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专题分析-精选教学文档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含解析)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含解析)

第一讲大气的受热过程理清大气的受热过程由图忆知1.写出图中字母的含义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

2.能量来源(1)最根本的能量来源是A(填字母)。

(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B(填字母)。

3.大气的受热过程受热过程具体说明地理意义环节1:“太阳暖大地”绝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A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地面增温→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环节2:“大地暖大气”地面被加热,并以B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大气增温→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环节3:“大气还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C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热量返还地面→实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4.大气的两大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红外线。

②反射作用:没有选择性,与云层厚度有关。

③散射作用:波长越短的可见光越容易被散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即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起补偿作用。

地面的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同时大气向外辐射红外线,其中大部分指向地面,即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特别提醒]大气逆辐射并非只有在晚上存在,白天也存在,而且白天比晚上强。

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2时左右,并不是在晚上。

题组练通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 )A.晴朗天气,a大部分被大气吸收B.湖泊湿地,b能缓慢加热大气C.CO2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解析:选B 读图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

晴朗天气,云量少,大气吸收a很少,A错;湖泊湿地比热容大,吸热和放热过程长,能缓慢加热大气,B对;CO2增多,c大量补偿地面失热,C错;冰雪地面反射率高,地面吸热少,放热也少,a→b的转化率减少,D错。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核心知识全归纳-核心知识全归纳》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核心知识全归纳-核心知识全归纳》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干洁空气(图像理解记忆)干洁空气的组成及其按体积所占的百分比如今的大气成分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25千米以下的干洁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合占总体积的99%,其主要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次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臭氧。

2.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情景联想记忆)知识链接:大气中的臭氧被誉为地球生物的保护伞,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

思考:水汽和杂质为什么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提示:空气上升到凝结高度,固体尘埃作为凝结核,使周围水汽凝结,才能成云致雨。

3.降水的条件:充足的水汽;有凝结核;空气抬升降温凝结。

(问答题)4.大气污染来源:工农业生产、生活等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污染物质。

5.近现代二氧化碳的成分改变的原因:(问答题)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生成多)工业:交通工具,电厂农业:农业机械生活:液化气、天然气、私家车大量砍伐森林:(吸收少)毁林(开荒、采矿、获取木材)(情景联想记忆)地球外80~500千米的大气层,有若干电离层。

电离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它们就像一面反射无线电波的镜子,使电波在地面和电离层之间多次反射,从而实现了远距离无线电通信思考1:非洲最高的山峰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山顶却终年积雪,这是为什么?提示: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乞力马扎罗山海拔高(接近6000米),因此,山顶气温很低,终年积雪。

思考2:臭氧空洞的成因、危害及保护措施。

(问答题)原因:①太阳活动等自然原因影响使平流层臭氧量减少(自然)。

②由于制冷技术落后,人类使用氟氯烃化合物等物质在低空不易分解,上升到平流层,消耗大量臭氧,使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人为);危害:臭氧层破坏-地面紫外线增强-人、生物措施:管理措施:①加强国际协作;(臭氧层是跨国界的)②制定法律法规,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排放技术措施:③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关键词记忆)1、正常温度: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讲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讲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讲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第2讲气压带和风带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以区域图文材料为切入点,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形成、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季风的形成与分布,侧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如2018·全国卷Ⅱ·T7、8;2017·全国卷Ⅱ·T7、8;2014·全国卷Ⅱ·T10。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全面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

2.综合思维:依据区域定位,综合分析气压带、风带分布及移动的影响、原因。

知识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影响1.三圈环流的形成与主要的气压带和风带读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三圈环流的成因(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2)主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成因(以北半球为例)①气压带名称成因A赤道低气压带气流受热膨胀上升(热力因素)C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动力因素)E副极地低气压带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迫抬升到冷气流之上(动力因素)G极地高气压带气流受冷收缩下沉(热力因素)②风带名称成因对应的南半球风带风向B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南半球称为东南信风带、风向为东南风D中纬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南风风向为西北风F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风向为东南风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1)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读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问题。

[备考资料]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教案: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

[备考资料]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教案: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

