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读后感]论语读后感300字
《论语》读后感精选五篇_《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后感精选五篇_《论语》读书笔记《论语》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国学经典,许多人崇尚它“和为贵”的处世哲学,而我,则更迷恋它对理想的追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语》读后感精选五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读后感1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论语十则读后感。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必须与我们这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十分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十则读后感。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
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能够说是尽到孝了。
”那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
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
父母都期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
所以为父母带给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
论语读后感300字12篇
论语读后感300字(一):《论语》读后感《论语》是凝聚我们中国人智慧的一本书。
四年级的时候,爸爸就给我买了一本孔子的论著《论语》,并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论语》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能够教给我们很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听后迫不及待的翻开《论语》,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做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务必做到随时随地都在学习中,内心充满着掌握真理的愉悦。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知。
这句话是令我感悟最深,受益最多的。
它的意思是说:要学习别人的长处,用别人的短处来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且改正。
让我明白了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是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别人的缺点呢,就用来当一面镜子,看一看自己身上有没有这些缺点,有,就要把它及时改正。
没有,就用来告诫自己,以后不要犯这些错误。
这句话一向伴着我健康快乐的成长,无时无刻的给我警示,指引我如何去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而《论语》应当是阶梯中十分重要的一级,学习《论语》,收获的不仅仅仅是知识,还有好多做人的道理。
论语读后感300字(二):在这个假期里,老师又上我们背诵了《论语》这本书,再次走进论语,给我的感受有很多;;;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智慧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后人称他为圣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孔圣人。
《论语》教会我如何学习,例: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
新发现,就能够当老师了。
《论语》又教会我如何做人:例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用,是根本不能够的。
就好像大车没有,小车没有一样,如何行走呢?《论语》还教会我如何孝顺父母,例如: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子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其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后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后没有更改父母的为人行动,那就算是孝道了。
论语读后感400字(优秀5篇)
论语读后感400字(优秀5篇)《论语》读后感300字篇一《论语》是一部伟大的思想总集,它记录了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言行,是后人了解和研究孔子最可靠的原始资料。
《论语》一书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的仁义道德,这也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儒家学派的主导思想。
书中从各个角度来论述仁义道德,内容丰富,举凡思想修养、行为举止、风俗礼仪、国家治理,可以说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阅读《论语》一书,让我初步了解了孔子的思想。
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
《论语》流传两千多年而经久不衰的事实向后人证实了它拥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信大家通过阅读这本书后,也一定会为它的魅力所折服。
论语读后感400字篇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面不患乎?与朋友交而本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要尽心竭力,按时上课不迟到,上课要认真听讲,上课积极发言,不和旁边的同学们说话,回家写作业要认真,写字要工整,上操要认真,动作要规范,在学校要遵守规矩,老师分配的各项任务尽力去完成。
