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问题设计 追求高效课堂——以《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为例谈问题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是一门让人爱恨交织的学科,有些人甚至觉得数学简直是地狱。
但实际上,数学是非常有趣的,而中位数和众数是其中让人身临其境、带有生活情趣的一部分。
为此,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一下中位数和众数,希望通过这个教案,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一、中位数中位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将其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位于中间的那个数。
例如,对于数据1,2,3,4,5来说,中位数就是3。
在生活中,中位数也有很多实际应用,特别是在统计学中。
例如,在统计一组人群的年龄时,常常会用到中位数。
如果我们有一组数据,表示所有人的年龄,通过计算其中位数,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群的年龄分布情况。
二、众数众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例如,对于数据1,2,2,3,3,3,4来说,众数就是3。
在生活中,众数也有很多实际应用。
例如,在一间班级里,如果我们想知道哪些同学的语文成绩比较好,就可以通过计算众数来找到语文成绩较高的同学。
同时,在统计一个地区的人口构成时,也常常会用到众数。
三、教案设计1、课堂导入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们询问一下,对于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他们是否有了解过。
如果学生们对这两个概念还不太了解,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及其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来向学生们解释这两个概念。
2、前期训练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练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方法,例如:如果有以下这组数据:2,3,4,6,8,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多少?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类似的练习,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计算,并在作业讲解时批改答案,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
3、拓展练习在学生掌握了中位数和众数的基本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拓练习,例如:如果有以下这组数据:1,2,3,4,5,6,7,8,9,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多少?或者是:如果有以下这组数据:2,2,2,4,6,8,1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多少?通过这些拓展练习,可以巩固学生们对中位数和众数计算方法的掌握,同时也让学生们更加熟悉这两个概念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教学设计)
个人的销售量如下(单位:件)
1800、510、250、250、210、250、210、210、150、210、150、120、120、210、150
求这 15 个销售员该月销量的中位数和众数。
假设销售部负责人把每位营销员的月销售定额定为 320 件,你认为合理吗?如果不合理,
请你制定一个合理的销售定额并说明理由。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教师可以一句话引入新课:前面已经和同学们研究过了平均数的这个数据代表。它在分析
数据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和认识数据代表中的新成员——中位数和
众数,看看它们在分析数据过程中又起到怎样的作用。
二、随堂练习
1.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 15 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销售金额,统计了这 15
2.某商店 3、4 月份出售某一品牌各种规格的空调,销售台数如表所示:
规格
月份 台数
1 匹 1.2 匹 1.5 匹 2 匹
3月
12 台 20 台 8 台 4 台
4月
16 台 30 台 14 台 8 台
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商店出售的各种规格空调中,众数是多少?
1/2
假如你是经理,现要进货,6 月份在有限的资金下进货单位将如何决定? 答案: 1.(1)210 件、210 件。 (2)不合理。因为 15 人中有 13 人的销售额达不到 320 件(320 虽是原始数据的平均数, 却不能反映营销人员的一般水平),销售额定为 210 件合适,因为它既是中位数又是众数,是 大部分人能达到的额定。 2.(1)1、2 匹。 (2)通过观察可知 1、2 匹的销售最大,所以要多进 1、2 匹,由于资金有限就要少进 2 匹空调。
中位数和众数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在数学教育中,中位数与众数是重要的概念,它们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理解数据集。
因此,本篇教学设计将探讨如何有针对性地引入、讲解和练习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
以下是一个适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中位数与众数的含义及其应用。
【导入】1. 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导入:请学生回顾最近一次考试的成绩,然后计算全班同学的平均分。
与此同时,请选择一个学生的成绩进行观察讨论,询问学生该学生的成绩相对于其他学生而言是否典型、代表性。
引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引入中位数】2. 定义中位数: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的一个值,当数据按升序(或降序)排列后,它位于中间位置。
提供一些例子以加深理解,比如:给出一组有奇数个数据的示例集合,让学生找出中位数。
【引入众数】3. 定义众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
提供一些例子,让学生找出众数。
可以给出一个例子:列举同学们的身高,然后让学生找出身高中出现最多的值,即为众数。
【讲解中位数】4. 介绍计算中位数的方法:a) 说明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如何找到中位数:将数据按顺序排列后,中间位置上的数就是中位数。
b) 说明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如何找到中位数:将数据按顺序排列后,中间位置上两个数的平均值即为中位数。
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讲解众数】5. 介绍计算众数的方法:a) 说明如何找到众数:统计每个数出现的次数,出现最频繁的数即为众数。
b) 若存在多个数出现次数相等,则说明该数据集没有众数,向学生解释这种情况。
【巩固练习】6. 提供一些巩固练习的例子:a) 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计算中位数和众数。
b)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解决问题。
【总结】7. 总结中位数与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a) 中位数位于一组数据的中间位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集的中心趋势。
b)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集的重要特征。
