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劳动合同法中的违约金问题

合集下载

劳动合同违约金是怎么算

劳动合同违约金是怎么算

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计算方式及法律规定一、劳动合同违约金的概念劳动合同违约金是指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一方违约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另一方要求违约方支付的一定数额的赔偿金。

劳动合同违约金是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为约束双方履行合同义务,预防和减少合同纠纷而约定的一种经济责任。

二、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计算方式1. 双方约定: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支付的违约金数额。

如果双方约定了违约金,那么在违约情况下,违约方应按照约定支付违约金。

2. 实际损失:如果劳动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金,那么违约方应赔偿因违约导致的实际经济损失。

实际损失包括因违约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

3. 法定赔偿:在双方没有约定违约金的情况下,如果违约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那么违约方应按照法律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例如,《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三、法律规定1.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2.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

劳动者违反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3.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4.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教师劳动合同违约金规定

教师劳动合同违约金规定

教师劳动合同违约金规定一、背景及意义教师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支柱,其劳动合同的履行对于维护教育秩序和教师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师劳动合同中,违约金规定是为了保障合同双方的权益,明确违约责任,促进合同履行。

本文旨在探讨教师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规定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建议。

二、教师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规定1.违约金的概念违约金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或者由法律规定的,一方违约时向对方支付的一定数额的货币,是合同法中违约责任的一种主要形式。

2.教师劳动合同违约金的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教师未满服务期解除聘用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向学校支付违约金。

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学校为教师支付的培训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

”3.教师劳动合同违约金的支付条件教师劳动合同违约金的支付条件主要包括:(1)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2)劳动者未满服务期解除劳动合同的;(3)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

4.违约金的数额教师劳动合同违约金的数额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超过学校为教师支付的培训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的数额,但约定的数额不得高于实际损失的百分之三十。

三、教师劳动合同违约金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及建议1.违约金约定不明确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劳动合同违约金的约定往往不够明确,导致在违约时双方对违约金的数额产生争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和教师在签订合同时,应当详细约定违约金的计算方式、支付条件、支付时间等事项,以防止违约时产生纠纷。

2.违约金过高或过低违约金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合同双方的权益。

违约金过高可能会导致教师在解除合同时承担过重的经济负担,影响其合法权益;违约金过低则可能导致用人单位的利益受损。

劳动合同违约金20%法律规定是什么(二)

劳动合同违约金20%法律规定是什么(二)

劳动合同违约金20%法律规定是什么(二)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劳动合同违约金20%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继续探讨劳动合同违约金20%的相关问题,包括如何计算违约金、是否存在例外情况以及如何处理违约金纠纷等。

首先,劳动合同违约金指的是劳动合同一方违反约定而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下,依法应支付的违约金。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违约金的最高限额为合同约定违约金金额的百分之二十。

对于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计算,首先需要确定违约金金额的基数,一般是违约方未履行劳动合同所应支付的工资总额,也可以是各方协商确定的其他基数。

然后,将基数乘以20%即可得到违约金的具体金额。

然而,劳动合同违约金20%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以下几种情况不适用于劳动合同违约金20%的标准:1.劳动者违反约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劳动者提前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依法不承担违约责任的;2.用人单位重大违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用人单位变相解雇劳动者,劳动者要求违法劳动合同继续履行的;3.劳动者有正当理由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收到书面解除通知后十五日内未作答复的;4.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违约金标准的。

对于这些例外情况,法律有着相应的规定,劳动关系双方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处理。

此外,对于劳动合同违约金的纠纷处理,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解决:1.协商解决:劳动关系双方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违约金纠纷。

双方可以自行协商违约金的数额和支付方式,并达成一致意见;2.法律程序:如果劳动合同违约金的纠纷无法通过协商解决,受损害的一方可以选择通过法律程序解决纠纷。

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申请调解,或者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起仲裁;3.法院诉讼:如果仲裁结果不能被一方接受,双方也可以将劳动合同违约金的纠纷诉诸法院解决。

在法院审判过程中,法官将依法审理双方的争议,并作出裁决。

总之,劳动合同违约金20%是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于补偿违约方对另一方的经济损失。

劳动合同法第82条

劳动合同法第82条

劳动合同法第82条
第82条:违约责任
1. 违约责任的承担
甲乙双方应当严格遵守本合同的各项条款。

任何一方违反合同规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 违约责任的确定
违约责任的确定应根据违约行为的性质、程度和给对方造成的损失
来确定。

3. 违约赔偿
违约方应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

违约金的数额应根据合
同约定或双方协商确定。

4. 违约责任的免除
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非违约方责任的原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部分
履行,违约方不承担违约责任。

