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合格考劝学虚词翻译
劝学中'而“的用法
《劝学>>而的一词多义
《劝学》(节选)一文中共有16个“而”,弄清它们的用法和意义对研读课文很有帮助,并且“而”是高考必考的12个文言虚词中的重点,所以笔者把《劝学》中的“而”的用法和意义归类如下:
一、连词,表转折,可翻译成“却”“但是”。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③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④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⑤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⑥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二、连词,表递进,可翻译成“而且”“并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三、连词,表因果,可翻译成“因而”。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四、连词,表修饰,可翻译成“地”。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五、连词,表假设,可翻译成“如果”“假如”。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六、连词,表并列,可翻译成“和”“与”。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8个虚词及例句翻译
18个虚词及例句翻译1.而,ér(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①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钳,除了蛇和鳝鱼的洞穴就没有地方寄居托身,是因为心思浮躁啊。
②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君子广泛的学习,而且天天对照检查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③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接着”或不翻译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把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击打它,把它打破了。
④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
⑤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各位如果有这个意愿,看我的马头行事就可以了。
⑥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病梅馆记》)——阻碍它的生机,来谋求高价,因而江浙一带的梅都成了病态的。
⑦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促织》)——看到成名养的那只蟋蟀,就捂着嘴吃吃地笑了起来。
(2)代词。
表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相当于“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你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再算帐的!(3)动词,如,如同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卒惊呼的声音如同大房子倒塌一样。
(4)复音虚词①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懂得道理有早有晚,技艺和学问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②而后,相当于“才”,“方才”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劝学虚词的用法及解释拼音
劝学虚词的用法及解释拼音一、虚词的概念和作用虚词,又称语法虚词或语素虚词,是指在句子中起辅助性、连接性等功能,没有实在意义的字类。
它们不能单独构成意义完整的词汇,但在句子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同于实词,虚词具有固定的语法形式和用法。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虚词的用法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本文中,我将详细解释一些常见的虚词,并给出相应的拼音标注,以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虚词。
二、表示时间关系的虚词1. 了(le):表示动作完成或状态变化已经发生。
例如:“他已经去学校了。
”2. 在(zài):表示动作发生或状态存在于某个时间段内。
例如:“他每天早上八点钟在家里吃早饭”。
3. 过(guò):表示动作曾经发生过或经历过某个时间点。
例如:“他去过北京两次”。
4. 曾经(céngjīng):表示事实曾经存在或某种行为曾经发生过。
例如:“她曾经是一名教师”。
三、表示地点关系的虚词1. 在(zài):表示事物存在或动作发生在某个地点。
例如:“书架上放着很多书”。
2. 里(lǐ):表示事物所在的范围或空间。
例如:“桌子里面有一个苹果”。
3. 外(wài):表示离某个地点较远或不在某个范围之内。
例如:“他喜欢去山上走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四、表示状态和程度的虚词1. 很(hěn):表示程度比较高,强调肯定意义。
例如:“这部电影很好看”。
2. 非常(fēicháng):表示非常之意,加强程度。