和朋友往来方面,广交朋友,关心朋友,团结朋友,重要的是诚实地对待不要欺骗朋友,发现朋友有困难的时候要帮助他,朋友之间要相互鼓励。
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每天要复习,回家写完作业后要复习老师上课讲的知识,巩固知识点,不会的问题及时要问老师,以前学过的知识也要复习,难的题要多做几遍。
我们每天要上面的三点总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管什么事情要尽心竭力地去做,同朋友往来以诚相待,所学到的知识经常要复习。
论语读后感心得300字(通用6篇)
论语读后感心得300字(通用6篇)论语读后感心得300字篇1《论语》,一篇充满高尚的*。
今日,我们读着读着眼前仿佛出现了孔子智慧般的面容,宋代开国丞相赵曾说:“半部《论语》知天下。
”可见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本书上层说过,孔子。
一个2000多年的学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日看来依然是那么的先进,那么贴切,何以想象《论语》这本书却通知了中国近二十一个世纪。
真理本不是辩出的,而是做出的,孔子的徒弟在徒弟把孔子曾说的话综合在一齐,写下了这篇*,他所说的不仅仅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理,还有学习的好处和如何学习。
我喜欢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得像这句话所要表达中的一样,可我们此刻的社会,却连这一句话都做不到!孔子,一个创下无数辉煌的学家,此刻却已成了一个历史,但孔子仍然活在我的心中!论语读后感心得300字篇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非常敬佩他,是因为他视人如己,要求统治者关爱弱者,爱护百姓,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思想,四处游览、讲学。
“仁”是他的思想表现,除此之外,孔子还主张以德教化人们,以礼治理国家,他有一部著作,名为《论语》。
《论语》集治国、修身、齐家、平天下于一身,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之所在,我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在《论语》集里,有许多句子是可以做为我的座右铭的,也有许多句子是终身受用的,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的,学自己要对别人做什么时,先想想自己是否愿意承受这样的事,如果自己不愿意承受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我觉得《论语》这种为学的精神也是我们效法的地方,《论语》里面的这种人生修养,我认为是永远年轻的,所以这种学习道德,能“苟日新、日日新”,我还是进步的,随时有新的境界。
论语读后感心得300字篇3假期里,我读了许多《论语》故事。
给我印象较深刻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意思就是说:若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做老师的人。
关于《论语》的读后感(精选24篇)
《论语》的读后感关于《论语》的读后感(精选24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论语》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的读后感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君子乎。
”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来自《论语》这本书。
但是你真的理解了吗?大多数人都不是很了解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了以后,再来温习,不是很欢乐吗?有远方的朋友赶来相聚,不是很欢乐吗?而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道理也在论语中体现了,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是讲,父母在时,不能远游,出去时要告知父母方向……自从我学习了《论语》以后,我有了许多生活上的进步;每天反省自己的得与失,孝顺父母……虽然孔子所说的我没有全部做到,但是却比以前做得更好了。
论语就像我的一面镜子,我自己是怎样做的,孔子是怎样要求的,我应该怎样做才更好。
现代人整天只知道拼命的赚钱,连父母都不管了。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你不尊敬老人,那你养的动物就和你养的老人没什么区别了。
《论语》反映出了古代文化学的缩影,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古代的人,古代的事,古代的文化。
曾子曰:“吾日三省我身,为人谋而不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句话便是我的座右铭,我觉得,每天就应该向曾子这样去反省自己,然后为自己立一个目标,才能有进步。
《论语》这本书,让我懂得的道理远不止这些……《论语》的读后感篇2我对《论语》很感兴趣,就到《中华经典诗文诵读》里去找,其中,找到了两则关于学习的名言,让我来说一句非常不错的,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那是出自《论语。
为政》中的句子,这句话言简意赅,我是这样理解的:学习态度要实事求是,不能一知半解,千篇一律。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懂道理的人,才是会进步的人。
我们也要做一个这样的人,对学习上的问题要认真领会,不能一知半解,对不懂的问题要虚心请教,不能不懂装懂,这样,才能学有所长,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篇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篇《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论语读后感(一)《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它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以语录体对话文体记叙了孔子及其教弟子的人生痕迹,以及他们心灵的追求。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
