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原来这么可怕
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成为全球各地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
大气颗粒物PM2.5是其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污染物,它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对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和能源消耗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对PM2.5的组成、来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解析,以期为空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PM2.5的定义和特点PM2.5,即可吸入颗粒物,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物。
与较大颗粒物相比,PM2.5更易穿透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内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大。
此外,PM2.5还具有很强的持久性,能够悬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其传播距离相对较远。
三、PM2.5的组成PM2.5的组成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以及细菌和病毒等。
其中,有机物是PM2.5中最主要的成分,包括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元素有机碳(EC)。
无机物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这些盐类是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PM2.5中还含有一些健康风险较高的重金属元素,如铅、汞等。
四、PM2.5的来源PM2.5的来源基本可以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两大类。
自然源主要包括植被的挥发物、土壤颗粒、海盐颗粒等。
人为源主要包括工业活动、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生物质燃烧等。
这些人为源释放出的颗粒物经过大气的输送和转化作用,最终形成PM2.5。
五、PM2.5的影响与预防措施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免疫力下降等。
此外,PM2.5还对大气能见度、气候变化等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PM2.5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首先,对于工业和交通源的控制,应加强排放标准和监管,推动清洁生产和可持续交通。
其次,可使用燃煤减排和清洁燃烧技术,减少生物质燃烧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提倡绿色出行,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车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PM2.5”危害健康甚于沙尘暴_1
“PM2.5”危害健康甚于沙尘暴"PM'的英文全称"particulatematter',中文意思就是"颗粒物'。
"PM2.5'就是"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显然,"PM2.5'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重要影响。
气象专家研究表明,"PM2.5'已经成为引发灰霾天气的重要原因。
而环保部门在公布空气质量时,常常以"PM10'(即"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浓度为标准,所以就出现了"环保部门公布大气质量合格',但广大居民却感觉"空气灰蒙蒙空气污染较严重'的矛盾。
很多城市的"PM10'浓度达标了,但"PM2.5'浓度远未达标,所以许多专家都呼吁环保部门,把"PM2.5'纳入常规的大气监测范围,并及时向公众发布浓度数据。
值得欣喜的是,环保部门已准备将"PM2.5'和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
当大量极细微的包括"PM2.5'在内的颗粒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空气混浊,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并且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80%,这时呈现的天气现象称为霾天气。
发生霾天气时,远处光亮物将微带黄、红色,黑暗物则微带蓝色。
霾一般在没有明显空气活动、风向由北转南、低空有逆温层(上暖下冷的稳定气层)、无风或微风情况下形成。
霾和雾的区别在于水汽含量的大小。
当水汽含量达到90%以上叫雾,低于或等于80%叫霾。
雾是低层水汽发生过饱和凝结而成的气象现象,多呈乳白色,大多在下半夜形成,清晨日出前最浓,日出后渐渐消散。
和大雾天气一样,"霾'让整个天空一片灰蒙蒙,容易让人产生悲观情绪,可能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PM2.5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危害性
PM2.5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危害性PM2.5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危害性PM2.5是粒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它不是单一成分的粒子,是由许多不同化学成分凝聚在一起的复杂而又多变的颗粒状污染物。
目前已知,PM2.5大体可以分成一次粒子和二次粒子,一次粒子一般是固态粒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和生物燃料燃烧,以及自然扬尘。
二次粒子也称为可凝结粒子,主要是高温状态下气态形式排出的污染物在空气中冷却凝结成固态,或者在空气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颗粒状,多数情况下含有硫、氮离子和半挥发性有机物。
PM2.5的主要危害是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特别是含有半挥发性有机物的M2. 5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料,城市环境空气颗粒物浓度水平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影响是肯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影响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长期暴露与死亡率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特别是年平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在发达国家与死亡率有显著相关性。
目前已经在PM2.5中监测到的主要成分是元素碳、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
其它的常见的成分包括各种金属元素,既有钠、镁、钙、铝、铁等地壳中含量丰富的元素,也有铅、锌、砷、镉、铜等主要源自人类污染的重金属元素。