例如:“他非常擅长打篮球”。
3. 真(zhēn):表示真实性或加强语气。
例如:“这是一封真诚的祝福信”。
五、连接词汇的虚词1. 和(hé):连接并列成分,在句子中连接两个同级元素。
例如:“他和朋友一起去了北京旅游”。
2. 或者(huòzhě):用于选择疑问句中,表示两种或多种情况供选择。
例如:“你想喝茶还是咖啡?”3. 虽然(suīrán):表示一种事实,同时引出了与之相对的情况。
高考文言虚词而、于——以《劝学》为例
今日重点:1 、文言专题之虚词:而,于 2、文言小语段翻译
《劝学》重点字词
• • • • • 已; 中; 就; 疾; 绝; 焉; 无以; 用。 已(停止);中(符合); 就(靠近);疾(大,快); 绝(渡过);焉(兼词);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用(因为)。
《劝学》之“而”“于”
• • • • • • •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吾尝终日而思矣; 5、登高而招; 6、而见者远;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8、锲而舍之;9、蟹六跪而二螯;
• 1、取之于蓝;2、寒于水;3、善假于物也;
虚词“而”的相关用法
• • • • • • • • • 连词:并列、 承接(目的因果)、 修饰、 转折、 假设、 递进; 通假“尔”,你,你的。 “而后”:才。 “既而”:不久。
• • • • • • • • •
课堂练习【而】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6、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7、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8、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 记》) • 9、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 10、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 志》)
• 1、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 。 • 2、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 • 3、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 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 常公能识真。 • 4、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 士之• • • • • • • • • • • • 各类介词: 1.对,对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在。乃设九宾礼于庭。辍耕于垄上 3.与,跟,同。燕王欲结于君。 4.到。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5.从,自。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在......方面。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7.比。青,取之于蓝,而青而蓝 8.被。受制于人。 9.向。学于余 【于是】对此,从此,因此 (于是) 【见……于】表示被动
《劝学》原文、翻译、通假、一词多义、重要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劝学》原文、翻译、通假、一词多义、重要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晒干,(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也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思想境界。
劝学文言虚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句式一词多义
快,速引申为洪亮
疾病
假舆马者
凭借,借助
与真”相对
金就砾则利
金属的刀类
卄' 亠 黄金
蚓无爪牙之力
爪子和牙齿
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一也
使用心力
读书用功,对某事肯动脑筋
蟹六跪二鳌
脚
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容身,托身
把感情,希望,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上
虚词
而
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监,〜青于监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焉
相当于“于是”、“于之”
:积土成山,风雨兴〜(从这里)
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动词活用
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
形容词活用
作名词
其曲中规(曲度,弧度)
登咼而招,臂非加长也(咼处)
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变直)
使动用法
假舆马者,非立足也(使•…」快,走得快
数词
作形容词或动词
用心一也(专一)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知识,学识的渊博
冰,水~之,而寒于水。
则
表示承接关系。就,便,原来是,已经是
故木受~直,金就砺~利
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
置的标志
劝学文言文虚词翻译句子
夫学之难,在于虚词之辨。