孔子的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常言道:百行孝为先。
孔子也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其意思是如今所谓的孝,是说能养活父母就可以了。
然而至于狗和马,都能得到饲养。
如果对父母不恭恭敬敬,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是的,孝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是,孝顺不仅仅是能养活父母,而是要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使他们得以安享晚年,此之为大孝。
对呀,如果只是养活他们,别的就一切都不理,那与对待猪狗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孝顺要真心用孝德去对待自己的父母。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在社会生活是很难立足的。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治理国家也应该讲求诚信。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可见,讲求信用不但是君子有的品德,还能给人们带来福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读后感(精选27篇)
论语读后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读后感(精选2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它是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而论语导读则是针对你在论语中不明白的,注意说明背景、说明用意,并对原义作适当的发挥和展开,让我们更清晰的了解论语,并学会运用其。
“君子”观念在中国各家中,儒家尤其孔子对之极为重视。
那么在孔子眼里何为君子呢?论语导读中有很多话都体现了孔子对君子的看法并作了解释。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儒家认为家世国的基础,治国之前必须先齐家,家齐而后国治。
为什么呢?因为家就是人的调教之所,在家里把人调教好了,知道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了,到社会上去自然会服从领导,尊君爱上。
知道服从与尊敬,也就自然能与社会和谐,恪尽职守。
孝顺父母、善事兄长,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道德修养。
所以作为君子首先必须具备的基础就是“孝顺父母、善事兄长”。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说明了仁在孔子眼里是十分重要的。
论语导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学习,《论语》是君子的一堂必修课。
《论语》的真谛,就是让所有人明白,怎样才能得到我们心灵深处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几棵挺立在岩石缝间的古树千年不倒,即使经历了暴风骤雨;几座绵延的大山不断延伸,即使脚下的激流不停地拍打;几座散落在山间的小屋在等待,即使已被高大的岩石遮蔽。
《论语》正如它们,存在着一种强大的力量,那就是信念的力量,它从未被人们忘记过。
《论语》的精髓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到人们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让人们有着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
《论语》读后感范文5篇300字
《论语》读后感范文5篇300字【9篇】《论语》读后感篇一本文中有一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它的意思就是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美妙的。
假如不选择有仁德的住处,哪能算得上是明智呢?孟母三迁的故事以及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与此很有些相像之处,都强调优秀的外在环境、气氛对人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明白,外在环境对人各方面的影响极大,直接影响到人的整体素养、人生观、价值观、生活品位、处世方式等等。
举个简洁的例子:出身时代官宦家庭的子弟,一般都是经纶满腹,温文儒雅,言行举止之间与寒素出身的人虽不敢说有霄壤之别,用泾渭清楚来形容应当不为太过。
…《论语》读后感篇二我今日读《论语》的第九章——子罕与第十章——乡觉,让我最喜爱的一则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这个消逝的时间啊!像河水一样,日日夜夜不停的,特别的流去。
读了这一句话,我的感悟非常深刻,是啊,光明似水,日月如梭,一刺眼,如水般的时间已过去了十年多了,我也步入了中学的大门了,我们的时间会如急流、瀑布一般的快,这让我们更好的去珍惜时间。
古代读书人五湾笔下的《次北固山下》上写道”海日生夜,江春入旧年“,不错的旧的一年好像还没去,而新的一年却已将要将旧年给推去了。
这真是一名至理名言啊,它写得是多么的正确,我们以后应当要更加的去珍惜时间,不让它白白的流去,更应当以这一句话为自己的座右铭,时时刻刻的提示自己惜时,好好学习,每天向上。
这以上的就是我对这一则《论语》的全部感受。
论语读后感篇三《论语》是我过一部闻名的语录体散文,主要记录了我过大学者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对我国的文化有很深刻的引导意义。
《论语》也许一半左右都牵扯到了这个“孝”字,正因如此,后被公认为百家之正统的儒家学派把孝道推广的非常广泛,稳固了孝道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中国人心中孝为先,正是由于千古以来儒家思想的主导,与《论语》在我们祖宗身上留下的习惯一向传承下来。
《论语》读后感(通用10篇)
《论语》读后感(通用10篇)《论语》读后感1五千年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而悠悠文明长河中,璀璨至今的依然是那颗“星”——儒家的《论语》。