2000年有研究人员测定了北京的PM2.5来源:尘土占20%;由气态污染物转化而来的硫酸盐、硝酸盐、氨盐各占17%、10%、6%;烧煤产生7%;使用柴油、汽油而排放的废气贡献7%;农作物等生物质贡献6%;植物碎屑贡献1%。
含碳的颗粒物、硫酸根、硝酸根、铵根加在一起占了重量了69% 。
类似地,1999年测定的上海PM2.5中有41.6%是硫酸铵、硝酸铵,41.4%是含碳的物质。
与之关联性较高的疾病包括:传染病(流感、肺结核、肺炎)、肺癌、心血管疾病和过敏反应(哮喘、肺泡炎)等。
PM2.5的另一重要危害是消光作用非常明显,其中硫酸盐类和硝酸盐类主要通过对光的散射作用影响能见度,PM2.5中的碳黑和含碳物质主要通过吸收作用影响能见度,这是近年来灰霾天增多的主要原因,说明PM2.5污染在一些地区还在加剧。
什么是pm2.5
什么是pm2.5
最近几年,大家都开始关注我们的空气质量,有一个之前没有听说过的名字频繁出现在我们耳朵里,那就是“pm2.5”,大家似乎都知道这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今天的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pm2.5颗粒物的成分很复杂,主要取决于其来源。
主要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但危害较大的是后者。
自然源包括土壤扬尘(含有氧化物矿物和其他成分)海盐(颗粒物的第二大来源,其组成与海水的成分类似)、植物花粉、孢子、细菌等。
自然界中的灾害事件,如火山爆发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火山灰,森林大火或裸露的煤原大火及尘暴事件都会将大量细颗粒物输送到大气层中。
人为源包括固定源和流动源。
固定源包括各种燃料燃烧源,如发电、冶金、石油、化学、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供热、烹调过程中燃煤与燃气或燃油排放的烟尘。
流动源主要是各类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使用燃料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尾气。
与其他可吸入颗粒物相比,pm2.5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更大,因为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
10μm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2μm以下的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
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肺泡后,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使机体容易处在缺氧状态。
更多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有哪些危害,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空气质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中,PM2.5作为空气中的重要污染物,对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规范空气质量监测和改善环境污染状况,国家制定了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一、PM2.5的定义PM2.5是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它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工业生产、燃煤和烧柴等活动,是空气污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PM2.5对健康的影响1. PM2.5颗粒物能够携带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多环芳烃等,对人体呼吸道和肺部造成直接伤害。
2. PM2.5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加重现有的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
3. PM2.5影响儿童和老年人的健康,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和免疫功能下降。
三、PM2.5的监测和控制1. 国家对PM2.5污染物的监测采取了严格的措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测网络和技术标准。
2. 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控制PM2.5的政策和措施,如限制工业排放、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推动清洁能源等。
3. 采取措施改善空气质量,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
四、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GB3095-2012中规定了PM2.5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其中,24小时平均浓度的Ⅱ级标准是75μg/m³,24小时平均浓度的Ⅲ级标准是115μg/m³。
2.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各地在超标情况下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限制工业生产、减少机动车行驶等,以保障公众健康。
五、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意义1. 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有利于加强对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和治理,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向前发展。
2. 严格执行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利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民裙众的身体健康。
3. 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实施,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中的PM2.5以及对人体的危害ppt医学课件
其实美国大使馆用来评估 空气质量高低的指标并不复 杂。最主要的就是 “PM2.5”数值。但正是这 一个看似简单的指标,却引 来了无穷尽的“口水仗”。 面对普通民众的一片质疑,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 发言人杜少中在新浪微访谈 中首次坦言出现这种“双重 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大 使馆的标准和国内现行空气 质量检测标准并不统一,国 内目前没有将PM2.5指标的 高低,作为评判空气质量高 低的依据。
北京PM2.5超标事件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容 易引起灰霾天气,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对人体危害较严重 ,易造成呼吸道疾病等。
北京PM2.5超标事件
曾有网友根据信息公开原 则,要求北京市环保局公布 PM2.5的监测数据,但遭到 了拒绝,北京市环保局的书 面回应是,PM2.5监测数据 目前只能作为研究使用,所 以不予公布。
那么究竟什么是PM2.5?我们每天呼吸的空 气中到底有哪些是对人体伤害最大的污染 源?普通消费者该通过哪些手段减少糟糕 的空气质量对身体的影响?