通过上述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数据集的分析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与反思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与反思《《中位数和众数》教案与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2、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
它们也是数据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做出决策;3、会利用中位数、众数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或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教学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
教学难点: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讨论交流法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引例:下表是某公司员工月收入的资料。
(1)计算这个公司员工月收入的平均数;(6276元)(2)若用算得的平均数6276元反映公司全体员工月收入水平,你认为合适吗?解:(1)这个公司员工月收入的平均数为:=6276(元)(2)若用(1)算得的平均数反映公司全体员工月收入水平,大家认为合适吗?平均数远远大于绝大多数人(22人)的实际月收入,不太合适。
二、讲授新知(一)数据代表一1、中位数定义: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称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称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中位数展例:2,3,4,5,6中位数是42,3,4,5,6,7,8中位数是52,3,4,5,6,7中位数是(4+5)÷2=4.5说明:偶数个数,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2,5,6,3,4让学生找,然后指出问题,强调必须先排序,再找中位数。
排序:2,3,4,5,6或6,5,4,3,23、初步应用:下面几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1)5,6,2,3,2排序:2,2,3,5,6中位数是3(2)1,4,3,2,4,5,6,2排序:1,2,2,3,4,4,5,6中位数是(3+4)÷2=3.5思考:一组数据排序后你该如何确定中间位置呢?比如3个数据,中间位置是第几个?5个、7个呢?4个、6个、8个呢?n个呢?小组讨论试一试。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引言中位数和众数是数学中常用的统计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
本教学设计将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统计思维。
教学目标1.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应用。
2. 能够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3. 能够应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纸笔和计算器。
2. 准备一些带有不同数据集的情景案例。
3. 准备一些带有不同数据集的习题和题目。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15分钟)1.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动画视频或实例向学生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 教师解释中位数是指一组数据按照大小排列后中间位置的数,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3. 教师可以举例说明中位数和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餐馆订餐需求的众数,班级考试成绩的中位数等。
第二步:中位数的计算和应用(3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个数据集合,并引导学生按照大小重新排列。
2. 学生根据方法,找出中位数并计算。
3. 学生讨论中位数的应用,例如用于评估一个群体的平均水平,比较不同群体的特征等。
第三步:众数的计算和应用(3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个数据集合,并引导学生统计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
2. 学生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字,即为众数。
3. 学生讨论众数的应用,例如用于分析潜在顾客的需求,制定产品设计等。
第四步:中位数和众数的比较(30分钟)1. 教师提供不同数据集合,并引导学生计算中位数和众数。
2. 学生讨论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和差异。
3. 学生思考在不同情况下,中位数和众数哪个更能代表整体。
第五步:综合练习和扩展应用(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习题和问题,让学生练习计算中位数和众数。
2. 学生可以尝试应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需求调查、身高体重分析等。
总结1. 教师总结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应用,强调学生掌握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性。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及反思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及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能解释其实际意义。
2.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并会求中位数和众数,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其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教学过程:一、典型特例,引发冲突师:草地上有7个人围坐在一起,他们平均年龄10岁,请你们猜一猜他们的年龄大致是多少?说说你的想法。
生1:(10+10+10+10+10+10+10)÷7=10,因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10岁,所以我认为他们的年龄都是10岁。
生2:把他们的年龄相加的和除以7等于10,我认为他们的年龄可能是10、11、9、9、10、11、10。
生3:因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10岁,所以我认为他们的年龄可能在10岁上下。
师:同学们都知道平均数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因为他们平均年龄10岁,所以同学们根据平均数10做出了合理的猜测,很好,但事实上他们的年龄是6、6、6、34、6、6、6(板书)。
师:这种情况你们想到了吗?这组数据与同学们猜测的数据有什么不同?你认为用平均年龄表示这群人的年龄情况恰不恰当呢?师(小结):由于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数(极端数据),把平均年龄提高了,所以平均年龄不能很好地表示这群人的年龄情况。