第三章_地球上的大气网络构建核心点拨结合单元知识网络,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一个关键: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能源源泉,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两个核心:天气和气候。

三个表现: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风)、三圈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不同尺度表现。

一个变化:全球气候变化。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技能的能力1.进行所学知识的有效迁移典例展示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

下图1为“美国五大湖区等积雪厚度线示意图”(1971~2000年),图2为“五大湖区东岸附近一年中气温与水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因大湖效应而产生降雪的主要时期是( )A.①B.②C.③D.④(2)与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过程原理类似的天气系统是( )A.暖锋B.冷锋C.气旋D.反气旋思维过程标准答案(1)D (2)B方法总结地理命题主要是通过具体区域或典型案例分析的形式呈现,因此在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之后,迅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所学知识与所解答问题间的知识迁移至关重要。

2.建立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模版典例展示(2013·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

(2)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

思维过程标准答案(1)地处西风带,西侧为迎风坡降水量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

(2)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较大);机场密度较大(数量多),路网密度较高;靠近首都,城市密度较大(数量较多)。

方法总结建立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模板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答题准确性的需要。

具体可通过两方面进行训练:一是区域建模: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一般都以不同尺度的区域为载体,为此我们可将该区域内相关地理考点知识聚合到一起,以区域为单元去理解、分析、探讨这些知识。

二是思路建模:即按照学科主干问题,进行分析思路的归纳,总结出一般的答题思路,称之为答题“模板”,建立起这些模板,便于随时调用,也有利于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2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讲义(含解析)-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2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讲义(含解析)-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第2讲大气环流与气候考纲导向思维导图考情导引1.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以区域地图、气候分布图、区域气温或降水分布图和某区域气候图表资料为情境材料分析气候成因、判断气候类型或描述气候特征,或判断盛行风风向;影响区域气温或降水的主要因素等。

以图文材料为试题情境,考查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或应对措施。

1. 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1________,其表现为全球□2 ________带和□3________带,以及季风环流。

2.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赤道附近为□4________,南北纬30°附近为□5________,南北纬60°附近为□6________,两极为极地高气压带,全球气压带呈高低相间、南北对称分布。

其中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7 ________原因形成的;而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由□8 ________原因形成的。

气压带之间分布着风带,分别是信风带、□9 ________和极地东风带。

3. 三圈环流低纬环流是由□10________、□11________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构成;中纬环流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12________和□13________组成;高纬环流是由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组成。

(如下图所示)4. 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由于□14_______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从而导致气压带、风带发生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冬季□15________移,夏季□16________移。

(如下图所示)命题角度一气压带、风带的判读[经典例题](2018·全国卷Ⅱ)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回答下题。

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课教案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课教案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课教案第一章:大气层结构复习1.1 复习大气层的组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

1.2 讨论各层大气的特点和功能。

1.3 分析大气层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

1.4 通过实例了解大气层对航天活动的意义。

第二章:大气压力与高度的关系复习2.1 复习大气压力的概念及其测量方式。

2.2 探讨大气压力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2.3 分析大气压力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2.4 通过实验了解气压的测量和应用。

第三章:大气运动复习3.1 复习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3.2 探讨风的形成原因:地转偏向力、气压梯度力。

3.3 分析大气垂直运动:上升和下沉气流。

3.4 通过图解了解全球大气环流模式。

第四章:降水复习4.1 复习降水的形成过程:水汽凝结、云滴生长、降水粒子形成。

4.2 讨论降水类型及其形成机制。

4.3 分析降水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4.4 通过实例了解降水的测量和预报。

第五章:气候与大气的关系复习5.1 复习气候系统的组成:大气、水体、陆地、生物。

5.2 探讨大气对气候形成的影响:温度、湿度、风向等。

5.3 分析人类活动对大气和气候的影响。

5.4 通过案例了解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第六章:大气成分与气候变化复习6.1 复习大气主要成分: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

6.2 讨论大气成分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6.3 分析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改变及其气候效应。

