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跟踪检测十五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9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1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1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专题1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里根入主白宫后,全面调整美国外交政策以遏制苏联的扩张。

里根强调“以实力求和平”,美国应“保持足以在必要时去取胜的力量”。

为了增强经济实力,里根上台后提出“经济复兴计划”,使美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的低速增长,使得美国与苏联的经济实力对比大致保持在3∶2的水平上。

里根政府大幅度增加军费,扩充军备,1983年又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设想彻底形成对苏的军事优势。

里根声明无论与苏联谈判核条约或讨论贸易、信贷、技术转让问题,都应把苏联在全世界的行为考虑在内,然后做出决定。

里根为使盟国服从美国的战略需要,十分重视改善与传统盟国的关系,进一步把西欧和日本纳入美国与苏联对抗的战略轨道。

在对第三世界政策上,在“热点”地区,美国“广泛支持‘自由战士’对抗苏联支持的侵略”;在非“热点”地区,只要关系到美国切身利益,里根政府不惜直接出兵,打“低烈度战争”。

里根把共产主义看作“世界面临的主要危险”,叫嚷“自由民主事业在向前挺进途中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抛进历史的垃圾堆”,他进而提出美国“要举国一致地致力于援助民主的发展”并要“各民主国家考虑如何帮助世界上的民主政治运动”。

由此美国政府开始了使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和平演变的一系列活动。

——摘编自刘颖《论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第三次战略调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里根政府外交政策产生的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

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

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

”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选考部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学案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选考部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学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20世纪初的世界已形成一个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

(2)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3)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

(4)欧洲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盛行,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

(5)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

2.过程(1)爆发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德、俄、法、英相继加入战争。

(2)第一阶段:1914年8月至1916年底。

主要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等,协约国掌握了主动权。

(3)第二阶段:1917年4月至1918年11月。

美国对德国宣战;苏俄退出帝国主义大战,中国对同盟国宣战,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4)结束:1918年11月,协约国与同盟国签订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3.后果和影响(1)后果: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削弱了英法,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3.国际联盟(1)成立:1919年4月,通过《国际联盟盟约》。

2017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①维护和平的原则。

②实行“集体安全”。

③对战败国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

(2)主要活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加强国际合作。

(3)历史地位:促进了各国的交往和联系;但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背景(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隐含矛盾的发展。

(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催化”作用。

(4)局部反法西斯力量未能形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高考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易错雷区,步步为赢】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

2.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第28任总统,他所秉持的国际事务中的理想主张被后人称为“威尔逊主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我非常有兴趣地观察到,从所有的地方,从所有的思想中,从所有的讨论中,都建议:现在必须有的不是实力均衡,不是一个反对另一个的强大的国家集团,而是建立一个单一的、压倒一切的强大的国家集团,它是世界和平的委托人。

——1918年12月28日威尔逊的演说(1)材料中提出什么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主张针对哪一国际问题?(2)结合史实,说明威尔逊的主张是否真正得以实现。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

材料二1945年9月发表的《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说,美国占领日本的最终目标是……使日本从属于美国。

同时,美国希望在远东成为自己合作者的是中国,把日本作为将来合作者的想法,无论在道德上和感情上都是不能接受的。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专题19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原卷版)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专题19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原卷版)

专题19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021年】1. (2021·全国甲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

联合国安理会呼吁停战,和平解决争端。

1982,年7月,安理会敦促交战双方停火撤军,并派遣观察团进行监督。

1983年5月,联合国派特派团访问两伊境内遭受军事攻击的平民区;1984年3月,又派出调查团前往调查是否使用化学武器,再次呼吁停火;6月,安理会谴责了对来往科威特和沙特各港口商船的攻击。

在战争期间,美苏等国向两伊提供了大量武器,插手地区事务。

1987年7月20日,安理会通过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停火、撤军、交换战俘及和平解决冲突,并决定首次引用联合国宪章第39、40条的规定,即如.有一方拒绝执行,安理会将“开会审议确保决议获得遵守的进一步措施”。

