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生也直》原文和译文
《人之生也直》课文讲解及写作拓展
1、子曰:“人之生也直,罔 之生也幸而免。”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 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 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 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识别人。” 樊迟没有想通这番话。孔子便说:“把正直的 人提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 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 问什么是智,老师说:‘提拔那些正直的人并使 他们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 来。’这话是什么意思?” 子夏说:“这是含义多么深刻的话啊!舜有了 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了一个皋陶来任用,那些不 仁的人也就远离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 了一个伊尹来举用,那些不仁的人也就远离 了。”
3、【译文】叶公对孔子说:我们乡 里有非常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羊, 他指证他的父亲。孔子说:我们乡里 正直的人不是这样的,儿子为父亲隐 瞒,父亲为儿子隐瞒,正直的品格就 在这里面 。
4、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译文】不分是非的老好人,
是道德的破坏者。
5、【译文】孔子说:“古代人有三
种毛病,现在恐怕连这三种毛病 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古代的狂 者不过是愿望太高,而现在的狂 妄者却是放荡不羁;古代骄傲的 人不过是难以接近,现在那些骄 傲的人却是凶恶蛮横;古代愚笨 的人不过是直率一些,现在的愚 笨者却是欺诈啊!”
10分钟背诵
做人要正直。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 我们的先哲们在谈到做正直的人方面积累了许许多 多的至理名言,给我们树立了做人的典范。孔子 讲:"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莎士比亚 说:"世上没有比正直更丰富的遗产"。普柏 说:"正直的人是神创造的最高尚的作品"。我国 唐代的魏征以正直谏言而被君王称为自己的一面镜 子。开国元帅彭德怀不畏名利、顶着危险敢上万言 书,共产党员张志新报定信念、宁死不屈,科学家 李四光不服定论硬是在北纬四十度以上找到大庆油 田,为新中国建设立下赫赫功勋。因此,做一个正 直的人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呼 唤。
高一年级语文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高一年级语文文言文原文及译文高一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篇一《师说》原文:作者: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翻译: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求老师指教,那成为疑难的问题,终究得不到解决。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或是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流传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
苏教版《论语《人之生也直》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论语《人之生也直》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论语》作为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之一,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其中《人之生也直》是孔子对人生观、人生态度的经典阐述,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这篇《人之生也直》教案是在苏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中,作为知识点阐述以及案例分析所出现的。
本次教学主要针对高中一年级学生,授课时间为两节课,时长为90分钟。
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重要性,理解《人之生也直》的核心观点;2.能够分析阅读文本,理解文章内涵;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解读古典文献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欣赏经典诗文。
教学过程课前导入老师出示《论语》的封面,让学生展开谈论,探讨《论语》的作者、内容、作用等。
导入文本老师让学生跟着课文朗读,梳理文本结构,并解释生字词。
理解文本老师具体分析每一段文字,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如何审视文章、理解作者表达的意义。
文本鉴赏老师提供不同文境、情境下的文章展示,如对比《论语》中的文字与当今社会中的事件关联、逻辑等。
语言风格评析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孔子严谨的思维方式、经典诗文的语言风格,如何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优秀的思维方式、文化精神。
反思总结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功夫,通过阅读《论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人之生也直》的内涵,让学生从中了解到了如何认真审视人生、认清人生的意义;在阅读审视文本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脉络、内涵,梳理文章结构;在文本鉴赏环节中,我注重借鉴现实生活,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古今中外的文字之间的关联与联系,从而更好的欣赏经典诗文。
