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核心知识全归纳-核心知识全归纳》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一知识点梳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1、大气的概念:大气是指地球周围聚集的一层很厚的大气分子,称之为大气圈。

是由多种气体、固体杂质和水汽混合而形成。

2、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组成成分作用干洁空气氧气维持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参与有机物的燃焼、腐败、分解氮气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影响大气温度水汽水汽的固、液、气三态转化,产生了一系列天气现象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二、大气垂直分层(比较重要)大气分层高度特点与人类关系气温的垂直变化空气运动特点高空大气平流层顶至2000 ~ 3000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对流层顶至50 ~ 55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大气下冷上热,因而大气结构平稳,天气晴朗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同一纬度不同季节厚度不同,夏季较厚,冬季较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最密切对流活动强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特别提醒:臭氧层位于平流层;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

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反射作用(1)表现(2)特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没有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

(3)现象: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白天的气温相对较低。

2.散射作用(1)表现: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太阳辐射的一部分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弥散。

(2)特点:大气的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容易被散射。

(3)现象3.吸收作用(1)特点:大气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

①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②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 1 - 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 3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2.干洁空气的成分及作用(1)氧气: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2)氮气: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3)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4)臭氧: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5)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影响天气变化。

[特别提醒]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生产活动向大气中排放许多污染性气体,使大气成分变得复杂,并由此产生了大气污染现象,影响了大气环境的发展变化。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划分依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各层特征比较垂直分层气温特点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关系A 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显著最为密切,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平流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C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归纳总结]大气垂直分布分层高度范围主要特点特点成因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米,气温平均下降0.6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空气对流运动显著该层上部冷、下部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该层,对流运动显著,易成云致雨平流层从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呈明显递增趋势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利于航空飞行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水汽、杂质含量极少,大气平稳高层大气从平流层顶到3 000千米大气密度非常小距地面远,受到引力小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图示理解对流层、平流层的特点(1)对流层(2)平流层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最全面)

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最全面)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2.1.1、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两个来源)(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和反射。

3.受热过程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4.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5.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6.大气逆辐射并不只在晚上存在。

7.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昼夜温差的比较】晴天温差大于阴天,陆地温差大于海洋。

2.1.2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2.形成过程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特别提醒】(1)气压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而言的。

(2)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尔减小。

(3)大气的垂直运动是地面冷热不均造成的,并非由气压差异造成的。

(4)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总是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3、热力环流的应用海陆风使海冰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巴山夜雨”、逆温】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必修一)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必修一)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称之为“逆温”。

如下图所示。

(2)危害
2.两个过程
(1)地面增温过程: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知识点4:大气热力环流
3.常见形式:城市热岛环流、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

图示(北半球)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
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温压关系(甲、乙、丙三地):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①②③④处风向。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①成因分析:
②影响与应用: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区不宜布局大气污染型工业。

(3)城市风
①成因分析: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四、风的形成与分析
五、等压面图的判读
1.同一等压面上各点气压值相等。

如图中气压①=②=③。

人教高中地理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人教高中地理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人教高中地理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取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要紧吸取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取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

因此,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可不能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能够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因此日出前的清晨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因此晴朗的天空出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取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缺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显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方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全然缘故)→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 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明白得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实例:气压值B=C=E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气压值A>D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阻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耀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形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人教版 新教材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 新教材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一、大气的组成1、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了解)2、干洁空气(掌握)⑴、概念: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⑵、干洁空气成分体积分数:N₂ 78%,O₂ 21%,0.93% 氩气,0.038% CO₂, 0.032% 杂气⑶、组成成分的作用①氧(O):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②氮(N):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③二氧化碳(CO₂):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具有保温作用;④臭氧(O₂):大量吸收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3、水汽和杂质水的相变:水的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化(了解)⑴、作用:①含量少,但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②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③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⑵、降水的条件:①水汽②凝结核③温度(了解)二、人类活动与大气(了解)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正在不断的改变着大气的成分和含量。