除了平均数以外,还有两种统计量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那就是中位数和众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猜年龄”复习平均数是一种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同时引出中位数和众数也是可以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使学生了解当一组数据中出现一些极端数据时(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平均数会受其影响,不能很好地代表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二、实例探讨,理解意义1.创设生活情境师:李奶奶年纪大了,但她还想赚点钱,她看到一个招聘启事(课件出示如下)。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2. 掌握求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3. 运用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和设备: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计算器;2. 教材和教具:教科书、练习册、实物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问题引入讨论:小明有10个同学的考试成绩,他想要找到成绩的中间值和最常出现的成绩,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他?2. 概念讲解(25分钟)在黑板上绘制数轴,向学生解释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即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中位数就是位于中间的数。
如果一组数据有奇数个数,那么中位数就是唯一确定的;如果一组数据有偶数个数,那么中位数就是位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然后,向学生解释众数的概念: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一个数据集可能有一个或多个众数,也可能没有众数。
3. 求解方法(30分钟)首先,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演示求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例子:一组数据 {3, 5, 1, 6, 2, 5, 4, 5},求解中位数和众数。
求解中位数的方法:1. 将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 2, 3, 4, 5, 5, 5, 6};2. 判断数据个数的奇偶性,发现有8个数,为偶数;3. 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3 + 4) / 2 = 3.5;因此,中位数为3.5。
求解众数的方法:1. 统计每个数值出现的次数:1出现1次,2出现1次,3出现1次,4出现1次,5出现3次,6出现1次;2. 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即众数为5。
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尝试求解其他数据集的中位数和众数,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探究的方式进行。
4. 实践运用(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发给每组一组数据,要求他们求解中位数和众数,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中位数和众数》新课标课教案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新课标课教案设计第一章: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介绍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基本概念。
2. 学会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3. 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中位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 讲解: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4. 应用:让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 学生能熟练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3. 学生能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中位数和众数的性质和特点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性质和特点。
2. 学会利用中位数和众数分析数据的一般情况。
3. 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中位数和众数的性质和特点。
2. 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3. 中位数和众数与平均数的比较。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中位数和众数的性质和特点。
2. 讲解: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特点。
4. 应用:让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性质和特点。
2. 学生能利用中位数和众数分析数据的一般情况。
3. 学生能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学会利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数据分析。
二、教学内容:1. 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2. 利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完整版】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根据具体的问题,能正确选择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2.教学难点:能正确选择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三、教学活动(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1.师生谈话引入师:同学们这么小就充满爱心,要为祖国献爱心,那你们长大后想当什么呢学生自主回答,说出自己的志愿,老师及时给与评价。
师:看来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实现你们的理想,一定要从小做起加倍努力呀!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假如你现在刚刚大学毕业,在找工作时你应该关注什么?生:关注公司的实力。
生:关注公司的工作环境。
生:我比较关注我的工资是多少?师:是啊,工资的确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条件,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要考虑这个问题。
我的一位好朋友张明在求职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出示招聘启示,指名读出。
招聘启示本商场由于扩大规模,现招聘工作人员若干,月平均工资2000元,有意者请到经理处面谈。
真实惠超市最新年5月25日师:从招聘启事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生:月平均工资有2000元。
师:是啊!张明认为月平均工资2000元,待遇不错,于是来到这家公司。
一个月后他拿到了1200元的工资,觉得十分不满,他的工资水平远远低于2000元,于是找到了经理。
经理拿出了该公司工作人员月工资表,并再三强调月平均工资没有错,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真实惠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表单位:元3.观察数据,分析原因师:大家认真观察这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生:员工的工资全都低于2000元。