在现代城市里的众多污染物来源中, 颗粒污染物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主 要的污染来源。因为城市里数量庞 大的机动车、工厂、建筑业都是产 生颗粒污染物的主要源头。区分颗 粒污染物杀伤力的主要依据是直径, 直径越小的颗粒污染物,对人体的 危害也就越大。
(1)以烟尘和二氧化硫为特征的煤烟型大气污染严重; (2)水污染严重,缺水成为我国城市的普遍问题; (3)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占地问题严重; (4)噪声危害严重; (5)农业环境污染严重; (6)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7)环境污染对人体危害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世界PM2.5分布图
PM2.5污染防治的措施有哪些
大气中的PM2
大气中的PM2.5空气质量一直是人们非常重视的话题,而大气中的PM2.5也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污染物之一。
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对人的健康有极大的危害。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了解PM2.5的来源、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地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一、 PM2.5的来源PM2.5的来源十分复杂,可能包括交通尾气、燃煤、工业废气、农业作物和森林野火等。
无论是哪种来源,PM2.5的排放都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交通尾气是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排放的尾气也大量释放了PM2.5的颗粒物。
燃煤和工业废气同样是常见的PM2.5来源。
许多工厂和发电厂使用煤作为燃料,排放出大量的含有PM2.5颗粒物的废气。
农业作物和森林野火释放的PM2.5与交通尾气和工业废气的PM2.5相比较,数量相对较少。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这些PM2.5的来源不可忽略,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可能地减少能源的浪费、避免森林火灾等方面积极行动。
二、 PM2.5对人体的影响PM2.5是所有颗粒物中对人体影响最大的。
由于其微小的尺寸和大量的分散性,这些颗粒物可以很容易地进入肺部,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呼吸系统PM2.5被吸入后,会对呼吸系统产生直接的影响。
颗粒物可以在肺部积聚和沉积,阻碍空气的流动。
长时间的暴露会导致咳嗽、哮喘、肺气肿、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生。
2.心血管系统PM2.5也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些微小的颗粒物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血管,引起心脏问题,包括心律不整和高血压等。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PM2.5不仅对成年人健康的影响很大,还对孕妇产生了不良影响。
甚至可以影响胎儿的发育和成长。
3.免疫系统PM2.5可以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使人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
另外,这些颗粒物也可以增加患上鼻子、喉咙、眼睛等方面疾病的几率。
pm2.5指标单位
pm2.5指标单位PM2.5是指大气颗粒物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或细粒子。
这些颗粒物包括尘埃、灰尘、污染物和烟雾等,它们很小,在空气中很容易悬浮,因此可以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PM2.5指标的单位是微克每立方米(μg/m³)。
PM2.5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PM2.5可以进入人体呼吸道,影响肺部健康,加剧哮喘、肺气肿等疾病;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PM2.5空气中,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综合症,甚至危及生命。
2.对环境的影响:PM2.5是使空气变得混浊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它们降落于地面上,造成能见度下降、景观受损等问题。
针对PM2.5的危害,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环境保护力度、限制工业污染、控制机动车排放等。
同时,监测PM2.5浓度也成为了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以保障人民健康和环境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PM2.5指标单位中文解释:1.μg/m³: 微克每立方米,是表示空气中PM2.5的质量单位,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PM2.5的质量。
2. AQI:空气质量指数,是指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分级标准,将PM2.5等六种污染物质量浓度测量结果转换成一个易于比较的综合指标,用以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数。
AQI的分数越高,表示空气质量越差,对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
3. WHO标准:世界卫生组织PM2.5浓度标准,即空气中PM2.5浓度不超过每立方米10微克。
这个标准被认为是全球公认的健康标准。
4. GB标准:我国国家标准GB 3095-2012规定了PM2.5浓度的限制值和指标,即日平均值不超过35μg/m³,年平均值不超过15μg/m³。
这个标准是我国空气质量监测和空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
除了以上几种指标外,各国还有一些自己的标准和措施,以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空气质量,避免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PM2.5空气中,同时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减少空气污染的程度,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PM2.5来源及危害