虚词者,无实义之词也,然其运用得当,则文采斐然,意蕴深远。
吾辈学子,若欲精研学业,须先明虚词之用法,而后方可得文章之妙。
今试以文言文虚词翻译为例,略述其要。
一、虚词之翻译虚词者,文言之骨架也。
翻译虚词,须先辨明其性,然后译其义。
盖文言文虚词繁多,用法各异,故翻译时须谨慎。
以下列举数例,以明虚词翻译之要。
1. 之之,代词也,用于指代名词。
翻译时,可根据上下文灵活运用。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译为:“学习之后,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2. 以以,介词也,表示手段、原因等。
翻译时,可译为“用”、“因为”等。
如:“以吾祖尝居于此,故涉冒甚众。
”(《岳阳楼记》)译为:“因为我的祖父曾经住在这里,所以涉及到的人很多。
”3. 而而,连词也,用于连接句子或词组。
翻译时,可译为“并且”、“然而”等。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译为:“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
”4. 于于,介词也,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翻译时,可译为“在”、“因为”等。
如:“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左传》)译为:“在别人看来可以嘲笑,在自己看来却有所悔恨。
”5. 则则,连词也,用于表示结果、转折等。
翻译时,可译为“那么”、“可是”等。
如:“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译为:“所以木材受到绳子的束缚就会变得笔直,金属经过砺石加工就会变得锋利。
”二、虚词翻译之注意事项1. 灵活运用虚词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运用,不可拘泥于字面意思。
2. 注意语气文言文虚词往往具有特殊的语气,翻译时要注意语气的变化。
3. 保持原意翻译虚词时,要尽量保持原意,不可随意增减。
4. 借鉴现代汉语在翻译虚词时,可以借鉴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加通顺。
总之,虚词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环节。
只有准确把握虚词的用法,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提高文学素养。
吾辈学子,当以虚词翻译为起点,循序渐进,以期在学业上有所成就。
劝学文言文实词虚词翻译
古人之言,妙不可言。
然文言文之中,实词虚词,各有其妙。
实词者,有形可指,有义可寻;虚词者,无定形,无定义,然又不可或缺。
学文言文,实词虚词之翻译,尤为关键。
今试以一篇劝学文言文为例,探讨实词虚词之翻译。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曰:“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不是君子之风吗?”此篇劝学文言文,实词虚词众多,现逐一解释:1. 子:指孔子,实词。
2. 曰:说,实词。
3. 学:学习,实词。
4. 而: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5. 时:按时,实词。
6. 习:复习,实词。
7. 之:代词,指学习的内容,虚词。
8. 不亦:固定搭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不……吗?”,虚词。
9. 说:愉快,实词。
10. 有:有,实词。
11. 朋:朋友,实词。
12. 自:从,实词。
13. 远方:远方,实词。
14. 来:来,实词。
15. 乐:高兴,实词。
16. 人:人,实词。
17. 不知:不了解,实词。
18. 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19. 不愠:不生气,实词。
20. 君子:君子,实词。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实词翻译准确无误,避免误解。
2. 虚词翻译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其意义。
3. 注意固定搭配的翻译,如“不亦……乎?”等。
4. 保持翻译的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5. 适当添加注释,帮助读者理解原文。
总之,学文言文,实词虚词之翻译至关重要。
只有准确翻译,才能真正理解古人之言,领悟其中道理。
愿学者们勤学苦练,不断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劝学中虚词以的用法及含义
劝学中虚词以的用法及含义一、什么是劝学中的虚词及其用法?虚词在语法上没有实际意义,常用来作为衔接、修饰、推进语句的功能性词语。
而在劝学中的虚词则是指在劝学类文章里使用较多、起到衔接、修饰或推进语句等作用的虚词。
常见的包括“以”、“的”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虚词的用法及含义。
二、关于“以”的用法及含义1. 表示手段或方式:“以”可以表示通过某种手段或方式达到目标。
例如,“以勤奋求知,方能取得好成绩。
”这里,“以”表示了通过勤奋求知这个手段来取得好成绩。
2. 表示目的或为了:“以”可以表示为了某个目的而做某事。
例如,“我们要坚持读书,以充实自己。
”这里,“以”表明了读书是为了充实自己这个目的。
3. 表示根据或依据:“以”可以表示根据某种情况或依据某个标准进行行动或判断。
例如,“我们应该以智慧和智力相结合的方式思考问题。
”这里,“以”表明了智慧和智力是思考问题的标准或依据。
三、关于“的”的用法及含义1. 表示修饰和说明:“的”可以用来修饰名词,起到限定、描述或说明的作用。
例如,“努力学习是提高自己的唯一途径。
”这里,“的”修饰了名词“途径”,限定了提高自己的方式。
2. 表示所有关系:“的”可以表示所属关系,表明一个事物属于或与另一个事物有关联。