1、体现: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和对森林的乱砍乱伐2、实例:①温室效应形成过程及其影响(掌握)化石燃料燃烧和植被砍伐-CO₂增多-气温上升-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②臭氧空洞危害:使得大量的紫外线穿越大气层,进入近地面,严重威胁各种生物的生命安全。

臭氧空洞发生在南北两极或极地上空3、氧气含量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了解)适当的缺氧环境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能,但含氧量太低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大气的垂直分层(全部掌握)一、大气的垂直分层1、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分层依据:温度运动状况密度二、各垂直分层的的特点1、对流层⑴、范围:平均厚度:12Km,低纬度:17-18Km,中纬度:10-12Km,高纬度:8-9Km。

⑵、气温垂直变化:随高度升高而降低,顶部气温将至-60℃;对流层大约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⑶、大气运动状况:上冷下热,对流运动显著⑷、密度气压:密度大、气压大⑸、水汽尘埃: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大气的污染物也集中于此层。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期末知识梳理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期末知识梳理

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总结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一)了解大气受热,需要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

(二)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

其中,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是需要重点阐述的基本原理。

(三)大气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因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是有选择性的。

又由于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部分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因此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是很少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

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作用。

据计算,如果没有大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为—18℃,实际为15℃。

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提高了33℃多。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透过地球大气到达地球表面,在地面和大气之间进行一系列能量转换。

如上图,其过程包括:①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能量被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而削弱,只有一半左右的太阳辐射能量到达地面。

②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向外放出地面辐射。

③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同时向外释放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除极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绝大部分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而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4.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应用:①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引起的,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

②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这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引起的,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

2023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复习

2023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复习

章末复习3步方案步骤一章末整合提升一、知识网络构建本章内容要点:9个概念:①干洁空气②大气垂直分层③地面辐射④大气逆辐射⑤热力环流⑥等压面⑦等压线⑧水平气压梯度力⑨风5种作用:①大气各组成成分的作用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③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④臭氧层的作用⑤电离层的作用2个过程:①大气受热过程②热力环流形成过程4个方法:①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的判读方法②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③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的判读方法④等压线图上风向及风力大小的判读方法二、核心素养培优何时“蓝天”常在资料1大气污染及其危害问题1概括大气污染的特点和危害。

[思维线索]主要从材料及亲身感受中获取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答案:大气污染的特点:污染成分及物质比较复杂;污染范围和强度与大气运动密切相关;有害物质的浓度越高,污染越重,危害越大。

大气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及生物生存;②危害工农业生产;③影响天气与气候变化。

问题2讨论影响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思维线索]主要抓住我国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分析。

答案:自然因素:气象条件、地形条件、植被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环境保护的管理、技术条件、资源利用方式、经济发展模式等。

资料2我国近些年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原因问题1上述原因中哪些是人为原因,哪些是自然原因?[思维线索]主要看是否是人类活动导致的。

答案:人为原因:①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废气排放量大,处理难度和成本高。

②废气排放量较大的工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广。

③汽车拥有量猛增、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④城镇化发展迅速、建筑工地多、扬尘多。

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北方地区,冬季干燥,大气降尘量大。

②全球变暖,常出现连续数日微风或静风天气,并且空气温度相对较高。

问题2除上述原因外,造成我国近些年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原因还有哪些?[思维线索]主要从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中分析。

答案:①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

②能源、资源利用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点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3.大气的作用:(白加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得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使得夜晚气温不会太低。

4.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5.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应用:①多云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云层阻挡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

