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渼陂村

合集下载

渼陂古村景区介绍-渼陂古村景点PPT(经典版)

渼陂古村景区介绍-渼陂古村景点PPT(经典版)
渼陂古村景区介绍一座江右民系古村渼陂古村渼陂古村位于吉安市青原区文陂镇镇中心南侧距吉安市中心城区28千米占地1平方千米东至栋头贞节坊南至青东公路西至地藏阁养源书院北至梁仕阶墓始建于南宋初年
渼陂古村景区介绍


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姓名:
时间:
目录
CONTENTS
01 景 区 概 况 Overview of the scenic spot
国家重点风景名 胜
历史文化古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4A级景区
景区概况
渼陂古村是一座江右民系古村,村中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有 367栋,有民居、祠堂、书院、义仓、牌坊、楼阁、店铺、码 头、教堂、革命旧居旧址等。
2
景区历史
景区历史
南宋初年,渼陂开基祖梁仕阶带领族中子孙,由庐 陵县纯化乡七十六都甲村徙居渼陂,始建村。
宋元时,梁氏按照古代宗法制度,建祠堂,修族谱, 订族规,在族中建立起尊祖敬宗、强化族权的宗法 秩序。梁氏奉“耕读为身家之本”,教育子孙力田孝悌、 勤读诗书,培养出一批文学士人,如太常博士梁昭 伯、江州教授梁君庸等。他们在外勤于公事,在家 则热心族业,使渼陂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被文天祥 称为“文献名宗”、“衣冠望群”。
渼陂古村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社会混乱。渼陂梁氏的商业受 到很大冲击。许多青壮年参加红军,投奔革命。梁 氏富绅、地主大都携带钱财外出躲避,渼陂迅速步 入衰败时期。
二十世纪30年代,渼陂村成为红色革命根据地,为 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3
主要景点
主要景点
曾山旧居 渼陂古街
梁仁芥将军故居 永慕堂
民俗文化

游渼陂古村作文

游渼陂古村作文

游渼陂古村作文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吉安市的渼陂古村。

渼陂古村是一个保存得非常完整的古村落,它位于吉安市青原区文田镇境内。

我们从吉安出发,坐了2个多小时的车,来到了这个美丽的古村落。

一走进古村落,我就看到了很多古老的建筑:有木结构的,有砖石结构的,还有纯木结构的。

我最喜欢的是木房子。

我们一走进一间木房子,就闻到了一股清香。

我仔细一看,原来是那些木柱上挂着许多小香袋,里面装着许多种子,那些种子都是人们精心培育出来的。

我和妈妈在那里照了好多照片呢!随后我们又来到了文田古村落最著名的景点——“文田八景”。

文田八景有“云际晓霞”、“南湖春雪”、“文田烟雨”、“石洞清风”、“竹径清风”、“古桥春晓”、“梅岭飞雪”等八个景点。

这八个景点都各有特色,有很多传说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云际晓霞了。

云际晓霞是文田古村落中最大的一个景点,它是一个人造景点。

—— 1 —1 —。

江西吉安6大最美古村落,庐陵文化依昔别样美好

江西吉安6大最美古村落,庐陵文化依昔别样美好

江西吉安6大最美古村落,庐陵文化依昔别样美好1 钓源古村江西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历史:该村始建于唐代末年,系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宗裔聚居地•特色小吃:峡江米粉有“小南京”之称的钓源古村全村无论街、道、巷,无一取直,全然“歪门邪道”;建筑物的朝向一反坐南朝北的惯例,而囊括北南西东多种朝向。

但整个村庄依山就水,环境优美;村外古樟成林,古村内外环境浑然一体。

2 燕坊古村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金滩镇•历史: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南宋•特色小吃:吉水炒米粉、腐竹、薄酥饼、炒石鸡燕坊村是一座带有商业特征的古建博物馆。

为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村。

燕坊村民和能工巧匠,创造了精美的建筑艺术,尽管今天已少见宋元明诸代建筑实物,但现存的清代建筑已让我们流连忘返。

3 渼陂古村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历史:由开基祖梁仕阶于南宋初年建村,被历史学家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特色小吃:苦株粉皮、东固竹笋、黄粘米果“红色古村”的渼陂村有着数不清的石刻、木刻、彩绘、楹联、牌匾、雕屏,无不隐含了庐陵人非凡的智慧和生活趣味,折射出精深博大的庐陵文化的熠熠风采,更记录着块红土地的沧桑岁月。

2009年被评为国家4A旅游风景区。

4 塘边古村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洲湖镇•历史:后汉乾佑末(950年)由中书舍人刘景洪徙塘边开基,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特色小吃:安福火腿、烧鸡公、霉豆腐村内的古民居群,展现了明清建筑风格,池塘星罗棋布,古村绿意盎然,一派江南水乡风光。

村内的塘风平水静时,村落屋宇,翠樟古柏,天光云影倒映水中,美似画图。

文明坊“群落”石柱有珜曰:“池临户处观鱼变,柏绕堤前引凤飞”。

5 陂下古村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历史:古名潭溪,自唐代开基以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村之一,被称为“红色古村”。

村中有4个牌坊、36座祠堂、18口古井、24对千年的锡制架、“星聚堂”里的龙凤楼阁、王鞭以及精美的木雕、石雕。

陂下古村巷道别有特色,那就是全村的巷道都是封闭式的,只留四门进出,形成了“大封闭圈”内套“小封闭圈”的格局,起到了很好的防御贼寇作用。

第三届渼陂古村旅游文化节活动方案

第三届渼陂古村旅游文化节活动方案

第三届渼陂古村旅游文化节活动方案渼陂古村座落在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

赣江支流——富水河西岸。

距今有近千年历史。

整个村山环水抱天然形胜。

是一个以明清建筑为基础,融书院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和明清雕刻艺术为一体的古村落。

自首届旅游文化节举办以来,游客络绎不绝,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近四万人次,极大地提高了渼陂的声誉,弘扬了庐陵文化,为使渼陂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成为我区的旅游精品,特举办第二届渼陂古村旅游文化节。

现将活动方案安排如下: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突出表演性和参与性的特点。

通过举办旅游文化节达到增进友谊、促进交往、推动我区旅游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的目的。