6.4 通过实例了解大气成分监测和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性。

第七章:大气污染复习7.1 复习大气污染的概念及其来源。

7.2 探讨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7.3 分析大气污染控制政策和措施。

7.4 通过实例了解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现状和挑战。

第八章:大气现象与日常生活复习8.1 复习常见的气象现象:雷电、台风、沙尘暴等。

8.2 讨论气象现象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8.3 分析气象预报在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

8.4 通过实例了解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具体内容为2.3节《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其对全球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

2. 使学生能够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分布特征及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难点: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多媒体课件。

学具:笔记本、地图、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引发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影响气候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

(3)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差异,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解释现象。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气压带和风带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

3. 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分布特征。

(2)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 答案:(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东风带、副热带形成西风带、赤道附近形成赤道风带。

(2)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调节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全球降水的分布。

《2024年人教版高中《地理1》“地球上的大气”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范文

《2024年人教版高中《地理1》“地球上的大气”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1》“地球上的大气”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篇一一、引言人教版高中《地理1》教材中,“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节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对于自然环境的基本认知,还对理解气候、气象、环境变化等重要议题有着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该章节的教材内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期为地理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二、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节主要涉及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运动及气候的形成与变化等内容。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其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 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内容:大气的组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和气候的形成机制。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大气环境和气候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难点内容: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综合能力和分析思维。

3. 教材特点本章节的教材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等特点,内容丰富、逻辑清晰,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大气知识体系。

同时,教材结合实例和图表,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建议1. 教学方法建议针对“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节的教学,建议采用案例教学法和问题探究法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分析具体的地理现象和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加深学生对大气知识和气候系统的理解。

2. 强化实践与实验地理教学应注重实践与实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大气成分分析等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大气的变化和影响。

同时,可以结合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

3. 整合多学科知识地理教学应注重多学科知识的整合。

在讲解大气知识和气候系统时,可以结合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 培养环保意识在教授“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节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专题分析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专题分析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专题分析一、选择题读〝地球外表受热进程表示图〞,回答以下各题。

1.上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A.AB.BC.CD.D2.近空中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大气逆辐射B.太阳辐射C.空中辐射D.大气辐射3.对空中起保温作用的是A.AB.BC.CD.D【答案】1. D 2. C 3. D【解析】1.据图中箭头特点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空中吸收的太阳辐射C为空中辐射D为大气逆辐射。

应选D。

2.据图可知,空中是近空中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

应选C。

3.据图可知,经过大气逆辐射把空中散射的局部热量还给空中,起到保温作用。

应选D。

4.浙江省新安江水库建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一个狭窄河流上出现了一个面积为394 km2的〝湖泊〞。

假定在该水库旁建一个度假村,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B【解析】此题考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陆地和水域的热容量的差异,故白昼,度假村的气温较水库高,故度假村盛行上升气流,近空中构成高压,而水库盛行下沉气流,近空中构成高压,故近空中的风由水库吹向度假村,故③正确;而早晨,度假村的气温较水库低,故度假村盛行下沉气流,近空中构成高压,水库盛行上升气流,近空中构成高压,故近空中的风从度假村吹向水库,故④正确。

5.如以下图所示,一架澳大利亚的飞机在其国际航线上飞行,可判别A.顺风飞行B.顺风飞行C.风从北侧吹来D.风从南侧吹来【答案】A【解析】大气运动的缘由和风的受力剖析。

主要考察了空中中的风,空中中的风基本不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主要取决于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倾向力的共同作用,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南半球向左偏转,可偏至平行于等压线。

一架澳大利亚的飞机在其国际航线上飞行,南半球空中,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左偏转可偏至平行于等压线,图中风向是自东向西,该飞机是顺风飞行。

人教版高中《地理1》“地球上的大气”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人教版高中《地理1》“地球上的大气”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人教版高中《地理1》“地球上的大气”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地理是一门关于人地干系的科学,而《地理1》这本教材着重于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原理的探究。

其中的“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节探讨了地球大气的形成、结构和功能等内容。

本文将对该章节的教材进行分析,并针对教学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材分析1.内容梳理本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大气的形成、大气的物质组成、大气的垂直结构、大气运动和大气的功能。