次日,伊拉克宣布予以接受。

在各方压力下,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拉受序题圆谜议。

8月20日,双方正式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

——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中东国家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598号决议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联合国在调停两伊战争中的作用。

2. (2021·全国乙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越南战争中,美国为帮助南越傀儡政权消灭南方人武装力量,自1961年起使用了落叶剂、除草剂等化学剂约7.8万吨,喷洒面积达2.68万平方千米。

在使用化学剂之初,美国科学界就道义和生态原因提出异议。

1967年2月,5000多名科学家向美国政府请愿,敦促约翰逊总统下令停止在越南使用化学剂。

自1968年下半年起,联合国大会相继通过多项决议,开始关注生态问题,要求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并要求秘书长准备一个关于化学、生物以及细菌武器的报告。

面对美国的战争暴行,越南人民武装力量依然活跃在南越丛林中,给美国和南越政府以巨大打击。

1971年,尼克松政府决定终止在越南战场使用化学剂。

高考专题19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仿真押题)-高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高考专题19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仿真押题)-高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高考专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欧洲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做“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有关和平与安全的远景规划。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在凡尔赛达成的和平曾被威尔逊梦想为是整体的和平与持久的和平,其实不然,它是不完全的和平,是一种非常不完美的产物,因为这种和平并不着眼于未来,而且不是出于人道精神而是出于对纯粹物质利益的理性考虑而产生。

——茨威格《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民众对威尔逊如此狂热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尔逊的“和平”为什么是“不完全的和平”。

【答案】(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巨大灾难使欧洲民众渴望和平;威尔逊倡导十四点原则作为世界和平的纲领,正符合此时欧洲民众的心理。

(2)史实:1942年,中苏美英等26国联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中国正式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盟国之一。

1943年,中美英三国召开开罗会议,签署《开罗宣言》,中国跻身世界大国行列。

1945年,中苏美英等51国签署《联合国宪章》,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说明:1944年,中国参与签署《布雷顿森林协议》,成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会员国;1947年,中国参与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成为关贸总协定的创始会员国。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规定,国民政府正式收复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省管辖。

1946年国民政府接收西沙群岛并派海军赴南海诸岛立碑、测绘地图、厘定岛屿滩礁名称,12月国民政府正式公布南海中属于中国领土的四个群岛及其附属岛、礁名称。

1947年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讨论并批准了“加紧建设西南沙群岛力保主权而固国防”的提案,并进行实质性的策划。

——黄俊凌《20世纪50年代台湾当局维护南沙群岛主权的斗争》材料二1984年邓小平就国际争端提出的“共同开发”的构想,构成了中国政府解决南海问题新思路的雏形。

高考历史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项训练专题强化训练(含解析)

高考历史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项训练专题强化训练(含解析)

高考历史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项训练专题强化训练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在彼得格勒起义胜利的第二天,苏维埃政权通过了《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建议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协约国拒绝了这一建议。

1918年,苏俄同德奥集团签署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协约国打着防止德国入侵和保护侨民利益的旗号,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向“俄国一切政治团体”发出呼吁:建议“俄国一切政治团体”各派3名代表,在战胜国的参与下举行谈判,签订停战协定和停止军事行动。

2月,苏维埃政府在复文中指出:只要各资本主义国家停止资助俄国的反动势力,各自召回进入俄国领土的军队,俄国内战即可停止。

但是巴黎和会仍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并剥夺了其参加巴黎和会的权利。

直到1934年,在国际联盟各成员国的邀请下,苏联加入国联,并成为常任理事国,重新回到世界政治舞台。

凡尔赛体系封锁社会主义苏联的初衷和职能彻底破产。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协约国将苏俄排除出世界政治舞台的手段。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联盟接纳苏联的原因。

(9分)【答案】(1)政治不承认;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武装干涉。

(6分)(2)苏联经济实力增强;西方爆发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猖獗。

(9分)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2.【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沈阳卢沟桥事变——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地图册》材料二……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

抗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可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

……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信息,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简述两幅图片与中国抗战的关系。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四选考模块专题十五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四选考模块专题十五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