二、组织机构(一)主办单位:吉安市渼陂古村保护开发领导小组、中共吉安市青原区委、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中共文陂乡党委、文陂乡人民政府(二)成立领导小组总顾问:刘屹烈周文李庐琦第一组长:尹洪泉组长:肖玉兰副组长:杜玉东贺贵堂李凯刘智能杨彩霞成员:罗志强龙海斌胡刚毅罗青洲刘承志吴善新王晓宏孙平曾名源邓河清欧阳春英吴诚罗明珍谢明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区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由李凯同志兼任,杨彩霞同志兼任副主任,负责日常事务。

办公室内设五个工作组。

三、邀请对象1、省委宣传部、旅游局、文化厅负责人;2、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相关部门负责人;3、区委、区政府领导和区相关单位负责人;4、省内外旅行商和新闻单位;5、青原区在外知名人士;6、客商(包括有意在青原投资的客商);7、国内外游客。

四、有关目标责任1、区旅游局负责邀请旅行商20名(其中市外10名)2、区委宣传部负责邀请新闻单位15家(重点省城和省外),负责协调省、市电视台出专题,在《新旅游》《井冈山报》等报刊上出专版,并发布举办第三届旅游文化节的信息。

3、负责组织团队游客350人。

(妇联60人,团委100人,工会60人,旅游局130人)4、区直各单位组织客商30人。

渼陂古村行

渼陂古村行

渼陂古村行作者:伍振来源:《当代人》2014年第08期提起江西的吉安,人们首先就会联想起井冈山。

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在井冈山的东面,在美丽的吉安市青原区富水河畔,有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村落,它就是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的渼陂(měi bēi)古村。

渼陂一词原为陕西户县古湖泊名,南宋初年,北方饱受兵乱,户县人梁仕阶带领族中子孙迁徙至江西,因怀念故乡,故以渼陂为村名,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庐陵文化第一村。

渼陂古村里有一条小河叫渼水,而陂就是河岸的意思,也就是说在渼水岸边的一个洲头。

文化滋养的古村古村渼陂有500多栋民居,明清的就有300多栋,历经风雨沧桑,仍保留着众多精美细致的木雕、屏雕、石雕、砖雕、灰塑、描金、彩绘、墨绘等,鹅卵石道路,青石板街巷,基本保持了明清的格局。

走过一池碧水后,一座明清建筑风格的祠堂首先映入眼帘,远远地就能看见写有红底黄字“翰林第”的牌匾高高悬挂在大梁上。

“翰林第”以前是“梁氏宗祠”。

“梁氏宗祠”是渼陂村的总祠。

元末毁于兵祸。

公元1519年重建,以后又多次扩建重修,留下了一栋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的宏大宗祠。

四个黑底黄字的“梁氏宗祠”横匾悬挂于大门正中,夺人双目,据说这是中国乡村建筑文化的典范和精华。

慢慢欣赏,就像走进了白底黑字的历史。

祠堂门口两侧默立两尊张牙裂眦的石狮。

两旁各有一侧门,门前两根大石柱支撑起一架金碧辉煌的屋檐,展开的两扇檐翼如凤凰展翅。

庐陵曾经的辉煌让无数人仰望。

据权威史料记载,在庐陵先后产生进士3000余名,就一个古代府州而言,大概能称全国之最。

走两步,哪怕走一步,只要你心细眼尖,楹联、家训、格言,低头不见抬头见。

走进总祠,映入眼帘的是一根根褐红色的石柱,共有37根。

每根石柱上均镌刻一副对联,都出自古时村里的能人学子。

令人惊异的是所有对联的上、下联开头都是同一的“嵌头字”——“永慕”。

原来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永慕堂”,是古时的议事堂。

据说这名称是因为祠内柱子上37对“嵌头字”对联都以“永”和“慕”开头而得名的。

渼陂古村(传统古村落)

渼陂古村(传统古村落)

档案编号:360803(县级行政区域代码)- 200号中国传统村落档案村落名称:渼陂古村所属镇(乡):文陂镇所属县(区、市、旗):青原区所属市(地区、州、盟):吉安市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江西省立档负责单位(盖章):立档负责人签字:建档日期: 2013 年 9 月 8 日中国传统村落档案总目录续补信息表一、村落基本信息1-1村落基本信息表二、村域环境2-1村域环境分析描述2-2村域环境分析图2-3村域环境照片册页(可续表)照片编号HJ001-P001 拍摄对象名称渼陂古村拍摄时间2012年拍摄内容说明渼陂古村全景图照片编号HJ001-P002 拍摄对象名称渼陂古村拍摄时间2012年拍摄内容说明渼陂古村油菜花照片编号HJ001-P003 拍摄对象名称渼陂古村拍摄时间2013年拍摄内容说明渼陂古村水塘照片编号HJ001-P004 拍摄对象名称渼陂古村拍摄时间2013年拍摄内容说明渼陂古村连理樟照片要求:应提供清晰真实反映村域环境的近期照片,至少包括一张村域全景照片,反映传统村落整体风貌及周边环境现状。

照片编号说明:村域环境要素编号加上“P”及照片序号(三位数),如HJ001-P001。

三、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3-1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描述3-2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分析图3-3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照片册页(多张可续表)照片编号XZ001-P001 拍摄对象名称渼陂古村拍摄时间2012年拍摄内容说明渼陂古街照片要求:提供清晰真实的能从整体上反映出村落选址与格局的各个构成要素的近期照片。

编号说明:选择与格局要素编号加上“P”及照片序号(三位数),如XZ001-P001。

照片编号XZ001-P002 拍摄对象名称渼陂古村拍摄时间2013年拍摄内容说明鸟瞰渼陂古街全景四、传统建筑4-1传统建筑基本信息表4-2传统建筑分布图4-3传统建筑登记表(如有多项可续表)4-4传统建筑照片册页(多张可续页)照片编号JZ001-P001 拍摄对象名称永慕堂拍摄时间2013年拍摄内容说明永慕堂大门点、细部装饰特点的照片。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渼陂村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渼陂村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渼陂村渼陂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

这里汇发达的古代商业文明以及红色文化于一体。

规模宏大的明清建筑,鳞次栉比;数不清的石刻、木刻、彩绘、楹联、牌匾、雕屏,无不隐含了庐陵人非凡的智慧和生活趣味,折射出精深博大的庐陵文化的熠熠风采,更记录着这块红土地的沧桑岁月。