它代代相传、历久弥新、永垂不朽,它就是一部经典,我的成长因它而精彩!说起《论语》,那可是家喻户晓的一部经典作品,不但在我国广为人知,更是举世闻名。
它是儒家的核心著作,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记录。
古人曾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而且,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多也体现出了《论语》中的礼教思想。
由此可观,《论语》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
因此,这更加深了我想去阅读它的欲望。
于是,我漫步到《论语》的世界里,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奥秘、熏陶自身的心灵。
读后,其中的很多句语录都深入我心,影响我至今。
小学的时候,我并不是很重视学习。
虽然我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老师的问答互动,会动脑思考,可是却很少做笔记,课本十分的崭新,里边除了印刷文字就如同豆腐一般白花花的。
结果,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我也得到了我的“报应”,那就是复习时总是无法回忆起老师上课所讲的知识点,于是成绩总是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仿佛一株枯苗不见长势。
到了初中后,由于学业竞争的激烈,我终于明白了成绩的重要性。
于是我上课就一直埋头做笔记,不肯放过一毫秒,就好像头顶千斤重,抬个头都不舍得。
可是成绩却还是不怎么理想,而且虽然做过笔记,但都好像是走个形式化,满足自身的视觉需求,却从未自身动过脑筋自身思考。
这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警示了我。
它告诉我只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思考却不学就会陷于困境中。
这清楚地反映出我当时的状况,让我明白了要把学与思结合在一起,两者缺一不可,这样的话,即使是事半也会功倍的。
对啊!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立刻调整了自身的学习方式:当老师讲解例题、重点时,我就应该放下笔抬起头仔细听讲、认真思考;当老师停下让我做笔记时,我再拿起笔书写。
果然,经过了几个月的调整,我的成绩逐渐有了起色,直到至今也受益匪浅,在年级里名列前茅!这时,虽然我的成绩有了较大的起色,但在人际交往方面却又出现了问题。
读了论语的读后感三百字(精选5篇)
读了论语的读后感三百字(精选5篇)读了论语的读后感三百字(精选5篇)你认为一篇论语读后感怎么写才优秀呢?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读了论语的读后感三百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读了论语的读后感三百字(篇1)今天,我终于读到论语的第8篇了,回想着原来读的辛苦。
有许多字不会读,都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查,字典翻都翻得想吐。
虽然前面很辛苦,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
孔子的仁和礼都在我的心底扎下了深根。
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
我从课前导读上也读到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贵贱,每个人都应有受教育的机会。
我读论语时发现了一句话: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以为并没有什么大的含义便直接看译文了。
译文上是这样写的: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时说话办事的有把握;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凡听到的都能辨别是非;到了七十岁时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我从这句子中隐约体会到一个含义。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悟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身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进过长时间的锻炼和学习,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道德的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的遵说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论语》是一本好书,大家好好读吧,我相信大家。
读了论语的读后感三百字(篇2)“半部《论语》平天下!”孔子那睿智闪光的语言光照古今!,一代枭雄蒋介石,对它情有独钟,就连后世的文人墨客、平常百姓受其深远的影响也不胜枚举!“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道理是: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这不正是君子的品德吗?孔子说的这句深刻而又蕴含哲理的话,告诉(用词不准,建议改为:不外乎告诫)人们修养是如此的重要。
《论语》读后感300字【三篇】
【导语】读书不但可以滋润读者的⼼灵,充实读者的精神世界,还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读者⾯对⽣活的状态,多读⼀些好的书籍吧,它会让你受益终⾝。
相信不久的以后你也会爱上读书!下⾯是整理发布的“《论语》读后感300字【三篇】”,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篇⼀】 【篇⼀】 读了《论语》这篇著作,我受⽤不尽,不仅知道了做⼈的道理,还亲密接触,让我对孔⼦了解的更深更多。
《论语》书是对孔⼦⽇常⽣活的举⽌与语⾔⽅式,还有记载中国史代伟⼈对孔⼦的评价与⽣活故事。
三⼈⾏,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反应了孔⼦与别处俩⼈⾏⾛中,必定有⼀位是其师傅,还反应了孔⼦好问好学的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他还⾮常谦虚,⾃⼰成了⽼师,还是求学,对问题都不耻下问;不像我们,遇到奖励就万分骄傲,遇到困难就不理不睬。