(3)结果:
①中国和苏联在这两场战争中, 都给予朝鲜、 越南人民以大力支持。
②美国在这两场战争中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表明:称霸世界的 政策不得人心;侵略他国,干预他国内政是行不通的。
2.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局部战争的原因
(1)地区资源及其民族、领土纷争等矛盾交织在一起。
(2)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的影响,争夺世界霸权、大国插手、 干涉别国内政。
(四)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局部战争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热战”的原因
(1)根本原因:在美苏“冷战”的重点地区欧洲,两国没有直接发 生战争, 但在亚洲, 美国控制能力较低, 苏联的势力也不能直接控制, 于是为了确保在该地区的利益,在“冷战”中出现了“热战”。局部 “热战”是“冷战”格局在某一具体地区的集中体现, 地区上的矛盾 被双方所利用,导致局部战争发生。美国对华“扶蒋反共”失败后, 对东亚、东南亚特别戒备。
(2)从现实情况看, 地区霸权主义的抬头也是第三世界国家之间频 频发生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2.教训 (1)发生冲突的国家往往两败俱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遭受灾
难性的破坏。
(2)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应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国家不分大 小一律平等, 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当受到尊重; 国与国的 争端,应当遵循国际关系准则,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加以解决,而不 应当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解析
考法三:依托新材料、新情境,考查与中国近现代史有关的国际 关系史内容
[例 3] (2018· 全国卷Ⅱ)材料 1943 年 10 月,中、美、英、苏 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 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 1944 年 8~10 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 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 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10 月 9 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 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 ,确立了未来联合 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 年 4 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十五)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十五)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限时集训(十五)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建议用时:40分钟)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材料一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这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

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因为它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它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

结果,它激起了一场热烈、持久的争论;这场争论不仅导致了数以千计的文章和著作的发表,还导致了一批批、总计达6万多份文件的出版;所有这些都促使双方继续争论谁应对战争负责。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

到大战结束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

尽管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挑战在世界大多数地区都被设法成功地阻止了,但这种缓解只持续了20年,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这一削弱过程,使欧洲各地的帝国处于大混乱之中。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赛和约》关于“战争罪行”的观点,并对该观点进行简要评述。

(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对欧洲的影响。

(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凡尔赛和约》……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可得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

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爆发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德国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划分殖民地,在对殖民地的争夺过程中欧洲形成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的激烈斗争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材料中关于战争罪责的观点是片面的,不能片面地把战争罪责归咎于同盟国。

第(2)问,根据材料二“到大战结束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可得欧洲经济严重衰落,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世界的局面;欧洲的国际地位受到冲击;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过关练习卷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过关练习卷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选择题1.下图是反映美国2019年出兵伊拉克后的一幅漫画。

标题为“布什——力不能及”。

漫画中的“花”和“树”分别代表民主和反美风潮。

最能体现其寓意的是A.多国结成政治同盟,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B.多国反对美国对外推行西方民主和价值观C.美国向全球推行单边主义的政治企图受阻D.大国间的斗争不利于世界政治新秩序的建立【答案】C2.麦克阿瑟主导的对日改革,以1948年为界,前一阶段以激进为主,包括农地改革,解散财阀,刷新内政等一系列民主化措施;1948年后减缓了政治改革,转向经济复兴。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和苏联冷战冲突加剧B.战后经济急需恢复和发展C.中国新民主革命取得胜利D.配合马歇尔计划正常实施【答案】A3.二战后,中东经历了长期和频繁的战争与冲突,是世界最动荡的地区,被称为“火药库”。

2019年11月29日,联合国举行“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电,表示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早日实现中东全面、公正、和平作出不懈努力。

中东动乱的主要原因是A.巴勒斯坦问题B.教派冲突问题C.恐怖主义问题D.伊朗核问题【答案】A4.1941年,美国驻苏联大使戴维斯的回忆录《莫斯科行动》出版。

该书的一大特色就是为莫斯科“大清洗”辩解,而这不仅被美国华纳兄弟拍摄成宣传斯大林的同名影片,还受到了罗斯福的默许和高度重视。

这反映出美国A.借机学习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经验B.意欲借苏联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C.抑制法西斯寻求合作的宣传需要D.意图缓和与苏联的冷战对峙局势【答案】C5.1918年12月,当美国总统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民众满怀热情地将他当作“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而同一时期,柏林、汉堡和布达佩斯都建立了苏维埃。