渼陂古村山抱水环,天然形胜。

村内的总祠永慕堂,占地一千多平方米,翘角飞檐,镂花斗拱,红石檐柱,石柱四面皆镂刻着嵌有“永慕”二字的20余副长联,可以看作楹联、书法、石刻、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博物馆。

渼陂古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南部富水河畔,离吉安城30公里,属青原区文陂乡,全村面积约渼陂风景区一平方公里。

村中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代和近现代文化印迹,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令人叹为观止。

渼陂也因此闻名遐迩。

悠久的历史翰林第渼陂古村始建于南宋初年,距今800 余年,村民都姓梁。

宋元时期,梁氏按古代宗法制度修建祠堂、制定族规,形成了一套尊祖敬宗,强化族权的宗法制度。

到了明朝中期,为适应时局的发展,村民开始从事商贸活动,到清朝时期,他们在附近一带已经形成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渼陂在建村的时候,虽然没有特定的规划,但由于以宗祠为核心的凝聚力,宗法制度的约束,再加上古时风水学的影响,尽管历经数百年的拆、迁、毁、建循环往复,也并未造成大的波动,全村始终处于一种较为稳定的发展之中。

文陂乡党委书记杨彩霞女士谈起渼陂古村时,总带有浓厚的感情:“渼陂古村,它的地名就叫渼陂。

在这个古村里有一条小河叫渼水,而陂就是河岸的意思,也就是说在渼水岸边的一个洲头。

有一种‘人人塘边忙浣洗,家家门前流清泉’的纯朴淡然的乡村生活意境,突出了天人合一的环境氛围。

”古村芗峰东立,象岭西护,瑶山南耸,富水北流,可谓山抱水环,天然形胜。

古村的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八卦巷道,卵石铺路,排水设施完备。

古老的建筑渼陂村是吉安市的一个庐陵文化古村,里面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保存完好的有367栋,还有红四军的军部,‘二.七’会议会址,毛泽东旧居和曾山的旧居。

江西吉安渼陂古村导游词

江西吉安渼陂古村导游词

江西吉安渼陂古村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江西吉安渼陂古村。

我是您的导游,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一同探索这座历史悠久的古村。

渼陂古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渼陂镇,距离井冈山市区约30公里,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

这里曾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农民起义的重要红军征兵基地,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

渼陂古村原名渼陂坊,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这里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古村落。

古村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建筑,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首先,我们来到渼陂古村的入口处,这里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上书“渼陂古村”四个大字。

走过牌坊,我们会看到一条石板铺就的小道,两侧的民居依次排开,错落有致。

这些民居建筑大都是两层楼,传统的木结构,既保存了原始的民居风貌,又有一定的功能性。

接下来我们来到古村的核心区域,这里有一座古老的街市,被当地人称为“大街”。

大街是渼陂古村最繁华的地方,也是村民们日常生活的中心。

这里有很多小吃摊贩,可以品尝到各种特色美食。

除了小吃,大街上还有一些古色古香的手工艺品,例如剪纸、布艺等,可以作为纪念品带回家。

穿过大街,我们来到渼陂古村的后山,这里有一座古老的庙宇,名为“太华庙”。

太华庙是渼陂古村最重要的宗教场所,供奉着众多的神像和佛像,吸引了许多虔诚的信徒前来朝拜。

庙宇建筑的规模和风格都很宏伟,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一种宗教文化的庄严和神圣。

除了太华庙,渼陂古村还有一座古老的园林,名为“清远园”。

清远园是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兼具园林和建筑艺术的综合性文化景观。

园内有琼花馆、慈云台、清远亭等建筑,造型精美,风格独特。

园内还有一些古树名木,给人以清凉的感觉。

最后,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渼陂古村是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因此,在参观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文明行为,尊重历史遗址和红色文化。

我们可以通过参观红色旧址、博物馆等方式,进一步了解渼陂古村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渼陂古村建筑及环境特色研究

渼陂古村建筑及环境特色研究

潢陂古村 北面 临富水 , 富水是赣江的一条支流 ,
村 中 的用 水 均 由此 河 流 引来 。 村中环绕布置着 2 8口 池 塘 ,象 征 着 2 8星 宿 守 护 着 漠 陂 古 村 ,具 有 一 定 的
发现古村 的旅游设施较 落后,旅游项 目较少 ,基本
上 只 是 导 游 带 领 下 的各 个 建筑 的 参 观 。缺 少 更 多 的 互 动 和 体 验 环 节 ,对 游 客 而 言 无 法 真 正 体 验 古 村 的 精 神 内涵 。 最 后 , 需 要 协 调 居 民 正常 生 活和 旅 游 开 发 的关 系 。 建 筑 及 环 境 的 实 体 保 护 实 际 上 也 是 为 了发 扬 古 村 传 统 文 化 形 态 ,展 现 古 代 传 统 聚落 的 活 力 。而 目
少 有 看 的 当 地居 民 的 生 活 形 态 , 更无 法 融入 其 中 。
漠陂寨上,兹修谱 以正其 本支,冀 以贻其后…… ”
可以知道 潢陂 古村 开基 至今 己延 续有近 9 0 0 年历
史。 漠 陂 古城 依 山 而 建 , 北临富水 , 古 村 占地 约 1 k m 。 , 有住户 6 0 0余 户 ,人 口 2 8 0 0余 人 ,现 存 保 存 完 好
吉 安 古 称 庐 陵 ,元 初 改 名 为 “ 吉安 ” ,取 “ 吉 泰
民安 ”之意 。历 史的发展演变造就 了璀璨 的庐 陵文
化 , 也 诞 生 了一 批 具 有 深 厚 历 史 价 值 的庐 陵文 化 古 村 落 群 ,潢 陂 古村 就 是 其 中 的 一 个 代 表 。漠 陂古 村
的明清建筑 3 6 7栋 ,其中 ,祠堂 7幢,书 院 4所 , 牌 坊 3座 。漠 陂 古 村 在 多 年 的历 史 发 展 过 程 中 在 建

渼陂村

渼陂村

渼陂村,位于吉安市青原区,由开基祖梁仕阶于南宋初年建村,被历史学家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渼陂村是千年古村,也是近代的红色革命圣地,因而被称为“红色古村”。

渼陂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东南部富水河畔,离吉安城30公里,属青原区文陂乡,全村面积约1平方公里。