5. 违约责任的追究
守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违约方在承担违约责任后,
不影响其继续履行合同的义务。

6. 违约责任的解决方式
双方因违约责任发生争议,应首先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
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7. 违约责任的时效
守约方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违约行为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违约责任的追究。

逾期未提出追究的,视为放弃追究违约责任的权利。

请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顾问的建议,对上述条款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论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制度

论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制度

论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制度引言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一种法律约束关系,是保障双方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

在劳动合同中,违约金制度是为了对违约行为进行约束和处罚而设立的。

本文将探讨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制度的意义、应用范围以及操作指南,并探讨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一、违约金制度的意义违约金制度在劳动合同中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促使双方履行合同:违约金制度作为一种经济处罚手段,可以有效地促使双方履行合同。

当一方违反合同条款时,需要支付一定金额的违约金作为补偿,从而强化双方履行合同的动力。

这有利于提高劳动合同的执行力和合同双方的诚信。

2.维护合同稳定性:劳动合同的稳定性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违约金制度可以起到维护合同稳定性的作用。

一方面,劳动者在考虑是否解除合同或违约时,需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从而避免轻易解除合同或违约。

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解除合同或追究劳动者违约责任时,也可以通过违约金的规定来维护合同的稳定性。

3.公平合理的约束和救济措施:违约金制度在劳动合同中起到约束双方行为的作用,可以使双方在合同履行中更加谨慎。

同时,违约金的规定也可以为当事人提供合理的救济措施。

当一方违反合同规定时,另一方可以通过追求违约金的支付来维护自身权益。

二、违约金制度的适用范围违约金制度在劳动合同中的适用范围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可能需要支付一定的违约金。

这可以避免劳动者轻易解除合同,从而维护劳动合同的稳定性。

2.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也可能需要支付一定的违约金。

这可以对用人单位进行约束,避免滥用解除合同权利,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3.追究违约责任:当劳动合同一方违反合同规定时,另一方可以要求支付相应的违约金。

违约金的支付可以作为受害方的一种救济措施,维护其合法权益。

三、违约金制度的操作指南违约金制度的设定和操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性:违约金的数额应根据违约程度、合同价值、损失程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劳动争议仲裁协议书中的违约责任与法律后果解析

劳动争议仲裁协议书中的违约责任与法律后果解析

劳动争议仲裁协议书中的违约责任与法律后果解析一、违约责任的定义与种类劳动争议仲裁协议书是用于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法律文件,各方当事人在签署协议时应遵守协议的内容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是指一方未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所产生的法律后果。

下面将从劳动争议仲裁协议书中的违约责任种类和相应法律后果两个方面进行解析。

1. 违约责任的种类劳动争议仲裁协议书中的违约责任主要包括实施违约责任和支付违约金两种。

实施违约责任是指一方未按协议约定履行相应的义务,包括但不限于未按时支付工资、未提供劳动保护或未给予法定的待遇等情况。

支付违约金是指当事人一方未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需向对方支付一定金额的违约金作为补偿。

2. 法律后果的解析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违约行为会导致一定的法律后果。

对于劳动争议仲裁协议书中的违约责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法律后果:(1)索赔权利:当事人受到违约行为损害后,有权向违约方索取相应的赔偿。

这包括索取实际损失、利益损失以及合理开支等。

索赔权利是违约责任的重要法律后果,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追究法律责任: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规,一旦发生违约行为,对方可以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者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追究法律责任可以起到约束违法行为的作用,保护了劳动关系的稳定。

(3)违约金扣除:协议书中明确约定的违约金是一种预先设定的赔偿方式。

违约方未履行义务时,应当按照事先约定的违约金数额向对方支付。

违约金的设定有助于规范劳动关系并降低争议的发生。

(4)其他法律制裁: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规,对于故意违约、恶意违约等严重违法行为,违约方还可能承担其他法律制裁。

这可能包括行政处罚、经济制裁以及限制行为自由等后果。

二、附则与争议解决方式劳动争议仲裁协议书还会在文末附有附则部分,明确解释协议的具体条款及相关争议解决方式。

在违约责任与法律后果的解析基础上,附则部分一般规定以下内容:1. 协议的生效条件:明确规定协议生效的具体条件,如签字、加盖公章等。

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和违约金

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和违约金

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和违约金劳动合同是雇主和员工之间建立的一种法律关系,用于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当其中一方违反合同规定时,就涉及到违约责任和违约金的问题。

本文将就劳动合同违约责任及其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探讨。

一、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1. 非违约方的权利当劳动合同的一方发生违约行为时,对于非违约方来说,他们享有一定的权利以及权益的保护。