同时,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互动,让我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有的同学对大地社会的认识还较为模糊,对一些生字词的理解也不够严密,这也为我更好的设计和安排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此外,我也认识到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是一个累积性的过程,不能通过一次教学就达到理想效果,需要继续从多角度、多层次上进行深入挖掘和培养。
《论语》中的十二成语原文和译文
1、“文质彬彬”出于《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人质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
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因为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仅仅他侥幸的避免灾祸。
”2、“三十而立”出于《论语•为政》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说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准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3、“人而不仁,如乐何?”出于《论语•八佾》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舆其奢也,宁俭。
丧,舆其易也,宁戚。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怎么能使用乐呢?”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
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来说,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来说,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4、“郁郁乎文哉”出于《论语•八佾》原文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入太庙,每事问。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问事。
”子闻之,曰:“是礼也。
”译文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闻。
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什么事都要问别人。
”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5、“观过知仁”出于《论语•裹仁》原文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的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能够知道(他个人及他的团体在这方面)有没有仁德了。
高中语文《孟子》选读2人的起点人之生也直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高中语文《孟子》选读2人的起点人之生也直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画面描述】画面的前面是一个医生,正在用“人格”二字给另一个人测视力,而这个人坐在视力表前面的椅子上,头却朝后扭着,眼睛里是两枚铜钱,嘴里说着“看不见”。
【寓意点评】讽刺了社会上的某些人只看重钱财而忽视人格。
第1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问知。
子曰:“知人。
”(第一个“知”同“智”)(2)举直错诸枉(“错”同“措”,安放,安置)(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同“向”,刚才)(4)今也或是之亡也(“亡”同“无”)第2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前一个“直”,形容词作名词,正直公正的人;后一个“直”,形容词作动词,成为正直、公正之人)(2)不仁者远.矣(形容词作动词,远离)(3)古之狂.也肆(形容词作名词,狂人)(4)古之矜.也廉(形容词作名词,操守矜持的人)(5)古之愚.也直(形容词作名词,愚人)第3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子曰:“爱人..。
”古义:爱护他人。
今义:对丈夫或妻子的称呼。
第4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乡愿,德之贼也(判断句)译文:不问是非的老好人,是破坏道德的小人。
(2)何谓也(宾语前置)译文:这是说什么呢?(3)选于众,举伊尹(状语后置)译文:在众人中选拔人才,举荐了伊尹。
孔子善恶混存的人性观迄今为止,对于孔子人性观的伦理分析主要有人性善、人性恶、性无所谓善恶三类。
笔者以为,上述几种观点均有失偏颇,不能概括孔子人性思想的全貌。
通过对孔子关于人性的论述及其“仁”、“礼”思想中隐含的人性思想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实质上是持善恶混存的人性观。
一、孔子人性观中的“善”在《论语》中,孔子说“天生德于予”(《述而》),认为有天赋之德的存在。
既然有天赋之德,此德自然是与生俱来的固有之德。
孔子还说“人之生也直”(《雍也》),朱熹引程子注释为“生理本直”,“直”就是本真之性;而郑玄注曰:“始生之性皆正直。
《人之生也直》原创试题及答案
《人之生也直》原创试题及答案双基提要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罔.( wǎng)皋陶.(táo)懿.德(yì)B、蓰.(xì)忿戾.(lì)秉.彝(bǐng)C、颡.(sǎng)矜.持(jīn)瞽.瞍(gǔ)D、攘.(rǎng)湍.水(tuān)恻.隐(cè)2、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罔.之生也幸而免罔:诬罔,指不正直的人B、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直躬:笔直的鞠躬C、父为子隐.,子为父隐隐:掩藏D、乡愿..,德之贼也乡愿:指不问是非的老好人、伪君子。