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这里汇发达的古代商业文明以及红色文化于一体。

规模宏大的明清建筑,鳞次栉比;数不清的石刻、木刻、彩绘、楹联、牌匾、雕屏,无不隐含了庐陵人非凡的智慧和生活趣味,折射出精深博大的庐陵文化的熠熠风采,更记录着块红土地的沧桑岁月。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渼陂村成为红色革命根据地,曾是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许多革命旧址、旧居都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村里至今还保留有大批红色革命遗址和战争年代的文物。

到了上世纪初期,渼陂成了中国革命的一块前沿阵地,毛泽东、朱德、曾山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从事过革命活动,至今留下一大批革命活动旧居。

因此,这里不但拥有古代历史文化,也拥有近现代的红色文化。

渼陂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先后有51人为革命壮烈牺牲,出了四名共和国将军。

在这里,游客可以看到不少当年红军开展斗争时留下的遗迹。

千年古村落——渼陂,从中你能看到你梦想中的桃花源,为了深入了解渼陂,笔者采访了人文学院的习晶凤同学,她说:“我大概也是四五月份去的渼陂,大约乘了一个小时的汽车从吉安到达了目的地,下车就能看到一座石牌,上面写着“渼陂古村”四个字,走进村落,感觉它的建筑很古朴,房子上布满了藤,巷子很狭窄,地上的石板上布有青苔,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走进了一座太仓,能感受到它悠久的历史,它主要是用来储存粮食的,里面有许多小房间,窗户各不相同,我在渼陂还看到了毛泽东的故居,这也是原先赣西南总部所在地,故居很简朴,走进其中,只有两把椅子、一张床,村中坐落着一座八角楼,它全身都是用木头做成,八个角向上翘起,全身呈现出浅红色。

行走在村落中还能看到一条街全是明清店铺,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了千年之前的时光,村中的农家大多都在门前建一堵墙,画一幅画加上八卦挂在上面以辟邪。

渼陂古村简介

渼陂古村简介

渼陂古村简介渼陂古村始建于南宋初年,距今有近千年历史。

古村芗峰东立,象岭西护,瑶山南耸,富水北流、山环水抱,天然形胜,八卦巷通,水塘环绕,村中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有367栋,且类型较全,有书院、义仓、牌坊、楼阁、码头、教堂、革命旧居旧址等,渼古村俨然是一座融书院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和明清雕刻艺术为一体,有着“文武合一,耕读合一,官商合一、红古合一,村镇合一”的独特魅力,被授予“庐陵文化第一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先后被列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6年被评为江西乡村游十大最美景点,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等多项美誉。

古村现有民居582栋,明清建筑367栋,600余户,2800多人,古祠堂5座,家祠若干,古书院4座,古庙宇1座,古楼阁1座,古牌坊3座,古街道900余米。

宗祠文化:宗祠是渼陂古村全村建筑的精华所在,分为总祠,房祠,家祠。

祠中蕴含深邃的儒家思想,有众多的传世家训,精美雕刻。

其形态特点:1、宽敞高大,巍峨壮观。

渼陂梁氏总祠永慕堂为上,中、下堂中带而大在井的三进式建筑,三开间的门廊,上有高耸的牌楼如意斗拱承托起翘角飞檐,顶覆玻璃瓦,金光闪闪。

中堂檐步有四角亭式抱厦,伸入天井间,2、抬梁物架,用料粗硕。

其中堂(或上堂)中缝梁架抬梁式,为民居清一色的穿斗式构架不同,宗祠的中堂(二者为上堂),多为抬梁式构架,砌上露明造,由五架承抱屋顶,明间显得宽敞明亮,3、工艺精湛,装饰华丽。

门廊常作三开间,抱鼓、蹲师、门簪、柱础,皆以红石为之,立体雕,浮雕,线雕等技法,无所不用其极,梁架出檐的斗拱,雀替,驼峰,皆为精美的木雕,仰顶有天花藻井,井底彩绘,檐头也有彩绘,上中下三堂的明间仰顶亦皆有藻井,中堂檐步不作卷棚轩式者,明次间均有藻井彩画。

4、悬匾镌联,品味较高。

家祠正门上方和中、上堂皆有堂匾、门匾等红石质如“梁氏宗祠”,“轩公祠”“本公祠”等,堂匾皆为巨大的木匾,如“永慕堂”,“求志堂”,“孝友堂”,“节寿堂”等,祠堂的中、下堂及前天井间多置石柱,方形,柱上镌刻对联。

渼陂村:庐陵文化第一村

渼陂村:庐陵文化第一村

渼陂村:庐陵文化第一村
谢文军
【期刊名称】《农村百事通》
【年(卷),期】2024()2
【摘要】渼陂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的富水河畔,始建于南宋初年,距今有近千年历史,是一座比较典型的江右民系古村,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还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生态文化村和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渼陂村的村名源自陕西省户县(现鄠邑区)古湖泊名,大诗人杜甫曾去过并写有《渼陂行》。

据导游小杨说,当年户县人梁仕阶与族人辗转在此开枝散叶,因怀念故乡而取
其为村名。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谢文军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旅游开发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江西省吉安市渼陂村、钓源村的个案研究
2.诺利地图视角下的聚落公共空间研究——以江西渼陂村为例
3.文
旅融合下庐陵文化古村落活化研究——以渼陂古村为例4.庐陵渼陂古村落的保护
与开发5.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传统村落的“非遗—空间”耦合机制探究——基于
渼陂村下元宵民俗的实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西吉安渼陂古村导游词

江西吉安渼陂古村导游词

江西吉安渼陂古村导游词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江西吉安市的渼陂古村!我将为大家介绍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古村落。

渼陂古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渼陂镇,是一个有着近800年历史的古村落,是江西省的历史文化名村、民间文艺村、中国传统文化村等荣誉称号的得主,也是江西省重点保护的文物建筑、江西省旅游度假区内的重要景区之一。

渼陂古村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好,是中国民居建筑的珍贵遗产。

这里的古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主要有三进四合院的民居和歇山顶、歇山墙、抬梁式等特色的古建筑。

古村落分为东区、南区、西区和北区,总面积约为50余万平方米,是江南古村落的代表之一。

首先,我们来到古村的东区。

东区是古村的核心区域,也是游客最常游览的地方。

这里保留了许多明清古建筑,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房屋建筑以三进四合院为主,大门朝向东部,分为“天”、“地”和“人”三个部分,象征着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念。