PM2.5来源及危害众所周知在我们国家环境问题是很严重的,其中出现在大众眼前最多的就是与我们生活甚至生命息息相关的空气质量问题。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了解如何防治空气污染问题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了解它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是以何种方式危害到我们生活的。
由于我们组采用小组分工制,我主要调查了解PM2.5相关,所以我来重点介绍下PM2.5的来源及其危害。
首先是PM2.5的定义,根据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2.5微米是什么概念呢?在我们看来头发丝已经算很细的了,而2.5微米还不到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
PM2.5的组成成分也是也是极其复杂的,在2013年2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将PM2.5的中文名称命名为细颗粒物的同时,也公布了它的化学成分,其中主要包括碳元素和各种重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等。
为什么这么小的的颗粒物会包含有如此多的元素种类呢,这就取决于它的来源了。
PM2.5的来源主要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其中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源。
自然源主要包括土壤扬尘和一些氧化物、海盐(各种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植物花粉、孢子、细菌等。
并且在自然界中的灾害事件会产生大量的细颗粒物,比如火山爆发后空气中就会有大量的火山灰,森林大火或裸露的煤原大火及尘暴事件都会产生大量的烟尘等等。
自然产生的PM2.5主要就是来源于海盐的蒸发和各种自然灾害产生。
而人为来源就多种多样了,其中主要可分为固定源和流动源。
固定源包括各种燃料燃烧源,如发电、冶金、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供热、烹调过程中燃煤与燃气或燃油排放的烟尘。
由于PM2.5可以由硫和氮的氧化物转化而成。
而这些气体污染物大多是人类对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的。
没有先进废气处理装置的柴油汽车也是颗粒物的来源,比如燃烧柴油的卡车和一些私家车,排放物中的杂质导致颗粒物较多,由于现在人们越来越富,这个原因现在已经成为PM2.5的主要来源了。
pm2.5的标准
PM2.5的标准什么是PM2.5?PM2.5是指空气中颗粒物的一种,直径为2.5微米或以下,它们可以悬浮在空气中长时间存在,并且能够直接进入人体呼吸系统中。
由于其极小的颗粒大小,PM2.5能够穿过我们的呼吸道并进入肺部,对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对于PM2.5的标准的制定非常重要,以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为什么需要制定PM2.5标准?PM2.5作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指标之一,其危害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高浓度的PM2.5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健康问题。
因此,制定PM2.5的标准可以帮助监测空气质量,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人们暴露在高浓度PM2.5的环境中的风险。
国际PM2.5标准各国针对PM2.5制定了不同的标准,以下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标准:•美国: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标准将PM2.5浓度限制在每立方米25微克。
•欧盟:欧盟标准要求PM2.5浓度限制在每立方米25微克。
此外,欧盟还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标准用于预警和通知,包括每立方米50微克的平均浓度阈值和每立方米200微克的高浓度阈值。
•中国:中国的国家标准GB3095-2012规定了不同地区PM2.5的日均浓度限制。
一线城市的标准为每立方米35微克,二线城市为每立方米40微克,其他城市为每立方米75微克。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仅仅是作为参考,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的环境和人口状况,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标准。
PM2.5标准的影响制定和实施PM2.5标准对保护公众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标准实施的影响:1.提高空气质量:通过严格监测和控制PM2.5浓度,可以明显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健康风险。
2.预警和通知:基于PM2.5标准,可以设置预警和通知机制,及时通知公众和相关部门,减少人们在高污染区域活动,从而降低健康风险。
3.政策制定:制定PM2.5标准可以作为制定环保政策和措施的依据,通过减少空气污染源、改善工业生产过程、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等手段来控制PM2.5浓度。
浅谈PM2.5的危害及治理
浅谈PM2.5的危害及治理浅谈PM2.5的危害及治理近年来,PM2.5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牵动着人们的心。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由于颗粒小且可携带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旨在探讨PM2.5的危害及治理措施,以期引起社会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的应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由于其微小的颗粒,PM2.5很容易被吸入人体,并直接进入到肺部深处。
与此同时,PM2.5中还可携带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毒性和致癌性。
长期吸入PM2.5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加剧,如支气管炎、哮喘、肺癌等。
此外,PM2.5还可引发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心律失常、高血压等。
这些危害性使得PM2.5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次,我们需要认识到PM2.5对环境的危害。
大量的PM2.5排放不仅会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也会对水质和土壤质量形成威胁。
PM2.5颗粒物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较长,容易随着雨水下降而污染水源。
一旦PM2.5进入水体,会导致水质污染,破坏水生态平衡,威胁生物多样性。
