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论银行信贷管理的若干理论问题-word范文 (7页)
银行信贷管理的若干理论问题
银行信贷管理 的若干理论 问题
刘 杨慧 哈尔滨 银行 信 贷管理 部
【摘 .要 】银行信贷是 目前社会发展进程 中出现的一个必要的资金 解决 渠道 ,许 多人会利 用银行信贷来弥补暂时的资金缺 口,是 目 前很 方便的一种资金贷款渠道,并且能够有所保 障,但是在银行 实施信 贷的过程 中往往还会 出现许 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被解决。
贷 款和长 期贷 款对 申请 贷款 的用户要 求都 是不 同的 ,需要 根据 大效益 的商业银行经常忽视还款期限 ,在上一笔信用 贷款还没有
申请贷 款用 户 申请 的不 同种 类 的贷 款来进 行相 应 的资格 审查 。 偿还清除 的情况下就放 出下一笔贷款 ,少数的几个这样的信用贷
目前信用 贷款 主要 的放 出银 行是商 业银行 ,然而银 行贷 款 的类 款 问题不大 ,但是如果商业银行不断的继续这种操作 ,放出更多
【关键词 】银行信贷 ;管理 ;理论 问题
一 、 前 言
好的选择 。个人可 以选择 的贷款种类 比较多 ,对于企业 、单位来说 ,
在银行信贷过程 中,银行是作为 中介参与 的,在信贷过程 中 一 般在贷款时会选择信用贷款。信用贷款对 于申请贷款 的企业等
银行会得 到相应 的利息 , 目前银行信贷 已经成为社会 中一项必不 有着 比较严格的要求。但是信贷存在着不能及 时或者不能 收回贷
二 、 银行 信 贷 基本 概 念
有着一定 的风险 ,可是相应的 ,信 贷也 能带 来一定的收益。对 于
目前 在许 多人 的心 目中 ,银行 的信 贷能够 快速解 决 自己的 企业而言 ,信用贷款可以作为一种及时补救的资金 ,帮助企业 继
论银行信贷管理的若干理论问题
Financial View金融视线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41论银行信贷管理的若干理论问题陈爱民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分行 213000摘要:本文就银行信贷管理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分析。
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与银行有着直接关系,人们选择将钱存入银行不仅能够增加利息又安全,企业与银行合作便于资金运转,扩大利益途径,提高资金使用率,减少交易费用。
社会资金循环周转中执行信用中介与支付中介智能,提升资金应用效率,节省经济投入从而更好的推动社会建设发展。
关键词:银行信贷;管理;问题分析伴随着社会进步发展,交易形式的多元化、市场经济,银行业务范围不断的扩大。
加之,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的推广应用,银行业务开展逐渐走向信息化、现代化。
银行信贷管理作为业务范围内的一部分,其管理也更为复杂化,通信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管理形式,银行管理怎样实现战略目标,评价金融改革绩效成为银行信贷管理重要研究内容。
一、银行信贷管理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关系商业银行主要从事贷款发放、吸收存款及其盈利性金融产业,主要特点是:信用中介、打造存款货币、经营货币的特殊单位。
银行经营管理主要集中于银行主体资产负债配置稳定性、效益分析,将资产负债管理、计划、决策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为主体学科。
商业银行业务开展具有一定风险性,影响着稳定性、效益性高低。
信贷资源作为商业银行通过信用形式搜集与分配的资金。
信贷资金源自不同存款、金融债券发行、资金积累等。
信贷资金服务目标包含个人、单位、部门的贷款发放、证券投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集中于企业单位、个人之间的借贷关系管理理论、制度、业务技术的学问。
尽管信贷业务是银行的基础工作内容,信贷管理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范围;不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目标为长久发展,信贷管理则是分析个人、企业的信贷关系,强调市场发展、产品定制、营销贷款,其关键是个人、单位的经济运转、融资结构、财务状态,相对于银行管理目标与内容,具有一定独立性。
浅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近年来,伴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快速推进,商业银行开始有意识地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对信贷业务从严控制。
在信贷管理方面积累了不少先进经验,信贷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与此同时在商业银行内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贷人员素质不高、贷款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势必影响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基层商业银行信贷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商业银行高素质的信贷从业人员大部分集中在上级行,而基层商业银行信贷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伴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提高基层商业银行信贷人员的整体素质素显得尤其迫切;二是少数基层商业银行信贷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职业道德欠缺,风险防范意识差;三是商业银行不能及时对基层信贷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或是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就让基层信贷人员从事信贷业务工作,这势必容易造成信贷风险。
信贷管理意识存在偏差,信贷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随着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商业银行同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同业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于是千方百计争揽大客户就成了商业银行的普遍现象,误以为所有的大客户就是优质客户,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会给日后的信贷管理埋下隐患。
与此同时,在信贷管理实际工作中,有的商业银行还存在信贷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现象。
一是对商业性贷款中的借款人、保证人的资信状况、担保能力缺乏可行性的调查评估,过分依赖关系和熟人,对贷前调查不够重视或对调查报告内容没有认真核实。
二是信贷人员贷后检查不及时、不全面,大部分信贷员重库存核查,轻企业资金应用分析;重本企业经营情况的调查,轻关联企业的经营调查,监督管理难以到位。
贷款贷后跟踪管理滞后,信贷档案管理不规范。
商业银行普遍热衷于贷款投放,而忽视贷后管理这一重要环节,贷后管理处于一种盲目和随意状态。
银行信贷员管理论文
