易读错的字?或者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4.同桌互读,读错的相互纠正。

5.开火车检查认读情况。

6.认写“绝”“岭”“吴”字:7.指导书写“窗”。

8.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读好节奏。

三、品读古诗,感受诗境(一)理解画面:(1)学习一、二句: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这两句写了哪些景物呢?(柳树……)冬天也有柳树呀?怎么知道这不是冬天的柳树呢?3.你是从颜色看出来的。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018)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2019春新教材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018)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2019春新教材

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

(主要是文学体式、唐代诗人及其风格)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体会情感取向。

3、学习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主要是学会从一首诗的动词及形容词中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4、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近年来虽然《考试说明》把诗歌鉴赏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过去多年的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常见的置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

但是,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诗歌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

根据考试说明,我们对2003年诗歌鉴赏的命题走向有这样一个初步认识:材料的选择应该是浅易的、脍炙人口的,在设题角度上分两个方面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允许考生在尊重定论的基础上适度发挥。

所以,这节高考诗词鉴赏指导课主要围绕《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把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

2、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

经过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关键词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

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把培养学生把握关键词并以此来获得诗人情感信息作为重点。

3、教学方法分析针对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诗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

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分析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滁州西涧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3、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4、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2、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代诗人的作品,他们的诗都各具风格,比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然而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种风格的诗——高雅闲淡。

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州西涧》,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州西涧》!
二、师范读《滁州西涧》,学生朗读,再齐读。

三、这是一首山水诗,那我们可以用欣赏山水国画的方法来欣赏它。

国画中有一种技法称为:点染法,和我们文学中讲的“文眼”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这首诗歌中,每一句都有一个文眼。

1、比如说第一句诗,讲的是?(草)那么这个草是什么样的呢?(幽草)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点染“草”。

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沉静、安闲)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的色彩。

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

2、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来找其余三句诗中的文眼。

(鸟鸣、潮急、舟横)急、
3、分别对各个文眼进行分析。

鸟鸣——大家还知道哪些诗歌中出现了黄鹂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笔下的黄鹂活泼可爱,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怀。

那么韦应物笔下的黄鹂鸣叫也是这样的含义吗?
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这就要从第一句诗中去寻找答案了(毫不在意,因为他“独怜”幽草)至于他为什么不在意呢,我们等会儿再来分析。

接着来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

这里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

春天桃花盛开时,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

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
“潮急”的景象。

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了晚上,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

此时,作者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急于归航)于是,他慌忙地去找舟——舟在河中是什么样的呢?(舟自横)为什么会横着呢?(水的力度很大)进一步突出了当时这春潮的急!
四、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这首诗的内容(春涧寻幽)
五、进入诗歌的意境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赏析图景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卷呢?请发言。

六、体会作者的情感
1、怜——喜爱,怜惜。

开篇将幽草、黄鹂并提,用“独怜”的字眼,很明显地表露了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

2、舟自横——这里需要联系着作者的身世来理解它的深意了!
韦应物出生官宦家庭,享受着世袭特权,早年是唐玄宗卫队中的一员,过着骄奢腐化的生活。

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深受震撼,发奋读书,27岁中进士,走上了仕途。

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的刺史。

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

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诗中的“舟自横”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七、请同学们评论此诗,谈收获
八、背诵诗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