这里的建筑材料多为木材,以及川石、青砖等,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同时,这里还保存了一些古代家具、文物和古代工艺品,让游客们更好地了解到古代村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

接下来,我们来到古村的南区。

南区以其唯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这里有着茂密的竹林和绿树成荫的小路,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

这里还有一座古老的桥梁——云贵桥,是连通古村东区和南区的主要通道,也是古村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桥上的雕花和栏杆都很精美,充满了古代建筑的艺术魅力。

站在桥上,可以远眺渼陂河的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恬淡。

接下来,我们来到古村的西区。

西区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官员宅院和士绅楼堂,这些建筑都是由石头围合而成的,庭院里绿树成荫,各种花卉点缀其中,给人一种雅致高贵的感觉。

这里还有一座名叫“逍遥洞”的古井,是古村居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之一,也是古代人们聚会、闲谈的场所。

逍遥洞井水清澈甘甜,据说喝过逍遥洞井水的人都会生活幸福安康。

在沉寂中绽放的美丽---解读渼陂古村

在沉寂中绽放的美丽---解读渼陂古村

在沉寂中绽放的美丽---解读渼陂古村在江西吉安的青山碧水中,掩映着数以百计的古村落,犹如一颗颗散落的明珠,沉寂千年,欣逢盛世,在沉寂中绽放出古朴的美丽。

近年渐渐走红的渼陂古村是庐陵(吉安古称为庐陵)古村落中的一块瑰宝,无疑是明珠当中最闪耀的一颗。

渼陂古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东南部,离吉州城区(吉安市政府所在地)约30公里,面积1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400余人。

这里有恢宏壮观的古宗祠,风格统一的古民居,店铺林立的古街道,充满庐陵文化气息的古书院,遮天蔽日的古樟树,它以厚重的历史、古典的明清建筑、璀璨的明清雕刻艺术和辉煌灿烂的红色文化,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江南古村博物馆”。

2005年底,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授予该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成为全国受此殊荣的36个古村之一。

此外,该村还荣获了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科普示范村、省级卫生村等五个省级荣誉。

一、古老建筑:全村现有保存完好的梁姓总祠堂1座、房祠4座、家祠10余座,全都雕梁画栋,贴金绘色。

最有代表性的是梁氏宗祠—永慕堂。

此堂始建于宋初,毁于元,以后几度重修扩建,二层三进砖木瓦结构,面积1221平方米,有石柱34根,木柱24根,石刻对联20条,门口石狮、石鼓各一对。

永慕堂是“议事参政、办校育才、喜庆丧吊、春祭秋饲”宗法观念农村全功能展示,历尽世事陵谷未遭大损,在南方诸省堪称一绝!“梁氏宗祠”石刻牌匾高挂永慕堂中堂正中大门上方,板壁后书有“朱柏庐先生家训格言”。

两侧有“忠、信、笃、敬”四个大字,顶蓬均有绘画。

这里曾是红四军军部旧址。

大门上悬匾额曰“翰林第”,门廊三开,上有飞檐牌楼,如意斗拱。

中堂为四角式抱厦,伸入天井间。

堂口穹顶有一幅已斑驳的古画,是一只公鸡站立于另一只鸡的鸡冠之上,寓意冠上加冠、升官发财之意也。

走进永慕堂,映入眼帘的是37根褐红色的石柱,每根石柱上均镌刻一副对联。

渼陂古村

渼陂古村

渼陂古村作者:汪羽平来源:《老友》2006年第09期说起吉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革命圣地----井冈山,而今天让我们把目光投向“2006江西乡村旅游十大美景”之一的渼陂古村。

渼陂古村离吉安城约30公里,坐落在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为南宋初年从陕西迁徙至此的客家人所建,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

整个村庄山环水绕,风景优美,民风纯朴,天然形胜。

渼陂古村以明清建筑为基础,融书院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和明清雕刻艺术为一体,深受庐陵文化影响。

目前,渼陂古村已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成为全国受此殊荣的36个古村之一;它还被列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东井冈第一村”。

红四军总部旧址在渼陂村内,古建筑数量众多,类型齐全、规模宏大,有许多文物古迹和革命遗址。

现有367栋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气势恢弘的祠堂、饱经风霜的书院、幽静的古街、别具一格的教堂、古老的牌坊,以及古戏台、古水井、古码头、古民居等。

而且在民居内还有许多精美的石雕、木雕、砖雕、照壁及藻井,蕴含了丰富的庐陵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古街渼陂村书院、祠堂林立,堪称庐陵古文化的博物馆。

全村现有保存完好的梁姓总祠堂1座、房祠4座、家祠10余座,全都雕梁画栋,贴金绘色。

最大的祠堂即坐落于村口的永慕堂,大门上高悬匾额曰“翰林第”,门廊三开,上有飞檐牌楼,如意斗拱,石狮子守门;全部建筑为三进式,中堂为四角式抱厦,伸入天井间。

古书院更是渼陂村一绝,现基本保存完好的有名教乐地、文昌阁、明新书院等处,书院内处处有儒家格言警句。

名教乐地在村西头,为青砖灰瓦式民居,门前有高围墙,进院子后有一天井,房舍分东、西两部分,东首为一厅两厢的居室,西屋是读书堂和灶厨。

面对读书堂的东照壁上有一幅圆形大瓷画,两旁有副对联:“万里风云三尺剑,一庭花草半床书。

”1930年2月毛泽东率红四军从井冈山下来后,住在这座书院内达四个月之久。

赞扬江西吉安渼陂的句子

赞扬江西吉安渼陂的句子

赞扬江西吉安渼陂的句子
端午节期间,江西吉安青原区渼陂古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美丽多姿,如诗如画。

渼陂古村是一座江右民系聚居的古村,这里山环水抱,天然形胜,八卦巷通,...
渼陂古村位于吉安市青原区文陂镇,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这里汇聚发达的古代商业文明以及红色文化于一体。

规模宏大的明清建筑,鳞次栉比;数不清的石刻、...
渼陂古村,是庐陵古村落中的一块瑰宝。

它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东南部,离城区30公里,面积1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400余人。

村中至今保存着较为完整的...
古村建筑独特。

整个古村落依山就水,规划布局蕴藏风水玄机、堪称之象;石径逶迤,曲巷通幽;宗祠林立,支脉明晰;古民居雕梁画栋、枋樽雀椿;古家具雕...
老旧的房屋在蓝天下尽显着沧桑感。