(1)请求继续履行合同:非违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

(2)请求解除合同:非违约方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申请解除劳动合同。

(3)请求赔偿损失:非违约方可向违约方提出赔偿请求,索取因违约行为而遭受的经济和精神损失等。

2. 违约方的责任劳动合同违约方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包括经济损失和其他法律责任。

(1)支付违约金:违约方需要向非违约方支付违约金,作为其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失。

(2)赔偿损失:违约方需要赔偿非违约方因其违约行为而遭受的经济和精神损失等。

(3)承担法律责任: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违约方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刑事责任、诉讼等法律后果。

二、违约金的法律规定1. 违约金的定义违约金是违约方因违反约定而应支付给非违约方的一定金额,用于补偿对方因违约行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2. 违约金的计算方法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违约金的计算方法应当与合同履行难易程度、合同价值、违约的影响程度等因素相适应。

3. 违约金的约定方式违约金可以通过约定固定数额、按照双方协商确定、或者根据法律规定计算等方式进行。

4. 违约金的合理性评判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违约金的数额应当与违约方的违约行为预期损失具有相当性,并不能过分损害违约方的合法权益。

三、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补充规定除了法律的基本规定外,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还对劳动合同违约责任进行了补充和具体规定。

1. 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责任当员工在合同终止后未遵守竞业限制约定,引起雇主经济损失的,应当赔偿雇主损失。

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规定

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规定

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规定《劳动合同法》关于违约金规定有两个方面:1、用人单位给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约定服务期,那么劳动者在服务期中途提出辞职的,要支付违约金。

2、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而签订约定竞业限制条款,那么用人单位单方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就由公司支付违约金;劳动者违反竞业约定,那么支付违约金。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五条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劳动合同法修改后只有两种情况需要支付违约金第一种是:单位为职工进行专业培训,约定了服务期,服务期限内辞职的第二种是:与单位约定了保密和竞业限制条款,而违反的其他都不用支付你这种情况不用支付违约金的。

要具体分析。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劳动合同违约返还工资

劳动合同违约返还工资

劳动合同违约返还工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劳动合同制度在劳动力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然而,在实际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违约现象时有发生。

违约返还工资问题成为劳动合同纠纷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劳动合同违约返还工资的法律规定、返还工资的计算方法、违约返还工资的司法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劳动合同违约返还工资的法律规定1. 《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劳动合同终止。

但是,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续签的,劳动合同续签。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逾期不订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 《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动法》第九十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

”《劳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未依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二、劳动合同违约返还工资的计算方法1. 计算工资基数工资基数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工资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1)劳动者每月工资相同的,以每月工资为准;(2)劳动者每月工资不相同的,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工资平均数 =(劳动者每月工资之和÷ 劳动者工作的月数)2. 计算返还工资返还工资的计算方法如下:(1)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按照劳动者每月工资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工资;(2)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3)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未依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计算方法为:违约金 = 工资基数× 违约金比例× 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三、劳动合同违约返还工资的司法实践在劳动合同违约返还工资的司法实践中,法院会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具体案情,判断用人单位是否构成违约,并依法判决返还工资的数额。

《论劳动合同法中劳动者的违约责任制度》

《论劳动合同法中劳动者的违约责任制度》
二、劳动合同违约责任与民事合同违约责任的区别
(一)违约责任的类型不同。普通民事合同的违约责任仅为民事责任。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而且劳动合同中的民事责任仍区别于普通民事合同的民事责任,主要在于劳动合同中的民事责任以法定责任为主,当事人之间关于民事责任的约定必须与法律规定相一致,否则往往无效。
(三)劳动者违约责任的举证
在劳动者违约责任的举证责任上,劳动者只对用人单位的违约行为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而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的违约行为和劳动者的过错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劳动合同争议中,法律规定情况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因,是因为用人单位距离证据的距离更近,掌握证据资源,既是决定者又是执行者,而且作出相关决定的事实依据和法律、政策依据都在用人单位处,因此,用人单位具有举证上的优势.为了平衡劳动双方的利益,法律作出了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
(五)违约责任方式不同。民事合同违约责任方式主要有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及继续履行三种,但由于劳动合同的“社会性”特征所决定,劳动合同违约责任方式与民事合同违约责任方式相比有诸多不同之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违约金的适用范围、性质及其当事人的调整请求权。《劳动合同法》中对违约金的适用范围有了严格的限定。《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和二十三条严格限定了违约金的约定条件,规定单位只有在“培训服务期”和“竞业限制”这两种情形下,才能设定违约金.第二十五条也明确规定,除二十二条和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民法是主体平等法,民事合同主体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价值取向是为谋求当事人间的自由与公平秩序。劳动合同关系中,双方在建立劳动关系前在劳动力市场中是平等主体,经过双向选择和平等协商,确立劳动关系,这点与民事法律关系类似.但劳动力市场上通常供大于求,劳动者之间就业竞争激烈,劳动者处于劣势,他们之间的协议不能真正地说是意志自由交流的结果。因而社会必须要加以干预,基于不平等而促进平等是劳动合同法不同于民法的立法理念。