这反映出当时A.苏俄制度具有明显优势B.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已经瓦解C.意识形态之争尚未开始D.民众对构建社会新秩序充满期望【答案】D6.二战后,爱因斯坦在给日本某杂志的声明中指出:如果这些实验证明是成功了,那该是威胁人类的危险,可我当时却感到非采取这一步骤不可。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过关检测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过关检测新人教版

选修过关检测(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017·济南训练)材料一战爆发以来,协约国一方兵力损失惨重,面临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

为了让更多的欧洲人从工业劳动中解放出来到前线参战,英法将目光投向中国廉价又丰富的人力资源。

1917年中国宣布参战后,大批组织劳工输出,从1916年5月到一战结束的1918年11月,相继有十四万华工远赴欧洲。

按约定,赴欧华工以工代兵,并不参战,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法招华工多被安排到军工、冶金、化工、建筑等行业。

英招华工则几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线,从事挖掘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护、掘埋尸体、清扫地雷、筑路架桥、解运粮草、装卸给养等工作。

在1917年8月中国对德宣战后,法招华工也开始被派往前线,负责运送弹药、修缮工事。

在欧洲战场上,华工超强的吃苦耐劳精神给西方人留下深刻印象,一份来自1918年英国陆军部报告评价中国劳工是所有外国劳工中最优秀的。

——摘编自杨程屹《中国劳工:被遗忘在欧洲的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大量招募华工的主要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华工赴欧的历史影响。

(9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兵力损失惨重,面临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中国廉价又丰富的人力资源”“赴欧华工以工代兵,并不参战”等信息可直接概括。

第(2)问,从中国劳工所从事的劳动上去分析概括答案。

答案:(1)原因:协约国面临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中国人力资源廉价丰富;中国采用以工代兵形式参加协约国对德宣战。

(2)影响:缓解协约国的人力资源危机,支援了协约国后方的工业生产;为协约国前线的军事斗争提供了有力地服务保障;为中国赢得战胜国地位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本世纪之交,它(英国)开始封锁德意志并且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只是由于内部的不团结,德国在1918年被打败了。

当我们的士兵在西线攻击英法联军的时候,俄国武装力量在东线的存在变得越加危险。

高考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店铺学习吧!下面店铺网的小编给你们带来了高三历史学习方法文章《高考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供考生们参考。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历史真题与答案解析【真题再现】1、(09上海历史)“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领导人B、时间C、参加者D、地点【答案】C【解析】公车上书中康有为联络的是在京参加应试的各省举人,不是各省官员。

2、(09上海历史)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饰,茶室是日本传统的休闲场所,能剧和狂言属于日本四种古典戏剧形式之列。

它们与西服、酒吧和西洋歌剧并存,体现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文化的多元化。

3、(09浙江文综)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C【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材料的能力。

农业税的“消”有可能是农业生产削弱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税率降低引起的,①说法错误。

2019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大题提分大题精做1520世纪世界战争与和平含解析

2019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大题提分大题精做1520世纪世界战争与和平含解析

20世纪世界战争与和平1.(2018安徽中学模考)(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43年8月,英国首相邱吉尔和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加拿大魁北克会议中,讨论战后国际秩序重建的问题。

之后,罗斯福策划召开中、英、苏及美四国首脑会议。

后商定将四国会议分成两部分召开。

第一部分是美、英、中在埃及举行的开罗会议……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开罗宣言》。

《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中、美、英三国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剥夺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1)根据材料,概括开罗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宣言》发表的意义。

【解析】第(1)问,“背景”,依据材料的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大转折,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角度回答。

“内容”,依据材料信息“‘剥夺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强调中美英三国对日统一行动、归还被日本夺取或占领的中国等相关国家的领土、强调维护世界和平和反殖民的理念等。

第(2)问,“意义”,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开罗宣言》表达了同盟国打击并惩罚侵略者、维护国际正义的政治意愿,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为二战后中国收复被日本掠夺和窃取的领土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法依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等角度分析。