3、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远:遥远B、乡愿,德之贼.也贼:泛指盗窃的人,或指强盗C、古之狂野肆.肆:肆意,不拘小节D、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疾:疾病4、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B、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C、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D、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5、与例句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罔之生也幸.而免A、故幸.来告良B、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C、则幸.得脱矣D、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6、与例句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A、烟涛微茫信.难求B、怀王贪而信.张仪C、直前诟虏帅失信.D、今行而无信.7、与例句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人之生也直.A、坚直.廉正,无所阿避B、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C、系向牛头充炭直.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8、与例句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古者民有三疾.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B、声非加疾.也C、鸟起马惊,疾.逸道左D、寡人有疾.,寡人好色9、下列句子中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聊斋志异之阿宝》原文及译文
《聊斋志异之阿宝》原文及译文《聊斋志异之阿宝》原文及译文引导语:《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聊斋志异之阿宝》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粤西孙子楚[1],名士也。
生有枝指[2]。
性迁讷,人诳之,辄信为真。
或值座有歌妓,则必遥望却走。
或知其然[3],诱之来,使妓狎逼之,则赪颜彻颈[4],汗珠珠下滴。
因共为笑。
遂貌其呆状[5],相邮传作丑语[6],而名之“孙痴”。
邑大贾某翁,与王侯埒富[7]。
姻戚皆贵胄。
有女阿宝,绝色也。
日择良匹,大家儿争委禽妆[8],皆不当翁意。
生时失俪[9],有戏之者,劝其通媒。
生殊不自揣,果从其教。
翁素耳其名,而贫之。
媒媪将出,适遇宝,问之,以告。
女戏曰:“渠去其枝指,余当归之[10]。
”媪告生。
生曰:“不难。
”媒去,生以斧自断其指,大痛彻心,血益倾注,滨死。
过数日,始能起,往见媒而示之。
媪惊。
奔告女。
女亦奇之,戏请再去其痴。
生闻而哗辨,自谓不痴;然无由见而自剖。
转念阿宝未必美如天人,何遂高自位置如此?由是曩念顿冷。
会值清明,俗于是日,妇女出游,轻薄少年,亦结队随行,恣其月旦[11]。
有同社数人,强邀生去。
或嘲之曰:“莫欲一观可人否[12]?”生亦知其戏己;然以受女揶揄故,亦思一见其人,忻然随众物色之。
遥见有女子憩树下,恶少年环如墙堵。
众曰:“此必阿宝也。
”趋之,果宝也。
审谛之,娟丽无双。
少顷,人益稠。
女起,遽去。
众情颠倒,品头题足,纷纷若狂。
生独默然。
及众他适[13],回视,生犹痴立故所,呼之不应。
群曳之曰:“魂随阿宝去耶?”亦不答。
众以其素讷,故不为怪,或推之、或挽之以归。
至家,直上床卧,终日不起,冥如醉,唤之不醒。
家人疑其失魂,招于旷野[14],莫能效[15]。
强拍问之,则蒙昽应云:“我在阿宝家。
”及细诘之,又默不语。
家人惶惑莫解。
初,生见女去,意不忍舍,觉身已从之行,渐傍其衿带间,人无呵者。
《论语-雍也第六》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雍也第六》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导读:【解读】孔子高度赞扬了颜回的学习和为人。
这里的关键是对“仁”的理解与践行,“仁”是孔子全部思想和学问的核心,它构成了整个儒家文化的大背景。
孔子讲“君子不器”,告诉弟子要做一个全人,不可以拘泥,其做全人的重要方面就是健全的人格,而健全的人格与“仁”密切相关,因为“仁”又是多种美德的总和,因此其本身又是很活跃的元素,但另一方面孔子有主张不违仁,实际上是说不要违背人性向善的规律。
但人性之中善与恶总是并存的,若要“仁”常在,就需克服内心里不仁的。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孔子的教育理想之高,而又对“仁”的把握理解之难。
【原文】6.8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译文】季康子问道:“仲由可以让他从政吗?”孔子说:“仲由办事果断,对于从政有什么不可以呢?”又问:“子贡可以让他从政吗?”孔子回答说:“子贡言辞通达,对于从政有什么不可以呢?”又问:“冉求能从政吗?”孔子说:“冉求多才多艺,从政有什么困难呢?”【解读】我们可以把这一章看作是用人单位(季康子)来向孔子招聘从政人才的对话。
作为用人的一方询问的是这三位学生能不能胜任从政的工作,而作为老师的孔子给出的答复,则是实事求是的。
孔子极力给出的答案都是学生身上的长处,或者说是特色或者是突出的才华。
事实上也正是这样,子路性格刚毅,办事果断,而子贡这个人司马迁在《史记》中赞扬自贡说:“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可见其言语的才华畅达。
而冉求掌握了多种的技能,当然可以胜任他们擅长的从政工作的不同方面的需要了。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孔子个性化的教育结果,而从政只要用其所长,就一定会有成就。
孔子介绍弟子的长处,也在告诫选人者要用其所长。
不象今日推荐就业,常谈哪一个名校毕业、哪一个高人的学生、多高的学历,却很少问及所选的人的本事如何。
《庄子二则》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庄子二则》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原文:《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北冥有鱼1、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北冥”,北海。
下文“南冥”,指南海。
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2、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表推测。
3、鹏: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
4、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