②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

③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故温差较大。

④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6.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各层的基本特点:(1)依据各大气层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将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大气层的基本特点:对流层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平流层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7.气温的时间分布:(1)气温的日变化:日变化太阳辐射地面温度大气温度最大值正午12点(H最大)午后1点午后2时左右最小值夜日出前后(2)气温年变化:(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年变化太阳辐射大陆海洋最高值 6月 7月 8月最低值 12月 1月 2月 8. 热力环流(1)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存在高、低压→→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大气的水平运动)(3)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的关系:①地面受热——气流垂直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热低压)②地面冷却——气流垂直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冷高压)(4)应注意的问题:①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②气压高低的比较:在同一水平高度比较;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第1讲 地球上的大气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第1讲 地球上的大气 新人教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前预习一、大气的受热过程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___________和反射。

3.受热过程(1)大部分A__________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并以B____________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因此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是___________。

特别注意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如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则被吸收的很少。

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过程:考纲展示考情预测1.大气的受热过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以生产、生活中的实践经验等为背景考查大气的受热原理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2.结合发生的气象灾害如台风(飓风)、沙尘暴、龙卷风等,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以热点地区、热点事件等为背景,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气候类型、成因、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以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为切入点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影响及其对策。

①填图:在下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地面冷热不均②画图:用箭头在图中标出气流的运动方向。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向(以北半球为例)受力示意图 描述高空风向________于等压线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__________其中F 为_______________力,P 为____________力,f 为_______力,v 为风向。

平行重点突破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实践应用1.大气受热过程由上图可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归纳如下表:受热过程具体过程热量来源Ⅰ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太阳辐射Ⅱ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地面辐射Ⅲ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大气逆辐射2.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运动课件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运动课件

A.①
B.②
C.③
D.④
1.B 2.C 解析:第1题,此题 可采用特征值法分析,从图中看, 该地纬向风速在对流层顶高度处为 20~30 m/s,在图示高度最高处,风 向相反,风速约为10 m/s,图解如下:
仅有夏季的中纬度符合图示风向风速分布情况,B项正确。第2题, 根据上题可知,该地是北半球夏季的中纬度地区,根据所学知识, 该地近地面不可能是北风,故A项错误;该地近地面多西南风或东 北风,不可能是东南风,故BD项错误;③所示为西南风,且随着 高度的升高,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逐渐向右偏转,风速增大,最接 近该地甲、乙、丙三个高程面上风向、风速所示图,故C项正确。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2.湟水谷地该地段山谷风风速变化表现为( )
A.山风大于谷风
B.谷风大于山风
C.正午风速最大
D.傍晚风速最小
3.该地是湟水谷地最典型的山谷风地段,主要原因是该地段( )
A.晴好天气多,昼夜温差较大 B.植被覆盖少,摩擦阻力较小
C.河道较宽阔,水平气流显著 D.地势起伏大,热力差异显著
与等压线_斜__交_
02
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
考点一 热力环流 考点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考点一 热力环流 『典例导悟』
(2021·全国乙卷)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 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 1975—2015年城区和郊区各月平 均相对湿度。据此完成(1)~(2)题。
『对点训练』 考向1 风向的判断
(2022·浙江6月卷)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季节平均纬向风速随 高度分布图,甲、乙、丙为该地三个不同高程面。据此完成1~2题。
1.能正确反映上图中平均纬向风速随 高度分布的地点位于( ) A.春季的低纬度 B.夏季的中纬度 C.秋季的中纬度 D.冬季的高纬度

(完整版)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

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实例:气压值B=C=E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气压值A>D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考点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考点解析

在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 游
地区活动较为频繁
(3)结合实例(如: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夏威夷高压、印度低压),总结在不同性质气 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点。
气流
中心垂直气
(气压) 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 流及天气状
状况