同时,PM2.5在沉降时可能会附着于土壤颗粒上,使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粮食安全。
针对PM2.5危害严重的现状,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一方面,需要从源头上减少PM2.5排放。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清洁能源的利用是主要的PM2.5污染源,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控制和减少这些排放。
通过加强环保法制,严格监管排污企业,推广清洁能源技术,限制车辆排放等,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另一方面,应加强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措施。
通过推行大气污染监测体系,建设高效的污染物排放控制设施,加大对污染治理的投入和力度,可以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除了从源头上减少排放外,还需要加强对PM2.5污染物的监测和预警机制。
建立和完善大气污染监测体系,加强对PM2.5的监测与评估,及时发布污染预警,以便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对健康的危害。
PM2.5危害
PM2.5的来源、组成与危害PM2.5对健康的危害2017年成都市PM2. 5浓度与循环系统疾病急救人次的关系(1)方法:收集2017年1.1-12.31的PM2.5每日24小时浓度值,每日循环系统疾病急救人次数等数据。
得出数据:最强效应期为累积滞后0 -2 d,大气中PM2.5浓度每升高10 μg/m3,居民因循环系统疾病急救风险增加0. 99% (95% CI:0. 46% -1. 52%),PM2.5浓度与居民因循环系统疾病急救风险的暴露反应关系曲线呈上升趋势,随着PM2.5浓度升高,上升加速度趋于平缓。
得到结论:空气PM2. 5污染,可能增加居民因循环系统疾病急救的风险。
注:研究数据来源于国家级监测站点,质控严格,准确可靠。
但受限于急救数据本身特点,疾病诊断为初步诊断,而非患者入院后明确诊断;仅收集了1年数据进行分析,模型存在不稳健性;PM2.5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由于仅收集1年数据,未开展季节分层分析;未对急救人群进行性别、年龄分层分析。
大气颗粒物(PM2. 5和PM10)与浦东新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的相关性研究(4)方法:收集2013年1.1-2017年12.31的浦东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与PM2.5数据并计算其相关性。
并根据年龄学历等分别建立模型。
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当日及前1、2、3 d大气颗粒物浓度分别以lag0、lag1、lag2、lag3表示。
前3日的平均浓度用lag03表示。
得出数据:PM2.5与PM10、SO2、NO2、大气压呈正相关,与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呈负相关。
对低(<80岁)、高龄(>=80岁)人群,PM2.5在lag0、lag1、lag2、lag3和lag03时间点上效应分别是不显著(Poisson分布,系数P>0.05)、显著(Poisson分布,系数P<0.05);对低(中学以下)、高学历(中学以上),PM2.5和PM10在lag0、lag1、lag2和lag3时间点上效应分别是显著、不显著。
PM2.5简介
PM2.5简介PM2.5简介1 PM2.5的概念及化学组成1.1 什么是PM2.5PM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PM2.5也称⼤⽓细粒⼦,指的是空⽓中空⽓动⼒学直径⼩于等于2.5µm的悬浮颗粒物,相对头发丝的1/20,,其粒径⼩、⽐表⾯积⼤,易于富集空⽓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并可以随着⼈的呼吸进⼊体内,甚⾄进⼊到肺泡和⾎液中,导致各种疾病,它还是能见度降低的罪魁祸⾸。
1.2 PM2.5的化学组成PM2.5的化学成分包括⽆机成分、有机成分、微量⾦属元素、元素碳(EC)、⽣物物质(细菌、病菌、霉菌等)等。
⼤⽓中的含碳粒⼦是由有机碳(OC)和吸光的元素碳(EC)组成,元素碳的化学结构类似于不纯的⽯墨,有机碳是PM2.5中含量最⾼的组分。
⼤⽓中细粒⼦主要有⽔溶性⽆机离⼦、含碳物质及不溶性矿物质构成,其中⽔溶性⽆机离⼦和含碳物质主要来源于各类化⽯燃料及⽣物质的燃烧过程,以及⽓态污染物的转化【1】。
PM2.5由直接排⼊空⽓中的⼀次粒⼦和空⽓中的⽓态污染物通过化学转化⽣成的⼆次粒⼦组成。
⼀次粒⼦主要由尘⼟性粒⼦及由植物和矿物燃料的燃烧产⽣的碳⿊(有机碳)粒⼦两⼤类组成。
⼆次粒⼦主要由硫酸铵和硝酸铵(由⼤⽓中的SO2和NO x与NH3反应⽣成)组成,其形成的主要过程是⼤⽓中的⼀次⽓态污染物SO2和NO x通过均相或⾮均相的氧化形成酸性⽓溶胶,再和⼤⽓中唯⼀偏碱性的⽓体NH3反应⽣成硫酸铵(亚硫酸铵)和硝酸铵⽓溶胶粒⼦。
⼤⽓中的⽔滴为这些化学转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所以,⼤⽓中的⽔滴就易成为⼆次污染物在1000⽶以下低空不断积累的重要媒介。
北京在秋、冬季多雾天⽓和连阴天⽓时产⽣的灰霾天⽓(指极细微的⼲尘粒等均匀地悬浮在空⽓中,时能见度⼩于10km、空⽓普遍有浑浊现象的天⽓状况,⼀般是⼤⽓边界层乃⾄对流层底层整体的⼤⽓浑浊现象)就是这种累计的典型现象。
有机物是中国PM2.5中的重要化学物种;SO42-,SO32-,NO3-,NH4+,Cl-SNA是中国东部地区PM2.5中最主要的化学物种;⼟壤尘的⾼含量是中国PM2.5的⼀个特征,在受沙尘影响的地区和季节尤甚。
PM2.5是什么docx
PM2.5是什么
首先,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们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PM2.5的主要来源是工业生产、燃煤、汽车尾气等排放的废气,以及扬尘等自然因素。
这些颗粒物不仅会降低能见度,造成视觉障碍,还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危害。
科学研究显示,PM2.5的浓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大。
除了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还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为了降低PM2.5的浓度,政府和环保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排放标准、推广清洁能源、鼓励绿色出行等。
我们每个人也应该从自己做起,减少开车、节约能源、佩戴口罩等。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才能让我们的空气更加清新,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让我们一起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PM2.5相关知识及防治措施
产生很多微小的颗粒物,悬浮 在空气中,有害物质就附着在 这些细颗粒物上。 这些颗粒绝大部分直径只有1 微米左右,属于PM2.5的范畴。
.