鹅卵石铺成的小道不知留下了多少欢声笑语。

渼陂古村不仅庐陵文化气息浓郁也是梁兴初将军故里。

高大的古祠堂模样老旧...。

渼陂古村建筑调研报告.doc.doc

渼陂古村建筑调研报告.doc.doc

渼陂古村建筑调研报告i.渼陂古村建筑的整体概况渼陂古村位于吉安赣江支流富水河西岸,古为庐陵县纯化乡七十六都,现属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管辖,是文陂乡政府所在地,渼陂古村位于集镇的南部,距吉安市中心约28 公里。

方位为东经115°52′,北纬26°28′。

古村芗峰东立, 象形西护, 瑶山南耸, 富水北流, 山抱水环, 天然形胜, 更有古建筑文化源远流长。

据/庐陵渼陂梁氏族谱序中记载: “梁之先曰天监始自潭州, 历十三世, 日胜用仕南唐, 微仕郎生子六, 以六龙字之次第繁衍, 而居庸之派龙四郎系也, 世延甲村至宋宣和间, 祖仕阶徙今之渼陂寨上, 兹修谱以正其本支, 冀以贻其后……”据此可推知, 从北宋宣和年间梁氏开基祖梁仕阶来到渼陂建村立寨, 延续至今已有近900 年历史。

经过前期十多代传人的繁衍经营, 到明代中后期渼陂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庶之地, 这里不仅拥有当时中国南方一流的民居建筑,而且已逐步发展成为知名的村镇合一的贸易经商集散地, 梁氏族人由此不少成为拥有雄厚资金的富商大贾。

降及清代,渼陂的商业进一步得到发展, 街上90% 的店铺均为梁氏族人开设经营。

经济的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的发展, 经考察, 整个渼陂古村以明清建筑为主体, 从古建筑中到处透视出古代民间文化的蕴含, 虽然经过近千年的风雨侵蚀以及战火兵燹的毁损, 但保留下来的东西依然可观, 在一平方公里的村落里, 布局错落有致, 八卦巷道, 卵石路面, 村落的南面有28 口象征上天星宿的池塘环绕, 且小桥流水, 口口相通。

村落里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有367 栋, 而且类型广泛齐全, 有民居、祠堂、书院、义仓、牌坊、楼阁、店铺、码头、教堂、庙宇、革命旧址等。

最难得的是位于村北的约900 米长的明清s形古街沿富水河逶迤伸展, 似文宜曲, 保存最为完整。

整个渼陂古村的古建筑融宗族与宗法文化、书院与儒商文化、建筑艺术文化以及近现代红色文化为一体,古色文化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 互相渗透, 相得益彰, 具有很高的民间文化考古和旅游观赏价值。

来自陕西的渼陂古村

来自陕西的渼陂古村

来自陕西的渼陂古村作者:人字草的天空江西吉安市青原区文陂镇有一个渼陂古村,这个村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由南宋初年陕西户县人氏梁仕阶为躲避战乱携族人迁徙于此而修建的。

因梁仕阶无时无刻都怀念着故乡,遂以家乡渼陂湖命名为村名,迄今已传至第33代。

渼陂原为陕西关中渼水汇成之陂,称渼陂湖,位于鄠邑城西,此地原为汉唐皇家园林所在地,被誉为“关中山水最佳处。

”2016年5月,陕西省重新开发渼陂湖,其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在西安鄠邑举行。

2017年一期工程萯阳湖片开园,重现了历史上的渼陂盛景。

渼陂是秦汉时期上林苑的一部分,更是唐代的游览胜地,称得上人文历史遗迹众多。

历代文人墨客纷纷前来观瞻,杜甫、岑参、苏轼、程颢等都曾来此游览赋诗:杜甫有《渼陂行》“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

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韦庄有《过渼陂怀旧》“……渼陂可是当年事,紫阁空余旧日烟。

多少乱离无门处,夕阳吟罢涕潸然。

”这样慑人心魄的美丽风光,能不令远离故土的梁仕阶时时萦怀、刻刻不忘吗?然而他所修建的渼陂古村同样千古流芳。

2008年,渼陂古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国家AAAA级景区。

走近古村,一座雕凿着“渼陂”二字的牌楼映入眼帘,此后便是一个荷塘,因已到了初冬时节,满池干枯的荷叶东倒西歪地耷拉着,再往后的古建筑就是梁氏宗祠。

整个村落现有民居503栋,600余户,2800多人,明清建筑367栋,古祠堂近20座,古书院4座,古庙宇1座,古楼阁1座,古牌坊4座,古街道900余米。

梁氏宗祠永慕堂占地一千多平方米,斗拱飞檐,镂花雕刻,红石梁柱,石柱四面皆镂刻有“永慕”二字的20余副长联。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红色革命风起云涌,渼陂村成为当时的革命根据地,为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明清时期的许多古建筑成为革命的用房,村中的红色革命遗址和战争年代的文物比比皆是。

今天在渼陂古村能够看到的有“二七”会议会址、红四军军部旧址、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曾山旧居等多处江西省、吉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镇渼陂村(社区工作人员100题含答案)高频难、易错考点模拟卷

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镇渼陂村(社区工作人员100题含答案)高频难、易错考点模拟卷

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镇渼陂村(社区工作人员100题含答案)高频难、易错考点模拟卷答题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共1套试卷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1卷一.单选题(共50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自_____起施行。

A.2010年8月28日B.2010年12月1日C.2011年1月1日D.2011年5月1日2.()下列哪项不应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任务()A.保障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B.保障城市政府在实施城市规划中的权威,保证城市规划顺利实施C.保障城市各项建设纳入城市规划轨道,促进城市规划的实施D.保障公共利益,维护相关方面的合法权益3.()通过危机的事前监控、事中处理与事后恢复,最大限度地降低或消除危机带来的损害的一系列过程被称为()。

A. 危机管理B.危机干预C.劳资冲突管理D.民主管理4.()2010年全市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指出,我市新时期引领民政工作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贴心民政B.为民民C.亲情民政D.民生民政5.()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共有()。

A.九章六十八条B.八章五十四条C.九章六十六条6.()各级人民政府对贫困残疾人的基本医疗、康复服务、必要的辅助器具的配置和更换,应当按照规定()。

A.给予补贴B.给予救助C.给予减免7.()城市街道办事处与以下哪个部门可以负责社区戒毒工作?A.村支部B.社区居委会C.乡镇人民政府D.公安派出所8.()下列不属于违反保密法律应承担的责任的是()。