实例
气旋 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中心气流上 (低压 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升,多阴雨 中心) 由四周向中心辐合 天气
东南沿海夏秋 季节的台风
反气旋 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中心气流下 长江流域七、
(高压 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沉,多晴朗 八月份出现的
中心) 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天气
“伏旱”天气
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
(1)了解冬夏季影响我国的主要常见天气系统
(2)结合当地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过程与特点 的资料,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其变化的规律及 成因。
3、大气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大气吸收大部分的地 面辐射能而增温,又以大气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 四周;一小部分向上,直接传递到宇宙空间;大部分 向下,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因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 被称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大气 大气吸收 太阳辐射 大气削弱 地面
地面辐射
4、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 主要的能量来源。
3、热力环流概念: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
4、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特别指出的是:高压、低压是同一水平面比原来受热均匀时的 气压增加或减小,而在同一地点的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 始终越低。从图上可以清楚看出,等压面上海拔高的方向凸, 其气压比同海拔高度的其他地区高,反之则低。近地面温度高 的地区,其气压较低。
多为连续性降水或雾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_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_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的根本能量来源:太阳(短板)辐射。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长波)辐射。

3、大气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大气吸收少部分,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地面增温。

(2)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部分,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增温。

(3)大气辐射:大气辐射中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大气辐射中大部分向下,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4、应用: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

二、热力环流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1)高气压、低气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

(2)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近地面和高空气压高低相反;等压面上凸是高气压,下凹是低气压。

3、三种常见的热力环流:环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原因:白天陆地比海洋升温快,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向:风的来向。

高压→ 低压。

高空中的风:受水平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成夹角。

(1)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减小风速。

2、风速:等压线密集,风速大。

2.2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1、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由高低纬度热量差异、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

)2、单圈环流:由于高低纬度热量差异形成。

3、三圈环流:由于高低纬度热量差异、地转偏向力形成。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教师用书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教师用书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一、大气的组成1.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组成成分占大气体积比作用干洁空气氮78% 地球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氧21% 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很少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能调节地表温度臭氧极少能吸收紫外线,使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水汽含量很少,因时因地而异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导致大气成分和含量的变化。

(1)二氧化碳: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2)臭氧:冰箱、冰柜等制冷设备的使用,释放大量氯氟碳化物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成分,导致臭氧的浓度降低。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分层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类型主要特点特点成因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空气对流运动显著该层上部冷、下部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对流运动旺盛,易成云致雨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水平运动有利于航空飞行;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天气晴朗水汽和杂质少,气流平稳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升高先下降后上升;大气密度很小距地面远,受到引力小80~500千米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不同纬度对流层高度不相同的原因低纬度地区地面受热多,对流活动旺盛,对流层的高度高;而高纬度地区地面受热较少,对流活动较弱,对流层的高度低;中纬度地区则居中。

三、大气受热过程1.两个能量来源(1)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1)地面的增温过程: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1.干洁空气: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

2.组成:氮气78%,氧气21%(合占总体积的99%),二氧化碳0.038%(变动),氩气0.93%,其他0.032%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他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使大气增温大气中的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水汽吸收长波辐射,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1)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圈的最底层,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大气中的污染物也多集中在这一层。

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在低纬度地区为17-18千米,在高纬度地区仅为8-9千米。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在对流层的顶部气温降至-60℃。

对流层的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

低纬度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就高。

(平均厚度由赤道向两级递减)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图 2.6)。

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

(1)平流层:平流层范围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该层大气的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但是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在22一27千米范围内,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臭氧层。

臭氧层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平流层的大气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

该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

(2)高层大气:(有流星和电离层)平流层以上的大气统称高层大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干洁空气(图像理解记忆)干洁空气的组成及其按体积所占的百分比如今的大气成分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25千米以下的干洁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合占总体积的99%,其主要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次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臭氧。

2.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情景联想记忆)知识链接:大气中的臭氧被誉为地球生物的保护伞,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

思考:水汽和杂质为什么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提示:空气上升到凝结高度,固体尘埃作为凝结核,使周围水汽凝结,才能成云致雨。

3.降水的条件:充足的水汽;有凝结核;空气抬升降温凝结。

(问答题)4.大气污染来源:工农业生产、生活等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污染物质。

5.近现代二氧化碳的成分改变的原因:(问答题)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生成多)工业:交通工具,电厂农业:农业机械生活:液化气、天然气、私家车大量砍伐森林:(吸收少)毁林(开荒、采矿、获取木材)(情景联想记忆)地球外80~500千米的大气层,有若干电离层。