5、垂:同“陲”,边际。
6、海运:海动。
古有“六月海动”之说。
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
7、徙:迁移。
8、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
9、《齐谐》:书名。
出于齐国,多载诙谐怪异之事,故名“齐谐”。
一说人名。
10、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11、水击: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
击:拍打。
12、抟(tuán):回旋而上。
一作“搏”(bó),拍。
13、扶摇:一种旋风,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九,表虚数,不是实指。
14、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
“去以六月息者也”指大鹏飞行六个月才止息于南冥。
一说息为大风,大鹏乘着六月间的大风飞往南冥。
15、以:凭借。
息:风。
16、野马:指游动的雾气。
古人认为:春天万物生机萌发,大地之上游气奔涌如野马一般。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_《五人墓碑记》阅读练习2 (1)
《五人墓碑记》阅读练习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詈:斥骂 B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函:用棺材收殓C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哀:悲哀 D .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暴:显露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②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 ①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②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A .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为”字也相同B .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C .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D .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为”字也不同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B.吾社之行为士先.者C.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D.亦以明死生之大.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有名望的人以重金赎回五位志士的头颅一并装在匣子里埋入墓中。
论语第六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第六章原文及翻译【原文】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
”【评析】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天子、诸侯和官员听政都是面向南面而坐。
所以这里孔子是说可以让冉雍去从政做官治理国家。
在《先进》篇里,孔子将冉雍列在他的第一等学科“德行”之内,认为他已经具备为官的基本条件。
这是孔子实行他的“学而优则仕”这一教育方针的典型事例。
【原文】62 仲弓问子桑伯子(1)。
子曰:“可也,简(2)。
”仲弓曰:“居敬(3)而行简(4),以临(5)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6)大(7)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注释】(1)桑伯子:人名,此人生平不可考。
(2)简:简要,不烦琐。
(3)居敬:为人严肃认真,依礼严格要求自己。
(4)行简:指推行政事简而不繁。
(5)临:面临、面对。
此处有“治理”的意思。
(6)无乃:岂不是。
(7)大:同“太”。
【译文】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烦琐。
”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评析】孔子方张办事简明扼要,不烦琐,不拖拉,果断利落。
不过,任何事情都不可太过分。
如果在办事时,一味追求简要,却马马虎虎,就有些不够妥当了。
所以,孔子听完仲弓的话以后,认为仲弓说得很有道理。
【原文】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1),不贰过(2),不幸短命死矣(3)。
今也则亡(4),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1)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
(2)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
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
(3)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31岁。
(4)亡:同“无”。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
《素书》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素书》原文及翻译《素书》简介《素书》相传为秦末作。
民间视为奇书、天书。
《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
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
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
《原始》原文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存。
(生存一作: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原始》译文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是宇宙运动和社会平衡的准则,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就是指人顺应自然的安排而各有所得,它支配万物,使万物各得其所而尽其所能。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即正义,是人们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