例如,“学生们都应该珍惜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这里,“的”表示学生所属于老师,强调了老师对学生付出的辛勤。
3. 表示构成关系:“的”可以表示构成某种关系或特征。
例如,“阅读是增长知识领域的基石。
”这里,“的”表示阅读构成了增长知识领域所必需与重要的基石。
四、运用虚词以及相关注意事项1. 合理使用虚词:在劝学中撰写文章时,不妨适当运用虚词来衔接语句、修饰名词等,使文章更加流畅易懂。
2. 注意控制篇幅:使用虚词时要注意篇幅控制,避免虚词过多导致冗长。
可以根据需要适量增减虚词的使用。
3. 确保用词准确:对于虚词的使用,要确保用法准确,符合语境和含义。
可以参考相关书籍或文章加以学习和练习。
劝学虚词的用法及解释
劝学虚词的用法及解释一、引言在汉语中,助词是一类非实义词,它们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衔接、修辞等作用。
其中劝学虚词则是具有特殊功能的一类助词。
本文将以劝学虚词为主题,深入探讨其用法和解释。
二、常见的劝学虚词及用法1. 嘛“嘛”字常见于口语中,用于增强说话人的口气和态度。
在劝学场景中,我们可以使用“嘛”字来鼓励他人继续坚持学习。
例如:你已经取得了很多进步了,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继续加油嘛!2. 啊“啊”字常见于感叹语气中,在劝学时可以带有鼓舞人心的效果。
例如:这道题你之前做错了两次了,再思考一下吧!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啊!3. 吧“吧”字表示推测或提出建议。
在劝学过程中,使用“吧”字可以向对方提供一个选择性建议,不给对方太大压力。
例如:今天我去参加一个有趣的讲座,你要不要一起去听吧?4. 呀“呀”字表示惊喜或兴奋,可以用于劝学时对对方取得进步的赞美。
例如:你上次的演讲真是太棒了!下一次比赛肯定会更成功呀!5. 的啦“的啦”常用来表示事实或是提醒对方要关注某个问题。
在劝学过程中,使用“的啦”可以帮助对方理清思路。
例如: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研究了很久了,继续深入探讨一下的啦!三、劝学虚词解释1. 嘛:用于增强说话人口气和态度。
2. 啊:表示感叹语气,在劝学时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
3. 吧:表示推测或提出建议,在劝学过程中可向对方提供选择性建议。
4. 呀:表示惊喜或兴奋,在劝学时可用于表达对他人进步的赞美。
5. 的啦:表示事实或是提醒他人要关注某个问题,在劝学过程中有利于整理思路和清晰表达观点。
四、结语总结来说,助词在汉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劝学虚词更是在劝学过程中起到了增强语气、鼓舞人心和提供建议等作用。
对于劝学者来说,在使用劝学虚词时要注意语境,灵活运用这些词语才能更好地达到劝学效果。
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加深对劝学虚词的理解,并在实际应用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让我们共同致力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劝学中虚词字的用法及例句
劝学中虚词字的用法及例句一、引言学习中虚词字的用法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之一。
虚词字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修饰、衔接等作用,使用得当可以使文句更加流畅自然。
本文将介绍劝学中虚词字的用法及例句,帮助读者掌握正确地运用虚词字。
二、连词的运用1.而且:表示添加一个并列要点时使用,例如:“学习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而且有益于个人成长。
”2.同时:表示几个动作或情况同时发生,例如:“在劝学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管理,同时保持良好的学习效率。
”3.因为:表示因果关系时使用,例如:“我们要坚持学习,因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介词的运用1.对于:表示对某事物进行说明或陈述时使用,例如:“对于今天的任务我感到很有挑战性。
”2.在…之前/之后:表示时间先后顺序时使用,在具体描述事件安排时常常会用到这类介词短语,例如:“在开始新一天的学习之前,请先整理好今日的计划。
”3.从…到:表示一段时间的范围时使用,例如:“从现在开始到期末考试之前,我们需要加强学习。
”4.关于:表示提及某个话题或事物时使用,例如:“关于如何提高学习效果,我有几个建议。
”四、副词的运用1.确实:表示强调肯定性的程度时使用,在描述事件时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确信感受,例如:“劝学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好结果。
”2.经常:表示频率或习惯性动作时使用,在描述学习习惯或行为时特别有用,例如:“经常进行总结和复习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3.可能:表示推测或不确定性时使用,在提出猜测、假设等观点时可以利用这个副词,例如:“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为优秀学生,只不过可能需要不同的时间和方式。
”五、语气词的运用1.请:表示请求或建议对方采取某种行动时使用,在给他人提供建议或指导时经常会用到,请注意语气委婉礼貌。
2.谢谢:表示对他人帮助或付出的感激之情时使用,在得到帮助或解答问题后常常会用到这个词。
3.祝贺:表示对他人取得成就或胜利表示庆贺时使用,例如:“祝贺你成功通过了考试,继续保持努力学习的态度。
10.1《劝学》文言虚词(课件)-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必修上册)