师:月平均工资2000元有没有错生:我算了一下,9个数的平均数是2000,月平均工资2000元没有错师:但大部分员工都没达到2000元,那问题出在哪里呢生:因为经理的工资高,所以把平均值拉高了。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6、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之一,人民代表当选的依据是统计()(A)众数(B)中位数(C)平均数7、文艺演出一般由若干名评委对节目打分,评选优秀节目的依据是()(A)众数(B)中位数(C)平均数8、为了考察某同学在一次测验中数学成绩是占上等还是占下等水平,应关注这次数学成绩的()(A)众数(B)中位数(C)平均数9、下列数据中,中位数是多少?5、6、2、3、710、样本8、8、8、9、10、11、12、12、12、13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活动5]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小明在校内抽样调查了30名男同学的衬衫尺码,其数据如下如果你是学校商店的老板你会怎样进货呢?说说你的理由.[活动6]拓展提高,开发思维我校为了了解开展“孝敬父母,从家务事做起”活动的实施情况, 抽取八年级50名学生,调查他们一周做家务所用时间,得到一组数据,并绘制成下表,请根据下表完成各题:每周做家务的时间(h)0 1 1.5 2 2.5 3 3.5 4 合计人数 2 2 6 12 13 4 3 50教师出示问题1,并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学生在阅读讨论中明确下列问题:(1)各个型号的衬衫的数量是多少?(2)选择平均数、众数还是中位数来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1)能否进行有效地阅读,正确地分析,积极地讨论.(2)是否正确选择适合的统计量来刻画数据的集中趋势问题.教师出示问题并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明确下列问题:在活动中,教师重点关注学生:(1)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正确;(2)对各个做家务时间的权是否明确;能否从中体会权的作用;(3)能否正确运用加权平均数公式进行准确计算.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题.通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等活动,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的权的作用,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体会分析统计表和计算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来分析数据的一个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
中位数和众数说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中位数和众数"说课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2)数学思考:通过实际背景,初步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差别.(3)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利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4)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深刻体会现实世界离不开数学,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求法。
教学难点:对统计数据需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语:同学们,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有人也说是数字时代,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啊,经常要“用数据说话”,所以对数据做出恰当的分析是很重要的。
[课件演示] 问题1:数据误导[师:]我们先根据这两个数据帮小马做个决定吧."一批身高为1.4米的小马能安全的过一条平均水深为1.1米的小河吗?"大家想一想,小马过河会遇到危险吗?[师:]危险不危险,我们看了这组数据就知道,同学说的合理,平均数是我们常用的一个数据代表,但是在这里,利用平均数来判断小马过河是否危险显然有一些不合理,请大家思考: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师:是的,看来一组数据中的极端数据不可小视。
[师:]类似的受平均数误导例子还是很多的。
中国笑星大腕赵本山,他的公司在一次招聘时就出现了如下的情景。
[课件演示] 问题2 小范应聘[师:]经理所说的公司的平均月薪2000元是否欺骗了小范?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就只有一个平均数吗?[师:]你怎样看待该公司员工的收入?平均数真能客观反映工人的真实工资水平吗?2.合作交流,构建新知[师:]那你们打算用哪个数来表示这个公司员工的平均收入?揭示中位数和众数这两个概念.[教师提问:]大家对这两个概念还有什么疑问吗?那你们都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了是吗?求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0 15 18 25 32 34 48 50学生交流讨论,师明确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描述:(1)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
(3)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正确评判。
学习内容分析:众数、中位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两个统计特征量,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多角度地认识“平均水平”,能根据所给的信息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
在具体情境中,能搞清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并会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问题作出自己的正确评判;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达成有关的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重点:1、重点:众数和中位数两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两概念的运用。
教学难点:2、难点:对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地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初步的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但认知水平仍有限,综合运用所学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共同找出众数、中位数的意义,并学会如何去求一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
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因此,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交流、讨论,发现规律。
信息技术运用说明
PPT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这篇文章共1688字。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与众数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正确评判.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区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评判能力,进一步发展其数学应用能力.