古代中国人主张舍生取义,为了社会正义的实现,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
义,有对个人之义,对家庭之义,对群体之义和对国家之义。
礼,待人处世的礼仪和礼节,是文明的象征。
讲究礼仪既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
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作文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作文正直是立身之本。
这是一句名言,孔子在《论语》中说过:“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意思是说,人的生存靠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不过是侥幸免于祸害罢了。
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深刻的哲理。
现实生活中,人自幼在家庭受到家里大人的熏陶,无一家庭不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到了学校不论是从小学、中学、大学,老师无一人不教育自己的学生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到了单位各级领导,也都是教育自己的部下堂堂正正的做人,兢兢业业的干事;到了社会,各级政府宣传、引导人们遵纪守法,正派做人,正当做事。
这一切说明人是需要正直的,正直就是人的立身和处世之本。
从理论上讲,人人都希望做一个正直的人。
正直的人,敢做敢当的人,讲信用的人,诚实的人,知道如何爱别人的人、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为国家、事业、他人着想,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受人爱戴和尊敬。
但在实际上的做人当中,要做一个真正的正直人也是很难的。
正直和不正直是相对而言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需要正直,正直是一个人的品德的体现,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正直。
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相处,在越来越复杂的环境下,富和贫之间,上下级之间,利益之争,情感之争,正直的体现越来越少,更多是隐蔽性,这不能不说明人的自私占领了正直。
社会需要正直之人,但正直的人也并非是完美的人,一个社会,一个单位,到一个家庭,正直的人和不正直的人是很难区分的,正直的人是没有一个标准的,是表面上看不出来的,只能是听其言,观其行,从实际工作、事业和生活等逐多方面表现出来的,他是心灵和道德品质的升华。
然而,在现实的社会中,尤其是在人际关系复杂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们想的都是自己,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对社会、对单位、对他人,遇事视而不见,漠不关心,高高挂起,事不关己,与人无争,求得一个平稳和安咛,这是人不正直的表现之一;另一种人不正直,其表现为,为人做事用心计,耍手腕,高高在上,善于伪装,当面一套,被后里又是一套,我曾接触过这种人,在这种人的身上很难寻找到正直二字,说话办事表里不一,对上级百依百顺,对下级非常严厉,台上讲话条条是道,说君子言,台下说话信口开河,行小人事。
荐季直表原文和译文
荐季直表原文和译文
《荐季直表》是唐朝文学家韩愈的一篇辞表。
以下是原文及其译文:原文:
愈闻上言:“季直,吾之所知也,其人忠直,有大节,而未尝以吾言之。
”愈以为然,愿上矣。
愈虽不敏,识季直之为人,忠诚笃实,有大节操,不阿世媚俗,不苟且取容,不因循苟合,而独守其道,矢志不移,此其所长也。
然而其所短,亦甚明矣。
其为人刚直不阿,口无辨讼,才无饰诈,故时人或不能解其节操,而疑其为人。
愈以为季直之为人,固有未尽善者,然而其所长,足以掩其所短矣。
愈愿上察之。
译文:
我听见皇上说:“季直,我所了解的人,他是个忠诚正直、有大节操的人,但我从未因此而表扬过他J我觉得这是对的,所以愿意向皇上推荐他。
我虽然不聪明,但我了解季直是个人,他忠诚诚实,有大节操,不迎合世俗,不苟且取容,不随波逐流,而是坚守自己的道路,坚定不移,这是他的长处。
然而他的短处,也是非常明显的。
他为人刚直不阿,口才不佳,才能没有华丽的外表,所以有时候人们不能理解他的节操,而对他的为人产生疑惑。
我认为季直的为人,确实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他的长处,足以弥补他的短处。
我愿意皇上考察他。
劝学篇第一原文译文
荀子劝学篇第一原文译文(之一)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固步自封。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出来的,但比蓼蓝更青;冰,是水变成的,但比水寒冷。
木料笔直得合于墨线,但把它熏烤弯曲而做成车轮,它的弯曲度就与圆规画的相合,即使再烘烤暴晒,它也不再伸直了,这是熏烤弯曲使它这样的啊。
所以木料受到墨线的弹划校正才能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才能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又能每天检查省察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没有过错了。
原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译文:所以不登上高高的山峰,就不知道天空的高远;不俯视深深的山谷,就不知道大地的深厚;没有听到前代圣明帝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
吴国、越国、夷族、貊族的孩子,生下来啼哭的声音都相同,长大了习俗却不同,这是教化使他们这样的啊,《诗》云:“唉呀你们君子啊,不要常常歇息着。
安心供奉你的职位,爱好正直行为。
上帝知道了这些,就会给你大福气。
”精神修养没有比融化于圣贤的道德更高的了,幸福没有比无灾无难更大的了。
原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我曾经整天地思索,但不如学习片刻之所得;我曾经踮起脚跟瞭望,但不如登上高处所见之广阔。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能看得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听见的人觉得很清楚。