劳动合同乙方违约

劳动合同乙方违约

劳动合同乙方违约是指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内,乙方违反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的行为。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是双方权益的保障。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乙方违约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损害了甲方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本文将从违约原因、违约责任、违约处理等方面对劳动合同乙方违约进行分析。

一、违约原因1. 个人原因:乙方因个人原因违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劳动者对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等方面的期望与实际不符,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最终违约。

(2)劳动者因家庭原因(如照顾家人、搬迁等)无法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3)劳动者因身体健康原因无法继续从事原工作。

(4)劳动者在求职过程中,同时与多家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最终选择其中一家企业,导致其他企业违约。

2. 企业原因:乙方因企业原因违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企业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劳动条件,如薪资、福利、工作环境等。

(2)企业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如未按时支付工资、未缴纳社会保险等。

(3)企业因经营不善、重组、破产等原因,导致劳动者失业。

(4)企业未按照法律规定为劳动者提供晋升、培训机会。

3. 第三方原因:第三方原因导致的乙方违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政府政策调整,如行业整顿、产业结构调整等,导致劳动者失业。

(2)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员工,导致劳动者违约。

(3)求职中介、招聘网站等第三方平台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导致劳动者与企业产生纠纷。

二、违约责任1. 乙方违约责任:乙方违反劳动合同约定,应当承担以下责任:(1)继续履行合同,如无法继续履行,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支付违约金,如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数额,乙方应当按照约定支付。

(3)赔偿甲方因违约造成的损失,如招聘费用、培训费用等。

2. 企业违约责任:企业违反劳动合同约定,应当承担以下责任:(1)继续履行合同,如无法继续履行,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研究

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研究

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研究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是指在劳动合同履行中,当一方违约时,另一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支付一定金额的违约金作为补偿。

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对于保障劳动合同的履行和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进行研究。

我国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合同违约金的界定和计算提供了具体的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9条的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依法支付违约金;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的规定,应当依法支付劳动者两倍工资作为违约金。

这个规定明确了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计算方式,并且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违约情况有了明确的界定。

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

当前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计算方式仍然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为主,对于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的违约行为给予惩罚较少。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用人单位存在着对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条款的滥用,这导致了劳动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计算标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劳动者来说,违约金的计算标准并不统一,需要进一步完善。

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实施可以借鉴国际经验。

在国外,劳动合同违约金的制度设置更加健全,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违约行为进行了细致的区分和处理。

在德国和法国等国家,根据违约时间的长短和违约情况的严重程度,对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计算进行了分级,在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同时也考虑到了用人单位的合理利益。

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是保障劳动合同履行和维护劳动关系稳定的重要制度。

该制度在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建立起更加完善和科学的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劳动合同违约金问题浅析

劳动合同违约金问题浅析
保 护 用 人 单 位 的合 法 权 益 。
( ) 观 过 错 二 主
关于违约金 的性质 , 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 , 议的焦 点是违 约金 争 在性 质上是惩罚性还 是补偿性 。王利 明先生认 为,违约 金在一般情 “ 况F 应为补偿性 , 如果当事人未在合 同中特别 约定或法律无特别规定
( ) 一 违约金应 同等适用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目前在 实践中, 违约金只适用于劳动者 , 是用人单位 防止 劳动 者 跳槽辞职的重要手段, 而用 人单位解除劳动合 同需支付的仅是法定的
偿, 但不能予 以惩罚, 因此只承认违约金的补偿性” 我 国《 同法》 。0 合 第 】4条对 违约金作了具体规 定, 1 学界也一般认为合同法规定 的违约 金以补偿性违约金为主 , 惩罚性违约金为辅 。
预先 确 定天 价制 。
( ) 二 明确 违 约 金 的性 质 为 补 偿 性 , 而非 惩 罚 性
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可 以约 定劳动者承 担违约 金责任 的特 定情形 较为可行 。 因为这种约 定既不会 使劳动者陷于不公正的境地 , 又可以
L g l ytm n o iy e a S s e A dS ce t
{ 缸金 I } J
29( ) 0.丘 02
劳 动合 同违 约金 问题 浅析
郭喜 平
摘 要 违约金作为处理违约责任的一种主要形式, 一直是劳动合 同实践中最敏感、 最复杂、 最有争议的话题之一。 本文从 劳 动合 同违 约金 的性质 、 成要 件 等方 面探 讨 了劳动 合 同违 约金 条 款 的适 用 , 构 并提 出 了对 违 约金 问题 的几 点思 考。
敢 再 任 意侵 犯 劳动 者 的合 法 权 益 。
错责任原则 , 这是 因为 : 劳动者作为用人单位 的一 员, “ 不但身份上具