27
五、PM2.5污染防治的措施
4.进入室内必做三件事 • 洗脸、漱口、清理鼻腔。
.
28
五、PM2.5污染防治的措施
二、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我们能做的:
1.戴口罩
• N95型口罩,可防9种防颗粒物,过滤效率达到95%。 • pm2.5口罩,口罩面料采用的能杀灭连抗生素都无法杀灭的“超级细
菌”的康纶纤维。
.
25
五、PM2.5污染防治的措施
2.减少户外锻炼 • 少出门,适度减少运动量与运动强度。
.
26
五、PM2.5污染防治的措施
.
10
三、PM2.5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2005年提出的PM2.5的标准:将指 标分为三个过渡期(IT-1、2、3)及目标值(AQG)。
PM2.5 的年平均浓度值 (μg/m3)
IT-1
35
IT-2
25
IT-3
15
AQG
10
PM2.5 的24H平均浓度值 (μg/m3)
IT-1
75
IT-2
PM2.5相关知识及防治措施
.
1
PM2.5的定义
PM2.5的来源及成分 PM2.5的标准
PM2.5的危害
PM2.5污染防治措施
.
2
一、PM2.5的定义
PM,是英文颗粒物的缩写,也称大气细粒子,指的是空 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悬浮颗粒物。
科学家用PM2.5、10、100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 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PM2.5的危害
浅析PM2.5的危害及防治1.PM2.5的由来PM,英文全称为 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
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被称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其特点是直径小且比表面积大。
虽然PM2.5在地球大气成分组成中占的含量很少,但对空气质量和大气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PM2.5的标准最早是由美国在 1997 年的时候提出来的,目前世界上很多的发达国家都把PM2.5列入一个评价空气质量的标准。
我国在2012年将PM2.5写入“国标”,纳入各省市强制监测范畴。
2.PM2.5的来源PM2.5的来源主要有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两种,虽然自然过程也会产生PM2.5,如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花粉、真菌孢子、细菌等,但其主要来源还是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排放物,并且其危害相对较大。
人类既可以直接排放PM2.5,也可以通过排放某些气体污染物,然后在空气中转变为PM2.5。
直接排放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生物质垃圾焚烧等。
在空气中转化成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来自各种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其成分包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等。
除此之外,PM2.5其它的人为来源还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室内装修等。
PM2.5的微观形态可分为规则形态和不规则形态两类。
其中规则的包括:烟尘集合体、燃煤飞灰颗粒、生物颗粒以及一些矿物颗粒;而不规则形态的多为矿物颗粒。
以上分别为9种规则形态PM2.5颗粒和4种不规则形态颗粒。
3.我国PM2.5污染现状3.1区域性特征我国颁布的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PM2.5的二级标准年均值为35μg·m-3,日均值为75μg·m-3,该标准值与美国和WHO(推荐PM2.5年均值为10μg·m-3,日均值为25μg·m-3)的标准限值还有巨大的差距。
就目前我国对PM2.5所做的研究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PM2.5的污染十分严重,并且PM2.5占到PM10的40%~80%,PM2.5成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德国pm害死多少人
德国pm害死多少人
德国pm害死5.38万人
大气污染物因子有很多种,当前我国环境保护部门监测环境大气污染物时采用的是PM10这个指标。
其定义是监测环境空气中尘埃或飘尘的空气当量直径为10μm的尘埃或飘尘在环境空气中的浓度。