人之生也直_课件
【译文】: 叶公告诉孔子说:“我
的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的 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告发 了父亲。”孔子说:“我家 乡的正直的人和你讲的正直 人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 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 其中了。”
学习 理解 赏析
【评析】: 孔子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就是具
有了“直”的品格。看来,他把正直的道德纳 入“孝”与“慈”的范畴之中了,一切都要服 从“礼”的规定。这在今天当然应予扬弃。
人之生也直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孔孟言行的学习,识记相关的名 句,了解他们的思想观点,学习他们立身 处世的准则,提高自己内心修养的境界。
2.通过反复诵读,掌握文言诵读规律,积 累古今异义词等文言文基础知识。
为什么要学习孔孟
学习孔孟,学习经典,所有古圣先贤的经验, 最终只有一个真谛,就是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智 慧光芒照耀下,提升效率,缩短历程。千古之前以 他简约的语言显出人生大道,而后世子孙,或蒙昧 的、或自觉的、或痛楚的、或欢欣的,一一去实践, 从而形成一个民族的灵魂。
学习 理解 赏析
原文:
子曰:“ 乡愿,德之贼 也。”
【译文】: 孔子说:“所谓‘乡
愿’,是败坏道德的人。”
学习 理解 赏析
【评析】: 孔子反对“乡愿”,就是主张以仁、
礼为原则,只有仁、礼可以使人成为真正 的君子。
学习 理解 赏析
原文:
【译文】:
子曰,“古者
孔子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古代的老百
民有三疾,今也或 姓有三种毛病,现在或许连
是之亡也。古之狂 这些毛病也没有了。古代狂
也肆,今之狂也荡; 放的人肆意敢言,现在狂放
古至矜也廉,今之 的人则放荡不羁;古代矜持
矜也忿戾;古之愚 的人威严逼人,现在矜持的
《人之生也直》原文和译文
《人之生也直》原文和译文ﻫ人之生也直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陆洋(一)【原文】子曰:“人之生也直,罔(wǎng,诬罔不直。
定州汉墓残简本“罔”作“亡”)之生(活着)也幸而免(侥幸免于祸患)。
”ﻫ【译文】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以为正直,所以在人世上能够生存,不正直的人有时也能在人世上生存,那只是因为他晓幸地躲避了灾难罢了。
【上章说斯民“直道而行”是天下能够大治的基础;若民性本邪,最英明的圣君最优越的制度也全都无效失灵。
此章“人之生也直”,则进而说民直道而行的内在生命依据。
“直”是人之本性,性者生而自有之质。
“人之生”犹人之性,何以直而非枉?因为人就是历几百万年之努力逐渐由匍匐曲行而演进为直立行走,才作为一新生物种出现于天地间;慢慢挺直脊梁发展大脑,才进化为文化人,终成“天地之贵物也”。
人类禀受直性而生,因直道而贵:“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
夫坤,其静也翕(合),其动也辟(开),是以广生焉。
”(《易·系辞上》)《坤》卦主生,其“六二”之爻德就是“直方大”。
故直心之诚、直言之信、直行之道,都是生命的固有秉性,非后天自外灌输之物。
中华古人对这天地合德之身的独特奇妙,充满欣喜的探究热情:“人者天地之心(宇宙间唯一能对天地作整体思考与感知的生灵)也,五行之端(大地精微凝聚而成)也,食味(吃进最有滋味的食物)、别声(能辨别各种声音的含义)、被色(一身充满最美妙的色泽)而生者也。
”“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化合)、鬼(祖先基因)神(万物变化莫测之妙)之会(凝合)、五行之秀(据研究人身蕴含地球所有基本物质的菁华)也。
”(《礼记·礼运》)古今中外思想界,孰能象儒家这样从生命本质上全面认知人、钟情人、宝爱人、矢志不渝地捍卫人!“天命(天赋的生命本质)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按人性发展就是正道),修道(修养人性美善)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瞬息之间)离也,可离非道也。
”(《中庸》开宗明义语)万物各以其性为生命,相区别;人亦然,得其性则生,养其性则健全发展,残其性则病,丧其性则亡。
第二专题《人之生也直》
【译文】 孔子说:“古代的人民还有三种(可贵的)毛病,现在
呢,或许都没有了,古代的狂人肆意直言,现在的狂人便 放荡不羁了;古代操守矜持的人方正峭厉,现在操守矜持 的人却只是一味意气用事罢了;古代的愚人还直率,现在 的愚人却只是欺诈耍手段罢了。”
【评析】 这段话把古民和今民进行对比,感叹社会风气的败坏
5、【原文】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①,今也或是之亡 ②也,古之狂也肆③,今之狂也荡;古之矜 ④也廉⑤,今之矜也忿戾⑥;古之愚也直, 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论语·阳货第十七》
【注释】 ①疾:缺点,毛病 ②亡:同”无” ③肆:肆意,不拘小节 ④矜:操守矜持的人. ⑤廉:行为方正峭厉. ⑥忿戾:易怒好争.
2、【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①。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②。子曰:“举直错③诸枉④,
能使枉者直。”
【注释】
——《论语·颜渊第十二》
①同“智” ②达:明白。 ②错,同“措”,安放,安置。 ④枉,不正。
【译文】 樊迟问仁。孔子说:“爱护他人。”又问智。孔子说:
“善于了解别人。” 樊迟还不能透彻了解。孔子说:“举荐选拔正直公正
3、【原文】 叶公语①孔子曰:“吾党6②有直躬③者,其父攘④羊,
而子证⑤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 子为父隐⑥,直在其中矣”
——<<论语.子路第十三>>
【注释】 ①语:告诉 ②党:乡里。上古居民以五百家为一党。 ③直躬:坦率正直。 ④攘:盗窃 ⑤证:检举,揭发 ⑥隐:掩藏
【译文】 叶公告诉孔子说:“我们那里有个坦白直率的人,他
之人,把他安置在不正直的人之上,就能使不正直之人成 为正直、公正之人。”
《论语》关于如何做人的思想及其价值
《论语》关于如何做人的思想及其价值《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
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
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