在我练字期间,我在书法班的名誉上是⼤名⿍⿍的;于是,我⾮常骄傲,在学校的作业本上写得乱七⼋糟,还差点被批⼊“差字⿊名单”;⾃从读了这本著作,我在数学⽅⾯的字体⼤有进步,连⽼师都对我刮⽬相看;有⼀次,还在课堂上公开赞扬我的作业本呢!原来论语是多么重要啊! 因此,我们要向孔⼦学习,不能骄傲⾃⼤,要做⼀个谦虚有学问的⼈,并向孔⼦取长补短,让⾃⼰更完美!【篇⼆】 【篇⼆】 在寒假⾥,我读了《论语》这本书。
其中的句⼦令我回味⽆穷。
⼦贡说过:“⽼师以温、良、恭、俭、让知道了每个国家治理国家的⽅法。
⽼师求得的⽅式,恐怕和其他⼈⼤不相同吧!”从这句话中,我知道,孔⼦的求得⽅式是多么的⾼明。
我发现,在《学⽽篇第⼀》中,孔⼦⼤都讲的是“孝”和“礼”。
⽐如:“⼦⽈:‘⽗在,观其志;⽗没,观其⾏。
三年⽆改于⽗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话就是说对⽗母⼀定要“孝”。
如果⼀个⼈⼲了坏事,但是他却孝顺⽗母,说明他还有悔改的机会;⼀个⼈没有⼲坏事,但是他却不孝敬⽗母,那么这个⼈就⽆可救药了。
在《为政篇第⼆》中,孔⼦讲了治理国家的⽅法,以及他是如何从政的。
孔⼦是强⼒推荐不要以“势”来治理百姓,⽽是要⽤“理”来治理百姓的,这样百姓就会⼼服⼝服。
论语读后感300字(共10篇)_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300字(共10篇) 于丹教授对《论语》的感悟是快乐的、丰富的、给人启发的。
通过读《于丹〈论语〉心得》,我学会了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
只有以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并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状态中,才能寻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安宁,也才能如孔子教导我们的那样:快乐地生活!人生之道。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这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轨迹,却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标和价值体系。
它就像一面镜子,人们可以通过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轨迹。
当然,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但如果我们能在二三十岁时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并在内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价值体系,做到淡定从容,那这样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义的生命。
从《于丹〈论语〉心得》中,我读到了这份人生的价值体系。
关于论语的读后感论语读后感之七论语读后感300字(2) | 论语读后感其次,我们要同正直的人、信实的人和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不同谄媚的人、背后毁谤的人和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1/ 8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公冶长)我将孔子这六类人的对举看作是对第一条标准的具体化,也是交朋友的道德底线。
我觉得以上这两条标准非常符合孔子对“仁”的追求。
从“恭、宽、信、敏、惠”这些“仁”的细目来看,“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道德品质的高度概括。
孔子一生努力实践“仁”德,在交友方面也渗入了他的这一标准。
直、谅和多闻分别从立身、对人和学识三个方面对选择朋友提出了一个简明而又完备的要求。
第三,孔子中庸的思想在交友观上也有体现。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子路)我们要尽可能地与言行合乎中庸的人相交,可这毕竟非常理想化,反映在现实中我们既要结交激进者,也要结交狷介者,优势互补。
论语读后感心得感悟300字(精选5篇)
论语读后感心得感悟300字(精选5篇)你认为一篇论语读后感怎么写才优秀呢?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著作,这本书从成书到现在已经有2500多年了。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论语读后感心得感悟3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论语读后感心得感悟300字(精选篇1)《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宣扬“仁”。
在《论语》中,孝道有着不可动摇的低位。
中国人自古认为百善孝为先,把孝道作为道德之根本。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年轻学德的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对现在的你来说,你一定认为孝只要做到能养父母孩子吃饭就行了,但狗了、马了之类的动物都会喂饱幼崽儿,如果人不能做到持之一恒的照顾老人小孩,那人还跟动物有区别吗?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可以探知他人的心理,对父母尽孝不只是物质上的供养,还有精神、心理的关爱。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意思是孩子孝敬父母,不能使父母为自己忧愁。
只有自己有疾病时,父母才为自己担忧,其余一切都不能使父母担心。
“事父母能竭其力。
”一个人通过努力可以做好很多事,让父母欣慰。
只有生老病死,这种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事,让父母担忧也是没办法。
除了这些人力不可控的事,其余的都做好,不让父母担心,这样就是孝。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
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这句话告诉我们:侍奉父母,他们若有过失,要婉言劝告。
话说清楚了,却没有被接纳,仍然尊敬他们,不要违逆对抗,继续操劳而不怨恨。
读论语读后感300字左右(通用8篇)