其中,大气的形成阐述了地球大气是如何从地壳中排出的;大气的物质组成介绍了地球大气中的主要气体成分以及对气体的分类;大气的垂直结构展示了大气在高度上的不同特征;大气运动阐述了大气运动的原因和形式;大气的功能则谈论了大气对地球生物、水循环及保卫地球的作用。

2.知识点讲解该章节顺畅地将地球大气的组成与结构相结合,让同砚了解了大气中的各种气体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通过大气运动的讲解,同砚了解了地球不同地区大气运动的原因和形式,进一步理解了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

同时,大气的功能一节将地球大气的作用分为多个方面,为同砚提供了对大气系统理解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3.实践探究为了援助同砚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大气,教材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提供了一些试验操作,如测量气压、制作露水等。

这些实践性的操作激发了同砚对地球大气现象的爱好和探究欲望,培育了同砚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建议1.启发性问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同砚沉思和参与谈论。

例如,“地球大气是如何形成的?”“地球大气中有哪些主要气体?各有什么作用?”这样的开放式问题可以引导同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沉思与探究,提高同砚的进修主动性和思维深度。

2.多媒体帮助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教学,通过展示动态的图像和实地观测的视频,直观地展示大气运动和大气现象的过程,援助同砚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大气对地球的作用和影响。

同时,还可以运用互动软件或在线模拟试验平台,让同砚亲自进行模拟试验操作,加深对地球大气的理解和熟识。

高考一轮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天气系统(27页)

高考一轮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天气系统(27页)
高考一轮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 天气系 统(27 页)( 精品系 列PPT)
高考一轮复习专专题题三三::地地球球上上的的大大气气天气3系.4统天(气27系页统)((共精27品张系PP列T)PPT)

高考一轮复习专专题题三三::地地球球上上的的大大气气天气3系.4统天(气27系页统)((共精27品张系PP冷气团移动
冷暖气团 势力相当、 遇地形阻挡 来回摆动
符号
过境前
受暖气团控制, 温度高,气压低 ,天气晴朗;
受冷气团控制, 温度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过境时 阴天、降水、降温、大风等 常出现多云,连续性降水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 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一)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符号
速度较快 冷锋锋后降雨
锋后 C
B
锋前进的方向
暖气团
A 锋前
高考一轮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 天气系 统(27 页)( 精品系 列PPT)
冷、暖锋过境前、中、后天气变化
冷气团
暖气团
甲地
气团运动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气温气压的变化
冷 锋
冷气团主动 移向暖气团
快.锋后降雨
总结
1.暖气团永远在上,冷气团永远在下, 冷气团一侧永远降雨;
2.谁主动就是什么锋,准静止锋排在外; 3.冷锋快,锋后降雨,狂风暴雨,
暖锋慢,锋前降雨,阴雨连绵, 4.过境前后,受单一气团控制永远是晴天,
过境时,冷暖气团相遇才是阴雨天气。 5.冷锋寒潮暴雨沙尘暴,暖锋细雨春雨暖,
长江梅雨和昆明,准静止锋晃不停。
暖气团控制, 阴雨、雨雪 气温较高, 大风降温 气压较低, 天气晴朗;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第1讲 地球上的大气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第1讲 地球上的大气 新人教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前预习一、大气的受热过程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___________和反射。

3.受热过程(1)大部分A__________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并以B____________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因此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是___________。

特别注意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如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则被吸收的很少。

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过程:考纲展示考情预测1.大气的受热过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以生产、生活中的实践经验等为背景考查大气的受热原理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2.结合发生的气象灾害如台风(飓风)、沙尘暴、龙卷风等,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以热点地区、热点事件等为背景,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气候类型、成因、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以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为切入点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影响及其对策。

①填图:在下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地面冷热不均②画图:用箭头在图中标出气流的运动方向。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向(以北半球为例)受力示意图 描述高空风向________于等压线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__________其中F 为_______________力,P 为____________力,f 为_______力,v 为风向。