由此,我们就知道了PM2.5,就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尘埃或飘尘在环境空气中的浓度。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世卫组织曾指出: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时,人的死亡风险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约增加15%。
研究也显示,PM2.5浓度越高,呼吸系统病症和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同步增高。
PM2.5对人体的伤害是如此之重,但大多数人被蒙在鼓里,得不到相应的提示和指导,以采取有效的防范去规避这种伤害,这一现实明显与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责和信息公开的精神相悖。
PM2.5的重要来源是汽车尾气,恶化的PM2.5数据会给民众以触动,拷问他们在污染防治中的责任,从而提醒更多人少开车,多选择绿色出行。
幸好,这个问题国家的管理部门已经注意,相信不久PM2.5的指标会进入大气污染指数计算体系中,但由于技术支持与信息收集的涉及国家环保部门的众多基层单位,需要有一定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M2.5原来这么可怕(为了孩子的健康转)
2013-11-19 齐老师亲子咨询师
在浓雾缠绕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到底PM2.5是什么意思。
PM2.5的“PM”,particulate matter是一个英语单词的缩写,翻译为“细颗粒物”。
PM2.5的“2.5”,是2.5微米,1000微米=1毫米,2.5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20。
所以,直径2.5微米的细颗粒物是肉眼看不见的。
比PM2.5大点的细颗粒物是PM10,直径大到4倍,但体积可不止4倍,按球体体积公式计算,PM10的体积是PM2.5的体积的64倍,大了这么多,可是肉眼还是看不见。
比PM10大的颗粒物是PM50。
PM50的体积是PM2.5的体积的8000倍,肉眼可见。
在家里,一缕阳光射进来,光柱里有无数微尘在翻飞,那就是PM50和大于PM50的颗粒物。
桌面上,落了一层灰,那都是远远大于PM50的颗粒物。
PM50、PM10、PM2.5,是3个临界值,空气里并非只有这3种直径的颗粒物,50微米以下的、以上的任何直径长度的颗粒物都有。
(看得见光柱,就表明我们城市的空气已经被污染了!!!)
50微米是肉眼可见的临界值,可以进入鼻腔,但不能继续前进。
我们鼻腔里的鼻毛,看起来致密,但是对于PM50来说就显得稀疏了。
鼻毛能挡住PM100、PM75,但挡不住PM50。
能挡住PM50的,是鼻腔黏膜细胞的纤毛,这些纤毛肉眼看不见,很细密,所以能挡住PM50,而且,鼻腔里的黏膜细胞分泌的黏液还可以把PM50粘住,使它们不能继续前进。
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就想擤鼻涕、挖鼻屎,但是别当众,当众则不雅。
10微米是可以到达咽喉的临界值,所以,PM10以下的细颗粒物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咽喉是PM10的终点站,咽喉表面的黏膜细胞分泌的黏液会粘住它们,每个黏膜细胞还有200根纤毛(也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停地向上摆动,就像逆水划龙舟一样。
我们天生的这种生理功能就是为了阻止PM10继续下行。
PM10积累于咽喉所在的上呼吸道,积累越多,分泌的黏液也越多。
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就想吐痰。
所以,痰要吐,不要咽,咽下有害。
2.5微米是可以到达肺泡的临界值。
PM2.5以下的细颗粒物,上呼吸道挡不住,它们可以顺利下行,进入细支气管、肺泡。
我们的呼吸系统像植物的根系,自上而下,气管分出支气管,支气管分出密密麻麻的细支气管,密密麻麻的细支气管又连着密密麻麻的肺泡,肺泡的数量有三四亿个。
吸进去的氧气最终进入肺泡,再通过肺泡的壁进入毛细血管,再进入整个血液循环系统。
我们吸进去的PM2.5,因为太小,也能进入肺泡,再通过肺泡的壁进入毛细血管,进而进入整个血液循环系统。
PM2.5携带了许多有害的有机的无机的分子,是致病之源。
细菌是人所共知的致病之源,PM2.5和细菌有一比。
PM2.5是直径为2.5微米的细颗粒物,细菌则是微米级生物,大小多为1微米、几微米,也有十几微米的。
也就是说,PM2.5和细菌一般大小。
细菌进入血液,血液中的巨噬细胞(免疫细胞的一种)立刻过来把它吞下,它就不能致人生病,这如同老虎吃鸡。
PM2.5进入血液,血液中的巨噬细胞以为它是细菌,也立刻过来把它吞下。
巨噬细胞吞惯了细菌,细菌是有生命的,是巨噬细胞的食物。
可是,PM2.5是无
生命的,巨噬细胞吞了它,如同老虎吞下了石头,最终被噎死,那么我们的免疫力就下降了。
不仅如此,被噎死的巨噬细胞,却释放出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可导致细胞及组织的炎症。
可见,PM2.5比细菌更致病。
进入血液的PM2.5越多,我们就越容易生病。
PM2.5对人体的危害
1、引发呼吸道阻塞或炎症
研究显示,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75%在肺泡内沉积。