电离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它们就像一面反射无线电波的镜子,使电波在地面和电离层之间多次反射,从而实现了远距离无线电通信思考1:非洲最高的山峰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山顶却终年积雪,这是为什么?提示: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乞力马扎罗山海拔高(接近6000米),因此,山顶气温很低,终年积雪。

思考2:臭氧空洞的成因、危害及保护措施。

(问答题)原因:①太阳活动等自然原因影响使平流层臭氧量减少(自然)。

②由于制冷技术落后,人类使用氟氯烃化合物等物质在低空不易分解,上升到平流层,消耗大量臭氧,使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人为);危害:臭氧层破坏-地面紫外线增强-人、生物措施:管理措施:①加强国际协作;(臭氧层是跨国界的)②制定法律法规,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排放技术措施:③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关键词记忆)1、正常温度: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

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R,R为0.6℃/100米。

逆温现象:实际上,逆温。

出现逆温的大气有一定的厚度,这层大气称为逆温层。

逆温特征:垂直对流运动缓慢。

逆温条件:多发生在无风,空气稳定,晴朗的夜晚,逆温最严重时往往是在冬季晴朗的夜晚。

2、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开始逐步消失。

特殊:冬季最强,冬季夜长,逆温层厚,消失较慢。

甚至在白天也不消失的冬季辐射逆温。

4、其他逆温现象面上空时,暖空气下层受冷地面影响大,气温降低较快,上层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

特殊:温差越大,逆温越强。

锋面逆温: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冷气团在下部,锋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差较大,便形成逆温。

特殊:冬半年有时会形成冻雨地形逆温: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即地形逆温。

地区: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

5、逆温的利与弊:(问答题)利:①抑制沙尘暴,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利于飞机飞行。

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弊:环境影响:空气对流运动被抑制,加重大气污染(温度升高,旺盛的对流运动可以减缓大气污染),天气影响:易产生大雾天气,阴雨天气(锋面逆温),冻雨天气,交通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1、大气受热过程(图像理解记忆)对地面直接起保温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

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返还给地面2、大气的根本热源-太阳辐射(短波辐射)。

温度越高,辐射波长越短。

温度越高,辐射越强,正相关。

温差越大,辐射差值越大。

注意:不同于波长3、大气受热过程在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华北地区农民早春时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③深秋农民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知识点36、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形式——吸收、反射、散射。

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CO2吸收红外线,O3吸收紫外线,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和较大的尘埃能把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云反射最强。

③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对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易被散射削弱作用例子:天空呈现蔚蓝色;夕阳红;黎明前东方天际先泛起“鱼肚白”;教室里白天不需要开灯却能看书;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2、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影响因素:行进路程(地面夹角);大气密度(海拔、地形、天气)3、大气的削弱作用的影响因素-行进路程:(图像理解记忆)光线与地面夹角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大气削弱得越少,辐射作用越强;①随时刻变化:早晚,夹角小,中午,夹角大;②随季节变化:冬季,夹角小,夏季,夹角大。

③随纬度变化:纬度越低,夹角越大;纬度越高,夹角越小。

4、能量密度:光线与地面夹角越大,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越多。

5、四川盆地为什么是太阳辐射最贫乏的地区?(问答题))1、大气温室效应原理:(问答题)①白天,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地面增温;②地面辐射放出的能量绝大部分被大气吸收;③大气辐射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

所以,大气越厚,云层越厚,保温作用越强;反之,越弱。

2、大气的温室效应的三个过程: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增温通过大气逆辐射将能量返还给地面。

3、青藏高原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问答题)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很强,但气温却很低,两者之间有矛盾吗?为什么?(问答题)没有矛盾。