平行重点突破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实践应用1.大气受热过程由上图可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归纳如下表:受热过程具体过程热量来源Ⅰ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太阳辐射Ⅱ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地面辐射Ⅲ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大气逆辐射2.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山东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4地球上的大气第3讲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山东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4地球上的大气第3讲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
信息解读
信息解读答案 ①小 ②西北风 ③低压 ④上升 ⑤阴 雨 ⑥1 020 ⑦气旋( 低压) ⑧亚洲高压 ⑨阿留申低压 ⑩冬
答案 (1)B (2)A
下图(图Ⅰ)为天津市某时刻气压场示意图ꎬ该市某中学地 理兴趣小组打算利用自制的风向标( 图Ⅱ) 在甲、乙、丙、丁四地 进行风向的测定ꎬ据此回答下面两题ꎮ
4 6 5 年高考 3 年模拟 B 版( 教师用书)
������������������������������������������������������������������������������������������������������������������������������������������������������������������������������������������������������������������������������������������������������������������������������������������������������������������������������������
考点一 锋面系统
10 卷 2 考
1.锋面特征 (1) 结构特征:冷气团在下ꎬ暖气团在上ꎬ锋面向冷气团一侧
倾斜ꎮ (2) 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多阴雨、大风天气ꎻ降水多分布在冷
气团一侧ꎮ 2.锋面与天气 ( 1) 冷锋与天气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P87
遇ꎬ暖气团上升而容易产生降水ꎬ但不一定所有的锋面处都产生 降水ꎮ 如果暖气团比较干燥ꎬ水汽含量小ꎬ锋面附近就不会出现 降水ꎮ 如我国冬春季节受冷锋影响出现的大风和沙尘暴天气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专题分析一、选择题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 上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A. AB. BC. CD. D2.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 大气逆辐射B. 太阳辐射C. 地面辐射D. 大气辐射3.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A. AB. BC. CD. D【答案】1. D 2. C 3. D【解析】1.据图中箭头特点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C为地面辐射D为大气逆辐射。

故选D。

2.据图可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

故选C。

3.据图可知,通过大气逆辐射把地面散射的部分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故选D。

4.浙江省新安江水库建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一个狭窄河流上出现了一个面积为394 km2的“湖泊”。

若在该水库旁建一个度假村,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陆地和水域的热容量的差异,故白天,度假村的气温较水库高,故度假村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而水库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故近地面的风由水库吹向度假村,故③正确;而晚上,度假村的气温较水库低,故度假村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库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故近地面的风从度假村吹向水库,故④正确。

5.如下图所示,一架澳大利亚的飞机在其国内航线上飞行,可判断A. 顺风飞行B. 逆风飞行C. 风从北侧吹来D. 风从南侧吹来【答案】A【解析】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

主要考查了高空中的风,高空中的风基本不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主要取决于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南半球向左偏转,可偏至平行于等压线。

一架澳大利亚的飞机在其国内航线上飞行,南半球高空,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左偏转可偏至平行于等压线,图中风向是自东向西,该飞机是顺风飞行。

故答案选A。

下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6.图中③曲线表示A.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 B.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C.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 D.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7.④曲线表示的太阳辐射量在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大的原因主要是南极地区A.地势较高 B.冰川面积大C.空气稀薄 D.气候干燥8.对近地面气温高低影响最直接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6.D 7.B 8.B【解析】6.读图,结合纬度变化,图中曲线中①的数值最大,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A对。

在副热带区域降水少,云层反射量少,③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B错。

因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绝大部分可穿透大气层到达地面,所以②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C错。

由于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数被地表吸收,故而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最少,所以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D错。

7.④表示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南极地区为冰雪大陆,对太阳辐射反射率较大;而北极是北冰洋,对太阳辐射反射率较小。