A.行政责任B.刑事责任C.民事责任D.党纪处分9.()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值范围是()。

A.100~103B.103~107C.107~110D.110~11510.()《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要求全社会对残疾人()。

A.同情、抚慰、关怀、支持B.理解、尊重、关心、帮助C.怜悯、爱护、照顾、扶持11.()理情行为治疗的ABC理论中的B是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渼陂村渼陂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

这里汇发达的古代商业文明以及红色文化于一体。

规模宏大的明清建筑,鳞次栉比;数不清的石刻、木刻、彩绘、楹联、牌匾、雕屏,无不隐含了庐陵人非凡的智慧和生活趣味,折射出精深博大的庐陵文化的熠熠风采,更记录着这块红土地的沧桑岁月。

渼陂古村山抱水环,天然形胜。

村内的总祠永慕堂,占地一千多平方米,翘角飞檐,镂花斗拱,红石檐柱,石柱四面皆镂刻着嵌有“永慕”二字的20余副长联,可以看作楹联、书法、石刻、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博物馆。

渼陂古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南部富水河畔,离吉安城30公里,属青原区文陂乡,全村面积约渼陂风景区一平方公里。

村中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代和近现代文化印迹,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令人叹为观止。

渼陂也因此闻名遐迩。

悠久的历史翰林第渼陂古村始建于南宋初年,距今800 余年,村民都姓梁。

宋元时期,梁氏按古代宗法制度修建祠堂、制定族规,形成了一套尊祖敬宗,强化族权的宗法制度。

到了明朝中期,为适应时局的发展,村民开始从事商贸活动,到清朝时期,他们在附近一带已经形成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渼陂在建村的时候,虽然没有特定的规划,但由于以宗祠为核心的凝聚力,宗法制度的约束,再加上古时风水学的影响,尽管历经数百年的拆、迁、毁、建循环往复,也并未造成大的波动,全村始终处于一种较为稳定的发展之中。

文陂乡党委书记杨彩霞女士谈起渼陂古村时,总带有浓厚的感情:“渼陂古村,它的地名就叫渼陂。

在这个古村里有一条小河叫渼水,而陂就是河岸的意思,也就是说在渼水岸边的一个洲头。

有一种‘人人塘边忙浣洗,家家门前流清泉’的纯朴淡然的乡村生活意境,突出了天人合一的环境氛围。

”古村芗峰东立,象岭西护,瑶山南耸,富水北流,可谓山抱水环,天然形胜。

古村的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八卦巷道,卵石铺路,排水设施完备。

古老的建筑渼陂村是吉安市的一个庐陵文化古村,里面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保存完好的有367栋,还有红四军的军部,‘二.七’会议会址,毛泽东旧居和曾山的旧居。