因为:虽然太阳辐射强,但是海拔高,大气稀薄,云量少,逆辐射弱,(注:低气温出现在没有太阳的时候)4、地球有大气,而月球没有大气。

观察下图,找出地球比月球多了哪些辐射途径?说明上述辐射途径对地球昼夜温差的影响?解释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为什么比地球表面剧烈?(1)吸收、反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2)①白天,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受大气吸收、反射等削弱作用影响,地面温度不会升的太高。

②夜晚,地面辐射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还给地面,地面温度不会降的太低。

因此,昼夜温差小。

(3)①与地球相比,月球上没有大气。

②白天,太阳辐射全部到达月面,月面急剧增温。

③夜晚,月面辐射没有被大气吸收,无大气逆辐射补偿月面,月面温度急剧下降。

因此,昼夜温度变化剧烈。

5、玻璃温室详解思考:玻璃温室对长波辐射(室内辐射)、短波辐射(太阳辐射)的透射能力?(短波易透射)思考:解释玻璃温室的保温原理?(问答题)答:①阳光可以顺利穿透玻璃,为室内增温;②室内辐射难以穿透玻璃,玻璃可以保温;③此过程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6、保温作用强,日较差小;逆辐射小,保温作用弱,日较差大)①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小(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②秋冬季节有“十雾九晴”之说(大气云层少,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夜晚温度低);③冬季晴朗夜晚的霜(大气云层少,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夜晚温度低);④青藏高原上太阳辐射很强,但却气温却很低;(海拔高,空气稀薄,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7、削弱、保温作用影响:①削弱作用强、则保温作用(强)。

②削(白天)、保(黑夜)。

昼夜温差小;③使阴天的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

1、日较差(下图)正午12点太阳辐射最强,12点过后太阳辐射开始减弱,但地面吸收的热量仍然大于释放的热量,地面继续储存热量。

到13时地面吸收的热量与释放的热量相等,地面温度最高。

地面与大气的热量传递还需要时间,因此14时气温最高。

问:日最低气温可能是什么时候?(下图)2、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的影响因素:(问答题)3例: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地势):日较差大。

(问答题)原因:海拔高,近地面大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

因此白天接受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升温快;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降温快,昼夜温差大。

(例:珠峰攀登视频)年较差小。

(问答题)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思路:冷热不均→→大气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

1、垂直方向上:气温总是下高上低;气压总是下高上低,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密度越大,气压越高。

2、热力环流总结:(图像理解记忆)a、(水平)近地面,热_低_压,_上升_气流,多_阴雨_天气;冷_高_压,_下沉_气流,多_晴朗_天气。

b_高_(高、低)压流向_低_(高、低)压。

c、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气压名称相反(相同、相反)。

气温)(气温)越低。

(常见误区)d、高空等压面与近地面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

(注意表示高空的相关信息。

如、2000米)e、看图可知。

等压面往数值增大的方向(地面)凸起对应低(高、低)压区,往数值减小的方向(高空)凸起对应高(高、低)压区。

口诀:“ 高低低高”f、温差越大-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环流越强。

(固定某地)某地气温升高,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_低_。

压差大,风力大。

)g、注意:环流箭头方向首尾相接,组成完整的回路。

3、山谷风:(图像理解记忆)(关键点发散记忆)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

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核心变量:山坡)(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和盆地,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和盆地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山谷地区夜晚气流上升多夜雨。

)夜雨的形成原因:(问答题)①谷地、(或盆地);②(河湖多或者受季风影响)水汽充足;③夜晚,谷底(或盆底)温度高,山坡降温较快,冷空气顺着山坡下沉;④夜晚,谷底的暖湿空气强烈抬升而成云致雨。

4、海陆风:(图像理解记忆)(关键点发散记忆)白天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面高,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较低,形成高气压,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夜间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面低,近地面形成高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较高,形成低气压,下层空气由陆地流向海洋,形成陆风。

(核心变量:陆地)(应用: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小,夏季气温低,降水增多)5、城市风:由于城市人们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注意:城市风不随昼夜而变化)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