所以B正确。

8.对近地面气温高低影响最直接的应该是地面最终所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②。

所以本题B 选项正确。

2019年10月19日,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等地出现大雾。

下图为该日0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9.北京出现大雾的原因有①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②等值线分布稀疏,风力较小③水汽和凝结核多,易形成雾④受冷锋过境影响,污染加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如果甲天气系统向西北移动,台湾岛将可能出现A.持续大雾 B.狂风暴雨C.晴空万里 D.大风降温11.图中A.风向普遍为偏南风 B.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C.河流均处于丰水期 D.包括三种季风气候类型9.C10.B11.D【解析】9.根据图示,此时低压在海上,并不控制北京,北京附近等值线分布稀疏,风力较小,但北京处于低压中心的西北,水汽和凝结核多,易形成雾;区域的低压槽并不明显,也没有冷锋过境,据此选C。

10.甲天气系统属于强低压中心,而且系统中心附近等压线密集,属于台风天气系统,若其向西北移动,台湾岛将经历台风天气如狂风暴雨等,选B。

11.图中大部分地区位于低压的西部,风向普遍为偏北风;大部分位于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丘陵为主;河流大部分已经结束丰水期;区域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三种季风气候类型,选D。

12.下图为我国某湖泊表层水温7月9、10日的日变化状况。

完成下题。

若两日水温变化状况不同由天气引起,则A. 9日阴天,l0日晴天B. 9日晴天,l0日阴天C. 9日阴天,l0日雨天D. 9日晴天,l0日雨天【答案】A【解析】湖泊表层水温受天气影响大。

图示9日湖泊表层水温日出0时前后达到30℃,中午前后达到最大32℃,温度日较差小。

根据表层水温变化判断9日为阴天,白天由于大气削弱作用强,表层水温升高幅度不大,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温度下降慢,所以表层水温日较差较小,排除BD。

10日表层水温在日出前后达到最低30℃,在17时前后达到最高36℃,日较差较大,推测天气晴好;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表层水温升温幅度大,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小,降温幅度大,温度日较差大,故A对C错。

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受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据表完成下列问题。

13. 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A. 纬度B. 地形C. 大气环流D. 洋流14. 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A. ①④B. ②③C. ③④D. ①②【答案】13. A 14. D【解析】13.根据表格数据,可能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面降低,所以主导因素是纬度;地形、大气环流、洋流与可能总辐射量变化规律之间没有相关性。

故选A。

14.表格中最大有效辐射量低纬度高,中高纬度低,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①对。

副热带地区,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②对。

纬度高,虽然白天时间长,但是太阳高度角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③错。

云层厚,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④错。

故选D。

二、综合题15.以下两图是某区域近地面天气系统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图表示北半球(冬、夏)季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什么。

(2)乙图表示北半球(冬、夏)季气压带分布状况,判断理由。

(3) 乙图中P表示的气压中心为,它将切断。

(4)E处的风向为,E地与F地相比,风速较大的是地,印度半岛此时季风的形成原因是。

【答案】(1)冬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2)夏亚欧大陆出现低气压(或太平洋出现高气压)(3)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副热带高压带(5)东北 F F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解析】(1)根据气压带的移动来判断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大致与其方向和周期一致,即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图示赤道附近上升气流位置偏南,所以应为北半球的冬季,其原因为气压带和风带随直射点向南移动。

(2)根据图中气压数据判断,海洋为高气压,陆地为低气压。

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海洋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所以可以判断该季节为北半球夏季。

(3)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陆地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带。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得副热带高气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太平洋中的夏威夷高压和大西洋中的亚速尔高压)。

(4)根据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北半球向右偏,偏为东北风;风力大小的判定:等压线越密集,风力作用大,读图F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作用强;夏季,气压带和风带随直射点的北移而北移,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越过赤道北半球向右偏,偏转为西南风。

16.读“大气的热力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表示__________,乙表示__________,丙表示__________,丁表示__________。

(2)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请解释原因。

(3)请用地理原理解释“高处不胜寒”。

【答案】(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散射(2)晴朗的夜间少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海拔高,获得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解析】(1)据图中箭头特点可知,甲指向地面,表示太阳辐射,乙箭头从地面指出,表示地面辐射,丙从大气辐射指向地面,表示大气逆辐射,丁表示另一种削弱方式即散射。

(2)据大气的保温原理可知,晴朗的夜间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气温低,因此出现霜冻。

(3)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可知,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而海拔高的地方,获得的地面辐射少,因此气温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