新劳动合同法解释二十五:违约金

新劳动合同法解释二十五:违约金

在合同中加入不平等的条款,劳动者迫于生计不得已接受,其意思自治受到用人单位的事实上的不正当影响。

二是实务中极少存在劳动合同同等约定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即解雇的违约金责任,多为约定劳动者不管何种原因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就应当支付用人单位不菲的违约金,有无实际造成经济损失及其多少和用人单位是否提供特殊福利待遇或承担保密义务等在所不问,而对于用人单位打破劳动者职业稳定性期待提前解雇,往往没有同等的违约金支付约定,劳动者所失甚多所得甚少,显失公平。

三是劳动者具有劳动自由,任何公共机构、私人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强迫劳动者劳动,这就是现代劳动法上的劳动者劳动自由原则。

我国劳动法第32条也规定用人单位不能强迫劳动,否则,劳动者有权即时辞职。

四是,劳动者依法享有择业自主权,用人单位当然也依法享有保护单位利益如商业秘密的权利,但劳动者的择业自主权是劳动者的生存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之一,在权利位阶和效力上高于用人单位的相对应的权利。

综上,如果用人单位没有相对应的特别对价(特殊福利待遇和承担保守商业秘密的竞业禁止经济补偿)支持,仅因为合同约定,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就必须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用人单位违约金而不受限制的做法没有法理基础,不符合个别劳动关系的本质和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作为社会法的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宗旨,因而不具有合法性,最起码合法性不足。

之所以允许劳动合同就劳动者保守商业秘密事项和服务期事项约定违约金,是因为用人单位就这两项事项事先有投入,例如,用人单位因出资培训而与劳动者签订服务期条款,劳动合同就此对劳动者的辞职约定违约金,不是为了惩罚劳动者或担保合同的履行,而是补偿因劳动者辞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这样的违约金的约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单纯就劳动合同期限对劳动者约定的违约金显然不具有这样的合理性。

劳动者干一天的活用人单位付一天的钱,违约金原则上对普通劳动者不适用。

有的观点认为,企业高管人员不应成为劳动法倾斜保护的对象。

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立法研究

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立法研究

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 训费用。”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 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 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具有明确法律依据、适用范围广泛、设 立公平等特点,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应当从明确约定、 建立合理限制制度、完善支付标准等方面加以完善,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和社会的繁荣发展。
谢谢观看
三、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 缺陷
虽然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具有一定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陷。
1、违约金条款的约定不够明确。在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往往在劳动合同中 约定模糊的违约金条款,导致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产生争议。
2、缺乏对违约金的合理限制。一些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数额 过高,导致劳动者承担过重的经济压力,甚至可能影响劳动者的生活。
一、劳动合同违约金的概念
劳动合同违约金是指劳动者或雇主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违反了合同中的约 定,应当向对方支付的一定金额的款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的规定,违约金是一种补偿性约定,旨在弥补因一方违约给另一方造成的损失。
二、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立法的 现状
(一)《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综上所述,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立法还有待完善,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相关 规定。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些域外立法的经验,以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 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立法研究

劳动合同中该不该设立违约金7篇

劳动合同中该不该设立违约金7篇

劳动合同中该不该设立违约金7篇篇1甲方(雇主):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员工):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乙双方为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维护劳动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经双方友好协商,就劳动合同中设立违约金一事,达成如下协议:一、协议目的本协议的目的是明确劳动合同中违约金的设立、数额、支付方式等,以保障甲乙双方权益,规范双方履约行为。

二、违约金的设立原则1. 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设立应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合理确定违约金的数额。

2. 违约金的设立应当基于双方协商一致,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3. 违约金的数额应当与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失相当,不得滥用违约金条款。