我们可以想象,眼睛里进了沙子,眼睛会发炎。
呼吸系统的深处,也是一个敏感的环境,细颗粒物作为异物长期停留在呼吸系统内,同样会让呼吸系统发炎。
2、致病微生物、多环芳烃、油烟等搭“顺风车”入体内致癌
除了自己“干坏事”,细颗粒物还像一辆辆可以自由进入呼吸系统的小车,其他致病的物质如细菌、病毒,搭着“顺风车”,来到呼吸系统的深处,造成感染。
不要以为只要远离大鱼大肉的不良饮食习惯,就能躲开心血管疾病,细颗粒物也有很多“办法”诱发心血管疾病。
比如,细颗粒物可以直接进入血液,诱发血
栓的形成。
另一个间接的方式是,细颗粒物刺激呼吸道产生炎症后,呼吸道释放细胞因子引起血管损伤,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
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与居民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
多环芳烃进入人体的过程中,细颗粒物扮演了“顺风车”的角色,大气中的大多数多环芳烃吸附在颗粒物的表面,尤其是粒径在5毫米以下的颗粒物上,大颗粒物上的多环芳烃很少。
也就是说,空气中细颗粒物越多,我们接触致癌物——多环芳烃的机会就越多。
3、影响胎儿发育造成缺陷
还有一些发现,让人更加担忧。
近年的一些报告显示,人类的生殖能力正在明显下降,环境污染被认为是罪魁祸首。
来自波希米亚北部的一项调查,对接触高浓度PM2.5的孕妇进行了研究,发现高浓度的细颗粒物污染可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
更多的研究发现,大气颗粒物质的浓度与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率的上升,低出生体重、宫内发育迟缓(IURG),以及先天功能缺陷具有相关性。
4、PM2.5颗粒物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血管
2009年的一项实验采集了北京城区大气中的PM2.5,以人肺泡上皮细胞株(A549)为模型进行毒理作用研究。
在这个实验中,以25、50、100、200μg/ml等不同的染毒状况进行对比发现,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PM2.5可引起这些细胞的炎性损伤。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发表论文称,2004年至2006年间,当北京大学校园观测点的PM2.5日均浓度增加时,在约4公里以外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病急诊患者数量也有所增加。
我们利用时间系列分析研究,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PM2.5每立方米浓度增加10微克,医院高血压类的急诊病人就会增加8%,心血管疾病也会增多。
”
PM2.5全球浓度分布图
中国华东地区污染最严重!!!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PM2.5小于10是安全值,而中国的这些地区全部高于50接近80!
世卫组织为各国提出了非常严格的PM2.5标准,全球大部分城市都未能达到该标准。
针对发展中国家,世卫组织也制订了三个不同阶段的准则值,其中第一阶段为最宽的限值,新标准的PM2.5与该限值统一,而PM10此前的标准宽于第一阶段目标值,新标准也将其提高,和世卫组织的第一阶段限值一致。
空气质量指数
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定义为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针对单项污染物的还规定了空气质量分指数(Individual Air Quality Index,简称IAQI)。
利用空气质量指数可以直观地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并指导空气污染的控制和管理。
空气质量按照空气质量指数大小分为五级,相对应空气质量的六个类别,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的情况越严重,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
0~50 Ⅰ优可正常活动
51~100 Ⅱ良
101~150 Ⅲ1轻微污染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体力消耗和户外活动
151~200 Ⅲ2 轻度污染
201~250 Ⅳ1 中度污染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着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中普遍出现症状老年人和心肝病、肺病患者应减
少体力活动
251~300 Ⅳ2 中度重污染
301~500 Ⅴ重污染健康人运动耐受力降低,有明显强烈症状,提前出现某些疾病老年人和病人应当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
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