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
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
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
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
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
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
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
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
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
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
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当然,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达到仁是极不容易的。
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之生也直》原文和译文人之生也直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陆洋(一)【原文】子曰:“人之生也直,罔(wǎng,诬罔不直。
定州汉墓残简本“罔”作“亡”)之生(活着)也幸而免(侥幸免于祸患)。
”【译文】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以为正直,所以在人世上能够生存,不正直的人有时也能在人世上生存,那只是因为他晓幸地躲避了灾难罢了。
【上章说斯民“直道而行”是天下能够大治的基础;若民性本邪,最英明的圣君最优越的制度也全都无效失灵。
此章“人之生也直”,则进而说民直道而行的内在生命依据。
“直”是人之本性,性者生而自有之质。
“人之生”犹人之性,何以直而非枉?因为人就是历几百万年之努力逐渐由匍匐曲行而演进为直立行走,才作为一新生物种出现于天地间;慢慢挺直脊梁发展大脑,才进化为文化人,终成“天地之贵物也”。
人类禀受直性而生,因直道而贵:“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
夫坤,其静也翕(合),其动也辟(开),是以广生焉。
”(《易·系辞上》)《坤》卦主生,其“六二”之爻德就是“直方大”。
故直心之诚、直言之信、直行之道,都是生命的固有秉性,非后天自外灌输之物。
中华古人对这天地合德之身的独特奇妙,充满欣喜的探究热情:“人者天地之心(宇宙间唯一能对天地作整体思考与感知的生灵)也,五行之端(大地精微凝聚而成)也,食味(吃进最有滋味的食物)、别声(能辨别各种声音的含义)、被色(一身充满最美妙的色泽)而生者也。
”“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化合)、鬼(祖先基因)神(万物变化莫测之妙)之会(凝合)、五行之秀(据研究人身蕴含地球所有基本物质的菁华)也。
”(《礼记·礼运》)古今中外思想界,孰能象儒家这样从生命本质上全面认知人、钟情人、宝爱人、矢志不渝地捍卫人!“天命(天赋的生命本质)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按人性发展就是正道),修道(修养人性美善)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瞬息之间)离也,可离非道也。
”(《中庸》开宗明义语)万物各以其性为生命,相区别;人亦然,得其性则生,养其性则健全发展,残其性则病,丧其性则亡。
人既直生,自喜直长,故社会宜直不宜曲,人道即正直之道,与生命同在,能压制不可消灭。
人之初,性相近,近在正直,故古人恒言“保其赤子之心”,内存不自欺之诚,外行不欺人之仁,皆此赤诚正直之自然,道德也,学养也,都只为自明其真性,护卫其直道。
论人性,墨家以兼爱交利言,荀子以争利言,扬子以为我言,老子曰自然,佛教曰真如,现代言竞财逐势为人性,独孔子以正直为人性!孔学乃一纯粹高尚之人学,卓异于世,想正直做人,只有从学孔入手,后及其它。
理虽如此,势未必然。
世道不良,直道三黜,诬罔盛行,不直本不宜生而生者(“亡之生也”)比比而是,活得比直道中人还更滋润;诬罔取祸固有,免祸而侥幸得福者尤多。
“幸”字古今字义有变迁。
颜回好学而“不幸短命死”,皇《疏》曰:“凡应死而生曰幸,应生而死曰不幸。
”可见幸与不幸,只指事出常理的非份之福或无妄之灾,由种种不应如此偏如此的非理性所致,“幸”即“侥幸”而免祸为福,故可庆幸。
王充《论衡》有《幸偶篇》详言之:战场同时遭兵,隐蔽者不伤为可庆幸,不隐者中伤则为不幸;奸盗巨款而漏网免刑可庆幸,小偷被抓判重刑则不幸;无德而受厚禄为幸,贤才而被斥是不幸;一样素质或贵至封侯、富累巨亿可庆幸,或贱至奴仆、贫而乞食为不幸。
无德无才不当受宠,靠媚道邪门大受宠信的佞幸,《史记》专为此辈列为一传。
总之“幸者脱免而生,不幸者不侥幸也”。
《幸偶》又引孔子曰:“君子有不幸(意外厄运)而无幸(不存侥幸心),小人有幸(意外走红)而无不幸(罪有应得,并非意外遭祸)。
”《中庸》曰:“君子居(处)易(泰然)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以冒险碰运气)。
”有道之世,“朝无幸位(无投机政客),民无幸生(刑罚当罪)。
”故曰:“罔之生也幸而免。
”羊舌职曰:“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投机发财之民)。
谚曰:‘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
’”(《左·宣公十六年传》)民人若偶有侥幸得福者,事或偶然,不足为异。
然天下之长治,以正直为常道,不可靠投机侥幸为福禄之道。
权诈得手而侥幸升迁,贪贿得计而富可敌国,伪劣包装而侥幸蒙钱,逢迎恶俗而捧为明星,画眉入时而先占要津,成功碰运气,失败不反省,投机成风,劳者无产,有德无位,则弄权奸利者额手相庆,忠诚实干者效力无门。
世多此幸,岂非“国之不幸”!百年前康有为曾以国学讥东洋人用语之无当曰:“《国语·晋语》:‘德不纯而福禄并至谓之幸。
’言非分而得可庆幸也。
今东(洋)人以福为‘幸福’,则小人侥幸所得,岂为福哉?盖失词矣。
”(《论语注》)而今中土苟免而侥幸成风,我族正道直行之性渐失,复何面目讥洋人之“失词”“失道”!】我看了这句话我真是感触良多啊,因为一开始我觉得做人本应该是正直的,但现在的人都说正直的人没前途,不会有出息,都说成功的人要会拐弯。
现在我看到了这句话后,明白到我的信念是没有错的!我要用告诉所有人,正直才是人生存的基础!孔子说,“人能生存、成长在于正直、有德;歪门邪道的人活着,不过市郊幸免于祸患罢了。
”孔子说:“一个人之生是由于正直,不正直而生存,不过是幸免于难。
”人生下来直立而行,异于禽兽,人性直,出生时已然。
这也是孟子所以说“性本善”,不直之人多同于禽兽,常常是不得其死,能活着不过是侥幸。
孔子曰:“君子无幸而有不幸,小人有幸而无不幸。