3 .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及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评判.
三、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
(1)猜年龄:有九个人在草地上游玩散步,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5岁。
猜一猜:他们的年龄情况大致是怎样的?
生:学生猜测。
师:想知道真实的年龄么?
(2)真实年龄(单位:岁)
34778999 79
师:像这样在一组数据中偏大或偏小的数叫做极端数。
师:这组数据中有没有15和15上下的数据?
生:没有
(3)小组讨论:那该用哪个数来表示这组人的年龄情况比较恰当,为什么?
2.导入新课
(1)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位数与众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 提 问 的有 效 性首 先必 须 以确立 问题 的 目的性是 否
有 意 识地 把学 生 引入一 种解 题 的最 佳心 理状 态 ,达 到提 问 基 础 ,所 谓正确 地 理解概 念就 是 明确 概念 的 内涵和 外延 , 认 识所 学概 念 具有 哪些本 质属 性 , 以及这 一概 念包 含有 哪 情 境 与学 生心 理情 境 的共 鸣 。选 准恰 当时机 ,在 新 旧知 识
( 3 ) 职 员D说 : “ 我 的工 资 1 2 0 0 入 ”的意 思是 什么 吗 ? 激 发其 探索 的欲 望 ,能 有效 地培 养学 生分 析 问题 、解 决 问 道 “
题 的 能力 ,调 动学 生学 习的 积极 性 ,从而 切 实有效 地提 高
的最近发 展 区,不 同层次 不同类型的 问题要 分 配得 当。本 文
的问题 有利 于突破 重点和难 点 ,能够揭示 学生 的认 知 矛盾 ,
以笔者对 《 中位数 和众数》教 学 中问题设 计为例 阐述 自己的
做 法。
大 ,他 得 先看 看工 资表 :
员工 经理 助理 职员 职员 职员 职员 职员 职员 职员 职员 杂工
时候 ,教 师通 过设 计适 当地 铺 垫性提 问,可 以启 发学 生运 位 ,它 的有 效地 获得 和 掌握可 以帮 助 学生 在没 有直 接经验 用 迁移 规 律 ,沟通 新 旧知 识之 间的联 系 ,达 到 旧知识 向新 的条件 下获 得抽 象观 念 ,这样 获得 的观念 可 以成为 同化 或 固着 点 ”,也可 以成 为 学生在 新情 境 下概念 知识过渡的 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着重注意问题的 发 现新 知 的 “ 他 们 内心 深处 隐藏 了很 久 的东西 , 并一 步步 引导着 学 生达 究 法和 练 习法来 实现 教学 目标 ,取 得 了预 期的 教育 教学 效 到 了情 感 上 的升华 。聋 生们 最后 的 自由交流 ,不但 是 本课 果 。尤 其最 后安 排聋 生谈 自己的感 悟 ,可 以说 是画龙 点睛
的问题意识
二 、实事求是—— 设计鉴别概念 型 问题 ,理 解概念 的内 明确 、清 楚 为评价 标准 。有效 的提 问能在提 问与学 生求 知 涵和外延 数 学 概念 是数 学思 维 的主要 元素 ,是 数学 问题 解 决的 心理 之 间,创 设 一种 能触及 学 生情 感和 意志 领域 的情 境 ,
以期与 同仁探 讨 。
一
带新 , 既回顾 了上 一节 平均 数 旧知识 ,又 引发 了学生 认知 冲突 ,为 学生 学 习新知 识埋 下伏 笔 ,激发 了学 生 的学 习兴
的注 意力 。
、
有 的放矢一