银行信贷员管理论文一、对我国银行风险分析资料显示,高不良贷款比率、低资本充足率使得中国的银行体系异常脆弱,风险很大。
而银行业的低资本充足率短时间内是很难改变的,要尽快降低银行风险,只有努力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合理发放贷款,提高银行管理层和信贷员的业务素质,特别是要提高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能力,较准确地把握贷款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而为银行是否发放贷款提供决策服务,减少不良贷款所造成的损失。
二、站在银行角度构建对现金流量表分析的指标体系(一)从理论上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以现金流量表为主,适当考虑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形成三张报表相结合的综合指标体系银行分析贷款企业会计报表,特别是现金流量表的主要目的是考核该企业的获现能力和偿债能力。
从国际会计准则及我国会计准则对现金流量表编制目的的说明来看,现金流量表分析评价的首要目标应该是获现能力评价。
只有偿债能力而获现能力较差的企业有可能是拆东墙补西墙来骗取银行的信任。
因此获现能力应是第一位。
我们可以构建由获现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质量分析、财务弹性分析、成长能力分析所组成的现金流量表分析目标体(二)分析指标1.获取现金能力分析指标(1)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净现金流入÷主营业务收入注:净现金流入主要指经营活动产生的。
该指标越高越好,一般不会大于1。
(2)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普通股股数该指标所表达的实质是作为每股盈利的支付保障的现金流量,因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指标越高越为股东们所乐意接受。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目前同业平均全部资产回收率为6%,越高于这一比率说明该企业全部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越好,若低于6%,应对资产的营运指标和账款的回收情况作进一步关注。
2.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包括现金比率(也叫即付比率)、现金流量比率、流动资产现金比率、全部债务现金流量比率等。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商业银行是银行的一种类型,职责是通过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
主要的业务范围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办理票据贴现等。
一般的商业银行没有货币的发行权,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主要集中在经营存款和贷款业务。
下面为大家带来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快来看看吧。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篇1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漏缺严重。
主要表现为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资料、贷款抵押凭证、贷后检查报告、催收通知书等资料的漏缺。
信贷档案是银行发放、管理、收回贷款这一完整过程的记录,它的漏缺,尤其是有些法律文件不全,不仅对贷款的风险分析造成困难,也构成了依法收贷的障碍。
二、没有严格执行贷款审贷分离制度。
主要表现为:审贷分离机构设置迟缓;审贷分离机构流于形式,如信贷人员常常在贷款审批前已填好贷款合同、借据等法律文件和放款凭证,出现合同签订日期和贷款借据日期早于贷款审批日期,贷款金额和期限与审批金额和期限不同等现象。
三、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
主要表现为:一是贷前调查流于形式;二是贷中审查报送不严;三是贷后检查对贷款人贷款使用情况跟踪表面化,忽视对借款人贷后资信情况、抵押物、质押物的变化情况以及保证人经营情况和或有负债的变化进行跟踪调查。
四、贷款经办人员法律知识薄弱,法律意识不强,贷款失去法律保护。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保证人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2)一些商业银行未对抵押物、质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认真审查;(3)按照《担保法》规定必须办理抵押登记的,未按法律规定办理抵押登记,造成抵押行为无效;(4)变更主合同主要条款、延长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加重主债务人债务数额,未征得保证人书面同意,致使保证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5)不能充分运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的规定,维护银行的依法收贷权。
应用文-论银行信贷管理的若干理论问题
论银行信贷管理的若干理论问题'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不论是企业还是居民都与银行要发生往来关系,把钱存入银行既能生息又安全,缺钱要找银行借钱,以应周转之需,许多经济往来中的银钱交割收付,也要通过银行办理汇兑和结算。
银行通过经营存款、贷款和支付结算业务获取收益,实现利润目标,并在社会资金循环周转中执行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职能,发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交易费用,促进经济发展和国民福利增长的作用。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易方式多样化,市场体系不断延伸,银行业务品种增加,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推动着学科的发展和深化。
20世纪5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经营管》、《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相继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
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广泛,银行业务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迅速提高,有力地推动着银行功能的发展和业务范围的扩大,《银行信贷管理》作为一门专业课程与金融专业的许多课程的边界越来越难于划分清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织状态,即便是银行信贷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内容也变得复杂起来,“一张企业资产负债表起家”的知识结构不够用了,现代通讯技术和技术的应用,已经取代了“拿起算盘放下笔”的手工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不是能取代银行信贷管理,商业银行是不是21世纪的恐龙?直接融资能否代替间接融资?银行信贷管理要实行何种发展战略?怎样评价中国金融改革绩效?银行信贷管理需要如何、从何创新发展?等等,就成为银行信贷管理面对的并且需要作出回答的问题。
