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章节重点(第七章) - 【教育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教学概念?教学的含义有哪些?
定义: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包括:(1)教学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的活动;(2)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掌握知识为基础;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要求:在教学中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的关系,既要避免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的偏向,又要避免脱离知识的传授而另搞一大套思想教育的偏向。);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1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一教师主导着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二教师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三教师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2学生具有主动作用。
6、什么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有哪些基本方法和方式?
含义:学习学业成绩评价是教学评价中的基本内容,它是以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等发展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方法: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
方式:考查和考试
点击查看: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章节重点
(二)上课: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发展能力的关键要求:(1)目标准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组织有效;(5)体验积极。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1)课外作业的形式;(2)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3)及时批改课外作业。
2013年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18·联系实际分析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学习负担过重(2)家庭关系紧张(3)自我评价不客观(4)性生理与性心理发展不平衡。
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2013年福建教师招聘教育综合材料(教育学与心理学)
教育学模块1.教育学及其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及其发展教育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这三个要素即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
4.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影响会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变得越来越重要。
(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实现途径(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人力资本理论(1)提出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2)创建时间:1960年(3)核心概念:人力资本(4)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3%(3)教育与科技文化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改变受教育者观念。
2013教育部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真题答案(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10.课外校外教育和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C.师生共同参和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和农村相结合C.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2013年教师招聘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大纲整理资料(四)——教育学
四、教育学一、教育(选择)1、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使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的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相互独立又是相互联系的,教育者使教育影响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使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本质: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是人类所独有、有意识有目的自觉的对教育者进行培养、存在三要素之间相互关系)4、功能:个体发展功能VS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VS负向功能,显性功能VS隐性功能5、起源: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生存本能活动)、心理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教育史教科书》——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劳动起源说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劳动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人类本身——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6、杨贤江——《新教育大纲》——自有人在,便有教育——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使社会成员适应群体社会生活和群体生产活动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在生活实践中进行的。
7、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有一定目的性,无阶级性,教育内容多为生活经验的传授,教育手段主要是言传和身教,教育目的一致性与教育权利的平等,教育与生活劳动相结合,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没有专门的教育人员和场所,与原始宗教和仪式由密切联系)、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五帝之大学:“成均”最早出自董仲舒《春秋繁露》,教育与劳动相脱离,古代学校的萌芽阶段,最早谈到学校的是《孟子》——痒,序,学,校,西周学校制度比较完善形成“学在官府、政教一体、官师合一”官学体系,主要学习内容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春秋战国时期儒《礼记》、墨两家私塾,秦朝严禁私塾,颁挟书令,焚书坑儒推行“吏师制度”,魏晋时期是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明代时期八股文,1905年废除科举制。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取教育学终极复习资料
绪论教育与教育学(名词解释)广义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
(填空)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名词解释)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这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填空)学校教育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填空)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填空、选择)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填空)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孔子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
他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
(选择)启发诱导的原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填空、选择)《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填空、选择)豫时孙摩原则,包括四条原则:预防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集体教育的原则。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柏拉图的教育理想目标是培养哲学王(填空、选择)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著有《大教学论》,此书被认为是独立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的区别集中体现在三个不同中心上:赫尔巴特强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和书本中心,而杜威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和活动作业中心。
(填空、选择)杨贤江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教学,他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著作。
(填空、选择)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这本书对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选择)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
(与欧洲“七艺”“七技”结合)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2013年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2013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题库(精心整理!!!看过必过!!!) 选择题:“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A.中国B.埃及C.希腊 D.罗马 ( B)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 ( D)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 ( C )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D.雅典 ( D )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D.雅典 ( C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 C )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 ( D )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 ( D )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 D )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 A )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墨翟 D.荀子 ( A )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 A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A )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b )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A )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A.兼爱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B ) 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B.