读论语读后感300字左右(通用8篇)读论语读后感300字左右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咦?大上午的,谁在读书呀?哦,原来是焦作日报社组织校园记者在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呢!以前,我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给他们说的话他们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他们不相信我。
我很生气,为什么不相信我呢?但自从读了《论语》后,想起《论语》里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我马上就不伤心了。
还有一次,我的同桌不喜欢学习,我就耐心地给他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道理,使他感到学习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令人讨厌。
后来,他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学习,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虽然再有两节课就不能和任老师共同学习了,但是,任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会永远牢记在心。
以后,我还会多读好书,做一个像孔子一样有学问的人,并且还要多读圣贤书,做一个少年君子!读论语读后感300字左右篇2今天,爸爸买了一本《论语》。
刚开始,我觉得没意思,就没在意。
下午,闲着没事,我随手翻了翻,觉得有点趣,就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了几篇。
我是越来越喜欢这本书了,其中第一篇给我的印象最深,*这样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意思是说“学习以后,能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感到很兴奋吗?”这正是我学习上应该做到的。
在学校,老师天天都会给我们讲授很多知识。
我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时间一长,就会忘记许多。
假如经常翻开书温习一遍,就能牢牢地记住。
记得有一次听《超强记忆学习法》电视讲座,那位老师这样教我们:一堂课下来,下课时用三十秒回忆本堂课学习的重点;一天下来,花三分钟回顾这一天学习的重点;一周下来,花十分钟回忆本周学习的重点;一个月下来利用一小时回忆本月学习的重点。
他所说的正是“学而时习之”的道理,学习的乐趣正是因为记住很多知识而得到快乐,也就“不亦说乎?”了。
我爱读书,更爱读《论语》这样的好书。
读论语读后感300字左右篇3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在讨论问题时产生了分歧,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已经论证了是他错了,可他却还要与我争执,我当时心里就有些瞧不起他,甚至不想跟他玩了。
论语读后感300字(精选24篇)
论语读后感300字论语读后感300字(精选24篇)论语读后感300字 1《论语》是凝聚我们中国人智慧的一本书。
四年级的时候,爸爸就给我买了一本孔子的论著—《论语》,并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论语》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能够教给我们很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听后迫不及待的翻开《论语》,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做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务必做到随时随地都在学习中,内心充满着掌握真理的愉悦。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知。
”这句话是令我感悟最深,受益最多的。
它的意思是说:要学习别人的长处,用别人的`短处来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且改正。
让我明白了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是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别人的缺点呢,就用来当一面“镜子”,看一看自己身上有没有这些缺点,有,就要把它及时改正。
没有,就用来告诫自己,以后不要犯这些错误。
这句话一向伴着我健康快乐的成长,无时无刻的给我警示,指引我如何去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而《论语》应当是阶梯中十分重要的一级,学习《论语》,收获的不仅仅仅是知识,还有好多做人的道理。
论语读后感300字 2这段时间,我们把《论语》这本书学完了。
还记得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封面十分的精致,上面还写着十分大气的两个字——论语。
刚翻开书页,就看到了人物介绍。
这本书的作者是孔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中国古代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师业,被中国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俗话说:他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其中著名的弟子有:颜回,曾子,子路,子贡,管仲……《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修改而成,资料以伦理教育为主,包括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有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至理名言是我国古代名言之一。
全书语言精练,好处深刻,有许多言论被人视为至理名言。
论语读后感300字(精选7篇)
论语读后感300字(精选7篇)关于论语读后感,精选4篇精选范文,字数为300字。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学习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令自己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志趣,欢乐地生活在一起,这难道不快乐吗?别人不理解我也不怨恨我,这难道不是君子的行动吗。