商业银行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从事其他中间业务的盈利性金融企业。
它的基本特征是:信用中介、创造存款货币、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研究银行自身资产负债配置的“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目标为对象,以资产负债管理、和决策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的理论、体制、机制和业务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贯穿于“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目标的全过程。
银行信贷管理问题论文
银行信贷管理问题论文一、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成因l、体制原因。
一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中的”拔改贷”,即国有企业的资金由直接拔款改为贷款,试图通过资金有偿使用来解决资金使用的效益问题,”拔改贷。
从其初衷来看,本无可厚非,但这一改革措施(即银行统一管理流动资金),事实上使银行由”统管”逐步”演变成”统包”。
国有企业来自财政的资本金投入萎缩,又不能通过其他渠道自筹资本,自有资本金的增长又受到制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得不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统计标明,改革后国有企业流动资金中来源于银行贷款的部分逐年上升,1978年为57.5%,1980年为61.4%,1985年为67.1%,1990年为73.3%,1994年为90%。
2、政府原因。
政府职能转换缓慢,政企不分,国有商业银行自主权不完备,地方政府非理性地干预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决策,倒逼国有商业银行发放若干有悖于经营原则的无效或低效贷款,强化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信贷资金”供给制”;是导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债权的直接原因之一,3、国有企业原因。
国有企业由于受粗放式经营增长方式的影响,在生产经营上片面追求产值、追求速度,而忽视市场需求的研究,忽视产品质量的提高,致使产品积压,经营不善,造成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在企业沉淀、呆滞,加上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沉重,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灵、企业不能如期偿还银行的贷款,这是比较直观的原因。
从深层考察,转轨时期国有企业控制权与融资结构的错位则是问题的根源之一。
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看。
他们的作法是,企业内部人、企业股东(或所有者)、企业债权人三者对企业生产和发展决策权、控制权的相互制衡,形成。
”三权鼎立”的控制权结构安排,对于维护协调有关方面利益,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我国,国有企业远未形成如此控制权结构,致使国有企业的控制权结构与融资结构呈现非对称性。
4、国有商业银行原因。
第一,从贷款投放环节看,在我国传统体制下乃至现在,确实存在着政府决策银行贷款的问题,政府强令银行贷款的现象确实时有发生。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问题及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问题及对策1. 引言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是指银行机构针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和借款用途等因素进行评估和决策,以控制信贷风险并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然而,在实践中,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问题一:信息不完善和不对称商业银行在评估借款人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时,往往面临信息不完善和不对称的问题。
借款人的个人资料和财务状况不完全透明,导致银行无法全面了解其真实情况,影响信贷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对策一:建立细致全面的信用调查和评估机制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借款人信用调查和评估的力度,通过收集更多的信息来减少信息不完善和不对称的问题。
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建立数据库和信用评分模型,以客观、科学的方法评估借款人的信用水平。
对策二:加强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商业银行可以与第三方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如征信机构和财务咨询机构,借助其数据和专业知识来提高信用调查和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问题二:信贷风险管理不足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中常常面临信贷风险的挑战,包括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等。
如果风险管理不到位,将对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产生负面影响。
对策一: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制定风险控制政策和流程、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指标、实施风险监测和评估等。
通过对风险的全面管理和控制,降低信贷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对策二: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工作,确保信贷业务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通过内部审计、风险独立性和信息披露等措施,提高信贷管理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4. 问题三:不良资产管理困难在信贷业务中,商业银行常常面临不良资产的问题。
不良资产的积累将对银行的资金实力和声誉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威胁到其经营的可持续性。
对策一:加强风险监测和提前介入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不良资产的风险监测,建立提前介入机制。