【答案】(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大转折,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内容:强调中美英三国对日统一行动;归还被日本夺取或占领的中国等相关国家的领土;强调维护世界和平和反殖民的理念。

(2)意义:《开罗宣言》表达了同盟国打击并惩罚侵略者、维护国际正义的政治意愿,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为二战后中国收复被日本掠夺和窃取的领土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法依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十五)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十五)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专题跟踪检测(十五)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时间:35分钟满分:60分)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6年4月,中共提出了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与国家,以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盗匪们侵略之主张;1939年2月,日本占领海南岛,意图“南进”,中国政府借机向英、美、法、苏等国提出共同制日的明确主张,尽管对此当时各国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反应冷淡,但中国政府并未放弃争取联合的努力。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国民政府派宋子文、胡适、郭泰祺等赴英美两国积极活动;中国共产党人则支持“蒋加入英美集团”“同英美及其他国家一切反对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的人们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针对英、法、美等国对苏联加入法西斯阵营的猜疑与戒备,时任驻法大使顾维钧和驻英大使郭泰祺积极展开了居中疏通调解的工作,推动各国搁置矛盾与分歧,注重当前共同利益;同时,中共也借助自己与苏联的友好关系,为国民政府调解大国关系的努力提供了协调与疏通的帮助。

——摘编自温锐、陈涛《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国地位取得之关键因素》(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为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所采取的措施。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采取材料中措施的历史背景。

(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中国……提出共同制日的明确主张”“疏通调解”“推动各国搁置矛盾与分歧”等概括。

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1936年”“1940年”等和所学知识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措施:国共两党共同推进积极外交;居中疏通调解英、美、法与苏联的矛盾;派遣外交使团赴英美以争取援助;唤起英美苏等大国对亚洲事务的关注。

(2)历史背景:中日民族矛盾尖锐;日本在亚洲的侵略活动导致日本与英美矛盾激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英美对苏产生敌意,中国以其与苏联的友好关系,调解英美与苏联的矛盾;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两党摒弃前嫌,共赴国难。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十五)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十五)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专题跟踪检测(十五)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时间:50分钟满分:90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

我们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12月在议会的演说材料二一战使德国耗费了1 500亿马克的财富,近200万德国人葬身战场,连同被俘虏受伤的共达750万人,约占德国人口的六分之一,损失惨重。

1918年德国民用工业生产下降57%,农业收成减少50%,经济濒临崩溃。

《凡尔赛和约》过多考虑了战胜国的利益分配,完全没有考虑战败国自身的利益,加上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使得德国国民对强加给他们的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引发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通史资料选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演说发表的背景和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对德国产生的影响。

(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12月在议会的演说”并结合演讲内容,以及所处时代背景加以回答即可。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第(2)问,据材料内容分层概括,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答案:(1)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经济迅速发展,赶上并超过英国而位居欧洲第一位;德国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积极要求获得广阔的海外殖民地,重新分割世界。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影响:给德国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失;严重削弱了德国的力量;德国民众民族复仇主义情绪严重,为二战埋下隐患。

通史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十五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

通史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十五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远征部队服役的斯温顿中校提出:“需要制造一种能够在遍布铁丝网的战场上开辟道路,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火力、越野、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

”这种新式武器最早出现在( )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解析:选C 根据材料“需要制造一种能够……的新式武器”可知,该战役为索姆河战役,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坦克,联军以损失79万人的巨大代价,夺占德军240平方公里的阵地,牵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2.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积极申诉收回胶州湾和胶济铁路的要求,并多方论证其应归还中国的观点。

英、美、法等国代表认为“所请理由极为充分”。

这一外交努力( ) A.表达了维护国家主权的要求B.改变了弱国外交形象C.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全力支持D.成功解决了山东问题解析:选A 根据材料“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积极申诉收回胶州湾和胶济铁路的要求,并多方论证其应归还中国”,这反映出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积极要求,故A项正确;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的弱国外交形象并没有改变,并且其维护国家主权的要求也没有实现,故B 项错误;题干只是提及了“英、美、法等国代表认为‘所请理由极为充分’”,并没有说中国的要求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全力支持,故C项错误;在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力转让给日本,没有成功解决山东问题,故D项错误。