关于论语读后感,精选4篇精选范文,字数为300字。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学习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令自己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志趣,欢乐地生活在一起,这难道不快乐吗?别人不理解我也不怨恨我,这难道不是君子的行动吗。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学习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令自己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志趣,欢乐地生活在一起,这难道不快乐吗?别人不理解我也不怨恨我,这难道不是君子的行动吗?《论语》中有一段也使我受用不尽。
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这句话中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别人长处,改正自己短处。
这句话说明了:只有善于利用别人长处的人才能成为一名学识渊博的人。
《论语》中还有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意思是: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别人优点,补自己不足,这样自己就能提高。
读到这,我想到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名言,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论语》这本书,语句精炼,意思也很深刻。
我从这位高人,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白了自己的优点,也明白了我们的责任,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篇一:《论语通篇》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能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启迪,能使我们在人生中得到不断改正错误。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某某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的读后感作文300字7篇
论语的读后感作文300字7篇论语的读后感作文300字7篇论语的读后感作文300字1这个学期,我们背了一本国学金典名叫:论语。
俗话说,背一本论语,管理天下都用不完。
当然,我虽然只背了半本,但却让我受益深浅。
给印象很深的是这一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意思是君子看中情谊,而小人看重利益。
人不能总是看中利益,友情比利益更加重要,利益只为了自己,而友情却可以和大家分享。
当然,这一句的道理也很深: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说话时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不要用自己的言语误伤了别人,行动快捷对自己的好处也很多。
然而,还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向他学习,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做自省,反省自己,不让自己也犯同样的错误。
放于利而行,多怨的意思是如果一切都依照是否有利于个人私利来行事,就会造成别人对自己的怨恨,所以做事之前也要为别人找想。
这就是在我背论语当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几则。
论语的读后感作文300字2今天老师让我们抄十则则《论语》,并且让同学绐我们讲意思,再提单个字的意思。
其中我最有感悟的两个句子是,子曰:“由诲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我教诲仲由知与不知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子的你才是最聪明的。
我非常喜欢孔子说的这句话,学习在于自己,而不是给老师学的,不懂装懂才是最笨的学生,这样你就是一个不诚实的孩子。
还有一句是,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温习小时候学过的知识你还可以发现新的知识时,你就可以当别人的老师了。
这句话我也有深的感悟,如果你以前学的知识都掌握了,那么在去看时以前的书你又能发现新的'知识,那你就可以给学习较差的人当小老师了。
孔子和徒弟曾子写的十则论语都是关于学习的,这十则里的每一句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改进、去努力。
如果你学习了,你将成为像孔子一样的文学家。
论语的读后感作文300字3我们从一年级就读过《三字经》、《弟子规》,现在我们四年级了,开始读《论语》这本书,其中”温故而知新“这篇文章让我很有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读后感]论语读后感300字
星期六,我到新华书店购买了论语这本书,我在踏青的路上看了这本书,我深有感触。
论语这本书,我觉得不比其它的书难看,这里面记载着孔子说的每一句有道理的话,其中,我最难忘的就是这两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者,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所谓的孝顺,总说能够奉养父母就可以了。
对狗对马,也能做到伺养。
如果对父母只能做到奉养而不诚心孝敬,那和伺养狗和马有什么区别?还有一句与这差不多,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对,对父母要有真诚的孝心,这句话让我感到很震撼,我对我的父母是真诚的,但是我有时对他们的态度不怎么好,我很惭愧,这次读了论语,我一定会改变我自己,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应该感谢杨老师给了我这次看论语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