兼爱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C )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C )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D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 ( A )“学不躐等(xué bù liè děng:学习不能超越次第,应循序渐进)”出自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 A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 A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 A )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A )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B )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A.教育B.教育学C.教育论 D.德育论 ( B)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 A )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A.夸美纽斯 B.康德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 C )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D.洛克 ( D )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 A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A.《大教学论》 B.《爱弥尔》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A )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A.卢梭 B.夸美纽斯C.康德D.赫尔巴特 ( D )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 ( B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A.白板说 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 C )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 D )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A.教师中心B.儿童中心 C.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 ( B )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A.凯洛夫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 A )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 D.80年代 ( B )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A.《爱弥儿》B.《人的教育》C.《教育漫话》 D.《教育论》2.“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 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B)A.遗传 B.环境 C.教育D.社会活动4.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B 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
2013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复习资料
模块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我国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是战国的孟子。
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的定义区分为三种:规定性、描述性、纲领性定义。
活动是界定教育的起点。
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的特征:可控性(目的性、组织性、系统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
终身教育思潮: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6)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了一个学习化社会,带来了教育观念的变革。
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的教育过程。
2、教育的形态1)划分依据(1)教育正规化程度: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2)实施教育的机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
2)不同教育形态的特点(1)非形式化教育: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教育(2)形式化教育:定型的实体化教育(3)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
典型表征是学制的建立。
(4)非制度化教育:库姆斯陈述了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伊里奇主张非学校化观念重要体现是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
“教育不应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非制度化教育思想3)学校教育特点:可控性(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专门性(教师受过专门训练;有专门场所和设备;学生以专门学习为己任);相对稳定性(师资、场所、对象、内容、方式方法等;校园文化) 4)家庭教育特点:启蒙性;随机性、经验性;个别性。
2013年大学教师-高校教师-招聘-培训-辅导-高等教育学13(已经整理出答案)-内部资料-核心资料-非常重要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1、北京大学的前身是(A )。
A.京师大学堂;B.中西学堂;C.京师同文馆;D.南洋公学2、对我国近百年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较大的国家是(C )。
A.意大利和法国;B.日本和印度;C.日本、德国、美国和前苏联;D.英国和法国3、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蔡元培主持制定的新学制影响了整个国民时期的高等教育,此学制是(B )。
A.《大学规程》;B.《壬子癸丑学制》;C.《大学组织法》;D.《修正大学令》4、高校最基本的一项职能是(C)。
A.科研;B.社会服务;C.教学;D.知识创新5、高等教育层次不包括(B )。
A.专科教育;B.博士后阶段;C.本科教育;D.研究生教育6、与“赠地学院”的出现有关的院校职能是(B)。
A.科研;B.社会服务;C.教学;D.知识创新7、社会服务职能是高校(A)。
A.教学和科研职能的延伸;B.教学职能的延伸;C.科研职能的延伸;D.创收的借口8、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的亚文化类型极为重要,这表明了(A )。
A.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B.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影响;C.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D.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功能9、专业人员要依靠专业组织制定的伦理约束其行为,是因为(C)。
A.专业的服务性;B.专业的高深性;C.专业的伦理性;D.专业的教育性10、决定教师学术水平和工作成效的核心要素是(B )。
A.沟通能力;B.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C.道德水准;D.组织管理能力11、大学教师的首要职责是(A )。
A.教书育人;B科学研究;C.服务社会;D.引领社会12、下列有关教师职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职业的一种; B.一种专门职业;C.学术性职业;D.实践性专业13、教师的基本能力是(B)。
A.沟通能力;B.教学能力;C.研究能力;D.组织管理能力14、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学习的主体因素的是(D )。
A.学习目标;B.学习任务;C.学习材料;D.兴趣15、根据比格斯的研究,学习动机可分为三种类型:工具性动机、内在动机和成就动机,这三种动机分别对应于哪三种学习策略?(D )A.再认策略、意义策略和组织策略;B.意义策略、组织策略和再认策略;C.再认策略、组织策略和意义策略;D.意义策略、组织策略和目标策略16、哪一种学习策略会实现在学生看来与高分相关的任何目标?(D)A.再认策略;B.意义策略;C.目标策略;D.组织策略17、教师能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并能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做法是(C)。
2013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汇总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
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
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
(2)开辟“自*F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
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
(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2013年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_教育法规)试题
1.传统教育学的创始者是(D)A.杜威
B.孔子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C)
A.心理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学
D.教育经济学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D )A.促进作用
B.制约作用
C.决定作用
D.促进或延缓作用
4.人的发展主要是指人的(C )A.智力发展
B.知识的增长
C.身心发展
D.体质的增强
5.划分课的类型的依据是(A )A.课的任务
B.课的内容
C.课的方法
D.课的活动形式
6.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模拟教学
D.课堂教学
7.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B )
A.道德认识
B.活动和交往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8.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C)A.决定作用
B.领导作用
C.纽带和桥梁作用
D.核心作用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B)
A.延伸
B.必要补充
C.发展
D.改革形式
10.学生的主体性最主要地体现在(C )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能动性
1.D 2.C 3.D 4.C 5.A 6.D 7.B 8.C 9.B 10c。
2013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汇编
教育学部分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三大因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注:这里第三点紫色部分书上写的是“教育措施”最多出填空。
)3、教育的起源 a.教育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b.教育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c.教育劳动起源说(凯洛夫)(三种起源要知道哪三种把人物对应上。
一般选择或简答)。
1、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伊拉斯谟、莫尔、蒙田和培根其特征1、人本主义;2、古典主义;3、世俗性;4、贵族型。
2、近代社会的教育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3、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1、教育终身化(一般是简答、案例分析)2、教育全民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多元化5、教育技术现代化二、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
2、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a.《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学书籍,诞生于战国后期,是中国的教育学雏形(填空、选择)b.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c. 墨家的教育主张。