3.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

邀请书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中等国当即表示同意,美国发出邀请的主要意图是( )A.减轻巨额军费开支造成的沉重经济负担B.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充当和平使者的角色C.通过外交手段重新确定远东太平洋地区统治秩序D.牵制日本扩张,与英国共享亚太地区领导权解析:选C 美国召集英、法、意、中等国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主要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居于主导地位,它要在东亚宰割中国和抑制日本,减轻沉重经济负担、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充当和平使者的角色不是其主要目的,故A、B两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召集英、法、意、中等国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主要目的在于重新确定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故C项正确;牵制日本扩张,与英国共享亚太地区领导权只是其目的的一部分内容,故D项错误。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检测题含解析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检测题含解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阅读材料,完成如下要求。

材料1904年,英法签订协约,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的特权。

但这侵犯了德国在摩洛哥的殖民利益。

1905年3月,德皇威廉二世突访摩洛哥港口城市丹吉尔,宣称德国要维护摩洛哥的独立,摩洛哥危机爆发。

于是,法、德两国开始谈判。

英国困惑于法德毫无进展的外交,一方面害怕卷入对德战争,对此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在静观其变,这导致危机进一步恶化。

1911年春,摩洛哥爆发反法起义,同年5月,法国乘机以保护侨民为由出兵摩洛哥。

德皇要求法国分割一局部法属非洲殖民地给德国作为补偿,并派遣军舰“豹〞号开往摩洛哥,摩洛哥危机升级。

面对可能的战争威胁和法德秘密谈判,英国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外长格雷由静观其变转为明确支持法国而反对德国的强硬立场。

这一举措不但稳固了英法关系,而且使得英俄靠近,保证英国的“不孤立〞和欧洲的均势。

——摘编自徐娴《从阿加迪尔危机看一战前格雷的对法外交》(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摩洛哥危机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在摩洛哥危机中调整外交政策的原因与其影响。

解析:(1)根据材料“英法签订协约,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的特权〞“宣称德国要维护摩洛哥的独立〞等信息从英法和德国归纳原因,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开展不平衡、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法德和英德矛盾加剧等方面补充即可。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摩洛哥本身危机进一步加剧、英国本身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法国和德国的矛盾缓和等角度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可以从促进英法俄的结盟;加剧了欧洲局势的紧X回答即可。

答案:(1)历史背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开展不平衡;英法签订协定,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的特权;德国在非洲积极殖民;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影响;法德、英德矛盾的加剧。

(2)原因:摩洛哥危机进一步升级,面临战争威胁;英国维护自身利益和保持欧洲均衡的需要;法德矛盾的缓和;英国维护海上霸权的需要。

高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检测(五)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高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检测(五)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模块检测(五)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

大战起因,因立场和视角不同,观点纷杂。

政治家、军事家、历史学家、国际政治学者、社会学者等各有解读,当时的分析与后来的研究,不尽相同。

一战导火索,清晰简单。

1914年6月28日早晨,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和夫人索菲访问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青年用左轮枪射杀。

谁点燃了一战导火索?哪个因素解释力最强?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想获得和平必须了解战争》材料二战争与和平,是国际政治关注的核心问题,当今的世界确实比冷战时期复杂得多,但2014年不是1914年,把现在简单地与1914年相比较,认为现在与一战前的情况相似,担心重演一战的悲剧,不符合实际。

首先,现在没有一战前那样对立的两大集团……其次,现代世界也与一战前群雄争霸、缺少矛盾协调机制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建立的国际机制有效地维护了世界和平。

——左凤荣《2014不是1914:战争不应是政治的继续》(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二战后的和平为何更为持久。

(9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1914年6月28日早晨,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和夫人索菲访问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青年用左轮枪射杀”可以看出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一战;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一战的社会背景分析原因即可。

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首先,现在没有一战前那样对立的两大集团……其次,现代世界也与一战前群雄争霸、缺少矛盾协调机制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建立的国际机制有效地维护了世界和平”并结合所学知识中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进行归纳即可。