(4)“其”作语气副词时,所表示的各种语气的辨析 一要看位置。“其”表示推测、反问语气时,一般放在句首;表示委婉、 期望、祈使语气时,一般放在主谓之间。 二要看语境,看翻译。根据语意把握其语气。当句中的“其”可翻译为 “难道”“岂”时,表示反问语气;当“其”可翻译为“还是”“希望”等时, 表示祈使语气;当“其”可翻译为“恐怕”“或许”“大概”“可能”时,表 示推测语气。
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是断指对有应利位的置形势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辞》)
“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
经·采薇》)
“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由“矣”是语
气助词可推断“思”也是语气助词。
④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
“乎”和“哉”处于对应位置,
由“哉”是表感叹的语气助词,
可推断“乎”与“哉”同义。
二、位置分析法 有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虚词的意义 和用法时,应从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与前后句的关系、搭配习惯及使用规律 等方面入手。这类虚词主要有“为”“也”“焉”“乎”“矣”“于”等。 例如:
虚词:于
青,取之于蓝 从
于 而青于蓝
比
善假于物也 向
虚词:以,为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当做。
译文: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把它做成 车轮,它弯曲(的弧度)符合圆规(的要求)。
虚词:者、之、然、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者,……也。是表示判断句的标志词。 ● 然:这样。 ● 之:它,指的是车轮。
劝学虚词以的用法及解释
劝学虚词以的用法及解释一、劝学虚词的概念及用法在汉语中,劝学虚词是指一些常常出现在文章中,用以表示劝告、勉励等语气的词语。
这种虚词的使用能够增强表达者对听众或读者的情感亲近度,使描述更加生动,同时也起到引导受众思考和行动的作用。
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劝学虚词,可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几类常见劝学虚词及其解释1. 请"请"是一种常见的劝学虚词,它表示礼貌地请求对方采取某种行动。
通过使用「请」字,在文章当中我们可以直接提出希望对方去做一件事,并表达出态度亲切和善意。
例句:请大家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希望"希望"是一种表达期望、渴望或企盼的虚词。
通过使用「希望」字,我们可以向读者传递一种乐观积极、充满希望的情绪。
例句: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努力追寻自己的梦想。
3. 请勿"请勿"是一种表达禁止或劝告不要做某事的虚词。
使用「请勿」字后,我们可以向读者直接传递一种警示或者提醒,并加强对某个行为或态度的否定。
例句:请勿随意涂鸦墙壁,让环境更加整洁美观。
4. 可以"可以"是一种表达许可、同意或容忍的虚词。
使用「可以」字后,我们可以给予听众或读者更多选择和决策权利,同时积极引导他们思考和行动。
例句:你可以尝试新的事物,因为挑战会带来成长。
5. 必须"必须"是一种表达强烈决心或坚定信念的虚词。
使用「必须」字后,我们可以将信息传递得更加明确和有力,起到强调的作用。
例句:我们必须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三、灵活运用劝学虚词1. 结合具体情景在写作中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劝学虚词,可以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意图。
通过将这些虚词与实际的场景相结合使用,能够使描述更具体、更鲜活。
例句:在疫情期间,请大家减少外出,保持社交距离。
2. 根据受众特点选择劝学虚词不同的读者或听众有不同的需求和特点,根据他们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劝学虚词是很重要的。
劝学中的实词虚词整理
劝学中的实词虚词整理
哎呀呀,一提到“劝学中的实词虚词整理”,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又重要的事儿呢!
实词就像是房子的大梁,撑起了句子的主要意思。
比如说“学不可以已”里的“学”和“已”,“学”就是学习呀,这多重要,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已”呢,是停止的意思。
还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的“青”“蓝”,“青”指的是靛青,一种染料,“蓝”就是蓝草啦。
再来说说虚词,它们就像调味料,让句子变得更有味道。
像“而”这个字,在“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里,第一个“而”表示修饰,第二个“而”就表示转折啦。
还有“于”,“取之于蓝”里的“于”是从的意思。
实词虚词在文章里相互配合,就像一场精彩的舞蹈。
实词是领舞的主角,虚词就是旁边伴舞的,一起跳出了优美的篇章。
想想看,如果没有实词,文章不就没了骨架,软塌塌的?要是没有虚词,那读起来得多生硬啊,就像机器人说话一样。
咱们学习实词虚词,不就像探险家在知识的丛林里寻找宝藏吗?每找到一个,都能让我们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入,更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难道你不想通过掌握实词虚词,更好地读懂古代的经典吗?难道你不想在语文的世界里畅游,感受文字的魅力吗?