”韩愈说:惟君子得祸为不幸,小人得祸为恒。
君子得福为恒,而小人得福为幸。
这就把道理讲明白了。
有诗云:“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人的本性是正直、直率的,虚伪的人能够生存其实是一种幸运。
子又有曰: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
《论语·阳货篇》第八章意思是为人正直,如果不好学,不注意修身处世,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论语》记载了一件有趣的小事:“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鲁国一个姓微生名高的人素有直名,一次有人向他要一点醋,他没有,就从邻居那里讨来再给那个要醋的人。
按说微生高该受称赞,不过若从形而上的层面探讨直与不直,孔子的质问就成立了。
“抱歉!我也用完了。
”不假思索,实事求是,这才是直。
孔子还正面谈了大事上的直:“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高度赞赏卫国大夫史鱼的品格和道德,无论是君有道国家清明时还是君无道国家动乱时,为官处世都能像射出去的箭一样正直。
直,古文从木,意为如同树木直挺向上,可延伸为爽快、率真、坦荡、正派,或者说不曲、不掩、不假、不邪。
这不仅是人的性格问题,更是人的品质问题。
孔子认为人性、人生根本是正直的,所以他说“人之生也直”,显示出哲学家的深刻。
同时,孔子也看到现实的人已不像尧舜时那样“直道而行”,显示出哲学家的清醒。
《论语》里有十几处讲到直,其中三四处是讲直之“体”,多数是讲直之“用”,也有两处讲了直之“蔽”,相当全面。
可是,孔子的这一重要思想却没有被后世儒家很好地继承和发扬。
与孝、悌、忠、信和恭、宽、温、让等道德规范相比,直几乎被忘却了。
不仅如此。
在日益复杂的社会里,利己思想、谋略思想、权变思想等等各有胜算,无孔不入。
世人果然愈加富有心机,善于巧伪,乃至一代胜似一代。
西方人说中国人狡猾,中国人说西方人简单,不是没有原由的。
当今,纯粹的直只在理论当中,或许也可以说尚存于幼儿身上。
成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曲枉、虚伪、邪恶。
据说有人做过研究,一个人每天要说大量的话,其中三分之一是废话,三分之一是谎话,三分之一是真话。
信息社会之垃圾信息、虚假信息、有用信息的比例,想必亦如此。
面对充满废话和谎言的世界,比较直的巴金大声呼吁“说真话”,确实振聋发聩。
说真话有两个标准,一是说话人自己掌握的,即心口如一;二是别人可以检验的,即实事求是。
然而,何其难也!白某是个北方直人,居沪二十五载,曾屡感不适。
《汉书》有言:“直道而行,多仇少与。
”(“与”即同党)回想起来,“多仇”未必,“少与”确实。
年届孔子说的“耳顺”,向往庄子说的“忘己之人,是谓之入于天”,无可憾矣。
(二)【原文】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1直错2诸3枉4,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5也,吾见於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於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於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注释】1.举:《左传·襄公三年》:“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
”《论语·乡党》:“色斯举矣,翔而後集。
”《孟子·告子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
”这里用为选拔、举荐之意。
2.错:《书·微子序》:“殷既错天命。
”《论语·为政》:“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荀子·议兵》:“刑错而不用。
”这里用为废弃之意。
3.诸:《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尔雅》:“诸诸便便,辩也。
”《论语·为政》:“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说文》:“诸,辩也。
”《敦煌变文集·燕子赋》:“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这里用为辨别之意。
4.枉:《论语·为政》:“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荀子·王霸》:“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说文》:“枉,邪曲也。
”这里用为不正、斜曲之意。
5.乡:《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辉。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乡师而哭。
”《论语·颜渊》:“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於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何谓也?’”这里用作动词,读向(xiang),意谓过去、刚才之意。
【译文】樊迟问关于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问题。
孔子说:“爱人。
”樊迟又问如何能知道。
孔子说:“善于识别人。
”樊迟没有理解和明白孔子所说的话。
孔子又说:“举荐、选拔正直公正之人,辨别并废弃出不正斜曲之人,就能使不正斜曲之人成为正直、公正之人。
”樊迟退下,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了老师,问关于如何知道仁的问题,老师说:‘举荐、选拔正直公正之人,辨别并废弃出不正斜曲之人,就能使不正斜曲之人成为正直、公正之人。
’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这话的内容多么丰富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材,举荐了皋陶,那些不仁的人就离得远远的了。
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材,举荐了伊尹,那些不仁的人就离得远远的了。
”【说明】如何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这确实是个问题,尽管孔子说了这么多,樊迟还是没有弄懂。
当然,想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首先要会识别人,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与之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