答案:(1)原因:19世纪后半叶,统一后的德意志保留了强大的军国主义传统,为对外扩张埋下了隐患;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相对实力发生变化,政治与经济不平衡的矛盾不断激化;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萨拉热窝事件爆发。

2021届高考历史通史二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五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21届高考历史通史二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五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时间:50分钟满分:90分) 1.(2019·云南昆明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8年,欧洲各民族已经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战争的第四个年头。

人们尽管做出种种牺牲,但还是看不到战争的尽头.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不仅在战壕中出现,而且也在两大阵营的平民百姓当中出现.其中一个最惊人的表现是:1917年7月19日,德国国会以212票对126票通过了《和平决议》.同样在英国,前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写了一封公开信,预言若不采取某种方法结束冲突,西方文明将崩溃。

美国参战和俄国革命还引进了一种立即产生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

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和列宁的革命口号就其影响而言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

到大战结束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原因。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结束时欧洲全球控制力削弱的表现。

(8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不仅在战壕中出现,而且也在两大阵营的平民百姓当中出现”得出民众厌恶战争,渴望和平;据材料“1917年7月19日,德国国会以212票对126票通过了《和平决议》"得出德国国会的推动;据材料“前外交大臣……西方文明将崩溃"得出政治家的努力;据材料“美国参战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得出美国参战和俄国革命改变战争局势。

第(2)问,据材料“美国参战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结合所学得出美国实力大增,并企图称霸世界;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结束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一战对欧洲造成巨大的破坏。

答案:(1)原因:民众厌恶战争,渴望和平;德国国会的推动;政治家的努力;美国参战和俄国革命改变战争局势.(2)表现:美国实力大增,并企图称霸世界;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战结束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战争对欧洲的巨大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跟踪检测(十五)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时间:35分钟满分:60分)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6年4月,中共提出了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与国家,以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盗匪们侵略之主张;1939年2月,日本占领海南岛,意图“南进”,中国政府借机向英、美、法、苏等国提出共同制日的明确主张,尽管对此当时各国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反应冷淡,但中国政府并未放弃争取联合的努力。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国民政府派宋子文、胡适、郭泰祺等赴英美两国积极活动;中国共产党人则支持“蒋加入英美集团”“同英美及其他国家一切反对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的人们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针对英、法、美等国对苏联加入法西斯阵营的猜疑与戒备,时任驻法大使顾维钧和驻英大使郭泰祺积极展开了居中疏通调解的工作,推动各国搁置矛盾与分歧,注重当前共同利益;同时,中共也借助自己与苏联的友好关系,为国民政府调解大国关系的努力提供了协调与疏通的帮助。

——摘编自温锐、陈涛《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国地位取得之关键因素》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为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所采取的措施。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采取材料中措施的历史背景。

(9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中国……提出共同制日的明确主张”“疏通调解”“推动各国搁置矛盾与分歧”等概括。

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1936年”“1940年”等和所学知识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措施:国共两党共同推进积极外交;居中疏通调解英、美、法与苏联的矛盾;派遣外交使团赴英美以争取援助;唤起英美苏等大国对亚洲事务的关注。

(2)历史背景:中日民族矛盾尖锐;日本在亚洲的侵略活动导致日本与英美矛盾激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英美对苏产生敌意,中国以其与苏联的友好关系,调解英美与苏联的矛盾;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两党摒弃前嫌,共赴国难。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德国将按照1898年3月6日与中国所订条约,及关于山东省之其他文件所获得之一切权利、所有权名义及特权,其中关于胶州领土、铁路、矿产及海底电线为尤要,放弃以与日本。

——摘编自《凡尔赛和约》材料二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坚持了依据国际法独自抗争维权的方略,在强调自身在远东国际均势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主动参与缔结国际条约体系,基本上达到了以国际法制衡列强在华势力、维护国家权益的与会目标。

1922年2月4日,中、日正式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并被载入华盛顿会议记录,规定日本将胶州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日军撤出山东;日本同意撤销二十一条要求中原来旨在把中国变为日本保护国的第五号,并放弃了某些特惠权利。