有一条古街。

这个村子也是人杰地灵,先后出了三位共和国的将军。

他们是梁兴初将军、梁必业将军和梁仁芥将军。

古色渼陂村的祠堂最宏伟的当然是梁氏宗祠————永慕堂。

梁姓是村里的大姓,梁氏宗祠当然也是村里最引人眼光的建筑。

这幢建筑最早建于宋代,后来经过多次重建,至今依然显得古朴雅致,雄伟壮丽。

祠堂飞檐高挑,是二层三进的砖木结构,高大的斗拱依然有着当年的气势,但是,据说这里曾有着精美的雕刻梁托,但都在动乱的年代中被破坏掉,想起来确实可惜。

只有在中堂的墙壁两侧,写有“忠、信、笃、敬”四个大字,每个大字都有两个人之高,那种气势足以令人震撼。

在祠堂里,每根柱子上都写着蕴意深远的对联,深浓的文化蕴味从中流露出来。

美丽的传说渼陂村的牌坊分三类。

除牌楼式门的古槐第牌坊、牌坊式照壁———“多留余地”坊外,另有两处真正意义上的牌坊———贞节坊。

这两处牌坊为一对母女的贞节坊。

母亲名唤菊,生下女儿不久丈夫死去,含辛茹苦把女儿抚养成人,并许配给邻村一小伙为妻。

但女儿尚未过门,未婚夫就死了。

从此,母女都未再嫁。

老死家中。

时人为褒奖母女特设大小贞节坊两座,两坊之后,均建有节孝祠。

所残存者为女儿坊,由于是未嫁而寡,故牌坊明次间均填以砖墙而不开门,仅在明间现拱门形状。

坊顶设有“冰清玉洁”字样。

由贞节坊可见,旧社会的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桎梏是何等惨烈。

在“翰林第”附近的“连理樟”也有个传说。

“连理樟”也叫“夫妻村”,已有600年以上的历史。

在上世纪初,两棵树先后古枯。

但是在革命战争中,由于革命军队在永丰县抓获了沾满人民鲜血的国民党将领张辉瓒,在东固将其公决。

他的头被悬挂于右边这棵樟树的枝头,之后这棵树就活过来了。

有人传说在张辉瓒的湖南老家埋葬张的墓穴里只有张的身子,而没有人头。

关于“连理树”有另外一个传说。

一个住在树边的大户人家认为这两棵树太大了,根都伸到自家院子里,便将伸进院内的树根挖了。

之后,这户人家的老爷陆续娶了6个老婆,都没有一人生育,第七个老婆是带孕嫁进来的,但后来又不知怎的无缘无故流产了,最后这户人家没有了后代。

村里有28口水塘,口口相通,错落有致地排出八卦图形,象征天上的28星宿护卫这个美丽的村子。

村里老人说,这28口水塘原先都有沟渠相通的,夏天里,小孩子们可以从这口池塘爬到那口池塘,玩捉迷藏的游戏。

渼陂古村娱乐民俗道情,俗名“打绷绷”,流传于吉安、吉水、永丰、峡江、安福、泰和等地。

道情原出于道教在宫观里所唱的“经韵”,后来吸收词牌或曲牌,演变成为“新经韵”,又称“道情”。

民间艺人演唱的道情,始于宋代,兴于清朝。

艺人多出自“圣恩堂”,他们左手抱渔鼓,右手掌击鼓面,敲打时,发出“彭彭”响声,沿门乞讨,唱一些宣扬“忠孝节义”的曲子。

后来有艺人根据传奇故事、民间故事编唱一些长篇曲目,可以登堂入室,连篇坐唱。

道情为1人或2人演唱,2人或多人帮腔,有说有唱,以唱为主。

唱词多以方言押韵,土话道白,有时稍带官腔官韵。

演唱形式,一种用渔鼓伴奏,一种用二胡伴奏。

用渔鼓伴奏时,根据唱词感情的需要,可以击出各种不同的节奏。

用二胡伴奏时,除过门和托腔外,还充分利用二胡换把、滑音和泛音的特点,形象地表现人的对话,如“唔”、“啊”等和开门声如“叽呀”、锣鼓声“咚咚匡”等各种声音效果。

吉安道情的曲调结构有:引子(过门)、曲头(八句开头语)、叙板(既说又唱,七字一句,四句一归宿,亦可有长短句)、快板、尾子(结束段)。

总体特色是:说唱为主,表演为辅,叙表见长,代言为辅;一人多角,以少胜多;自奏自唱,形式简便。

演唱时,但问渔鼓彭彭,琴声柔扬,别有一番情趣。

图为渼陂村二七会议会址渼陂古村于2009年2月1日被国家旅游局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毛泽东旧居内的标语-渼陂(图)渼陂古村将军馆(中国名将图组)吉安渼陂《二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图组系列)江西吉安渼陂古村从南宋初年开始(图)第五届渼陂古村文化节开锣(图组)江西庐陵文化第一村"的渼陂古村悠久的历史江西吉安渼陂梁氏古村渼陂村景点简介 1.二七会议旧址在江西省吉安县南的陂头。

二七会议会址是一栋前后两进的梁家宗祠,座西向东,分前后两栋,中有2.2米宽的走方廊小院,为砖木结构。

现保存完好,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收入《中国名胜辞典》。

二七会议,也称二七陂头会议,是指1930年2月7日至9日,红四军前委、赣西特委和红五、六军军委在江西吉安陂头召开的联席会议。

毛泽东在7日作了《关于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的报告。

会议讨论了有关政治、土地、红军、党的组织、苏维埃等重要问题,确定党的任务是深入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和发展工农武装。

会议纠正了赣西特委、赣南特委的右倾悲观思想和迟迟不分配土地或按劳力分配土地的错误作法,加强了党对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领导。

会议将红四军前委改为总前委,作为四、五、六军及赣西南、闽西、东江、湘赣边区等红色区域的领导机关,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

会后,根据这次会议的决定,将赣西特委、赣南特委合并为赣西南特委,刘士奇为书记,并建立了赣西南苏维埃政府。

2.曾山旧居:曾山,1899年12月出生于吉安县永和镇白沙锦源村,乳名洛生,号如柏,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赣西特委委员,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主席,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上海市副市长。

解放后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交通部部长,内务部长,1972年因病在北京逝世。

这里就是“二七”会议期间曾山工作生活过的地方。

他为“二七”会议的顺利召开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和调查研究,促进了《二七土地法》地诞生。

它是《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的完善和发展,为实现武装工农建立政权,夺取江西的目标奠定了坚定的群众基础。

《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兴国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二七土地法》没收一切豪绅地主阶级的土地和一切主要由他们掌管的公共土地外,属于他们的山林、池塘、房屋也都在没收之列,这就更为全面地体现了对豪绅地主阶级土地财产的没收分配政策,有利于满足广大贫苦农民的要求。

3.永慕堂:永慕堂是渼陂古村的一个总宗祠。

这个祠堂始建于南宋初年。

元末毁于一场兵燹,明朝正德年间也就是1519年重建,清朝加建的,是明清结合式的风格重修的时候正好是慈禧执政,上面的飞檐翘角是“凤在上,龙在下”,这个是一个“官帽”式的结构,一般出了大官才可有这样的结构,整个总祠一共有三个这样官帽式的建筑,上面每一个圆圈里都有一个字,从右边看起有“诗书门第”“斗门阀冠”等字样。

正面是“翰林第”牌,“翰林”是一个科举名,梁家璋是一身奋斗在科场直到69岁考取功名。

全村人敬仰他的精神,为了激励后人,这个“翰林第”字匾放在总祠的大门4.渼陂古村将军馆渼陂古村古树常青,富水长流,从这个方圆才一平方公里的红土地上走出了四位将军,两位中将,两位少将。

中国第一个王牌军——38军军长梁兴初中将,是一位英勇的虎将,把一生献给了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战场,可谓是战功赫赫,有38军政委梁必业中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参加革命以来,一直从事政治思想工作,是党指挥枪的楷模;还有文武双全的原兰州军区副政委,梁仁芥少将,三位将军都是55年第一批授衔的,而且都是受当时在这里召开的著名的“二.七”会议和红军活动的影响,同年参加红军,投身革命,又在55年同时授衔,这在全国颇为罕见的,还有一位是2000年授衔的少将——梁必骎,现供职于中国军事科学院,是位精通军事理论的儒将,按我们当地的辈份,兴初最大,必业、必骎次之,仁芥最小。

5.毛泽东旧居其实主席选中这个地方作为他的旧居,真正的原因是里面有一个耐人寻味的书斋,整个建筑构造象一张古床,上面那些“贴花”是其它古村很难得一见的,均由竹片一片一片粘上去的保存到现在都完好无损,当时主席就在这跟老百姓交流,真正值得我们回味的是墙上的这幅对联“万里风云三尺剑,一庭花草半床书”。

毛主席最喜欢这幅对联,它也恰恰反映了主席的革命生涯,据说,后来主席把这幅对联着带到中南海去了。

6.古街悠悠古街全长900米,建于明朝,是商业文化的典型代表。

这里我们可以从万寿宫看到当时的繁华景象。

万寿宫无论规模、形式在江南乡村都是首屈一指的。

宫内设有赌场、夜市、戏台等等,是当时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

每当夜幕降临,街上路灯通宵达旦,人如潮涌。

常有戏班登台演出,好一派兴旺发达景象。

万寿宫前院两则拱门上“天不夜”“月常明”是当时陂头街真实的写照,享有“小南京”的美称。

这枚铜钱图案位于万寿宫的正门前的地面上,意为祈盼兴旺发达,财源滚滚。

从这幅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出古街保存得十分完整,保存最为完整的大概有600多米,古街现保存完好的店铺有108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