所以呀,认真整理和学习劝学中的实词虚词,真的超级重要!这能让我们的语文学习更上一层楼!。
劝学虚词总结
劝学虚词总结劝学虚词总结篇一:劝学虚词《劝学》虚词分析劝学荀况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以,因此?可以,是一个词,等同于现在的“可以”?)青,取之(代青)于(从)蓝,而(但)青于(比)蓝;冰,水为之(代冰),而(但)寒于(比)水。
木直中绳。
輮(省略了“之”,用火烤它)以(用)为(以为,用它做成)轮,其(它的)曲中规。
虽(即使)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它,代木)然也。
故木受绳则(就)直,金就砺则(就)利,君子博学而(递进,而且)日参省乎(对)己,则(就)知明而(而且)行无过矣(肯定语气)。
吾尝终日而(修饰关系)思矣,不如须臾之(须臾修饰所学 ,说明时间极短.不译.也可翻译为“的”。
)所(所字结构,变后面的动词为名词性短语)学也;吾尝跂而(修饰关系)望矣,不如登高之(登高修饰博见 ,表明博见的条件是登高.)登高而(承接关系)招,臂非加长也,而(但)见者远;顺风而(修饰关系)呼,声非加疾也,而(但)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但)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但)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介词,引入动作涉及的对象,不译。
此句与“取之于蓝”的“于”用法相同,都是介词,引入对象,但“于蓝”,根据句意,翻译为“从”。
翻译为“对于”或“从”就有点拗口了,不顺畅)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此);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于此);积善成德,而(因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了,语气助词)。
故不积跬步,无以(用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用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假设,如果)舍之(代所雕刻的东西),朽木不折;锲而(假设,如果)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定语后臵的标志)利,筋骨之(定语后臵的标志)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知识点翻译
劝学知识点翻译劝学知识点翻译《劝学》是高中语文必修学习的文言文之一,有着很重要的教学寓意,那么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劝学知识点翻译,请看看吧。
劝学知识点翻译一、古今异义: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一)介词结构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
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七、一词多义(1)于青,取之于蓝。
(从,介词)而青于蓝(比,介词)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2)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推荐阅读:《劝学原文》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劝学中虚词的用法及例句
劝学中虚词的用法及例句一、劝学中虚词的重要性虚词是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句子构成和意义表达上起着关键作用。
在学习语言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虚词,如介词、连词以及副词等。
尽管这些虚词在字数上不多,但它们却对于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在劝学过程中,了解虚词的用法非常重要。
二、介词的用法及例句1. 位置关系:介词表示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或方向关系。
例如:The book is on the desk.(书在桌子上。
)I live in a small town.(我住在一个小镇上。
)2. 时间关系:介词表示时间顺序或持续时间。
例如:I will meet you at 9 o'clock.(我会在9点钟与你见面。
)He has been waiting for two hours.(他已经等了两个小时了。
)3. 原因关系:介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例如:She is crying because of the bad news.(她因为坏消息而哭泣。
)He failed the exam due to lack of preparation.(他由于准备不足而考试不及格。
)三、连词的用法及例句1. 并列连词:用于连接同等重要的两个或多个并列成分。
例如:I like coffee and tea.(我喜欢咖啡和茶。
)She is smart and beautiful.(她聪明而美丽。
)2. 递进连词:用于表示递进关系,逐渐增加或深化。
例如:He not only plays soccer but also swims.(他不仅踢足球还游泳。
)They are not just friends, but soulmates.(他们不只是朋友,而是灵魂伴侣。
)3. 转折连词:用于连接相对矛盾的观点、行为或情况。
例如:She is talented, yet she lacks confidence.(她很有天赋,但她缺乏自信。
《劝学》词义整理
《劝学》词义整理《劝学》词义整理字义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蓼蓝。
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
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
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于:从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
于:比。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以为轮::通“”,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
以:把。
为:当作。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
有,通“又”。
槁,枯。
暴,同“曝”,晒干。
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用墨线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砺,磨刀石。
就,动词,接近,靠近。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
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
省,省察。
乎,介词,于。
博学:广泛地学习。
日:每天。
知:通“智”,智慧。
明:明达。
行无过:行动没有过错。
14.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15.须臾:片刻,一会儿。
16.:踮起脚后跟站着。
17.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8.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
而,表转折。
19.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20.彰:清楚。
21.假:借助,利用。
舆:车。
22.利足:脚步快。
致:达到。
23.水:指游泳。
名词,用作动词。
24.绝:横渡。
25.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
生,通“性”天赋,资质。
26.善假于物也:于:向。
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27.兴:起。
28.焉:于之,在那里。
29.渊:深水。
30.蛟:一种似龙的生物。
3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得,获得。
而,表因果关系。
32.跬:古代的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