【精品】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问题与对策毕业论文设计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问题与对策摘要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手段、体制、控制制度等诸多方面与外资银行有较大差异。
管理权限过度集中,没有明确的贷款风险责任制,致使国内商业银行尚未有效建立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的信贷长效机制,存在的不良贷款还没有完全化解,新增风险不断出现。
应建全约束与激励相统一的信贷考核机制和综合信用评级制度;改进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增加基层行信贷权限;完善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提高银行信贷人员的素质,保证商业银行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信贷管理;信贷风险;管理体制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浅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摘要】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是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之一,但在实践中常常面临各种问题。
本文从主要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在主要问题部分,我们分析了信贷风险管理不足、信贷评估不准确、内部控制不完善等几个关键问题。
在对策部分,我们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意识、优化信贷评估模型、加强内部控制规范等解决方案。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的提出,希望可以帮助商业银行进一步优化信贷管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保障资金安全。
在我们总结了本文的观点,并强调了信贷管理在商业银行运营中的重要性,希望可以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主要问题、对策、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是银行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银行的健康发展和盈利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运作中,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银行的业务运作和风险控制。
了解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在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主要问题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不当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信贷审查流程不规范、贷后管理不到位、不合理的信贷定价等。
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会导致银行的信贷风险加大,不良资产增加,最终影响银行的经营稳定和持续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比如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信贷审查流程和贷后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防控意识等。
只有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银行才能更好地把握风险,提高业务效率,确保稳健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只有通过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推动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和风险控制。
2. 正文2.1 主要问题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信贷风险管理不足: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业务时,可能会面临各种不同类型的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浅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摘要】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信贷审批流程不够规范,导致风险控制不到位;二是信贷资产质量下降,可能引发恶性循环;三是信贷风险管理不完善,容易造成风险集中爆发;四是信贷利润率下降,影响银行盈利能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商业银行可以加强信贷审批流程的规范化、提高信贷资产管理水平、强化风险管理意识、通过产品创新等方式来提升信贷利润率。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同时积极采取对策是关键所在。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审批流程、资产质量、风险管理、利润率、对策、问题、结论1. 引言1.1 介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重要性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也是商业银行获取利润的主要渠道之一。
通过信贷管理,商业银行可以向客户提供各种形式的信贷产品,帮助客户实现个人消费、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等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信贷管理也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规范的信贷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信贷风险,保障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营收来源,直接影响着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信贷管理直接关系到银行的资产质量和风险控制能力,对银行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信贷管理是银行与客户之间最主要的业务联系方式,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声誉和客户满意度。
加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规范信贷业务流程,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对于保障银行的长期稳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信贷审批流程不够规范、信贷资产质量下降、信贷风险管理不完善、信贷利润率下降等。