三、违约金的适用范围及条件1. 本劳动合同中设立的违约金适用于以下情形:乙方在合同期限内擅自离职、违反保密义务、泄露甲方商业秘密等违约行为。

2. 若乙方在合同期限内未经甲方同意擅自离职,应当向甲方支付违约金,具体数额根据乙方在甲方的工作年限、职位、薪资等因素综合确定。

3. 若乙方违反保密义务或泄露甲方商业秘密,除承担法律责任外,还应当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四、违约金的数额及支付方式1. 违约金的数额根据乙方违约行为的性质、情节及损失程度等综合因素确定,具体数额在劳动合同中明确。

2. 违约金支付方式:乙方应当在违约行为确认后的XX日内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支付方式为________(如银行转账、现金等)。

3. 若乙方未按时支付违约金,甲方有权通过法律途径追讨。

五、双方权利义务1. 甲方有权在乙方违约时要求乙方支付违约金。

2. 乙方应当遵守劳动合同约定,如发生违约行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违约金。

3. 双方应共同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劳动合同的严肃性和稳定性。

六、法律责任1. 若乙方未按约定支付违约金,甲方有权通过法律途径追讨,并要求乙方承担因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2. 若因乙方违约给甲方造成损失的,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承担赔偿责任。

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研究

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研究

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研究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存在的意义在于约束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在行使权力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我国的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发展还存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并解决。

本文先从介绍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相关概念入手,分析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发展策略。

标签:违约金;劳动双方一、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概述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起源于合同法,也是合同法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调节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利益的法律准绳。

劳动合同违约金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约定俗成,一旦一方出现违约情况,就要按照约定赔付一定的金钱给受损的一方。

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时,会附加一些不平等条约,比如劳动者如果想要提前离职,就要要支付高额的违约金,这项规定是不公平的,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应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让劳动者能够享受到自己应有的权力。

二、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问题(一)违约金的处罚主体范围不明确我国目前对于违约金处罚只是限定了用人单位,但是并没有就违约金具体适用情况,何种情况下应该处罚多少做出详细的规定。

这样一来,一些别有用心的单位便可以趁此钻法律的漏洞,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金就万事大吉了。

但是违约金制度设立的初衷是为了约束双方,而不是单一的一方,无论哪方违约,都应当按照规定来执行,如果劳动者违约,就赔偿,用人单位违约,也要遵守约定,如果只是约束一方,就产生了不平等现象,违约金制度的初衷也毫无意义。

而且由于劳动合同当事人开始地位就不平等,违约金对劳动者的约束更强,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负担,加剧了劳动者地位的脆弱性。

(二)违约金适用范围窄我国的劳动法虽然对违约金的情况有相应的规定,但是只是很宽泛的规定,立法者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相对弱势的一方,从公平的角度出发,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企业培养人才也是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的,比如对劳动者进行培训的培训费,为了留住紧缺人才提供的特殊待遇,安家费、赠送的房子、办理户口都是一系列费用,这些应当算在违约金的范围内。

劳动合同违约引起的法律问题

劳动合同违约引起的法律问题

劳动合同违约引起的法律问题一、背景介绍劳动合同是雇佣关系的法律基准,旨在保障雇员和雇主双方的权益。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劳动合同的违约情况时有发生,给雇员和雇主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

本文将探讨劳动合同违约引起的法律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劳动合同违约的常见情形1. 雇主未按时支付工资或养老金根据《劳动法》,雇主有义务按时支付工资和养老金。

如果雇主延误或拒绝支付,则构成对劳动合同的违约。

这可能导致员工财务困境,并且侵犯了其基本权益。

2. 雇主解除合同未给予补偿当雇主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如果雇主不履行这一义务,从而导致经济损失和不公平待遇,则构成对合同的违约。

3. 雇员未履行工作职责或透露商业秘密劳动合同要求雇员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工作职责,并保守商业秘密。

如果雇员未能兑现这些义务,给雇主造成经济损失或泄露商业机密,则构成对劳动合同的违反。

三、劳动合同违约的法律后果1. 赔偿当一方发生违约情况时,另一方可以要求其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

例如,雇主未支付工资或补偿金的,雇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获得相应赔偿。

2. 解除合同对方严重违约时,另一方有权选择解除合同。

例如,如果雇主多次未支付工资,并且无法提供正当理由,则员工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追究雇主违约责任。

3. 补救措施根据具体情况,法院可能会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来解决违约问题。

例如,法院可能会命令雇主支付拖欠的工资或补偿金,并罚款作为惩罚。

四、解决劳动合同违约争议的途径1. 协商和调解双方可以通过协商和调解解决劳动合同违反争议。

双方可以选择第三方进行调解,寻求和解,并达成共识。

2. 申请仲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雇员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来解决合同违约的纠纷。