问题 设计 要有针对 性 ,注重培 养学生 趣 ,形成 学生 课堂 主动 学 习的 内趋力 ,保 持学 生主 动 学习
以上 小 故 事 设计 把 背 景 放 在 学 校 当 地 一 家 企业 ,贴 课 堂教 学效 率 ,因此 课 堂 问题 的设计 举足 轻重 。而 并非 所 近 学生 实际 ,让 学生倍 感 亲切 ,既 创设 了 问题 情 境 ,又创 有 设计 的 问题 都能达 到预 期 的 目标 。有些 简单 的 、肤 浅 的 设 了情绪 情境 , 目的在 于 培养 学生 的意 志与 自信 心 ,故事 问题只 能置 学 生于被 动地 位 ,抵制 学 生 的思维 活动 ,与 开 中经 理 与职 员D所介 绍 工 资差 异 的三个 小 问题 目的 明确 , 第一 问让 学 生复 习平均 数 的求法 ,第 二 问 回顾 平均 数 的作 发 学生 的智 力 ,激发 学 生的 兴趣相 违 背 。所 以有效 的 问题 设 计是 数学 教学 的难 点之 一 。下面 笔者 以市公 开课 《 中位 用 ,第三 问 为本节 课 中位数 新 知识作 铺垫 ,三 个 问题 以 旧 数和 众 数》 的教 学设 计为 例 ,谈谈 问题 设 计 的几 点做法 ,
一
月工资 8 0 0 0 5 0 0 0 1 4 0 0 1 3 0 0 1 2 5 0 1 2 0 0 I 1 0 0 i 1 0 0 l l 0 0 1 1 0 0 5 5 0 ( 元)
r 1 1 经 理说 : 月平均 工资2 1 0 0 元有 没有 错 ? ( 2 ) 平均 工 资能 不能 反映 职工 的工 资情 况 ?
教学 实 践 】
优化 问题设计 追求高效课堂
以 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设计为例谈 问题设计
◇ 浙江省温岭 市长 屿 中学/ 杨 玉希
【 摘要 】数 学课 堂教 学离不开 问题 ,角度新 颖、切入点恰 当
目的性 是否 明确 、清 楚 ,有 意 识地 培养 学生 的 问题意 识 。
笔 者在情 境 引入 设计 中放 弃教 材 中开 门见 山的做 法 , 激 活学生的思 维状态 ,培 养学生 的问题 意识 ,激发 学生产 生 设计 了贴 近 学生 生活 实际 的职 员工 资 问题 的 小故 事作 为情 学习探 究的兴趣 ,提 高数 学课堂效率 。教师提 出的 问题应 以 境 引入 : 学生的认知发展 水平和 已有 的经验为 出发点 ,贴近学生 的心 大福 泵业 有 限公 司招工 ,经理 说本 公司 工资 高 ,月平 理年龄 ,使他们 能够 明确 问题 的指 向,有积极 回答 的愿望 , 均工 资2 1 0 0 元 。职 员D却说 他 的工 资是 1 2 0 0 元 ,在 公 司算 问题 的难 易程度要 考虑适应 学生个性发展 的需要 ,触及他们 是 中等收入 。应聘 者小 李想 平均 工 资与 中等 收入差 距这 么
衔 接 处设 计 问题 能达到 事 半功倍 的 效果 。新 知识 往往 是在 些 对象 。没有概 念 ,整个 数 学知识 体 系将 无法 建构 , 思维 旧知 识 的基础 上 引 申和 发展 的 。在 旧知 识 向新知 识过 渡 的 将 无法 进行 。因此数 学概 念在 数学 知 识体 系 中有重 要 的地
A B C D E F G H
【 关键 词 】中位数和众数 问题设计 高效课 堂
素质 教育 的关 键是 提高 课 堂 四十五 分钟 的效 率 ,而 问 题 的设计 无疑 是提 高课 堂效 率 的一个 重 要环 节 。数 学 问题 是 指在 数 学 已有 的知识 构架 内,寻 找适 当 的行 动 , 以达到 个可 见而 不 立 即可及 的 目标 。 问题 设计 得 体 ,往 往 能够 把 学 生带入 一 个奇 妙 的 问题 世界 , 引起 学生 学 习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