信贷审批流程不够规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可能导致信贷风险的增加,需要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
信贷资产质量下降是一个严重问题,可能会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和声誉。
关于当前信贷管理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关于当前信贷管理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再思考[自1995年全国银行经营工作会议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健全现代管理制度、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和提高信贷人员素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但是,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实际情况看,当前信贷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因此迫切需要尽快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切实提高我国商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
一、当前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前些年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无章可循的问题已不再是主要矛盾,但有章难循的情况却较为严重。
一是信贷管理规定只是一个简单的指导性原则,缺乏具体而科学的实施细则,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漏洞;二是缺乏对管理者的管理规定,对信贷管理者的考核没有定量和定性的标准和办法;三是信贷管理的各项规定缺乏一个保障其有效实施的程序法,其结果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
四是信贷管理缺乏保证措施。
各商银行信贷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究其原因:(一)贷款三查制度实施不力是信贷管理中存在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问题。
长期以来,银监局、商业银行要求贷款发放前必须进行三查,即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
但从实际落实情况看,由于没有一套严密而科学的管理办法保证三查制度落到实处,包括没有明确三查的每一查的具体内容、保证每一查达到真实而有效的政策措施,以及三查制度的相互转衔接和责任划分。
(二)忽视对管理者的管理、监督体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各银行只是要求基层银行要加强管理,而没有检查监督的手段和办法,更没有指导如何加强管理,工作不深入、停留在表面做文章,过多地把管理责任推到基层银行和一线的信贷人员。
(三)信贷管理保障措施不力是影响信贷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各商业银行在扩大经营规模的驱动下普遍存在重进轻出,抓存款的人多,管理贷款的人少。
从理论水平到实践经验都跟不上信贷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信贷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可以防范信贷风险,提高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在实际工作中,因各种信贷机制不完善、信贷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监督等原因,导致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希望推进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标签: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问题;对策一、加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意义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主要的风险之一,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是银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意义在于:一是可以降低风险,减少损失。
特别是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很多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不到位,没有全面掌握贷款人的经济状况和还款能力,在后期的信贷管理中就可能导致贷款资金无法及时收回,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
二是可以提高银行科学管理水平。
通过加强信贷管理,规范各环节信贷工作程序,加强信贷监管,增强银行的竞争力。
三是可以引导良好的社会诚信风气,推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贷前调查工作不到位。
贷前调查是保证贷款质量,防范信贷风险的关键步骤。
但在实际工作中,因我国信用体系还不完善,银行内部信贷管理还不到位,导致贷前调查不到位。
主要表现有:一是对市场调查工作不到位。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银行缺乏对市场的全面调研,没有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容易带来信贷风险。
二是对贷款对象调查不细致。
因银行管理、工作人员责任心等因素影响,很多时候在对贷款人的基本情况如经济状况、收入水平、担保信息以及还贷能力等审核时,出现不细致,不到位的情况。
2.信贷管理不到位。
加强信贷管理的目的在于保障财产安全,防范风险,提高经营效率。
传统的银行信贷管理侧重于客户关系管理,客户贷款后,就持有贷款直至到期,在还贷期间没有主动对信贷组合结构进行调整,贷款缺乏流动性。
这种管理模下容易导致贷款风险过于集中,导致银行获利受到影响。
浅谈对银行信贷管理的认识
浅谈对银行信贷管理的认识浅谈对银行信贷管理的认识—我国商行信贷管理问题分析摘要:近些年,我国的银行业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其中也存在许多潜在的问题,信贷管理便是其中之一。
现阶段,我国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权限过度集中,没有明确的贷款风险责任制,也尚未建立有效地信贷长效机制,不良贷款的问题依然严峻,为此,减少不良资产增量也成了各银行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改进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完善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已是刻不容缓。