3、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1苏格拉底【产婆术】2柏拉图【《理想国》,最早提倡“与学习与游戏”的人,重视早期教育;男女平等接受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强调注重人在教育中的发展,主张分阶段教育,提倡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4、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1、教育学学科的诞生: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选择)3、教育学的发展a.马克思教育学的发展【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于国民制度》,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科《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文化教育学b.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批判教育学c.当代教育学发展d..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专题二小学教育一、义务教育1、义务教育的概念及意义概念:义务教育是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2013选调教师教育学 心理学资料
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2013年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大全
2013年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大全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201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学
第三讲教学考点精讲一、教学的意义和任务1.教学的概念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所以,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2.教学(工作)的意义(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
3.教学的任务(1)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所谓基础知识,是指构成各门科学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等及其系统。
所谓技能,是指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完成某种实际任务的能力。
而所谓基本技能,则是指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
如语文和外语的阅读、写作技能,数学的运算技能,物理和化学的实验技能等。
(2)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1.教学过程的本质(性质)(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要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其特殊性体现在认识的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
(或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和有领导的认识。
)(2)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
(3)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或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即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
2013年大学教师-高校教师-招聘-培训-辅导-高等教育学4(已经整理出答案)-内部资料-核心资料-非常重要
1、大学的学术自由传统可追溯到( B)。
A.牛津大学; B.中世纪大学;C.哈佛大学; D.剑桥大学2、对我国近百年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较大的国家是( C)。
A.意大利和法国; B.日本和印度;C.日本、德国、美国和前苏联; D.英国和法国3、若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0%以上,则该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处于(D )。
A.精英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B.精英与大众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C.大众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D.普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4、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的亚文化类型极为重要,这表明了(A )。
A.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B.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影响;C.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D.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功能5、社会服务职能是高校(A )。
A.教学和科研职能的延伸; B.教学职能的延伸;C.科研职能的延伸; D.创收的借口6、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揭示了(D )。
A.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 B.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C.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 D.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7、有关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
A.国家和政府的力量较强; B.市场的力量较强;C.高校自身的力量较强; D.学者所代表的学术力量较强8、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的调整必须做到(B )。
A.追求同质化; B.避免过度综合化;C.提升研究生教育层次的水平; D.加大应用型学科门类的比重9、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 A)。
A.终身学习;B.教研结合;C.创新实践;D.反思经验10、教师专业的基本特点不包括(D )。
A.角色多样性;B.工作神怪性;C.劳动创造性;D.成效即时性11、大学教师的首要职责是(A )。
A.教书育人; B科学研究;C.服务社会;D.引领社会12、专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是( C)。
A. 教育性;B.组织性;C.合法性;D.自主性13、教师职业不属于(D )。
A.脑力劳动;B.第三产业;C.专门职业范畴;D.普通职业范畴14、在自主性学习中,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是(B )。
2013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面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3、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4、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5、教育起源于劳动(1)首先,人类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2)其次,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的起源一方面与其他社会现象有共同之处,即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出于人类谋求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独有特质,即教育也起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人的社会需要和人和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我们要注意(1)经济上,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3)文化上,到了奴隶制社会,人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且其中不少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系统化、抽象化,形成了分门类的知识和学问,如天文、地理、水文、医学、数学、建筑等。
8、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非独立性(2)教育的原始性(3)教育的平等性、普及性9、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古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已经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鄙视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2)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3)基本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10、现代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教育11、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20世纪中叶以来,教育又不断出现新的特征: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平性和公正性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1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从大量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从而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最早将“教育”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一)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1.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教育的三大区别;
2.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二)古代社会教育
1、学校产生的三个条件;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
2、古代学校教育的六个特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阶级性、保守性、个别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开始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萌芽。
(三)现代教育形态
1.现代教育的五个特点;
2、学校教育的特点:可控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
(四)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终身教育的提出;
2、“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了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带来了教育观念的变革。表现在时间上教育的形态: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教育形态的分类
(一)按教育的正规化程度:非形式化教育 形式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
(二)按实施教育的机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
1.家庭教育的特点:
具有启蒙性、具有随机性和经验性、具有个别性。
2.社会教育的特点:
(二)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教育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在对象、目的、方式三个方面的特殊性表现;
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学校教育:由专门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①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
②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
③现代教育日益科学化。
④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
①社会教育具有对象的全民性。
②社会教育具有地点的广泛性。
③社会教育具有内容的实用性。
④社会教育具有时间的终身性。
⑤社会教育具有形式的开放性。
(三)按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
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等
三、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