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作者:汪学琴
来源:《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13年第11期
随着社会发展,竞争力日渐增强,幼儿的教育备受家长的重视,但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严重的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家长的事事包办,限制了幼儿的手脚,束缚了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只有解放儿童的手、解放儿童的脑、解放儿童的嘴才能使孩子的智慧与能力得到发展。”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在庆幸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在家长教育观念与行为这一问题上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为此我们选择了《家园共育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这个小课题对本班的孩子进行研究,以便为家长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及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有效建议。
一、从问卷调查及日常观察中分析家长
(一)家长能意识到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过程中,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重要性
从家长对问卷的反馈信息中可以看出,多数家长在观念上意识到有必要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并要发挥幼儿动手操作的主体性。
(二)家长对幼儿动手操作过程在指导上行为与观念之间存在差异
幼儿在动手操作时家长能给予幼儿很大的自由度,在幼儿自由创作中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指导,但实际上他们的指导语非常具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已经到了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幼儿的地步。
(三)家长对幼儿动手操作活动的价值未能充分意识并进行有效挖掘
操作活动往往能体现多种教育价值,但当向家长询问此次活动的教育价值时,他们常只关注操作活动的结果,对于活动过程中体现的多方面教育价值未能充分意识并进行有效挖掘。
(四)家长的评价观与实际评价存在差异
家长能认识到评价应从幼儿个体的行为表现出发,但在实际评价中家长的行为与观念大相径庭,他们对孩子的动手操作活动要么不评价要么就是泛泛而谈,评价不具体且无针对性,并常以自己的好恶来衡量。
二、家园共育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以上我分析了家长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时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表现。那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是如何做好“家园共育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呢?
(一)提高家长自身素质,使教育行为与教育观念相一致
从我们的问卷调查及实践观察可以看出,家长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时教育行为与教育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即家长在观念上认为应该有必要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在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主体意识,应注重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开发,启迪幼儿自主完成操作活动,但在实践中家长对幼儿的动手操作活动进行了过多地干涉,没能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发起者、参与者与创造者,仍然是幼儿被动接受来自家长的主观安排。特别是在活动的操作过程中,家长的意愿会限制幼儿的思维,从而妨碍了幼儿自主性的发挥,对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不能真正实现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目的。因此要想做好“家园共育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首先教师要向家长宣传一些科学的育儿知识,帮助家长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学习一些幼教理论知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利于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幼儿每个年龄段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哪些适宜的措施和手段,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和家长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资源,对如何开展好幼儿的日常活动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引意义。我经常利用宣传栏、家长园地、幼儿的《家园联系册》、校讯通向家长宣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从家长言谈举止中,我明显感觉到他们的教育行为有了很大的改变,做到了静下心来观察幼儿动手做每一件事,尊重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方式改变了,教育理念更新了,教师与他们的沟通就变得轻松、愉快,家园对幼儿的教育目标就能很好地达成一致。在活动中教师和家长共同成为幼儿的指导者、帮助者,为幼儿提供大胆充分想象的空间,鼓励幼儿动手操作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二)家长、教师抛开顾虑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
幼儿动手操作的材料应丰富多样化,幼儿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身边的一切事物,他都想摸一摸、碰一碰,来发现其中的奥妙。一根小绳子他能往棍子上、柱子上,甚至自己的腿上、脚上、身体上绕一绕、系一系,这不仅能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还练习了打结、解结的能力;一个小石子他在手里抛来抛去,到处磕一磕、碰一碰、摆一摆,同样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从中他还感知了石子的轻重、硬度,与不同物体相碰时发出的各种声音。这些能力与知识的获得都是幼儿自己探索出来的,是最有意义的。由此可见,家庭和幼儿园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时,不一定要局限于购买的儿童玩具,只要能让孩子的手动起来、脑动起来,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孩子能玩的、喜欢的都可能提供给幼儿动手摸一摸、碰一碰。
(三)家园配合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和活动空间
幼儿对某一感兴趣的活动往往是很投入的,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可能会超越成人的意愿。比如有的孩子在玩拼图游戏时,可能他刚拼一半,教师要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了,家长要求他吃
饭了,而他不愿意终止自己的拼图游戏,这时怎么办?从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来考虑,我们应让幼儿继续这一活动,适当延长时间直到他主动停下。孩子不愿终止活动说明他对这种活动感兴趣,愿意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有时在思维的关键阶段,你若强行他去停止这种活动,他有可能过会再也想不起怎样继续下去,智慧的火花也就可能熄灭。就幼儿动手操作活动的空间而论,可以是室内,也可以是室外,幼儿园与家庭应相互配合,在幼儿生活中可以触及的地方都应有动手操作的材料、工具,这样,幼儿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随地进行操作活动。因此,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时,能否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和活动空间会直接关系到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与活动效果的好坏。
(四)家长、教师对幼儿的作品应作出科学的评价
成人往往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自己的眼光评价幼儿的作品,他们往往会忽略幼儿的思维特点——随意性、无条理性,导致评价的标准常常是看孩子画得像不像,拼搭得有无条理性,作品有无完整性等,而不是从幼儿自身发展的角度评价他们的作品,这样很容易作出不科学的评价,打击了孩子自信心。有时孩子高高兴兴地将自己创作的作品送给家长或教师看时,成人一看什么都不像,常常会脱口而出:“这哪像你说的城堡呀!”“你这幅画和老师的画一点都不像。”……有时家长还会将自己孩子的作品与别的孩子作品进行比较,严厉地批评孩子:“你看晶晶小朋友画得多好看,你看看你的!”“你看鹏鹏小朋友做的手工多精致,你看你做的是啥呀?”孩子一看大人的脸色,一听大人的语气,本来兴冲冲的样子转眼间就没精神了,这样的评价会大大挫伤幼儿的自尊心,不利于幼儿的自信心提高,会使幼儿对动手操作活动失去信心。时间长了,幼儿便没有了兴趣,更谈不上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智力的开发了。
陶行知说过:“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孩子手脑联盟,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所以我们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生活,从自由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