关键字: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引言信贷即是信用、借贷,银行信贷是以银行为中介,以偿还计息为条件的货币借贷,其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通过放款收回本金和利息,扣除成本后获得利润,所以信贷亦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赢利手段,而信贷管理也在银行经营管理中也居于重要的地位。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管理模式、规章制度和管理操作等都含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对银行的信贷管理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一、商行信贷管理的现状无论从宏观角度,银监会给出的数据显示,至2009年9月我国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5045.1亿元,不良贷款率1.66%;到2010年6月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5181.3亿元。
或是,从一些微观的实例案件,例如:2003年的周正毅事件,刘晓庆、杨斌案件,蔡建忠汽车贷款诈骗案,以及2004年的姚康达住房贷款案等等,可以看到近年来商业银行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依然时有发生,并且大多案件涉案人员层次高、涉案金额大,而这些案件恰好反映的便是商业银行业信贷管理问题。
(一)不良贷款累积最近几年,不良贷款和比例呈现“双降”,可见我国商业银行在降低不良贷款上的确下了不少功夫,比如严格的信贷管理制度,改革信贷业务完全程序化,规定降低不良贷款的指标等等。
但是由于一系列的原因使得不良资产仍是居高不下,尤其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最为庞大。
1、重收益而轻安全国家财政每年下达的利润指标逐步成为了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甚至与奖金、财务费用挂钩,为了完成利润计划,往往容易忽视贷款安全性问题,更甚者,以牺牲安全性换取效益性。
我国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孙旭
我国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孙旭发布时间:2023-05-10T05:58:04.225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3年5期作者:孙旭[导读] 信贷业务是银行的主体业务,信贷业务的管理在银行经营管理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整体上来讲我国银行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自身的内部管理相对滞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特别是在信贷管理方面,缺乏贯穿从货款调查到贷后管理整个信贷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信贷管理模式相对粗放,风险防范意识低,信贷风险预警不及时,难以有效支持银行信贷业务的深入开展和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伍迪木本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摘要:信贷业务是银行的主体业务,信贷业务的管理在银行经营管理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整体上来讲我国银行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自身的内部管理相对滞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特别是在信贷管理方面,缺乏贯穿从货款调查到贷后管理整个信贷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信贷管理模式相对粗放,风险防范意识低,信贷风险预警不及时,难以有效支持银行信贷业务的深入开展和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在信贷管理项目前后,银行必须立足自身实际,全盘考虑,放眼未来,这样才能使信贷管理为银行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银行; 信贷管理; 贷前审查; 资金监控; 信贷人员; 对策分析一、我国银行信贷业务(一)银行信贷业务简述信贷业务又称为信贷资产或贷款业务,是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通过放款收回本金和利息,扣除成本后获得利润,所以信贷是银行的主要赢利手段。
信贷是体现一定经济关系的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特殊形式,是债权人贷出货币,债务人按期偿还并支付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动(通过转让资金使用权获取收益)。
信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信贷是指以银行为中介、以存贷为主体的信用活动的总称,包括存款、贷款和结算业务。
狭义的信贷通常指银行的贷款,即以银行为主体的货币资金发放行为。
由于放款脱离了银行的控制,不能按时收回本息的风险较大,所以对信贷应在遵守合同法和贷款通则的基础上,建立严格的贷款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建立贷款关系,贷款申请,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及发放,贷后检查,贷款收回与展期,信贷制裁等制度。
信贷管理论文(5篇)
信贷管理论文(5篇)信贷管理论文(5篇)信贷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信贷管理;风险防范;差异;对策和建议一、中外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主要差异外资银行在长期的商业化经营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科学、规范的信贷管理体制和内部掌握制度,对贷款准入原则、贷款程序、贷款审批、贷款风险分析和计量、风险掌握体系等有规范而严格的要求,从而有效地掌握了信贷风险。
相比之下,国内银行的信贷管理机制目前尚处在调整和逐步完善之中,诸多方面与外资银行有较大差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组织结构上的差异——外资银行重视水平制衡,国内银行重视垂直管理外资银行在信贷组织架构上通常采纳条块结合的矩阵型管理体系。
信贷业务的组织除了有纵向的总行一分行的专业线管理之外,非常强调横向的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制约,较好地实现了风险掌握与资源配置效率的结合。
外资银行通常会设置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多个部门共同负责信贷业务的组织管理,如信贷政策制订部门(市场营销部门或信贷政策委员会)、风险评估部门、风险审查和管理部门、不良贷款处理部门以及内部稽核部门等等。
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业务上相互沟通、协作又相互监督。