仲裁是一种简便的、快速且相对低成本的方式,并且具有较高的强制执行力。

3. 提起诉讼如果协商、调解和仲裁无法解决争议,当事人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从飞行员跳槽案看劳动合同法上的违约金制度

从飞行员跳槽案看劳动合同法上的违约金制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防止企业滥 用违约金制度
加强监管,确保违约金制度的公平 性和合理性
感谢您的观看
违约金支付的程序
确定违约金金额:根据劳动合同法及相关规定,确定违约金的具体数额 通知违约方:向违约方发出违约通知,告知其违约行为及违约金金额 违约金支付:违约方在收到通知后,按照约定支付违约金 违约金的返还:如果违约方在支付违约金后,履行了合同义务,可以要求返还违约金
违约金制度的争议
争议焦点:违约 金是否过高,是 否合理
争议原因:劳动者 认为违约金过高, 企业认为违约金合 理
争议影响:影响 劳动者和企业的 权益平衡
争议解决:需要 法律和政策层面 的改进和完善
违约金制度的改进建议
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防止 用人单位滥用违约金制度
建立违约金的合理计算方法, 避免过高或过低的违约金
明确违约金的适用范围和标 准,避免滥用
完善违约金制度的法律解释和 司法实践,提高法律适用的准
违约金的数额:劳动合同法规定,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劳动者一个月的工资标准。
违约金的支付方式:劳动合同法规定,违约金应当一次性支付,不得分期支付。
违约金制度的目的和作用
保护劳动者权益:防止用人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合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维护市场秩序:防止用人单位恶意竞争,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促进经济发展:鼓励用人单位提高劳动者待遇,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案例引发的思考
劳动合同法上的违约金制度是否合理? 飞行员跳槽案是否违反了劳动合同法? 违约金制度在保护企业利益和员工权益之间如何平衡? 飞行员跳槽案对劳动合同法上的违约金制度有何启示?
定义: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 违反合同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时, 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劳动合同法中的违约金问题
null摘要:劳动合同作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规定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对规范、稳定劳动力市场和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有重要作用。

但是在现实中大量存在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合同约定高额违约金限制劳动者合理流动的现象,因此对违约金制度进行理论分析,并探讨劳动合同法中违约金条款限制是否合理对理性地规范劳动合同违约责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违约金劳动合同法限制约定违约金
一、劳动合同法中的违约金
违约金,是现代民法体系中为实现诚实信用原则、保证合同履行而发展出来的一个重要工具。

违约金是依法强制违约方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货币的一种经济制裁,一般在合同的约定条款中载明。

一般学者认为,违约金具有补偿性和惩罚性双重性质。

惩罚性违约金具有惩戒作用,不论是否存在经济损失,违约方均应支付,且违约方在支付惩罚性违约金后,仍需承担继续履行合同和赔偿损失的责任;赔偿性违约金是双方当事人预先估算的因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总额,违约方支付赔偿性违约金,不再承担继续履行合同或赔偿损失的责任。

民法属于私法领域,具有惩罚性质的违约金在民法领域适用并无不当。

而劳动法兼有公法和私法的性质,属于社会法。

社会法是以一种特殊的标准衡量当事人的地位及分配利益。

这些特殊的标准源于社会弱者的“身份”认定,是以特殊身份来决定利益的分配,使这种分配结果有利于具有“弱势身份”的一方。

社会法正是以调整主体的不平等关系为己任,注重实质平等。

因为劳动法上存在强势
主体和弱势群体之分,违约金一旦适用,极易被强势主体所滥用。

所以,在劳动合同立法时,只有首先确定该违约金条款的性质,才能更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权利,更有利于劳动纠纷的解决。

二、劳动合同立法中违约金规定之比较
违约金是合同法规定的违约救济的重要方式之一。

我国合同法中明确规定了关于违约金的制度,由于大多数学者都主张惩罚性违约金有悖于民法和合同法的补偿性原则,因此体现的主要是补偿性大于惩罚性的精神原则。

但在劳动合同中,违约金是否作为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各国法律的规定不尽相同,有的国家按照合同法的原理认可违约金条款,有的国家则在法律上禁止劳动合同约定违约金的数额。

(一)国外对劳动合同中违约金的规定
国际劳工组织于1930年通过的《强迫劳动公约》第二条第一项规定,为本公约的目的,强迫或强制劳动一词指以惩罚相威胁强使任何人从事其本人并非自愿从事的一切工作和服务。

其中强迫性体现在以惩罚相威胁,违约金制度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是具有强迫性;而从劳动者的角度,具有非自愿性。