——摘编自金卫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中国外交方略的转变》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山东问题在凡尔赛会议、华盛顿会议上的不同结局。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基本达到了“与会目标”的原因。

(9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对山东等问题的处理可知是转让给日本,结合所学可知由于中国的五四运动,中国并未签约,从而导致山东问题成为悬案;根据材料二中“1922年2月4日,中、日正式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并被载入华盛顿会议记录,规定日本将胶州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得出基本解决了山东问题。

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坚持了依据国际法独自抗争维权的方略”得出中国的外交策略灵活务实,结合所学可知是中国国内五四运动的推动,并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

答案:(1)不同:凡尔赛会议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侵略权益转交日本,由于中国拒签《凡尔赛和约》,山东问题成为悬案;华盛顿会议规定日本将山东的主权和一部分权利归还中国,基本解决了山东问题。

(2)原因:欧美列强限制日本扩张,贯彻“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侵华原则;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推进;中国推行了灵活务实的外交方略。

(答“中国国力的增强”者不给分)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东京审判是二战后在东京对日本首要战犯进行的国际审判。

历时两年,其判决书长达1 213页,28名日本战争首恶分子被列为甲级战犯接受了法庭的审判。

在审判中,中国委派法学家梅汝璈为法官,由11国检察官组成的委员会于1946年4月向法庭提出起诉书。

起诉书控告被告自1928年1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间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

这次审判并不能代表所有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意志,也应看到其不足。

比如,没有追究天皇裕仁的战争责任是东京审判最大的不足。

这使日本一些政要、右翼势力拒绝对侵略战争进行诚心的反省和悔改,使日本政治长期右倾化。

此外,日本在侵略战争中犯下的诸多罪行,如生化武器罪行、七三一部队罪行、强征和迫害“慰安妇”罪行、强征劳工罪行等,都没有受到应有的审判和追究。

——摘编自《简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侵华期间所犯的罪行并举例加以说明。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京审判的认识。

(9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没有追究天皇裕仁的战争责任”“诸多罪行……没有受到应有的审判和追究”等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答案:(1)破坏和平罪: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战争罪:南京大屠杀。

违反人道罪:细菌战、毒气战。

(2)清算了日本法西斯的战争罪行;警示后人,维护和平;为处理有关战争问题提供了一些依据;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和正义;揭露了日本侵略战争罪行,为历史研究留下了宝贵史料。

但也放松了对部分战犯战争责任的追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京审判的应有效果;没有清除日本军国主义残余势力,容易导致军国主义的复活。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60年代末期,尼克松政府不仅面对着“战争带来的混乱”,而且还“需要为一个新的时代系统指定一项新的外交政策”。

尼克松和基辛格都是现实主义政治家,基辛格的“均势”理论以及“多极”世界的主张,为尼克松政府外交战略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辛格外交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使美国外交回到现实主义,现实地认识苏联的威胁,并确立与苏联交往的战略。

他认为:“美国几乎完全主宰世界舞台的时代已接近尾声,美国的核优势正在消失,经济霸权正受到欧洲和日本充满活力的增长的挑战……冷战以来被认为铁板一块的共产主义阵营出现了严重的裂痕,美国外交的新机遇出现了。

”尼克松上台后,提出尼克松主义,实施缓和战略,加强与苏联的“联系”,逐步减少美国在世界各地的义务,巩固与欧洲的关系,实现了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对冷战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摘编自《当代西方研究: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政府外交战略调整的背景。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尼克松政府外交战略调整的表现。

(7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从20世纪60年代的时代背景以及美苏争霸、中苏关系、越南战争等方面分析背景。

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越南战争的问题上,美国迅速结束越战;与苏联关系上,与苏联进行接触;与中国关系上,积极改善中美关系;与欧日关系方面,巩固与欧日关系。

答案:(1)背景:深陷越南战争泥潭;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中苏关系的破裂;苏联军事实力的增强;基辛格“均衡”外交思想的提出。

(答出四点即可)
(2)表现:结束越南战争;改善中美关系;与苏联进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发展与同盟国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