贷款审批是信贷风险的关键掌握点,在这一环节,外资银行多实行由隶属于不同专业部门的授权人员共同审批的方法,即由若干(一般为3到5名)信贷审批官共同背对背独立审批,全票通过或者达到有效票数后贷款审批通过。
而行长主要负责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并不直接参加贷款的审查与签批。
其审批流程强调独立、客观、公正。
国内银行特殊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组织结构与专业银行时期相比,基本架构没有实质性的变动,仍是与行政体制高度耦合的“金字塔”型的垂直管理机构,表现为管理责任关系和信息的汇报渠道均为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网点之间以及机构内部行长、科长、经办之间的垂直分级管理。
与外资银行比,纵向管理链条过长,而横向的分工与制衡关系不够。
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各级分行进行了内部结构调整,相继成立了资产保全部和风险审查部门负责处置不良贷款和评估贷款风险,旧体制下信贷部“包办”信贷业务流程的局面得到了肯定的转变,但信贷政策管理、信贷资产组合风险管理等职责仍旧基本由审贷部门担当,部门的分工合作和相互制约不充分。
银行信贷管理学 论述题
第二章1.为什么要对银行的存款规模适度控制?【P83】答:(1)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
银行存款的总量取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存款总量的增减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2)从银行经营管理角度分析。
存款在被运用之前不仅不会对银行带来任何收益,反而会付出一定的成本。
如果不计成本,不考虑有无合适的贷款或投资机会,不注意资金运用效率和效益的高低,盲目扩大存款规模,往往会对银行自身的稳健经营和经济、金融的正常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3)从存款角度分析。
各国商业银行的实践证明,通过控制存款成本来控制存款规模,是保持存款规模适度的一种方法。
第三章1.试述银行短期借入资金的管理要点。
【P125】答:由于短期飞存款资金与银行存款相比,在流动性需求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
因此,银行存款非存款资金的管理与银行存款的管理是不同的:(1)主动把握短期非存款资金的期限和金额,有计划地把各类短期借款的到期时间和金额分散化,减少流动性过于集中的压力。
(2)尽量将短期借款的到期时间和金额与存款的增长规律相协调,并将短期借款控制在自身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3)通过各种办法将短期借款的对象和金额分散化,力求形成一部分银行可以长期占用的借款金额。
(4)正确掌握短期借款到期的时机和金额,以便能够事先筹集资金,满足短期非存款资金的流动性需要。
第四章第五章1.试述建立信贷离职审计的目的。
【P180】答:(1)准确评价离岗信贷工作人员的工作成绩和工作水平。
通过审计可以检验离岗人员在岗时是否履行了相关岗位的职责及履行的程度,准确、公正地评价离岗人员的工作成绩和工作水平的同时,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教训。
(2)为后续工作指明方向。
在审计时对离岗人员在岗期间所管的工作,发现问题找出原因,进而提出后续工作的重点。
(3)改进信贷管理。
审计也是对信贷内部管理制度的检验,通过审计及时发现贷款管理中的漏洞,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不断提高整体信贷管理水平。
(4)建立离职审计制,完善规章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论银行信贷管理的若干理论问题-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论银行信贷管理的若干理论问题
摘要:本文根据理论发展和信贷实践提出的问题,分析了银行信贷管理和商业
银行经营管理、中介和的相互关系。
提出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建设应当实行“信
贷制度”和“风险处置制度”并举的战略。
在讨论银行信贷管理改革实践经验
基础上,探讨了后转轨时期银行信贷管理创新发展的方向和思想,以及应当确
立的十个观点。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不论是企业还是居民都与银行要发生往来关系,把钱存入
银行既能生息又安全,缺钱要找银行借钱,以应周转之需,许多经济往来中的
银钱交割收付,也要通过银行办理汇兑和结算。
银行通过经营存款、贷款和支
付结算业务获取收益,实现利润目标,并在社会资金循环周转中执行信用中介
和支付中介职能,发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交易费用,促进经济发展和国
民福利增长的作用。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易方式多样化,市场体系不断延伸,银行业务品种增加,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推动着学科的发展和深化。
20世纪50年代以来《商
业银行经营管》、《金融市场学》、《学》相继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
通讯技
术和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银行业务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迅速提高,有力地推动
着银行功能的发展和业务范围的扩大,《银行信贷管理》作为一门专业课程与
金融专业的许多课程的边界越来越难于划分清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交织状态,即便是银行信贷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内容也变得复杂起来,“一张
企业资产负债表起家”的知识结构不够用了,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取代了“拿起算盘放下笔”的手工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经
营管理是不是能取代银行信贷管理,商业银行是不是21世纪的恐龙?直接能否代替间接融资?银行信贷管理要实行何种?怎样评价中国金融改革绩效?银行
信贷管理需要如何、从何创新发展?等等,就成为银行信贷管理面对的并且需
要作出回答的问题。
一、银行信贷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关系问题
商业银行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从事其他中间业务的盈利性金融企业。
它的
基本特征是:信用中介、创造存款货币、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
商业银行经营
管理是研究银行自身资产负债配置的“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目标为对象,以资产负债管理、计划和决策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管理的理论、体制、机制
和业务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具有特殊的重
要性,贯穿于“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目标的全过程。