欧美国家的劳动法,从表面看并无违约金的相关规定,但从社会法在这些国家产生的历史中可以看出欧美国家对约定违约金的态度。

19世纪初期,《法国民法典》把雇用关系作为一种独立的、自由的关系来对待。

并在劳动关系的调整上贯彻“意思自治”的原则。

这种雇用关系仅仅被视为平等关系与财产关系而成为私法的调整对象。

之后,各国资产阶级民法典如《德国民法典》、《瑞士民法典》等都把“雇佣”作为独立的契约关系加以规定,承认这种雇用关系是一种“自由”契约关系。

私法公法化以后,倾斜保护弱者的社会法产生,违约金更加没有存在和运用的空间,劳动法中也自然没有必要对违约金进行规定。

亚洲较多国家作了不允许设立违约金的规定。

比如韩国劳动基准法明确规
定,使用者不得规定劳动者在不履行劳动合同时支付违约金或损害赔偿金。

日本劳动标准法规定禁止雇主签订预先规定不履行劳动合同时的违约金或损坏赔偿金额的合同。

(二)我国劳动合同立法中违约金制度
我国《劳动法》未对这一违约责任的方式作出规定,但在劳动合同的实践中,违约金作为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被普通适用。

我国多数学者把违约金的规定分为两大类型:任意约定违约金和限制约定违约金。

在我国的《劳动合同法》中,劳动合同法将违约金设定为限制约定违约金。

如果将违约金规定为任意约定违约金,一方面任意约定违约金条款易演变成用人单位制约劳动者的手段。

另一方面也无法保护劳动者合法的择业权利。

三、《劳动合同法》中对违约金的限制是否过严
(一)关于违约金的适用范围
《劳动合同法》中对违约金只限于违反服务期约定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或者竞业限制约定两种情况是合理的。

因为违约金并不是针对正常劳动关系的担保,违约金所对应的义务,不是劳动关系中的原有义务,而是基于用人单位履行了一个特殊投入的先行义务,从而使劳动者增加了一个相应义务。

《劳动合同法》对可设定服务期的情形限制有些过严。

其中提出的三个限制条件即“脱产”、“6个月以上”、“专业技术培训”。

但众所周知,对技术人员的培训,通常需要和实际工作相结合,长期脱产培训反而不利于将技术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

而且以岗定人的企业也不可能将一个岗位闲置6个月。

企业给予员工的培训具有多种形式,并不局限于脱产专业技术培训,例如MBA培训、海外培训等等。

这些培训需要企业投入大量成本,但这些培训并不属于草案规定的6个月以上脱产专业技术培训,无法约定服务期和违约金。

(二)违约金的数额限制方面
劳动合同法规定,如违反约定服务期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
分所分摊的培训费用;如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不得超过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的3倍。

现实中大量存在的用人单位通过约定高额违约金限制劳动者合理流动的现象,不仅扩大了有限经济能力劳动者的财产责任,同时也阻碍了劳动法追求的通过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优化配置目标的实现。

违约金的数额应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约定。

并且需将违约金应当公平合理的原则具体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则,具体如下:
1.违约金只能具有赔偿性,而不能具有惩罚性,并且将所要赔偿的损失限定为用人单位已支付的特殊待遇。

所以,违约金数额不得超出劳动者已得特殊待遇的数额。

2.违约金数额应当受剩余服务期与原约定服务期之比例得制约。

换言之,在劳动者已履行部分服务期的情况下,应当根据已履行服务期在原约定服务期中所占比例,相应减少违约数额。

3.考虑到劳动者的财产承受能力,违约金应当与劳动者的报酬挂钩。

4.仲裁机构或法院应当依职权或应劳动者请求对违约金是否公平合理的问题进行审查,认为违约金数额有失公平合理的,应当适当减少违约金数额。

《劳动合同法》中对违约金的限制性规定充分体现了保护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利益。

我们认为在违约金的数额限制上是合理的,关于服务期约定的限制条件有些过严,应在实际适用的过程中加以完善,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全兴,候玲玲.《劳动合同法》的地方立法资源评述.法学,2005.5.
[2]郭丹云.各国立法上违约金性质比较研究.河北法学,2005.6.
[3]郭文龙.劳动合同立法中应谨慎引入违约金制度.中国劳动,2006.4.
[4]董保华,于海红.劳动合同违约金立法评析.中国劳动,2005.2.
[5]柳建安,赵峰.论违约金的性质及制度重构.江南大学学报,2006.4.
[6]姚汉通.浅议劳动合同中违约金的约定.中国劳动,2002.8.
[7]董保华.社会法原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143.
[8]常凯.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9]王全兴.劳动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10]国家劳动总局政策研究室编.北京:外国劳动法选,19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